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合集下载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112课科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112课科学

第11课溶洞的形成一、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

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

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的(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的(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的(石花)2、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溶洞的形成与带有(盐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3、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4、我在语文上学过,我知道浙江金华有个著名的溶洞是(双龙洞)。

5、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

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石灰岩的裂缝时,会对石灰岩产生(腐蚀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会形成许多(溶洞)。

6、石灰岩地区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

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这种地貌。

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现的奇峰异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常把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二、问题1、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2、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3、做一做课本第41页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你的猜想-(2)、你看到的现象-①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进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原因:形成了沉淀物②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水又慢慢的变清了分析原因:沉淀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后溶解了。

③将这种澄清的石灰水加热,使水份蒸发。

发生现象:看到白色沉淀物出现。

说明:这种白色沉淀物就是形成钟乳石的物质。

(3)、你的结论-4、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答: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上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份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5、石笋是怎样形成的?答: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石笋或者石柱。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内容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内容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内容单元一:万物都有声本单元主要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什么是声音本课介绍声音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媒质传播。

第二课:声音的传播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并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课:声音的吸收和反射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材料中的吸收和反射现象,并且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第四课:声音的变化本课介绍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等变化方式,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认识这些变化。

单元二:光与影本单元主要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影的形成和特点。

第一课:光的传播本课介绍光的传播需要媒质,并且光在真空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第二课:光的反射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并且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第三课:影的形成本课介绍影的形成原理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影的产生是由光线传播和遮挡物体造成的。

第四课:影的变化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影的大小、清晰度和形状等变化方式,并且探究光源和屏幕距离对影的影响。

单元三:电流与电压本单元主要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电压的作用,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第一课:电流的产生本课介绍电流是由电荷的流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大小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第二课:电压的作用本课介绍电压对电流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电压的大小决定了电流的大小。

第三课:电路的基本组成本课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和电阻,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第四课:电路的特点本课介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流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情况。

以上是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内容概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人教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一、概述人教版和鄂教版是我国一、二线城市使用的教材版本,在教育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声誉。

而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人教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部分1.生物的多样性2.植物的结构和功能3.动物的结构和功能4.人体呼吸5.生物的维持稳态6.植物的营养三、地球部分1.地球运动2.水圈-水资源和用水3.空气和大气4.水和生命5.一种天体-月亮6.水体特征7.地球的创伤8.常见的天体现象四、力部分1.速度2.力和物体的状态3.简单杠杆4.摩擦力5.弹力6.简单机械五、热部分1.热和温度2.热传导3.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六、物质部分1.常见物质2.物质的变化3.混合物4.空气中的气体七、科学实验1.设计实验2.实验报告3.科学问题八、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人教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进行梳理,我们不仅仅是内容的整理,更是对科学思维和方法的传授。

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借助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做到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九、生物部分扩展在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中,生物部分涉及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相关知识。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多样性的表现,包括各种生物形态特征、行为、生态、生活史等相关方面。

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是如此丰富多样,每一种生物都在构成着生物多样性,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部分中的重要内容,包含了根、茎、叶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孩子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植物结构对植物的生长生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认识到不同的植物结构适应着不同的生存环境,是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表现。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涉及到各种动物的特征、器官、适应环境等内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3、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4、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6、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7、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3、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4、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5、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6、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7、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18、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9、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一、填空题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重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 - 少年 - 青年 - 中年 -老年”五个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人有两个生长顶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 1 岁;②女孩约 10-12 岁,男孩约 12-14 岁。

2、10 岁从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 岁此后,女孩不论身高、体重等均匀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错; 12 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 14 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出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错。

3、(遗传)与 ( 变异 ) 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2、地球1519 年 9 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带领船队达成了人类初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仪地轴与地面订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均匀分红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 . 其余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此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很多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因素?第一要知道比率尺,比率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质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依据经纬线定向;或依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详细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记的作用,我们便可以经过读图来认识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成立“地球档案”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半径均匀约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4 月 22 日为“世界地球日”。

6、日夜交替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转论》--- “太阳中心”说。

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 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 小时,日夜交替一次约为 24 小时。

人教鄂教版六(上)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六(上)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1、生锈与防锈1、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更容易生锈。

2、铁和铁锈的性质不同,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生锈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3、铁和铁锈两种物质的区别物质颜色质地能否被磁铁吸引能否导电表面铁银(灰)白色坚硬能能光滑铁锈红棕色疏松不能不能粗糙4、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或隔绝水。

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漆、涂油、擦干、电镀、组成合金等。

6、其他的金属也会生锈,比如铜表面的铜锈绿色,铝表面的锈斑白色。

2、蜡烛的燃烧1、蜡烛变成蜡油的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故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消耗的不是瓶中所有的空气,而是其中的氧气。

3、氧气可以助燃,能支持燃烧。

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6、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干净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现象: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会被熏黑②蜡烛在封闭的瓶中燃烧:现象:开始时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③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或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颜色变化1、淀粉溶液遇碘液会变成蓝(紫)色。

2、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3、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经历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白糖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一种是白糖颜色由白色变成黑色,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变化类型变化的形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例子化学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形成沉淀有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变质、白糖加热后变色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蜡烛熔化、水结冰、弹簧拉伸5、危险化学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品。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314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314

第十三课沙尘暴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9、我国上世纪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为:50年代发生(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90年代后沙尘暴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10、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50-60年代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张(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每年扩展(2400)平方千米。

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强沙尘暴的次数以及土地沙化面积还在进一步上升。

11、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二、问答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答: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

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讲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3、根据课本46页的曲线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答: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上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与习题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与习题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1我们的生长与发育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我们现在处于少年期。

4、孩子与父母在身体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在身体形态等方面如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生物都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都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6、三——六年级时,男女同学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答:女生在10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男生。

男生在12岁左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逐渐会超过女生。

2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人们认识地球经历的过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3、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我国属于亚洲,位于东半球或者北半球。

5、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6106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0.8%;陆地总面积约1495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29.2%。

6、想一想有哪些事物或者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答:①带有桅杆的船在海面上远远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而离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麦哲伦探险从西班牙出发往西行,最后船只顺利回到西班牙。

③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地球是球体。

④日食时,太阳遮住的边缘是弧形的。

7、是谁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什么办法证明的?答:是麦哲伦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环球航行的办法证明的。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自己与爸爸或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2.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3. 我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大地是一个平的大托盘;而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盖子罩在大地上。

4.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和蛋壳就是“天”。

5. 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6. 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29 %,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71 %。

7.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

8.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9. 看地图,首先要知道比例尺,其次,要判定方向,了解图例。

10. 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11.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12. 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3.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 24 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4. 一天当中,早晨六点左右的温度最低,中午两点左右的温度最高。

15. 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6. 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17. 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

18. 用管子往一杯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再继续往里面吹气,浑浊的水又会慢慢变清澈。

1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0. 唐山地震发生于 1976年 7月28日,震级为 7.8 级。

21. 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六大板块。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一、使用工具1.机器是一种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设备。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螺丝刀可以很容易地从木头中取出螺丝,羊角锤可以很容易地从木头中取出铁钉。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器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省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钩住代码,保持杠杆尺平衡,并在下图中绘制方法。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皮、角锤、虎钳和开瓶器,而费力的是火钳和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虽然重量很小,但可以压一公斤”,这是使用杆秤杠杆原理的结果。

吊绳是支点,重物是受力点,重物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我在宇宙中有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用一根长棍撬起地球。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一个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的机器,其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旋转,称为轴。

螺丝刀是一种轴工具。

它的把手是轮子,柄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节省人力。

车轮越大,当车轮由车轮皮带驱动时,节省的人力就越少。

因此,螺丝刀的手柄总是比柄厚。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和。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地球是,蛋清、蛋壳就是。

4、1519年9月,航海家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和、、、。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叫。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

8、我国的首都是,我省的首府是,我市的市府是。

9、地球的表面积约,半径平均约,地球赤道周长约。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15、“太阳中心”学说是的天文学家于1543年在中提出来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小时。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

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下午12点-早晨6点。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夜晚。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
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
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
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
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
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
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3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

31、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32、我们经常在、、等地方见到卵石。

3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游。

3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

35、我曾经进过溶洞,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石笋是
36、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米以上。

37、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38、沙尘暴多发生于、和干燥的的地表。

39、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

40、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地震强度为级。

41、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提出了。

42、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

43、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
44、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
45、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46、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47、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48、产生沙尘暴的原因的什么?
49、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50、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
51、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
52、冬夜,仰望星空会看到很多闪亮的星星,其中最为明显了。

53、是找星座的最好办法。

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座、夏季有座、秋季有座、冬季有。

54、星座可以帮助我们,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找到北方。

55、地球上的四季的形成与有关。

56、我知道我家乡有水的地方在冬季不容易结冰,容易结冰。

57、我知道很多动物过冬的方法,如蚕、菜青虫等一些昆虫过冬,野兔、野鼠等躲藏过冬,牛、马、鸡、狗等一些家养地位过冬。

58、水稻、棉花、狗尾草等植物过冬;小麦、油菜等植物过冬;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过冬;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过冬。

59、水有、、的变化
60、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
61、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
62、我们这个地方昼夜平分的季节是哪些节气?
63、我们看到的霜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
64、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有三态的变化?
65、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
66、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
67、你夜里观察过星座吗?你认为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68、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
69、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70、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

71、冬天洗的衣服怎样让它干得更快?72、雪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