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和绝缘配合资料全

合集下载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绕击率
雷电绕击导线耐雷水平 击距
先导入射角分布概率 雷电流超过耐雷水平的概率
线路落雷次数 建弧率 跳闸率
线路手册 P125 公式 2-7-11、公 式 2-7-12 或 620 附录 C 公式 C18、公式 C19 50064 附录 D 公式 D.1.5-5 50064 附录 D D.1.5-1 50064 附录 D 公式 D.1.5-4
中性点接 35kV~66kV 系统
地方式
(在绝缘配
合中直接考 的可能性不
6kV~20kV 系统 (不直连发电机)
大,但和其他 6kV~35kV 电缆系统
考点有很大
厂电系统
Ic ≤ 10A:可不接地 Ic>10A 且带故障运行:谐振接地
(动作于告警)
Ic 较大(>7A):可低阻接地 (动作于跳闸)
50064 3.1.3-1~3.1.3-2 50064 3.1.4
过电计算
限制
与限制
4.1.11-4-4) 4.1.11-4-3)
变压器传递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限制
发电机自励磁过电 压
持续运行电压/额定 电压(真题:11) MOA 选型
标称放电电流 残压(真题:4)
静电耦合传递过电压 断路器合闸电阻 断路器分闸电阻
用于系统 用于发电机、旋转电机
参考绝缘配合部分
一次手册 P872 式 15-28 一次手册 P870 式 15-24 一次手册 P870 式 15-25
相地空气间隙的工频 U50%(有风偏) 同 50064 公式 6.2.2-1
相地空气间隙的工频 U50%(无风偏) 50064 公式 6.3.2-1
变电站的绝缘子串 及空气间隙相地空气间隙的操作过 U50% 相地空气间隙的雷电 U50%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过电压的类型及危害1.1 过电压的定义过电压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电压瞬间升高超过正常运行电压的现象。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特性,过电压可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两大类。

1.2 内部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是由系统内部操作或故障引起的,主要包括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

1.2.1 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是由于开关操作、故障切除等引起的电压瞬变。

常见的操作过电压有:开断空载线路过电压合闸空载线路过电压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1.2.2 暂时过电压暂时过电压是由于系统不对称故障或谐振引起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电压。

常见的暂时过电压有: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过电压谐振过电压1.3 外部过电压外部过电压主要由雷电引起,包括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

1.3.1 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击中电力设备或线路时产生的过电压。

1.3.2 感应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是雷电放电时在附近线路或设备上感应产生的过电压。

1.4 过电压的危害过电压会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绝缘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包括:绝缘击穿设备损坏系统停电人身安全威胁二、过电压保护措施为了防止过电压对电力系统造成危害,DL/T 6201997标准提出了多种过电压保护措施。

2.1 防雷保护2.1.1 避雷针和避雷线避雷针和避雷线是防止直击雷过电压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通过引雷作用,将雷电引导至地面,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避雷线则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形成屏蔽效应,减少雷电直接击中线路的概率。

2.1.2 避雷器避雷器是限制过电压幅值的重要设备,通过非线性电阻特性,将过电压泄放到大地,保护系统绝缘。

常见的避雷器有:氧化锌避雷器碳化硅避雷器2.2 操作过电压保护2.2.1 合闸电阻在高压开关设备中加装合闸电阻,可以有效降低合闸空载线路时的过电压幅值。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1)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非 有效接地电网的中性点电位有可能 发生位移,所以某一相的过电压可 能特别高一些。 (2)断路器的性能:重燃次数对 这种过电压的最大值有决定性的影 响; (3)母线上的出线数:当母线上 同时接有几条出线,而只切除其中 一条时,这种过电压将较小;

第四节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E U L UC j I ( X L X C )

.
.
.
.
由于电感与电容上的压降
反相,且UC>UL,可见电 容上的压降大于电源电势. 为了限制这种工频电压升 高现象,大多采用并联电 抗器来补偿线路的电容电 流以削弱电容效应,效果 十分显著。
第二节 谐振过电压
一、谐振过电压的类型


通常“云—地”之间的线状雷电在开始时往往 是一微弱发光的通道从雷云向地面伸展,它以 逐级推进的方式向下发展,每级长度约 25~50m,每级的伸展速度约104 km/s,平均 发展速度只有100~800km/s这种预放电称为先 导放电。 当先导放电接近地面时,地面上一些高耸的物 体因周围电场强度达到了能使空气电离程度, 会发出向上的迎面先导,当它与下行先导相遇 时,就出现了强烈的电荷中和过程,出现极大 的电流,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伴随着雷 鸣和闪光。这段时间极短,只有50~100 μs, 它是沿着负的下行先导通道,由下而上逆向发 展的,亦称“回击” 。
五、 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 • •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为了使阀式避雷器有 效地发挥保护作用,就必须采取措施: 限制进波陡度 限制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幅值 进线段能起两方面的作用: 进入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将来自进线段以 外的线路,它们在流过进线段时将因冲击 电晕而发生衰减和变形,降低了波前陡度 和幅值; 利用进线段来限制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 幅值。

过电压及其绝缘配合资料

过电压及其绝缘配合资料

第一章过电压及其绝缘配合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除了要承受正常的系统电压外,还会受到各种过电压的作用。

因而,了解各种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电气设备的危害,研究防止产生或限制幅值的措施,对系统及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选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章就各种过电压的发生机理作初步介绍。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一、直流电源作用在LC 串联回路的过渡过程从电路的观点看,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都可以用R 、L 、C 三个典型元件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其中L 、C 为储能元件,是过电压形成的内因,是作为分析复杂电路过渡过程的基础。

现在,我们来研究直流电源作用于L 串联电路上的过渡过程及由之产生的过电压。

如图1-1所示,根据电路第二定理可写出E =Ldt di +C1∫idt (1-1) 在未合闸时,i =0,uc =0,变换一下形式,式(1-1)可写为 LC 22dt uc d +uc=E (1-2) 当满足t =0时,i =0,uc =0,式(1-2)的解为uc=E (1-cos ω0t)式中,ω0=LC 1,而电路的电则为 i=C dt duc =C LE sin ω0t (1-3)若uc (0)≠0,那么uc 的解为uc=E-[E-uc (0)]cos ω0t (1-4)由上式可知,uc 可以看作是由两部分叠加而成:第一部分为稳态值E ,第二部分为振荡部分,后者是由于起始状态和稳定状态有差别而引起的,其幅值为(稳定值一起始值),见图1-2。

因此,由于振荡而产生的过电压可以用下列更普遍的式子求出过电压=稳态值+振荡幅值=2×稳态值-起始值 (1-5)利用上式,可以很方便地估算出由振荡而产生的过电压值。

当然,实际的振荡回路中,电阻总是存在的,电阻的存在会使振荡波形最终衰减到稳态或甚至根本就振荡不起来,因此实际的过电压值总是小于该式的估算值。

二、交流电源作用于LC 振荡回路当e(t)=E m sin(ωt +sin(ωt +φ)的交流电压作用于LC 振荡回路时,可求得电容C 上的电压为uc =E m ·20202ωωω-·sin(ωt +φ)=E m ·20202ωωω-·[202)cos (sin ϕωωϕ+]·sin(ω0t+φ) (1-6)其中前一项为强迫分量,后一项为自由振荡分量,并且有ω0=LC 1;φ=tg -1ϕωωϕcos sin 0实际上,强迫分量对应于稳态分量,把它改写一下便可得E m ·20202ωωω-·sin(ωt +φ)=E m ·211ω-LC LC·sin(ωt +φ)=E m ·C L ωω∙-11·sin(ωt +φ) =-L C C E m ωωω+-∙11·sin(ωt +φ) (1-7)这完全和稳态分量一样,画出uc 的波形(见图l-3),实际上就是在稳态电压上叠加一自由振荡分量,若实际的电路中有电阻存在,自由振荡分量最终衰减到零。

DL/T620-1997《交换电气装配的过电压爱惜和尽缘合营》资料

DL/T620-1997《交换电气装配的过电压爱惜和尽缘合营》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DL/T620—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4-21批准1997-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7—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1)增补了电力系统电阻接地方式,修订了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电流的阈值;2)对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保护,补充了有效接地系统偶然失地保护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电动机操作过电压保护及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特快暂态过电压保护等内容,对330kV 系统提出新的操作过电压水平要求,修订了限制500kV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的原则和措施等;3)增加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参数选择的要求;4)增加了变电所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最大保护距离和SF6GIS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方式的内容;5)充实并完善了3kV~500kV交流电气装置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给出架空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和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推荐值。

本标准发布后,SDJ7—79即行废止;SD119—84除第六章500kV电网电气设备接地外也予以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杜澍春、陈维江。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标称电压为3kV~500kV交流系统中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的方法和要求;提供了相对地、相间绝缘耐受电压或平均(50%)放电电压的选择程序,并给出了电气设备通常选用的耐受电压和架空送电线路与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子、空气间隙的推荐值。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1. 了解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种类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绝缘在运行过程中除了长期受到工作电压的作用外,还会受到各种比工作电压高得多的过电压的短时作用。

所谓“过电压”通常指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差升高。

按照产生根源的不同,可将过电压作如下分类:⎪⎪⎪⎪⎪⎩⎪⎪⎪⎪⎪⎨⎧⎩⎨⎧⎪⎪⎪⎩⎪⎪⎪⎨⎧⎪⎪⎩⎪⎪⎨⎧⎪⎩⎪⎨⎧感应雷击过电压直接雷击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参数谐振过电压铁磁谐振过电压线性谐振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暂时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过电压 引起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有: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不对称短路、甩负荷等。

当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和电阻元件都是线性参数(不随电流、电压而变化),且电网的电源频率接近回路的自振频率时,由于回路中的感抗和容抗相等或接近而相抵消,回路电流只受到电阻的限制而达到很大的数值,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上产生远远超过电源电压的过电压,此过电压称为线性谐振过电压。

当电感元件带有铁芯时,一般会出现饱和现象,这时电感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着电流或磁通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电感的非线性,回路可能有不只一种稳定工作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回路可能从非谐振工作状态变到谐振工作状态,发生相位反倾现象,产生铁磁谐振。

若系统中的某些元件(如发电机)的电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再加上不利参数的配合,电网就有可能引发参数谐振。

操作过电压所指的操作并非狭义的开关倒闸操作,而应理解为“电网参数的突变”,引起操作过电压的原因主要有:切断空载线路、空载线路合闸、切断空载变压器、断续电弧接地等。

在220kV 以下的系统中,要把雷电过电压限制到比内部过电压还低的水平是不经济的,因此这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主要由雷电过电压所决定。

对于超高压系统,在现有防雷措施下,雷电过电压一般不如内部过电压危险性大,因此系统绝缘水平主要由内部过电压水平所决定。

在严重污秽地区的电网,设备的绝缘性能因污秽而大大降低,污闪事故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时常发生,因此严重污秽地区的电网外绝缘水平主要由系统最大运行电压所决定。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过电压的分类雷电过电压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电流是单极性的脉冲波;75%~90%的雷电流是负极性的。

•雷电流的幅值是指脉冲电流所达到的最高值;波头是指电流上升到幅值的时间;波长(波尾)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

幅值和波头又决定了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变化率称为雷电流的陡度。

雷电流陡度对过电压有直接影响。

•各国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基本一致,波头长度大多在1~5μs,平均约为2~2.5μs。

我国在防雷保护设计中建议采用2.6μs。

波长在20~100μs,平均约为50μs,大于50μs的仅占18~30%。

在防雷保护计算中雷电流的波形可采用2.6/50μs。

•一次雷电放电常包含多次重复冲击放电。

根据约6000个实测记录统计,55%的落雷包含两次以上的冲击,3~5次冲击占25%,10次冲击以上占4%;平均重复3次,最高记录可达42次。

一次雷电放电的总持续时间(包含多次重复冲击放电时间),据统计,有50%小于0.2s,大于0.62s只占5%。

•雷暴日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T。

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数T≥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T≥40的地区为多雷区,15≤T≤40的地区为中雷区,T≤15的地区为少雷区。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篇共16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篇共16页

内部过电压
过电压与绝缘配

雷电过电压
绝缘配合
前苏联1150kV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累计6年的运行 期间,发生雷击跳闸21次,跳闸率高达0.7/100 km.a , 跳闸的原因是在耐张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
我国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运行统计为 0.14/100km.a,主要是绕击引起。
日本1000kV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避雷线采用了负保护 角,年雷暴日数为25,降压至500kV运行,雷击跳闸率高
内部过电压
过电压与绝缘配 合
雷电过电压
绝缘配合
电压等级
操作过电压 ( p.u. )
中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操作过电压倍数
10~66k V
4.0
110/220k V
3.0
330kV 2.2
500kV 2.0
750kV 1000kV 1.8 1.6(1.7)
各国特高压系统操作过电压水平
国别 最高工作电压(kV ) 操作过电压( p.u. )
5.0
5.5
1.55p.u./1.6p.u, 海拔1000m,括号内为平行导线数 据
内部过电压
过电压与绝缘配

雷电过电压
绝缘配合
变电所主要设备绝缘水平
设备 变压器、电抗器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kV)
2250 (截波2475)
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kV)
1800
断路器、 隔离开关
对地 纵绝缘
2400 2400+900
达0.9/100 km.a。分析认为是雷电绕击导线所致。
内部过电压
过电压与绝缘配

雷电过电压
绝缘配合
内部过电压
过电压与绝缘配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最新)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最新)

DL_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最新)一、引言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规范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的复杂化,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对DL/T 6201997的最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涵盖标准的基本原则、过电压保护措施、绝缘配合要求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标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的首要目标。

所有设计和措施必须满足安全要求,防止因过电压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系统故障。

2. 可靠性原则: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有效发挥作用,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设计和措施应尽量经济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适应性原则:设计和措施应适应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考虑环境条件、设备特性等因素,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有效性。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1. 雷电过电压保护避雷针和避雷线:通过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线,将雷电放电引向地面,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直接雷击。

避雷器:在电气设备附近安装避雷器,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幅值,保护设备绝缘。

接地系统:合理设计接地系统,降低雷击时的接地电阻,确保雷电流迅速泄放。

2. 操作过电压保护断路器合闸电阻: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通过合闸电阻限制操作过电压的幅值。

并联电抗器:在系统中安装并联电抗器,吸收操作过程中的多余能量,降低过电压水平。

避雷器:在关键部位安装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的幅值。

3. 暂时过电压保护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如直接接地、经电阻接地等,降低暂时过电压的影响。

无功补偿装置:通过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调节系统电压,减少暂时过电压的发生。

四、绝缘配合要求1. 绝缘水平选择设备绝缘水平:根据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过电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设备绝缘水平,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和过电压情况下均能安全工作。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 例如,1992年6月20日,一个落地雷砸在国
家气象中心大楼的顶上,虽然该大楼安装了避
雷针,但是巨大的感应雷却把楼内6条国内同步 线路和一条国际同步线路击断,使计算机系统 中断4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8.1.2
雷电放电过程
作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过电压最常见的 (约90%)是由带负电的雷云对地放电引起,称 为负下行雷,下面以负下行雷为例分析雷电放 电过程。负下行雷通常包括若干次重复的放电 过程,而每次可以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 辉放电三个阶段。
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雷电是一种恐怖而又壮观的自然现象,我国东 周时《庄子》上有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 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 霆。” 人们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始于18世纪中叶, 著名科学家有富兰克林(Franklin)、M· 罗蒙诺索 B· 夫(Jiomohocob)、L· 黎赫曼(Phxmah)等,如著 B· 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 只不过是一种火花放电的秘密,他们通过大量实验 取得卓越成就,建立了现代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 云层中大量阴电荷和阳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 特别是利用高速摄影、自动录波、雷电定向定位等 现代测量技术对雷电进行的观测研究,大大丰富了 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L0 Z0 C0
(8-2)
L0为通道单位长度的电感量, 0为通道单位 C
长度的电容量。主放电通道波阻抗与主放电通 道雷电流有关,雷电流愈大,波阻抗愈大。
4.雷电流极性 当雷云电荷为负时,所发生的雷云放电为负极 性放电,雷电流极性为负;反之,雷电流极性为正。 实测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雷电流正负 极性比例不同,负极性所占比例在75%~90%之间,因 此,防雷保护都取负极性雷电流进行研究分析。

第3篇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第3篇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Sichuan University
4.波速
x t
1 L0C0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Sichuan University
二.波动方程
线路上点在时间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方程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Sichuan University
四.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1. 通过串联电感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Sichuan University
回路方程:
2U1q i2 q ( Z1 Z 2 ) L






Sichuan University
c. 线路末端接负截电阻R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Sichuan University
2. 彼德逊法则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Sichuan University
折射波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过电压及其绝缘配合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除了要承受正常的系统电压外,还会受到各种过电压的作用。

因而,了解各种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电气设备的危害,研究防止产生或限制幅值的措施,对系统及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选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章就各种过电压的发生机理作初步介绍。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一、直流电源作用在LC 串联回路的过渡过程从电路的观点看,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都可以用R 、L 、C 三个典型元件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其中L 、C 为储能元件,是过电压形成的因,是作为分析复杂电路过渡过程的基础。

现在,我们来研究直流电源作用于L 串联电路上的过渡过程及由之产生的过电压。

如图1-1所示,根据电路第二定理可写出E =L dt di +C1∫idt (1-1) 在未合闸时,i =0,uc =0,变换一下形式,式(1-1)可写为LC 22dt uc d +uc=E (1-2) 当满足t =0时,i =0,uc =0,式(1-2)的解为uc=E (1-cos ω0t)式中,ω0=LC 1,而电路的电则为i=C dt duc =CLE sin ω0t (1-3) 若uc (0)≠0,那么uc 的解为uc=E-[E-uc (0)]cos ω0t (1-4)由上式可知,uc 可以看作是由两部分叠加而成:第一部分为稳态值E ,第二部分为振荡部分,后者是由于起始状态和稳定状态有差别而引起的,其幅值为(稳定值一起始值),见图1-2。

因此,由于振荡而产生的过电压可以用下列更普遍的式子求出过电压=稳态值+振荡幅值=2×稳态值-起始值 (1-5)利用上式,可以很方便地估算出由振荡而产生的过电压值。

当然,实际的振荡回路中,电阻总是存在的,电阻的存在会使振荡波形最终衰减到稳态或甚至根本就振荡不起来,因此实际的过电压值总是小于该式的估算值。

二、交流电源作用于LC 振荡回路当e(t)=E m sin(ωt +sin(ωt +φ)的交流电压作用于LC 振荡回路时,可求得电容C 上的电压为uc =E m ·20202ωωω-·sin(ωt +φ)=E m ·20202ωωω- ·[202)cos (sin ϕωωϕ+]·sin(ω0t +φ) (1-6) 其中前一项为强迫分量,后一项为自由振荡分量,并且有 ω0=LC 1;φ=tg -1ϕωωϕcos sin 0实际上,强迫分量对应于稳态分量,把它改写一下便可得E m ·20202ωωω-·sin(ωt +φ)=E m ·211ω-LC LC·sin(ωt +φ)=E m ·CL ωω•-11·sin(ωt +φ) =-L C C E m ωωω+-•11·sin(ωt +φ) (1-7)这完全和稳态分量一样,画出uc 的波形(见图l-3),实际上就是在稳态电压上叠加一自由振荡分量,若实际的电路中有电阻存在,自由振荡分量最终衰减到零。

从式(1-6)及图1-3可以看出,电源合闸瞬间uc 上对应的电压为最大值时,由于振荡而引起的过电压为u c m =2Em|20202ωωω-|=2E m |2)(11ωω-| 一般ω0>>ω,u Cm =2E m ,与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相类似,当电容C 上有初始电压时,并且其方向与合闸初瞬所对应的稳态值相反时,振荡分量的振幅就会大于E m ,从而使过电压的幅值大于2E m 。

三、均匀无损线的波过程与波的折反射典型的分布参数回路是各种传输线,沿线路长度有分布的电阻及电感,在导线和地之间还有均匀分布的电容。

对于雷电冲击波,由于等值频率很高,因此在研究雷电冲击波对导线的作用时,导线一般应按分布参数考虑。

而对工频或操作波过电压,只有当线路较长时才把它们看作传输线。

不考虑损耗时,无损线的方程为220022tu C L x u ∂∂=∂∂ (1-8) 220022ti C L x i ∂∂=∂∂ (1-9)该方程的解为u=u 1(x-vt)+u 2(x+vt) (1-10)i=i 1(x-vt)+i 2(x+vt) (1-11)其中==001C L v 光速这两个解表示:电压和电流的解都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x-vt)的函数;另一部分是(x+vt)的函数。

这两个函数有一些什么性质呢?我们先来研究函数u 1(x-vt),该函数表明,架空线上某电压值出现的位置是随时间而变的。

参见图1-4,设某x 1t l 时,x 1点的电压为U a ,则t 2时刻,电压为认的状态对应于x 2并应满足关系式x 1-vt 1=x 2-vt 2任意时刻t 时,电压为U a 的位置便可由下式求得u 1(x-vt)=U a即x-vt =常数对上式两边求导得到v dtdx =。

这就意味着,对固定的U a 来说,它在空间的坐标x 将以速度v 向x 轴的正方向移动。

我们把u 1(x-vt )称为前行电压波。

同样,可以证明u 2(x+vt )代表以速率v 向x 轴的负方向进行的波,显然传输线上的电流也是一个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的和,而且可表示为)()(11vt x Zi vt x u -=- (1-12))()(22vt x Zi vt x u +-=+ (1-13)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分布参数电路的过渡过程可以用流动波的图案来描述,导线上的电压分解成前行的电压波和反行的电压波;而流过导线的电流也分解成前行的电流波及反行的电流波,前行波和反行波在均匀无损的导线上无畸变地以波速v =001C L =光速按各自的方向传播,两者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当两个波在导线上相遇时,可以把它们算术地相加起来。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的关系由波阻抗Z 决定,这些关系可综合成下述四个基本方程u =u q +u f (1-14)i =i q +i f (1-15)u q =Z ·i q (1-16)u t =-Z ·i f (1-17)从这四个基本方程出发,加上边界条件和起始条件,求得相应导线上的前行波和反行波后,就可以算出该导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了。

四、波的折反射及等值集中参数定理上述我们已经过论了传输线上以光速向远处传播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传输线是由两段波阻不同的导线组成时,导线1中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与导线2中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不同,也就是说前行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在两导线的连接点处将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波的折射和反射。

以图1-5为例,设有一幅值为U 0的电压波沿导线l 1入射,在其未到达连接点A 时,导线l 1上将只有前行电压波u q1= U 0以及相应的前行电流波i ql ,这些前行波到达A 点后将折射为沿导线l 2前行的电压波u q2和电流波i q2,同时还出现沿导线l 1反行的电压波u f1和电流波i f1,由A 点电压和电流的连续性可得u q1+u f1=u q2 (1-18)i q1+i f1=i q2 (1-19)考虑到0q11f1f12q2q21q1q1;Z ;Z ;Z U u u i u i u i =-===。

上两式可化成 q2f10u u U =+ (1-20)2q21f110Z u Z u Z U =- (1-21) 求解方程式(1-20)及式(1-21)即可求得波在导线连接点A 处的折反射电压和入射电压的关系式为00212q22U U Z Z Z u α=+= (1-22) 00212q22U U Z Z Z u α=+=(1-23) 式中:α为折射系数;β为反射系数。

它们表示式分别为2122Z Z Z +=α (1-24)2112Z Z Z Z +-=β (1-25) 应该指出,虽然折反射系数是根据两段波阻不同的导线相连接推导出来的,但它也可以适用于导线末端接有不同负荷电阻的情况,因为波阻为Z 的无穷长导线在等值电路中相当于R =Z 的电阻。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殊情况讨论一下波的折反射问题。

1.线路末端开路线路末端开路相当于∞=2Z 的情况。

此时根据式(1-24)及式(1-25)可算出0q22,1,2U u ===βα,这一结果说明入射波U 0到达开路的末端后将发生全反射,全反射的结果是使线路末端的电压上升到入射波电压的两倍。

由反射波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可以看到,在电压全反射的同时,电流发生了负的全反射,从而使线路末端的电流为零,如图1-6所示。

2.线路末端接有电阻R =Z 1这种情况下,由式(1-24)和式(1-25)可求得0,,0,1f10q2====u U u βα。

也就是说,波到线路末端A 点时不发生反射,和均匀导线的情况完全相同。

因此在高压测量中,人们常在电缆末端接以和电缆波阻相等的电阻来消除波在末端折反射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3.线路末端接任意阻抗(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当线路末端接有任意阻抗Z (见图1-7)时,应满足条件u q2+i q2·Z (1-26)电压波到达末端时,还应有下列关系u q1+u f1=u q2 (1-27)i q1+i f1=i q2 (1-28)式(1-28)乘以Z 1并与式(1-27)两边相加,利用关系式u ql =i ql ·Z l ,u f1=-i f1·Z 1,便可得2u q1=u q2+i q2Z 1=i q2(Z 1+Z ) (1-29)或 q21q2q12i Z u i += (1-30)公式(1-29)的等值电路图如图1-8所示,这就是所谓的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在有波流动时,可以用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来计算接点的电压和电流。

此时等值电路中的电源电动势应取为来波电压的两倍,等值电路的阻应取为来波所流过的通道的波阻。

而式(1-30)则可把来波改成电流源以适应来波为电流源的情况(如雷电流)。

应当注意的是,应用等值集中参数定理时,只能考虑行波的一次折反射,当计算的接点处有多次折反射时,则应分别计算。

应用等值集中参数定理还可计算传输线中接有集中参数的储能元件时的过渡过程及波的折反射。

如图1-9所示,传输线中串有电感或并有电容,此时应用等值集中参数定理的等值图如图1-10所示,由这些等值电路可以求得传输线Z 2上的电压分别为)1(L 02T t eU u --=α (1-31) 式中:α为折射系数,其值等于2122Z Z Z +;T L 为时间常数,其值等于21Z Z L +。

)1(02C T te U u --=α (1-32)式中:αa 为折射系数;T C 为时间常数,其值等于212!Z Z Z CZ +。

它们相应的折反射波如图1-11所示。

很显然,传输线中串有电感时,当电压波作用到电感时的瞬间,电感不允许电流发生突变,电感像开路一样将电压波完全反射回去,因此折射的电压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