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实基础 。 ( 五) 总 结
1 . 引导学生复 习中学时学过 的写人叙事古诗词 , 并
能运用“ 知人论世” 的鉴 赏 方法 。 2 . 采 取 由浅 入 深 、 从 感 性 到理 性 的技 巧 , 通过诗歌 形 象示 例 分 析 。 结 合 一定 的训 练 过 程 , 以 培 养 学 生 鉴 赏 古 代 诗 歌 形 象 的能 力 。

度 的能力 , 养成积极 、 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 过 程 与方 法
个民族 的传统并 非某 些不变 的无生命 的典籍 .
而是 始终处 在生成 之 中的活 的 有机体 . 当然 , 传 统 不 仅是文化传 承 . 更 是 一 代 人 对 人 类 永 恒 精 神 价 值 的 不 息追 求 . 凡是 不拥 有传 统的人 . 同 时也就 不拥 有创新 的 凭 借 和 可 能 。 希 望 同学 们 , 在 今 后 的学 习 中 古 诗 文 的 阅 读 应 显 示 这 方 面 的眼 光 和 觉 悟 . 为 今 后 的 创 新 夯
1 . 感受 、 理解 、 分析 高考试题中古代诗词 鉴赏题 目
所 涉 及 的 形 象 类别 及 意 义 。 2 . 培 养学 生 较 高 的 文学 素养 、 评 价 古诗 词 形 象 的能 力 和 积 极 健 康 的审 美 观 .能 够 正确 解 答 形 象 类 诗 歌 鉴
赏 题
“ 悟” 三个环节 。 深 入 体 悟 。尤 其 是 如 何 品 的 问 题 , 实际
会来临 。 请 不要 错 过 。
补疑 : 从这首诗 中 。 我们可 以感受到 . 词 作 者 方 文
山有 深厚 的 古诗 词 底 蕴 。“ 东风破” 原是古琵琶曲 , 词 作
情 感 态度 与 价值 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利用该方法,完成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法探究形象类答题指导相关课堂链接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老妇、石壕吏等。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含蓄深沉的表达,如老妇的哭诉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通过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社会,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反映战乱中百姓悲惨遭遇的一首诗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苦难。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叙事诗。

(三)诵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以下词句:(1)“暮投石壕村”:暮,傍晚。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讲练中,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掌握解答鉴赏诗歌形象类题目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内容:本节课分别从诗歌人物形象内涵,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

2.讨论法: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的难度,组织有效的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和方法。

课堂类型:复习课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作为高中学生,可能从小到大读过也积累过很多古典诗词,但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和背诵上。

高一高二在必修文本中,也学习过古典诗词单元。

学生基本上能读懂诗歌内容,能感知诗歌意境和情感,但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瓶颈”阶段。

在高三前两次的检测中,诗歌鉴赏题失分较多,很多学生想挣分,但苦于方法不当,经验不足。

面对新课标和高考的双向需求,高三学生迫切需要掌握一套科学而系统的鉴赏诗词的方法。

通过复习,了解高考命题的动态: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步骤及方法,以期减少答题失误,为高考争分。

本节课,作为诗歌鉴赏专题的第一课,针对学生的需求,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以及初步的方法点拨,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并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课题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之后二女也投湘水而死。

这一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人们为了祭祀他们,在湘水旁边,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样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则扮成湘君的模样在湘水中修盖华贵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初涉湘水——整体感知1.听读正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5分钟讨论———老师解答,齐读诗作):思考1:伫立水畔的人是谁?他在湘水之畔做什么?主要动作和主要事件有哪些?湘君,赴约。

主要动作:登、骋望、远望、观——驰、济、筑室——捐、遗、搴、遗。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 学会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 听、读、赏、说结合,能朗读《宋词三百首》其中10首词,并能对古诗文进行基本的赏析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宋词三百首》中的词曲赏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初探古代诗歌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识别欣赏鲜明的文学艺术和审美特色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让学生在简单的了解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古代诗歌的分类老师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律”、“七言绝句”等等,并结合具体材料进行讲解。

2.展开环节(1)古诗歌鉴赏基本方法老师将介绍古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它的音韵、形式、词汇、结构、意象、主题等要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某些古代诗歌进行简单的鉴赏。

(2)学习《宋词三百首》学生将阅读《宋词三百首》其中的10首词,并经过反复朗读和理解,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

3.巩固环节(1)词曲赏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鉴赏古代诗歌《钗头凤》和《水调歌头》,学生理解其背景、作者及其思想,并进行对比研究,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2)表演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首词,并用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演展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聚焦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简单了解中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从而更好的领悟和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以便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本次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分类、基本鉴赏方法以及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学习《宋词三百首》和进行词曲赏析,领悟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2019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教学建议: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有三个单元,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个诗歌单元都选入了李白的作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苏台览古》《行路难·其一》,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单元《将进酒》。

这几首诗,恰好是李白青年漫游,奉诏入京后赐金放还,返回东鲁,再次漫游时期的作品。

这段时间是李白创作高峰期,也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典范之作。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李白诗歌专题,利用现有文本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李白诗歌的音韵美及情境美,并对诗人李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并不陌生,对鉴赏古诗已初窥门径,但是由于诗词存在含蓄性和跳跃性,学生对欣赏诗词兴趣不高,即使对于熟悉的诗人的作品也有多有胆怯之处,所以利用专题学习先打消学生这种畏惧心理,鼓励他们能够独立鉴赏诗歌作品。

二、教学安排(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

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县)。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七、课堂小结
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并不玄虚,只要我们掌握规律,把握正确的方法,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按照答题三部曲,把答案完整规范地组织在一起,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八、作业布置
阅读《出塞》,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九、板书设计
概括形象
知人论世
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描写手法
环境景物
形象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