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请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明确:这一比喻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 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解读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 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是:这。 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当:在。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是写泰山山顶雪后美景 的名句,请赏析。
明确:“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 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 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壮观美丽。
3、有人说,“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 试分析。
明确:这是在山顶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告归田里。 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 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 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 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生字词
提问:从作者由京师来泰山的路线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旅 程的什么特点?由此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
1、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
明确: 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 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 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 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2、结句“雪与人膝齐”能否删掉?
明确: 不能。结句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 泰山形象融为一体,既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又留有令人回味的余 地。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姚鼐
(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
齐读课文第 2 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 特殊的时间 特殊的天气 特殊的路线 特殊的目的地
(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
齐读课文第 2 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
特殊的时间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农历二十八)——戊申晦(农 历二十九) 除夕
红日升起后,蓦然回视, 日观峰以西负雪的诸峰,有红有白,色彩 绚丽。向前看,红日高升,无比壮阔,向后看,红白相间,明暗交 错,空间广阔而立体。 “若偻 ”,拟人。写出在最高峰日观峰上俯瞰众峰,众峰低矮仿佛 在鞠躬的姿态,“日观以西峰 ”仿佛都在向此时新生的红日致敬。 坦荡洒脱的豪情。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 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云一线异色 ”之“异色 ”意为“ 出现不同的颜色 ”, “须臾 ”意为“片刻 ”,“成五采 ”之“成 ” 意为“ 变成 ”。 作者敏锐的察觉到了日出前的色彩变化,斑斓的色彩极速变 幻,构成一幅神采飞动、瑰丽炫目的日出奇观,给人一种震 撼之感。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 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品读课文 2、3、5 段,圈画写景的句子,小组合作,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画面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的情感。
画面
特点
情感
苍山夕照 壮阔明丽
开阔澄明的心境
泰山日出 磅礴壮美
坦荡洒脱的豪情
雪后空山 庄严幽寂
高洁坚韧的风骨
揭秘之旅第三站:事有雷同,绝非偶然
失意迷茫的姚鼐在磅礴壮丽的泰山日出中实现人生的转折。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在经历人生的困境后,也曾从自然中寻得了慰藉,获得了超 脱,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几位文人。
(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
齐读课文第 2 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 特殊的时间 特殊的天气 特殊的路线 特殊的目的地
(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
齐读课文第 2 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
特殊的时间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农历二十八)——戊申晦(农 历二十九) 除夕
红日升起后,蓦然回视, 日观峰以西负雪的诸峰,有红有白,色彩 绚丽。向前看,红日高升,无比壮阔,向后看,红白相间,明暗交 错,空间广阔而立体。 “若偻 ”,拟人。写出在最高峰日观峰上俯瞰众峰,众峰低矮仿佛 在鞠躬的姿态,“日观以西峰 ”仿佛都在向此时新生的红日致敬。 坦荡洒脱的豪情。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 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云一线异色 ”之“异色 ”意为“ 出现不同的颜色 ”, “须臾 ”意为“片刻 ”,“成五采 ”之“成 ” 意为“ 变成 ”。 作者敏锐的察觉到了日出前的色彩变化,斑斓的色彩极速变 幻,构成一幅神采飞动、瑰丽炫目的日出奇观,给人一种震 撼之感。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 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品读课文 2、3、5 段,圈画写景的句子,小组合作,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画面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的情感。
画面
特点
情感
苍山夕照 壮阔明丽
开阔澄明的心境
泰山日出 磅礴壮美
坦荡洒脱的豪情
雪后空山 庄严幽寂
高洁坚韧的风骨
揭秘之旅第三站:事有雷同,绝非偶然
失意迷茫的姚鼐在磅礴壮丽的泰山日出中实现人生的转折。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在经历人生的困境后,也曾从自然中寻得了慰藉,获得了超 脱,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几位文人。
16.2《登泰山记》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5张ppt)
原文: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 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 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在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 膝盖一样平齐。
原文: 亭西有岱(dài)祠(cí),又有碧霞元君祠。皇
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 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翻译: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
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天观看道路中的石碑, 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模 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道路上石碑,都来不及 前往去看了。
第一段:泰山地理形势
原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 (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 环水也。
翻译: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 齐河长清二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作为 界限的古长城,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 知府朱孝纯从南面的山脚登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 道路都是由砌的石头作为石阶,它的台阶级数有七 千多。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在泰 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 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晚日照城郭:静穆之美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在 公元1774年。乾隆,清高宗的年号
这里是“冒”的意思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
清代县名,今属山东
界限
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
这个月的丁未日
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
石阶
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
桐城派简介
桐城派为清代散文的重要流派,其创立者为康熙年间的方苞。方苞强调文 章应遵循“义法”,提倡撰写“清真雅正”之作,以承载孔孟与程朱的学说。 刘大魁师从方苞,进一步拓展其理论,提出文章应重视“义理、书卷、经 济”三者。他主张作品要阐释程朱理学,同时在艺术表现上模拟古人的“神 气、音节、字句”。姚鼐作为刘大櫆的弟子,倡导“义理、考据、辞章”缺 一不可,实际上是通过“考据”与“辞章”来彰显儒家“义理”。
第一段:概述泰山的地理概貌,明确泰山及其巅峰——日观峰的所在位置。
首先描述汶水与济水的分流,形成地理上的“面”; 接着提出两水之间的分界——古老的长城,构成地理上的“线”; 然后以长城为参照,标定泰山之巅——日观峰的具体位置,形成地理上的“点” 。这一描述为后续登山路径和观赏日出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从地理环境入手:泰山南面,汶水向西流淌;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名山依傍 名水,更显壮丽。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中的两个“皆”字,铿锵有力,将泰山的水景由两条 河流展开成广阔的画卷,描绘了南山北山众多溪流纵横交错、最终汇入一河的 景色。横亘于阳谷与阴谷之间的古长城,为泰山增添了雄伟与奇特的色彩。随 后指出泰山的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叙述预留了悬念。 这一段文字,是作者攀登泰山前,以粗犷的笔触描绘了山峦、流水、古老长城 、日观峰等景观,勾勒出泰山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动静相宜的整体风貌。简 约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晰。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优质课件
● 戊申 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 见云中 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 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 驳 色,而皆若偻。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 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 具- -样的 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就变成了 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颜色纯红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 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 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 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 了这篇游记。
写作背景解读
乾隆39年冬,42岁的姚鼐此时刚辞去了《四库全书》纂修官的职 务。其自述的理由是 “以病归”“养双亲”。
按照时间的推移描写景物的变化,从视觉,色彩点染、动静 结合,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以日观亭为中心定点观察描绘, 突出了泰山日出时的色彩绚丽、气势雄伟。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 漫 失。僻不 当 道者,皆不 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 苍 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 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 雪与人膝齐。
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 序写景物变化的?突出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 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描写景物的变化的。 待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须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多石少土的枯瘦、嶙峋 多平方少圆的棱角分明 多松少杂树
性格坚毅 为人方正、不圆滑 刚劲、坚毅
归纳:
人物形象: 极具创新精神、志向远大、
个性坚毅、迎难而上、乐观自信
无一字议论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
人生困境中的自我救赎
姚鼐坚韧、乐观的精神品 质,会给你怎样的启发,你会 联想到哪些人?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 做?
目标明确, 不畏艰辛 为了目标执着,努力
3.天气情况(大风扬积雪击面、雪与人膝 齐)
4.所见之景(红日,松……)
不畏苦寒,勇敢坚毅 不惧磨砺,勇于攀登
乐观、对未一个人眼中之景是他内在品格的投射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限:险峻阻碍。
丁未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戊申晦: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更(凌晨四点多) 五鼓:
思
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 在阖家团圆的日子, 跨过无数的“限”登泰山赏日出呢?
“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 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注意的对象由我们
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
读《登泰山记》有感
泰山啊,他向着你而来! 苍山负雪,瘦弱的书生, 乘风雪,登级而上, 风中飘散的叹息,恰似
一片片破碎的雪花 消失了。
泰山啊,敞开了怀抱, 拥抱了你, 明烛天南, 奔向天边的日出, 赤如丹, 她将唤醒一颗潮湿疲惫的灵魂。
遥远的京城, 文字的刀光剑影, 让一颗怀揣是非的心, 在寒意凝结的关口, 一步步打滑, 不堪世用, 愤而请辞!
登泰山记ppt精品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泰山四大奇观 一般指:泰山日 出、云海玉盘、 晚霞夕照、黄 河金带。另一 说:旭日升、 晚霞夕照、泰 山佛光、云海 玉盘。
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 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 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尊 其为五岳之首,有“泰山 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历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进 行封禅和祭祀,各朝文人 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 留下许多诗文佳作。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重点字音:
汶(wèn)水 南麓(lù)
砌(qì)石
磴(dèng) 徂(cú)徕(lái) 晦(huì)日
绛(jiàng)色 若偻(lǚ) 樗(chū)蒱(pú)
石罅(xià) 膝(xī)盖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中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 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阳:山的南面。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 西南流经泰安东。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 现通称山涧。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古长城: 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日观峰:在山 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 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 以南十五里。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 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 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登泰山记ppt精品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至于:到达
级:台阶
余始循以入:省略句 应为“余始循(之)以入” ,“之”代 “环水”。
复循西谷:省略句 应为“复循西谷(走)”,“走”:行走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负:用背驮着,引申为覆盖
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耀,照亮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 应为“限当道崖”。
登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述为:( 京师 ) ——( 泰安 )—— (南麓 )——( 中谷 )——( 中岭 ) ——( 西谷 )—— ( 山巅 )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十八盘
泰山溪水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乘:冒着
历:经过 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五鼓
大风扬积雪击面
足下皆云漫
稍
山:白若樗蒲 云:一线异彩
须臾 五彩
日上
日:正赤如丹 海:动摇承之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回视
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或曰:此东海上册( 完美课 件)
日出后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登泰山记PPT优质课件—高一语文统编 版必修 上册( 完美课 件)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
16.2《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
【资料链接】
1.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
亦罪也。天地万物之变,人世夷险、曲直、好恶之情态,工文章
者,必快摘发露至尽。人匿其情久矣,而或宣之,宜有见恶者矣,
况又加之以名称耶?
———姚鼐《赠程鱼门序》
2.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pǒu击讪
笑之不遗余力。先生往复辨论,诸公虽无以难,而莫能助也。将
乙未之春,姬传(姚鼐)以壮年自刑部告归田里,道 过泰安,与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 高风。
根据文本,概括姚鼐“隐君子之高风”的具体表现。
登山时间: 除夕佳节寄情山水,坚定无畏。 登山路线: 不循古人不走常路,坚持自我。 登山所见: 雪霁观日景致奇绝,满怀希望。
一程山水一人生,辞旧迎新迎新生。姚 鼐一生,步履匆匆,人生茫茫,他从风雪中 踏来,亦从风雪中归去。回顾此生,姚鼐心 中的波涛和眼底的丘壑统统都化作了笔下的 平淡,化成桐城派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 光芒。
问题:找出作者登泰山的经过,并绘制成线索图。
先写从 路线是从
到 ,再写从 到 ,路程有 ,石级有
,
到 再到
,最后看到了哪些风景?
山巅 遂至 遂至
西谷
乘、历、穿、越
乘、历、穿、越
京师
泰安 由由
复循
复循
苍山负雪
中岭(天门)
越
越
日照城郭
中谷
循
半山居雾若带
循
南麓
任务二:跟着姚鼐上泰山山巅观赏日落之景,你看到了
③(分析)+(作用) 把雾气比作飘带, 写出了雾气的轻 盈和缥缈;动态的轻雾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写出了雾对山 的深深爱恋,也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课件
【活动4】品读第3段,思考回答: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 对应的景象变化。
五鼓 稍见 须臾 日上 回视
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作者描画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泰山观日出。 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 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照映衬 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 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 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 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 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引申 为鞠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 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势,也使日出 景象显得更加庄重。
(2)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视察描画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 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 “须臾成五采”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 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好像有一双巨手轻 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 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 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 想象:本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 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
【活动6】品读第5段,思考:该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 作用?
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 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 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 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 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 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 细部刻画,却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登泰山记》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自然段介绍泰山冬季景色,“三多三少”, 寥寥几语,便将冬日泰山苍劲峻峭的总貌勾勒 出来,用笔俭省凝练。
总结:
•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 山及其 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 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极力叙写登山之 艰难和山巅之景的开阔雄浑(静景)。
• 第三段:观日出,描写泰山日出前后瞬息万变 的雄奇景色(动景)。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文章第三段观日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 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时间顺序
日
日
日
日
待
将
正
出
出
出
出
后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 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前后瞬息 万变、奇异壮丽的图画。
3、乘风雪—— 冒着
4、长城之限—— 界限
5、崖限当道者——门槛
6、道皆砌石为磴—— 石阶
7、余始循以入—— 顺着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介词,在
2、余始循以入—— 连词,相当于“而”
3、至于泰安——古今异义,古义:动词“至”与介词“于” 连用,表示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 提一件事情。
4、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大风扬积雪击面
日待出
色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彩
鲜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明
日将出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动摇承之 奇
回视日观以西峰
丽 壮
日出后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美
而皆若偻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翻译: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 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都像是鞠躬的样子。
总结:
•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 山及其 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 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极力叙写登山之 艰难和山巅之景的开阔雄浑(静景)。
• 第三段:观日出,描写泰山日出前后瞬息万变 的雄奇景色(动景)。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文章第三段观日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 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时间顺序
日
日
日
日
待
将
正
出
出
出
出
后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 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前后瞬息 万变、奇异壮丽的图画。
3、乘风雪—— 冒着
4、长城之限—— 界限
5、崖限当道者——门槛
6、道皆砌石为磴—— 石阶
7、余始循以入—— 顺着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介词,在
2、余始循以入—— 连词,相当于“而”
3、至于泰安——古今异义,古义:动词“至”与介词“于” 连用,表示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 提一件事情。
4、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大风扬积雪击面
日待出
色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彩
鲜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明
日将出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动摇承之 奇
回视日观以西峰
丽 壮
日出后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美
而皆若偻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翻译: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 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都像是鞠躬的样子。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4.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姚鼐希望“浮览山 川景物以消其沉忧”,那么他的愿望实现 了吗? 明确:他的愿望实现了。当与子颖在除夕 共同领略了“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的人 间胜景时,他仿佛也从充满忧思的现实中 抽离出来,达到了“宠辱偕忘”之超然境界 。
环节四: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明确:与挚友“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在“大风扬积雪击 面”中领略了日观峰的极顶胜景,其内心关于辞官得失之迷雾已 然消散净尽,对于官场沉浮的“沉忧”也彻底抛却。行文至末尾, 其情感逐渐归于平静,因此行文语气上趋于缓和,对景物的描写 也显得淡然。这是行文的水到渠成,也是姚鼐内心宁静、心无挂 碍之自然外化。
为何要“登泰山”?
提示:参照课前预习导学第4点。 明确:“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可见姚鼐本是怀着深沉的忧思前往 泰安的。
为何不走寻常登山路?
1.文中写到:“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 水,余所不至也。”如写登泰山,只安心写自己所走的路径便是,为何要 郑重交代自己没有去的地方呢? 明确:如写作背景所述,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人生的重要节点。当时他 面临是否要辞官的“抉择”,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前方有路,究竟往哪条 道走呢?古人走的路?常人走的路?姚鼐都没有走,他选择了自己的这 条路。交代“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以及东谷这条“余所不至”之路,实则别 有深意。三条路,既是姚鼐登山时面临的抉择,也象征着他当下面临的 人生抉择。
姚鼐在泰山之景中得到的启迪,在同期 写的一首诗更为明显地表达。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男 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即今 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姚鼐登顶泰山,除了震撼之外,他还有 意识地将自我化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 从而获得了与泰山日出一般的力量,一 般的胸襟。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共28张ppt)
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
头始砌循的台以阶入,,有道七少千半多,级。越泰中山岭正,南复面循有西三个谷山,谷遂。至(其其巅中。)中谷的水环
绕泰安城,沿这着就是郦道元走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就山谷进山山顶, 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托物 言志
初读课文
• 找出文章在出现的地名、亭名、建筑名,并在图片上将泰山地势、 作者游踪展现出来。
地名
亭名
河流
建筑名
京师
齐河、长清 泰安 桐城
日观亭
汶水 济水
岱祠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长城
理解文意·第一段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山的南面山谷的水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
理解文意·第二段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称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
判断句
像门槛一样 横,挡
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
明山南确谷;:,古望古时晚时候日候登照称泰城它山为,郭石“是,阶天沿汶门着水溪东几、水面乎徂”的徕,山我谷如没进画有去,到,已而过路经半那上山里有居。个覆现雾天盖在门若(。带我这然)东。经边照过的亮
理解文意·第二段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在
从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
界限 到达
这
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明确: 我在乾隆三十山九脚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台,阶经过齐河、长清两
《登泰山记》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 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 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 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 了这篇游记。
解题 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 ①“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 ②“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了解“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 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 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明确字音 汶水(wèn) 济水(jǐ) 徂徕(cú lái) 樗蒲(chū pú) 绛皓(hào)
泰山之阳①,汶(wèn)水西②流;其阴③,济水东④流。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⑤。最高日观峰⑥,在长城南十 五里。
1.3.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其:代词,它,指泰山
2.4.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向东流。
“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叙述游 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 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 裁,形式灵活自由。
了解“桐城派”
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 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 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 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 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 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桐城派在清代 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 促进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山水 古长城 日观峰
层 次 景一清 句晰 一
余以①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②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 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③,至于泰安。是月丁未④,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 (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⑤余。
统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件32张PPT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高考链接·极】
• 【名校模拟·《后汉书·蔡茂传》】
• 13.(2)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
其中穗,辄复失之。(4分)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 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 着又丢失了。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副皇词帝,行宫有在时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③不或当异道二者者,之皆为不及往。
冰雪山,多无石瀑,水少,土无。鸟石兽苍音黑迹色。,至多日平观副方数词,里,少内圜或无。许树少,杂而树雪,与多人松膝,齐生。石罅,皆平顶。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 姚鼐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平无的树,,方而形雪的与人膝齐。
课堂检测
一词多义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 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 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
【文章选段】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
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
服,光斗坐赃二万。
➢扬涟等起初不招任,随后担心因不招任就会被酷刑毙命,希望
下至法司,能够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高考链接·极】
• 【名校模拟·《后汉书·蔡茂传》】
• 13.(2)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
其中穗,辄复失之。(4分)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 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 着又丢失了。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副皇词帝,行宫有在时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③不或当异道二者者,之皆为不及往。
冰雪山,多无石瀑,水少,土无。鸟石兽苍音黑迹色。,至多日平观副方数词,里,少内圜或无。许树少,杂而树雪,与多人松膝,齐生。石罅,皆平顶。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 姚鼐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平无的树,,方而形雪的与人膝齐。
课堂检测
一词多义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 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 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
【文章选段】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
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
服,光斗坐赃二万。
➢扬涟等起初不招任,随后担心因不招任就会被酷刑毙命,希望
下至法司,能够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探幽怀远韵,悟情景交融
(一)结合学习支架一和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说说从《登泰山记》的景色 中,你能揣摩出作者怎样的内心活动和人格理想?
学习支架一 姚鼐二十岁即中举,少怀壮志,但科举之途一直不顺,乾隆二十八年,六 应礼部试方中进士,之后却沉浮部曹,久不能升迁。乾隆三十八年经刘统勋 等举荐入四库馆修书,但学术观点与馆中核心人物戴震发生严重分歧。乾隆 三十九年秋,他作别官场。这一年冬天,姚鼐乘风雪专程奔赴山东,于除夕 前夜登泰山,待日出。
(四)理解文意·第三段
天边
一会儿 同“彩” 升起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
承托 代词,指泰山 有的人 判断句 回头看
有的
承
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
或红或白 杂 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否,绛皓 驳色,而皆若偻。
明确: 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起来 了,颜色纯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 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五鼓:古代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 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 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五鼓”相 当于五点钟。
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3:00-5:00
时辰 更点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子时(夜半)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 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
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课件(共38张PPT)
①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 ②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疏 通
文 意
章 节
梳贰
理
文
脉
朗读文本 订正字音
姚鼐:nài
汶水:wèn
济水:jǐ (jì)
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
的飘带似的。
第 二 段
段意: 叙述登山过程
梳理文脉
先写: 京师 泰安 再写: 山麓 山顶 路程: 四十五里 石级:七千有余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 山顶 苍山负雪 景色: 晚日照城郭
半山居雾若带
上远
第
二
段
任务二:请简要画出作者的登山线路图。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
皆若偻。
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第
疏通文意
三
段
五鼓:古代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
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
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晚七点起更。
时间 时辰 更点
19:00-21:00 21:00-23:00
子颍:yǐng
砌石:qì(qiè) 为磴:dèng
徂徕:cú lái
戊申:wù
樗蒲:chū pú
绛皓:jiàng hào 少圜:yuán
石罅:xià
若偻:lǚ
须臾:xūyú
人膝xī
整体感知
本文与《赤壁赋》同为写景散文,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疏 通
文 意
章 节
梳贰
理
文
脉
朗读文本 订正字音
姚鼐:nài
汶水:wèn
济水:jǐ (jì)
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
的飘带似的。
第 二 段
段意: 叙述登山过程
梳理文脉
先写: 京师 泰安 再写: 山麓 山顶 路程: 四十五里 石级:七千有余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 山顶 苍山负雪 景色: 晚日照城郭
半山居雾若带
上远
第
二
段
任务二:请简要画出作者的登山线路图。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
皆若偻。
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第
疏通文意
三
段
五鼓:古代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
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
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晚七点起更。
时间 时辰 更点
19:00-21:00 21:00-23:00
子颍:yǐng
砌石:qì(qiè) 为磴:dèng
徂徕:cú lái
戊申:wù
樗蒲:chū pú
绛皓:jiàng hào 少圜:yuán
石罅:xià
若偻:lǚ
须臾:xūyú
人膝xī
整体感知
本文与《赤壁赋》同为写景散文,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理环境”写起?
二、两个“皆”字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三、去掉尾句好不好,为什么?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二、“皆”字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
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 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明确:不好,日观峰是以古长城为参照来写 的,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突出了山势的高峻挺 拔,又为下面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埋下伏 笔。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
明确:“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 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 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三、去掉尾句好不好,为什么?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
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
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五岳之首 泰山四绝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知识, 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学习作者写景叙事的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 你是历史上璀璨的明星,72位帝王在你这封 禅,因为你是东方生命之源,是吉祥与希望 的象征;无数文人雅士也为你倾倒,留下万 古不朽的诗篇。泰山,我为你骄傲!
• 你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何时都未曾动 摇,你用高大的身躯,庇佑数百万百姓安康, 成为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泰山,作为您的 儿女,我衷心地为你骄傲!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理清文章思路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交 待 泰 山 位 置
记 述 登 山 过 程
登
泰登泰山记
山 记姚
鼐
泰山,我为你骄傲
田申怡
• 你是五岳之首,你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
你是东方文化的承载者,你是“天人合一” 思想的寄托地。泰山,我为你骄傲!
• 你拥有天下最美的风景:泰山日出,晨辉四射; 云海玉盘,苍茫空阔;晚霞夕照,心旷神怡; 黄河金带,雄奇瑰丽。泰山,我为你骄傲!
• 你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是东方文化的发 祥地;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 都是你的儿女,那古老的齐长城上,也有你的 身影。泰山,我为你骄傲!
自主学习
1、了解泰山: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
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32米。泰山为
五岳之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
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
为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
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自主学习:
4、解释词语
• ①泰山之阳——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 ②其阴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 ③乘风雪 —— 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 ④长城之限—— 界限,这里指城墙
• ⑤遂至山巅—— 顶峰,巅峰
描返补 绘记写 日人自 出文然 美景景 景观观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文章评价
1、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 名篇。 2、《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 题材的著名散文,是其写景散文的代表作。 3、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典要凝括。”“读 此益服其状物之妙。”“世多有登岳,辄作,读此 当为搁笔。 4、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冯骥才《挑山工》、姚鼐的《登泰山记》、杨朔的 《泰山极顶》
“
”。该流派作家主张文学兼具
_____、_____、辞章之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文论和写作方面都有一定成就。
游记 姬传 梦谷 惜抱轩 桐城派
清代 方苞 刘大櫆 桐城派 “桐城三祖 ”
义理 考据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记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 《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 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 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赏
析 ( 一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 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一、写“登泰山”,开篇为什么从“泰山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自主学习:
2、了解作者:《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
泰山的
记。作者姚鼐,字________,一字
________,室名________,其文集名因此而来。他
是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代人,他与_____、
_____等同属_____派作家,三人并称为
• ⑥半山居雾—— 停着
• ⑦戊申晦 ——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 ⑧极天云一线—— 尽头,极点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16.2《登泰山记》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