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合集下载

物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物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物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或事物。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指生活资料等。

扩展资料物质基本含义物质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

占有时间、空间和质量的东西。

例如:电子、质子和中子;金属、化合物、空气、水、生物等等,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相态呈现。

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能量、场。

可以以视觉、嗅觉及各种触觉感应到(可以看到、嗅到、尝到或接触到)的东西;与思想相对而言: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物质指独立于意识以外的,可以被意识所反映、摹写的客观存在。

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和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物理学名词物质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

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

人体本身也是物质。

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

化学物质根据学科的不同,“物质”概念的具体指称有所不同[1]。

在化学中,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1)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2)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

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

但不包括混合物、制品(剂)、物品。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指的相对于精神生活,生活中所需的实际物质的质量高低。

具体举例如:衣、食、住、行、娱、医、旅等。

物质生活离不开金钱,而金钱恰恰是物质的体现,作为人来讲,对生活的追求都是循序渐进的,先满足物质,才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当然也有例外,好比世外高人,风餐露宿,但确常常渡化点拨他人。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

“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解读来源:宝马会 【摘要】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尤其是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和难点。

文中从几个方面就这一考点的复习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哲学物质解读一、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概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必修二年级上册第13页)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指物质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一直存在着。

无论是人类出现以前还是人类出现以后,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客观存在着。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认识的事物,即物质具有可知性。

3.“客观实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整个物质世界的共性,也是唯一的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分开来的特性。

二、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解读从内涵方面来说,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而言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它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或意识。

1.外延不同。

客观实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就不同了,它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还指向主观世界。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想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例如我们个人的思想、主张、情感等,应当说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一种客观实在。

否则就混淆了物质世界与意识现象之间的界限,也就无法正确地说明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物质定义哲学

物质定义哲学

物质定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定义1. 物质的经典定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物质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桌子、椅子、山川河流等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桌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不管我们是否看到它、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于那里。

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看到它的形状、颜色,通过触觉感知它的质地等,这就是我们的感觉对桌子这种客观实在的复写、摄影和反映。

2. 物质定义的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它明确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这就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本原的观点。

例如,宗教中的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明确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创造的。

- 坚持了可知论- 物质定义强调物质是可以被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虽然有些物质现象可能暂时还不能被我们完全认识,但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最终是能够被认识的。

例如,在古代,人们对微观粒子毫无所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深入研究原子、分子、夸克等微观物质结构。

-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旧唯物主义往往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水、火、气等具体物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原子。

当科学发现原子可分,新的微观粒子不断被发现时,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就受到了冲击。

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将物质定义为客观实在,它涵盖了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层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会因为科学的新发现而被否定。

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定义相关的延伸)1.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哲学知识(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哲学知识(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①物质性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事物本身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个是事物存在的状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换句话说,事物的存在是确定的,事物存在的状态也是确定的。

而事物存在的状态有无限可能性,其中最根本的是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因此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认识是对世界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丰富了世界的本质——物质性的内涵。

②物质是物之所以成为物的原因,是有关于存在的概念,是客观事物自身的存在,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物质即客观实在
③哲学思维的四大突破
(1)理解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涵(揠苗助长)
(2)理解了“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内涵(感觉的因果律)
(3)理解了“客观”与“主观”之精义(客观即以物观物,主观即以我观物)(4)理解了“客观实在”的真义(客观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实在即实实在在的存在,确确实实的存在,是确定不移的存在,是真正的独立的存在,而不是一个虚假的,若有若无和虚幻的存在(心外无物),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的一个概念)。

(完整word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完整word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马哲中的物质概念

马哲中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包含以下基层意思: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无论人们是否承认和喜欢,它都存在,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2.物质是可以被认知的。

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但是能够被人所认识,这一点站在了可知论的基础上。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的是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的存在,而客观存在既可以指精神上的存在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存在。

把客观实在性定义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有以下几层用意:第一是不给唯心主义留下空间。

物质不只是客观的,还是实在的,唯心主义有主观和客观之分,但是都不具备实在性,这就把唯心主义的路给阻断了。

第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

说到人类历史,唯心主义者还有部分唯物主义者都自觉地站在了唯心史观的立场了。

人类历史,跟自然界不同,它是由人的活动构成,并且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旧唯物主义者往往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理解实践的观点,不能把人类历史自觉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而不能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

第三,把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做了区分。

客观实在性是从无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可生可灭,且形式多样,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从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它只有一个属性即客观实在。

无论是看得见的物质还是看不见的物质,还有人类历史领域的客观实在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

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慢慢就会被推翻,也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而马哲中国的物质概念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甚至也不是指任何一种物质,可以说它是指一种属性即客观实在性,只要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物质,无论最后发现的最小物质形态是什么,都不能推翻物质的这个唯一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的定义,说明了世界的本原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并且依附于物质,世界除了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都是不复存在的,鬼神、上帝、神秘力量等都是人们臆想出来的,都不具备客观实在性,都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存在的实物,都是人们主观构造的出来的。

哲学物质的定义

哲学物质的定义

哲学物质的定义
一、哲学物质概念的内涵(人教版)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这种物质观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试图从物质世界本身来解释世界的本原,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这种物质观以自然科学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但是,它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和不彻底性(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等缺陷。

3.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例如,不管人们是否感知到磁场的存在,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自身的特性。

同时,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等去认识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等。

这种物质概念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马哲中物质的概念

马哲中物质的概念

马哲中物质的概念
马哲中物质的概念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关于物质的理论观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是客观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一切物质形态和物质现象。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识活动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在马哲中,物质是永恒的,不可创造也不可消灭的。

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性。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存在于外部世界中,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识;物质的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例如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马哲中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物质通过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来实现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包括物质的分子运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马哲中,物质还与意识相对应,并且物质是意识的基础。

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整体,但是物质是主要的,意识是次要的。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而意识对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反作用。

总之,马哲中物质的概念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是意识的基础,但是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物质起决定作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的概念是哲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有关物质的本质、结构和其他特性的关系。

它不仅仅涉及自然世界的物质,也涉及我们的认知、情感、理性和其他形式的思维,因此,许多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一概念。

首先,要讨论物质概念,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物质是什么。

一般来说,物质可以定义为一种拥有实体特征的实体。

一些哲学家认为,物质是被概念分析所构建的,这意味着物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可以用来构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物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主观的结构,也就是说,它可以用来描述我们是如何经历物质世界的。

此外,物质也可以被看作是自身结构复杂性的一个层次。

例如,我们可以把物质分解为原子和分子,而原子和分子又可以被分解为更小的结构相关物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大的结构,它将许多事物组合起来,以加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物质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可以被命名且可以概括出一种共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这种共性被称为“全局性”。

全局性是指物质所拥有的一般性质,它反映了物质与其他任何物质之间的关系,比如物质之间的抵抗力、物质之间的运动状态等。

这些性质反映了物质的重要特性,并可以用来构建我们对物质的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还要说明物质的概念也与物质的功能有关,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形式和用途。

例如,物质有助于我们构建物理学的一般原理,它们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此外,物质还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我们对物质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

总之,物质概念是一个哲学复杂的概念,它不仅涉及物质的本质,还涉及物质的结构、功能和全局性等概念。

物质概念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以及人们对物质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概念1. 物质的基本概念我们聊聊“物质”这个词。

其实,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就像我们平时用来描述“石头”、“水”这样的东西。

简而言之,物质就是一切存在的东西,无论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

简单来说,物质就是“有形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比如桌子上的杯子、手里的手机,这些都是物质的表现。

1.1 物质的定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能不能看到,物质总是存在的。

你看那滚滚长江水,它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注意而改变,这就是物质的一种体现。

1.2 物质的特征物质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它的客观性,另一个是它的可变性。

说白了,就是物质是存在的,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它还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冰块在阳光下会融化一样。

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好了,我们接下来聊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你可能会觉得,意识是不是比物质更重要?其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没有物质,意识根本无法存在。

就像你需要一台电脑才能打字一样,意识需要物质来存在和发挥作用。

2.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饿了,你的脑袋里会想着要吃东西。

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意识,想要去找点吃的。

你看看,物质(饥饿)直接影响了你的意识(寻找食物)。

2.2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当然,意识对物质也有影响。

当你决定要去健身房锻炼,虽然最初是意识上的决定,但最终你身体上的变化(比如肌肉的增长)就是物质变化的结果。

这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影响力,虽然它并不能直接改变物质的存在,但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3.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最后,我们得聊聊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仅仅是静止的,它总是在运动和发展。

就像宇宙中的星球永远在运动一样,物质也在不断变化。

3.1 物质的永恒运动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不管是大自然的风吹草动,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出日落,这些都说明了物质的运动。

物质概念的 理解

物质概念的 理解

化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几个难点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关于物质概念,有不少不好化解的难点。

这里从教学的角度,试图化解这些,以便帮助学生理解。

一、世界“本原”的一元论下的“存在”二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一元的,只有物质——意识是后来才产生的。

但意识产生之后,意识就客观地存在着。

因此就存在来讲,世界是二元的,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意识世界。

这一点,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容易说明这一点。

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到了产生人和人类社会,才有了人的意识。

因此,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

另外,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即意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后才产生的,因此,没有外界客观事物和人脑这架复杂的机器就没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第二性的,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意识不是被动的,意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以理解为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指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意识不仅能有能够通过认识活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能够借助于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同时,意识不仅能够对过去和当前的客观事物作出反映,而且能够借助想象对未来的客观事物作出超前的反映。

三、意识内容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要认为人类社会是主观世界的内容。

物质表现的是客观世界的内容,意识表现的是主观世界的内容。

主观世界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即做和想)是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这里,不要认为认识是意识,实践是物质,从词性上讲,物质和意识是名词,实践和认识是动词。

四、物质的客观实在和物质意识的客观存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因此物质就是客观实在,具有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物质的含义

哲学上物质的含义

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在哲学上,物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组成、存在形式、根本属性以及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都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是由哪些基本粒子构成的。

在哲学上,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这些基本粒子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物质的组成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表现方式。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可变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3.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在哲学上,物质的根本属性包括运动和变化。

运动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在不断变化的过程,而变化则是指物质在新旧更替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哲学上,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物质是客观实在,它是意识的基础和来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主观反映,它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

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总之,在哲学上,物质的含义是指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组成、存在形式、根本属性以及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都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解读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解读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解读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析: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

因此称“唯一”。

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

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

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

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

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

“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2、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

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

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

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

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3、“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

“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

“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概念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哲学中重要观念。

它为人们提供许多有关物质相关的概念,也对人们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讨论物质概念的本质,并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探讨它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概念的本质。

首先,物质可以被定义为任何能够在客观世界中被感知或检测到的实体或实体的总称。

物质概念是基于物质本身而建立的,因为物质本身是一个主客观实体,具有唯一的特点和属性,这些特点和属性是可观测的,可检测的,可表示的,甚至可科学研究的。

此外,物质概念理论也涉及到物质的结合和分解,物质的定义以及物质的结构等等。

其次,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来看,物质概念对人们的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

物质概念基于物质本身的客观实体的属性,以解释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以及物质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们提供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

例如,物质概念可以用来解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解释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对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及物质作用及其影响,以及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等等。

同时,物质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物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来理解物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物质概念是一种跨越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思想,它为人们提供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解释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概念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物质概念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本质。

此外,它也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考虑和解决问题。

对人类社会来说,重要的是,物质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物质概念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有助于深入探讨自然界的奥秘。

综上所述,物质概念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客观世界,也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概念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哲学上的物质定义

哲学上的物质定义

哲学上的物质定义物质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物质这一概念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哲学家对物质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物质的定义及其在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

物质的定义在不同的哲学派别中有所不同。

在古希腊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柏拉图将物质视为不完美的存在,而形式则是完美的。

亚里士多德则将物质定义为潜在的事物,只有通过形式的赋予才能成为真正的实体。

在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和工具。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哲学中,物质的定义受到了科学的影响。

根据物理学的观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具有质量和体积。

而量子力学的发展又给物质带来了新的理解,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和相互关系。

物质在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物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与物质接触,获得感觉和知觉,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物质的存在和运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物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物质的支撑。

物质的生产和分配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质还涉及到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例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具有独立的存在。

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哲学家对物质的定义和理解有所不同,但都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

物质在人们的感知、社会生活和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认识世界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物质的研究和理解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哲学物质的概念

哲学物质的概念

哲学物质的概念哲学物质指的是宇宙存在的物貌实体,是世界构成的元素基础。

在哲学中,物质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众多哲学家对物质的本质和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本文将从哲学物质的本质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哲学物质的本质哲学物质的本质涉及到了三个基本问题:物质是否是存在的基础,物质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物质的形式和运动。

首先,物质是否是存在的基础是哲学界长期争议的焦点。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完全依托物质存在的基础上,这是一种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优先于意识的思想。

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物质只是精神或意识所造成的幻觉,是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概念,是证明精神存在的“工具”之一。

而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是存在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范畴,同时也是抽象和理论发展的基础。

物质是宇宙的客观实在,各个领域都依赖于物质世界的存在。

其次,物质的本质也是哲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笛卡尔曾将物质定义为延展性的东西,而黑格尔则认为物质是直接存在的东西,是逻辑发展的基础。

而宏观的物质是由微观的原子结构组成,且由各个物质基本粒子而形成,这表明了物质由有形的、可视的形态变化而形成的。

总的来说,物质的本质是一个包含有形和内在特征的抽象概念。

最后,物质的形式和运动则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物质的形态是繁多的,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外在形态和内部构造,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间接作用都决定了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它通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是物质之间相互整合的载体。

形式和运动是物质的两个内在属性,是物质展现其全貌的重要方面。

二、哲学物质的分类哲学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别:自然物质和人类文明材料,下面分别进行探讨。

自然物质自然物质指的是地球和宇宙中存在的所有自然物质形态,它包括无所不在的空气、海洋、河流、草原、森林、矿物、石油、天然气等不同的形态和构造。

自然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地球上的水、空气、植物和动物、岩石和土壤等,这些物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哲学中的物质

哲学中的物质

哲学中的物质哲学中的物质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它涉及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于科学、宗教、哲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物质?它在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概念。

在哲学中,物质通常被定义为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和惯性的实体。

这个定义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有很多争议。

例如,有些哲学家认为,物质不仅包括实体,还包括能量、力场等非实体的东西。

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物质并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东西,而只是一种我们用来描述世界的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物质在哲学中的地位。

在古代哲学家看来,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例如,柏拉图认为,物质是世界中最低级别的存在,而真正重要的是理念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割的,它可以通过不断切割而变成最小的粒子——原子。

在近代哲学中,物质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了。

笛卡尔认为,物质只是一种我们感知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存在的。

康德则认为,我们无法知道物质的本质,只能了解它对我们的感觉。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物质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

在科学中,物质是研究对象之一。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需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宗教中,物质通常被视为次要的存在。

例如,在基督教中,灵魂比身体更重要;在佛教中,身体只是一种暂时存在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灵魂。

在哲学中,物质则被用来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例如,在唯物主义中,物质被视为世界的本源;而在唯心主义中,则认为意识才是世界的本源。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对物质的看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科学家认为,物质并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东西,而是由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物质并不是唯一存在的东西,还有其他形式的存在方式。

总之,对于物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不断探索和发现。

综上所述,哲学中的物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

哲学上物质的定义

哲学上物质的定义

哲学上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定义在哲学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物质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世界的实在和存在的基础。

然而,对于物质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对物质的理解存在差异。

在古代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实体,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

柏拉图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形式,是理性和精神的反面。

亚里士多德则将物质视为可塑的、具有潜在性的东西,是形式的基础。

这种观念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中得到了发展,物质被认为是不完美的、低级的存在。

到了现代哲学,对物质的定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卡尔·马克思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由无数个微观粒子组成的。

他提出了物质的辩证法观点,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弗里德里希·尼采则将物质视为意志的表现,强调物质的力量和能量。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物质的定义逐渐趋于精确和具体。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具有粒子和波动的双重性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指出物质和能量是等价的,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这些理论使物质的定义更加严谨和准确。

现代哲学还涌现出一些新的对物质的定义。

例如,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提出了物质即差异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流动的力量。

美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物质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实在,它不仅仅是我们感知到的外部世界,还包括我们的身体和意识。

物质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对物质的理解存在差异,从古代到现代,从形而上学到自然科学,都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定义,物质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联系和交流的媒介。

对物质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身。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

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

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如何理解呢?
首先,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明确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弄清楚“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
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

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

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

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

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

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2)弄清楚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物质具有永恒性,不生不灭,只不过是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而已;但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体的,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灭的。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弄清楚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①也是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涉及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

一个人即使承认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他一定能承认社会领域事物的客观性。

②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的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研究提供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