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课
物质的溶解——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一、【教学题目】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课《物质的溶解》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铺垫本章以“水”为主体贯穿全章,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水”的应用以及特性有较为直观的感受。
且1.4课“为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让学生形成了溶液的概念,给溶解度的授课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连贯性,能较为直接的顺承。
生活感知常态化将物质容溶剂在水中这一行为操作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本节课知识的讲述有辅助作用。
抽象思维待提高虽在生活中感受颇丰,但本节课在提取溶解度概念这一环节对学生仍设有一定障碍。
在比较溶解度时需要把握“四要素“,需要控制的变量较多,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具有一定的挑战。
适应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此种教学教学方法具有适应性。
学生因此种方式而走神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应用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的类型。
3.理解溶解度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2.参与小组的出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2.激发科学兴趣。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的定义。
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本次课堂主要的以讲授法贯穿始终。
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和学习的有关信息,如溶解度的定义;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解析、解释和论证,如完善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对本堂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如课堂小结部分。
讨论法本课的重点“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围绕此目的相互研讨,最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此问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物质的溶解》名师教案(第4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 课时教学设计说明:1.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20℃时,氯化钠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则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0克,而不是20克。
由此可见,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有哪些计算方法?【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其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其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克100溶解度溶解度⨯+】尝试计算: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40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6.5%】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溶解度值溶解度值⨯+g2. 溶液的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3. 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上、下质量单位应统一。
4.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最后结果是百分数或小数。
5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例如:医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视频: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
在室温下,根据下表规定的质量配制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并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
如果要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 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m 食盐=150千克×16%=24千克 m 水=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6%食盐溶液150千克,需要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1)在100g 水中溶解20g 氯化钠,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5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m稀
m稀 A稀%
例3:配制10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克?需要 加水多少克?
解:
m浓 A浓 % m稀 A稀 %
?
m浓 X 98% = 1000g X 10%
m浓 102 g
m加水 m稀 - m浓 1000 g 102 g 898 g
用5700g
清水一次漂洗,衣服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 58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拧干”后残留
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100g 1 1 g
5800 58
方法二: 将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 第一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 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g; 第二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 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第三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 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g。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 ,还是将水等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 果好?_______。
2000 20
第一次后:m质
1 20
g,m液
100g
第二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 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第二次,用1900g 清水漂洗,衣服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g 20 2000g
401000,“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m水 m液 - m质 500 kg 80kg 420 kg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4--5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物质的溶解.doc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溶液:溶解后所得到的的物质如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2、溶液命名:某的某溶液,前面的“某”:溶质名称,后面的“某”:溶剂名称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牛奶、肥皂水)5、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6、比较:溶质固、液、气被溶解固体小颗粒(不溶解)液体小液滴(不溶解)是否透明透明不透明是否分层不分层浑浊,久置分层特点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共同点都是混合物7、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8、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课题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B层)备课教师潘森琴
[讨论方案]师: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用氯化钠(食盐)和水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这样的溶液我们要用到多少药品?需要哪些仪器?又如何操作?在动手配制之前我们必须要有实验方案。
先可以看下课本中对应的内容出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意图思考配制溶液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接下去要做什么?如何称取所需食盐?如何量取所需水?最后一步做什么?溶解过程中要用到哪些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请学生总结配制溶液的步骤。
[分组实验]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10%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请抓紧时间,配制完成后举手示意,老师会帮你们检测一下你们配制的溶液是否符合要求。
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操作,及时拍照或视频,为课堂生成做准备,方便大家进行交流。
[误差分析]用盐度计测量几组学生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
师:几组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我们要求配制的10%的氯化钠溶液存在一定的偏差。
什么原因呢?从引导学生分析到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误差分析,能初步归纳出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偏差的两个因素:溶质、溶剂。
学生看课本学生计算实验所需药品,选择仪器,讨论操作要求,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的学生通过看课本,了解溶液配置的大致步骤。
对于B层同学来说,阅读课本就是搭台阶。
可以启动思维。
学生借助示意图说出实验方案,以教师提问题的形式步步提示,学会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开放式讨论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理清思路的同时回忆实验的操作规范,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作好准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检测的结果与10%的偏差激起学生的探求欲,引导学生对于实验误差的认识,明白实验过程中规范性的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物质的溶解》名校课件(第4课时)
解: 查表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 98% 的浓硫酸的密度为 1.84克/厘米3。
根据密度公式ρ=
m —
,可得到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
V
m前 = 1.84克/厘米3×V浓
m后 = 1.07克/厘米3×V稀
V稀 = 1000毫升= 1000厘米3
ω=
m(质) m质 + m剂
用小数表示
m(质)
P% =
☓100%
m(液)
用百分数表示
问题解决1:
某一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2克,把它蒸干后,得食盐3.2克。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 量分数。
分析: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ω=
m(质) m(液)
×100%=
3.2克 12克
×100%= 26.7%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逐渐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板书设计
定义
m(质)
ω% =
☓100%
m(液)
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配制
计算
计算
称量
溶解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1.5 《物质溶解》第4课时
浓溶液中溶质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m浓溶液中溶质= m浓溶液 × C浓%=ρ浓× V浓× C浓% m稀溶液中溶质= m稀溶液 × C稀%=ρ稀× V稀× C稀%
溶液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关系
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溶液的密度也不同。 生产上常把物质溶液的密度和其相对应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列成对照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何结论? 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也越大。
因为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是不变的,可得到 : m前 ×98% = m后×10%
【教学设计】《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科学浙教八上)
《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第4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浙教科学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中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
溶解度的学习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而本节课中溶解度相关内容的计算也为之后学习溶液的配制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2、能够计算与溶解度相关的题目【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类型的读图,提高对图表的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溶解度的计算【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溶解度的计算◆课前准备◆投影仪、PPT◆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教师】溶解度可以用哪些形式进行表示呢?【学生】表格【教师引导】这种表示方法还不够直观,我们还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
它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提问】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点A表示什么意义?【学生】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教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归纳】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3、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如食盐【补充】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意义1、曲线上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交点:表示这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巩固练习】回答PPT上的习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第四课时优秀教案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物质的溶解【课时】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涵义。
〔2〕会进展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会进展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2〕通过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迁移的方法,真正到达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形成认真审题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中溶质质量的计算,溶液的配制方法,浓溶液稀释和稀溶液浓缩的计算。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计算;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水和水溶液?的第五节。
本节课需花4个课时进展落实。
第四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根底。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氯化钠六、设计思路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4种类型,其中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较为复杂,采用分步讲解,层层推进,让学生熟悉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
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农作物或者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喷洒药液。
药液太稀会如何?【学生】不能杀虫【教师】药液太浓呢?【学生】会毒害农作物【教师】因此在配置溶液时,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物质,即溶液的浓度。
2.新知呈现【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本29页的文字,找出能定量表示溶液浓度的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随气压的降低 而减小。
鱼塘增氧机
练习
1、某温度下,某同学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 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
度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
m质=20克
m液=120
克m剂= m液-m=120克-20克=100克
质 S=
m m质剂×100克
=
12000克克 ×100克
温
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80 70
.
60 50
. 40 . 30 . .20
溶
解
度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110 138
168 202
246
(2)曲线法: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 为纵坐标,形象地表示物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
溶 解 度 g
固 体 的 溶 解 度 曲 线
/
200
190
180 铵 硝
170
酸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硝 酸
A钠.
硝 酸 钾
练习: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点 A表示什么意义?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为110克。
70 60
氯化铵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3_0_克__。
50
氯化钾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6_0_克__ 。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件:溶液的配制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 量为__9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8_1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小__于_(填“大于”或“小 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 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__大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冬天, 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 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D )
A.80 g B.40 g C.100 g D.400 g
2.某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0 g,在20 ℃时将该物质20 g投入80 g水中 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
14.很多人喜欢吃腌制的梭子蟹,某人想用2400克水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食盐水来腌制。若每包食盐的质量为500克,根据他的想法,至少需要 购买几包食盐?
2包
三、溶液的配制
1.(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等。 2.溶液稀释和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即m浓×A浓%=(m浓+m水)×A稀% m浓——浓溶液的质量 A浓%——浓溶液的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的质量分数 3.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A浓%+m稀×A稀%=(m浓+m稀)×A混% m稀——稀溶液的质量 A混%——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④25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A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5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教学课件)
题中需要多少毫升的水? 1000mL-59.3mL=960.9mL
课堂讲解=1000毫升-59.3毫升=940.7毫升 方法二:
m水 = m稀 - m浓 =1000厘米3×1.07克/厘米3-59.3厘米3×1.84克/厘米3 =960.9克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浓质= m稀质 即 m浓 a浓% = m稀 a稀%
课堂讲解 例2: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
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硫酸的密度(g/cm3)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V水= m水/ ρ水=960.9克/1克/厘米3 =960.9毫升
你认为哪一种解法是正确的,另一种解法错误 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演练
1、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盐酸500克,需要 38%的盐酸多少毫升(38%盐酸的密度是 1.19克/厘米3),如何配制?
2、现有20℃时食盐饱和溶液68克,蒸干 冷却后得到氯化钠晶体18克。问:
质量 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解:查表得出:10%的硫酸的密度为1.07g/cm3,
98%的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设:需98%的硫酸的体积为V。
可以列出下式:1000cm3×1.07g/cm3×10%=V×1.84g/cm3×98%
稀释后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 稀释前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
升、100毫升中选择) (3)E操作的作用是_加__快__溶__解__速__度。
1.5物质的溶解4 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答:得到20%溶液245克。
稀释需加水的质量: 245g-50g=195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意味着一定质量的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同,可见质量分数不同的溶 液,溶液的密度也不同。
生产上常把物质溶液的密度和其相对应的溶质的 质量分数列成对照表。这样,当某物质溶液的密度测 得后,就可以从表中查出该物质溶液相对应的溶质的 质量分数, 或根据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 得其相对应的溶液的密度。
题中需(要10多0少0×毫1升.0的7水-?59.3×1.84)g=960.9g
1. 实验室需要配制 10% 的盐酸 500克,需要 38% 的 盐酸多少毫升( 38% 盐酸的密 度是1.19 克/厘米 3)?需要加水多少毫升?并说说具体的配制过程。
2、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若将其质量
第四课时
1.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溶质、 溶剂三者的质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将浓溶液稀释配制成稀溶液时,所需加 水的量该如何计算?
将一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 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 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变、的浓量溶是液溶在质用水,稀发释生变改成变稀的溶是液溶的剂过程和中溶,保液。持不
质分量数可设以1:列需出10下98式%2的0:硫3酸0 的40体积50为V6。0 70 80 90 98
1000cm3×1.07g/cm3×10%=V×1.84g/cm3×98%
稀释后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 稀释前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
V = 59.3cm3 答:配制1000mL10%的硫酸需要59.3mL98%的硫酸。
2变、的稀量溶是液溶在水质分,蒸发发生变改成变浓的溶是液溶的剂过程和中溶,保液。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