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概论医学PPT
合集下载
03第三章 病毒的复制
二价阳离子也可提高柯萨奇病毒A9和人鼻病毒2型对
Hela细胞的吸附速率。
加入螯合剂(如EDTA)则吸附会受到抑制
27
二、侵入
依赖于能量 的感染步骤
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 屏障向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入(entry)。
内吞小体(endosome) 是否需要低pH 环境来区别 28
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
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伏期。
35
HIV-1 Rev protein
有些病毒被运 输到核内才完 成脱壳
36
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 膜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37
四、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 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
衣壳的阶段。
②胞内累积期:又称潜伏期后期, 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
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 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
10
其裂解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
(2)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期:宿主细胞迅速裂 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
72
核衣壳的装配-二十面体对称
73
核衣壳的装配-螺旋对称
74
病毒粒子包膜的获得
75
通过细胞外吐作用释放病毒粒子
被膜蛋白
疱疹病毒装配、成熟及释放过程
76
77
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 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 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 配途径:头部的装配;无 尾丝的尾部装配;尾部与
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
7
一步生长曲线
Hela细胞的吸附速率。
加入螯合剂(如EDTA)则吸附会受到抑制
27
二、侵入
依赖于能量 的感染步骤
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 屏障向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入(entry)。
内吞小体(endosome) 是否需要低pH 环境来区别 28
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
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伏期。
35
HIV-1 Rev protein
有些病毒被运 输到核内才完 成脱壳
36
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 膜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37
四、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 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
衣壳的阶段。
②胞内累积期:又称潜伏期后期, 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
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 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
10
其裂解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
(2)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期:宿主细胞迅速裂 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
72
核衣壳的装配-二十面体对称
73
核衣壳的装配-螺旋对称
74
病毒粒子包膜的获得
75
通过细胞外吐作用释放病毒粒子
被膜蛋白
疱疹病毒装配、成熟及释放过程
76
77
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 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 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 配途径:头部的装配;无 尾丝的尾部装配;尾部与
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
7
一步生长曲线
医学原理课件传染病概论
❖ 3)败血症:侵入人体的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全 身严重中毒症状,称败血症。败血症患者中毒症状较严重, 可有寒战、高热、皮疹、肝脾肿大等表现。
❖ 4)脓毒血症:当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人体抵抗力 明显减弱,化脓菌在各组织和脏器中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形成多发性脓肿,称为脓毒血症。
6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有传染性 最主要。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 时期称为传染期。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是确定 传染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3.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 按传染病的流行强 度和广度可分为:1)散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发病率 在某地区一般或常年发病水平。2)流行:是指某种 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或常年发病 水平。3)大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 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甚至可超出国界、洲界。
❖ 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 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 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传染病 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
❖ 1.传染源 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 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病 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 另一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人称为易感者。
❖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或 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 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其中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携带状态 次之,显性感染比例最小。
❖ 常见的感染过程有以下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2.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 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 床表现。按携带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 虫者。
❖ 4)脓毒血症:当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人体抵抗力 明显减弱,化脓菌在各组织和脏器中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形成多发性脓肿,称为脓毒血症。
6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有传染性 最主要。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 时期称为传染期。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是确定 传染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3.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 按传染病的流行强 度和广度可分为:1)散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发病率 在某地区一般或常年发病水平。2)流行:是指某种 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或常年发病 水平。3)大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 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甚至可超出国界、洲界。
❖ 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 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 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传染病 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
❖ 1.传染源 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 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病 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 另一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人称为易感者。
❖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或 不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 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其中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携带状态 次之,显性感染比例最小。
❖ 常见的感染过程有以下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
2.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 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 床表现。按携带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 虫者。
基础医学概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特异性免疫
发生 细胞组成
作用时效 作用特点
作用时间
种系进化形成,先天具有
个体遇到抗原刺激,后天获得
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 NK细胞、T细胞、γ δT细胞、 递呈细胞 B1细胞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非特异性;无需增殖分化,作 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
用迅速无免疫记忆
45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 一、抗原表位的概念 • 二、抗原表位的类型 •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46
一、抗原表位的概念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 抗原表位(epitope)——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 genic determinant,AD)。
4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 第二节 医学免疫学发展简史
5
本章学习要求
• 掌握免疫、免疫应答的概念 • 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 理解免疫应答的类型 • 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简史
6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7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 免疫的新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
(一)淋巴结
T、B淋巴细胞居留地 与接触抗原的场所。
淋巴结的功能
过滤作用。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20
外周免疫器官
(一)淋巴结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21
(二)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结构
22
(二)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滤血功能。
脾脏的功能
免疫细胞居住场所。
分子病毒学-第l六章-病毒装配成熟释放
单纯疱疹病毒DNA基因组的包装
Step 1-2 是基因组被包装的过程启动: 先有几个病毒蛋白(UL15, UL32,UL28,末端酶,或称包装蛋白, 具有核酸切割活性)结合在基因组上 的包装信号序列位置形成一个复合体, 与衣壳上的门户蛋白portal 发生相互作 用,接下来,基因组的一个正向重复 序列处(DR)发生第一次切割,由复 合体中的包装蛋白切下。基因组被拉 入衣壳中; Step 3是在多连体基因组上一个全基因 组位置被拖至入衣壳中后,由复合体 中的包装蛋白在另一个正向重复序列 处(DR)进行第二次切割。 Step 4 是由病毒编码的帽蛋白塞住衣 壳出口。
支架蛋白
门户蛋白
• Fig.p72
前衣壳到变成成熟的衣壳需要一定病毒编码的蛋白水解酶(成熟蛋白酶)的参与, 将一些前衣壳中的蛋白进行酶切,会导致衣壳结构发生微小的改变或稳定性发生微 弱改变,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基因组的进入。
单纯疱疹病毒DNA基因组的包装
长独特区
短独特区
重复序列α中含有包装信号序列( pac1, pac2 ), 重复序列α在基因组上由多个拷贝(短独特区US只有一个拷贝) 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复制是形成多拷贝的基因组头尾相连的多连体DNA 基因组包装信号( pac1, pac2 )位于基因组末端重复序列α中。两侧还有正向 重复序列(DR)是切割位点
•
获得包膜
机制二:反转录病毒,装配和获得衣壳及出芽在时空上是同时的(coincident).
反转录病毒装配和包膜的获得及出 芽释放
囊膜 膜上的跨膜糖蛋白
衣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组
第五步
病毒释放
除植物病毒要设法突破植物细胞壁的障碍外,其它病毒从 宿主中释放一般采用的机制有: ------裂解细胞: (most non-enveloped viruses), 宿主细胞完全破 裂,病毒出来(噬菌体)---嗜菌斑 细胞空斑 -----出芽:(Enveloped viruses)---病毒粒子释放时在细胞膜胞 质侧向外顶出形成芽状(细胞膜包裹着病毒粒子),离开 细胞时就可以 获得相应的囊膜, ------运输泡: 病毒在释放前先进入一个胞外运输泡 (intracellular vesicle ),再通过细胞运输泡系统运出到胞 外。
《传染病概论》课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含有病 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将 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将病 原体传播给他人。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生物媒介,将病原体传播 给他人。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健康危害
传染病可导致人类死亡、残疾和疾病,对个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社会危害
传染病的传播可导致社会恐慌、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损 失。
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2
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古代传染病
如黑死病、天花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现代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 威胁。
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不断进步。
传染病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全球传染病现状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等。
传染病传播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速度加快,影响 范围更广。
未来传染病威胁预测
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因素可能引发新型传 染病爆发。
疟疾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
登革热症状
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肺结核症状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如 血液、痰液、粪便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 ,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
病毒学概论
.
20
生物合成 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利用 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 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
根据病毒基因组生物合成阶段转录mRNA及转译蛋白质 的不同,将病毒分为:
DNA病毒,双股为主 RNA病毒,多为单股RNA,分为单股正链与单股负链 逆转录病毒
病毒学总论
.
1
基本概念
病毒是一类体积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
核酸(RNA或DNA)、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 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
2
病毒分类
目前已将现有的病毒归类于59个科或组,分别 隶属于六大类:
脊椎动物病毒
无脊椎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真菌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1)单股RNA病毒 (一)单股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含 RNA多聚酶,但其本身就具有mRNA的功能。
.
23
.
24
(二)单股负链RNA病毒
大多数有包膜的病毒属此类。单股RNA本身不起 mRNA作用,但病毒含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病 毒首先依赖多聚酶转录出互补的正股RNA
.
25
(三)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分10-12个独特的、非重叠的双股 RNA节段。每个节段均可转录出mRNA,因此mRNA 也是分节段的。
与双股DNA病毒不同,双股RNA病毒仅由负股 复制出正股,正股再复制出新负股,因而子代全部 为新合成的RNA ,为全保留复制。
.
26
(四)逆转录病毒
.
27
装配与释放 病毒从宿主细胞膜上获得包膜
+ -
敏感性 抗生素 干扰素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创伤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病毒学概论(正式)
• 病毒增殖:1.PLAY
•
2. PLAY
复制周期依次包括: * 吸附 * 穿入 * 脱壳 * 生物合成 * 组装、成熟和释放
病毒的增殖—复制
•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 和释放; –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蛋白合成酶系统,必须 借助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体系合成病毒蛋白
病毒学概论
1
病毒学(virology)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 和辅助结构)、繁殖方式及步骤 病毒感染方式,致病机理;感染类型 (持续感染)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性(干扰素)
与人类关系
• 非细胞形态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严格细 胞内寄生)
• 引起传染病:75% • 可能是人类某些肿瘤的病因之一
20
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
*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 与病毒入侵有关 * 具有抗原性
21
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
*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 与病毒入侵有关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病毒体 总重量的70%,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 构蛋白是指组成病毒体的蛋白,主要分布于衣壳、 包膜和基质中,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非结构蛋白 是指病毒蛋白多肽,如酶类和特殊功能的蛋白, 有蛋白水解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胸腺嘧啶 核苷激酶等。
• 病毒复制周期时间因病毒而异
• 腺病毒 25h /小RNA病毒 6-8h
–流感病毒 15-30h
28
病毒的增殖(步骤)
• 1、吸附(特异性) 病毒吸附点+相应受体
2.穿入
herpesviruses, HIV
穿入
31
非包膜病毒PENETRATION NON-ENVELOPED VIRUSES
病毒学概论
病毒学(virus)
学习目的与要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繁殖 方式及步骤 病毒感染方式,致病机理;感染类型(持续感染)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性(干扰素)
病毒学概论
virus
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点 体积非常微小,需在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类型核 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蛋白合成酶系统,必须 借助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体系合成病毒蛋白
13
病毒的增殖(步骤)
virus
1、吸附:
• 病毒吸附点+相应受体 • 吸附具有特异性
14
(一)吸附
virus
15
(二)穿入
2
与人类关系
virus
引起传染病:75%以上 可能是人类某些肿瘤的病因之一 鼻咽癌 EBV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很少有特效药
3
virus
特性 滤菌器 结 构 细胞壁 核酸类型
无细胞培养
病毒
+
细菌 原核细胞 +
DNA+RNA
virus
转录、翻译而产生病毒生物合成中必需的酶 类及某些抑制或阻断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的非结构蛋白 晚期合成阶段
复制病毒核酸,转录、翻译而产生病毒的结 构蛋白
隐蔽期
生物合成阶段用电镜方法在细胞查不到完整 病毒,用血清学方法也测不到病毒抗原
26
(五)装配、成熟和释放
学习目的与要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繁殖 方式及步骤 病毒感染方式,致病机理;感染类型(持续感染)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性(干扰素)
病毒学概论
virus
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点 体积非常微小,需在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类型核 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蛋白合成酶系统,必须 借助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体系合成病毒蛋白
13
病毒的增殖(步骤)
virus
1、吸附:
• 病毒吸附点+相应受体 • 吸附具有特异性
14
(一)吸附
virus
15
(二)穿入
2
与人类关系
virus
引起传染病:75%以上 可能是人类某些肿瘤的病因之一 鼻咽癌 EBV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很少有特效药
3
virus
特性 滤菌器 结 构 细胞壁 核酸类型
无细胞培养
病毒
+
细菌 原核细胞 +
DNA+RNA
virus
转录、翻译而产生病毒生物合成中必需的酶 类及某些抑制或阻断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的非结构蛋白 晚期合成阶段
复制病毒核酸,转录、翻译而产生病毒的结 构蛋白
隐蔽期
生物合成阶段用电镜方法在细胞查不到完整 病毒,用血清学方法也测不到病毒抗原
26
(五)装配、成熟和释放
病毒学概论
以无菌手续采动物等的组织切碎洗净后用胰蛋 白酶消化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加培养液在细胞瓶内 培养所获得的单层贴壁细胞为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消化、重新分装并培养所得细胞为次 代细胞。
特点:对病毒易感性高,主要作为自标本中分 离的工具。
(三)组织培养(最常用细胞培养)
1、优点:
(1)便于纯化病毒; (2)可直接观察细胞变化(包括细胞出现病 变或转化); (3)可对病毒的复制进行基础性研究; (4)可进行空斑纯化病毒克隆; (5)可滴定病毒含量。
单链RNA 逆转录酶
进入细胞核
药物作用的靶
RNA (复制中间型)
DNA
双链DNA
肿瘤发生 整合(前病毒) 病毒mRNA
子代病毒RNA
病毒蛋白质
(四)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细胞核内
细胞质内 装配 核膜上
胞质膜上
裂解细胞释放
(无包膜病毒) 释放
出芽释放
(有包膜病毒)
裂解细胞后病毒释放出来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后形成多核巨细胞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后细胞变圆等
正常成纤维细胞
(二)鸡胚培养
1、接种途径有: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绒毛尿囊膜 2、培养数天后,观察鸡胚情况或取培养物进一步鉴定
尿 囊 腔
尿囊腔接种
羊 膜 腔
羊膜腔接种
卵黄囊
卵黄囊接种
绒毛尿囊膜
绒毛尿囊膜接种
2、细胞种类: (1)原代细胞:
1)病毒核酸
(1)化学成分为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DNA病 毒和RNA病毒。
(2)核酸可线型或环型、分单股或双股,一般 DNA病毒为双股,RNA病毒为单股;大小相差悬殊。
(3)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 组,控制病毒的生殖、遗传和变异。
原代细胞消化、重新分装并培养所得细胞为次 代细胞。
特点:对病毒易感性高,主要作为自标本中分 离的工具。
(三)组织培养(最常用细胞培养)
1、优点:
(1)便于纯化病毒; (2)可直接观察细胞变化(包括细胞出现病 变或转化); (3)可对病毒的复制进行基础性研究; (4)可进行空斑纯化病毒克隆; (5)可滴定病毒含量。
单链RNA 逆转录酶
进入细胞核
药物作用的靶
RNA (复制中间型)
DNA
双链DNA
肿瘤发生 整合(前病毒) 病毒mRNA
子代病毒RNA
病毒蛋白质
(四)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细胞核内
细胞质内 装配 核膜上
胞质膜上
裂解细胞释放
(无包膜病毒) 释放
出芽释放
(有包膜病毒)
裂解细胞后病毒释放出来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后形成多核巨细胞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后细胞变圆等
正常成纤维细胞
(二)鸡胚培养
1、接种途径有: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绒毛尿囊膜 2、培养数天后,观察鸡胚情况或取培养物进一步鉴定
尿 囊 腔
尿囊腔接种
羊 膜 腔
羊膜腔接种
卵黄囊
卵黄囊接种
绒毛尿囊膜
绒毛尿囊膜接种
2、细胞种类: (1)原代细胞:
1)病毒核酸
(1)化学成分为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DNA病 毒和RNA病毒。
(2)核酸可线型或环型、分单股或双股,一般 DNA病毒为双股,RNA病毒为单股;大小相差悬殊。
(3)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 组,控制病毒的生殖、遗传和变异。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3
有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编辑版ppt
14
无包膜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
编辑版ppt
15
穿入 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可通过数种 穿入方式进入细胞。
无包膜病毒经细胞膜运动吞入,即细胞内吞,称为 胞饮,如腺病毒、小RNA病毒等
编辑版ppt
16
有包膜的病毒通过包膜与易感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 胞,然后将核衣壳释放入细胞质内,如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等。
编辑版ppt
21
1.DNA病毒 (1)双股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合成DNA,在胞
浆内合成病毒蛋白。痘病毒例外,DNA和蛋白成分 都在胞浆内合成。
(2)单股DNA病毒
编辑版ppt
22
2.RNA病毒
绝大多数RNA病毒在宿主胞浆内合成病毒的全 部成分,但正粘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及白血病病毒 的RNA是在核内合成的。根据转录方式,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1)单股RNA病毒 (一)单股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含 RNA多聚酶,但其本身就具有mRNA的功能。
编辑版ppt
23
编辑版ppt
24
(二)单股负链RNA病毒
大多数有包膜的病毒属此类。单股RNA本身不起 mRNA作用,但病毒含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病 毒首先依赖多聚酶转录出互补的正股RNA
编辑版ppt
5
病毒的历史
5.1983年Montagnier和Gallo分别分离到与AIDS相关的人类 逆转录病毒(HIV)。
6.1991年Han等将Moloney鼠白血病毒的反义表达序列导入 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培养成功对该病毒抗性的转基因小鼠。
7.1995年HIV天冬氨酰蛋白酶三维结构的鉴定,使得一些针对 病毒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抑制剂先后问世。
编辑版ppt
25
(三)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分10-12个独特的、非重叠的双股 RNA节段。每个节段均可转录出mRNA,因此mRNA 也是分节段的。
与双股DNA病毒不同,双股RNA病毒仅由负股 复制出正股,正股再复制出新负股,因而子代全部 为新合成的RNA ,为全保留复制。
编辑版ppt
12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最后
释放出来,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 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和穿入,吸附分两个阶段:
A、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
B、真正的吸附,即病毒体表面位点与宿主细胞膜 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植物病毒
2.1957年Lwoff.A因病毒复制周期的阐明以及一些病毒的 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定义为一类具有严格细胞内寄生 和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并且指出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3.1971年luria和Darnell进一步确认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能在活细胞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4.1978年Dienner发现仅有小分子RNA的类病毒、1981年 在澳大利亚发现类病毒样的拟病毒(卫星病毒)和1982年 由Prusiner发现由分子量约50KD构成的阮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亚病毒(仅具有病毒核酸或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因子)
编辑版ppt
3
朊粒曾一度归属于亚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 至今尚未彻底弄清楚的一种无核酸蛋白质传染因 子,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TSE)为特 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
编辑版ppt
4
病毒的历史
1.1892年Ivanofsky因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时, 称其为滤过性致病因子。
19
核衣壳降解释放病毒核酸
编辑版ppt
20
生物合成 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利用 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 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
根据病毒基因组生物合成阶段转录mRNA及转译蛋白质 的不同,将病毒分为:
DNA病毒,双股为主 RNA病毒,多为单股RNA,分为单股正链与单股负链 逆转录病毒
1、病毒体极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各种病毒 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的约为300nm,如痘病毒; 最小的约为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 大多数病毒体小于150nm。
编辑版ppt
8
2、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编辑版ppt
9
病毒生物学性状
螺旋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20面体对称型
编辑版ppt
10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编辑版ppt
17
有的病毒表面位点与细胞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 的酶类协助病毒脱壳,使病毒核酸直接进入宿主细 胞内,如噬菌体
编辑版ppt
18
脱壳 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一,多数在穿入时已在 宿主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基因 组核酸。
有囊膜病毒通过胞吞脱壳—病毒囊膜与吞饮泡融合,释放核衣壳
编辑版ppt
8.1996年由美籍华人何大一等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 抑制剂配制的鸡尾酒式药,成功地抵抗HIV的感染。
编辑版ppt
6
病毒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的基 因组和蛋白质外壳
2、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 式增殖
3、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编辑版ppt
7
病毒生物学性状
病毒学总论
编辑版ppt
1
基本概念
病毒是一类体积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
核酸(RNA或DNA)、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 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编辑版ppt
2
病毒分类
目前已将现有的病毒归类于59个科或组,分别 隶属于六大类:
脊椎动物病毒
无脊椎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真菌病毒
微生物 种类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
体 衣原体
病毒
在无活 细胞的 培养基 中生长
+
+
-
二等分裂 繁殖
+ + +
核酸类 型*
D+R D+R D+R
-
+
D+R
- -(复制) D或R
核糖 体
+ + +
+ -
敏感性 抗生素 干扰素
+
-**
+
-
+
-**
+
+
-
+
注:D=DNA;R=RNA
**有些细菌与立克次体对干扰素也敏感
编辑版ppt
11
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增殖方式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须在易感的活 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在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 以及其它必要的因素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核酸或 mRNA再经多聚酶以互补核酸为模板合成原来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