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重点

合集下载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摘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药物配方及功效的分析,结合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对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对失眠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了其治疗失眠的潜在机制。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失眠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失眠症, 血府逐瘀汤, 参芪五味子片, 临床疗效, 药物配方, 临床试验, 副作用, 安全性评估, 机制研究, 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疗效研究的背景失眠症是指无法入眠、睡眠浅薄、易醒或早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失眠问题困扰,其中大部分是成年人。

失眠会导致头痛、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目前,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多为镇静安眠药,虽然能有效帮助患者入睡,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和副作用。

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中医药方,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该药方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益气安神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

为了验证其临床疗效,开展了本次研究,旨在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方案。

1.2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为失眠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将通过对药物配方及功效、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临床疗效观察、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以及机制研究的全面分析,来评估该药物组合在治疗失眠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并为进一步研究失眠症的治疗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西医结合治疗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b x n p l ,v r me t a s3t s 5 1 r m f iz p m e o e s e 0 n Cu a i eEf c swe ee au t d u i i se e y t , d y wa i , — g a o a e a b f r l p 3 mi . r t f t l i h me 0 d e v e r v l ae
21两组 治疗 前后 P Q 分 比较 ,见表 1 . S1
2 0 ,戒断 安神 合剂 [ 枣仁 ( 、炒 各 半 ) 白芍 、 0 ml 酸 生 、
郁 金 、萱草 花 、甘草 按 比例配 好 ,水 煎 2次后 去渣 ,
浓 缩成 戒断 安神 合剂 ,使每 10 含酸 枣仁 7 、白芍 0 ml g
sg i c tr t h we i n fc n i e e c fe w n t et r u . ncuso d p n e ti o i fs da v — i n f a ae s o d sg i a td f r n ea tr4 i h wo g o ps Co l i n i n i e e d n ns mn ao e t e i h pn t ste t d wi}a si e t xtr ofta q iia i n a d dihe hy r mi e wa te t o . y o c r ae t b tn n i l mi u e n u lz to n p n d a n sabetrme ds r h
【 ywod ] dp n etno i d t eh p oisa sn n xue fr q iz t n dp eh da ie Ke r s e ed n sm a f e a v—y n t ;b t e t tro a ul a o ; ih n y rm n i n os i c i mi t n i i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1 诊 断标准 . 2
1 统 计 学 方 法 . 7
1 . 西医诊断标准 .1 2
参照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制定的 《 中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国精神病分类 与诊断标准(C M一 一 )19 C D 2 R )9 6年修 订标准 中失眠 ) 症诊 断标准制定 : 1有失 眠的典型症状 , () 以睡 眠障碍为几 乎唯
维普资讯

中医中药 ・
2 0 年 l 月第 4 卷第 1 期 07 0 5 8
中 医 西 结合治 眠 疗失 症疗效观察
钱 惠峰
(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神经 内科 , 江苏苏州 2 5 0 ) 10 3
【 摘要】目的 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 眠症 的效果 。方法 7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照组 3 例 , 9 对 9 口服艾 司唑仑 l g每晚一 m,
依据 19 9 3年 国家卫生部 颁布 的 《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 指导 原则 》】 , 口 判定 分级如下 。临床 痊愈 :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 问睡
眠时间在 6 h以上 , 眠深沉 , 睡 醒后精神充 沛。显效 : 睡眠 明显好
成两组 , 中治疗组 4 其 0例 中, 2 , 1 ;年龄 4 男 2例 女 8例 4—8 5 岁, 平均年龄 6 . ; 43岁 失眠病程 3个月 一2 , 0年 平均病程 29年 。 .

2 结果
两组睡眠( P<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 5
表 1 两组睡眠改善疗效比较 ( 例)
的症状 , 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 眠 , 包括入睡 困难 , 易醒多梦 , 晨
醒过早 , 醒后 不能再睡 , 醒后感 不适 、 疲乏或 白天困倦 ;2 上 述 () 睡 眠障 碍每周至少 发生 3次 , 并持续 1 月以上 ; 3失 眠 引起 个 () 显著 的苦恼 或精神活 动效率下 降 , 或妨碍 社会功能 ;4 不是任 ()

中西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 键 词 】 失眠 症 ; 关 中西 医结合 ; 矿泉 浴 ; 拿 推
失 眠 的最 基 本 定义 就 是 睡 眠 障碍 ,失 眠可 表 现 为 多 种 情 况 , 入 睡 困难 、 醒 、 眠 中易 醒 、 后 再 难 入 睡 、 如 早 睡 醒 睡 眠质 量 下 降 、 梦 、 眠 时 间明 显减 少 等 。失 眠 的发 病 多 睡 率 很 高 , 流行 病 学 调查 , 国人 群 中失 眠发 生 率 为3 % 据 美 2 3 % , 国为 1 % 一1 % , 德 为 1 % , 5 英 0 4 西 5 日本 为 2 % , 0 中 国无 确 切 统 计 资料 , 可能 会 稍低 些 , 据 临 床 医生 的估计 但 至少 >1 %…。笔 者 在西 药治 疗 基础 上运 用 推拿 手法 配合 0 兴城 矿 泉浴 治疗 失 眠3 例 , 果 满意 , 5 效 现报 告 如下 。
复 正 常时 间或 夜 间睡 眠时 间在 6h 以上 , 睡眠 深沉 , 后 精 醒 力 充沛 ; 效 : 显 睡眠 明显 好转 , 眠时 间增 加3h 睡 以上 , 眠 睡 深 度增 加 ; 有效 : 症状 减 轻 , 睡眠 时间较 前 增加 不足 3h 无 ; 效: 治疗 前后 无 明显 改善 , 反加 重 。 或 32 治疗 结 果 两组 患者 疗效 比较( 1 。 . 表 )
中西 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 眠疗效观察
15 0 沈 阳军 区兴 城疗 养 院温 泉疗 养 区 李 国淼 王 佳 帅 邵东 民 2 1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矿 泉浴 治 疗失 眠 的疗 效 。方 法 将 我 院 收 治的6  ̄ 有 失 眠病 史 的疗 养 员随 机 分成 治 疗组 摘 8, J
2 治 疗 方 法

从中西医视角看睡眠障碍PPT课件

从中西医视角看睡眠障碍PPT课件

共病精神障碍患者的推荐组合
1、CBT-I治疗失眠的同时应用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剂(多塞平、 阿米替林、米氮平或帕罗西汀) 2、抗抑郁剂(单药或组合)加镇静催眠药物(N-BZDs或褪黑素 受体激动剂) 3、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失眠时,以抗焦虑为主,必要时在睡前加用 镇静催眠药 4、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失眠时,应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 必要情况下辅以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失眠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变化引起的症状、睡眠时 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但由于临床应用尚无一致性结论。 故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特 斯美尔通( Ⅲ期临床中) 、阿戈美拉汀等。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 体 MT1 和MT2 激动剂,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 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此外,雷 美尔通对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失眠患者安全有效。
引起和维持失眠的因素(Spielman行为模型)
失眠敏感性
维持性因子 促发性因子 倾向性因子
Doghrmji K。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insomnia.Clin Chest Med 2010,31:327-339
电针治疗失眠
常用穴: 百会、印堂、足三里、阳陵泉、内关、三阴交、四神聪。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选用 28 号 1. 5 寸毫针,刺入深度不超过 1 寸,进针得气后,行快速小角度捻转 1 min,接上电针仪,选择连续波频率 为 5. 0 ~ 6. 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通电 30 min,去电后留针 1 ~ 2 h,针灸 1 次/d,4 周 1 个疗程。 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失眠有效(我科在2015-2016年期间对失眠症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 疗失眠有效,结果待发表)。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其主要特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定、早醒等。

失眠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中医治疗等。

虽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和证实。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机制,为失眠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并对其副作用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和睡眠激素的影响。

3. 分析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4.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意义和展望,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共招募了100名患有失眠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确诊为失眠症后方能入组。

参与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每天定时服用相应药物。

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评估,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醒来频繁、睡眠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研究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研究人员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以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失眠症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失眠症状。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角度解读其治疗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中医理论对失眠症的解释中医认为,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情绪不稳定、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内脏和经络系统紧密相连,通过针灸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法1. 穴位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阙、心俞、神门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安神、养血、调节心脾等作用。

2.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艾灸通过燃烧艾草,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以改善失眠症状和促进睡眠。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等。

3. 脉络精油疗法:这是中医结合传统穴位按摩和精油疗法的创新疗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并结合具有安神、舒缓压力等效果的精油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促进睡眠。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相对安全,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然而,针灸治疗在个体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需要谨慎使用。

四、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发展趋势随着针灸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针灸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新的疗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激光针灸、电针灸等。

这些创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丰富了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手段。

此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还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等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 ] 张庆 立 , 保 权 .婴 幼 儿 重 症 肺 炎 的 治 疗 [ ] 5 朱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 ,
2 0 , 19 :2 3 0 3 2 ( ) 3 —3
[] 蔡 晓 红 , 昌崇 , 运 春 , .儿 童 呼 吸 道 疾病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分 6 李 罗 等 析 [] J .临 床 儿 科 杂 志 ,0 3 2 () 3 1—3 3 2 0 ,1 6 :4 4 [ ] 张 廷 熹 . 儿 反 复 呼 吸 道感 染 的 免疫 治 疗 [] 7 小 J .实 用 儿 科 临 床 杂
[ 收稿 日期 ] 2 0 0 6—1 2—3 0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更 年期 妇 女失 眠 症 的临床 研 究
郑 晓 人 , 南华 刘
( 东省汕 头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 , 东 汕 头 5 5 2 ) 广 广 1 0 1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更 年 期 妇 女 失 眠 症 的 疗 效 。 方 法 将 8 摘 1例 患 者 随 机分 为 2组 : 疗 组 5 治 4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o r a o I t rt rdt n l hns n s r dc e 0 7J l 6 1 ) d r J un l f n e a dT a i a C i ea dWet nMe in 0 u ,1 ( 9 n g e i o e e i 2
本 品服 用 时 间 间 隔 3h以上 , 或通 过 静 脉 途 径 给 予 _ 。 9 J
总之 , 乐安治疗小儿 R T 临床疗效肯定 , 廉 、 便 、 宝 R I 价 方 安 全 , 得 临 床 推广 应 用 。 值
[ 参 考 文 献 ]

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发表时间:2013-06-03T16:09:3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黎华柱梁昌权[导读] SDRS减分率25%-49%,无效:SDRS减分率<25%;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黎华柱梁昌权(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 529100)【摘要】目的:比较扎来普隆片、右佐匹克隆片和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6例诊断为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40)、右佐匹克隆组(n=43)和阿普唑仑组(n=43),三组分别应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疗程2周,应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三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右左匹克隆组、阿普唑仑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93.02%和95.35%;扎来普隆组和右佐匹克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右佐匹克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三药临床疗效相当,扎来普隆片与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阿普唑仑。

【关键词】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失眠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60-02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无法保持睡眠状态或无法入睡而导致的睡眠不足,临床具有入睡困难、易觉醒、醒后不易再睡等特点,多伴有日间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反应迟钝、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可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给人们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带来极大影响。

为观察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将其与右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做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门诊首次治疗的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126例,其中男47例,女79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9.87±9.4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19.13±7.52)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无药物滥用史,无烟酒嗜好及同类药物过敏史,排除有严重自杀行为者、合并使用其他精神药物者或使用电休克治疗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标:1.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安全性。

3.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案实施:1. 选择研究对象:a.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b.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心理疾病、慢性疾病以及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2. 随机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特征的均衡性。

3.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如睡眠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等。

4. 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配。

5. 数据采集:a. 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失眠症状的临床特征,治疗前后的失眠程度评估(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指数等)等数据。

b. 安全性数据: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6. 数据分析:a.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失眠程度、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性。

b. 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c. 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与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对照研究

治疗 组 有 效 率 为 8 3 . 0 %( 痊愈 1 3例 , 显效 2 6例 ) ; 对 照组 为6 6 . 7 %( 痊愈 1 0例 , 显效 2 0例 ) , 两 组 比较 , 差 异 有 显著
性 < 0 . 0 5 ) 。
表2 2 组治疗 前后S DR S 评 分 比较 ±S )
头晕 、 口干 、视 物模 糊 、便 秘 与 乏 力 的发 生 明显 少 于对 照 组 < 0 . 0 5 , P < 0 . 0 1 ) 。 对 照组 不 良反 应 以头 昏、乏 力 、血 细 胞 减少 , 治 疗组不 良反应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0 . 0 1 ) 。
表 3组 不 良反应发 生率 比较 [ 例( %) j
1 . 2 治疗方法
对 照组 : 单用 西药氯 硝西泮 2~4 m g / d治疗 。
优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表1 2 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例( %)
2 . 2 两组 治疗 前后 S DR S评 分 比较 见表 2 ,两组 治疗 后 的S D R S分值 均 显 著低 于 同 组基 线 总分 ( 尸< 0 . 0 5 ’ , ) < 0 . 0 1 ) , 在 治疗 治 疗组 的 S DR S分 值显 著低 于对 照组 ( 均P < 0 . 0 5 ) , 治 疗 组S D R S在 治疗 前 后 的减 分 差 亦 显 著 大 于对 照组 < 0 . 0 5 ) ,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1 9期

2 8 1
中西 医结 合 ・
中西 医结合治疗失 眠症对照研究
陈烨 ,杨静娟 ,高丙路
(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 ,河南 洛阳 4 7 1 0 1 3)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相对于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各个医家及自身临床经验,总结治疗失眠的方法及方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

标签:失眠;中医治疗;综述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内经》称为“目不瞑”,主要是由于阳不入阴引起的以不能入寐为特征的疾病。

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再寐[1]。

失眠本身虽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西医常用镇定安神药物治疗失眠,西药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长时间服用则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内经》中云:“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阳主动则寤;夜行于阴经,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

若某些因素导致阴阳失衡,营卫失调,卫气夜不能入阴,阳不入阴,则发为本病。

(1)情志内伤。

情志太过,过喜伤心,心藏神;过怒伤肝,肝藏魂;过思伤脾,脾藏意;五脏为一个整体,一脏失衡,则五脏均失衡,发为本病。

(2)心脾两虚。

脾胃是化生气血的源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不能滋养全身血脉,无以奉心,影响神志,引发失眠。

(3)心肾不交。

若心肾不交,火水未济,阴阳失衡,则入寐困难,导致失眠。

(4)心虚胆怯。

《类证治裁·不寐》中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

若胆气素虚,胆小怯懦,影响心神,也可引起失眠。

(5)痰热内扰。

脾虚生痰,郁久化热,扰乱心神,夜不能安,可见痰热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6)胃气不和。

《素问·逆厥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食肥甘厚味,饮食内停,致使胃气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2 中医治疗治疗上整体以调和阴阳为治病原则,根据不同表现,主要有(1)辩证论治。

刘聪敏等[2]总结徐峰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将失眠分为虚实两类,虚证以脾论治,表现为脾胃虚弱;实证多从肝论治,并提出“从肝论治,以平为补”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12-01T03:26:21.4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2期作者:(1)梁爽(通讯作者)金翔[导读] 目的:查看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录入的失眠症患者5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实验组选择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指标评估包括临床疗效、(1)梁爽(通讯作者)金翔(1)湖北中药大学湖北省武汉市430061(通讯作者)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省宜昌市443000【摘要】目的:查看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录入的失眠症患者5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实验组选择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指标评估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数据。

结果:数据汇总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优,且使用后无副作用发生,数据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

结论:相比较于西药治疗失眠症,中药配方治疗下的有效率更高,且无其它副作用,且更有助于改善临床失眠症患者的日常睡眠质量。

【关键词】中医;失眠症;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压力摆在人们的面前,使得国内每年的失眠症人数均明显处于上涨状态,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失眠症多表现为:入睡难、睡眠轻,易被惊醒等。

若人体长时间保持在睡眠质量差、失眠的状态下,影响正常生活的同时还会产生机体上以及心理上的各种疾病。

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失眠症,尤其是睡眠诱导剂以及催眠药物的使用,其可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入睡困难情况,但使用后副作用类型较多,会让患者不断产生依赖性[1]。

此外,西药的使用费用较高,在停止用药后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撤药综合征等,对此,在推广应用上是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的。

而随着近几年中医药的发展,其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可通过对人体内脏腑气血功能的调节,有效改善不良睡眠现象,并且中医治疗后不会对患者的机体及心理造成损害,且治疗费用经济化,很大程度上可取代西医的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62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62例临床体会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失 眠 6 2例 临床 体 会
许 中权 , 张会堂 [ 摘 ( 同煤集团第 三职工医院精神科 , 山西 大同 0 3 7 0 1 7 ) 要] 目的 :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 的临床效 果 , 以减少单纯西 药治疗所带 来的不 良反应。方法 : 将6 2例失眠患
1 资料 与 方 法
反应大 , 远期疗效差 。笔者依 据 《 黄帝 内经》“ 胃不和 则卧 不
安” 的理论用调理脾 胃法 , 并根据具 体情况 辨证论 治失 眠症 ,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现报告 如下 。
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1 . 1 一般资料 : 6 2例患 者均为 2 0 1 0年 3月 ~ 2 O l 3年 3月我
两组 总有效率 比较 , 治疗组有效率 为 9 3 . 5 %, 对照组有 效
率为 7 4 . 2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详 见表 1 。
表 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例)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失眠症诊断标 准 : ① 难 以入 睡 , 易 醒、 醒后 不易再睡 、 多睡 、 早醒等 ; ②社会 功能受 损及苦恼 , 晨
科 门诊就诊 病例 。随机分 为俩 组 : 治 疗组 3 1例 , 男 1 4例 , 女 1 7例 , 平均年龄 ( 5 4 . 7 2± 3 . 1 2 ) 岁; 对照组 3 1例 , 男 1 3例 , 女 1 8例 , 平均年龄 ( 5 5 . 2 0± 3 . 4 5 ) 岁。两组性别 、 年龄 比较差 异
起无清醒感 , 精力不充 沛, 白天疲劳或想睡 , 注意力不集 中, 由 于认知功能受损导致 工作 或学 习能力下降 , 关 注失 眠及担 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的患者 。按 治疗方法 不同将所 有患者分 为对照组 59和观 察组5例 。 1j 1 经 统计 ,两 组患者 间性 别 、年 龄 、病程 分布等 资料 比较差 异无显著 性
( P>00 ) ,具有可 比性 。 .5
1 治疗方法 . 2
全部 患者均进 行 睡眠健 康 指导 :即保 持有规 律的 日 作息制 度 , 常
定 时上床 就寝和起 床 ,睡前 切忌饮酒 、饮 咖啡或饮茶 ,睡前尽 量不看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失 眠症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两 组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组 的治 愈率 3 _ 摘 53 % 显 效率 3 - 33 %,其 ,床 疗 效显 著优 于对 照 组 。结论 中 西医结合 治疗 失 眠症 效果 明显 ,有 非 常积极 的 临床 意 义 ,值得推 广 。 I 鲁
由表 1 可知 ,两 组患 者 的D P B 均 较治疗 前 有不 同程 度 的降 B 、S P 低 ,差 异均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O 5 ;两 组治疗 前基 础血 压值 相 P .) 0
中西 医结合治疗失 眠的临床 区咸 祥 中心卫生 院,浙江 宁波 3 5 4 ) 浙 1 1 1
22 ・中医中药 ・ 9
1mmH ( 0 g 已降至正常 范围 ) ,或D P 治疗前下 降1- 9 m B较 0 1m Hg ( 未 降至 正常范 围 ),或S P B 较治疗 前 下降3mr 以上 ;无 效 :D P 0 n Hg B 、 SP B 与治疗 前差异 不显著 。 1 . 5统计学 方法 采用 S S 1 .统计 学软 件 进行 数据 处理 及分 析 ,计 量数 据 采用 P S 30

中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 摘要】 失眠是 健康 的 大敌 , 长期 失 眠大脑 功能 就会 紊乱 , 身体造 成 多种 危 害 , 重影 响 身心 健康 。 中西 医治 对 严 疗失 眠 的方法有 药物 、 药物等 , 非 对诱 导入 睡 、 长睡 眠 时 间、 少睡 眠 中断 、 延 减 减轻 梦 的程 度 、 高睡 眠质 量 方 面 , 提
均各 具优 势。本 文就 近年 来 中西 医治疗 失 眠的进展 进行 综 述 。 【 关键 词】 失 眠 中西 医治疗 【 图分类号 】 R7 9 7 中 4. 【 文献标识 码】 A 【 章编 号】 1 0 —2 1 2 0 )0 —3 80 文 0 97 0 ( 0 6一40 1—3
3 。 8
1 1 1 虚证为 主 临床 中常见 的虚 证 主要 为 阴 虚火 . . 旺型 , 可见 心脾 两 虚 、 另 心胆 气 虚等 证 型 。其 虚 者 , 多 由阴虚 火旺 , 心脾 两虚 , 心胆气 虚 , 引起 心神 失养 所致 , 治疗 分别 以滋阴 降火 , 补益 心 脾 , 气镇 惊 为法 , 以 益 佐 养 心安神 。姚 洁 心等 认 为失 眠虚证 、 ] 实证 都 有 , 临床 中以虚 症多 见 , 虚症 中又 以阴虚 火旺 为多 , 以 中成 而 故 药 胶连 安神颗 粒 ( 阿胶 、 黄连 、 自芍 、 味子 、 地 ) 五 生 治疗 失眠( 阴虚 火 旺 型 为 主 ) 5例 , 愈 、 效 率 8 . 。 3 治 显 86 陈 冬等口 认 为失 眠 阴虚 多贯 穿 其 中 , 用 中 成药 养 血 故 清脑 颗粒 治疗 Ⅱ型 糖尿 病失 眠 4 O例 , 照组 服用安 定 对 片, 总有效 率 治疗 组 为 9 . , O 9 对照 组为 7 . , 5 8 两组 疗 效 比较 有 显著性 意 义 ( < O 0 ) P . 5 。曹 智 民 采用 疏 ] 肝 健脾安 神 汤 ( 胡 、 附 、 柴 香 当归 、 欢 花 、 参 、 合 党 自术 、 丹 参等 ) 治疗 心 血 不 足 , 心脾 两 虚 型 失 眠 , 效 显 著 。 疗 其余 各虚性 证 型 , 临 床亦 有 不 同 报道 。虚证 失 眠 以 在 中药 滋 阴降火 , 补益 心 脾 , 益气 镇惊 , 达病所 , 直 共奏 标 本 兼顾之 目的 , 疗效 显 著 。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摘要】失眠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身心疾病或临床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其主要病机最常见的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调、营卫失调、邪气致病等.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火罐、电针、刺血、压耳穴等,并取得了诸多的疗效.现将有关中医治疗在失眠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现存问题和展望做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3页(P270-272)【关键词】中医疗法;失眠;症候;针灸;综述;研究进展【作者】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严重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的一种不良主观感受[1]。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或国家[2]。

一项关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失眠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在纳入的11227例受试者中约有14.9%的人发生失眠,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眠发生率逐渐增高[3]。

失眠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71·失眠属于临床方面多见的疾病之一,实际的发病率保持着不断增加的势头。

中医对于该疾病的疗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围绕近年关于该疾病治疗的报道进行综述。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临床主要表现为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本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疗法从整体观、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治疗本病的特色显示出中医治疗的优势,尤其是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关文献做综述如下:1失眠的流行病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其中失眠是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1]。

2失眠的中医治疗2.1…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火扰心型失眠。

任大为[2]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失眠。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卢军占[3]…选失眠患者90例,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2.2…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主要用于胆郁痰扰型虚烦失眠。

林斌[4]选取60例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单独服用安定片治疗失眠症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

2.3…归脾汤归脾汤主治气血两虚证之失眠[5]。

王伯东[6]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1.4%。

金颖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与艾司唑仑配合谷维素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实验为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PSQI评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5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

分别应用酸枣仁汤加减和西药舒乐安定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症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酸枣仁汤;失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失眠症是临床的常见及多发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及体力,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通宵达旦不能成寐,以致变证丛生,患者十分痛苦。

近年,笔者采用酸枣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舒乐安定治疗5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5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44~59岁,平均(48.82±4.32)岁;病程2个月~13个月。

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2~58岁,平均(47.74±3.98)岁;病程1个月~13个月。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脏肝肾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及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酸枣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药用:酸枣仁40g川芎10g知母6g炙甘草6g茯苓20g;心悸胆怯者,可磁石20g牡蛎15g;心烦甚者,加黄连6g栀子10g;头晕乏力者,加当归10g枸杞15g;阴津不足者,加生地15g麦冬12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同时配合西药舒乐安定片2mg,晚上睡觉前0.5h服用2.2对照组用谷维素片每次20mg,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日口服3次,舒乐安定片2mg,晚上睡觉前0.5h服用。

血府逐瘀汤加舒乐安定治疗老年人失眠症

血府逐瘀汤加舒乐安定治疗老年人失眠症
} 深 圳 市第二 人 民医院 ( 5 1 8 0 3 5 )
2 0 1 5年 8月 2 4日
【 2 ] 李志军, 任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失眠从 瘀 论 治 f J 1 . 辽 宁 中医药 大 学 学
报, 2 0 0 8 , 1 0 ( 6 ) : 6 1 —6 2 .
中西 医结合治疗I  ̄ i t i , L , 病难治性心 衰临床分析
1 临床 资料
选择 2 0 1 2 年2 月至 2 0 1 3 年4 月 我科 住 院 病人 老 年失 眠 症 6 0 注: 两 组 比较 x :1 2 , P<0 . 0 5 。 例, 随机 分 为两 组 各 3 0例 。治 疗 组男 1 0例 , 女2 0例 ; 对 照 组男 4 讨 论 1 3例 , 女1 7例 。年 龄 6 O~ 8 O 岁, 病程 1 ~ 3 年 不等 。伴 随症 状 为 失 眠 同脑循 环 障 碍 、 脑神 经 元 异 常兴 奋有 重 要 的关 系 , 绝 大 不 同程 度 的头 痛 、 头晕 、 心悸 健 忘 、 神 疲 乏力 、 心神 不 宁 、 多梦、 焦 多 数存 在 心 理 学 上 的 原 因 。老 年 人 患失 眠多 病 程 缠 绵 , 加 之 老 虑 等 。两组 病 例 在性 别 、 年龄 、 病 程 等一 般 资 料 比较 无 显著 性差 年人 五 脏六 腑 渐 衰 、 气血 运 行 不畅 致 气滞 血瘀 。此 所谓 ‘ ‘ 久病 多 异( P> 0 . 0 5 ) 。 瘀’ 。治疗采用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源于《 医林改错》 为活血化 2 治疗 方 法 瘀 法 的代表 方 剂 , 血 府逐 瘀 汤 汤剂 方 用桃 仁 、 红花 、 川芎 、 赤 芍活 2 . 1 治疗 组进行血府逐瘀汤加减合艾 司唑仑片 1 m g 睡 前 半 小 血 祛瘀 , 配合 当归 、 生地 活 血 养血 , 使 瘀 血 去而 又不 伤 血 。柴 胡 、 时 服 用 联合 治 疗 ; 对 照组 : 艾 司唑 仑 片 2 m g( 2片) , 睡 前半 小 时 枳 壳疏 肝理 气 , 使气 行则 血行 ; 牛 膝破 瘀通 经 , 引瘀 血下 行 。桔梗 服, 每 晚 1次 , 连续服用 3 周 , 随诊 1 周 。 血府 逐 瘀 汤 剂 方 : 当归 入肺经, 载药 上 行 , 使 药 力 发挥 于 胸 ( 血 府) , 又 能开 胸 膈滞 气 , 宣 1 0 g , 生地 1 5 g , 桃f 1 0 g , 红花 l O g , 枳壳 1 O g , 白芍 1 5 g , 柴胡 1 0 g , 通气血, 有助 于 血府 瘀 血 的化 与 行 , 与 枳壳 、 柴胡 同用 , 尤善 开 胸 甘草 1 0 g , 桔梗 1 0 g , 川芎 1 5 g , 川牛膝 1 5 g , 炒枣仁 2 0 g , 茯神 2 5 g 。 散结, 牛膝 引瘀 血下 行 , 一升 一降 , 使气 血更 易 运行 ; 甘 草缓 急 , 通 每日l 剂, 水煎至 1 5 0 m l 每 剂 早 晚 2次 服 用 , 连续服用 3 周 。气 百 脉 以调 和 诸药 。现 代药 理 研究 表 明柴 胡 、 川 芎 有镇 静 作用 , 白 虚 明 显 者 加 黄苠 、 党参 ; 血虚加熟地 、 陈皮 ; 阳 虚加 制 附 子 、 仙 灵 芍 、 生地 、 当归 可 营养 心 肌 , 增加 心 脏 搏 出量 , 枳壳 、 红 花 能 有 效 脾; 阴虚 加 生地 、 知母 。 扩 张冠 状 动 脉 , 增加 冠 脉 血 流量 , 改 善 脑供 血 , 且 枳壳 同柴 胡 、 赤 2 . 2 疗效 标 准 : 治愈 : 每 晚睡 眠 中偶 尔易 醒, 睡眠 时 间长 度达 6小 芍 配 伍 能有 效 防止 过 量钙 离 子进 入 细 胞 内 , 干扰 脑 血管 的 收缩 , 时 以上 ; 显效 : 睡眠 明显 好转 , 睡 眠时 间增加 3 h以上 , 睡 眠深 度增 保 护 脑 组 织 对缺 氧 的耐 受 力 , 全 方 配 伍 能 提 高缺 血 大 鼠心 肌 超 加; 有效 : 症状减轻, 睡 眠 时 间较 前增 加 不 足 3 h ; 无效 : 治 疗 后 失 氧 化 物歧 化酶 ( S O D ) 水平 , 降 低血 清 乳酸 脱 氢酶 ( L D H ) 和 丙二 醛 眠 无 明显改 善 或反 而加 重者 } 。 ( M D A) , 增强 心 肌 抗缺 血 、 缺 氧 能力 , 抑 制 血 小板 聚 集作 用 , 提 高 2 . 3 统计 学方 法 : 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比较 采 用t 检验 , 率 的 比较采 用 机 体 对 氧 自由基 的清 除 能力 , 改善 血液 流变学 , 增加 脑 供 血 和促 x 检验。 进 神 经 细胞 恢 复作 用 , 从 而达 到 改善 睡 眠 的效 果 】 。综 上 所述 血 3 结 果 府 逐 瘀 汤联 合舒 乐 安 定治 疗 老 年人 失 眠疗 效 佳 , 不 良反 应 少 , 对 治疗 组 患者 中 2 例 出现头 晕 、 乏力 ; 1 例 出现 记 忆力 下 降 ; 6 例 减 轻 老年人 因失眠 引起 的乏 力 、 头晕 、 焦 虑等症 状效 果 明显 。 胃肠道 不适 。对照 组 中 l O例 出现 头晕 、 乏力; 9 例 出现 记忆 下 降 ; 参 考 文献 以上不 良反应 在治 疗过 程 中出 现 。两 组 临床疗 效 比较 见表 1 。两 Ⅲ 1范文 东, 章 浩军 , 张碧莲, 等. 血 府逐 瘀 汤加 减 治疗 顽 固性 失 眠 组 临床疗 效 比较 , 治疗组 明显 优于 对照 组 。两组 的临 床治愈 率 、 总 症 5 6 例 U J . 国 医论 坛 , 2 0 0 6 , 2 1 ( 1 ) : 1 9 — 2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选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选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西地泮,每次5~10mg,每晚1次,连续服用1周,或服用至睡眠改善后停用。

乙烯雌酚,每次0.5mg,每晚1次,连服3周为1疗程。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百合地黄汤加味中药:百合、知母、川芎各10g,生地30g,酸枣仁、麦冬、丹参、合欢花、枸杞子各15g,白芍、龙骨各20g,茯苓12g,甘草6g。

偏于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2g,龟板胶15g;偏心阴虚者加五味子、远志各6g,夜交藤10g;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10g,熟地3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3周为1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3h以上。

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不足3h。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1.5 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2.2 副作用:同时服用中西药的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者2例;单服西药者出现白天明显头晕、头痛者2例,精神不振、疲乏、思嗜者2例,2组比较,副反应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