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72441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8.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以及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罗马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感悟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难点: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f96da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5.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材主要介绍了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衰败,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马历史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少。
在认知上,学生对于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和衰败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线等方面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梳理历史脉络,克服学习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的建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认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衰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反思历史,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2.难点: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梳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罗马城的建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让学生对罗马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6b9fa2998fcc22bcd10d94.png)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
文件——《十二铜表法》。
找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教师简单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
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穿插一个事件(斯巴达克起义:说出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恺撒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
凯撒去元老院走到大厅时,被连捅了23刀后,横尸厅前。
⇒公元前29年凯撒养子屋大维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标志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4世纪末(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1453年)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强盛、衰亡。
这一过程展示了欧洲文明的潮起潮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欧洲古代历史的脉络。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罗马共和国{
建立《十二铜表法》扩张衰落
罗马帝国{建立版图罗马帝国的衰亡{
危机分裂。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9637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2.png)
第 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2、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3、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学案,同步练习册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请观看视频,并注意视频中的文字提示,说一说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生答:不同地点的建筑等遗迹相近或相似,涉及地点较广泛,包括欧亚非三洲师问:遗迹为什么会相似?说明这些地点都曾经在同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生答:罗马罗马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马,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讲授新课:我们将通过三个篇章来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篇题: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的兴起有一个神话传说,(展示图片)请一位同学结合图片介绍一下母狼哺婴像。
(生读)母狼哺婴像是罗马城的象征,也标志着罗马人的血液中充满着狼性和野心,罗马城将会如何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P21-23,完成时间轴,梳理罗马发展历程。
(约 3分钟)【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 P21-23,完成下列时间轴。
请学生展示答案,并说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请学生解释。
板书:罗马城邦: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共和时代罗马帝国:帝国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人不堪忍受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苏佩布的残暴统治,驱逐了国王,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没有了国王的罗马人将如何行事?将会如何分配权力?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1896521ed9ad51f01df266.png)
第二单元:城邦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
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重要史实;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3.认识罗马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的危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认识法制道路的艰辛。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看到上面的这一句英文了吗?有谁能够翻译出这一句的中文吗?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老师:对了,看来咱们学生的英文还是学习得不错的!这一句话想必大家从小就听说过,它告诉我们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寓意深刻隽永,有谁知道它的本来面目吗?学生:难道不是修了许多道路通往罗马。
老师:对了,罗马帝国在横跨欧亚非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
这样的举措,中国也有许多君王使用,你能举出一位吗?(秦始皇)老师:强大的帝国发展有一个过程的,今天我们学习罗马帝国的发展与衰落,请大家一起翻开课本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二、教学过程1.罗马城邦(地理环境特点)老师:繁衍文明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栖息地。
罗马的壮大也要从此开始。
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图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意大利半岛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处于地中海总部,三面环海,海岸线绵长,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2.根据地图可以知道那些地方可以繁衍生息?(西部地区和波河平原地带)3.罗马城邦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出现:BC1000年地点:台伯河畔)4.罗马城的象征是什么?(母狼乳婴:要求知道传说梗概;)老师:罗马城邦就这样繁衍发展着,一直到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位国王——小塔克文。
相传小塔克文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
我们常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小塔克文的残暴统治,最终逼迫他的子民揭竿而起,推翻了自己。
以上这幅图片是公元前510年,罗马民众驱逐小塔克文的图片。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3942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e.png)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扑克牌K,趣味知识补充对应象征的人物,引出凯撒大帝。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新课讲授】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1.图片展示:古罗马发源地台伯河畔、古罗马城邦示意图。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众多民族迁移到意大利半岛,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趣味历史补充:母狼乳婴。
PPT呈现相应的图片。
4.教师讲解:罗马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
5.时间轴呈现:6.材料展示:……有谁会如此懒惰、如此漫不经心,竟不希望去了解罗马人是如何、在何种政治下,于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将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世界征服,并置于罗马单一的统治之下。
——安德鲁·林托特(晏绍祥译)《罗马共和国政制》教师提问: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随着罗马的征服扩展,罗马是如何实行国家的统治的?提示: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https://img.taocdn.com/s3/m/854ced7e0722192e4536f6b0.png)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建立,了解《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知道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了解罗马奴隶制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与衰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国崩溃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做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通过学习《十二铜表法》,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十二铜表法》。
【教学难点】对罗马帝国兴亡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意大利著名的卡彼托林博物馆中,有一尊青铜母狼的雕像,这座雕像是罗马城市的象征。
母狼身下的两个孩子是罗马的建造者罗慕路斯和勒穆斯。
传说他们是特洛伊王子的后裔所开创的阿尔巴王国的公主西尔维亚与战神马尔斯生下的孪生兄弟。
王位篡夺者知道后杀死了他们的母亲,并把兄弟俩装进篮筐,扔进波涛翻滚的台伯尔河。
两个孩子被冲到岸上,一只母狼救了他们。
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兄弟俩。
兄弟俩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合力杀死了国王。
他们建造了新城,此城后被命名为“罗马”。
那么,罗马城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二、新课讲授(一)罗马城邦1.教师提问: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的发祥地,阅读教材第21页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说一说这一地区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优势。
学生回答: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983f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7.png)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关于古罗马的历史,主要介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古罗马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希腊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古罗马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此外,学生对古罗马的文化和制度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把握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特点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罗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的军事特点。
3.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罗马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古希腊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古罗马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特点和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d002902768e9951e738af.png)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条条大路通罗马”同学们,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地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古罗马的地理位置。
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意大利半岛地形狭长,像一只长筒靴,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所以又叫亚平宁半岛。
半岛的东面隔着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
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
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草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a6b2a7fd5360cba1adb62.png)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种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分析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长期的锻炼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3)班班风良好,刚接手两个星期,上过四节课,师生之间还不算熟悉,不过由于第一节课已经跟学生讲清楚上课的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所以师生之间还算比较适应。
这个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好,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思维方式较简单。
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评价细则以及教师及时的鼓励来让他们变得积极起来。
三.学习目标:1.知道与了解:(1)知道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建立、征服与扩张;(2)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
(3)认识罗马帝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理解与运用:(1)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
(2)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3.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图获取相关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认识古代罗马队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城邦的行程和共和政体的发展2.教学难点:罗马城邦政体五.课时:1课时六.媒体:多媒体平台七.板书设计: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1.罗马城邦(公元前1000年)2.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3.政权与法律:贵族共和与人民权利《十二铜表法》4.扩张与征服二、罗马帝国1. 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公元前27年屋大维)2. 帝国的繁荣:疆土范围;文明交融三、罗马帝国的衰亡1.原因:内忧外患2.帝国分裂(395年)3.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常规课,跟平时的上课一模一样。
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解决重、难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10e76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3.png)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欧洲,你能看到无数遍地遗存的罗马式建筑。
走近法律,你能看到无数罗马法典的影子。
走近生活,你能在现代化体育场和音乐厅,感受到罗马时期创造的半碗型或碗型的观摩构造与回声系统。
走近信仰,罗马式的教堂遍布欧美。
古罗马文化在欧州大地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2、自然环境: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时间: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相关史事:永恒之城——罗马城的起源传说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
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
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
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
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
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6abc37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c.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罗马从城邦到帝国的演变过程。
本课重点介绍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罗马的地理环境、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罗马文化的发展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马历史的相关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了解,掌握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探讨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罗马文化的发展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罗马文化的发展;2.难点: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2.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3.网络资源:罗马帝国历史的相关资料;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罗马帝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罗马城邦的兴起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通过史料展示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54ed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d.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发展历程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形成、罗马法的制定、罗马帝国的衰落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帝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罗马帝国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
在认知方面,学生具备分析、综合、对比等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罗马帝国的辉煌成就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掌握罗马帝国的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认识罗马法的制定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悟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罗马法的制定及其作用。
2.难点: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罗马城邦的兴起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78e89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d.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马历史的相关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罗马历史的时间线索,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认识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
2.难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史料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异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史料等辅助教学材料。
3.网络资源,如相关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简要介绍罗马城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罗马文明的起源。
2.呈现(10分钟)讲述罗马城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介绍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背景。
3.操练(10分钟)分析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如执政官、元老院等,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共和国的运作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5a4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c.png)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ddc0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c.png)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五课,主要内容是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从罗马城市的建立开始,介绍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内容,最后讲述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希腊城邦和雅典政治的相关知识,对于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有一定的了解。
但罗马帝国的历史较长,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衰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
4.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b763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c.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内容涵盖了罗马城邦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制度、社会矛盾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帝国兴衰的了解有一定的认识。
但罗马帝国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环境等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和建筑等方面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掌握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2.难点: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叙述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史料实证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学生的史证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提前布置课堂纪律,确保教学秩序。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e029cd49649b6648d74787.png)
4、罗马战胜迦太基——布匿战争(公元前264至前146年)
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向外扩张,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由于罗马也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历史上把他们之间的战争记载为布匿战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布匿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古迦太基国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灭亡,罗马尽占其地,在其领土上设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语中的非洲Africa即源于此。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培养学生史实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十二铜表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以成文法的形式公布于众,避免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公众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史上的巨大进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单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重点
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
难点
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
2、建立共和国(公元前509年)
师:我们通过课本可以知道罗马是共和国,那么什么是共和国?
(点拨: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师:通过“阅读卡”我们也知道罗马的共和制度包括:人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元老院主要有哪些权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https://img.taocdn.com/s3/m/2b5986fa866fb84ae55c8d1c.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历程和基本社会特征。
2.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以及帝国发展的脉络。
3.通过讲述罗马帝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衰。
难点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探讨。
关于古罗马城的建立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拉丁姆地区亚尔巴·龙加城的国王本来是努米托,但他的弟弟阿穆略使用阴谋,篡夺了王位,并将他女儿的两个孩子投进水中,所幸的是一只母狼喂乳汁养活了他们。
后来,双婴又被一位善良的牧人收养。
他们长大成人后,得知了身世,便杀死阿穆略,使努米托重登王位。
后来,他们在台伯河畔母狼喂养他们的地方建了一退职后进入元老院。
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实施。
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包括奴隶主贵族和前执政官,拥有宣战、媾和、征募军队、财政核算、批准立法等内政外交大权。
教师:罗马共和国哪个机构的权力最大?(学生可同桌讨论)教师: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三种权力之间,存在严格的制约关系,彼此相互牵制,保持平衡。
这种政治体系被后人认为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3.《十二铜表法》史料1如图。
史料2“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教师: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学生:《十二铜表法》是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但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所以仍可以说是平民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
(1)时间:公元前450左右
(2)名称来历: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3)内容: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4)意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5.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战胜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霸主;
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分析斯巴达克起义的背景与影响。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
一场角斗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背景:奴隶,尤其是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及其低下。
影响:沉重打击了罗马的统治,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24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
2.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简述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
(三)精讲点拨:
1.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
公元前31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5页找出下列问题:
1.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2.罗马帝国灭亡基本史实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衰亡的原因:
(1)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2)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罗马帝国的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从内外因方面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内因: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
民族压迫严重,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外因:外族入侵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