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S /t =(V t +V o )/2(定义式)2.无时间的公式 V t 2 -V o 2=2as4.末速度V t =V o +at6.关于位移公式S =V o t + at 2/2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 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gt 2/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7个推论: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2秒末速度比1:2:3:…:n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内、2秒内位移比1:4:9:…:n 2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位移比1:3:5:…:2n-1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时间比23:12:1-- 5、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速度V t/2=V 平=(V t +V o )/26、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中点速度V s/2=[(V o 2 +V t 2)/2]1/2 7、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公式 ΔS=aT 2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 ≈10 m/s 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 :劲度系数(N/m ) 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 :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 1m 2/r2 G=6.67×10-11N ·m 2/kg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 1Q 2/r 2 K=9.0×109N ·m 2/C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 q E :场强N/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sin θ θ为B 与L 的夹角 当 L ⊥B 时: F=B I L , B //L 时: F=09.洛仑兹力f=qVB sin θ θ为B 与V 的夹角 当V ⊥B 时: f=qVB , V//B 时: f=0 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 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 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

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

末速度Vt=Vo—gt (g=9。

8m/s2≈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²-Vo²=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 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 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 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A BCAB C图2-1-1(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²-Vo²=2as4。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

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

瞬时速度.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

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

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

位移s=Vot—gt2/2 2。

末速度Vt=Vo—gt (g=9。

8m/s2≈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

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

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Vo=0 2。

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

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

8m/s2≈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变化、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效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标的目的,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 )3.有效推论V t2 -V o2=-2g 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标的目的,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标的目的速度V x= V o2.竖直标的目的速度V y=3.水平标的目的位移S x= V o t4.竖直标的目的位移S y)=gt2/25.运动时间t=(2S y/g)1/2 (凡是又暗示为(2h/g)1/2)6.合速度V t=(V x2+V y2)1/2=[V o2+(g t)2]1/2合速度标的目的与水平夹角β: t gβ=V y/V x=gt/V o7.合位移S=(S x2+ S y2)1/2 ,位移标的目的与水平夹角α: t gα=S y/S x=gt/2V 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凡是可看作是水平标的目的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标的目的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 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 中质点轨迹 ACB的长度是路程, AB 是位移 S。

CCB BA A图 2-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 O点起走了 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五、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 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等 ,质点的运动方向 不变 ,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

六、匀速直线运动的 x — t 图象和 v-t 图象( A )(1)位移图象( 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 -1 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 V/m sV 120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10 t/s(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O 155 10 如图 2-4-1 所示。

-10V 2==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表明一个质1 20m/s,v2-10m/s,点沿正方向以 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 10m/s 速度运动。

七、加速度( A )(1)加速度的定义 : 加速度是 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 :a =V tV 0t( 2)加速度是矢量 , 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 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八、用电火花计时器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A )1、实验步骤:(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并接好电路(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 )拉住纸带 ,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先接通电源 , 后放开纸带 .(5 )断开电源 ,取下纸带O ABCDE(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 ? ????3.072、常见计算:12.3827.87(1) AB BC,BC CD49.62.BC2T2T(2) aCBCD BC77.40图 2-5TT2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A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o(减速:o)v t =v +atv t =v -at2. vv tv o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s=v o t+at 2/2 (减速: s=v o t-at2/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 2224 位移推论公式: St0 (减速:St0 )2a2a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6V/m ·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 v-t 图象( A)①十一、自由落体运动(A)5 41、自由落体运动3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②12. 自由落体加速度t/s(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1234567 8(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 因此 ,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 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 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 =gt .H=gt2/2,v t2=2gh第二章相互作用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 G=mg三、弹力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形变越大 , 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 , 不易觉察 , 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四、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 N说明: a、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无关.(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 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F1和 F2在同一条直线上①F1、 F2同向:合力 F F1F2方向与 F1、 F2的方向一致FF2②F1、 F2反向:合力 F 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O F1b.F1、 F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 1-5-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 F1、 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 F = F12 +F22- 2F1F2 COSθ(θ为F1、F2的夹2角)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 F2≤F ≤ F1 +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 F 合=0(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 合x= F1x + F2x + ,,,+ F nx =0F 合y= F 1y+ F2y + ,,,+ F 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第三章牛顿运动三定律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牛顿第一定律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二定律2.表达式: F 合 = ma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 1m/s2牛顿运动定律的加速度的力就是 1N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运动定律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应用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第四章力学单位制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