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下颌运动部分
下颌运动
教学大纲:一、三种基本运动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时下颌骨体及髁突的运动方向及肌肉的作用,上述各种下颌运动的正常标志。
二、下颌运动的神经通路三、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1、解剖性控制因素:颞下颌关节,咬合接触,咬合的程序化作用。
2、生理性控制因素:神经肌肉作用。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和运动范围1、切点的边缘运动轨迹2、髁突在下颌边缘运动中的运动轨迹五、几个基本概念1、髁道斜度2、Bennett运动、Bennett角.RCP开口运动下颌从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运动18-25毫米,在此范围内,髁状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的转动。
超出此范围,髁状突的运动形式改变为以滑动为主,伴有一定的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以后,若继续开口,髁状突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
2.ICP开口运动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或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状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
3.开口运动的力在开口运动过程中,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舌骨上肌群,髁状突向前下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闪烁表示肌肉),髁状突运动的距离与下颌颏部运动的距离之比约为1:3。
4.闭口运动在闭口运动初期,髁状突做单纯转动,随后沿关节结节后斜面滑动兼转动回到关节窝。
5.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方运动,使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上翼外肌的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闪烁表示肌肉)。
6.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跳动下颌颏部不偏,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毫米以上1.侧向咬合运动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开始向一侧运动(下颌所移向侧称工作侧,对侧称非工作侧),并保持该侧部分上下牙齿间的接触关系,至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或先闭口到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然后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称为侧向咬合运动,是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功能运动。
锻炼下颌关节的动作
一般情况下,下颌关节可以做下颌阻力运动和下颌自主运动。
具体内容如下:
1.下颌阻力运动:下颌阻力运动需要时患者先放松身体,然后进行颞下颌关节咬合运动,在运动时,患者可以用手抵抗或阻断相应的运动,从而提高肌肉张力和下颌运动的协调性。
下颌阻力运动能够环境颞下颌关节开口受限或下颌运动功能低下。
2.下颌自主运动:患者使身体处于坐直、放松的状态,分别进行缓慢、独立的开闭口动作和侧转动动作以及前后伸展动作。
每个动作保持最大范围。
下颌自主运动有助于增加下颌运动的范围,提高下颌运动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紧张的肌肉。
瘦脸下颌运动
第二节下颌运动
下颌耳周动起来紧致小脸亲手塑造
下颌耳周动起来紧致小脸
不是我们太臭美,太苛求,而是下颌部分的线条对塑造面部轮廓实在太重要。
曾有位18岁女艺人因为脸浮肿下坠一直被认为是23岁,而通过第二节操配合产品按摩了左半脸1分钟以后,浮肿的右半脸还是23岁,而左半脸则变得紧致细腻、又回到了18岁。
还等什么,一起行动起来,塑造超紧致v型小脸吧。
运动历时:1分钟
运动功效:即刻搞定两颊“泡泡肉”,长期坚持帮助塑造精致瓜子脸。
运动所需:紧肤品一瓶,玉面一张,玉手一双。
第一八拍预热产品
第一八拍预热产品
紧肤精华/面霜置于掌根预热。
第二八拍螺旋涂抹
第二八拍螺旋涂抹
用中指、食指、无名指指腹以顺时针螺旋状方式涂抹产品,顺序则是由下巴开始往上按摩提、拉至耳垂前部,按摩时注意要慢而仔细,力道以不拉扯出皮肤明显突起为宜。
第三八拍按压下颌至耳垂
用大拇指指腹由下颌开始至耳垂处每隔1cm进行按压,有刺激淋巴排毒、消除浮肿的功效。
第四八拍按压耳后凹陷处
耳垂后的凹陷处被称为“耳下腺”,这里最容易堆积老旧废物. 用中指按压,然后着脖子的筋向下按摩至锁骨处。
TIPS 冷热水交替加强紧致
冷热水交替加强紧致
本节运动前我们应该先用热水洁面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让紧致产品的功效更容易吸收。
而运动后,用冷水来拍打皮肤,达到热胀冷缩的紧致效果。
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
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下颌运动是指人类通过下颌骨头和牙齿的协同作用,完成咀嚼、吞咽、发音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过程。
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开合、侧移、前后移动等多种方式,不同的下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一、开合运动开合运动是指下颌骨头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牙齿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完成口腔内物质的进出。
开合运动是人类最常见的下颌运动形式之一,也是最基本的一种。
1. 开口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人类处于闭口状态。
当需要进行开口活动时,口唇和舌头会协同作用,将上下牙齿分离并打开口腔。
2. 开合幅度人类可以通过调节肌肉张力来控制开合幅度。
一般来说,成年人正常情况下能够实现35mm左右的最大张口度数。
在特殊情况下(如疾病或受伤),张口度数可能会受到限制。
3. 开合速度开合速度是指下颌骨头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速度。
一般来说,开合速度较慢时,下颌肌肉的收缩力较小,牙齿之间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而开合速度较快时,则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二、侧移运动侧移运动是指下颌骨头在左右方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牙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侧移运动是人类进行咀嚼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形式。
1. 侧移方向人类进行侧移运动时,下颌骨头可以向左或向右滑动。
这取决于食物在口腔中的位置以及个体习惯等因素。
2. 侧移幅度侧移幅度是指下颌骨头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距离。
一般来说,侧移幅度与咀嚼物质的硬度和大小相关。
硬度较大且体积较小的食物需要更多的侧移幅度才能被充分咀嚼。
3. 侧移速度侧移速度是指下颌骨头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速度。
一般来说,侧移速度较慢时,下颌肌肉的收缩力较小,牙齿之间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而侧移速度较快时,则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三、前后移动前后移动是指下颌骨头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牙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前后移动是人类进行咀嚼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形式。
1. 前后移动方向人类进行前后移动运动时,下颌骨头可以向前或向后滑动。
这取决于食物在口腔中的位置以及个体习惯等因素。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
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
(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同时转动:从下颌后退接触位作小开口运动,开口度约2cm,两侧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关节盘基本
不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
闭口则作相反运动。
(2)两侧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最大开口时,髁突
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运动轴心在髁突。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
(1)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大开口
时(开口度大于2cm以上),颞下颌关节的上腔发生滑动,运动轴心在
下颌孔附近,下腔发生髁突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的横嵴。
(2)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下颌前伸运动
主要是关节上腔的滑动运动,也有关节下腔髁突的转动。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
(1)下颌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下内滑动,工作侧髁突
沿髁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转动。
(2)当后牙咬碎大块硬食物的过程中,工作侧髁突为自上向下滑动,而非工作侧髁突沿矢状轴转动。
关于下颌运动基本形式
关于下颌运动基本形式标题:探索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从咀嚼到言语的演变介绍:下颌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咀嚼食物、张嘴说话还是表达情感,下颌运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从咀嚼到言语的演变,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咀嚼的基本形式咀嚼是人类在生理层面上与下颌运动最直接相关的行为。
它不仅是食物消化的重要一环,更是构建面部肌肉和下颌关节的基础。
本部分将从咀嚼的生理机制、下颌的运动路径、咀嚼肌肉的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下颌运动在咀嚼中的基本形式。
第二部分:言语的基本形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言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言语背后复杂的下颌运动。
本部分将探讨言语产生的基本形式,包括下颌的上下运动、舌头的协同配合以及声带的振动等。
我们将深入研究各个语音音素的下颌运动要素,并分析其与语言的关联。
第三部分:下颌运动的发展与演变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不仅与咀嚼和言语相关,还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本部分将考察下颌运动的发展与演变,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颌运动的适应性及其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关系。
我们将探索不同地区和文化中下颌运动的差异,并思考这些差异在人类演化中的影响。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下颌运动在咀嚼和言语中的作用。
下颌运动不仅是食物消化和生理发育的重要因素,更是人类交流和文化演化的基础。
通过进一步研究下颌运动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言语能力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有更深刻的理解。
观点与理解:在本文中,通过对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进行探讨,我深刻意识到下颌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咀嚼帮助我们摄取养分,言语使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些基本形式的发展与演变对我们的生存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下颌运动的多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言语能力,并对这一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颞下颌关节组成结构是
颞下颌关节组成结构是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以及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
下颌骨的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主要运动部分,它呈椭圆形,前后径比内外径长,表面覆盖着一层软骨,称为髁突软骨。
颞骨的下颌窝是颞下颌关节的容纳部分,它呈不规则的梯形,前界为关节结节,后界为鼓鳞裂,外界为颧弓,内界为岩鳞裂。
关节盘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髁突和下颌窝之间,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中间有一个称为盘突韧带的纤维组织将两者连接起来。
关节盘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髁突和下颌窝之间的正常关系,减少关节的摩擦和冲击。
关节囊是颞下颌关节的包裹部分,它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
关节囊的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以分泌滑液,润滑关节。
关节韧带是颞下颌关节的稳定部分,它包括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等。
这些韧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髁突和下颌窝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防止关节脱位。
总之,颞下颌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关节,它的正常运动和功能需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
如果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咀嚼困难、疼痛、关节弹响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口腔执业医师: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
口腔执业医师: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
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
(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同时转动:从下颌后退接触位作小开口运动,开口度约2cm,两侧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关节盘基本不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
闭口则作相反运动。
(2)两侧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开口时,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运动轴心在髁突。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
(1)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大开口时(开口度大于2cm以上),颞下颌关节的上腔发生滑动,运动轴心在下颌孔附近,下腔发生髁突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的横嵴。
(2)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下颌前伸运动主要是关节上腔的滑动运动,也有关节下腔髁突的转动。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
(1)下颌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下内滑动,工作侧髁突沿髁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转动。
(2)当后牙咬碎大块硬食物的过程中,工作侧髁突为自上向下滑动,而非工作侧髁突沿矢状轴转动。
下颌运动
㈡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的组成
咀嚼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 颞下领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动。
颞下颌关节
节
神经系统
咀嚼肌
颌骨
律
性
起支配作用
收缩
牙齿
运
动
牙周组织
55
大脑半球
模式发生器
颌骨
舌骨
舌
颊
运动 神经 核团
肌肉相应的节律性活动
下颌、舌等的节律性运动
熟悉:
✓ 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概念及 意义;
✓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了解:
✓ 咀嚼的神经控制; ✓ 咀嚼周期及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复习:颞下颌关节结构
1. 髁突 2. 关节窝 3. 关节盘 4. 关节囊 5. 关节韧带 6. 关节结节
3
复习:口周颌面肌肉群
颞肌 翼外肌和翼内肌 咬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颈深肌群
4
复习:三个基本颌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者颅骨的位置关系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 RCP)
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
的异常合
牵张 反射
伤害性 反射
逆转牵 张反射
牙周膜 反射
卸载 反射
腭黏膜压 迫反射
伤害性反射——开口反射
✓ 定义:当口腔组织遇到有害刺激时会立即发生反射性开口和闭口 肌活动的抑制
✓ 途径:感受器→三叉神经第2、3支的感觉纤维→三叉神经感觉主 核→运动核的开口运动神经元→降颌肌
16颌位与下颌运动第6-7节下颌运动及其记录方法
工作侧
非工作侧
(3)侧向咬合运动的动力
1)
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 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3)
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 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4)
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 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4)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6)后退咬合:前伸咬合的逆运动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及意义
下颌在各个方向上的极限运动 称为下颌边缘运动,通常下颌 的生理活动并不达到这一边缘 运动的边界,而是在边缘运动 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言语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
范围内。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描述。为便于理解,
(4)前伸咬 合运动的力
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 关节无杂音; ▪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 运动对称无偏斜
2. 开颌 是一种受伤害后引起的保护性反射, 反射 其意义在于调节下颌运动的节律性。
2. 开颌反射
开颌反射的神经反射通路示意图
3.下颌卸 由于升颌肌活动的突然降低和降颌肌活 载反射 动升高产生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4.水平 颌反射
开颌反射较牵拉反射涉及更多地肌群,是多突 触反射,在开颌反射过程中,闭口肌群的活动 受到限制,而二腹肌和翼外肌的活动等增强。
叩齿运动 (tapping movement)
牙合学之下颌运动 PPT
随意 反射
下颌运动的神 经肌肉控制具 有随意和反射 双重机制
高度复杂精细的技能 意外情况下作出迅速的反应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路径
传入 路径
中枢 控制
传出 路径
(一)下颌运动的感觉传入路径
感觉
下颌运动
三叉神经
脑髓
(二)下颌运动的传出路径
咀嚼运动
咀嚼的基本节律运动型
由脑干中枢模式发生器产生,皮层高级中枢发动 并调节咀嚼运动的协调性。口周、口内、肌的感觉传 入,反馈调节咀嚼运动。
咀嚼的最终形式是脑干的咀嚼中枢模式发生器 受高级中枢的影响和周围感觉反馈作用的结果
三、与下颌运动有关的感受器
(The receptors related to mandibular movement)
牙周机 械感受 器
牙髓中 的感受 器
咀嚼肌 中的感 受器
颞下颌 关节的 感受器
其他
1 皮肤黏膜中也存在多种感受器 32 味觉感受器 43 感觉的形成和传递 4 效应器
下颌运动
(Mandibular movement)
下颌运动的定义 (Definition)
在神经系统支 配下,肌肉、 颞下颌关节及 牙合相互协同 完成的,执行 和完成口颌系 统的重要功能。
口颌系统主要 有咀嚼、吞咽、 吮吸、言语、 感觉、表情、 摄食等功能, 也参与呼吸功 能。
咀嚼、呼吸是 人类赖以维持 生命的重要功 能,而下颌运 动是完成口腔 功能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下颌运动记录
下颌运动可 分解为旋转
(Rotation)
和平移
(Translation)
两种基本方 式
平移
旋转
指物体中所有 的 点 同 方 向、 同 速 度、等 距离地进行 运动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1-5节颌位.ppt
ICP
复习:牙尖交错牙合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CO) 问题:ICO时下颌骨的位置?
在正中? 不在正中?
答:ICO绝大多数下颌骨位置都处于正 中!故ICO可称为CO
ICP
1. 牙尖交错位的其他概念
髁 状
牙列正中、肌功能正常--ICP正常
突
冠
状
面
观
观察牙列中线、下颌运动、下颌 骨位置的关系。
牙列中线、或ICO不在正中 ---ICP正常(红)或异常(蓝)
ICP
2.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 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ICP
乳牙初萌下颌开始探索其生理位置。
乳牙萌出前: 有牙合型? 有颌位? 答:有颌位,但不是ICP
功能整体: 牙合 咀嚼肌 TMJ 神经系统等
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
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考察
姿势位
重复性 髁状突位置 牙合 型 临床意义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
ICP
复习:
牙尖交错 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ICP
替牙牙合期发生变化 恒牙牙合 经生理性磨耗又起变化,ICP随之变化 这些变化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进行着。
ICP
3. 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 ICP依ICO而存在,一生变化 但相对稳定
ICP
通过牙的接触,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 嚼肌等本体感觉,为神经肌肉所记忆,反 复重复而加强,逐渐形成个体特定的下颌 运动型(开闭口),也叫记忆型。
最最有效的练下颌线的方法
最最有效的练下颌线的方法
下颌线的定义是指下巴和颈部之间的轮廓线条。
要有效地练习下颌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下巴锻炼:将下巴向前伸展,然后尽量将下巴收回胸部。
重复这个动作15-20次,每天进行数次。
2. 下颌推:将手掌放在下巴上,然后用力向下推,同时使下巴用力迎合手的压力。
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10次。
3. 咀嚼:多咀嚼坚果、口香糖等有嚼劲的食物,能够锻炼下颌线肌肉。
4. 下颚塑形器:使用下颚塑形器或者双颚松紧设备,可以按摩和锻炼下颌线肌肉。
这些设备可以在健身房或者网上购买。
除了这些方法,还需要注意饮食和锻炼全身肌肉,以帮助减少面部脂肪和改善下颌线的外观。
此外,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咬合也能够对下颌线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你想要更明显的效果,可以咨询专业的美容医生或者整形外科医生,了解更多关于改善下颌线的方法。
下颌运动
教学大纲:一、三种基本运动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时下颌骨体及髁突的运动方向及肌肉的作用,上述各种下颌运动的正常标志。
二、下颌运动的神经通路三、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1、解剖性控制因素:颞下颌关节,咬合接触,咬合的程序化作用。
2、生理性控制因素:神经肌肉作用。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和运动范围1、切点的边缘运动轨迹2、髁突在下颌边缘运动中的运动轨迹五、几个基本概念1、髁道斜度2、Bennett运动、Bennett角.RCP开口运动下颌从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运动18-25毫米,在此范围内,髁状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的转动。
超出此范围,髁状突的运动形式改变为以滑动为主,伴有一定的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以后,若继续开口,髁状突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
2.ICP开口运动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或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状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
3.开口运动的力在开口运动过程中,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舌骨上肌群,髁状突向前下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闪烁表示肌肉),髁状突运动的距离与下颌颏部运动的距离之比约为1:3。
4.闭口运动在闭口运动初期,髁状突做单纯转动,随后沿关节结节后斜面滑动兼转动回到关节窝。
5.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方运动,使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上翼外肌的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闪烁表示肌肉)。
6.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跳动下颌颏部不偏,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毫米以上1.侧向咬合运动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开始向一侧运动(下颌所移向侧称工作侧,对侧称非工作侧),并保持该侧部分上下牙齿间的接触关系,至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或先闭口到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然后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称为侧向咬合运动,是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功能运动。
口腔生理及功能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
下颌边缘运动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下颌边缘运动切点在额状面上的投影
习惯性开闭运动(叩齿运动)
定义:无意识进行的开闭运 动,有神经记忆型。
轨迹形态: 小开口:卵圆形 大开口:“8”字形
功能运动
咀嚼 吞咽 言语等功能活动 下颌生理副功能运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时,发生不自主运动的现象。
❖ A 颞下颌关节上腔的转动与下腔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 B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转动 ❖ C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滑动 ❖ D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转动 ❖ E下腔的转动与上腔的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 1. 单纯转动运动是 ❖ 2. 单纯滑动运动是 ❖ 3. 滑动兼转运运动是
4. 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可以改变的是 A 颞下颌关节 B 咬合关系 C 神经组织 D 咀嚼相关肌肉 E 颌面部的韧带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相应 肌收缩活动而完成的。下颌运动是否正常是评价
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伸后退运动 侧方运动
范围: 习惯性开闭运动
边缘运动(极限运动) 功能运动 (咀嚼、吞咽、言语)
开闭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咀嚼作用中,开颌是准备,闭颌是真正的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
开颌运动:
运动形式 张口度 髁状突 发生部位 运动轴心
小开颌 大开颌
18~25mm 30mm
最大开颌 40~50mm
转动 转动 滑动
转动
关节下腔 髁状突 关节下腔 髁状突 关节上腔 下颌孔
关节下腔 髁状突
前伸后退运动中颞下颌关节运动
前伸运动:从牙尖交错位沿着上 颌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 上下颌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 对称运动,滑动,发生在关节 上腔。
口肌训练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有意识做。但无法做到,用眼睛、头或肩代替。
下颌不能向右侧运动,但运动幅度小或无力。
下颌能充分向右运动,但不能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秒。
下颌轻松充分向右运动,并能保持3秒。
下颌前伸运动
治疗师示范,“下颌向前运动,坚持到我数3下。”
没反应
有意识做。但无法做到,用眼睛、头或肩代替。
下颌不能向前运动,但运动幅度小或无力。
没反应
有意识做。但无法做到,用眼睛、头或肩代替。
下颌不能完全打开,伴有左或右歪斜。
能充分打开下颌,但不能保持3秒。
下颌轻松充分打开,并能保持3秒。
下颌向上运动
治疗师示范,“紧闭下颌,坚持到我数3下。”
没反应
有意识做。但无法做到,用眼睛、头或肩代替。
下颌不能完全闭合,有急动,或伴有左或右歪斜。
下颌能充分紧闭,并能保持3秒。
口肌训练 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总2页)
附录1-1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评估项目
指导语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下颌在自然状态下的形状及位置
静观1分钟
全开位或上下牙
紧密接触不会动
处于全开位或上下牙紧密接触,偶能瞬间向上或向下运动
下颌处于半开位,但下颌在水平位上左右歪斜,或前突或后缩
下颌处于水平正中,上下牙无接触,有楔形缝隙,
下颌轻松充分紧闭,并能保持3秒。
下颌向左运动
治疗师示范,“下颌向左运动,坚持到我数3下。”
没反应
有意识做。但无法做到,用眼睛、头或肩代替。
下颌不能向左侧运动,但运动幅度小或无力。
下颌能充分向左运动,但不能保持3秒。
下颌轻松充分向左运动,并能保持3秒。
(整理)下颌运动部分.
下颌运动一、名词解释:1、切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切道斜度。
正常约为60度。
通常,切道斜度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是一致的。
切道斜度与前牙覆合的程度成正比,与超合的程度成反比。
2、髁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的途径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髁道斜度。
髁突前下滑动的距离大小,对髁道斜度影响较大。
而且髁突与关节窝之间还夹有厚度不均匀的关节盘,因此,髁道斜度是多变的,有一定的生理范围。
3、下颌副功能运动:是指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也就是在非生理功能情况下,下颌发生运动的现象,如夜磨牙和紧咬牙等。
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下颌运动,对牙体牙周组织,口颌肌、颞颌关节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4、Posselt 运动轨迹:以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志点(简称下颌切点),下颌进行边缘运动时,在矢状面上可以描绘出一个典型图形,称之Posselt运动轨迹。
5、Bennet角:侧颌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内下运动,这一内下运动的路径与矢状面成一约20度的角,称之Bennet角。
6、铰链运动:在后退接触位,下颌的开口运动为铰链运动,即髁突仅在关节窝内转动而无滑动,未离开其生理性最后位置,髁突铰链运动可使上下切牙切端分离18~25mm。
7、下颌边缘运动:下颌的最大运动范围称之边缘运动。
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均在边缘运动范围内,但往往达不到其界限。
8、肌力闭合道: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称之为肌力闭合道。
该闭合道的终点,为上下牙尖的咬合接触点。
9、开口反射:当给予面部皮肤、口唇、口腔粘膜、牙髓、牙周膜等以疼痛性刺激时,闭口肌活动受抑制而产生一过性张口的现象称之为开口反射。
10、闭口反射:当扣击下颌颏部或下颌切牙时,闭口肌急速收缩而产生一过性闭口的现象称之闭口反射。
二、选择题(在最合适的答案前划“√”):1、切道斜度与:A√BC D、补偿曲线成正变关系2、铰链运动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的:A、牙尖交错位√B、下颌后退接触位C、姿势位D、肌接触位3、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开始张口至最大开口度,髁突的运动:A、为转动B、为滑动√C、滑动兼转动D、有两次转动4、自然牙列的侧咬合运动最好是:A、工作侧、非工作侧同时接触√B、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C、非作侧接触、工作侧不接触D、非工作侧接触使工作侧牙更多接触5、开口运动中髁突向前下运动的动力来自于:A、翼内肌√B、下翼外肌C、上翼外肌D、舌骨上肌群6、开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上下距离与颏部向下运动的距离比例为:A、1 :2 √B、1 :3C、1 :4D、1 :57、Bennet运动是指:A、下颌的非对称性运动B、工作侧髁突的侧方运动√C、非工作侧髁突的内下方向运动D、侧方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髁突运动8、下颌边缘运动的描记是以:A、下颌颏点为标记点√B、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C、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D、髁突外极为标记点9、下列哪些肌肉的运动是受面神经而不是三叉神经支配:A、嚼肌B、下颌舌骨肌C、二腹肌前腹√D、二腹肌后腹10、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哪个是可以改变的:A、颞颌关节B、咬合C、神经结构√D、咀嚼肌三、是非题(请在正确的答案后打“√”,错误答案后大“⨯”):1、从RCP开口至30mm髁突在关节窝内仅有转动而无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运动部分下颌运动一、名词解释:1、切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切道斜度。
正常约为60度。
通常,切道斜度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是一致的。
切道斜度与前牙覆合的程度成正比,与超合的程度成反比。
2、髁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的途径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髁道斜度。
髁突前下滑动的距离大小,对髁道斜度影响较大。
而且髁突与关节窝之间还夹有厚度不均匀的关节盘,因此,髁道斜度是多变的,有一定的生理范围。
3、下颌副功能运动:是指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也就是在非生理功能情况下,下颌发生运动的现象,如夜磨牙和紧咬牙等。
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下颌运动,对牙体牙周组织,口颌肌、颞颌关节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4、Posselt 运动轨迹:以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志点(简称下颌切点),下颌进行边缘运动时,在矢状面上可以描绘出一个典型图形,称之Posselt运动轨迹。
5、Bennet角:侧颌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内下运动,这一内下运动的路径与矢状面成一约20度的角,称之Bennet角。
6、铰链运动:在后退接触位,下颌的开口运动为铰链运动,即髁突仅在关节窝内转动而无滑动,未离开其生理性最后位置,髁突铰链运动可使上下切牙切端分离18~25mm。
7、下颌边缘运动:下颌的最大运动范围称之边缘运动。
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均在边缘运动范围内,但往往达不到其界限。
8、肌力闭合道: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称之为肌力闭合道。
该闭合道的终点,为上下牙尖的咬合接触点。
9、开口反射:当给予面部皮肤、口唇、口腔粘膜、牙髓、牙周膜等以疼痛性刺激时,闭口肌活动受抑制而产生一过性张口的现象称之为开口反射。
10、闭口反射:当扣击下颌颏部或下颌切牙时,闭口肌急速收缩而产生一过性闭口的现象称之闭口反射。
二、选择题(在最合适的答案前划“√”):1、切道斜度与:A、超程度成正变关系√B、覆程度成正变关系C、覆程度成反变关系D、补偿曲线成正变关系2、铰链运动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的:A、牙尖交错位√B、下颌后退接触位C、姿势位D、肌接触位3、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开始张口至最大开口度,髁突的运动:A、为转动B、为滑动√C、滑动兼转动 D、有两次转动4、自然牙列的侧咬合运动最好是:A、工作侧、非工作侧同时接触√B、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C、非作侧接触、工作侧不接触D、非工作侧接触使工作侧牙更多接触5、开口运动中髁突向前下运动的动力来自于:A、翼内肌√B、下翼外肌C、上翼外肌D、舌骨上肌群6、开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上下距离与颏部向下运动的距离比例为:A、1 :2 √B、1 :3C、1 :4D、1 :57、Bennet运动是指:A、下颌的非对称性运动B、工作侧髁突的侧方运动√C、非工作侧髁突的内下方向运动 D、侧方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髁突运动8、下颌边缘运动的描记是以:A、下颌颏点为标记点√B、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C、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D、髁突外极为标记点9、下列哪些肌肉的运动是受面神经而不是三叉神经支配:A、嚼肌B、下颌舌骨肌C、二腹肌前腹√D、二腹肌后腹10、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哪个是可以改变的:A、颞颌关节B、咬合C、神经结构√D、咀嚼肌三、是非题(请在正确的答案后打“√”,错误答案后大“⨯”):1、从RCP开口至30mm髁突在关节窝内仅有转动而无滑动。
(⨯)2、下颌姿势位时,口颌肌肌电活动最小。
(⨯)3、髁道斜度与关节结节后斜面的斜度不一致。
(√)4、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的运动称Bennet运动。
(√)5、开口运动时下翼外肌的肌电活动逐渐增大。
(⨯)6、自然牙列的侧咬合运动最好是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也接触。
(⨯)7、Posselt图形仅代表矢状面下颌边缘运动范围。
(√)8、铰链运动仅仅出现在从RCP开口时。
(√)9、开口时上翼外肌收缩将关节盘拉向前下。
(⨯)10、运动下颌的肌肉均受三叉神经运动神经纤维的支配。
(⨯)四、填空题:1、下颌运动是受到颞下颌关节、牙合形态和神经肌肉结构共同制约的。
2、前伸咬合运动中髁突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叫髁道斜度。
3、出现侧向咬合干扰的牙尖斜面是上颌的颊尖的舌斜面和下颌的舌尖的颊斜面。
4、自然牙列前伸咬合运动最好是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5、支配闭口肌和开口肌的神经元分别位于脑干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背外侧部和腹内侧部。
6、开口反射的神经传导路为:口颌部感受器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开口肌运动神经元使开口肌收缩。
7、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的运动称Bennet运动,非工作侧髁突运动的路径与矢状面成一约20度的角,称Bennet角。
8、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开始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突运动的三种方式为:转动、滑动兼转动、转动。
9、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主要由------------------------------ 、------------------------------ 和 -------------组成。
-------------10、描记Posselt图形意义在于明确几个基本颌位的关系,揭示下颌运动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在口颌系统的检查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问答题:1、简述开口运动中髁突、颏部的运动特点及肌肉的活动特点。
开口运动中下颌从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运动 18-25毫米,在此范围内,髁状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的转动。
超出此范围,髁状突的运动形式改变为以滑动为主,伴有一定的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以后,若继续开口,髁状突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
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或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状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
在开口运动过程中,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舌骨上肌群,髁状突向前下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闪烁表示肌肉),髁状突运动的距离与下颌颏部运动的距离之比约为1:3。
2、简述颞颌关节的运动特性及其解剖学基础。
关节盘将整个关节间隙分为上下两个互不相通的潜在腔隙,在关节盘与关节窝之间者为上腔,大而松,侧方为疏松的关节囊组织,因此允许盘-突复合体在关节窝内作较为广泛的滑动运动,称滑动关节,又称盘-颞关节。
关节盘与髁突之间为下腔,侧方有致密的盘侧韧带,因此关节腔相对小而紧,只允许髁突在关节盘下作前后向的转动运动,称铰链关节,又称盘-髁关节。
由于关节盘通过无弹性的盘侧韧带与髁突紧密附着,因此关节盘的运动主要随髁突的运动而运动,而髁突既可以在关节盘下作单独转动运动,也可以与关节盘一同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下方作滑动运动。
开口时,髁突和关节盘均向前下运动,但是髁突相对于关节盘向前下的运动幅度大于关节盘相对于关节窝向前下的运动幅度,主要是由于髁突相对于关节盘有一个向前下的转动运动,因此开口至一定程度时,与ICP时的盘突关系相比,关节盘相对与髁突处于偏后的位置。
在开口过程中,翼外肌拉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下运动,同时关节盘颞后附着(双板区上板)中的弹力纤维受到牵拉而被拉长,弹性回缩力增强。
闭口时髁突随升颌肌收缩而返回关节窝,关节盘主要受颞后附着中弹力纤维的牵拉,而向后运动,回到关节窝。
3、绘图并说明Posselt运动轨迹。
下颌运动轨迹的矢状面图形,通常被称作Posselt运动轨迹,因其矢状面描记的图形是一个密闭的结构,也被称作Envelop。
它反应了下颌运动的基本状态是否正常,在口颌系统功能的检查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中1点为后退接触位(RCP)时下颌切点的位置,下颌从该点向前上移动少许至2点(ICP),再稍向下继续前伸,到达对刃位3点,绕过切端继续前伸,切点将略向上,至4点,为下颌最大前伸位,由此位可再张口至最大开口位5点。
下颌从RCP张口,髁突作单纯转动运动,下颌切点从1点(RCP)到6点,直线距离约为18-25毫米,从RCP到6点,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称为正中关系(central relation,CR)。
继续张大口,切点由6点运动至最大张口位5点,此范围内髁状突的运动为滑动兼转动,并逐渐变为单纯转动。
h表示为肌力闭合道,即下颌在肌肉引导下作闭口运动的运动轨迹,正常情况下下颌姿势位位于此轨迹上,距离ICP约1-3毫米,此时上下颌牙列间有一个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称为息止颌间隙(free-way space)。
如图所示。
口颌肌相互间的协调作用在下颌功能运动中的意义。
答:下颌的功能运动包括开闭口运动,侧方运动和前伸运动。
肌肉收缩是下颌运动的动力,与下颌运动有关的肌肉包括升颌肌(颞肌,嚼肌,翼内肌,翼外肌上头)降颌肌(二腹肌,下颌舌估计,颏舌骨肌,翼外肌下头),正是以上各肌的协调运动才使得下颌的各种功能运动顺利进行。
1)开口运动中,下颌颏部向下后运动,下翼外肌收缩使颏突前下运动,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力来自舌骨上肌群的收缩(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二者作用类似力偶,使口张大,2)闭口时由于颞肌,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方运动。
同时翼外肌上头收缩,稳定关节盘,从而巧妙的与上述力量平衡。
3)前后运动时,颏突向前下运动的动力来自下翼外肌的收缩,嚼肌部分纤维参与。
后退时主要由颞肌后部纤维和二腹肌的收缩完成,后退时上翼外肌的收缩同样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侧方运动时,工作侧颏突运动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上翼外肌也有收缩,以稳定关节盘,非工作侧的内下运动来自该下翼外肌和翼内肌的收缩。
4)咀嚼运动则是以上各种运动的组合,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反馈调节下,依靠牙齿,唇,颊,腭,舌等器官完成。
在以上各种运动中,肌肉间的运动是相互协调的,闭口时收缩肌肉的活动被抑制,同理开口时收缩肌肉的运动也被抑制,但这种抑制并非完全抑制,仍有少量的活动。
总之,口颌肌是口颌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口颌肌的功能紊乱将会影响整个下颌功能的行使,从而导致各种病变。
4、下颌副功能运动对口颌系统健康的影响如何。
答:下颌副功能运动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下颌运动,是指在不咀嚼,不说话,不吞咽时下颌发生的运动现象如夜磨牙和紧咬牙等,会对牙体牙周组织,口颌肌,颞颌关节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口颌系统是各部分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部分出现功能形态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
1)人长期的处于副功能运动下,会加剧牙体组织的消耗,是一种磨损,这与正常的生理磨耗是不同的,这种消耗不协调的改变合面形态,进而改变咬合,咬合的改变如果其他因素不能与之相适应,则会产生潜在的或临床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