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近似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近似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近似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学会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里面有多少个球。

引出近似数概念。

(2)新课讲解1.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学会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

(3)练习环节1.练习1: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小数,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将它转化为近似数,并在进行比较。

示例:将0.618转化为近似数,与0.6进行比较。

2.练习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将其粗略估计并求出它的近似值。

示例:一支铅笔10厘米左右,一只毛笔20厘米左右,请分别估算出它们的长度的近似值。

(4)归纳总结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2. 教学方法通过导入环节,引出近似数概念,激发学生兴趣;采用示例讲解、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手把手地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将近似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分类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情况、课后课前的学习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用近似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发现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3.情感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和尊重事物的本质和幸福人生的价值。

(2)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究和实践,克服不良情绪情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近似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掌握,提高其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实验课件。

2.近似数实际问题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安排时间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注意事项5 进入课堂●导入课题,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积极听讲,做好心理准备。

15 教学内容●通过例题引出近似数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方法。

●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解答。

25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帮助改正出错的作业,掌握解题方法。

●班级共同查看各位同学的答案技巧,互相检验答案。

5 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对于过程进行梳理,提高学习知识的整合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此次教学,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近似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例题的方式引进概念,讲解计算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

在练习环节,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在完成后共同核对,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答案。

同时,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节授课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重要内容。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上的大数,并掌握了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统计数据、测量结果等往往都是近似数。

通过学习近似数,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和价值,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感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大数的运算、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我国的人口总数、地球的直径等,让学生感受到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然后,教材介绍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包括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整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基本技能。

在本单元前面的课程中,学生也接触了更大的数,对大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近似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2.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近似数,如学校的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家里的电器价格大概是多少等。

他们对近似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近似数的本质和应用原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

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用“大约”“左右”等词来表示近似数,但对于如何准确地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3.学习能力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演示来理解。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四则运算知识。

b.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一些复杂的数值,如何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呢?2. 探究新知a. 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存在。

- 解释近似数的定义:用一个与实际数值接近的数来代替实际数值。

b.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四舍五入法1. 解释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2. 示例:将3.456近似到小数点后两位。

3. 学生练习:将一组数值近似到指定的小数位数。

- 教学截位法1. 解释截位法的原理和步骤。

2. 示例:将12345近似到百位。

3. 学生练习:将一组数值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3. 实践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c.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实验、工程技术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近似数的题目。

2. 收集生活中运用近似数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近似数2. 板书内容:a. 近似数的概念b. 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截位法c. 实际应用举例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

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

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

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

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五课,主要内容是近似数。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学习如何使用近似数表示较大的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是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的重要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近似数的概念,能用近似数表示较大的数。

2. 能正确读、写多位数,比较数的大小。

3. 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 能用近似数表示较大的数。

3. 能正确读、写多位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 理解近似数与实际数的关系。

2. 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的重要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正确读、写多位数,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与实际数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通过实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数字:3456、6789、9876等。

2.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数字你们认识吗?你们能读出来吗?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数字都是多位数,需要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近似数。

概念讲解1.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近似数的概念,例如:近似数是指在实际数的基础上,用较为简单的数来表示,例如:32000可以用3万来表示,这就是一个近似数。

2. 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例如:如果我们要表示1亿,可以用1亿、10000万、1千万等不同的近似数。

实际操作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某个城市的人口是3200000,你们觉得这个数字用什么来表示比较好?请用近似数表示。

2.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320万、32十万、3百二十万等不同的近似数表示。

3.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不同的近似数表示方法,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近似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够较为准确地用近似数估算简单算式的运算结果。

2.思想与情感1.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通过数学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具计算器、简易电子秤、各类物品(如图书馆借书证、橡皮擦等);2.教材准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

老师:小明,你想要知道一支笔的长度,但没有尺子,你可以怎么办呢?学生:用什么代替尺子?老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像尺子一样,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学生:可以用手指头啊。

老师:手指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长度单位,还有其他方法能够用来近似地估算长度吗?学生:电子秤也可以。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近似数。

2.讲解介绍什么是近似数,可以举例子说明近似数的应用。

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比如用近似数估算一些简单算式的解。

4.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如何用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估算。

老师:比如在图书馆借书时,如果你想看看你借了多少书,是否快要到限额了,但你不想把书全部取下来一一数,这时你就可以用近似数。

学生:老师,怎么用近似数?老师:首先,你能想到用什么物品来比较?学生:用图书。

老师:图书一般都不是太大,可以将它们紧密堆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粗略地得到书的数量,再用近似数来估算下限和上限。

比如,你看到图上有上限数是六本书,下限是五本书,那么你就知道自己借了至少五本书,最多不超过六本。

5.总结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及如何应用近似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对于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教学效果良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需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近似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近似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近似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5近似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学习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已初步了解了近似数,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近似数。

同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观和学习方式的论述,在设计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遇到某些问题时,他们会从有关的知识经验出发,形成对问题的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

如近似数的概念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调查和直观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近似数。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给学生。

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

本课时在设计上更多地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对近似数的认知中去,让学生经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近似数的数据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获取信息。

让学生观看一个短片,提问:这是什么场面?生:国庆60周年庆典。

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说一说从资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处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观察这组信息中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不能试着将它们分分类?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国庆庆典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

同时对学生了解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理解精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介绍精确数和近似数。

说明: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各种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5《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5《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5《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打开数学之门”的第五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作用,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但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概念,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情境图片、数学游戏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近似数。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近似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近似数是对实际数值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近似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会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阅读“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的资料,感受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媒体课件、报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国庆60周年庆典创设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教师:说说上面的数据中,哪些是实际精确的数,哪些是表示大约多少的数?小结:在生活中有一些事物的数量,又是不用精确的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2.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事物的数量会用近似数来表示,老师这里把同学们曾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汇总,请你判断以下横线上的数,哪些是近似数?(1)我校四年级学生共有卫人。

(2)正常成年人的头发总数约为10万根左右。

(3)中国目前约有902万父母皆外出务工留守儿童。

(4)近两年我国统计共有587949所小学。

其中安徽省约有3万所。

(5)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将近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小结:像这样的有“约”“近”修饰的都是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借助数线,直观感受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教师:你能在数轴上找到18000吗?从图上看18000更接近几万呢?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近似数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近似数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近似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近似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性质;2.运用近似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近似数概念和性质;2.如何运用近似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环节安排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和性质;2.运用近似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安排环节一:导入新知识活动目的:了解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初步理解程度。

活动形式:问答交流活动内容:1.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量,例如长度、面积、重量等,对它们进行精确计算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量都具有多种不同的单位,而且精确计算需要时间和精力。

那么既然精确计算有难度,我们可不可以采用一种近似的方法来计算呢?2.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近似计算的原理。

3.你对近似数有什么了解?环节二:学习新知识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近似数的基本知识。

活动形式:听讲、黑板演示活动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近似数的定义;2.教师运用黑板演示法给出近似数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性质;3.学生通过举例来加深对于近似数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新知识活动目的:通过练习和探究题目,巩固和加深对于近似数知识的理解。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互动活动内容: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探究近似数的本质和计算方法;2.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近似数的练习题并互相答题,以加深对于近似数的认知。

环节四:拓展思路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活动形式:分组互动活动内容: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实际问题,探究运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该问题;2.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向其他小组介绍近似数在该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方法;3.让全班一起讨论,分享各个小组的经验。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近似数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解释生活中的近似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能力,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

2. 四舍五入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概念,如整数、小数等。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它们并不是精确的,而是近似的,你们能举个例子吗?3. 学生回答后,总结:这些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近似数。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指与真实数相近的数,它们并不是完全相等,但足够接近,可以用来代替真实数进行计算和描述。

2. 举例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

3. 讲解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是一种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它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进行判断,如果大于等于5,则进位;如果小于5,则舍去。

4. 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如将3.67四舍五入到个位数、十分位数等。

三、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数?3. 学生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3. 学生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强调四舍五入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近似数的求法。

2. 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解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近似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10-11 教学目标: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能掌握精确数和近似数的特征。

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近似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近似数二、探究新知1,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多媒体出示教材中阅兵活动的材料。

读一读,说一说,你能分别精确数和近似数吗?通过比较,说一说近似数一般有什么特点?体会一下,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确数或近似数?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一些近似数。

2,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出示题目:世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师: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什么含义?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强调: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介绍“≈”的含义,约等于,接近但不等于。

出示题目: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如果精确到万位呢?如果这个数分别四舍五入到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试一试下题:某乡镇共有223473人。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223470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223500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223000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220000三、巩固新知1、“练一练”的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如何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以及取近似数的方法。

2、“练一练”的3、4题,小组交流,讨论“四舍五入”法如何应用。

3、“练一练”的5题,课外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你能从生活中找到5个精确数和5个近似数吗?五、板书设计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近似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学会如何用近似数表示实际数值。

3.能够应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用近似数表示实际数值。

2.如何应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了解近似数1.1 概念近似数是指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代替实际数值的数。

例如:•把10.8近似为11,或者把10.6近似为10。

1.2 表示方法近似数可以用各种方法表示,如:•小数形式:保留小数位数,截断或四舍五入等方法。

•百分数形式:保留一定位数的百分数。

•分数形式:取一个最简分数来代表一个小数。

2. 近似数的应用2.1 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数值不可能完全精确地测量或计算得到,而通过近似数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来代表这个实际数值,并且可以控制误差范围。

2.2 近似数的应用场合在生活中使用近似数的场合很多,例如:•购物时估算行李的重量。

•计算远足路程的时间。

•确定温度、时间等精度不高的测量值。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以实践为主,通过实际场景中的计算,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同时,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如果David要买一件40元的衣服,他身上只有36元,他需要借朋友的钱,那么他最少需要借多少钱?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最少需要借多少钱,然后通过讨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 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近似数概念介绍,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用近似数表示实际数值。

•通过实际场景,如购物、旅游等,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如:3.1 例题1小明购买了5斤西瓜,每斤6.5元。

如果他支付了35元,请问他是不是多付了钱?3.2 例题2某射箭运动员在比赛中射中了靶心50%的次数,如果他共射了12支箭,那么靶心上有几支箭?4. 总结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反思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近似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应用场合以及注意事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难点: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如称重、测身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情境中为什么会出现不精确的数据?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并用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近似数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并强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运用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如何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运用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运用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原理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近似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子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骰子等道具,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际的图片,如称重、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近似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导语】《近似数》要求学⽣理解近似数在实际⽣活中的作⽤,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法求⼀个数的近似数。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标: 1、经历⽣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求近似数的⽅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课前搜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较数的⼤⼩。

教学过程: ⼀、⼩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积⽅⾯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积⽅⾯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对数据进⾏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再举例说⼀说⽇常⽣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四舍五⼊法取近似数 出⽰说⼀说中的数据,使学⽣通过⽐较、分析,了解四舍五⼊法取近似数的⽅法。

结合是试⼀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 做试⼀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法。

试⼀试第2题:在实际⽣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

在本题中,可先让学⽣说⼀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下⾯的两个⼩问题,供学⽣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2页底1题。

2、教材第12页第2题。

3、教材第12页第3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能填⼏? 49()835≈50万 49()835≈49万篇⼆ 设计理念: 培养学⽣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教学内容: 北师⼤版11——12页《近似数》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在学⽣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数的⽐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学习的,使学⽣进⼀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中学⽣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的确定,是舍还是⼊),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是“9“的连续进位,应重视数位的确定和数字的⼊舍的教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
〔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
四、试一试。
1.把下面统计表中数据四舍五入到万位。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2.看图填空。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
3.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教师鼓励学生说明理由或举出案例的。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3〕师生共同观察书本上的练习。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
师:请你观察,你发现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
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几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几位?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量书本的长
你所在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多少?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148000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150000
二、生活中近似数。
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
〔1〕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有一亿三千万。
〔2〕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约13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策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让学生结合日程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阅
读数据,理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求近似
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叙述求近似数的方

说说四舍五入法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
完成练习
三、启思导疑
1、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舍五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来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
(1)、看:看题目要求省略到哪一位;
(2)、找:找准所要求省略到的最高位;
(3)、求:求所要省略的最高位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
2、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和把一个整万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情境再现: “同一首歌”片断。
2、屏幕出示:
老师和同学中有6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三千万。
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总数约是13亿。
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
3、讨论明确: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精确数。(板书:精确数)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二、互动解疑
1、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该重视近似数的学习,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植树148264棵。
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50000、148000、148300、148260 (板书这组数据)

1.5《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5《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5《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方面,为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所做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1.5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近似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取近似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计算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假设有一桶水,它的准确容量是5.6升,但是你没有精确的量杯,你该如何估计这桶水的容量?”来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 讲解近似数:在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后,我将进一步讲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3. 例题讲解:我将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5. 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组板书,清晰地展示四舍五入法的步骤和取近似值的方法。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5.6升(2)3.2米(3)2.8千克答案:(1)5.6升≈ 6升(2)3.2米≈ 3米(3)2.8千克≈ 3千克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查找一些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尝试一些更高级的近似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近似数” “试一试”“填一填、说一说”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材第11页一组近似数数据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一组数据
根据这组数据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近似数的?
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近似数?
提出课题: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学生观察倾听。

学生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思考举例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材第11页“填一填、说一说”
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46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约()棵
电脑出示:教材第11页“填一填、说一说”引导学生阅题。

,并逐一解决问题。

1、教学问题1。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这个数的近似数呢?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到十位的含义。

然后引出小淘气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淘气提供的办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得到所需的近似数。

最后教学约等号的意义、读、写。

2、教学问题2。

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教学问题3。

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个别回答。

4、教学问题4。

出示提示语,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谈发现从这组近似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讨论: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2页试一试3
1、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题
19□785≈20万
9□4765≈900000
60□907≈60万
9□8765≈1000000
3、第12页试一试1、2
将表格按横行分三次出现。

1、请学生代表完成表格中的第一行,将1个数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出示第二行,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3、出示第三行,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4、通过练习交流发现。

逐一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填写在课本上
4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观察思考。

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互相交流
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