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消融ppt模板

合集下载

房颤射频消融适应征演示文稿-PPT精品文档

房颤射频消融适应征演示文稿-PPT精品文档
折叠L型钙通道
(long-lasting calcium channel)是目前最具药理学意义的一类钙通道。其激活电位 为-10mV,激活需要较强的除极;通道被激活后,开放时间长,失活慢,是细胞兴 奋过程中外钙离子内流的主要途径。L型钙通道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其是 心肌和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上与兴奋-收缩偶联、兴奋-分泌偶联有密切关系。
房颤的发生与基因的关系父辈房颤可以直 接影响子代房颤的发生率
多个基因位点可以通过造成离子通道等的 改变进而引起房颤
房颤的发生与基因的关系 在孤立性房颤中发现亲 代有房颤的患者子代发生房颤几率较对重构
心房的解剖
心房的自主神经分布
房颤的最初认识窦性心律下肺静脉电位在心房波之后 房性早搏时肺静 脉电位在心房波之前箭头所指处为异位早搏电位
Kuppahally et al 2019, Wolters Kluwer Health
长期房颤导致的纤维胶原沉积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9;9:e003721.
阵发房颤的维持机制 折返环更完整 出口固 定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9;9:e004398.
房颤的射频消融适应征
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 孟利民
房颤治疗观点的变化
房颤射频治疗观点的变化
2019年 肺静脉隔离治疗可以抑制房颤 2000年 心率控制不劣于节律控制 2019年 肺静脉隔离治疗在维持窦律治疗方面比抗心律 失常药物有效 2019年 肺静脉隔离的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2019年 对于阵发性房颤 单纯的肺静脉隔离治疗与复杂 的消融术式一样有效 且肺静脉冷冻消融治疗与肺静脉 消融治疗一样有效

射频消融术介绍ppt课件

射频消融术介绍ppt课件
房速的诊断:12导联心电图
箭头处的P波清晰可辨 PR 间期典型的正常 P 波形态取决于房速的起源部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三维下房速的导管消融
4、房扑
I型房扑 (典型的AFL) 也称为共同心房扑动或典型心房扑动,这是cavo-tricuspid地峡依赖(CTI) 心房率从240 - 350 bpm,其传导路径涉及到右心房,右房间隔,屋顶,侧墙,三尖瓣峡部以及外侧的冠状窦静脉。 按照房扑的传导方向,典型房扑分为两个亚型, 逆时针心房扑动 顺时针心房扑动 II型房扑 (非典型AFL) 除了典型房扑外的房扑类型。 三尖瓣峡部不参与折返,其传导通路可能在右房或者左房 (常见于房颤术后或者心房手术后)
His
标记希氏束 --- 避免损伤,减少并发症 导管精确显示 --- 指导解剖位置和靶点 提示解剖变异----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维AVNRT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一般临床特征
另一种折返类型,阵发型室上速 (占室上速35-40%, 占总人口的0.1-0.3%) 心电图 窦性心电图中Discrete P 波能够诊断部分病例 症状 心悸, 头昏眼花, 忧心 男性患者更多,与女性患者比例是, 更多是年轻时候发病
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约占全部阵发性室上速的60%左右) ECG (特异性85%)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 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 症状 心悸, 胸闷,头晕, 焦虑不安 好发于40-60岁之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AVNRT体表心电图
I, II, V1-V3导联可见逆传的P波
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仪
背部电极板
大头电极
导管射频消融术 (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术后复发者常与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有关
❖29例复发患者 ❖26例再次手术 ❖其中21例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 ❖无复发的7例患者均无恢复 ❖随访6个月,24例患者无房颤
Ouyang, et al. Circulation, 2005. 111:127-135
❖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也是肺静脉口节段 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成功率与复发率来自100%77.1%
80%
60%
40%
20%
0% 总成功率
国内基于6435例资料,2007
22.9%
总复发率
消融的安全性
入选16309例
并发症 死亡 心包填塞 气胸 血胸 永久性膈麻痹 动静脉瘘 瓣膜损伤 左房食管瘘 卒中
TIA 需干预的肺静脉狭窄 败血症
例数 25 215 15 4 28 88 11 3 37 115 48 2
主要内容
• 房颤的机制 • 房颤的射频消融方法 • 消融的成功率 • 消融的安全性 • 消融的适应症
房颤的机制:触发
标测:多数阵发性房颤系肺静脉电活动触发
Haissaguerre M, et al. NEJM, 1998, 339: 659
右上肺静脉局灶快速激动(绿色箭头)触发的房颤
APC
APC→AF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指导房颤消融部位
• 121例房颤(阵发57例,慢性64例) • 房颤心律下通过CARTO重建左、右心房 • 选择呈现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的部位进行
消融 • 慢性房颤的CFAE部位多于阵发性房颤 • 消融CFAE部位后,115例(95%)房颤中止
Nademanee K, et al. JACC, 2004, 43: 2004-53
房颤5例。 • 年龄30岁—78岁,其中≥75岁3例。 • 并发症:右侧膈麻痹1例,术后48小时反复窦停1

房颤射频消融术PPT课件

房颤射频消融术PPT课件

(2)控制心率
对于已不适合药物转复或药物及电复律转复失败的老年患者,治疗目的是控制心室率
①洋地黄:对于有明显症状或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快速房颤,应及时控制心 室率洋地黄是最常用于减慢心率的药物。A.毛花苷C(西地兰):用于急性房颤常 用方法:0.2~0.4mg溶于5%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注至心室率满意程度,半 小时后酌情重复上述剂量毛花苷C(西地兰)有加速旁道传导功能的作用对于预激 综合征伴房颤要慎用。B.地高辛:该药是目前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药物,适用于 慢性房颤控制心室、率用法一般为0.125~0.25mg/d一次口服。地高辛的作 用机制: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房室结,从而减慢房室传导降低心室率。 ②β-受体阻滞药:此药也常用于减慢房颤病人的心室率,主要用于增强运动 时房颤心室率的控制,对静息时的心室率也有控制作用并可使心室律相对规则 用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③钙离子拮抗药:心脏压塞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硫氮唑酮)可延长房室结不应 期,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可减慢安静及运动时房颤的心室率特别是当病人合并 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时宜首先采用维拉帕米(异搏定)静脉用药5~10mg缓 静注,口服40~120mg/d分3次口服,地尔硫卓(硫氮唑酮)主要为口服用药 30~60mg,3次/d。 ④胺碘酮:因其具有预防猝死及延长寿命的作用可以作为控制心室率药物之一 临床上应用,疗效佳
发病原因
引起房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疾病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冠心病。但也不可忽视其他疾病引起的房颤。除此之外,房颤可以 由急性或暂时性的原因引起:如饮酒、手术、触电、心肌炎、肺栓 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基础疾病成功治疗可能消除房颤。与 血管疾病无关的房颤,对于轻病人,大约30%-50%阵发性房颤和 20-25%的持续性房颤为孤立性房颤。引发房颤的原因还有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由于激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紧张,可以发 生房颤;饭后和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状态,也可导致房颤。最后, 老化也是引起房颤的原因,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患者也必然增加,这 与老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房颤房扑消融进展PPT参考幻灯片

房颤房扑消融进展PPT参考幻灯片
房及上下腔静脉解剖位置关系,左心房及二尖瓣位置关系,
AF导管消融技术
PV隔离(PV isolation)
节段性/PV口隔离(segmental/ostial PV isolation) 环PV消融(circumferential PV ablation) 环PV/PV前庭隔离(circumferential/antral PV isolation)
CAFEs消融 (CAFEs ablation) 线性消融 (Linear lesions)
顶部、二尖瓣峡部、LA前壁、间隔、底部及心耳等部位
自主神经节丛消融 (Autonomic ganglionated plexi ablation) 分步消融/个体化策略 (Stepwise/tailored approach)
消融部位(盐水灌注导管)
28
Khaykin Y, et al. Heart Rhythm, 2004, 1: 33-39
Carto+Lasso指导下环PV左房线性消融
29
RAO
LSPV
Map
LIPV CS His
8
非典型房扑-激动标测图
9
右房游离壁瘢痕依赖性房扑 激动图
CARTO3在不典型房扑中的应用 非典型房扑-电压标测图
电压图
10
非典型房扑
11
右侧肺静脉相关房扑
非典型房扑
右侧肺静脉相关房扑
12
非典型房扑
左房顶部依赖性房扑 激动图
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 激动图
13
目录
• 房扑导管消融
典型房扑 非典型房扑
• 房颤导管消融
房颤机制 导管消融术式 导管消融技术
14
房颤机制 一

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PPT演示课件

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PPT演示课件
4
房颤的危害
中风-瘫痪
心功能衰竭
原有心脏疾病加重
5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寿命缩短
预后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17倍,非风湿性房颤高5
倍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无房颤者的2-7倍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1.5%;>80岁:23.5% 房颤会使原有心脏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本身也可造成心动过速心 肌病
30
Case 1
追问病史
5年前有阵发性房颤病史,1年来持续发作。
1年前心超:
主动脉根部内径 31mm 左房内径 37.4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49mm
心动过速性心 肌病可能大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31mm
EF 66.5%
FS 36.7%
31
Case 1
43
44
绿色精准消融术式
(Green Precise Ablation,简称GP消融)
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2016
45
小结
房颤的药物治疗还不尽如人意; 房颤导管消融已取得长足进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器械的发展、手术例数的增加,房颤
消融的成功率正不断增加,且并发症率在下降;
在有经验的中心,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也可安全有
sinus rhythm.
Recurrence of Af on 2011, DC again. Recurrence of Af on 2013, RFCA accepted.
36
37
Case 2
38
Case 2
39
Case 2
40
Case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性
•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5.9%
• 严重并发症
– 围术期死亡 0.05%
– 脑卒中
0.28%
– 肺静脉狭窄 0.74%
并发症
➢ 心脏压塞 ➢ 迷走神经反射 ➢ 肺静脉狭窄 ➢ 左心房食管瘘 ➢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 ➢ 其他 气胸、血胸、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瓣膜损伤
• 心电监护, 每15min 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 饱和度变化
治疗后护理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和监测 常规口服可达龙片200 mg 每天3 次 以起到房颤复律和窦性心律维持的作用以 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 使用可达龙时每天监测心率和Q- Tc 间期变化, 当患者 心率< 50 次/ min、Q- Tc 间期> 480ms 考虑停药
• 对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的患者至少服用华法令4周以上, 并通过监测INR 调整华法令的用量,一般每周监测INR
治疗后的抗凝治疗
治疗后的抗凝治疗
• 最高为9 分,且脑卒中发生率随着积分增高而增高。
• CHA2DS2-VASc 评分0或者1分,需要口服抗凝剂或阿司 匹林治疗; 若评分≥2分需口服抗凝剂治疗;
房颤的治疗最佳目标
❖消除房颤,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重建并维持房室同步活动 ❖降低或消除血栓栓塞风险;
房颤的导管根治治疗
➢ 绝大多数病人房颤的发生与肺静脉及左房后壁有关,因 此导管消融根治房颤主要是在左心房围绕肺静脉进行。
➢ 导管根治治疗与以往的药物治疗不同。药物治疗只是控 制房颤的发作或减慢心室率。而导管根治治疗是消除房 颤产生和维持的机制。
• 目前正在进行的房颤抗栓治疗评价的新型抗凝药物包括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利伐沙班( rivoroxaban) 和阿哌沙 班( apixaban) 等。
治疗后护理
• 安置患者平卧位, 穿刺侧肢体制动12 h, 沙袋压迫4~ 6 h, 检查创口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 并监测双侧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及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感觉、温度等
• 服药期间每2 周复查肝、肾功能及游离甲状腺激素等, 以便及时发现心外副作用。
治疗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
心脏压塞:导管在冠状窦内或心房、心室内操作粗暴有 关。早期消融有心脏压塞的报道,随着此项技术的发展, 近来很少有发生心脏压塞者。发生心脏压塞后可先进行 闭式引流。
迷走神经反射:由于射频消融术后释放的射频电能或导 管对心房壁的牵拉刺激,加之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由于 紧张、长时间卧床、空腹等原因,易于发生迷走神经反 射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 心悸―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胸闷 ➢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 虽然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但危害仍然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
房颤的主要原因
➢ 心血管系统病变 ➢ (风湿性) 心瓣膜疾病 ➢ 高血压性心脏病 ➢ 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三尖瓣返流) ➢ 窦房结疾病
• 对于年龄<65 岁、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孤立性房颤 患者,可不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
治疗后的抗凝治疗
•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 时脑卒中风险和 INR 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 在2~3。如果 出血风险低的房颤患者拒绝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推荐给 予阿司匹林100mg 或氯吡格雷75mg 治疗。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管理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素贞
心房颤动的定义
• 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 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 张功能,进而导致泵血功能下降,加之房室结 对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可致心室律极不规则。
• 心室律不规整、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 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转复愿望
长期持续发作 长期持续发作
拟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 复律、导管消融或外科手术
转复为窦律
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1 、 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 2 、心律失常治疗(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
❖ 主要非药物治疗 ❖ 1 、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 ❖ 2 、 外科手术治疗(迷宫手术) ❖ 3 、 消融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治疗前准备
• 用药监护 一般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 周, 以免治疗中因 药物作用不能诱发房颤, 影响治疗后判断
• 患者服用华法令3~ 4 周, 常规华法林抗凝维持INR达标1 个月,于治疗前3 d 改为低分子肝素, 治疗前12 h 停用。
治疗后护理
• 华法令的使用和监测 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 因素, 20% 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 因此抗凝治疗为房颤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 非心原性疾病 ➢ 肺部疾患 ➢ 甲亢 ➢ 中毒:酒精、咖啡
➢ “孤立性”房颤 ➢ 青年患者 ➢ 30%
房颤的发生机制
I. 多发子波学说
II. 双重机制学说 IV.
心房电重构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
名称 首诊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
临床特点
发作特点
治疗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 可反复也可不反复 勿需预防性抗心律失常治疗,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
❖ 心电图找不到P波, 代之以细小的锯尺波
❖ R-R间期绝对不等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 常,心室率过快,发 生室内差异性传导, QRS波群增宽变形。
房颤的发病率
❖ 在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15%~1%,随年龄增 大发生率急剧性增加
❖ 在心脏病人中,房颤发生率为4%
❖ 心衰病人(尤伴心脏扩大)房颤发生率为40%
首次发现)
发作
除非症状严重
持续时间< 48小时,能 自行终止
反复发作
预防复发,控制心室率及必 要时抗凝和导管消融治疗
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 性
反复发作
控制心室率,必要时抗凝和 或转复和预防性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或选择导管消融治

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
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 转复愿望
永久性心房颤动
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 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无
治疗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
❖ 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是房颤射频消融术特有的并发 症,由于消融时肺静脉内过度放电使消融处瘢痕形成导 致肺静脉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