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思品(思想品德)学习技巧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初中思品(思想品德)学习技巧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初中思品(思想品德)学习技巧价值观的培养方法思品(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思品学习的核心目标,而学习技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思品学习技巧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品学习技巧1. 学会主动思考思品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初中生首先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同时,在自习和作业中,要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分析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老师或同学的答案。

2. 善于归纳总结思品学习内容广泛,知识点众多。

初中生应该善于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和分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整理复习笔记等方式进行总结。

同时,定期温故知新,复习已学知识,加深记忆,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3. 多角度思考问题思品学习关注社会现象、人生意义等问题,初中生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尝试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追问事物背后的本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1. 值得信任的偶像和模范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需要一个明确的价值导向。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为他们树立值得信任的偶像和模范。

可以邀请成功人士、公益志愿者等给学生讲座或座谈,让他们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的价值追求。

这些偶像的存在可以激发初中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 身心锻炼和团队协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仅靠口头灌输,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

身心锻炼和团队协作是培养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努力、合作、乐于助人等价值观的意义。

3. 阅读与艺术欣赏阅读和艺术欣赏可以开阔思维,增强审美能力。

初中生可以多读一些关于人性、道德和情感方面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方式的探索与研究”科研课题阶段性总结凤凰镇召口中学王翠红在区教科室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方式的探索与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下面作简要的阶段性总结。

一、学习了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方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一)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学习《课程标准》,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学习《课程标准》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革新评价方法,更需要变革教学方法。

(二)学习相关理论文献或文章,学习他人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方式探索的认识。

如我从《参与、感悟、践行——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好方法》(徐爱群)中,认识到学生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途径有:1、准确引导,主动参与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2、独立思考,自我感悟,在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好良好地道德品质;3、勇于探索,大胆践行,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4、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路径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路径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路径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学习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既是传授道德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认知、情感自我调节和情感交往等能力,使他们具备较好的情感素质。

具体来说,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包括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调节等。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乐观的态度去应对一切。

4.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交往能力,使他们善于与人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感。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沿着一条清晰的路径进行。

要突出情感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整合,将情感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氛围。

要注重情感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实际体验和感知到情感教育所传达的信息。

要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时,能够获得情感教育的启迪和指引。

具体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路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和态度,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

2. 课程内容的安排。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突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情感教育的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3. 学校文化的塑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积极主动的品德品质,形成健康心态和正面的情绪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喜欢、厌恶、爱憎等感觉反应。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在遇到成功时更加激发斗志。

1.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喜欢上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师还应该赋予学生适当的领导角色,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为领导者的荣誉与责任。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同意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准则和判断标准的重要依据。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道德品质。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的事情,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观念: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给予正面评价和奖励。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公正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友善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及分享快乐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友善与乐于助人的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公民。

本文将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来探讨思想品德课中这一目标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

情感态度是指对事物和人的感受和看法。

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教师可以讲述一位感动人心的英雄故事,引导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对积极向上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品德课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表达是指学生用言语、行为等方式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演、创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并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和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情感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评价事情的是非和优劣。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思想品德课还应强调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福利院或者孤儿院做志愿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的公民。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行为准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态度,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

在初中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思想品德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友爱心。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产生共鸣和同理心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初中思想品德课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修养、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态度和看法。

在当今社会,物质追求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往往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质朴、诚信、正直、勤俭等积极的价值观。

教师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上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应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并不仅仅是成绩好、得到称赞,失败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绝望无助。

成功与失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座灯塔,成功是前进的动力,失败是反思成长的机会。

只有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物质与精神。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心灵。

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是可以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

思想品德课可以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让他们明白物质享受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精神追求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作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还有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是指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高尚情操、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诚实勇敢的品质。

具体来说,中学教育要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中学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对于学生而言,竞争是无法避免的,但正确看待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竞争是一种激励,而不是恶意对抗。

教育要强调的是:做好自己,展示个人特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

中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如志愿活动,比赛等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并且从中得到信心和建立自身身份感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中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培养心理素质。

例如运动、艺术修养、阅读等,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应对有挑战性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也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以下道德价值观。

1、有爱心并保持感恩之心。

学生应该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不计较物质的回报,懂得感恩并及时表达感谢之情。

2、要正直、真诚。

学生应该坚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作弊,不欺骗人,不偷盗等,及时反悔是弥补之道而不只挂在嘴边。

3、尊重知识,个人自由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平衡。

知识可以让自己发展,但自由不应成为对他人权益的伤害;集体行动能让自身更快地发展,但不应变成大集体暴政的工具。

三、培养学生民主合作精神培养民主合作精神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学校园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载体,教育过程是学生认识、理解、尊重、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机会和方式。

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解读与思考

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解读与思考

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解读与思考关于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国内外的研究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定论与结果。

三维目标尤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品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导和教育。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摆在每位思品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质与形成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常超出人们的认识”。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

一般说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办法“教”的。

例如: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也可能视若无睹……这是根植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

更是根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

那么,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形成的。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生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思品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3.1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德育功能。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教学过程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传递师生心灵情感交流的过程。

结合教学,探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c感受。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论是思品课,还是道德与法治课,不管教材如何变化,核心目标始终围绕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运用科学方法落实情感目标,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让每位学生获得行为养成、收获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就应该轻启情感的窗扉,触动学生的心灵。

一、情境融入,触发情感有效的、有吸引力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触动,对于品德的升华,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节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幸存者、华人华侨和普通百姓捐献爱心的视频资料,真实的再现在学生的眼前。

各行各界志愿者无偿地援助、国家领导人感人至深的关怀和鼓励,人民子弟兵冒着随时坍塌的危险与死神赛跑,连续作战却依然坚持的精神……画面强烈的冲击着学生的心灵。

通过视频和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国,真正认识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到了天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击不垮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面对灾难我们中华56个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教学过程正是融入了真实的生活情境,真情的投入、真诚的引导和交流,课堂才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视频情境的运用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以情传情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家,温馨的港湾》一课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明确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应该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情感态度是人的内在品质,直接关系到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和对待社会。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培养学生的善良、宽容、勇敢等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班会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情感态度的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态度的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是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取舍,是人对于人生的理性选择和精神支撑。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的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在发展中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义工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奉献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快乐,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观。

思想品德课还应该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其将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教师的教学难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政治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策略、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1、法律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使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落实有了法律依据。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状况1、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考试主要还是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考”得出来,难以评估和测量,所以上课时往往忽略,导致许多学生参加中考所答非所想,分高德差。

思想品德总结目标及措施

思想品德总结目标及措施

思想品德总结目标及措施思想品德总结目标及措施一、目标:1. 建立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3.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素质。

二、措施:1. 提供正面的思维引导和积极的心理建设: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重视思维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阅读正能量的书籍、观看积极向上的电影、参与正面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建设。

2.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我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选择,帮助我们在价值观的引导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3. 讲究细节,注重修养和礼仪: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能够提升我们的修养和品味。

在生活中要有精致的生活态度,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并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尊重他人,增加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拥有健康的情感素质能够提高我们的情商和自控能力。

要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并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5.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培养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创新精神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6. 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时,志愿服务也能够为我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7. 弘扬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要学会正义和公平的判断和行事,保持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不允许个人的利益和私心影响到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权益,要正视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核心的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德育性质的课程,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塑造方面具有突出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核心的目标。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知识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载体和途径,但知识不能也无法替代学生的内心体验。

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教学中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新课程的精神,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形成信念,升华情感,从而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在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受时代和社会影响,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有着健康发展的较高潜质;另一方面,其心理发展又呈“半依赖、半独立型”特征,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道德认识模糊、道德行为失调现象,法制观念淡薄,劳动观念不强,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甚至违法犯罪等品德问题。

因此,关注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并给予帮助和指导是必要的。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充分体发挥本课程的德育功能,积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显学科德育功能。

在社会普遍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里,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把学科“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要求,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人性的养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主导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智慧观。

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感染力的故事、展示精彩的视频或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考、评价等方式,提升他
们的情感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和领会情感的本质和价值。

在态度的培养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成
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从而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信
念和态度。

在价值观的培养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
料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并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辨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
学生的自强、自立和自律的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和健康的人格,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引
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发展潜力的公民。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下面我将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阐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和培养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个体性。

而正确的情感态度是指对各种情感的认知、表达和处理方式的正确把握。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点播具有积极情感的经典故事、名人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

可以通过讨论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早恋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通过讨论校园欺凌的案例,引导学生培养同情心和善良的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正义、公平、诚信等积极价值观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通过讨论网络暴力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价值观;通过讨论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通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商。

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能力。

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遵循正确的道德标准行事,坚守道德底线。

他们也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思想品德课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平相处,善于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改革所确定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而在这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核心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眷注心灵。

惟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不会偏离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那么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核心目标呢?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并成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

一、课前以情引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老师必须首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精心准备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比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直面挫折”课例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代表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直面挫折”的事例,在教学中,我安排了面挫折"故事会,学生讲“直述了林肯、贝多芬、霍金等直面挫折的故事,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他们体验到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微笑面对生活,愈挫愈勇,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因此,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二、课中以情激学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寓理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首先,注重导课情景的创设。

每堂新课,学生往往都具有好奇和期待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就会有效保护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对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在讲解九年级第三单元“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课例时,我剪取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断,当学生看完在那么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一个都不能少的要留在教室学习,联系自己的学习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这种情境,学生自然就进入了课堂,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下面将具体介绍。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的综合反应,正确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

在班级中开展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动能力。

教师还可以邀请各类人士来课堂上做报告,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和认同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是人们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预期和追求,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进行人生规划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目标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计划,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划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进取心和目标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各种活动、讲述故事、进行人生规划指导等,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主要课程之一,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思想品德课中很重要的目标之一。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和人的态度和感受。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激之情、友善之情、公正之情等。

通过这些学习和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社会和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先进典型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崇尚先进的人生价值观,如努力、坚韧不拔、诚实、友善等。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辨和辨别正确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于事物和人的立场和态度,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态度;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态度。

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要完成本课程的任务,必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呢?一、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人格魅力有教育学家说过:一吨言教比不上一两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本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自己为人处事的大方得体,热爱学生,理解学生。

特别要注重依法执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让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取信学生。

只有当学生信赖你了,他们才会爱戴你,并能听从你的引导。

这就是“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道理。

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思想品德的陶冶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学在言行中。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

二、认真设计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需要依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课堂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精心准备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即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通过活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内化知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例如教学七年级《防患于未然》,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本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感悟、践行?──思想品德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评价方法的革新,更需要教学方法的变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一、正确引导,主动参与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它是在认知、感悟、践行的基础上,一系列的道德现象的内化与道德规范的外化的过程。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由其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不可能自发完成社会主义道德的修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体验,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领悟人生的意义,明辩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正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基本的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方式有许多种,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主要应采取访谈、观察、考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如课程标准里活动建议中指出,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

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引导;要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生活范围实际精心设计活动项目,避免成人化和形式化;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应经过教师辅导,同学互助,逐步使学生独立参与;要善于抓住关键情景,扩大学生感受的程度,增加学生体验、感悟的力度。

二、独立思考、自我感悟,在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有待于将生活中感受到的经验升华,这需要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其基本途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体会,他人是无法代替的。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好课程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其二,要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避免绝对性、片面性和虚幻性。

其三,教师要及时了解感悟过程中的信息,区分不同情况及时实施正确引导。

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认知社会的广度和深度。

其四,在学生感悟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师还要与家长乃至社区密切配合,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勇于探索、大胆践行,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现在既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又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践行,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

思想品德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从具体小事做起。

思想品德往往是点滴中见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也不是一时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必须长抓不懈,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识。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日常言行开始,力求真善美,力戒虚假空。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

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应该与课程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

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

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必须是开放的,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

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

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四、充分发挥课程的评价功能,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课程的评价功能。

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要注意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可方法,评价结果都应该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课程评价应运用如下方法:观察。

观察法主要是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品德评价方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

它可以按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类型。

从时间上看,可以分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从范围上看,可以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规模上看,可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规模上看,可以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日常观察可以为老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尤其如此。

当然,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印象很容易是不完整的或带有偏见,而运用轶事记录法就可能准确记录观察,而且可以减少选择性记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可以与学生及其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2、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3、项目评价。

按照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

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4、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谈话法是最经济,最直接的一种评价方法。

5、成长记录方法。

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作为用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的成长记录袋,是有目的搜集的,内容包括学生作品,也包括作品产生过程的记录描述,还有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的评价。

学生也是记录袋内容的决策者,记录袋的作用在于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树立其自信,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力。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其优点,诸如教学与评价结合,重视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等等,也有其不足之处,工作量大,教师负担过重,使用过多学生心生厌倦等等。

6、同伴评价与自我报告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指同学评价。

在同伴评价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猜人和社会测量技术。

自我报告技术用来获得其他手段无法获得的信息,包括学生的态度、兴趣、以及个人感觉等方面的报告。

这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获得,但是问卷调查更加常用。

7、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

要避免只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做出评价。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是整个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究,我们要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努力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