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2024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 互联网应用基础 • 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提升 • 编程入门:Python语言学习 • 数据库初步认识与应用 • 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创意实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信息技术概述
学习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以及常 用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等)的使用方法。
数据排序与筛选
数据图表化
掌握按单个或多个字段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 法,以及使用筛选功能快速查找符合条件的 数据。
学习将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包括柱形图、 折线图、饼图等多种图表类型。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幻灯片创建与编辑 掌握新建幻灯片、复制幻灯片、 删除幻灯片等操作,以及文本的 输入与编辑技巧。
演示文稿的放映与输出 学习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包括 自动放映、循环放映等选项,以 及将演示文稿输出为PDF或视频 文件的方法。
幻灯片格式设置 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主题、字 体等格式,以及插入图片、表格、 图表等对象的方法。
跨平台
Python可以在多种 操作系统中运行,具 有良好的跨平台性。
丰富的库
Python拥有大量的 第三方库,可以轻松 地实现各种功能。
广泛的应用领域
Python在科学计算、 数据分析、Web开 发、人工智能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Python编程环境搭建和简单程序编写
安装Python解释器
从Python官网下载并安装适合操作系统的Python解释器。
06
数据库初步认识与应用
Chapter
数据库概念及作用
1 2 3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说教材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说教材今天我研说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全册教材, 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说教材。
一、说课标高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 知识与技能: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 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内容标准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必修模块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二、说教材1、编写意图是:贯彻国家课程标准,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 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兼顾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需要, 以建立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教科版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 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呈现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了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 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第一章绪言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包含的知识点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主要特征五、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策略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策略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过程、方法目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二、教学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三、教学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包含的知识点1.什么是信息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五、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师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必修一: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理论依据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4.课后线上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发表学习心得、提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回复,形成线上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物,并提问:“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物,你们知道它们背后的原理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我会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技术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
2024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教案设计
进程管理
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的状态和转换, 理解进程调度和进程同步的基本原理。
存储管理
了解内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应用。
文件管理
了解文件的概念、文件的组织和存取 方式,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 能。
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和广域网
了解网络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组成,理解网 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3
Python安装配置
下载Python解释器并安装,配置环境变量,安 装集成开发环境(IDE)。
Python基础语法和数据类型
Python基础语法
缩进和注释、变量和赋值、数据类型和转换、运算符和表达式。
Python数据类型
数字类型(整数、浮点数、复数)、字符串类型、列表类型、元组 类型、字典类型、集合类型。
报表和窗体设计等操作。
创建数据库和表结构设计
创建数据库 确定数据库名称和保存位置。
选择数据库版本和编码方式。
创建数据库和表结构设计
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和安全性。 表结构设计
确定表名和字段名。
创建数据库和表结构设计
选择字段数据类型和长度。 创建主键和外键约束。
设置字段属性和默认值。 建立表间关系。
演示文稿基本操作
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 和操作界面,掌握新建、保存、打开 和关闭演示文稿的方法。
文本输入与格式设置
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和编辑文本的方 法,学习设置文本的字体、字号、颜 色等格式;了解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
幻灯片制作与编辑
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的方 法,掌握幻灯片的复制、粘贴、删除 和移动等操作;了解幻灯片版式的概 念和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分析方法与思路首先精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内容分析,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具体分析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分析:1.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本章教学内容3.本章教学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4.本章内容的作用和地位5.本章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6.本章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要求二、本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简述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3.了解体验信息的一些特征及感受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4.体验信息交流。
三、本章主要内容分析本章共设有2节内容,课时分配计划表如下《信息与信息技术》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教学内容,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堂课,本课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信息的内容要求进行编写。
主要从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五个主要特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信息的定义:教材给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除了要告诉学生信息在不同领域内具有不同的涵义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信息的作用。
如果这三种定义仅从阅读的角度让学生理解,过于枯燥,且不利于学生形成认识,因此必须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体验性的小活动、小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认知。
2、信息的五个主要特征:信息的依附性是重点,它蕴涵了信息载体的概念。
能否认清信息的载体和信息内容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后面几章的学习。
四、本章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本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3.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五、本章作用和地位本章是各章的总领,第二、三、四、五、六、七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
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教材特点1.以人为本体现信息时代精神,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2.以工作需求为核心创新性地以工作需求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既有文化价值的提炼,又有(基础)教育价值的重塑。
3.适应差异针对城市与乡村不同起点的学生,分别提供活动任务,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权。
4.突出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避免了单纯“讲菜单、练指令”的技能操作式教学。
5.价值渗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法律法规教育。
6.有效链接本教材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
教材优势1.内容最新借鉴、参考了国内外近百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内容新颖,编排独具一格。
2.设计最优教科书设计弹性化,最大限度地适合各地区差异;内容版式、装帧设计独具匠心。
3.服务最好国内一流专家亲临指导,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提供环境和机遇。
4.实力最雄厚教育部主管的中央级专业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倾力出版。
5.广受好评在首批通过的5套教材中,本套教材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试验区师生反响热烈。
教材结构教材以正文、实践、页边资料以及配套光盘统合而成。
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构筑以正文为主,其中穿插实践旨在使学生亲历信息活动的过程,获得对信息技术的感性体验并实现理性认识的升华。
实践和正文共同构成了教材的主体部分,相互配合可以帮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实践有两类,一类是贯穿于正文当中的实践,是正文的自然延伸,使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位于每一章最后的综合实践,是为了使学生综合地掌握本章内容。
师生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选做其中的部分实践,并可以将某些实践或实践的某些环节灵活地安排在课外时间、机房以外的实践场所中进行。
设置的实践项目较多,供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使用。
这些实践项目都是精心设计的,教师一定要先亲自做一做,对其内容、使用价值等方面心中有数后,再做取舍。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3 信息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信息技术与隐私权信息技术与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第二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2.2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的分类与功能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基本功能应用程序的使用与开发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章:网络与通信技术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浏览器的使用与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的使用与管理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3.3 网络通信技术与设备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第四章:数据库技术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与分类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4.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表的设计与数据操作查询与报表的4.3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第五章:程序设计与算法5.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环境与开发工具程序的调试与测试5.2 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函数与模块的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5.3 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的定义与特性常用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常见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与操作第六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6.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工作表的创建与编辑数据输入与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的应用6.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图表的创建与使用6.3 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宏与VBA编程数据与外部数据数据库的共享与协作第七章:多媒体技术7.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文件格式与压缩技术多媒体硬件设备7.2 图像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音频编辑与混音技术动画与视频的合成7.3 多媒体演示与网页设计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程序的开发第八章:计算机编程基础8.1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学习编程语言的分类与特点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语言的学习方法8.2 编程实践与项目开发简单的编程项目设计与实现版本控制与协同开发编程规范与代码优化8.3 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常见编程难题的解决方法创新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九章: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9.1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与恶意软件的定义与分类防病毒软件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与预防9.2 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密码学与数字签名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与安全通信9.3 网络素养与网络道德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网络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与网络礼仪第十章: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0.1 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与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10.2 企业与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0.3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移动支付与电子票务信息技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区分,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伦理与法律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分析及教学实施
智能家电;语音输入;手写输入;
OCR;金山词霸;Office助手
实例演示;参与体验;专题讨论
2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4.1文本信息加工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4.1.2字处理软件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分析文本表达主题的基本原理;高效地运用处理文本的技巧;根据工作目标合理地选择常用文本处理工具软件
网络机房;Powerpoint
WPS;
AuthorWare;FrontPage;Flash
示范与讲解;学生自主实践;讨论
2
生活必需,感悟文化。对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有所体验。学会在网络上合乎规范发布信息,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交流习惯和意识,重在情感培养或形成规范。
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学生已经大多有过网上发布信息与交流的经验,重在实践分析。
了解信息管理是实现信息价值的保证
养成信息管理的良好习惯
信息管理的案例;计算机房
调查与讨论;专题网络搜索;总结
1
存储管理,体验效率。认识到分类管理、有序工作是提高效率的保障;感受和评价信息存储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从身边信息资源管理现象入手,探讨信息管理和效率问题。
7.2个人数字化信息管理
1.2.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信息技术与人、社会的相互作用
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保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观看录像、课外调查、展示结果、问题讨论
1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信息、数据、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讨论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2 信息素养介绍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讲解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检索、评估、利用等第二章:计算机硬件2.1 计算机硬件概述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分类、性能指标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2 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作用和性能指标讲解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基本知识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1 计算机软件概述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性能指标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3.2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讲解Windows、Linux、macOS等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四章:计算机网络4.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性能指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4.2 互联网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讲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包括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购物等第五章:信息安全5.1 信息安全概述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目标、威胁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5.2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讲解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包括使用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等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6.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分类讲解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6.2 Microsoft Word的使用介绍Microsoft Word的界面布局、功能按钮讲解如何在Word中创建、编辑、格式化文档,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对象第七章:电子表格软件7.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分类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录入、编辑、公式函数应用等7.2 Microsoft Excel的使用介绍Microsoft Excel的界面布局、功能按钮讲解如何在Excel中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分析等操作第八章:演示文稿软件8.1 演示文稿软件概述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分类讲解如何制作、编辑、展示演示文稿8.2 Microsoft PowerPoint的使用介绍Microsoft PowerPoint的界面布局、功能按钮讲解如何在PowerPoint中创建、编辑、设计幻灯片,添加动画、过渡效果等元素第九章:数据库基础9.1 数据库概述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分类、性能指标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功能9.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介绍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数据的录入与查询等基本操作讲解如何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作第十章:程序设计基础10.1 程序设计概述介绍程序设计的概念、方法、过程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算法、编码、测试等10.2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应用介绍Python、Java、C++等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语法讲解如何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计算、输出等功能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1.1 多媒体技术概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讲解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11.2 多媒体软件与硬件介绍多媒体软件的分类、功能讲解多媒体硬件设备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网络与通信技术12.1 网络通信技术概述介绍网络通信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标准讲解网络协议、网络架构、网络设备的作用与功能12.2 互联网应用与网络安全介绍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发展现状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与防范措施第十三章:与大数据13.1 概述介绍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讲解的基本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13.2 大数据技术概述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讲解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分析方法与工具第十四章: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14.1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过程、方法讲解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开发环节14.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讲解项目规划、组织、执行、监控与收尾的过程第十五章:信息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5.1 信息技术伦理概述介绍信息技术伦理的概念、原则、问题讲解信息技术伦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5.2 信息技术法律问题介绍信息技术法律的概念、内容、作用讲解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网络安全法等法律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素养、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本书地位: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内容:1.定性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与信息技术获取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和表格信息加工体信息加工集成与信息交流资源管理各章页数12281427203020图2 各章所占版面比例②章节与知识点数表2 各章知识点分布情况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图3 平均每课时知识点数(2) 各章图表分布分析表3 各章图表分布一览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各章所含图片620731253718(幅)各章所含表格(张)3173126128图4 各章图表分布图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倡导“以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一起为了学生,一定相信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每章的开头都有简短的前言,概括地表述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本章的主旨;更值得一提的是,每节则以有趣的小故事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索;此外,在每章的正文中穿插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实践活动,在每章的的最后还附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上因素相互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有了大幅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教科版全套)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任课教师:娄海林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架构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架构1. 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是在我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掌握信息检索、处理、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 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提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2.1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信息检索与处理的基本方法- 信息表达与交流的技巧2.2 计算机系统操作-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 应用软件的选择和使用- 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2.3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2.4 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 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技巧-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3.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5 网络教学法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项目作品、小组讨论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全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两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文件的下载”,了解多种文件类型,尝试多途径下载文件,并优化下载方式,提高效率,对文件下载有整体认识;第四节“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通过体验网络数据库,学会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库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图形 图像
声音 声音 音频信息的 采集与编辑 动画视频 动画 视频 应用 动画技术 原 理与应用 动画制作 视频信息 采 集加工
特点/数字化表示 采样 特点 数字化表示(采样 量化 数字化表示 采样/量化 /MIDI音乐 音乐) 音乐 采集原理/编辑与加工 采集原理 编辑与加工(Cool 编辑与加工 Edit Pro界面 剪接 音效 合成 界面/剪接 音效/合成 界面 剪接/音效 合成) 视觉特征/表示特点 选择 视觉特征 表示特点/选择 表示特点 基本原理/格式与分类 制作过 基本原理 格式与分类/制作过 格式与分类 二维/三维 生成/工具 程(二维 三维 生成 工具 应用 二维 三维/生成 工具)/应用 FLASH使用 使用 格式与播放环境/采集 信 格式与播放环境 采集/信 采集 息加工) 息加工
一 教材关注领域的变化
• 学科体系 系统性到结构性 学科体系:系统性到 系统性 • 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 经典性到 经典性到实用性 完整性到过程性 完整性到 • 学习方法 知识性到绩效 学习方法:知识性到 知识性 • 教学方法 模仿性到创造性 教学方法:模仿性到 模仿性
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 法 与 问 题 解 决 尝试 软件 开发
解析法与 问 题解决 穷举法与 问 题解决 递归法与 问 题解决 排序与查找 项目策划 项目实现
代数问题/递归问题/概率问题 韩信点兵(提出/分析/算法/编 程)/逻辑推理(提出/分析/算法) 计算阶乘(分析/算法/编程)/梵 塔问题(提出/分析/算法/编程) 排序及算法/查找及算法 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程序开发/测试完善/作品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规划 与组织 多媒体 信息 集成 信息集成 多媒体 报告 流媒体应用 虚拟现实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 1节,从内容上讲,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
前者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节,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方法与策略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教材编写目的与指导思想本教材面向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高中课改目标)。
教材编写中我们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1.体现“信息”时代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教材中突出强调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切实扭转过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一些不适当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时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本教材编写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协作、学会问题解决、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实践、遵守法律法规,并形成信息时代公民所必备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2.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理念。
本教材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追踪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度反映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教给学生可迁移的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在课文中实践了“三个代表”精神,选择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内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未来生产者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设计教学过程。
3.改变技术本位与学科本位的狭隘课程观,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
本教材把信息时代对人的信息素养要求,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技术活动来表现,并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本教材还体现了基础教育所必须奉行的基础性、综合性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追求课程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内涵的发掘与实现。
4.导引教学新思维,积极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全面创新。
本教材力图扭转此前许多教材所表现的对“任务驱动”的简单化、庸俗化运用的现象,倡导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信息问题的解决,“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真正实现“任务驱动”的本质意义。
《1.1信息系统的组成》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二说课稿
2.知识点讲解:逐步介绍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阐述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实例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如智能手机、校园一卡通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信息系统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设计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
(3)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的信息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组成和功能,并撰写分析报告。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要求涵盖各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分别是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
其中,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音频、视频、图像三个方面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是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衔接较多的一部分,是初中内容的深化,并且更注重应用性。
第三章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主要依托VB程序进行介绍,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用编程加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编程加工信息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
其后,通过体验几个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感受人工智能给人类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了解其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探索新兴科学技术的兴趣。
第四章“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和“数据库系统”两个章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掌握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学习表达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自己在网上的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第六章“网页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集成、发布和交流能力。
主要依托个人网站制作这一方式,介绍信息集成和信息发布的过程,学会发布网站、传播信息;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和交流工具,同时强调了信息安全、文明上网的重要性,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健康负责地使用信息。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包括“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识产权”、“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和“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四节。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本册教材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很好地衔接了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也为后续各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每章的开头都有简短的前言,概括地表述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本章的主旨;每节学习导言包括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和学习目标简述,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索;每一节所展示的资料也贴近日常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正文两旁的注释栏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每章的正文中加入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实践活动,在每章的的最后还附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本章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每一章内容进行巩固。
总的说来,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很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
主要特色如下:
1、教材内容和编排合理、科学,重点、难点分布恰当;
2、教材活动设计与选材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实用性强;
3、在实践活动中,很多是以专题形式呈现,通过合作形式培养整体意识和团
结意识;
4、内容调理清晰,由浅入深,可操作性强,较好地处理了内容间的联系与衔
接;
5、强调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构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与价值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