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P地址》教学设计《IP地址》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经验准备本节课是第二章“因特网应用基础”第二节“IP地址”的第1课时。

学生虽然对IP地址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格式和分类方法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有必要进行讲解学习。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识基础做了铺垫,但现在高中生接触生活不多,一部分学生对IP 地址产生畏惧感。

所以,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才能易于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建构。

二、不同基础学生学习难度分析3.一般特征: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操作兴趣,掌握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4.信息素养: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教学素材自我学习等信息素养,且具有对信息的提升能力;三、课前学习准备课前学习学案知识《IP地址》。

《IP地址》效果分析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计了多个处理方案。

讲解过程中尽量列举了生活常见现象,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留出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本课堂知识看法,更有效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讨论并理解了IP地址的分类方法,推理了A、B、C、D、E五类IP地址的取值范围;通过最后的随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理解了IP地址的分类方法,和各类IP地址的特点,达到了课标要求。

《IP地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地位《IP地址》这一课是浙教版《网络技术应用》中第二章“因特网应用基础”中的第二节。

本章主要讲述了因特网的基础知识,是后续章节因特网应用的基础。

第二节讲述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讨论了开发IPV6的必要性。

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较多,在介绍理论、概念的同时,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易于理解的例子组织教学内容,尽量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时间。

本课主要探究IP地址的分类,结合学案要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掌握重点内容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_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P地址及其管理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

我校是一所高级中学,学生的基础还可以,又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想当一部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视频导入,即联系生活实际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IP地址产生好奇,接着展示本机的IP地址让学生对IP地址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随堂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后都有对应的随堂练习,即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又增加了师生互动。

注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随堂练习2中学生把二进制数转换成了十进制数,在IP地址的分类中,老师接着利用了这几个数,让学生即容易理解IP地址各类的范围,又认识到了在IP地址中二进制转十进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设计有新意。

小结环节设计了自我评价,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出了充分保障。

总之,教师讲解到位,教学过程安排的合理、紧凑,课堂练习设置精炼,很好的回扣了教学内容,学生完成的效果很好,因此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带着切实可行的任务学习,可操作性比较强,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原本十分枯燥的IP知识点;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合,并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堂客观评价的结果是70%以上的同学获得了优秀。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

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

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巩固练习:1. 166.111.3.97是_________IP,它的网络标识是___________192.168.4.100这个IP中的主机标识是___________2.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A、127.0.0.1B、202.168.0.1C、130.1.1.1D、18.20.5.13.在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标识,它是:( )A、统一资源定位器B、计算机名C、IP地址D、用户名4.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错误的是( )A、IP地址表示为4段,每段用圆点隔开B、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C、IP地址包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D、IP地址是一种无限的资源,用之不竭5.对下一代IP地址的设想,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提出创建的IPV6将IP地址空间扩展到( )A、32位B、64位C、128位D、256位6.对于IP地址,32位地址中左边第一个8位为网络标志,其中第一位为0,其余24位为主机标识的IP地址,属于( )A、A类地址B、B类地址C、C类地址D、D类地址7、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具备一些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对网络理论的学习还需加强。

特别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如何增加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求学就成了本课因着重考虑的地方。

任务驱动,兴趣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思路】:兴趣点导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目标】:理解IP地址概念,掌握其格式与分类,了解IP地址的管理。

【重点难点】:1.IP地址的格式(难点);2.IP地址的格式(重点);3.IP地址的分类(难点)(重点)【设计的教学核心问题】:让学生理解IP地址的分类【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用具】:教学课件PPT,moodle教学平台讨论回答)【阅读材料:】A类地址:第一个字节范围1-126,第一个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三个字节为主机标识(1+3)。

B类地址: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前两个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两个字节为主机标识(2+2)。

C类地址: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前三个字节是网络标识,最后一个字节为主机标识(3+1)。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IP地址,其余同学来判断书写的IP地址分别属于哪一类?它们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分别是什么?【例题:】1. 主机IP 地址为:126.0.254.251 中,代表网络标识的数字是()A.126 B.126.0 C.254.251 D.251分析:首先根据第一个字节判断IP地址分类,再根据分类判断网络标识。

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IP地址的分类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和巩固学生对IP地址分类的印象4.IP地址的管理: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

通过一个短片让学生了解IP地址是如何管理和分配的。

IP地址作为一种资源,并没有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解决IP地址短缺的矛盾,人们推出了新一代的IP地址版本(IPv6)。

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也是一种资源三、随堂测验:学生登录moodle教学平台,完成本节课的随堂测验题。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高中学生经过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信息搜索、处理、交流的能力,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对接入因特网有初步的了解。

由于生活学习可能需要访问因特网的信息资源,他们会遇到接入因特网的问题,但是不一定了解因特网的组织结构形式与管理方法,更少去关注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问题。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

他们能够对各种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并说明问题。

他们具备了接受更高层次文化的能力,通过实验感受技术背后的思想方法。

基于这一点,本节课也渗透着管理的思想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任务或问题的条件和关键点,帮助学生找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其次,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在学习IP地址的概念和分类中,掌握配置IP地址的方法。

通过在学案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填写针对该问题的学习记录,较容易让学生完成任务。

评测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课堂评测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TCP/IP中IP协议的相关知识,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能够理解IP地址的管理方法及了解相关的重要管理机构。

在技能方面,通过自主练习和合作学习,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能够对采用IP地址联网的情况作简单的连通性测试和掌握一些常见得故障。

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起“技术服务于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1.【课题名称】IP地址及其管理2.【学习目标】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3.【学习重点与难点】(1)IP地址的格式(2)IP地址的分类(3)IP地址的分配管理4.【学习方法】讲授教学法5.【学习时间】1课时6.【学习环境】网络实验室7.【学习过程】(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中本节导言,了解到因特网上主机的发展情况。

教师提问:随着接入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多,因特网是如何管理这些接入用户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呢?(2)案例导入,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因特网上用户数量的不断激增,因特网对接入用户的管理及标识就是一门学问。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IP地址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IP地址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IP地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IP地址》一课选自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分册第二单元。

以电话网络中对不同电话机识别为例,引导学生联想利用数字来表示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从而引出核心内容“IP地址”。

在深入剖析IP地址的两个部分后,介绍IP地址的分类,进而帮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管理机构与分配手段。

最后提出目前使用的IP地址存在的严重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引出IPV6协议。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按照教材中提示的步骤完成了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的工作,期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问题,但IP地址知识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学生并不了解它的内涵。

因此本节课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实际,多种教法学法相结合完成本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格式及分类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熟记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方法。

【难点】能进行IP地址类型识别。

五、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的是设置情境的导入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展示公安机关网络警察通过IP地址破案的案例,提问,公安机关是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IP地址。

【设计意图】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通过有趣味,联系生活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 IP地址及其管理一、背景信息1.模块:高中网络技术技术应用2.年级:高中二年级非上机时间15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 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2)了解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的作用。

(3)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IP地址的实际应用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与IP地址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如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配置等,由表及里,由浅和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相对枯燥,因此本节课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体会到学习网络技术相关理论的快乐,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IP地址资源短缺的危机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子网掩码的作用(三)学生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域名的基本知识,初步的网络应用能力。

对于IP地址有些同学只是听说过有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很多没有真正在计算机上打开IP设置的页面,并且多数学生对二、十进制的转换也接触不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IP地址是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而有带有新鲜感的名词。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2)网络探究教学法(3)小组协作式学习。

(五)课前准备:任务单、相应素材准备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校园安全巡查工作提出问题,借助网络技术访问远程的网络摄像头,现场程序给学生远程的监控画面:通过IP地址访问互联网上的终端设备。

【师生互动】提问:教师是通过什么手段访问到千里之外的网络摄像头的?引导学生观看后回答:IP地址【教学效果】此部分引入学生对远程访问到的实时画面应该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对神奇的网络技术赞叹之时,由此提起了学生对IP地址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参与话题的讨论,此时虽然学生对IP地址这个概念有点陌生,但开始渐渐关注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_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IP地址的概念、作用。

②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子网掩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类等,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体会学习理论知识的快乐。

②告诫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同样要讲文明、讲礼貌,要遵纪守法。

③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子网掩码。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资料阅读:网瘾少年离家出走连徐民警联手找回【连网】(记者贺从验)昨日凌晨,经过警方周密排查,终于将从徐州离家出走来连的15岁少年小超(化名)在市区一家网吧内找到,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孩子的家人。

当家人获悉离家出走的孩子的下落时,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1月18日晚上10时许,市110指挥中心接到徐州市邳州公安局协查函:其辖区内群众舒先生报警称其儿子小超因迷恋网络,与家人争吵,并于几日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后根据网络游戏登录的IP地址发现小超现在连云港,请求港城警方代为查找该少年的下落。

接报后,110指挥中心值班民警一方面迅速指令市局网监支队,根据舒先生提供的小超网游登录IP查询其位置,一方面安排接警员电话询问报警人之子小超体貌衣着特征。

经市公安局网监支队周密排查,最终确定小超网游登录位置在海州区苍梧路45号附近。

随后,110指挥中心指令海州公安分局新东派出所民警前往现场周围实地查找小超。

昨日凌晨零时许,处警民警终于在苍梧路E度网吧内找到小超,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将信息迅速反馈给市110指挥中心。

随后,指挥中心迅速通过邳州市公安局和小超的家人联系上。

获悉儿子找到了,报警求助人舒先生十分激动,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识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格式,了解IP地址的分类与子网掩码,了解IP协议的发展。

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IP地址的认识,再通过对自家网络结构设计的案例实践,掌握正确设置IP地址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重点:IP地址的格式、分类与子网掩码难点: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使用规则,在实际案例中能够正确设置IP地址。

三.教学过程《IP地址及其管理》——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是在继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之后的继续,在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中让学生学习了网络是如何实现数据通信的,包括线路交换、分组交换等,在网络协议中,我们学会了三种局域网协议,包括NETBEUUI、IPX/SPX、TCP/IP,尤其是OSI分为七层的策略和TCP/IP分四层,有了以上的基础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讲解了IP地址概念及格式(二进制及如何转化为十进制)、IP地址与域名的关系、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发展(从IPv4扩容到IPv6),尤其重要的是IP地址的分类,可以通过第一个字节区分,是一个非常巧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节用视频导入,为加深对IP地址及格式分类的理解,本节还讲解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的方法,由于之前从未涉及关于IP的学习,因此本节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需由浅入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但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所以本节的理解也不会太过于吃力。

《IP地址及其管理》——效果分析我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讲解了二进制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IP的格式与分类及取值范围。

在问题中融入知识方法,在情景分析中归纳结论,并将这些方法与结论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ip地址的说课稿

ip地址的说课稿

ip地址的说课稿篇一:IP地址说课稿IP地址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鸟ACCP AB模块《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课程的第5 章,2、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2)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为计算机配置IP地址,并选用合适的子网掩码;规划中小型企业网的IP地址。

3)能力目标: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划分3、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IP地址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教学难点: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

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

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振作能力。

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说学法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全作学习\自主探究等三、说教学程序1、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2、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早上,小齐刚到公司就被唐经理叫到办公室,唐经理给小齐布置了两项任务:案例1:公司今天要来两名新员工,让小齐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除了做系统、连接网线之外,还应该给主机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经理说:“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有时候提示我IP地址冲突?好像其他员工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问: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通讯和识别的?2)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3)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P地址及其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身份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 理解IP地址的作用、格式;② 掌握IP地址的A、B、C三类划分;③ 了解IP地址的分级管理模式及IPV6的产生背景;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用身份证与IP地址作对比,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IP地址的感性认识;②将知识学习的过程比喻为一场快乐的旅行,会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

③利用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并以推导出三类IP地址的取值范围;利用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学与合作的精神。

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做不负韶华、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IP地址的格式、分类难点:IP地址的分类三、教学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课件演示、类比、任务驱动五、学生学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身份证的由来》,导入正课师(手拿一张身份证):同学们,你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生:身份证师:身份证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那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段视频。

身份证是我们公民身份的标识,那么在变化万千的网络的世界里,计算机的身份标识是什么呢?生:IP地址。

师:对,IP地址。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开启一段关于IP地址及其管理的旅程。

旅程要经过四站,分别是由来、概貌、分类、管理。

〖设计意图〗:网络的标识IP地址与公民身份的标识身份证非常相似,从熟悉的身份证发展过程来导入IP地址的知识,更自然、更贴切、更易于学生理解。

将新知识的学习比喻为一场快乐的旅行,会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

(二)开启IP地址及其管理的旅程第一站:IP地址的由来。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35,请学生说出IP地址的概念。

不同网络之间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称为IP 地址。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说出IP地址的基本格式及结构。

2)学生能够说出IP地址的分类及适用情况。

3)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判断各类IP地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学习,能够掌握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

2)能够熟练的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因特网发展历史的了解,体会学习计算机科学家们积极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难点:1)十进制和二进制间的转换法则。

2)根据多种方法判断各类IP地址。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对象分析:本案例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因特网作为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相当大的。

但学生平时都热衷于使用因特网的各种功能,而很少思考网络是如何联通的,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网络故障等问题,但普遍缺乏对网络背后原理的思考,缺少解决网络故障等的知识储备与实际经验。

《IP地址及其管理》效果分析:本次课效果良好,首先我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讲述了Internet的前世今生,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提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紧接着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情境,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的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然后,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将一系列复杂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演示清楚,并且层层递进。

通过我的演示和讲解,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充分的发挥了自己想象力,将抽象的问题理解清楚,最终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尝试、计算的部分较少,不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还需继续改进。

《IP地址及其管理》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在互联网中,作为通信对象的计算机只有通过IP地址才能被识别,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解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解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IP地址的概念(2)理解IP地址的格式(3)掌握IP地址的分类,并能够灵活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如为何需要IP地址、IP地址的分类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2)通过IP地址有限性的学习,让学生们懂得不去盲从,要有勇气去探究问题。

二、教学环境与准备(1)标准环形计算机机房,电脑安装有OFFICE2013、极域客户端等软件(2)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内既有计算机水平比较的学生也有水平一般的学生,从而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1、上节回顾在2.1节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域名的相关知识(1)域名的概念、结构等基本常识(2)域名的命名规则(3)域名的管理机构、管理办法以及域名注册等。

通过学习,了解了域名使我们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因特网;然而在因特网中,作通信对象的计算机只有通过IP地址才能够识别。

IP地址才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2、本节教学目标在2.2IP地址及其管理这一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2)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3)认识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将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讲解三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IP地址的概念(2)理解IP地址的格式(3)掌握IP地址的分类,并能够灵活的应用3、新课导入(1)名字的重要作用只要记住你的名字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我一定会,去见你。

——新海诚《你的名字》(2)计算机上网也需要名字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都有IP地址,就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瑟夫看作“互联网之父”之一,设计了TCP/IP协议。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 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初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IP地址初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IP地址的含义与格式。

2.掌握IP地址的分类,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

3.学会如何查看、配置IP地址。

4.了解IP地址的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1.利用Cisco虚拟平台,体验实现双机互连的整个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虚拟实验,进行知识的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2.体会“技术服务于人”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配置方法难点:IP地址的分类三、教学环境多媒体广播软件、纸质学案、微视频、Cisco Packet Tracer虚拟环境四、教学过程的分类192.168.32.200属于哪一类地址?讲解预备知识:出示探究表格:分类依据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利用“科学计算器”的帮助,快速完成探究表格,明确A、B、C三类IP地址第一字节的取值范围。

2.分享探究成果,并回答问题节课的难点。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应对IP地址分类依据,进行既简单又透彻的讲解。

在探究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钟配置IP 地址活动三: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虚拟环境,配置IP地址。

•实现两台电脑的物理连接•配置IP地址和掩码•测试连通性•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1.教师对配置过程演示并讲解。

2.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把IP地址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1.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操作,然后参照微视频,完成配置任务,并使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2.组内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认识到子网掩码的作用。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体验配置IP地址的具体过程。

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此虚拟平台,需要教师进行演示讲解。

还需要为学生制作微视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15分钟IP地址发展前景播放视频:互联网之父宣布IPv6正式启用介绍我国普及IPv6的行动计划:用五到十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IPv6商用网络2018年末,IPv6活跃用户突破2亿2025年末,全面支持IPv6,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
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 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打算采取视频导入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公安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查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进行聚众赌博的案例。

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公安机关破案的关键线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这个概念。

成功导入新课后进入到新知识探究环节。

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IP地址的定义。

同学们对IP地址概念有大致的理解以后,我会设置一个小比赛,让他们查询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在黑板上记录最快完成的三位同学的IP地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结合黑板上的IP地址,对应分析IP地址的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以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同时,通过对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探讨,引入IP地址的分类这个概念。

下一步,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依据和规律,让学生理解IP地址各个类型的特征,A、B、c三种类型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如何规定的。

同时,让学生思考每个IP类型左起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A类地址作为范例,点明数值取值范围涉及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之后让同学们以此类推,进行B类及c类
取值范围的计算。

接着就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IP 地址分类这个知识点,我会设置一个练习题133.211.1.1,让同学们分析这个地址属于哪个类别,邀请学生作答,分析解题的关键思路就是判断IP地址左起第一个字段的数值处在哪个类型的取值范围内。

紧接着我会给出第二个例题:192.256.10.1,让同学们分析IP地址是否正确,由此强调IP地址每个字段的数值不能超过2的8次幂,也就是255。

之后,我会对如何判断IP 地址类型进行总结。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我首先会带着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特点。

然后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公安机关根据IP 地址进行破案的具体经过。

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根据计算机教室的IP地址计算,让学生回去思考一下此网络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个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