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模板范文-1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4篇)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4篇)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4篇)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进而认识到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认识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动手实践制作勺子哈哈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形状的勺子、镜子、手电筒、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一把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把弯曲的勺子,让学生观察勺子里的镜像,引发学生对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不同形状的勺子观察镜像,并记录下来。

然后,用白纸和笔制作勺子哈哈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巩固对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的理解。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讨论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分享制作勺子哈哈镜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主要内容: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物体形状与镜像关系制作勺子哈哈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观察镜像,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光的反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如球体、圆柱体等,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持续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属性”中的“反射”;2.掌握哈哈镜反射的原理;3.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学习内容与重点1.光的属性之反射;2.哈哈镜的制作。

三、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光的属性之反射。

2.制作哈哈镜:–准备物品:一面小镜子、拐角、牛奶盒;–给学生展示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成一个小镜子和拐角相连的“L”形,通过牛奶盒嵌入其中,制作成一个“勺子形”哈哈镜。

3.老师给学生看一组图片,让学生试着用哈哈镜看,然后画出自己看到的与实际图片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交换自己制作的哈哈镜,用哈哈镜看周围的一切,并记录不同点,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哈哈镜能更好地体现哈哈镜的效果。

5.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创意。

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1.教具准备方面:教具准备方面可以增加一些亮度稍弱的灯泡,以便学生更加方便地观察反射的现象。

2.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在制作哈哈镜的过程中,小镜子不小心被弄碎,导致参与制作的学生的兴致大减。

针对这一点,我应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备用的小镜子,以解决突发情况。

3.教学方式: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哈哈镜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哈哈镜的构造原理。

不过,在授课过程中,我可能也应该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课堂效果:整堂课下来,学生们的兴致都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哈哈镜的制作,而且都可以很好地体验哈哈镜的效果。

教学效果比较顺利,而小组分享环节也让学生们彼此之间交流和比较互相的哈哈镜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科学教育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实践体验和创新思维。

在本节课中,透过制作哈哈镜的过程来解析光的属性之反射,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篇1 【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

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一:勺子里的哈哈镜】教育活动实施表【篇二: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能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

2.能仔细观察,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变化。

活动准备:勺子人手一把、记录表活动过程:1.感知并讨论哈哈镜的影像效果。

教师:刚刚我们在下面玩过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自己变胖了,变高了??)1.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小勺子长得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勺子凹面、凸面的不同。

教师:摸一摸,说说勺子摸上去的感觉,初步知道勺子突出来的一面叫“凸面”,凹进去的一面叫“凹面”。

游戏“摸一摸”。

规则:老师说凸面,幼儿快速指向勺子的凸面;老师说凹面。

幼儿指向凹面。

2.认识记录表,了解实验要求。

猜想:在勺子的凹凸面中自己的会变成什么样。

在记录表一栏中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的变化。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仔细观察,真实地记录自己在勺子的凹凸面中成像的变化。

用勺子的凹凸面照自己的脸会变成什么样?小结:勺子的凹凸面能让我们的脸,就像一面有趣的“哈哈镜”。

4.师幼分享实验结果。

交流实验记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在勺子里发现了什么?总结:小勺子有两面,一面是凸面一面是凹面,可以把它当成哈哈镜,两面照出来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凹面脸是倒着的,凸面脸是正着的。

真有意思。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样你会发现很多有事情的事情。

【篇三:哈哈镜笑哈哈最新教案】《哈哈镜笑哈哈》佛山市同济小学花园校区余素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勺子上的哈哈镜,了解哈哈镜的成像特点,探索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哈镜的成像特点,知道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重点:观察哈哈镜的成像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勺子、放大镜、手机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哈哈镜、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镜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老师展示勺子上的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成像特点。

b. 老师讲解哈哈镜的制作原理,让幼儿了解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份勺子和哈哈镜。

b. 老师示范如何将哈哈镜贴在勺子上,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c. 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勺子上的哈哈镜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用自制的勺子哈哈镜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同伴。

b. 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勺子上的哈哈镜2. 内容:a. 哈哈镜的成像特点b. 勺子上的哈哈镜制作原理c. 观察与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制的勺子哈哈镜观察家人或朋友,画出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勺子上的哈哈镜成像特点及其制作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镜子,如凸透镜、凹透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上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知道勺子可以制作成哈哈镜。

2.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勺子哈哈镜,观察不同形状勺子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镜子、白纸、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2. 例题讲解:教师演示如何用勺子作为哈哈镜,观察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讲解勺子凸起的部分会使得成像变得扭曲、放大,凹陷的部分则缩小、反转。

3. 动手实践:(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不同形状的勺子。

(2)幼儿用白纸、彩笔在勺子背面画上自己的脸,然后观察勺子前面的成像。

(3)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成像特点,讨论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勺子,让幼儿预测不同形状勺子的成像特点,并进行验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上的哈哈镜》2. 板书内容:(1)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2)成像特点:凸起部分放大、扭曲;凹陷部分缩小、反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制作哈哈镜,观察成像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了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交流。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哈哈镜,如瓶子、气球等,观察不同物品的成像特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的内容,详细讲解勺子上的哈哈镜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勺子的形状与哈哈镜效应的关系,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勺子哈哈镜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勺子哈哈镜的光学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哈哈镜效应的关系,掌握光的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体验勺子哈哈镜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同形状的勺子、放大镜、手电筒、哈哈镜实验器材。

2. 学具:每人一个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彩笔、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和触摸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猜测勺子与哈哈镜之间的关系。

演示勺子哈哈镜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勺子形状与哈哈镜效应的关系,引导幼儿思考光的反射原理。

通过手电筒照射勺子,让幼儿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勺子哈哈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描绘勺子哈哈镜的形状,进行创意表达。

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实验成果,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勺子上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与哈哈镜效应的关系光的反射原理勺子哈哈镜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进行哈哈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描述勺子形状与哈哈镜效应的关系,并解释光的反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哈哈镜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光的反射原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并通过试验感受到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2.本领目标:培育幼儿的察看、探究、发觉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促进幼儿的思维进展和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协作和独立探究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团队合作的欢快,并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原理2. 哈哈镜的形成原理3. 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三、教学重点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五、教学准备1. 试验材料:几个不同形状的勺子、小镜子、灯2. 试验装置:一个黑布围成的试验桌,桌上置放几个不同形状的勺子、小镜子和灯。

3. 教学工具:干净的干毛巾4. PPT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呈现勺子上的哈哈镜,并问幼儿们“你们知道哈哈镜是如何制作的吗?它为什么会让人变形?”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

2.讲授(15分钟)将PPT课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

(1)光的反射原理:讲解平面镜的类型、摆放方式和反射角度。

(2)哈哈镜的形成原理:讲解哈哈镜的形状、表面镜面的曲率以及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对人物造成的变形。

通过图片和动画,让幼儿了解哈哈镜的制作过程和表面镜面的曲率对镜面反射出的图像的影响。

3.试验(20分钟)让小组的幼儿们轮番来到试验桌前,自由地拿取不同形状的勺子和小镜子,并通过光的反射原理试验不同形状和角度的哈哈镜效果。

老师激励幼儿们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试验方法,比如交换勺子和小镜子的位置,更改灯光的角度等等。

同时,老师察看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光的变化。

4.总结(5分钟)老师请幼儿将全部试验材料归还到指定的位置,整理好试验桌。

然后通过简短的总结,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勺子和小镜子反射出的光线会造成形象的扭曲?哈哈镜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制作?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并通过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原理。

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实验所需物品:一把镜子、一本书、一盆水、几支勺子。

2.PPT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面镜子,向学生引导提问:你们看到的镜子是什么物体?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回答。

然后教师继续引导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在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为什么会这样呢?Step 2:呈现目标(2分钟)教师出示课程目标,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实际的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Step 3:实验现象观察(10分钟)教师拿起一支勺子,并对学生说:我用这把勺子对着你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问: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变形的?是不是像哈哈镜一样变形了?然后教师继续叫几名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勺子在不同角度下的变形情况。

Step 4:实验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刚才我们进行的实验是因为光的传播规律导致的。

请看PPT,图示了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所以当光线经过勺子表面时,由于勺子表面的形状,使光线在进入勺子后发生偏折。

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勺子的变形影像。

Step 5: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提出新问题:那我们换一种材质的勺子,会不会也有变形的效果呢?请同学们进行实验观察。

学生进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勺子是由金属、塑料还是玻璃等材料制成,只要勺子表面不平整,光线在进入勺子后都会发生折射,从而导致变形的效果。

Step 6:观察书中字迹(8分钟)教师将一本书放在水盆中,保持水平放置。

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将一支勺子放入水中,再观察书中的字迹,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进行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2.学习哈哈镜的制作原理3.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光的反射和折射二、教学准备1.银质勺子2.植皮刀3.手电筒4.黑板5.收集一些镜子和透明物品的图片或实物三、教学过程1.引入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面镜子,问学生这是什么?2.引导学生想一想镜子的制作原理:镜子是怎么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3.启发学生认为,镜子本身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是一块银色的平静的物质,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4.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镜子能反光的?5.老师以黑板为背景,用手电筒照在黑板上面,让镜子反射出来的光聚集在黑板上面,让学生观察。

6.展示班里其他物品,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反光物品,哪些不是,并问学生什么是反光?7.引导学生总结:反光是由光波遇到一个不同密度材料交界处的表面形成的。

表面材料越不同,则反射的能力越好。

镜面是通过表面甚至平滑的任何材料来反射光的表面。

8.通过导入演示镜子反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反射的理解,以及了解透镜的制作原理。

2.制作哈哈镜1.提供植皮刀和一面银质勺子,让孩子自行从勺子的表面切下去,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2.将制作好的哈哈镜一面放在黑板前方,让学生自行跟自己的影子进行交互。

3.观察自己的影子和哈哈镜的变化,并寻找规律。

4.让学生自已尝试制作哈哈镜,并观察自己和周围物体的变化。

3.总结1.归纳哈哈镜的制作原理是勺子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2.哈哈镜的变形是因为光在勺子表面反射时发生了变形和变弱,在进入眼睛之前发生了偏离和折射的现象。

3.通过哈哈镜的制作,让学生感受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延伸1.给学生分发光学知识的读物,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2.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透明物品和镜面物品,进行组合创意,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奥妙。

3.组织学生进行绘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图像,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学习体验。

五、教学反思1.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勿将哈哈镜顶向日光灯或强烈的阳光。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光线经过折射而产生变形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勺子、小镜子、小灯泡、玻璃杯、准备一个黑板。

2.实验准备:将勺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将小灯泡放在勺子的底部,确保灯泡的光线正好射向勺子。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勺子,并问学生:勺子是什么形状的?勺子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勺子的形状和光滑的表面。

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勺子上发生的有趣现象。

2.实验部分(1)将玻璃杯放在黑板前,将勺子插入玻璃杯中。

(2)将灯泡放在勺子的底部,并点亮灯泡。

(3)带领学生观察灯泡透过勺子的光线变化,并引导学生描述其表现。

(4)取下灯泡,用小镜子代替,并重复步骤(3)。

3.讨论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观察到的现象,并询问学生,灯泡透过勺子时,光线有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观察小镜子透过勺子时,光线有什么变化?(3)教师告诉学生,这种变化叫做折射。

请学生回答折射是什么意思?(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勺子上的光线会产生变形?(5)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勺子上的光线变形现象。

4.展示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勺子上的光线变形现象。

(2)教师总结:经过我们的实验和讨论,我们发现光线经过透明材料时会发生折射,并且产生变形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线在通过透明材料的过程中速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折射现象。

五、课堂作业解释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当我们看着镜子时,镜子里的人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对光线折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个现象。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现象。

同时,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贴近自然现象并且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标题:《勺子上的哈哈镜》科学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设计了一堂关于光学现象的科学课程。

通过使用勺子上的哈哈镜这一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2. 使用勺子上的哈哈镜进行实验观察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2. 实验器材和材料:勺子、塑料袋、纸片、水3. 备课资料: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过哈哈镜?哈哈镜是如何产生的?3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Step 2 探究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1. 分组实验:将一张纸片置于桌子上,用一只勺子把票置于纸片上方,并向勺子注入一些水。

2. 观察:学生观察勺子中的图像变形情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4.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勺子中的图像发生了变形?是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导致的吗?5. 讲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勺子中的图像变形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引起的。

Step 3 制作勺子上的哈哈镜1. 将塑料袋剪成合适大小的小方块。

2. 留出一个小孔,并将小孔紧贴着勺子的凹面。

3. 将小孔处张开,用胶布固定住,形成一个类似窄缝的结构。

Step 4 使用勺子上的哈哈镜进行实验观察1.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分别使用自己制作的勺子哈哈镜进行观察。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勺子上的哈哈镜》为主题,教材章节为《科学探索》第三册第十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围绕勺子上的凸面镜和凹面镜展开,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产生像的,以及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勺子上的凸面镜和凹面镜产生的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幼儿了解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产生像的,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发现勺子上的凸面镜和凹面镜产生的像,了解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产生像的。

难点:让幼儿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勺子、一块平面镜、一块凸面镜、一块凹面镜、一些小玩具。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一个勺子,面对墙面,将勺子放在墙面上,观察勺子在墙面上的像。

2. 观察和发现:让幼儿观察勺子上的凸面镜和凹面镜,发现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产生像的。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讨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

4. 实验操作:让每个小组的长方形卡片放在勺子的凸面镜上,观察卡片上的像;然后将卡片放在勺子的凹面镜上,观察卡片上的像。

5. 分享和交流:让每个小组的长方形卡片放在勺子的凸面镜上,观察卡片上的像;然后将卡片放在勺子的凹面镜上,观察卡片上的像。

六、板书设计勺子上的哈哈镜:凸面镜:扩大视野凹面镜:缩小视野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小区里的凸面镜和凹面镜,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答案:家里或小区里的凸面镜和凹面镜,如汽车后视镜、电梯内的镜子等,它们的特点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可以缩小视野。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上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初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与光线之间的关系,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光线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体验勺子形状对光线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面镜、凹面镜、勺子、手电筒、实验材料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凸面镜、凹面镜、勺子、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镜子,讨论镜子的形状和作用。

向幼儿展示一个特殊的“勺子”,引发幼儿对勺子形状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勺子形状与光线之间的关系,介绍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对光线产生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凸面镜、凹面镜、勺子、手电筒等实验材料。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

提问环节,激发幼儿思考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1. 《勺子上的哈哈镜》2. 内容:凸面镜:光线会聚,形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凹面镜:光线发散,形成缩小、倒立的虚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分辨它们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并描述其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寻找其他形状的镜子,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勺子里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镜”。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关系,认识到镜子中自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合作、分享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勺子、镜子、卡片、教学课件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镜子、一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勺子里镜》,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勺子里镜会让我们看到奇怪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不同形状勺子和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特点。

(2)引导幼儿将勺子放在镜子前,观察镜子中成像,让幼儿发现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

(3)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勺子和镜,观察并讨论成像特点。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镜子、卡片和勺子制作自己镜。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制作镜成像,并与同伴分享。

(2)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成镜?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镜2. 内容:(1)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2)制作自己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镜子,找出一个物品制作成镜,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解到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如:水中倒影、放大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勺子里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解勺子形状对光线影响,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知道勺子可以像镜一样产生变形效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

2.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镜现象,并动手操作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幼儿展示一个勺子,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作用?”(2)请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并提问:“勺子形状对光线有影响?”2. 例题讲解(1)用勺子做镜实验,让幼儿观察勺子里图像变化。

(2)讲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会出现镜现象。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勺子产生镜现象。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2)提问:“除勺子,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产生镜现象?”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镜2. 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3. 实验步骤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镜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科学现象,如水面、玻璃等,培养他们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提问设计。

2.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阐述。

3.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和结果记录。

4. 作业设计开放性和鼓励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模板范文.docx活动目标: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认识凸透镜,简单了解和理解成像原理。

3.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勺子、水、报纸、光源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先向幼儿介绍凸透镜的基本概念,让幼儿对凸透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操作
(1)让幼儿看一看勺子的反光面,看到了什么?
(2)将勺子反转,将光源反射到房间的某一面墙上。

可以让幼儿看到形成的图像。

(3)把勺子放在水里,再看看反光面,又看到了什么?
3. 分析
通过以上的操作和观察,引导幼儿分析勺子反转后的图像和放入水中之后显现的变化,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4. 巩固
在报纸或其他废旧材料上,老师特意画几个图形或字母,放在透镜所成的焦距处,让幼儿透过勺子看到焦点的形状改变,亲手体验一下凸透镜的成像反转效果。

同时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哈哈镜”,体验造型变形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应用了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探究和分析,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哈哈镜”,进一步调动幼儿的情感和新知的整合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本活动旨在让大班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并通过制作“哈哈镜”体验光的折射、反射、聚焦等现象。

2. 教学准备•陶土或者粘土•小贝壳、彩色小石子等装饰材料•真空保鲜膜•能反射光线的用品,例如:铝箔、塑料镜等•勺子•手工工具•黑板、彩色粉笔3. 教学流程3.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短视频《哈哈镜的魔法》等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幼儿向老师描述看到的现象,鼓励幼儿多说、多问、多探究,多猜测有关光的运动和特性的问题。

3.2 基本原理老师在黑板上大字标题“光的反射与折射”,再在板上画出阳光照射球面的图像,引导幼儿明白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

3.3 亲手制作哈哈镜步骤:•给每位幼儿一个小勺子,让幼儿粘土将其表面按照自己心意进行装饰。

注意装饰后的勺面要光滑,这样映射出来的像会清晰些。

•把装饰好的勺子倒置放在桌上。

•将真空保鲜膜平铺在勺子的凹陷部分。

•用手轻轻按压真空保鲜膜,让它紧贴在勺子上。

•将勺子与真空保鲜膜一起掰曲,直至勺子变形。

•最后,拿起哈哈镜,让幼儿体验其背后的有趣体验。

3.4 拓展环节3.4.1 进一步的探究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哈哈镜分别对准不同的光源,观察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3.4.2 共享成果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剪影的欣赏体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老师适时点评,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自己的大胆猜测。

4. 教学反思4.1 教学优点本次科技活动采用“体验性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探究趣味和抽象思维能力,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积累了原材料的再用价值。

4.2 教学不足因为本次体验时间较长,且需要相当高的灵巧程度,故有些幼儿在过程中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因此建议老师在活动前,对照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布置。

4.3 改进方案一方面,在活动之前,应考虑到幼儿的接受程度,设置适宜难度的任务。

另一方面,教师在纪律灵活教学上应更加亲近幼儿,给幼儿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模板范文-1.docx
活动目标:
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
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
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
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