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琴歌《胡笳十八拍》简析
这 使 她 陷 人 了 两难 的矛 盾 之 中 。 最 终 她 还是 选 择 了离 开
但 是难 以割 舍 的 母 于 情 一 直煎 熬 着 她 的 心
灵 。从 被 掳 至 胡 地 道重 返 祖 国 她 的 一 生 历 尽 了痛 苦 悲 剧 性 的 一 生是 她 的 内心 充 满 了悲 愤 与 不 平 《 笳 十 八 拍 》 就 胡 是 以蔡 文 姬 的 悲 剧 生涯 为 主 线 以抒 发 远 离故 国和 母 子 离 别 之 情 为 重点 从 侧 面 展 现 她 郁 结 于 心 中 的种 种 悲 情 。 《 胡笳 十 八 拍 》 是 一 首 结 构 宏 大 的长 篇 叙 事 抒 情 歌 曲 聆 听 此 曲 仿 佛 使人 感 受 到 文 姬 这样 一 位不 幸 的 子 女 在 抚琴 吟 唱 .琴 声 伴 昔歌 声痛 苦 的 诉 说 自 己不 幸 的 遭 遇 哀 伤 时 而 悲 中 见喜 时 而 悲 怨
在 兵 荒 马 乱 中 被 胡 兵 掳 获 后 生二 于
至 第 四 句 “ 风 千 里 兮 扬 尘 沙 疾 并 伴 以八 度 跳跃
突 然 出现 装 饰
沦 为 胡人 的 俘 虏 。被 迫 嫁 给 胡人 成 为 左 贤王 圮
性 变 化 长音 的长 腔
使 离 乡 的 哀 怨 减去 强 描 写 胡人 与
基础情绪 。 被 掳 是 导 致 蔡 文 姬 一 生 不 幸 的 开 端 第 二 拍 写她 被 掳 途中的感 受 音阶旋律 其 起 始 音 从 前 一 拍 的 结 束 音 突 然 下 坠 两 个 八
采 用 了 基本 是 一 宇 对 音的六声
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
蔡文姬的诗词《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蔡文姬的诗词《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中心)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
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胡笳十八拍两汉:蔡文姬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东汉蔡文姬《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赏析
东汉蔡文姬《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赏析《悲愤诗》东汉蔡琰五言古诗、骚体诗【其一】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其二】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
后汉书列女传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解读
后汉书·列女传·董汜妻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其辞曰: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今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兒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兒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刘商《胡笳十八拍》的思想内容分析
刘商《胡笳十八拍》的思想内容分析摘要:《胡笳十八拍》是中唐诗人刘商的典型之作,以古乐府琴曲歌辞的形式叙述了汉末乱世才女蔡琰的悲惨经历。
本文以思想之情与别离之痛两大主线对主人公生与死、归乡与思儿的矛盾心绪进行了层层解析。
诗人适逢乱世,看惯了故土亲人别离的场景,自身也正经历着别离的伤痛,这种骨肉相离之痛行吟在诗歌中已超脱了个人之私,更多的是为整个民族百姓的悲苦生活而吟唱诉说,因此,诉说的是家国之痛,感情更加客观有节制。
关键词:刘商;《胡笳十八拍》;蔡琰;古乐府琴曲歌辞;家国之痛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15-02刘商,字子夏,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我国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兼画家,有《刘虞部集》十卷传世,今仅存二卷。
在其众多作品中,《胡笳十八拍》是其典型之作,后世广为传诵。
《唐才子传》卷四“刘商”云:“乐府歌诗,高雅殊绝。
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
”东汉末女诗人蔡文姬有《胡笳十八拍》传世,该诗根据诗人早年悲苦经历写成,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抒情诗,读来哀怨缠绵,悲切感人。
刘商的《胡笳十八拍》亦模拟蔡琰胡笳曲形式叙述了汉末乱世才女蔡琰的悲惨经历。
诗中写出了蔡文姬“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感伤乱离、悲怆愁结的心绪。
全诗内容全面、层次清晰,抒情与叙事交叉运用,读来脍炙人口、深切动人。
从体裁来看属于古乐府琴曲歌辞系列。
《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蔡琰的独特经历,属于典型的叙事诗范畴。
十八拍中有对被掳经历的叙述,也有对胡地生活的介绍,还有回归故土的经历,其中还穿插了自己的心理描写。
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将一生凄苦经历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深切动人。
十八拍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拍为全诗的总述部分,交代了历史背景,介绍了主人公被掳掠的经过。
第一、二句交代了汉末皇室衰微、烽火四起的大环境。
第三、四句哀叹自己身处乱世、生不逢时。
五到十句叙述了女主人公乱世深闺中的短暂安逸生活,被胡虏的入侵彻底打破了。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译文鉴赏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译文|鉴赏如果老天有眼为何看不见我独自漂泊?如果天神真的灵验为何让我天南海北凄怆孤苦?我从未辜负苍天,又为何给我匹配一个异族的丈夫?我从未辜负天神为何惩罚我沦落荒州?制出胡笳第八拍,希望借此排解忧愁;谁知制成后心中更是愁苦加倍。
天无涯地无边,我心中的愁苦也没有休止。
人生短暂仿如白驹过隙,可是我年华正当却是满怀忧愁,一点都不快乐。
怨恨至极欲问天,上天遥遥无路攀登。
仰望天幕只余滚滚云烟,九拍曲中满怀深情,可又能向谁传递呢?城头的烽火未曾熄灭,残酷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止?城门口每天都是杀气腾腾,夜夜总是能听到那呼啸的北风。
故乡的消息完全被阻绝,无声哭泣气将绝。
一生的辛酸悲苦都来自这无尽别离,十拍饱含深深恨意,行行泪珠如泣血。
我并不是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不能为国捐躯是心有期盼。
活着就还有希望能回到故乡,死后葬于故土才能心安。
来到匈奴已是一年又一年,胡人丈夫宠我爱我已是育有二子。
养育他们并不觉得羞耻,只是怜惜孩子生长之地太偏远,苦了他们。
十一拍也因此多了骨肉亲情,哀怨缠绵的声调直入心底。
大地回春天气逐渐回暖,可能是知道汉家天子讲和了吧。
载歌载舞一起欢唱庆祝,两国交合从此再无战争。
突然遇到汉朝所来的使者,带来诏书跟千金专门来赎我身。
欣喜有生之年能回去还能上朝面见圣君,可叹要抛弃幼子以后再无相聚之日。
十二拍有喜有悲,心中的情绪难以言清。
谁曾想到此生还有机会再回故土,抱着我那可怜的孩儿泪如雨下。
汉朝使者带着四马的车架迎接我好不威风,孩儿哭嚎痛碎娘亲的心,只是谁又知道呢?为何偏在此时让我们母子生死离别,心中哀痛顿感日月无光,只希望自己能生出羽翼带他们一起回去。
走一步就远一步啊,脚下如有千斤难以移动;孩子的身影已无,伤心欲绝。
十三拍的曲调急切悲伤,肝肠寸断又有谁人能知。
我能回归故土却孩儿难相随,心中空悬犹如常常饥饿未进食。
天下万物四时兴旺衰败都有期限,只有我的愁苦从未停止。
山高地阔相见遥遥无期,夜深人静时梦见孩儿好像就在身边。
论《胡笳十八拍》的创作渊源与审美意义
文学家, 由他写 出《 胡笳十八拍》 这样文学素养极高堪与 《 离
骚》相比美的长篇诗歌 的可能性极小,更何况,唐刘 商 “ 胡 人思慕文姬 ,乃据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 ,后董生 ( 指董庭
兰 ) 以琴 写 胡笳 声 为十 八 拍 ,今 之 胡 笳 弄 是 也 ”的 话 中 ,实
自创作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 胡笳十八拍》并非蔡琰所作 。
一
人和民间创作 的观 点, 不仅缺少论据 , 而且和 《 胡笳十八拍》 的 内容及艺术水平 都是不对应 的。《 胡笳十八拍》不仅是一 首音乐名 曲,而且还 是文 学水平极高的叙事长诗,是文学和 音乐高度 结合 的艺术珍 品。 更重要 的是它所反映的生活 内容
不是亲身经历者是难 以那么真实地表达出来的。
、பைடு நூலகம்
《 笳十 八 拍 》 的创 作 渊 源 胡
《 胡笳十八拍》是 以蔡琰坎坷生活经 历为内容 的琴 曲, 其词发 自肺腑 ,感人至深,再加上凄美 的曲调 ,闻之 字字泣 血摧人泪下 , 使其成为千古绝唱 , 为我 国古典音乐中的不朽 名 曲。 然而关于这部名作的来历 , 文学界和音乐界历来有 两 种观 点,一种观点认为 《 胡笳 十八拍 》无论词 曲都是蔡琰 亲
一
三是认为 《 胡笳十八拍》并没有明确的作者,而是最初 由胡人所作 , 后经 民间传播和加工而成 。持这种观 点的人见
于现 当代 。
由于对 《 胡笳十八拍》产生渊源 的分岐,致使 《 胡笳十 八拍 》 了两种概念 , 有 一是指那篇长达一千二百多字 的叙事 诗 ,一是指 以这首诗为词而谱 曲的音乐作品。即诗作者和 曲 作者 并非 一人 。笔者认为 ,《 非蔡论》是 自相 矛盾站不住脚 的。源于宋人之说,几乎没有学术意义 ,是没有仔细研 究史 料造成 的误读 。因为 《 胡笳十八拍》的完整版 本虽然最 早见 于宋代 的记载 ,但如前述在唐代 已有论述 《 胡笳十八拍》来 源 的文章和关于描写演唱 《 胡笳十八拍 》的诗歌 ,因此 它无 论如何也不可 能到宋代才出现。 源于唐代董庭兰的论点也经 不起推敲 。董庭兰虽是唐代著名琴师,但并不是一个优 秀的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分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分析作者:赵旸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8期【摘要】古琴是汉民族的一种典型乐器,其存在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
琴曲的历史略短于琴的历史。
古琴曲作为一种音乐艺术,不仅是人的主观产物,而且还与社会、历史、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胡笳十八拍》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蔡文姬悲剧性的遭遇从而领会文姬一生的不幸及其发自内心的“悲音”这也是她创作《胡笳十八拍》的源泉。
同时也通过对蔡文姬高超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的阐述,彰显了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光芒四溢,感人至深的文化底蕴,及对古琴曲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让人更能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珍品之一——《胡笳十八拍》。
【关键词】蔡文姬;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是汉民族的一种典型乐器,其存在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
古琴曲作为一种音乐艺术,是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教育性的,是带有中国人的灵魂,代表着中国人的意志和力量。
作为古琴曲音乐珍品之一的《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文姬)所作。
汉朝末年社会动荡,兵乱中文姬被匈奴掳去,曹操平定中原后,以重金赎回文姬,文姬对能归汉非常兴奋,却又为骨肉分离而陷入去留的两难境地,归汉途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歌——《胡笳十八拍》。
叙唱她凄凉的遭遇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一、蔡文姬的生平蔡文姬(约公元173—239年),也就是蔡琰,其父蔡邕,是东汉文学家、音乐演奏家。
她自幼博学多才,精于天文数理,又善诗赋,通音律。
蔡文姬的童年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大文学家、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蔡文姬从小被家庭的文学氛围所熏陶,长大后她更是文采出众。
然而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
父亲被王允所诬,全家充军,她在外流浪了十几年。
公元193年左右蔡文姬嫁给了卫仲道,夫妻两人非常恩爱,可好景不常,一年后丈夫因病去世。
因文姬没给卫家生下一儿半女,认为是她克死丈夫,遭到卫家的嫌弃。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其歌词最早见于宋人朱熹的《楚辞集注·后语》,题为蔡琰(字文姬)所作,因为未载于《后汉书》,且在文体上与原作有较大的距离,是否为蔡文姬所作,长期以来颇多争议。
蔡文姬蔡琰,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
约生于公元177年,卒年不详。
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她“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但生逢乱世,屡遭罹难。
早年嫁河东士大夫卫仲道为妻,但不到一年,卫仲道因病身亡。
兴平年间,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胡人掳去,南匈奴左贤王纳其为妃,在胡中生活12年,其间为左贤王育有一子一女。
曹操平定北方群雄后,对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
因念及昔与蔡邕友善,遂遣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将文姬赎回。
归汉后蔡琰再嫁与董祀。
她将在胡中的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悲愤诗》大体相同。
但从诗歌体制来看,《胡笳十八拍》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
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
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
武帝与邕有旧,救大将军赎以归汉。
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
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
”《胡笳十八拍》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十八拍”,即十八段的意思。
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
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
全曲逐层倾诉蔡琰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剧性遭遇。
在古代琴曲中,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题材的琴曲有不少。
《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
《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栖息于灵魂之上的哲思与诗意。
现代社会马不停蹄的节奏,都市生活五光十色的诱惑,其实都掩饰不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和孤独。
而此刻音乐是最为灵犀相通的载体,她抚慰、沉静我们漂泊中的灵与肉。
中国古代音乐中不乏栖息于灵魂之上的哲思与诗意。
中国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古老文明、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代表。
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则是其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历了原始乐舞、夏商乐舞,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理论、音乐技术、乐器制造等方面都出现了惊人的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已有了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
而秦朝的“焚书坑儒”,文化专制,开文化“大一统”专制之先河。
“汉承秦制”。
汉王朝既要保持秦时大一统的文化格局,维护和保持其统治,同时又要表现出汉文化独特的宏大与通达。
无论是先秦音乐的理性风格,还是楚汉音乐的浪漫气质,以及乐府诗的现实情趣、世俗民众之乐的欢娱、古乐的雄泽,都在汉代艺术舞台上呈现出热烈生动、丰富多姿的文化气象。
这一切都构成了汉代音乐的风格。
“相和歌”、民间歌舞、百戏是汉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乐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中原与西域各地的往来日益频繁,音乐也有所交融。
汉朝的器乐曲中,琴曲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琴在汉代已逐渐确立了七弦十三徵的形制。
演奏技巧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许多名士参与琴曲的整理、研究、创作和演奏。
其中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是《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
汉代琴曲有两个特点:意识内容大都有故事情节,富有叙事性;二是常常弹唱结合。
这些特点无疑与乐府诗的风格与相和歌的表演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胡笳十八拍》集中体现了汉代琴曲的特点。
《胡笳十八拍》相传由东汉末年蔡文姬作词谱曲。
历史上记载蔡文姬博学多才,自幼有很强的辨音能力,会弹琴,通音律。
胡笳十八拍赏析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 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 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 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 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 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Play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 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 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 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 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 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 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 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孙玲 淄博盲校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 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 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 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 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关于琴歌《胡笳十八拍》作者的思考
关于琴歌《胡笳十八拍》作者的思考杨传中【摘要】从音乐学角度旧话重提,对自唐代至今文学界各家现点和音乐史学界当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加以归纳,对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提出质疑,从琴歌<胡笳十八拍>作品名称、文辞特征和曲调情绪等角度,分析其作者绝非出自蔡氏或量氏哪一位名家之手,而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琴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工,赋予新的技法和内涵,形成不同版本与不同风格,流传至今的作品已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倡议学界能够在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的看法上早日趋同.【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胡笳十八拍;作者;质疑;认识趋同【作者】杨传中【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南,2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琴歌《胡笳十八拍》描写主人公饱受战乱之苦,抒发了爱国思乡之大爱,骨肉分离之亲情。
历千百年的文化沉积,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珍品,深受人们喜爱。
关于这首著名作品的作者是谁,自唐代至今,扑朔迷离,难辨真伪,以至古今文坛上争鸣不息。
古代学者中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是汉末琴家蔡琰所作,这一观点支持者有韩愈、李颀、王安石、李纲等,持否定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朱长文、苏轼、王世员等,认为作者并非蔡琰,而是唐代琴家董庭兰。
现代学者中,持肯定观点的以郭沫若为代表,持否定观点的以学者刘大杰为代表。
本文对各方观点加以归纳,并从音乐学角度进行再辨析,倡议学界在认识上早日趋同。
1 文学界各方观点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争鸣正反双方主要观点如下:肯定方认为作者是蔡琰。
主要支撑论据是唐李颀(690-751)《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中佳句:“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有学者认为这是第一个谈到《胡笳十八拍》来历的。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和它的体裁相近,但比较起来,无论在量上或质上都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唐代的刘商也拟作了《胡笳十八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呆板得更不能相比。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请大家把两种《胡笳十八拍》,连同杜甫的《同谷七歌》,读它们一两遍,便立见分晓。
近代搞文学史的人大抵都认它为伪作。
我看了好几部文学史,象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说它不得早于唐以前;象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也都认为伪作。
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根本没有提到它。
最新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也没有提到《胡笳十八拍》。
据此可见,大家都是不重视《胡笳十八拍》的。
我倒要替《胡笳十八拍》呼吁一下。
务必请大家读它一两遍,那是多么深切动人的作品阿!那象滚滚不尽的海涛,那象喷发着融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的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
我是坚决相信那一定是蔡文姬作的,没有那种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文字来。
如果在蔡文姬之后和唐刘商之前,有过那么一位诗人代她拟出了,那他断然是一位大作家。
但我觉得就是李太白也拟不出,他还没有那样的气魄,没有那样沉痛的经验。
我这不是夸夸其谈,总之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就可以体会得到。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在唐以前据有了是不成问题的。
唐开元年间的李欣有《听董大弹胡笳声》一首诗,开头几句是:“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戊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戚戚。
”这里虽只说到声没有说到辞,但弹和唱往往是分不开的,有了琴谱尽可以证明也有了唱辞。
这里所说的声,是已经由胡笳谱为琴调了,故说弹而不说吹,并有商弦角羽之类。
这里分明说谱为琴调的人是蔡女自己,和《胡笳十八拍》的辞是合拍的。
第一拍里说“笳一会兮琴一拍”,第二拍里说“两拍张弦兮欲绝”,第六拍里说“六拍悲来兮欲罢弹”,第十三拍里说“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第十八拍里说的更明白:“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都说明蔡文姬归汉以后,或在归汉的途中,把胡笳的音律用琴弹出了。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感情。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用胡笳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具有新颖风格的音乐,诗中有“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笳一会兮琴一拍”等便是汉匈音乐融为一体的证明。
全曲气贯长虹,感情深沉,完整统一。
《胡笳十八拍》采用宫、徵、羽三种调式,共18段,两大层次。
前一层十拍诉说身在胡地却时刻思念故乡;后一层描绘离开胡地之时,与幼子惜别难舍的隐隐哀怨。
在音乐方面,它具有非常浓郁的抒情气息,汉匈音调糅合一起犹如水乳交融,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旋律富于起伏,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上下跳跃,对比极其强烈。
全曲以三小节构成的乐节为主,每乐节结束前常有同音重复,节奏较稳定。
常采用大、小调交替,同主音不同调式的交替。
全曲没有更长的拖腔,与古代歌曲一字一音的质朴风格相符。
总之,音乐与歌辞珠联璧合的无穷韵味、匈奴音乐高亢辽阔的风格、古琴弹奏的独特技法,都使《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歌光彩四溢,感人至深。
《胡笳十八拍》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战争动乱的社会特征和民族之间难以分割的骨肉之情,在音调方面又有着汉匈交融的特色,无论在诗歌还是音乐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这样的作品,
如果没有血泪交织的生活体验,没有博通汉匈的音乐修养,没有高超精深的作曲技巧,是很难写出来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全诗意思及赏析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全诗意思及赏析蔡文姬曾谱写胡笳琴曲,此曲共有十八节。
诗中开篇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
三、四两句,用“胡人落泪”和“汉使断肠”来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
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环境的凄凉,烘托出琴曲的哀婉动人。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
从蔡女到董大,相隔数百年,一曲琴音,巧妙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
董大弹琴,指法娴熟,“言迟”两句概括了他的技艺。
诗人通过对董大弹琴动作、琴声变化的描写,以及用“四郊秋叶”“百鸟散聚”“浮云蔽日”“河滞鸟罢”等自然景象的衬托,表现出董大琴艺的高超。
董大的指法令人眼花缭乱,琴声究竟如何?诗人不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各种比喻来烘托。
琴声忽纵忽收,犹如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像浮云蔽天;清朗时,又像云开日出。
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
诗中还提到了当年蔡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以雏雁喻胡儿,使琴声更显悲切。
接着,诗人用自然界的景物来反衬琴声的魅力,进一步烘托出董大琴艺的高超。
“幽音”以下四句,诗人从正面描写琴声,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
“幽音”飘洒,忽而像“长风吹林”,忽而像雨打屋瓦,忽而像扫过树梢的泉水,忽而像野鹿呦呦鸣叫。
轻快悠扬,变幻无穷,使听者心醉入迷。
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
诗中提到唐朝的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
“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
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
诗中虽未提人,但通过描写皇宫的建筑和官职,暗示出房给事的地位之高。
诗以赞语作结,对房给事含蓄地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寄托着作者的倾慕之情。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简介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简介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
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汉族古琴曲,据说为蔡文姬并作,由18首歌曲女团的声乐套曲,由琴独唱。
“拍摄”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至“胡笳”之名,就是琴音聚润胡茄哀声之故。
整体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心酸和志强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为。
唐代琴家董庭兰以擅弹此曲着称。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就是明代的《蓝朱珠新声》1597年刊本和《琴婉》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配搭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二就是清初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五音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为,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有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zhǐ、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本曲全段都有赖于一个“秋风”字,被翻拍成管子演奏,用管子弹奏时那种诗所旋律优美的声音直直的透光人心,高则苍悠心酸,高则深邃伤感。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简介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简介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
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佳十八拍》是一首古老的乐府琴曲和歌词。
一章一拍,共18章。
因此,它有了这个名字,反映了“文集回归汉代”的主题。
汉末战争期间,蔡文吉被流放到南匈奴长达12年。
作为左贤国王的妻子,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
当曹操派人去接她并返回大陆时,她不得不留下两个孩子。
回家的喜悦被分离的痛苦淹没了,她的心情非常矛盾。
汉族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唐朝的琵琶演奏家董廷兰以演奏这首歌而闻名。
李琦的诗《听东达胡菊》中写道:“蔡奴曾使胡菊发声,每出八拍,胡人在草地上流泪,汉使回到客人身边时心碎。
”在钢琴音乐中,文姬对声音感同身受,借用胡佳善于表达乡愁和悲伤的音乐,并将其融入古琴的音调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怨恨。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的《绿绮新声》1597年刊本和《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二是清初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整首歌共有18个小节,使用了龚和郑、虞三种调式。
音乐的对比和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分为两个层次。
前十部电影主要描述作者在胡迪时对家乡的向往;后一层表达了作者与孩子分离时的隐秘痛苦和悲伤。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其歌词最早见于宋人朱熹的《楚辞集注·后语》,题为蔡琰(字文姬)所作,因为未载于《后汉书》,且在文体上与原作有较大的距离,是否为蔡文姬所作,长期以来颇多争议。
蔡文姬蔡琰,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
约生于公元177年,卒年不详。
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她“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但生逢乱世,屡遭罹难。
早年嫁河东士大夫卫仲道为妻,但不到一年,卫仲道因病身亡。
兴平年间,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胡人掳去,南匈奴左贤王纳其为妃,在胡中生活12年,其间为左贤王育有一子一女。
曹操平定北方群雄后,对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
因念及昔与蔡邕友善,遂遣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将文姬赎回。
归汉后蔡琰再嫁与董祀。
她将在胡中的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悲愤诗》大体相同。
但从诗歌体制来看,《胡笳十八拍》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
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
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
之。
武帝与邕有旧,救大将军赎以归汉。
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
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
”《胡笳十八拍》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十八拍”,即十八段的意思。
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
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
全曲逐层倾诉蔡琰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剧性遭遇。
在古代琴曲中,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题材的琴曲有不少。
主要有:1、《乌丝栏》曲目中的《胡笳调》唐初《乌丝栏》卷子中传抄古琴指明法的前面录有琴曲名称59个,其中有《胡笳调》。
此外,还有《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曲。
据宋人朱长文《琴史》记载,这五曲便是晋永嘉年间(307—313)刘琨所作的《胡笳五弄》,也就是唐人赵耶利后来修订的《胡笳五弄》。
此曲今已不传。
2、《神奇秘谱》中的《小胡笳》《大胡笳》
《小胡笳》见于《神奇秘谱》上卷《太古神品》,且没有断句,在谱中还可以看出有不少指法是后来琴曲中所没有
的,保留有隋唐间文字谱的遗迹,可见它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琴曲。
在调式风格上也有“胡笳声”的特点。
除《神奇秘谱》外,仅《风宣玄品》《浙音释字琴谱》《重修真传》等少数明代琴谱刊载。
此曲共六段:“前叙”、“雁归思汉”、“吹笳诉怨”、“仰天长叹”、“后叙”。
这种有前、后叙,中间为若干主体段落(即正声)的结构形式,颇似《广陵散》等古曲。
《大胡笳》见于《神奇秘谱》下卷《霞外神品》,这一卷所收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曲子。
乐曲中每句都加了句号,可见在明初时是有人弹奏的。
《小胡笳》仅明初少数几部琴谱刊载,但《大胡笳》则在明末的《古音正宗》《文会堂》等均有刊载,足见《大胡笳》比《小胡笳》流传更久。
见于《神奇秘谱》的标题有十八段,均出自唐人刘商《胡笳十八拍》。
关于此两曲的作者,《神奇秘谱》和朱长文《琴史》都认为出自唐人董庭兰之手。
据《神奇秘谱》解题:“是曲也,后唐董庭兰所作也。
取汉蔡邕之女蔡琰,因汉末大乱为胡骑所掠,入番为王后,十有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
春,因感胡笳之声,文姬乃卷芦叶为笳而吹之,其音甚哀。
董庭兰以琴写为胡笳声,为《大小胡笳》是也。
”《琴史》所言与之基本相同:“……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唐董庭兰善为沈家声、祝家声,以琴写为胡笳声,为《大小胡笳》是也。
”
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琴家。
在当时琴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如高适的《别董大》诗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时很多文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是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中对他出色的琴技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槭。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归。
《大小胡笳》是纯器乐曲,从其音乐来看,确如朱权所云,乃“董庭兰以琴写胡笳声”,乐曲主要通过状声与写景来描述蔡文姬的身世和情感,清代一些琴谱中所收《胡笳
十八拍》则抒情成分更多。
晚唐陈康士在谱序中把大小胡笳与《广陵散》一起看作是“古风不泯之声”,从而流传至今。
《神奇秘谱》中《大胡笳》正好是十八拍,与后世流传的《胡笳十八拍》在题材上相同,但音乐并无共同之处。
3、《澄鉴堂》谱系中的《胡笳十八拍》
最早见于清初徐常遇编《澄鉴堂琴谱》中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一种,清代有26个琴谱刊载此曲。
但和《大小胡笳》相比,除定弦法“紧五慢一”相同以外,并无共通之处,可见这是另外一个曲子。
稍后的《五知斋琴谱》对《澄鉴堂》中的《胡笳十八拍》,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乐曲更加缠绵徘恻,凄婉动人,在装饰手法上也更为细腻,在谱字中还增加了不少音乐处理、演奏手法等方面的提示。
这首乐曲在古琴曲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清代《五知斋琴谱》的编者徐祺说:“琴之大曲有五:《洞天》《箕山》《羽化》《秋鸿》《胡笳》是也!”
4、《绿绮新声》《琴适》谱中的琴歌《胡笳十八拍》
此曲有词,仅见于明末徐时琪的《绿绮新声》和孙丕显的《琴适》,在曲调上看不出与以前的《胡笳曲》有什么关系,音上较少变化,流传不广。
但乐曲在词曲的结合上比较合理,有着明显的吟诵风格。
此外,在明末张廷玉所编的《理性元雅》中也载有《胡笳十八拍》。
清末的《希韶阁琴瑟合谱》中,有铁笛道人家传的《小胡笳》,共十
段,也是词曲并列。
但这两曲与前面所述均为不同版本。
历代不少文人,均对《胡笳十八拍》表现出强烈的共鸣。
北宋王安石,面对当时内政腐败,民不聊生的惨状,立意富国强兵,推行变法。
变法失败后,他写下了《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以寄寓其内心的悲怨与激愤,严羽评曰:“集句唯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宋代琴家兼协律郎吴良辅还将其“协之音律,附于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