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课程在确定课程标准时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合集下载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维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三维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呢?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1、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0+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3、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

新课标知识问答小学

新课标知识问答小学

新课标知识问答小学新课标,即新课程标准,是指导中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它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关于新课标知识问答的详细内容。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 什么是新课标?新课标是一套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它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教育模式。

3. 新课标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新课标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1. 新课标对教学内容有哪些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跨学科的学习。

2. 新课标如何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提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新课标对评价方式有哪些新要求?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减少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

三、新课标下的学科教学1. 语文学科在新课标下有哪些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

2. 数学学科在新课标下有哪些特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

3. 英语学科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教学?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新课标与学生发展1. 新课标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

2. 新课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新课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何要求?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2012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2012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广泛而深入开展的新课程实验,将我国教育改革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由于课程是学校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传统型教育转向现代化教育。

新课程的现代性即体现在它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从本质上区别于以科学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传统课程。

为了让人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新课程确立了一条核心理念。

这条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对其本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工具理性,即科学性,“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则突出的是价值理性,即人文性。

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教育的思想,强调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新课程的核心理论看上去内容简短,但意蕴却十分深刻、丰富。

“知识与能力”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是告诫教师们,知识是不能直接传化成能力的,这其中必须经过一个中介,即“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训练,(此问题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尚未得以圆满解决),缺此便不能完成这种转化。

因此,要解决好知识与能力的问题,一是传授新知识要以技能训练为途径;二是要向学生传授那些智力含金最高的策略性知识,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增长能力,以“学而时习之”为途径;三是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体验与探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而完成知识的建构等。

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教师应当利用好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受益良多。

“过程与方法”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传授知识一定要注重知识推理论证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教学,应研究选用与之相应的最佳过程与方法。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业自我监控复习题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业自我监控复习题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业自我监控复习题第十单元学业自我监控复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哪个目标?A.学习策略B.学习态度C.情感态度价值观D.学习动机2.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什么?A.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B.自我态度、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C.自我意识、自我评价D.自我评价、自我调控3.元认知知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括有关学习者的知识、有关任务的知识,还有一个是?A.专业知识B.学习策略的知识C.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4.影响学业自我监控的外部因素中,除了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外还有哪个影响因素?A.同伴因素B.学习动机与态度C.自我效能感D.知识与经验5.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学习进行时间规划,体现了学业自我监控的什么内容?A.学习效果的监控B.学习时间的监控C.学习方法的监控D.学习态度的监控6.元认知监控的水平与学习效果呈?A.正相关B.负相关C.没有关系D.以上答案都不是7.从学习态度的心理结构来看,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性成份、情感性成份,还有哪方面?A.意志B.记忆C.行为成份D.兴趣8.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态度的认知性成份的是?A.知识的判断B.对学习的认识C.行为意向D.了解知识的价值9.以下哪方面不属于学习方法的功能?A.定向功能B.选择功能C.判断功能D.反馈功能10.学生积极、主观的对学习任务、目标进行计划,体现了学业自我监控的什么特征?A.能动性B.反馈性C.调节性D.迁移性二、填空题1.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叫()。

2.学生的学业自我监控能力实质上是一种()。

3.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

4.元认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和()。

5.学业自我监控的特征有能动性、调节性、反馈性、迁移性和()。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1.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3.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4.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意识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不再作为追求的唯一或主要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合作与分享;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⑥激活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5.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观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理念主要有:①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

②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③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机贯串于教学全过程。

④教学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

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

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五套)含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五套)含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姓名一、名词解释(10分)地理课程二、填空(10分)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和(),结合()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三、选择题(20分)1.课程目标是分( )个层次陈述的:A. 2 B 3 C 42.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 )A 采用结果性目标和采用体验性目标 B. 采用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 )个A . 1 B. 2 C. 3 D. 44. 拓展教材的教学情景,实际上是以“( ) ”的态度对待教材。

A . 加法 B. 减法 C. 乘法5科学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目标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获得()A 很短时间B较长时间 C 长时间6、领悟(内化)水平的行为动词哪项是正确的:()A、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等。

B、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C、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D、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等。

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A、建构主义理论;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C、多元智能理论;8.提问的技巧有( )A. 迁移, 转移, 追问, 等待B. 迁移,等待,询问,启发C.转移,启发,追问,等待9. 学生喜欢老师这样教学:A.让学生自己学习, 自由自主B. 老师教学, 固定模式C.选学功课( A)10.教学评价是指: ( )A. 评价学生和老师教学的情况B. 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C. 对教学全面的衡量四、判断题(30分)1、新课程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新课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的课程目标。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构建的三个侧面。

()3对于具体的教学,具体的教学学习内容,我们不可能同时,花同样的气力落实课程目标中的几个个方面。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三个目标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与“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

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

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与表达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程序与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与感受,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新课程基本理论1.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3.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4.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意识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不再作为追求的唯一或主要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合作与分享;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⑥激活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5.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观是什么?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理念主要有:①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

②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③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机贯串于教学全过程。

④教学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

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得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应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奇怪,在谈理论的时候,总觉得三维目标是不可以分割开的。

但从课堂效果看,又总觉得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

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

这恰好表明了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三维目标如何整合和落实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篇一: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定义: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目标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等四大规定性。

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国外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在西方教育界,人们常常使用四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即“意图”、“宗旨”、“目的”和“目标”。

导向功能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方向,使师生的整个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并能与教育目的对接。

例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与媒体的使用、教学时数的安排等等,都要依据课程目标来确定。

课程目标能够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促成学习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来,也便于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自觉控制。

因此,课程目标被课程学者称为课程活动的“第一要素”。

[]激励功能目标不仅仅是一种结果,也能给个体带来为实现某种期待而聚精会神、克难奋进、抵制干扰的精神动力。

课程与教学目标同样也具有这种激励功能。

在教学开始时,向学习者明确陈述具体目标,能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目标是有价值的,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需要保持一致。

当目标明确之后,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和新问题之间形成的差距就会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就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自觉性、积极性的源泉,能激励学习者知难而进,探索未知,实现认知平衡。

激励功能课堂是一种生态系统,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在课程与教学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课程目标在整个课程组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要素具有统整、支配和协调作用。

一般而言,合理清晰的课程目标能使课程与教学活动不偏离主线,聚合各方面教学资源,自觉围绕目标,优化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各要素各自的功能,发挥出整体效能。

反之,课程目标偏颇模糊,课程与教学就可能像一盘散沙,尽管各个要素都发挥出了自己功能,也难以使系统形成合力,无法产生综合效应。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

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民主氛围,保持思维通畅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问题,提供思维空间。

⑴铺垫型情境。

教师可以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

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从而为各种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⑵认知冲突型情境。

教师可以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问题为素材,创设认知冲突性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从解决面临的情境问题出发,不断地分解、转化问题,提出新的有关问题,并通过新问题的解决,最终使情境问题获得解决。

⑶思维策略型情境。

教师可以以思维策略多样、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创设思维策略性情境。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

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

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

(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个理念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它意味着: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一)、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和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

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3)、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仅于科学知识本身,也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物学知识和技能3、关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以往的教学比较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和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验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课程在确定课程标准时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请你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要求:原创、不得抄袭、700字左右)。

新课程标准在我们心中已经存在多时,记得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但是当时的新课程标准还刚出台征求意见稿,如今已在全国风靡多时。

对于新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应用,并且有一些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打破原有的陈旧观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他们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目标就如一个战略性棋子,每一着都下好了,就能相互促进,就能全局皆活;只要有一着下不好,其余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军覆没。

但是,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如一个梯子,是一个上升趋势,逐级递进的。

知识与技能是基石,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纽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三个目标要并重,不能说提倡了以学生为中心,就什么都要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要能做到成为课程的“组织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情感的“支持者”。

有些老师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总是冤冤叨叨的认为中国体制最终是要参加考试一决胜负的,要完成新课标,学生很难掌握知识。

但是回头再来看看这些老师的课堂,老师容易关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例如,在交流讨论中,老师比较关注了对过程的总结、对参与活动的收获及体会的交流,但是忽视了对具体知识的总结。

我们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