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微生物原版PPT 第10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试验沈萍等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学试验沈萍等高教出版社
镜座、镜臂、镜台、镜筒、物镜转换器、调焦装置等 (2)光学系统:
目镜、物镜、光源等 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① N ·A = nsin(α /2)


② D 2N A 2nsin
2
3、油镜的使用及维护
(1)反向调节 (2)镜头维护:
① 4~6层镜头纸,单向擦拭; ② 4~6层镜头纸,沾取二甲苯,单向擦拭; ③ 4~6层洁净镜头纸,单向擦拭;
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加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的理解,掌握研究微生物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手段,培 养分析问题和从事实践应用的能力。为上好实验课,必须做到: 1. 安全第一!注意水、电、门、窗安全;如有意外,及时报告 2. 严守纪律!严禁迟到、喧哗,吸烟、接打电话,做与实验无 关的事情,不要随意走动。 3. 认真完成实验。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认证完成实验报告。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 4. 爱惜仪器,保持秩序。每次实验之后必须清理好实验台,待 实验老师检查之后才能离开。
实验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与单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与荚膜染色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观察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霉菌形态观察与各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观察、显微计数与显微测量技术 实验六、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七、菌种分离纯化技术与平板菌落计数 实验八、水质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九、消毒与灭菌技术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与单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细菌涂片的制作及单染色法
二、实验材料
1、电光源双目显微镜 2、培养24小时的四联球菌斜面
D

2N A 2nsin( / 2)

沈萍《微生物学》各章大概

沈萍《微生物学》各章大概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基本知识点: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微生物-沈萍

微生物-沈萍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沈萍)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沈萍)考试重点
7、古生菌的细胞壁 ①在古生菌中,除了热原体属没有细胞壁外,其余的都具有与真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 ②假肽聚糖细胞壁 甲烷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古生菌的细胞壁是由假肽聚糖组成的。它的多糖骨架是由 N—乙酰葡萄糖胺和 N— 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
8、缺壁细菌 ①L 型细菌 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②原生质体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 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原生质体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③球状体 又称原声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④支原体 是一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为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 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c 肽桥或肽间桥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肽桥为甘氨酸五肽,它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②磷壁酸 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包括壁磷壁酸和和膜 磷壁酸。 磷壁酸的生理功能: a 其磷酸分子上较多的负电荷可提高细胞周围 Mg2+的浓度,进入细胞后就可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需 Mg2+的合 成酶提高活性; b 贮藏磷元素; c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 d 赋予革兰氏阳性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 e 可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f 能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③平板划线法 a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板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 划线; b 微生物细胞的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 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微生物学_ppt课件

微生物学_ppt课件

(一) 体积小、面积大
病毒——﹤0.2 m
杆状细菌——0.5×2.0 m
}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0.2~0.5 m
衣原体
放线菌——菌丝直径﹤1 m
霉菌——菌丝直径 2~10m
酵母——1~5×5~30 m
比面值 = 表面积/体积﹦4 π r2/4/3 πr2 =3/r
个体微小,其体积必然很小。一个典型的球菌 (直径0.5mm左右)体积仅1μm3,每个球菌都有 其相应的表面,它所拥有的表面积要比同体积其他 生物所拥有的表面积大得多。因此说,微生物体积 小、面积大。
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
个体最小 数量最多 形态最简 变异最易
‘胃口’最 抗性最强 食谱大最广 休眠最长 繁殖最快 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 起源最早 发现最晚 界级最宽
四、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 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 害 在人类历史上微生物给人类带来很多大灾难。 (二) 益 微生物对于人类“益大于害”,生产、生活都离不开
1996年美国P.H.Raven等的六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 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 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3、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1956年成熟: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动物外除; 原始生物界 包括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菌界----原核生物界(Monera) 包括细菌、蓝细菌。
4、五界系统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学说,五界系统包括: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

武汉大学微生物讲义沈萍

武汉大学微生物讲义沈萍

第一章1. 巴斯德的工作(1) (2)(3) 免疫学——预防接种 (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2. 柯赫的工作(1)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配制培养基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第三章特殊细胞壁的细菌:某些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的细胞壁主要由一类被称为霉菌酸(Mycolic acid)的枝链羟基脂质组成,后者被认为与这些细菌感染能力有关。

由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分子膜中加入甾醇类物质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真核生物细胞膜中一般含有胆固醇等甾醇,含量为5%-25%。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细胞膜中一般不含胆固醇,而是含有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

硫粒:很多化能自养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

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时,常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强的硫粒的形式积累硫元素。

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性硫缺乏时,可被细菌重新利用。

微生物储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1)不同微生物其储藏性内含物不同。

例如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只含PHB,大肠杆菌只储藏糖原,但有些光合细菌二者兼有。

2)微生物合理利用营养物质的一种调节方式。

当环境中缺乏能源而碳源丰富时,细胞内就储藏较多的碳源类内含物,甚至达到细胞干重的50%,如果把这样的细胞移入有氮的培养基时,这些储藏物将被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用于合成反应。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ppt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ppt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器械
试管(test tube) 德汉氏小管(Durham tube) 小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 玻璃吸管(glass pipette) 微量吸管(micropipette) [微量加样
枪] 培养皿(petri dish) 三角烧瓶(erlenmeyer flask)
以灭火「毡」包 裹该同学,并使 其在地上滚动
其他同学立刻通 知老师。
整理课件
实验室的窗帘布着火的对策:
取出灭火器,拔出安 全针。
把喷咀对准火源。 按掣使灭火器喷出二
氧化碳。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
师。
整理课件
酒精溅在实验桌上并着火的对策:
利用沙桶或湿抹布把燃烧的液体用沙盖着。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师。
3.尽量不可在实验室进餐。 4.有毒或带剌激味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
验期间要开排风扇,或开窗通风。 5. 做好废液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发现中毒现
象,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送医院。
整理课件
实验时需特别注意: 人身安全
防止割伤、灼伤,如有 发生,应用急救药品施治
整理课件
意外对策
整理课件
学生衣服着火的对策
整理课件
实验课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 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显微镜(光学——普通、相差、微分干涉差、 暗视野;电子——扫描、透射);高压蒸汽 灭菌锅(立式和卧式);超净工作台、隔水 式恒温培养箱;鼓风恒温干燥箱;恒温振荡 培养箱(旋转式和往复式);旋涡振荡器; 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紫外、可 见光、红外、原子吸收等);离心机;冰箱; 微波炉等。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一、名词解释:01.系统学(systematics):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和演化关系的科学。

分子系统学是检测、描述并揭示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了群体遗传结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领域。

02.系统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支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支的图型也称为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03.分子系统树: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04.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例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其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05.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即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06.鉴定(identification):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即解决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07.命名(nomenclature):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的过程。

08.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09.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10.标准菌株:指能代表这个种的各典型性状的一个被指定的菌株。

微生物学实验全套最新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全套最新PPT课件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 工作原理
1. 普通生物显微镜 由3部分构成: ? ①照明系统:包括光源和聚光器。 ? ②光学放大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
成,是显微镜的主体。 ? ③机械装置:用于固定材料和观察
方便,包括镜台 (载物台) 、调节器 和、物镜转换器 (旋转器)。
二、 微生物与实际应用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微生物与农业 微生物与医学领域 微生物与食品工业
三、微生物学与Nobel奖
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 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参考:沈萍教授《微生物学》绪论部分
Nobel获奖者全书
四、如何进行微生物学实验
严肃认真 科学态度 分析问题 搞清原理
(3)转到高倍镜,并调焦到看清标本,然后去掉标本,拔出目 镜,眼睛直接向镜筒观察,并把可变 光栏关小,看其亮点是否在 视野中心,如果不是,就要转动聚光器的调节螺旋,把亮点调到 视野中 央,再慢慢开启可变光栏,使视野看到光栏边缘和聚光镜 的边缘相接为止。
3. 观察操作
(1) 低、高倍镜的使用: 先把低倍的物镜用粗调焦螺旋下降至离盖玻片 0.5cm处,然后一边观察视野一边上升物镜,直至看到图像,再将标本移 到视野中心,用细调焦螺旋把物镜调至最清晰处,若要用高倍镜观察时, 把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直接顺时针转换成高倍物镜, 然后用细调焦螺旋调焦,至看清物像。
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实验九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十 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十一 抗稻瘟霉的芽孢杆菌的分离及筛选 实验十二 食品或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十三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四 细菌质粒的接合转移与检测 实验十五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NEW)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NEW)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7章 病毒第8章 微生物遗传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0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第11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12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第13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14章 感染与免疫第15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柯赫提出的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是( )。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巴斯德原则B.柯赫定律C.菌种原则D.免疫原理【答案】B【解析】柯赫在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①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④配制培养基及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发明者是(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巴斯德B.柯赫C.列文虎克D.别依林克【答案】B3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C源B.N源C.生长因素D.A,B,C都提供【答案】D【解析】牛肉膏富含水溶性糖类、有机氮化合物、维生素、盐等,可以为微生物提供C源、N源和生长因子。

4某种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 )。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A.拮抗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B项,共生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解析】性的和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

C项,寄生指一个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

D项,捕食指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NEW)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NEW)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7章 病毒第8章 微生物遗传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0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第11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12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第13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14章 感染与免疫第15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柯赫提出的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是( )。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巴斯德原则B.柯赫定律C.菌种原则D.免疫原理【答案】B【解析】柯赫在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①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④配制培养基及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发明者是(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巴斯德B.柯赫C.列文虎克D.别依林克【答案】B3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C源B.N源C.生长因素D.A,B,C都提供【答案】D【解析】牛肉膏富含水溶性糖类、有机氮化合物、维生素、盐等,可以为微生物提供C源、N源和生长因子。

4某种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 )。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A.拮抗B.共生C.寄生。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支原体:1)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形态多变;2)个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细胞型生物。

3)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4)一些支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如肺炎支原体;5)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支原体污染。

衣原体: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等。

核糖体也是由30S 和50S二个亚基组成。

2)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被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

具有感染性的原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宿主细胞,被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原体逐渐增大成为始体。

始体无感染性,但能在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复繁殖,形成大量新的原体,积聚于细胞质内成为各种形状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原体则感染新的细胞。

5)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如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现衣原体可用多种细胞培养。

6)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冻干燥可保藏多年。

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粘细菌生活史:1、营养细胞:杆状、柔软、缺乏坚硬的细胞壁,无鞭毛,产生粘液,可在固体表面作“滑行”运动,以分类方式进行繁殖。

2、子实体:营养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彼此向对方移动,在一定位置聚集成团,形成形态各异,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A A G C T T-3` Hind III的识别序列: 3`-T T C G A A-5`
5`-A 3`-T T C G A
A G C T T-3` A-5`
切割后形成具有粘性末端(cohesive end)的DNA片段:
限制性酶不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而是交错切割 结果形成5 或3单链突出的粘性末端的DNA限制片段。
与溶原性相关的基因可以被外源DNA取代而不影响λ噬菌体的 感染、复制和裂解宿主细胞的能力。
经过体外基因操作和包装后形成重组 噬菌体,可以通过正常的感染途径进
入宿主细胞;
重组噬菌体DNA也可不经过体外包装 而直接通过转染(转化)方式进入宿
主细胞;
质粒和噬菌体载体都可用于 构建基因;但后者更有优势:克隆技术是所向披靡的“六脉神剑”
还是危机四伏的“潘多拉盒”
99药学--------99生物基地班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 基因分离: a)分别提取供体DNA和载体DNA b)用专一性很强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供体和载体DNA
(参见P256)
2. 体外重组
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使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供体DNA片段和 载体连接,成为重组载体。
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生物技术系 陈向东
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自学!
第10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系 陈向东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或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参见P255)
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
柯斯质粒用于克隆大片段的DNA分子特别有效,而 这种特性对于研究高等生物的基因组十分重要。
四、M13噬菌体载体
(参见P260)
M13是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其基因组为环状ssDNA, 大小为6407bp
生活史:
1)通过性毛感染雄性(F+或Hfr)大肠杆菌 或通过转染进入雌性大肠杆菌细胞 2)进入细胞后,转变成复制型 (RF) dsDNA,然后以滚环方式复 制出ssDNA。每当复制出单位长度正链,即被切出和环化, 并被立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和以出芽方式(即宿主细胞不被 裂解)被释放至胞外。
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的大小一般不超过15Kb
二、λ噬菌体克隆载体
(参见P260)
将野生型λ噬菌体DNA进行改造后建成,主要是去掉噬菌体 DNA上过多的常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及对非必要基因区域 进行改造。
特点:
1)它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十分清楚 2)λ噬菌体载体的容量较大。一般质粒载体只能容纳10多个kb。 而λ噬菌体载体却能容纳大约23kb的外源DNA片段。 3)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其感染宿主细胞的效率几乎可达100%, 而质粒DNA的转化率却只有0.1%。 4)和质粒相比,λ噬菌体具有更为狭窄的寄主范围,因此更加安全
M13克隆载体是对野生型M13进 行改造后建成,其特点是虽然克 隆外源DNA的能力较小,一般只 适于克隆300~400bp的外源DNA 片段,但特别适合用于制备克隆 基因的单链DNA。
主要被用于制备测序用单链DNA 模板、特异的单链DNA探针,进
行定位诱变等,也可用于噬菌体
展示(phage display)。(见P286)
(参见P260)
五、噬菌粒载体
(参见P261)
丝状噬菌体和质粒载体DNA融合而成,兼有两者优点。
五 、 噬 菌 粒 载 体
(参见P261)
六、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参见P262)
真核生物基因调控以及真核基因产物转录及翻译后的加工 等问题,单用原核生物载体所很难解决
现在常用的真核生物载体,主要有以下二大类:
重新连接后的序列:
5` - C A A T T C - 3` 3` - G T T A A G - 5`
二、DNA连接酶(DNA ligase)
(参见P266)
T4 DNA连接酶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和载体共价连接构成 重组DNA分子
三、其它
DNA聚合酶: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用于体外合成DNA 碱性磷酸脂酶: 用于DNA连接时对载体的某段末端进行 修饰,以减少载体的自身环化
DNA合成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的体外扩增) DNA的定位诱变技术
三、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参见P256)
1)基因工程所用克隆载体主要是用质粒、病毒、噬菌体改造而成; 2)基因工程所用工具酶绝大多数是从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3)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人工转化方法,是在微生物自然转 化现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微生物细胞是基因克隆的重要宿主, 5)微生物是基因产物的重要表达载体;
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附近切割 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为限制性酶(restrition enzyme)。
(参见P264)
在细菌细胞内限制性酶与DNA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 限制–修饰系统,利用限制酶降解进入细胞内的外源DNA, 同时用甲基化酶修饰细菌本身DNA,以避免被酶降解。
二个具有互相匹配的粘性末端的DNA片段可以通过碱基 的互补及DNA连接酶的作用而重新连接起来。
HpaI的识别序列:
5` - G T T A A C - 3` 3` - C A A T T G - 5`
5` - G T T 3` - C A A
A A C - 3` T T G - 5`
切割后形成具有平末端(blunt end)的DNA片段:
(3)载体必须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记
(4)载用载体:
质粒载体 λ噬菌体载体
柯斯质粒载体
M13噬菌体载体
噬菌粒载体
真核细胞的克隆载体 人工染色体
一、质粒克隆载体
特点:
a)低分子量有利于DNA的分离和操作; b)具有较高拷贝数;
c)易于导入细胞; d)具有安全性;
容纳的外源DNA片段较大; 以感染途径进入宿主细胞的 效率比转化高;
三、柯斯质粒载体
柯斯质粒载体
(cosmid vector),
又称粘粒,是由λ 噬菌体的粘性末端 和质粒构建而成。
(参见P260)
Cosmid (cos site-carrying plasmid) 带有粘性末端位点( cos) 的质粒
核酸外切酶:
用于DNA的缺失分析
单链核酸内切酶: 用于修饰粘性末端及进行DNA结构分析
第三节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参见P257)
以扩增外源DNA为目的载体------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 作为克隆载体的基本:
(1)载体在细胞中必须能够进行独立自主地复制 (2)载体应具有若干限制酶的单一切割位点,便于外源DNA的插入
3. 重组载体的传递与筛选
用人工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并通过一定 的筛选标记筛选得到含有目的外源片段的重组子. 4. 在特定的宿主中表达,得到基因工程产品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
(参见P255)
对基因工程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几项关键技术:
DNA的特异切割
DNA的分子克隆(人工转化方法的建立) DNA的快速测序
1. 命名与分类 取微生物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三个斜体字母 加以表示,遇有株名,再加在后面。如果同一菌株先后发现几个不 同的酶,则用罗马数字加以表示。
EcoRI E: 表示大肠杆菌属名第一个字母 co: 表示种名头两个字母 R: 表示株名 I: 表示该菌中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酶。
根据限制酶识别和切割DNA的特点,可将限制酶分为 I、II、III三种类型
第四节 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参见 P266 ) 一、宿主的基本要求与性质
①能够高效吸收外源DNA;
②具有使外源DNA进行高效复制的酶系统; ③不具有限制修饰系统; ④不具有DNA重组系统,常用重组缺陷型(RecA-); ⑤便于进行基因操作、筛选和大量繁殖;
⑥具有安全性。宿主细胞应该对人、畜、农作物无害或无致病性等。
I型和III型限制酶无切割特异性或特异性不强 II型限制酶切割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之内或在附近,特异性最强。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识别序列通常由4~8个碱基对组成,具有二重旋转对称轴, 序列呈回文结构(palindromic structure)。
所有限制酶切割DNA后,均产生含5磷酸基和3羟基的末端
限制酶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没有突出的单链。
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也可以在DNA连接酶的 作用连接起来
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中的碱基对序列长短 不同。在随机排列的DNA序列中,识别位点序列长的限 制酶,在酶切后所得到的DNA片段长,相反识别位点序
列短的限制酶,酶切后所得到DNA片段短。
二、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
1)大肠杆菌 2)枯草芽孢杆菌 3)酿酒酵母 4)动物细胞
特点:生长迅速、极易培养、能在廉价培养基中 生长,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十分清楚
四、外源DNA导如入宿主细胞 五、基因与cDNA的构建 六、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自学!
第五节 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MunI: 5` - C A A T T G - 3` 3` - G T T A A C - 5`
EcoRI: 5` - G A A T T C - 3` 3` - C T T A A G - 5`
5` - C A A T T G - 3` 3` - G T T A A C - 5`
5` - G A A T T C - 3` 3` - C T T A A G - 5`
1)酵母质粒载体 2)真核生物病毒载体
六、 人工染色体
(参见P263)
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