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5课练习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家长典型且普遍的心态。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现在很多家长用金钱奖励的方式进行激励,对此,专家指出情感激励最重要。
这是因为()①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②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③情感因素是孩子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④在传递美好情感的时候可以传递生命的正能量A.①®@B. ①②④D.®@®2.下列对“传递情感正能量”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②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生命的正能量③在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好更加感觉美好,更加有力量④我们要坚决摒弃负面情感,因为它不利于我们的发展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3.岳云膀成名之前,他只是跟师父在小剧场干杂活的小工。
刚上台时,原本15分钟的相声,他3分钟就结束下台了。
他下台后就哭了。
很多老前辈都劝郭德纲赶走岳云膀,师父坚决留下了他。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面情感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助力B.负面情感丰富人生阅历,增加成就感C.负面情感只会给人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D.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4.担任小组长的小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特别高兴,于是更加有干劲。
小美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是()A.正义感B.胜任感C安全感D.焦虑感5.小江和他的队友们参加年级辩论会,这个过程启发我们()①情感体验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②情感体验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丰盈③情感体验可成为我们成长唯一动力④在与人情感交流中要积极传递生命正能量A.①®@B.®®@C.①③④D.②®@6.小江代表班级参加年级辩论会发挥失常,心里很不舒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危害国家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劈.开(pī)澎湃.(bài)山巅.(diān)B.浊.流(zhú)扮.演(bàn)构筑.(zhù)C.哺.育(pǔ)发源.(yuán)屏障.(zhàng)D.气魄.(pò)宛.转(wǎn)流泻.(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梦萦敦厚烙印摇蓝B.狂澜险峻滋长宛转C.浩荡屏嶂发源连环D.体魄挈机爱抚绽开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6.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7.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狂lán()哺.育()澎湃..()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它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的“民族精神”指。
4、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口语交际:一个顾客在酒馆里喝啤酒。
当他喝完第二杯后,问酒馆的老板:“你们这里一星期能卖出多少桶啤酒?”“40桶。
”老板得意地回答。
“那么,”这个顾客说,“我刚想出来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80桶啤酒的办法。
”老板一听,急忙问:“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很简单!您只要将每个啤酒杯里的啤酒都装满就行了。
”顾客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一)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含答案
《黄河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存与运用。
1. 选出以下加粗字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气魄(pō) 劈成(pǐ) 宛转(wán)B.狂澜(lán) 赞歌(zàn) 发源(yuán)C.屏嶂(zàng) 浊流(zhuó) 滋长(zī)D.山颠(diān)哺育(pǔ) 澎湃(pénɡ)2. 以下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河颂》在文体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滔滔”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份,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滔滔”、“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汹涌澎湃的宏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拍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文学常识。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它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
作品由个乐章组成,它以丰硕的,壮阔的和磅礴的,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 指出以下诗句运用的修辞方式。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万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咱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表率,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 以下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它/表现出/咱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或俗语。
二、阅读明白得。
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旁扮演!望黄河滔滔,啊!黄河!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顽强,惊涛彭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此刻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随堂巩固案 1.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 )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2.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B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选择题 1.“安史之乱”是一场( C )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2.(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D )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C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D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B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7.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 ) A.手握重兵的武将 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 D.豪门大户的后代8.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安史之乱1.背景(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安史之乱1.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④农民负担过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描述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B )A.导致“开元盛世”的出现B.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C.灭亡唐朝,建立新政权D.安史之乱最终取得胜利3.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同步练习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爱国是人类高尚的情感。
新冠病毒肆虐之际,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白衣天使”们选择挺身而出,逆风而行。
这说明()A.爱国情感是每个人都有的B.每个人的情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C.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D.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2.下列对情感分类正确的是()A.正面的情感﹣﹣﹣﹣恐惧感B.正面、负面混杂的情感﹣﹣﹣﹣敬畏感C.负面的情感﹣﹣﹣﹣爱的情感D.正面、负面混杂的情感﹣﹣﹣﹣失落感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样的故事每天在无数个家庭上演。
尽管火冒三丈、发誓甩手不管,但第二天,妈妈们又会准时坐在孩子旁边“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爱之深,责之切,妈妈的脸经常“晴转阴”,但妈妈的爱永不变。
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A.情感相对稳定而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B.妈妈的爱属于负面的情感体验C.情绪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情感则比较深沉D.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4.通过全班同学的投票,李明同学当选为七年级(2)班的班长。
他在就职演讲中说道:我会竭尽所能,带领我们班创建优秀班集体!他的发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是()A.正义感B.道德感C.敬畏感D.责任感5.以下描述属于情感的有()①被妈妈批评时我们非常伤心②取得好成绩,我们有荣誉感③看到“北斗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时,我们很激动④比赛失误,会感到沮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6.在生活中不仅有正面情感体验,也可能面临负面感受。
疫情期间,许多人宅在家里,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焦虑。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②负面感受对我们的成长是坏事③负面情感会丰富人生阅历④负面情感对我们的成长没意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考试,小明的成绩直线下降,尽管心里很郁闷,但是他并未灰心、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失分的原因,并总结和反思,改进了学习方法,不懂的主动向老师请教,希望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之乱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6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A.推翻了唐朝统治B.波及范围比较广C.与藩镇割据并存D.涌现出杰出将领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安史之乱D.巨鹿之战5.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以下对五代十国的评价哪条不符合史实()A.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C.五代在北方,十国都在南方D.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如果你想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下列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参考()①安禄山②史思明③朱温④张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9.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五代十国D.魏晋南北朝10.《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 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péng pài(),掀起万丈狂澜。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下,发扬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校园文化节上,李小琴在小品《读书》中扮演..的学生形象很逼真。
B.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树上唱着宛转..的曲子,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
C.新春伊始,祁阳县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D.阻挠马路的那棵树今天总算被砍掉了,过路的人都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删去“通过”或“使”)B.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把“将来”移至“自己”后面)C.《校长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删去“交通安全”)D.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定位及时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在“准确及时”后面加上“的特点”)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近年来,以此为题的网文广泛传播,不少家长深表认同。
然而许多家长无奈地承认,手机几乎已成一个人体器官,大人依靠手机办公、学习、娱乐,又凭什么约束孩子远离手机?对此,有专家提出,自然教育是疗愈孩子“手机病”的最好办法,将孩子送到泥巴地里、鸡鸭栅栏边、森林里、草地上,送到阳光照耀雨水浇灌的自然界,不仅能治疗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还能促进孩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的发展,使之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心灵,为未来发展蓄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堂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宛.转()哺.育()屏zhàng()狂lán()山diān()气pò()2.填空。
⑴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⑵题目“黄河颂”中,“”字是关键字。
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⑶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南北两面。
3.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三、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四、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五、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黄河颂一、1.péngpài wǎn bǔ障澜巅魄 2.(1)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2)颂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3)望掀起宛转结成奔向劈成 3.⑴拟人⑵对偶⑶拟人反复⑷比喻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四、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五、望……(统领后文,形成气势)啊,黄河(反复呼告,文章结构,感情线索)摇篮(暗喻,发祥地)、屏障(暗喻,指黄河天险)、臂膀(臂膀,暗喻,指众多支流;铁,突出力量)、劈成南北两面(拟人,刚健有力);分别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华儿女三个方面进行歌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
《黄河颂》测试习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浊.流构筑.流泻.哺.育2.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九曲连万丈澜3.文学知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词作者是,原名。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
作品由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6.阅读《黄河颂》,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谈谈。
(2)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为什么?(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诗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风格委婉含蓄。
7.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结合《长江之歌》《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 glán( )。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4)我站在高山之巅.( ),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膀样。
(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拟人)5.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保卫黄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角度对歌词进行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2套) 及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5 《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劈开(pī) 澎湃(bài) 山巅(diān)B.浊流(zhú) 扮演(bàn) 构筑(zhù)C.哺育(pǔ) 发源(yuán) 屏障(zhànɡ)D.体魄(pò) 宛转(wǎn) 流泻(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是比喻支流)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拟人)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6.综合性学习。
班上开展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答:(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英语初一下第五课练习题
英语初一下第五课练习题### English Practice for Grade 7, Lesson 5#### Vocabulary Exercise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 given in parentheses.- My sister is very good at playing (play) the piano.-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translate (translate) the sentence into English.- He is interested (interest) in collecting (collect) stamps.2. Choose the correct word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I prefer (prefer/like) apples (apple/apples) to oranges.- She enjoys (enjoy/like) reading (read/reading) books in her free time.- They practiced (practice/practiced) singing (sing/singing) for the school concert.#### Grammar Exercise1. Rewrite the sentences in the past simple tense.- She plays the guitar every day. → She played the guitar yesterday.- We watch movies on weekends. → We watched a movie lastweekend.- They study English at school. → They studied English yesterday.2. Use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verb in the sentence.- I have (have/had) a great time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 She wants (want/wanted) to become a doctor when she grows up.- They are (is/are) going to the beach this weekend.####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Passage:Tom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who loves sports. 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 after school. His favorite player is Michael Jordan. Tom also enjoys listening to music. His favorite singer is Taylor Swift. He often listens to her songs while doing his homework. Tom's dream is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like his idol.Questions:1. What does Tom love?- Tom loves sports.2. What does he do after school every day?- He plays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every day.3. Who is his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His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is Michael Jordan.4. What does he enjoy besides playing basketball?- He enjoys listening to music besides playing basketball.5. Who is his favorite singer?- His favorite singer is Taylor Swift.#### Writing Exercise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your favorite hobby.My favorite hobby is painting. I find it relaxing and creative. I usually spend my weekends with a canvas and a set of paints. Painting allows me to express my feelings and thoughts on the canvas. I enjoy the process of mixing colors and seeing the final result of my work. I hope to have my own art exhibition one day to share my art with others.This exercise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vocabulary, gramma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It covers a range of topics and activit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Grade 7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鲁迅自传》一随堂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厦.门()皖.南()学籍.()乞.食()②.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zhè江()nà喊()亲qī()2.解释下列词语:(1)学力:(2)衰落:(3)生计:(4)彷徨:(5)变故:3鲁迅原名______,字_____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上,两部短篇小说集_______和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
4. 小传是用简短的篇幅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_______;一类是由亲属.朋友.同事等撰写的叫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①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句中“两条路”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句中“较为广大的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这两句话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②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但到我十三岁是,我家忽而遭到了一场很大的变化..。
B.我居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C.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D.这是我乡堕.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0.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二课后作业:⑴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⑵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
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1.按时间顺序给第⑴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⑴⑵⑶1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15.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不好”的含义。
⑴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⑵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16.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三能力拓展(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⑵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⑶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⑷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⑸“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⑹“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⑺“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⑻“那怎么——”⑼“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⑽“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⑿“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⒀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⒁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⒂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⒃“怎么了?”爸爸问他。
⒄“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
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⒅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⒆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⒇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
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
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7.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3分)18.(21) 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3发)19.(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20.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4分)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