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22个核心概念盘点)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标十个核心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十个核心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1.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新课标知识清单

新课标知识清单

新课标知识清单一、数学1. 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多项式、单项式、项、系数等-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包括高斯消元法和矩阵法-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包括顶点、对称轴、零点等概念2. 几何-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等-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的和、角的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的关系、边的关系等- 圆的性质,包括弧长、弦长、切线等3.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事件的概念、概率的定义等- 事件的排列组合,包括阶乘、排列、组合等-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包括频数表、频率表、柱状图等二、物理1. 力学-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包括平衡条件、力的合成等-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加速度、作用力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垂直力的合成等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包括摄氏温标、热平衡等- 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辐射等- 热量的传递和转化,包括热传导定律、热功定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包括内能、功、热量等概念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周期性、族、周期等概念-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等-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酸、碱、盐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氧化剂、还原剂等四、生物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 细胞的代谢与能量转化,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细胞的遗传与变异,包括基因、DNA、RNA等2. 生物进化-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等-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突变、选择、迁移等- 物种形成与多样性,包括隔离、适应等- 生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包括分类学、进化树等五、地理1. 自然地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地球的椭球形、地壳、地幔等- 大气圈的特点和功能,包括大气层、气候、天气等- 水圈的特点和功能,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 生物圈的特点和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与变化,包括人口密度、城市化等- 经济地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等- 文化地理的多样性和交流,包括语言、宗教、文化等-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六、历史1. 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周等-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等-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包括农业、制造业、文学、艺术等-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包括丝绸之路、外交政策等2. 近代史- 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包括清朝、民国等- 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包括科技进步、社会风气变迁等-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工业化、教育改革等七、语文1. 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解读,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包括《围城》、《活着》等- 新闻报道与社论的阅读与辨析,包括新闻报道、评论等2. 写作表达- 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求,包括标题、段落、逻辑等-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包括观点陈述、论证、结论等-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包括事物特点、原理、应用等-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刻画等。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共223页文档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共223页文档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பைடு நூலகம்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新课标重要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重要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重要知识点总结自2020年开始,中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教学大纲,即新课标。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教学大纲的更新,也意味着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点和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了解新课标,本文将对新课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语文:新课标将语文教学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试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阅读、写作、口语和修辞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的数学教学不再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而是强调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探究精神。

英语: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而不仅是注重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科学:新课标对科学教学的调整主要在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科学教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教学不再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而是强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总的来说,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教育教学大纲的更新,也意味着学生与老师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点和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的变革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不断变革中寻求教育教学一种更高的层次。

希望未来,新课标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更加全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高三新课标知识点

高三新课标知识点

高三新课标知识点高三是中学学业重要的一年,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熟悉新的课标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三新课标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备考。

一、数学知识点1. 高等数学在高三新课标中,高等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

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1)极限与连续:极限的定义、性质与运算,连续函数与间断点的判定。

(2)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与计算,微分的概念与应用,高阶导数的计算。

(3)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定积分的应用。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也是高三新课标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包括:(1)矩阵与行列式:矩阵的加减、数乘与乘法,转置与逆矩阵的求解,行列式的定义与计算。

(2)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判定,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二、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以下是高三新课标中的一些重要物理知识点: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包括了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1)运动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

(2)牛顿定律: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电磁学电磁学也是高三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电场与电势:电场的概念与计算,电势的概念与计算,电势差与电场力的关系。

(2)电路: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三、化学知识点化学是高三新课标中的科学学科之一,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其中的知识点包括:(1)有机物的命名: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命名。

(2)有机反应:酯化、酯水解、酯和酸的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中的知识点包括:(1)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来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表达。

小学生新课标必备知识点

小学生新课标必备知识点

小学生新课标必备知识点一、语文知识1. 词语辨析在语文学习中,正确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需要学会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例如:“高兴”和“快乐”的区别,以及“大”和“小”之间的反义关系。

2. 诗词背诵小学生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比如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他们需要学会读懂文章的主旨,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

二、数学知识1. 四则运算小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们需要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金额。

2. 分数和小数分数和小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小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它们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3. 图形和几何小学生需要学会辨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测量单位和简单的几何运算。

三、英语知识1. 基础词汇和句型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单词和常用句型,例如问候语、日常用语等。

通过学习常用词汇,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 日常对话小学生需要进行日常对话的练习,包括自我介绍、问路、购物、询问时间等。

通过与同伴进行实际交流,他们可以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和听力理解阅读和听力是培养小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故事,以及听力材料来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四、科学知识1. 动植物常识小学生需要学习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习性以及分类方法。

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能量和物质小学生需要了解能量和物质的基本概念,例如水的循环、空气的组成等。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他们可以深入理解能量和物质的关系。

3. 自然现象小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他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新课标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的基本知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新课标的基本知识1、什么叫新课标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为什么要课程改革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3、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

4、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5、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类型主要有:①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分科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新课程基本知识

新课程基本知识

新课程基本知识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

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

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

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建构的基础——不同的课程观: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因而教师是中心。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2.课程实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新课标重要核心概念解读

新课标重要核心概念解读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 意识在整个学习数学中是很重要的。首先说,数学是一种语言,它有几个基本的特 征,一种是自然语言,一种是图形语言。另外就是符号语言,作为语言,符号语言 是数学里一个完整的东西,是一个体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升符号意识,对 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符号可以简洁、准确的表达一些东西,交流起来 就方便。 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只有真正理解了 数学符号,才能够清楚的知道隐含在数学符号背后的问题和条件。通过对学生符号 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牢固的基础。符号所 起的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到了初中,就刻画一类的问题,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 程组,它就帮概出一类的数学问题,使得在研究数学问题过程中,非常的方便。同 时又为形成模型奠定了基础。 学生符号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 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 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数感?
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吃力,也很无奈的缘由,主要是对 数的感性认识不高。培养学生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 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 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学 生能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 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 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 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 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 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有关内 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 过程中去。

新课标的核心概念

新课标的核心概念

对新课标的核心概念的认识长垣佘家二中钟晓华1.数感。

关于数感,在原《标准》中未作内涵解释,只是从外延上指出它所包含的内容,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一些研究者对数感在理论上有了一些新探讨,重新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表述。

新《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这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思维。

数感的学习,其实是和数的抽象、数的应用相联系的。

支撑数感的数学内容有很多,常见的比如说:单位、数量级的感觉。

在现实中,碰到一些量,总要选择一个单位和数量级来刻画它,这样一种感悟,对建立数量刻画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去称一个人的重量要用什么单位,称一头大象的重量用什么单位,选择不同的单位和数量级,也是一种数感。

2.符号意识。

新《标准》将“符号感”更名为“符号意识”,主要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它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条强调了“符号”表示的作用和“符号”的一般性特征。

数学符号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数学抽象的结果。

如何理解符号的体系?最基本、最熟悉的符号就是数字,用数字加减进位,就能把周围世界通常所说的集合元素的多少表达清楚。

所以,当讨论问题的时候,数学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不等量关系以及依赖关系,都可以用符号表示。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在小学,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过程中,符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到了初中,就刻画一类的问题,如方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它帮学生概括出一类的数学问题,使得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非常方便,同时又为形成模型奠定了基础。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符号怎么去刻画数学模型。

3.数据分析观念。

原《课标》中的“统计观念”,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结果进行处理。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

哪种方法合理
• 情境1: 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 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方法1:7×50=350 方法2:7×60=420 师:往大估(方法2)和往小估(方法1)哪个更好 生1:往小估都够了,按实际的56来计算就更够了。 师:往大估行吗 生1:本来每辆车只有56个座位,你做成60个了,万一
• 在小学低段,学生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学 习辩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
•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还会经历更多的对 数意义的感悟,并形成对数的各种表征方 式的理解。
• 数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数的大小关系及其 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也包括变 化的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
• 运算结果的估计。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数感应成 为了们现在课程教学的目标。
5
6
质量 328 346 307 377 398 352
方法一:300×6=1800(小估法) 方法二:400×6=1800(大估法) 方法三:300﹢300﹢300﹢400﹢400﹢400=2100(大小估法) 方法四:350×6=2100(中估法) 方法五:330 ﹢ 350﹢300 ﹢ 380﹢400 ﹢350=2110(四下五上估) 方法六:300×7=2100(凑估法)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数感(调整) 符号意识(调整)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新增) 数据分析观念(调整) 运算能力(新增)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新增)
创新意识(新增)
提出十大核心概念的意义
• 首先,核心概念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需 要。核心概念提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具 体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的总体目标之间建立 起联系。通过把握这些核心概念,实现数 学课程目标。

义务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

义务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
种“领悟”、由数据去做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 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要求

过程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 分析做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
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课程实施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多样化的,包括收集、整理、描述、分析
数据全过程的典型活动,使学生逐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数学活动经验; (2)把数据分析的活动过程与统计知识的学习(如中位数、众数、加

权平均数、方差、频数和频数分布等概念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学生真正体会到数据中所蕴含信息的意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用数 据说话”的理性分析的意识和观念;
如何落在实处? 《标准》对其进行了“写实”:“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 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紧紧抓住“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猜想、验证”这 几个点,做足教学中的“文章”,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就有可能得 到落实.
依据应用的领域不同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体现在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空间 观念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几何直 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第三层:超越课程内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都应特别注 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正如《标准》指出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 很好的载体.”

新课程基本知识

新课程基本知识

新课程基本知识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

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

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

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建构的基础——不同的课程观: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因而教师是中心。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2.课程实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

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

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开始推出新的课程标准。

下面是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标的教学内容。

一、语文1.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注重文本理解和文学修养。

2. 写作能力的提高,注重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增强文化自信。

二、数学1.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包括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

2.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三、英语1.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注重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注重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的训练。

3.写作能力的提升,注重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4.英语与国际化接轨,增强外语交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科学1.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

2.实验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训练。

3.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实际问题的联系。

4.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社会科学1.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注重历史文化的解读和传承。

2.地理知识的拓展,注重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地理领域的拓展。

3.政治学、经济学的入门,加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学习。

4.社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探究。

以上是2022版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标的教学内容。

这些科目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学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更新。

最新科学课程标准中的18个概念

最新科学课程标准中的18个概念

最新科学课程标准中的18个概念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小学生新课标必背

小学生新课标必背

小学生新课标必背小学生新课标必背的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新课标必背的内容要点:语文:1. 常用汉字:熟练掌握1000-1500个常用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和基本意义。

2. 古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文,如《静夜思》、《春晓》、《悯农》等。

3. 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简单的文章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4. 写作:学会写日记、书信等简单文体,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数学:1. 基本运算: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理解运算法则和顺序。

2. 数学概念:理解数字、数位、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概念。

3.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

4. 应用题: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英语:1. 基础词汇: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英语单词,如颜色、数字、家庭成员等。

2. 简单句型:能够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型进行日常交流,如问候、自我介绍等。

3. 基本语法: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如名词、动词的用法。

4. 英语歌曲和童谣:通过学习英语歌曲和童谣,提高英语语感和兴趣。

科学:1. 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2. 生物知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3. 物理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等。

4. 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这些内容是小学生新课标中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逐步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阅读、实验、社会实践等,以增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重点内容整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提纲

【新课标重点内容整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提纲

【新课标重点内容整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提纲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

二、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2、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3、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4、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实践探究5、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1、科学观念2、科学思维3、探究实践4、态度责任(二)总目标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三)学段目标按照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分年级段给出目标。

四、课程内容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4个跨学科概念。

4个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

13个学科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每个学科核心概念,都会阐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教学策略建议、学习活动建议)。

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纬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二)学业质量描述分年段阐述。

六、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4、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二)评价建议1、过程性评价(1)评价原则(2)主要环节的评价①课程评价②作业评价③单元与期末评价2、学业水平考试(1)考试性质和目的(2)命题原则(3)命题规划(4)题目命制(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原则(1)把握方向性(2)符合科学性(3)体现适切性2、教材内容选择(1)覆盖课程标准的所以内容(2)突出核心概念的理解应用(2)兼顾基础性和时代性(4)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5)合理选择科技史素材3、教材内容编排的呈现(1)内容编排应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2)活动设计要体现实践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3)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4)栏目设计合理、精当,形式活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22个核心概念盘点)作者丨王红顺(河南郑州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来源丨变压器王红顺01课标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的作用。

这次课标修标,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

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的完整链条。

02“课标”的亮点:课程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行动图。

可见,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的基因,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

03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所谓“有理想”,指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和追求。

所谓“有本领”,指学生要学到能够运用于实际、满足生存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有担当”,就是培养责任意识,发挥个人能力,做时代的主人。

04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通俗说,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如图所示:05学科要培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追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

学科核心素养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载体。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实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

它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语文学科素养高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义务: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数学学科素养高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义务: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物理学科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学科素养高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义务: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学科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英文学科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劳动学科素养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06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2022版新课标主要依据理论是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

换句话,我们这次是从发现学习、课程结构结合视角来全面引进、学习布鲁纳的思想观点。

教学评价与韦伯D0K理论基本吻合。

施瓦布实践课程蕴含着真实性、探究性、情境性以及过程性等特性,提出学科结构的三种含义,即学科间的组织结构、学科的句法结构、学科的实质结构。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核心观点① 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

② 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③ 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

④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

动机类型: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来呈现。

类型: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

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及时反馈。

⑤ 发现学习的四个作用:提高智能的潜力;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策略;帮助学生的信息保持和检索。

⑥ 发现学习的四个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相应观点①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生要掌握其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或编码系统。

② 教学不能逐个地教给学生每个事物,而是使学生获得一套基本原理或思想,这是理解事物的最佳认知结构。

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上。

③ 无论是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进行,都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④ 学习和掌握基本结构的五大优点:·如果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逻辑组织,学生就能理解这门学科;·如果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能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如果教材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在知识结构性,将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的知识细节;·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知识结构的合适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知识深度即DOK”理论,该理论将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成四个层级:回忆和重现、技能和概念、策略性思考和推理、拓展性思考。

一个真正好的学习任务应该从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层面来设计。

07各种目标分类比较08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安德森等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将“知识”分为四事实性知识。

有“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两个亚类。

② 概念性知识。

结构化的知识形式,包括“分类和类型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③ 程序性知识。

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

④ 元认知知识。

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前两类相当于学科的内容知识,后两类是过程技能。

知识类型与认知方式大致是对应的。

比如事实性知识,主要是“知道”,记住并能回忆;概念性知识则需“理解”,表现为能够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等。

事实性知识包括“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是相互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

以往的基础教育主要在教这种类型的知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用“知道”“记住”的方法。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则恶化为“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

09课表基本框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文本框架10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者关系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

“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

“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

“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典型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

11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指学生完成课程阶段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过程、结果、考试命题依据。

不是知识点成就表现,而是知识综合运用。

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12教学提示教学提示写作要求:围绕学习活动经历,整合教学策略、情景素材、学习活动、教学策略指出教学设计的要点和需要注意问题。

在情景素材上,建议使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能够体现素养发展要求的。

学习活动上,建议指明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和过程基本学习方式,将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生应形成的核心素养融入活动。

13大观念大观念是一门学科(课程)知识内容体系中最有解释力、统整力和渗透力的知识,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它就是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的体现。

大观念,在不同课程标准里有不同叫法,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任务群”,其他课程标准还提出“主题”“任务”“项目”等,但本质上都强调以素养为纲,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等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结构单位。

大观念,即一门课程中少而重要、强而有力、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能够形成一门课程的逻辑体系的核心概念,二是由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命题、原理或理论。

除此之外,不同单元主题和学习活动中也蕴含着与主题和活动相适切的大观念。

大观念能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精炼,对学科内容的重组,引导学生透过茂盛的枝叶,从主干、根部吸收营养。

14大概念大概念亦称“大观念”或“核心观念”。

威金斯认为,大概念通常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主题、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反论、理论、基本假设、反复出现的问题、理解和原则。

大概念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

大概念,是聚焦学科本质的核心观念、思维、价值观,它是对学科知识及相关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概括,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统领性等共性。

大概念是具体与抽象间的协同思维,是将素养落实到教学中的锚点。

大概念有三种表现形式:① 概念,指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这是大概念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② 观念,表现为一种看法和观点,常常反映了概念与概念的关系。

③ 论题,即很难给出确切答案的大概念,主要出现在人文艺术领域。

如果要给大概念一个定义,就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

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最精华的内容。

有限的课时与不断增多的知识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需要以最有价值的大概念作统帅,摈弃细碎的知识学习,使课程内容结构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