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教案)
散文线索初中教案
![散文线索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a60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4.png)
散文线索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通过线索来理解和分析散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 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和表现。
教学难点:1. 散文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2. 学生通过线索来分析散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林清玄的《心灵的旅行》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散文的思考:“你们认为散文是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散文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自由、真实、细腻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散文作品,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三、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线索,如时间、空间、情感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散文作品,理解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和表现。
四、实践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的散文作品,找出作品中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线索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散文,运用线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并通过线索来理解和分析散文的内容。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线索,避免过于依赖线索而忽视了散文的其他方面的表达。
散文中线索的作用
![散文中线索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3b114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1.png)
散文中线索的作用《散文中线索的作用》嘿,朋友们!想象一下,你正在读一篇散文,就像走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大迷宫。
这时候,要是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出现,是不是就像有了一只神奇的大手,牵引着你在迷宫中顺利穿行呀?没错,这就是散文中线索的厉害之处!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热闹的集市,哇,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有卖小吃的,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有卖小玩意儿的,精致可爱,让人爱不释手。
我在这热闹的集市中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会儿被这个吸引,一会儿又被那个留住脚步。
可走着走着,我就有点晕头转向了,感觉自己迷失在了这喧闹之中。
这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卖糖画的摊位,那熟悉的糖香味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小时候。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糖画,每次看到都会缠着大人买。
哎呀,这不就是一条线索嘛!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灯塔一样,我顺着这条线索,开始回忆起小时候在集市上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一下子都涌了出来。
散文中的线索就如同我在集市上找到的糖画一样,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把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让整篇散文变得有条有理。
没有线索的散文,就像一盘散沙,读者读起来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线索就像是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在散文的世界里畅游。
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我记忆中的糖画;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像对故乡的思念;还可以是一个人物的经历,或者是时间的推移等等。
通过这条线索,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说,有一篇散文以时间为线索,从春天写到冬天,描述了四季的变化和自己在不同季节里的感受。
读者就可以跟着这条线索,一起经历春夏秋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变幻。
又或者一篇散文以一件祖传的宝物为线索,讲述了家族的历史和传承,那么读者就能通过这件宝物,了解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和故事。
反过来说,如果一篇散文没有明确的线索,那会是什么样呢?那可真是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啊!读者可能读着读着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说啥了,也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教案)
![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0b2adb0717fd5370cdc0e.png)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学目标】1、回顾散文相关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1、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记叙性的散文 (叙事散文)写人的散文:要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类)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记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同上。
3、议论性的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初中散文阅读线索 教案
![初中散文阅读线索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4b2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b.png)
初中散文阅读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 散文中的线索分析4. 散文欣赏三、教学过程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1)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具体的描绘、真实的情感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2)介绍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或情感基调。
(2)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细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句子、词语,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让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脉络,有助于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散文中的线索分析(1)让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
(2)分析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线索将文章的各个部分紧密连接起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
(3)引导学生感悟线索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线索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和思想变迁。
4. 散文欣赏(1)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欣赏:感受散文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2)分析散文中的线索:通过线索分析,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是否能运用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对散文中线索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散文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散文。
2. 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散文中的线索。
3. 鼓励学生多进行散文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4. 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散文阅读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散文阅读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7c1d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f.png)
事件线索
事件是叙事类散文的核心,通过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线索 ,将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连贯的叙事结构。
抒情类散文中情感变化或象征物等线索运用
情感变化线索
抒情类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情感变化往往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述情感 的起伏变化,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象征物线索
在抒情类散文中,作者常常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象征物作为重要的线索,通过对 其形象、特征和意义的描述,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深化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议论类散文中观点或论据等线索运用
观点线索
议论类散文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为 主,观点往往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 过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事实和 论据加以支撑,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 染力。
事件的重要性
选择重要的事件作为线索,突 出其在散文中的作用。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塑造 人物形象。
人物心理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变化。
人物关系
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人物的社交圈子和 影响力。
05
经典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散文中线索运用技巧
VS
论据线索
在议论类散文中,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 点,会运用各种论据进行论证。论据作为 重要的线索,通过列举事实、引用名言、 分析案例等方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 信度。
06
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分析指定篇目中散文线索 及其作用
选择合适篇目进行阅读实践
选择具有明显线索的散文篇目
选择线索清晰、结构完整的散文篇目,如《背影》、《荷塘月色》等Hale Waihona Puke 以便更好地分析 和理解散文线索的作用。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5efb9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9.png)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主标题: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副标题:线索是散文神聚的重要标志,一定不能忽视!关键词:方法指导,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方法指导: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白杨礼赞》;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海燕》)。
三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一)、命题揭密:线索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2.简要分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二)、答题思路:点明文章的线索,指出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析。
即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线索+作用+解析。
二、典型示例:(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d9b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f.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c81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教案)
![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0b2adb0717fd5370cdc0e.png)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学目标】1、回顾散文相关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1、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记叙性的散文 (叙事散文)写人的散文:要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类)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记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同上。
3、议论性的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初中散文线索教案
![初中散文线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deb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7.png)
初中散文线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线索,提高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典型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散文线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散文化的语言、情感、思想、艺术手法等。
2. 散文线索的类型: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思想线索等。
3. 散文线索的作用:串联文章内容,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引导读者阅读。
三、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及其表现。
2. 散文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四、教学难点:1. 散文线索的发现和分析。
2. 散文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教学散文特点: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了解散文的语言、情感、思想和艺术手法等特点。
3. 教学散文线索:讲解散文线索的类型,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思想线索等,并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阅读一篇散文,尝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5. 总结:通过对散文特点和线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和鉴赏散文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线索的发现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选集。
2. 相关散文鉴赏资料。
3. 教学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特点和线索。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专题——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教学案(2021-2022学年)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专题——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教学案(2021-2022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09bad98d25c52cc58ad6bea9.png)
散文阅读(一)——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找出行文线索,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归纳内容要点.2.概括中心思想.3.找出行文线索。
二、方法总结(一)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
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
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三)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e284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阿来
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 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 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 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 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 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但是,有一天,突然就有马车出现了。 我怀着欣喜的心情,用天真的笔调在小说中描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而且, 也正是在文字展开的时候,的确真切地体味到这些事物一出现,生活就不 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在另一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座小水电站的出现: “一双从来没有写下过一个字母的手合上了电闸并将整个村落的黑夜点亮 时,大家都有一种如在梦境的感觉。可这真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光 亮。”
这种光亮出现了,世界的面貌与人的内心都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是 的,“变化”,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热爱这个字眼,而又深受着 它的驱迫啊!
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速度带来完全不同的时间感与 空间感。从唐古拉山下来,离开藏北重镇那曲,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 去到纳木错。坐在湖边,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有重量的火车所带来的速 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望着湛蓝的湖水,湖对岸念青唐古拉 山那些亘古如此的雪峰就度到心中来了。晚上宿在帐篷中,听风声呼呼地 从半空中掠过,忧然看见传说中的巨灵披着宽大的黑色大氅在星空下飞翔。 于是,身心又重新沉浸在古老的西藏了。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 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 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 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三篇)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a307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e.png)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三篇)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篇一1.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
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
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
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所遵循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
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高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faa4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0.png)
高考散文阅读之的含义及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含义及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散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技巧,深入理解散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散文的含义。
2. 掌握散文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含义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准备1. 相关高考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2.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在阅读散文时,是否关注过的含义及作用?对理解散文内容有什么帮助?2. 讲解(20分钟)讲解散文的含义及作用,包括:a. 的表面含义:直接反映散文主题或内容。
b. 的深层含义:隐含散文主题,需要深入挖掘。
c. 的作用:引导阅读、激发兴趣、概括内容、揭示主题等。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具体的高考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的含义及作用。
可以分组讨论,分享答案及解题思路。
4.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散文及其含义和作用。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 板书设计:高考散文阅读之的含义及作用内容:a. 的表面含义b. 的深层含义c. 的作用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散文阅读的心得与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散文阅读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七、教学反思(10分钟)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散文含义及作用的理解程度。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分析其的含义及作用,写在作业本上。
2. 收集有关散文阅读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批改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散文含义及作用的理解程度。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案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eda1dd80eb6294dc886c0b.png)
省沭中2015届高三语文主备:司开朴审定:散文阅读之线索教学目标:1、散文线索的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一、知识补充:⑴、散文的线索: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⑵、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⑴、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⑵、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⑶、反复出“线”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
微专题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
![微专题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f5db1a0b4e767f5acfcec0.png)
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
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 《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 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 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 之情。
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 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写下了 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 终保持着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 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 “ 银锭观山 ” 四个大字的巨石情
有独钟,纷纷靠前留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
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人的底
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
了那首《什刹海》:“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
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 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存,银 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 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 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 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 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
寒意。此刻的我,却从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 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教学目标】1、回顾散文相关知识。
2、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1、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记叙性的散文 (叙事散文)写人的散文:要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类)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记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同上。
3、议论性的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散文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二、考点透视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
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
原本散漫的材料就是靠线索才可以连缀成文的,“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
江苏卷只在2009年考查了散文文本,但没有考查该考点。
近几年其他省市的试卷中,对线索的考查则一直是热点。
这些试题,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
三、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1.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2.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3.反复出“线”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
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4.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如:《荔枝蜜》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生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由此可以理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
5.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
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老师。
四、真题回放(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试题。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解题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后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考虑到“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需要我们注意到文章前后的联系。
在本文中“雪”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第2段就写到“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第3段中又写到“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第6段中,当和祁连雪岭相对时,作者说“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而到文章最后,作者忍不住“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
找出文中这些写到祁连雪的语句,适当的加以概括,就可以回答该题了。
【参考答案】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解题方略归纳。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
抓线索的方法:①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
(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②从标题入手。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
④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
六、课后作业阅读《味蕾上绽放的爱》回答下列问题。
味蕾上绽放的爱黎明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
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
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
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