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昆明市高三第一次市统测语文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0e284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f.png)
秘密★启用前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
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通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一方面具有超越性,指向了人的丰富和全面;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要立足于当下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基础,以现时的政治实践和社会买践为依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路中。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
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之中。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
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
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云南省2019年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2019年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83cfdf19e8b8f67c1cb93f.png)
云南省2019年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
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
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
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
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
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
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
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
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
同时,作为有目的性的文化创造,文化还具有引领未来的超越性。
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就故步自封、放弃文化创造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否则文化相对主义就会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障碍。
从文化的评价来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其自身,而且这种价值标准只对一种民族有效,对其他民族就失去了意义。
云南省2019届第一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2019届第一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f6c4473336c1eb91a375d54.png)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
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
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
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
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
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
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
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
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
同时,作为有目的性的文化创造,文化还具有引领未来的超越性。
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就故步自封、放弃文化创造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否则文化相对主义就会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障碍。
从文化的评价来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其自身,而且这种价值标准只对一种民族有效,对其他民族就失去了意义。
云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7134cf19e8b8f67d1cb919.png)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
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
鉴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
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
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既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
因此,《周礼》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辩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教”礼仪;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2019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含答案)
![2019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c84def61fb7360b4c65b2.png)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
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
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
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
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
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
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
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
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
2019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3cbe0a87c24028915fc3ef.png)
2019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画在画面的空白的地方,会由画者本人或旁人题上一首诗词,诗词的内容多是咏叹画的意境。
诗所占的位置也即构成画面的一部分,与有画的一部分形成形式上的统一,这即是画与诗的融合。
诗和画在中国文化里,无疑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姐妹艺术。
从史料上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在唐代还几乎没有大力提倡,唐以前的画家作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再现”。
但真正的艺术家所关注的是如何在自己的绘画中反映事物的真实性。
历史上各个朝代有很多作为诗人与画家兼一身的,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明代的唐寅等,都以诗文铭世而又誉满画坛。
尤其是中唐王维的诗与画被苏东坡称之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密切关系。
史料记载:“ 维尤长五言诗。
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
” 由此可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
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
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
在画中他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中国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诗中汲取画境。
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
他认为,画的要义不在于形似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与清新”。
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律的。
如果撇开艺术形式中绘画与诗歌的明显的外在统一不谈,从艺术内容来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也是统一的。
因为诗歌题跋所引发出来的情思毕竟不单是从画面的艺术意象中直接发出的,而是题诗词以发之。
大画家王冕,在其所著的《梅先生传》中自道:“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
![2019届高三一检语文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e7fdb0c0975f46526d3e1ce.png)
【质检题参考答案】1.D (应该是按照《左传》的叙事)2.C (“正反对比论证”有误)3.A (B项“调解”表述不当,应当是“缓冲”;C项“不符合《史记》忽视故事情节间联系的写作特点”有误;D项“《左传》的史学价值大于《史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4.C“我”喜欢看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是“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
5.(1)母亲第一次岀现,从侧面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固执。
当母亲批评我的小说不符合生活逻辑时,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写法;(2)母亲第二次出现, 母亲的话既从侧面显现出我缺乏口常生活能力,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
(3)母亲第三次出现,她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凸显出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为下文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张木。
(每点2分,共6分)6.(1)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
她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认识到生命的美丽, 故而她把生命比作“华美的袍子”。
(2)张爱玲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思笨,很难适应环境,并“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故而说“爬满了虱子”。
(3)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
(每点2分,共6分)7.B(“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他从厦门到昆明读研究生的原因。
)8.D(“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青年成长成才同等重要。
)9•内在因素:(1)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有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对科研工作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不怕困难,执着追求;(3)要懂得感恩,积极从前辈身上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外在因素:(1)国家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平台;(2)社会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容忍他们的失败;(3)国家应建立鼓励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并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9届高三1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9届高三1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cf911ee06eff9aff80715.png)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9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9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作为高三月考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字音、字形、名句名篇默写等基础知识均在考查之列,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二,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接地气。
语言表达运用17题关于“冬奥会”徽标的解读紧跟时下热点;现代文阅读和文学文本类阅读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选材有《渐渐消散的炊烟》,关注当下热点,体现人文关怀。
第三,题型稳定。
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
第四,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如语言表达题中图文转换题,就比较新颖,还注重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考试时间:9:00——11:30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全国名校】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名校】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d85580ce2f0066f4332237.png)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一直告诫我们,生活中一定要说话算话,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②丢了天下呢,他至多不过是仍旧赤手空拳,并没损失了自己什么,所以他一点都不沮丧,说不定还准备着卷土重来....呢。
③车展的展厅里一阵骚动,参观者的目光对准了一位男士,据说他要慷慨解囊....,将这次车展上价格最高的那辆豪车收为已有。
④一个德行高贵的人,即使他衣着简单,也不会减少别人对他的倾慕;因为内在的美是可以直抵人心的,就如空谷幽兰....,自然高贵。
⑤旧时文人一生为书所累为文所困,连搬家都成为一种“灾难”;汗牛充栋的艰辛,青灯黄卷....的清苦,足以使他们在电脑面前发千古之浩叹了。
⑥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来此度假的人们每日清早享受牝鸡司晨....,白日漫步乡间小道,夜晚陶醉于明月清风,在蛙鸣声中安然入睡。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⑤ D . 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截止2017年2月,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万亿元,大约占全部信贷比重的8.8%左右,实现了绿色信贷规模的持续增长。
B . 通过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织密了健康扶贫保障网,让山区贫困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的好病。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0e44a36529647d2728522a.png)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
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
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
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
“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
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但无论市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地一步挖掘。
教育最新K12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育最新K12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b81c05ef7ba0d4a733b62.png)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
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
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
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
“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
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但无论市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地一步挖掘。
昆明一中2019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昆明一中2019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5177cf26fff705cc170a94.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解析:A选项原文中的表述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并没有提到“核心”这一重要概念。C选项“直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选项原文的表述是“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提到“西部较发达地区”。
2.D解析:文章没有用到比喻论证的方法。
3.A解析:“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础”的定位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5分)
4.C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3分)
5.①内容上,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表明世界上富于文化底蕴的生僻角落,都会成为人们焦渴企盼的踏访之地。不仅为下文寻访阳关蓄势,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文化之旅。(3分)②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呼应了上文古代文人诗文千古流芳的不朽,又领起下文作者冒雪赶远路前去寻访阳关的内容。(3分)
11.D(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3分)
12.C(“为官清廉,不计前嫌”错,其实是夺去他的权柄。)(3分)
13.(1)崔沔为人从容谦和,急遽间不能以言词自我表达,为官端直严肃,未曾屈从沮丧。
(“讷、造次、挠沮”各一分,句意2分)
(2)设官分有不同职位,上下要互相配合,各申己见,才是成事之理。哪能驯服听命默默无闻而偷生,成为留恋官爵的人呢!”
(“维,济理,怀禄士”各一分,句意2分)
译文:
崔沔,京兆长安县人,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先祖从博陵迁居陕西后,世代为望族。父亲崔皑,为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崔沔敦厚恭谨,口中从无二话,侍奉父母很孝顺,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开始应制举考试时,对策高中。不久被落第的人援引议论,武则天就命令主考官重新考核,崔沔所回答的策问,比前次的更加精工,为天下第一,从此大为知名。后转任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主簿。任职期满待调任迁官时,吏部侍郎岑羲非常赏识看重他,对人说:“这人是当今的郄诜。”特为上表举荐提拔为左补阙,后转任祠部员外郎。崔沔为人从容谦和,急遽间不能以言词自我表达,为官端直严肃,未曾屈从沮丧。睿宗时,征召授官中书舍人。当时崔沔的母亲年老患病住在东都洛阳,崔沔不忍离母而去,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简的闲官,以尽奉养母亲之责,因此改授虞部郎中。不久,授官检校御史中丞。其时监察御史宋宣远,依仗与卢怀慎的亲近,屡屡触犯刑法,崔沔加以检举揭发。还有姚崇的儿子光禄少卿姚彝,为东都留守,与宾客交往频繁,广为收受贿赂,崔沔又要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马上举荐崔沔有史才,转而授官著作郎,其实是夺去他的权柄。
2019-2020学年昆明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昆明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fb2a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b.png)
2019-2020学年昆明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老房子余开泰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
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
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
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
乔迁宴上,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
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
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位漂亮的幼儿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
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
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
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
昆明市第一次统测语文答案.docx
![昆明市第一次统测语文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7ffb1065ef7ba0d4b733b50.png)
昆明市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B (A.岁格年丰Mn C.博闻强Ulzhl D.曲息shdo风流倜償tdng)2. C (千钧一•发:千钧的巫规系在一菽头发上,li喻极其危险。
也兹一发千钧。
A.长袖善舞:原比喻做爭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现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B.当务Z急:指当前应做的出情中最迫切需耍解决的问题.成语的意义与前面的“目前的”有巫复.D.特立独行:捋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不合语境)3. A (B.成分残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加“展示”;C.主谓搭配不当,“工程正式通车”应为“工程止式完成(竣工〉”:D.结构混乱,“英雄”的主语是曹操。
“而是”后加“写成了”或改为“在作者笔下,曹操不是一个奸诈、狠毒的白脸奸雄,而是一个可爱、有趣,储感丰M,个性鲜明,既简单又复杂的英雄”・)4. D (逻辑顺序:看到樂炉中的火苗<火苗一燃烧的气味一气味塚绕、升腾〉,产生联想<时间停留一多情善感的人耽于幻想一喜欢做梦>)二、(9分,毎小题3分)5. C (C项是对第一段“只要人还白称为人,他就不能口甘于这样一种世界.……而文学就是展现人的这种超越性的途径”和“小说的关学架构就是建筑在这样一种伦理观念Z上的”的止确概搖。
A项原文说小说杲“通过展示乱世中的人欲横流,來形显伦理道徳”,可见智适是手段,“够显伦理道德”是目的;小说吸引人“首先”是智意,不排斥还有其他。
B项绝对化,原文是说“这里儿乎没什么道义可讲”.D项错在“全是”,原文是说“仁义逍德歩娶乍由刘备集团来承当的”・)6.D(选项中不同理解分别是从文滸审災和历史逻辑M加加出发的,不能零同丁文学鉴赏中的多种解读。
)7. B (B项犯了逻辑佶汉,一是夸大其词,一部作品的解读不能决定一个比族的兴衰:二是原文是个必耍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三、(9分,毎小题3分)8. C (“名”在文中绘名动用法,意思是"称呼名字”,故选C・)9. D (①绘说江阻盗贼兴起,成祖派遣使者招抚晓谕Z爭,②於说反叛敌寇的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千户所之帝,⑥是说宣徳元年,汉王朱髙煦叛乱,此时仁宗尚未召杨荣霁制定针对叛乱的计划.故选D)10.B (“明成祖个性专横”与“僞爱杨荣”在文中无依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10分)(1)杨荣请求将供给皇帝御用之外的粮伏全都供给军队,并且命令军队中有余粮的士兵能够借给缺粮的士兵,进入塞内,公家加倍偿还.(译出大意2分,译出“供御”“相贷”“倍偿”各I分)(2)他们认为陛下新近登基,一定不会亲自前行,如果出其不意,以天子的威严瞬临当地,那情没有不成功的•(译出大意2分,译出“彼” “童” “济”各1分)〔参考译文)杨荣,字勉仁,起初名叫“子荣”・成祖刚进入京城,杨荣在成祖马头林迎接拜谒说:“殿下先拜谒陵墓呢,还是先登位呢?”成祖赶快催促驾马车去拜谒陵叢.从此之后扬荣就得到了成祖的信任(知遇之待)・成祖登位之后,选拔杨荣入文渊阁,并为他改名为“荣”.同时任职的七人,杨荣最小,机警聪明.一天晚上,宁夏来报说被包国.成祖召七人,大都已经出去离开,只有杨荣在,成祖拿奏章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池坚固,人人又都熟习打仗,奏章上报已经十多天了,现在包围应已解除了. ” 半夜,果然有冬章说包田已解.成祖对杨录说:■怎么独料得那么准确!”江西査贼兴起,成祖派遣使者招抚晓谕,并命令都督姊观牟领军队琅在他们的后面.盗贼接受招抚的冬章抵达朝廷后,成祖想下达牧令慰劳姊观.杨荣说:“算算发送奏章的时间,韩观还没有到达那里,不应该评功.”成祖更加看重他.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成祖成严,与各位大臣商议亭情决定不下,有时到发怒的地步.杨荣一来,就使成祖的怒气消散,爭情也就解决了.永乐五年,杨荣受命称往甘肃筹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要训查山川形势,观察军民情况,栓阅城丸堡垒.凹来后在式英殿上奏,成祖非常高兴,当时正是盛夏,成祖亲自切瓜给他吃.永乐八年,琅随成祖出巡處外,验扎在胪胸河.成祖下令挑选三百勇士作为卫士,命令杨荣统領他们.军队返回时,粮饷供应不上.杨荣请求将供给宝带即用之外的粮食全那供给军队,并且命令军队中有余粮的士兵能够借给抉粮的士兵,进入塞内,公家加倍偿还.军队依靠此举得以度过难关.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说,叛臣老的罕逸到赤斤象古,而且成为边檯的祸患.于是成祖再次派遣杨荣到陕西,会同丰城侯李彬商议进兵筵略.杨荣返回朝廷秦报说:“严冬不是用兵的时候,况且有罪的不过几个人,不必出兵.”成祖听从了他的话,反扳者后来也投降了.永乐二十年,杨荣再次琅随成祖出寒,军中亨务仝都让他多与决策,•成祖给他的赏賜也特别优厚.班师还韌,需劳将士时,分为四等賜宴,杨荣列在最林席,受上等奖赏.第二年琅随成祖出虫,军务仝都托付给杨荣,昼夜召见没有固定的时间.成祖常常称他“杨学士”,不叫他的名字.当时,宝帝一共五次出:&,官兵们忍饥挨冻,后勤运输又琅不上,士兵死亡的十分之二三.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人.成祖问群臣应不应当再进兵,群臣唯唯诺诺,只有杨荣从容地说应当班师回朝. 成祖同意了.杨荣#谋划并且能决斯.永乐末年,浙、闽的山贱兴起,朝廷商议发兵.成祖当时在/外,奏章送到时,成祖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悬民被冇关官吏所苦,不得已相互聚集起来保护自己.如出动军队,将会使他们更加团结不能瓦解.可派遗使者招降安抚但们,应当不必烦劳军队的.”成祖听从了,盗贼果■然也平息了.仁宗登位,晋升他为太常卿.宣德元年,汉王朱离煦叛乱.仁宗召杨荣等定计谋.杨荣首先请求宝帝亲自出征,说:“他们认为陛下新近登基,一定不会亲自前行,如裏出其不意,以天子的成严驾临当地,亨情没有不成功的.”仁宗听从了他的计製.街莺抵达乐安时,朱高煦就出城投降了.军队凯诡,杨荣因为决策有功,受到盘高奖赏. 12.(8分)⑴(5分)①诗中刻画了一只离群、孤独的大雁(形象概括,1分〉,它不饮不食.只是不停地飞鸣着,思念、追寻着它的伙伴(形彖描述,1分)(扣住孤独、迷茫、悲苦的念群之雁的形猱分析即可)。
2019-2020学年昆明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昆明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e3be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0.png)
2019-2020学年昆明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
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
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
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45fd8bb8f67c1cfbd6b817.png)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玉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信息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应运而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泛网络化阶段。
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就是这样的。
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日新月异信息化典型保障B . 沧海桑田信息化典范保证C . 沧海桑田现代化典型保证D . 日新月异现代化典范保障(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B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 . 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B .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C . 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D .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