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外贸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外贸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研究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短期难以出现
强劲复苏迹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下行风险依然存在。我国仍将面临外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本文针对外贸复杂局势,分析黑龙江省对外贸人才需求趋势,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同时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却在降温,其症结在于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要求脱钩。
一、黑龙江省外贸人才需求分析
1、对俄贸易将长期居主导地位,对俄贸易专门人才需求将继续增长
黑龙江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和俄罗斯一江之隔。独特的地缘优势使俄罗斯成为黑龙江省最要重要的贸易伙伴,伴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俄在双边贸易、交通、通讯、旅游、中央银行协作等领域空前发展。据俄罗斯海关统计,中国为俄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特别是俄罗斯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兑现入世的承诺,对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起到推进作用。2013年上半年,对俄贸易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0.4%,其中,对俄出口总值27.4亿美元,增长28%,总值排名全国第三;自俄进口总值75.2亿美元,下降10.3%,总值排名全国第一。可见对俄贸易未来仍将主导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体形势,因此对俄贸易专门人才需求呈增长态势。
2、对俄贸易结构变化,复合型外贸人才炙手可热
最新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联邦进出口总值102.6亿美元,下降百分之2.5,低于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增速1.3个百分点,但黑龙江省仍占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3.8%,位居榜首。进入2013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俄罗斯报摘网站2013年4月12日报道,俄经济发展部将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从3.6%下调到2.4%,将2014年GDP 增长预测从4.3%下调到3.7%,并表示如不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俄经济可能会在2013年秋季进入衰退期,由于对经济的悲观情绪渐浓,俄居民开始谨慎消费,这势必会对黑龙江省扩大出口形成制约。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黑龙江省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尤其需要提升机电产品及高科技产品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的比重。既具有外贸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市场调查显示,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企业偏爱复合型人才,而且“钱景”喜人。
3、中小民营企业仍为就业主要方向,“经验主义”仍支配用人需求
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3大学生就业指标》,“民营企业/个体”是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1%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有55%就业于300人以下规模的中小企业。就黑龙江省具体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引领出口,占据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09.7亿美元,增长27.1%,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3.9%。因此中小民营企业仍为未来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然而依据麦可思的另一份调查报告,中小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满意度的整体评价属于中等偏下,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小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学习能力、责任心、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力。中小民营企业对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等在内的个人管理技能最为重视,这可能与中小民营企业经常被一些高职毕业生当作向大型民营或国有企业跳槽的踏板有关。也正因为此中小民营企业也比较重视高职毕业生是否具备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要求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严格执行企业要求的能力。简而言之,中小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具备一定经验,可以略去培训环节,节省企业人财物力的人才。即使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忠诚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4、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带动作用弱化,加剧外贸人才竞争
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54号(关于2014年起不再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告)文件精神,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进一步减少资质资格类许可和认定的要求,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由报关协会自律管理,海关通过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对报关从业人员的间接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萎缩,也必然会削弱先前双证毕业模式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企业报关员和报检员的准入门槛一经放松,对于准备利用这块敲门砖就业的外贸相关专业毕业生是个不小的打击,必将进一步加剧外贸人才的竞争。
二、高职人才就业能力培养
1、重新理解“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范畴,也是职业教育范畴,高职人才培养应建立在就业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前提。但“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为就业而就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的是努力提高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但是素质培养着重于拓展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长期受益。
应对黑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知识、技能加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为企业输送兼具职业道德、学习能力、责任心、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的“全面人才”,让企业放心用人。
2、加强实践环节,突破经验主义瓶颈
中小民营外贸企业的所谓“经验主义”看似是急功近利,追求“多快好省”,但其实背后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中小民营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常受到融资难、人才短缺、创新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招聘过程中往往对毕业生提出相对更现实的需求,如需要尽快适应岗位需要、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薪资水平等。很多毕业生和企业不能很好地对接,就业难的同时招聘难,人才缺口大,是毕业生对工作待遇的要求与自身能力不符以及企业所能承担的薪资待遇达不到毕业生理想状态导致的。而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毕业生达不到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企业对人才进行再培训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打破这一僵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尽可能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利用实训、定岗实习等平台做到校企接轨。中小民营企业对于人才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对于掌握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的专业人员是格外器重的,因此利用实践环节缩短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也会缩小企业培训成本。
3、回归能力培养,合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部分持证上岗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取消,社会上的考证热也在逐渐消退,职业院校需及时调整战略,将证书与课程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摒弃过去的为证书设置课程的传统模式,逐渐回归到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再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选取合适的资格证书作为激励自主学习的媒介。
4、配合政府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政府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控者和管理者,会逐步出台更为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高职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制定完善促进高职生就业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如深化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配合政府,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职业发展情况跟踪等,并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做好政府与企业、毕业生与企业、毕业生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乌达巴拉.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研究[J].商情. 2012年(32).
[2]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
[3]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3).
[4]董娜.黑龙江省外贸竞争力的综合研究[J].北方经贸. 2012年(9).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外贸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251597)的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