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元素PPT
合集下载
《元素》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14)

课题3 元素
鸡蛋壳
你知道吗?
鸡蛋壳、贝壳、 石灰石的主要成 分是一样的吗?
贝壳
它们的主要成 分都是碳酸钙 (CaCO3) ,是 由碳、氧、钙 元素组成 的
平泉四中 管清侨
石灰石
一、元素
左图是两种物 质分子的构成, 你发现了什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 种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氧原子和碳原子。
还有哪些物质的分子中
物质、元素与构成粒子的关系
元素 组成
氧气、氢气、氨水 铁、汞、金刚石等 硫酸铜、氯化钠等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元素 总称
组成 构成
构成
原子
物质
构成
分子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
3.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114种元素
1)地壳里 氧 硅 铝 铁
2)生物细胞中 氧 碳 氢 氮
3)空气里 氮、氧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
元素周期表能提供元素的以下几方面信息: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可以根据元素名称知道属于哪类元素;
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得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的质 子数以及该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探究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
1.参见图3-17和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 一查询这些元素的有关信息(如
重点:盐的性质 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新的教育理念倾向于将学习看作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据此,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我采用 以下教学方法:
①互动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想、讨论、抢答等方 式,师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的提高。
鸡蛋壳
你知道吗?
鸡蛋壳、贝壳、 石灰石的主要成 分是一样的吗?
贝壳
它们的主要成 分都是碳酸钙 (CaCO3) ,是 由碳、氧、钙 元素组成 的
平泉四中 管清侨
石灰石
一、元素
左图是两种物 质分子的构成, 你发现了什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 种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氧原子和碳原子。
还有哪些物质的分子中
物质、元素与构成粒子的关系
元素 组成
氧气、氢气、氨水 铁、汞、金刚石等 硫酸铜、氯化钠等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元素 总称
组成 构成
构成
原子
物质
构成
分子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
3.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114种元素
1)地壳里 氧 硅 铝 铁
2)生物细胞中 氧 碳 氢 氮
3)空气里 氮、氧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
元素周期表能提供元素的以下几方面信息: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可以根据元素名称知道属于哪类元素;
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得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的质 子数以及该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探究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
1.参见图3-17和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 一查询这些元素的有关信息(如
重点:盐的性质 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新的教育理念倾向于将学习看作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据此,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我采用 以下教学方法:
①互动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想、讨论、抢答等方 式,师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的提高。
初中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3.3《元素》课件(人教九上)(共37张PPT)

介绍 “O〞表示什么意义? 讨论 “H〞 “C〞 “Co〞各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
1、八个硫原子如何表示?六十个碳原子如何表示?
2、2P 3S 2Mg 4Fe 各表示什么意义?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表示为“O2-〞。 强调:电荷数为1 时,省略不写。
四、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洁物
化合物 氧化物
。。。。
第二课时 自然界中的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 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 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知道地壳、海洋、人体、太阳中主 要元素是什么。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 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 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考试 要求B〕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考试要求A〕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考试要求A〕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考试要求A〕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考试要求C〕 6、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考试要求C 〕
〔三〕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2、〔10苏州市〕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
接影响健康,缺乏以下哪种元素易导致贫血症 〔〕
A.钙 B.碘 C.锌
D.铁
3、〔10常州市〕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说明,
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以下疾病可 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
练习
1、八个硫原子如何表示?六十个碳原子如何表示?
2、2P 3S 2Mg 4Fe 各表示什么意义?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表示为“O2-〞。 强调:电荷数为1 时,省略不写。
四、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洁物
化合物 氧化物
。。。。
第二课时 自然界中的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 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 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知道地壳、海洋、人体、太阳中主 要元素是什么。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 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 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考试 要求B〕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考试要求A〕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考试要求A〕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考试要求A〕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考试要求C〕 6、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考试要求C 〕
〔三〕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2、〔10苏州市〕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
接影响健康,缺乏以下哪种元素易导致贫血症 〔〕
A.钙 B.碘 C.锌
D.铁
3、〔10常州市〕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说明,
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以下疾病可 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
组成物质的元素(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的 是铝,其次是铁 散
布
硅26.30% 氧48.60%
铝7.73%
铁4.75%
钙3.45% 钠2.74% 钾2.47% 镁2.00% 氢0.76% 其他1.20%
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
2 是氯元素、钠元素、镁元素,还有贵重的金属,如金等。
海
水
中 元
氧85.5%
氢10.7%
D.铁
课堂测评
3.下列物质中,元素以单质状态存在的是( A ) ①氧化钙;②氧气;③氯酸钾;④铜粉;
⑤二氧化碳;⑥二氧化锰。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课堂测评
4.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D)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第4节 组成物质的
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1
我国的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
元
国末年的《尚书》中,原文是:
素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
的 起 源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 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史
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都 是由气、土、火和水四种元 素组成的。直到19世纪以后 才被人们所纠正。
元人 素造
如辐照食品。
(1)人体内元素的散布
4 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11种为常量元素,其
人 余为微量元素。它们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种必需元
体 中
素在体内都有一个适量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
的 健康。
元
素
人体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ppt课件

磷元素及其性质
磷元素的物理性质:磷是一种 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具有微弱 的毒性。
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磷在常温 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 磷,同时也能与酸反应。
磷的重要化合物:磷酸、磷酸 盐等。
氯元素及其性质
氯元素的物理性质
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生成氯化物。
描述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铁在工 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05
CHAPTER
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硫元素及其性质
硫元素的物理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具有刺激 性气味。
硫元素的化学性质
硫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但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二氧化硫。
硫的重要化合物
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
氢气是已知的最轻的元素,也 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的气体。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与 几乎所有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
氢气的用途:用于生产氨、盐 酸、甲醇等化工产品;作为火 箭推进剂;用于核聚变研究等
。
氧元素及其性质
原子序数:8 元素符号:O
原子质量:15.9994
氧元素及其性质
中的表现。
镁的存在和用途
描述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以及镁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的用途。
铝元素及其性质
铝的原子结构
详描述铝的原子结构,包括 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等。
铝的物理性质
描述铝的外观、状态、密度、 硬度等物理特性。
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铝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化学 反应,以及铝在各种化学环境 中的表现。
元素PPT课件5

课题2元素
思考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 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是 元素?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 中含有氧元素,并把 它们表示出来。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三要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2、同一类原子。 3、总称
(1)下列原子哪一组不属于同种元 素( D )
练习
•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 改正。 •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 的。 • ②氧气由2个氧元素组成。
改正
• 1.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 种元素组成的。 • 2. 氧气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 组成。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 前五位元素的名称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用C、H、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 多少种物质?
H2O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组成
宏观概念
元素
物质
构成
微观概念
构成
分子
原子
构成
•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
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 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 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 3 它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 共有 个原子。 20
生物 体内 含量 相对 较多 的前 五位 元素 名称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一大二小”
元素怎么表示
元素符 元素名 号 称 改正 元素符 元素名 号 称 改正
NA
AL cA
钠
铝 锰
cA
C H
思考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 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是 元素?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 中含有氧元素,并把 它们表示出来。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三要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2、同一类原子。 3、总称
(1)下列原子哪一组不属于同种元 素( D )
练习
•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 改正。 •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 的。 • ②氧气由2个氧元素组成。
改正
• 1.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 种元素组成的。 • 2. 氧气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 组成。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 前五位元素的名称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用C、H、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 多少种物质?
H2O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组成
宏观概念
元素
物质
构成
微观概念
构成
分子
原子
构成
•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
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 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 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 3 它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 共有 个原子。 20
生物 体内 含量 相对 较多 的前 五位 元素 名称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一大二小”
元素怎么表示
元素符 元素名 号 称 改正 元素符 元素名 号 称 改正
NA
AL cA
钠
铝 锰
cA
C H
自然元素类

16
• (3)矿物的形态:为六方板状晶形,常见 的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 底面常具三角形条纹。完好晶体少见,多 为鳞片状、致密块状、土状等。
2
典型矿物介绍: 一、自然金
• (1)化学成分:主要是金,其次含有Ag、Cu、 Pd、Pt、Bi等。金与银是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分 为自然金(含银小于5%)、含银自然金(含银 5~15%)、银金矿(含银15~50%)、金银矿(含 银50~85%)、含金自然银(含银85~95%)、自 然银(含银大于95%)。
6
(5)成因:
• 成因极为复杂,可产于多种地质作用下。 各种成因的热液型金矿、风化壳、沉积型 金矿等。
7
二、自然铋
• (1)化学成分:Bi • 成分较纯,有时含微量Fe、S、Te、As、
Sb等 元素。
8
[物理性质] • 新鲜断口呈微带浅带的银白色,在空气中
很快变成特有的浅红锖色;灰色条痕;强 金属光泽。解理平行{0001} 完全,硬度2— 2.5。相对密度9.70一9.83。延展性弱。 良逆磁性。导电性。
13
5)成因
• 金刚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产于与超基性 岩有关的金伯利岩(角砾云母橄揽岩、橄榄岩)和 钾镁煌斑岩小。它们通常呈岩管、岩墙和岩脉产 出,也可呈喷发状态产出。
• 在金伯利岩中橄榄石、金云母、富铬镁铝榴石、 铬透辉石、镁钛铁矿、镁铬铁矿、镁尖晶石、钙 钛矿和金刚石成组合。其中血红色的镁铝榴石和 镁钛铁矿是含矿金伯利岩的标型矿物。我国山东、 贵州、辽宁等先后发现金刚石的原生矿床。世界 闻名的金刚石产地是南非金伯利。
• 非金属元素;主要是C和S。
• C有两个同质多像变体,一为金刚石,一为石墨。前 者为纯共价键的典型实例,因而硬度特大,光泽强, 相对密度大,不导电,难导热。石墨为层状结构,层 内具共价链一金属键,层间为分子链.内于层间连接 力弱,故在物性上具明显的异向性,产生(0001)极 完全解理。
• (3)矿物的形态:为六方板状晶形,常见 的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 底面常具三角形条纹。完好晶体少见,多 为鳞片状、致密块状、土状等。
2
典型矿物介绍: 一、自然金
• (1)化学成分:主要是金,其次含有Ag、Cu、 Pd、Pt、Bi等。金与银是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分 为自然金(含银小于5%)、含银自然金(含银 5~15%)、银金矿(含银15~50%)、金银矿(含 银50~85%)、含金自然银(含银85~95%)、自 然银(含银大于95%)。
6
(5)成因:
• 成因极为复杂,可产于多种地质作用下。 各种成因的热液型金矿、风化壳、沉积型 金矿等。
7
二、自然铋
• (1)化学成分:Bi • 成分较纯,有时含微量Fe、S、Te、As、
Sb等 元素。
8
[物理性质] • 新鲜断口呈微带浅带的银白色,在空气中
很快变成特有的浅红锖色;灰色条痕;强 金属光泽。解理平行{0001} 完全,硬度2— 2.5。相对密度9.70一9.83。延展性弱。 良逆磁性。导电性。
13
5)成因
• 金刚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产于与超基性 岩有关的金伯利岩(角砾云母橄揽岩、橄榄岩)和 钾镁煌斑岩小。它们通常呈岩管、岩墙和岩脉产 出,也可呈喷发状态产出。
• 在金伯利岩中橄榄石、金云母、富铬镁铝榴石、 铬透辉石、镁钛铁矿、镁铬铁矿、镁尖晶石、钙 钛矿和金刚石成组合。其中血红色的镁铝榴石和 镁钛铁矿是含矿金伯利岩的标型矿物。我国山东、 贵州、辽宁等先后发现金刚石的原生矿床。世界 闻名的金刚石产地是南非金伯利。
• 非金属元素;主要是C和S。
• C有两个同质多像变体,一为金刚石,一为石墨。前 者为纯共价键的典型实例,因而硬度特大,光泽强, 相对密度大,不导电,难导热。石墨为层状结构,层 内具共价链一金属键,层间为分子链.内于层间连接 力弱,故在物性上具明显的异向性,产生(0001)极 完全解理。
大自然的ppt课件

保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 种灭绝,是当前环境保护 的重要任务之一。
03
大自然的特征
自然之美
风景如画的森林和山脉
丰富多彩的动植物 浩瀚无边的海洋和湖泊
广袤无垠的草原和沙漠 壮丽雄伟的冰川和雪原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 系 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和制约关系
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 政策,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 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企业创新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可持续 发展在各个领域的落实。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 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水元素
组成成分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地球上 最重要的液体。
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 生存所需的水分。
污染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土壤元素
01
02
未来大自然的发展趋势
生态修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修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方向,包括湿地修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
绿色能源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主导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
智能农业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其他生物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例如,城市化、农 业开发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导致物种 灭绝等不良后果。
元素PPT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页)

18.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D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3.3 元素-PPT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22张)
19.(济南中考)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
____氧。
3.(怀化中考改编)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
( D)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4.(天津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12.(大连中考)2019年是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氯属于金属元素 B.氯的原子序数是17 C.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13.(昆明中考)氟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D)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依次递增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至右由___金__属___元素过渡 到____非__金__属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 _______C_l_-_(_或__S_2_-_或__P_3_-_)_(写出一种即可)。
7.书写对应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1)Ca____钙;(2)Al____铝;(3)Hg____汞;(4)Si____硅;(5)Br____溴; (6)氦____H;e (7)铍____B;e(8)铜____C;u(9)锰___M_;n (10)氮____N。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ppt

试试看
1.二氧化碳由_碳__元__素__和__氧__元__素__组成。
2.二氧化碳由__二__氧__化__碳__分__子_____构成。 3.铁是由____铁__原__子_______构成。 4.二氧化碳分子由___碳__原__子__和__氧__原__子___构成。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一__个__碳__原__子__和__两__个_氧__原__子_ 构成。
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为:
H2O + CO2
淀粉+O2
请分析淀粉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
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H元素和C元素,可能有O
对比下列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4、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5、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6、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4元素之间的区别是4元素之间的区别是4元素之间的区别是4元素之间的区别是氧元素数是否相同数是否相同数是否相同数是否相同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氧元素铝元素铝元素质子数质子数质子数质子数15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观察:1.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2.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各有多少个? 3.什么叫原子序数?
族
周期
总结:
1 、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2 、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即有7个
周期),每个纵列叫一个族(8、9、
10共成一个族)即有 1个6族.
3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原子序数
4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区
初三化学人教版《元素》ppt(共39张PPT)

这些物质的组 成有何共同点
自然界的物质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碳
臭氧O3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酸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硅 氧化铝 钙
氧气 二氧化硫 水 五氧化二磷
请观察下列纯净物的化学式
H2O CO NO2 H2SO4 Fe3O4 Al2O3 P2O5 H2O2
这些分子的构成有何共同点? 它们都含有氧原子。
物质的组成的描述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例如:二氧化碳由氧、碳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例如:二氧化碳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汞由大量的汞原子构成。
分子的构成如何描述?
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 氧原子构成。
练一练
1、二氧化碳由 氧元素、碳组元成素 2、二氧化碳由 二氧化碳构分成子 3、二氧化碳分子由 碳原子、氧原子 构成。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判断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依据是: 质子数是否相同。
下列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吗?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
钠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D )
A、在生物细胞中钠的质量分数为0.15%, 氧的为65%。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氧的为16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氧的为8
D、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氧的为8
非金属 液态非金属:溴 固态非金属:碳、硅、磷
稀有气体:氦(He) 氖(Ne) 氩(Ar)
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有哪些规律?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1H 氢 1.008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元素周期表能提供元素的以下几方面信息: 1、元素名称; 2、元素符号; 3、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4、相对原子质量; 5、元素O(钴元素) D、Cl (氯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反应一般都不生成氢气,而是高价态的 S(+6)和N(+5) 被还原,生成SO2、NO2(NO)气体,浓硫酸和浓硝酸常温下
都能使铁、铝钝化,需注意的是:浓硝酸与Cu反应时,若
Cu过量,反应开始时的还原产物为 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 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变为NO,最终应得到NO2与NO的混合 气体。
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NaOH
【名师点拨】有关探究性实验的解答,分析过程中应将每 种药品的作用、每步实验的目的弄清楚,再结合已有实验
△ (4)NH4++OH- ==== NH3↑+H2O或S2-+2H+====H2S↑
【名师点拨】把单质、化合物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 线,使知识条理化,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线”的形 式有两种,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代表性元素的氢 化物、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盐的通性和特性;二是以单 质和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变化分析为主线,掌握它们的氧 化还原性质及规律。如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 (Cl、S、N、 C)的价态变化线如下所示:
有关实验 【例4】(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
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其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和_____;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
(3)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 (4)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解析】D的式量比C大16,猜想Y是O2。B O2 种这样的中心元素,猜想中心元素是硫或氮。
C O2
D
的连锁反应中,中心元素的价态接连升高,且可能出现一
正盐A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且生成硫或氮的 化合物,说明A是弱酸的铵盐(NH4)2S。 答案:(1)(NH4)2S O2 (2)HNO3 (3)H2SO4 H 2O
硝酸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例3】(双选)关于浓硝酸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可用铁质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铁粉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2∶3 D.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 碳
【解析】选A、D。常温下铁遇浓硝酸或浓硫酸发生钝化;
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
答案:(1)蒸馏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 氧化性
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3)品红溶液退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D处酒精
物质之间的转化 【例1】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式量比C大16, 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
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填写): (1)A是_____,Y是_____,Z是_____。
浓硝酸常温下能与铜较快反应,但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能
反应;铁粉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反应方程式为 Fe+4HNO3====Fe(NO3)3+NO↑+2H2O,氧化剂硝酸与还原剂铁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名师点拨】浓硫酸的氧化性与硝酸具有相似性,分别是
由其中的+6价硫元素和+5价氮元素体现,两种酸与大多数
离子检验
【例2】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
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仅填 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
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3)其中试剂Ⅰ是____,现象Ⅰ是____;试剂Ⅱ是____,现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
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溶液吸收。
【解析】由图中试剂可知A是制取SO2的装置,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被氧化,再通入Na2S溶液中,被S2-还原成硫单 质,最后剩余的SO2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可用
象Ⅱ是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若溶液中有Ag+,加入BaCl2溶液后会发生Ag++Cl====AgCl↓,而AgCl是一种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若溶
液中有SO32-,加入Ba(NO3)2溶液后会发生反应Ba2++SO32====BaSO3↓(白色),而加足量稀硝酸时,BaSO3会被氧化为 白色的BaSO4沉淀,沉淀仍不溶解。故检验SO42-要排除诸多 离子的干扰,正确的操作为先向试样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试样中无Ag+,再向试样中(若有沉 淀则取清液)滴加BaCl2溶液[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若 原试样中有SO32-,加入足量盐酸后会生成SO2,而SO2在水 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在酸性条件下,SO2会被NO3-氧化为 SO42-,又会与Ba2+结合生成难溶于酸的BaSO4白色沉淀]。
答案:(1)Ag+ (2)SO32(3)稀盐酸 无白色沉淀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名师点拨】(1)SO42-的检验要避免杂质离子如SO32-、Ag+
的干扰,故应注意试剂的选择和加入顺序:①必须先加盐
酸后加BaCl2溶液,若两试剂顺序颠倒则Ag+干扰;②不能 用HNO3代替盐酸,所用钡盐也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 酸性条件下,SO32-、HSO3-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为SO42-,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一般来讲,检验物质时能用物理 方法就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就不用两种试剂。
都能使铁、铝钝化,需注意的是:浓硝酸与Cu反应时,若
Cu过量,反应开始时的还原产物为 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 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变为NO,最终应得到NO2与NO的混合 气体。
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NaOH
【名师点拨】有关探究性实验的解答,分析过程中应将每 种药品的作用、每步实验的目的弄清楚,再结合已有实验
△ (4)NH4++OH- ==== NH3↑+H2O或S2-+2H+====H2S↑
【名师点拨】把单质、化合物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 线,使知识条理化,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线”的形 式有两种,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代表性元素的氢 化物、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盐的通性和特性;二是以单 质和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变化分析为主线,掌握它们的氧 化还原性质及规律。如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 (Cl、S、N、 C)的价态变化线如下所示:
有关实验 【例4】(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
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其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和_____;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
(3)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 (4)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解析】D的式量比C大16,猜想Y是O2。B O2 种这样的中心元素,猜想中心元素是硫或氮。
C O2
D
的连锁反应中,中心元素的价态接连升高,且可能出现一
正盐A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且生成硫或氮的 化合物,说明A是弱酸的铵盐(NH4)2S。 答案:(1)(NH4)2S O2 (2)HNO3 (3)H2SO4 H 2O
硝酸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例3】(双选)关于浓硝酸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可用铁质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铁粉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2∶3 D.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 碳
【解析】选A、D。常温下铁遇浓硝酸或浓硫酸发生钝化;
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
答案:(1)蒸馏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还原性 氧化性
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3)品红溶液退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D处酒精
物质之间的转化 【例1】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式量比C大16, 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
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填写): (1)A是_____,Y是_____,Z是_____。
浓硝酸常温下能与铜较快反应,但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能
反应;铁粉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反应方程式为 Fe+4HNO3====Fe(NO3)3+NO↑+2H2O,氧化剂硝酸与还原剂铁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名师点拨】浓硫酸的氧化性与硝酸具有相似性,分别是
由其中的+6价硫元素和+5价氮元素体现,两种酸与大多数
离子检验
【例2】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
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仅填 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
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3)其中试剂Ⅰ是____,现象Ⅰ是____;试剂Ⅱ是____,现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
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溶液吸收。
【解析】由图中试剂可知A是制取SO2的装置,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被氧化,再通入Na2S溶液中,被S2-还原成硫单 质,最后剩余的SO2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可用
象Ⅱ是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若溶液中有Ag+,加入BaCl2溶液后会发生Ag++Cl====AgCl↓,而AgCl是一种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若溶
液中有SO32-,加入Ba(NO3)2溶液后会发生反应Ba2++SO32====BaSO3↓(白色),而加足量稀硝酸时,BaSO3会被氧化为 白色的BaSO4沉淀,沉淀仍不溶解。故检验SO42-要排除诸多 离子的干扰,正确的操作为先向试样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试样中无Ag+,再向试样中(若有沉 淀则取清液)滴加BaCl2溶液[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若 原试样中有SO32-,加入足量盐酸后会生成SO2,而SO2在水 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在酸性条件下,SO2会被NO3-氧化为 SO42-,又会与Ba2+结合生成难溶于酸的BaSO4白色沉淀]。
答案:(1)Ag+ (2)SO32(3)稀盐酸 无白色沉淀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名师点拨】(1)SO42-的检验要避免杂质离子如SO32-、Ag+
的干扰,故应注意试剂的选择和加入顺序:①必须先加盐
酸后加BaCl2溶液,若两试剂顺序颠倒则Ag+干扰;②不能 用HNO3代替盐酸,所用钡盐也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 酸性条件下,SO32-、HSO3-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为SO42-,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一般来讲,检验物质时能用物理 方法就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就不用两种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