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
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治理措施分析作者:袁方迪张文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隧道工程施工中时常会发生一些灾害,其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便是突水突泥灾害。
因此,通过对已发生的大规模突泥突水灾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寻找解决与预防方案,对未来类似工程起到指导作用,减少灾害事件的发生,并对灾害进行安全处治。
【关键词】隧道工程突泥突水处治技术【 abstract 】 tunnel construction often happen some disaster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aster is the sudden mud water inrush disasters. Therefore, through to the outburst has a massive mud water inrush disasters cases,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find a solution and prevention plan, play a guiding role for the future similar projects,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and to safe handling of the disaster.【 key words 】 sudden mud water inrush of tunnel engineering treatment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地面空间已出现匮乏,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开发被现代人所重视。
现如今我国在建的铁路隧道长达6000km,即将开工隧道高达9000km。
但隧道工程施工由于地质复杂,开发难度较高,经常有突泥突水的地质灾害情况发生。
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
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隧道已达6000公里,规划的隧道近9000公里。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地质因素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通过断层断裂带和其他不良地质断层带在地下水开发,易发生突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施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分析了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
关键词: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目前隧道防排水设计基本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隧道长时间的失水会引发水环境问题,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而隧道防排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意识逐渐加强,在隧道施工中通过注浆堵水和全包防水措施,能大量减少出水量,缩小失水影响范围有效减轻水环境问题。
一、概述隧道突泥突水造成的主要灾害为反坡隧道被淹、地表坍陷和施工人员伤亡。
深长隧道缩短了线路长度,改善了线路条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山上不可避免地通过断层破裂带,岩溶区和其他不良地质和岩石断层破裂带松散和破碎,更好的指导地下水水具有良好的液压与表面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高压突然涌出的泥浆和其他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
隧道突泥突水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未采取超前预测预报措施,冒然揭示不良地质所致。
为防止灾害的发生,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严格执行先处理、再开挖的技术方案。
根据隧道的衬砌结构和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地下水压对衬砌的破坏作用,提高了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使其具有抗压特性,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低于P12,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一级标准。
隧道长期大量出水会引发该地层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从而产生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理方式。
二、实例分析1.工程概况。
某隧道最大埋深约300m,最大横坡均为-2 %。
隧道区属于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形态不规则,其山脉走向大致呈南北向,洞身穿越山体,山坡植被茂密,沟谷水田发育,走向以北西向为主。
隧道突水突泥
地质描述
二、施工要点
• • • • • • • • • 1、施工原则 “先地下,后地上” “先土建后设备安装” “先主体结构后围护” “先结构后装饰” 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施工顺序 2、施工方法 a灌注混凝土制作 b按设计钻孔注浆
施工要点
钻孔注浆流程图
施工要点
• 3、主要施工材料 (1)水泥 (2)TGRM特种注浆材料 (3)超细水泥 4、注意事项 ① 施工队进场后充分检查“三通一平”工作,搭设好各种临 时设施,在施工沿线架设好施工用电线路 ② 施工所需的机械及各种仪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校验和 试用,以便能及时的进场 ③ 做好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和测试工作,所有进场材 料先送样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
安全施工设计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施工安全管理 2、在施工过程中,值班领导、安全员、技术员和工班长全程跟踪检查, 发生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交接班登记制度和进出洞等级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4、根据每循环做系统锚杆时施钻情况进行判断,对开挖轮廓线以外围 岩的判断,如有钻进速度较快或有水,将系统锚杆改为系统锚管进行 注浆加固,或局部留作排水孔,同时将锚管长度调整4.5米。
5、掌子面有水出漏成股状、有承压现象或掌子面围岩出现1/3断面为全 风化且有水时,必须停止掌子面施工并对掌子面进行封闭施做地质钻, 探明前方围岩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的调整。
6、由于出口是返坡排水,要加强抽水设备的配备,根据前期发生涌水 时的最大涌水量的2倍进行配备抽水设备。
天池隧道突水突泥案例
• •
•
四、处理措施 根据钻探揭露和近期观测表明,天池隧道K35+040掌子面内泥浆已基 本排完,但左侧裂缝仍处于封闭状态(施工现开挖至K35+037),且 局部承压。若不采取措施,直接对掌子面左侧进行爆破后发生再次突 泥的可能性很大,对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处理措施如 下: (1)采用堵引结合的施工方案,尽量不破坏山体的地下水循环。(2) 对掌子面左侧要求严密堵水,超前堵水,可采用超前帷幕灌浆,在衬 砌与围岩之间做严密的隔水层等工程措施,将漏水(泥)予以堵塞。 3)施工工序要紧跟,短开挖,快堵水,快衬砌,严防蹋方。(4)对 塌陷区进行截排水和封闭地表溶隙处理。
第十四讲-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 (2)
地面卫星照片
45
F11超前探孔录像
针对F11断层,制定了“分水 降压、注浆加固、交替推进、带水 作业”总体施工原则。现场组织专 业化注浆队伍,配备高效钻孔、注 浆设备,实施信息化注浆,进行标 准化管理,安全、快速完成了断层 段的处理。
47
F11标准化注浆照片
为防范风险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 请记住以下关键词。
39
水文地质:溶腔主要受地表洼地降雨补给, 汇水面积约6平方公里。
40
经注浆试验,该溶腔采用注浆处理难 度大,确定采取释能降压方案处理。
2009年10月26日平导贯通后,通过10 个钻孔以3000立方/小时排量控制放水, 共放水65万方,水压力由0.43MPa逐渐 下降,稳定在0.01MPa后,对该溶腔爆 破。
释能降压后,溶腔水通过横通道排入 平导。基底采取加强板梁通过,确保运 营安全。
41
溶腔放水降压照片
溶腔释能降压录像
溶腔释能降压后照片
44
●F11断层 处理
F11断层 宽253米,埋 深270米,由 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和断层 泥组成,超前 探孔单孔最大 涌水量1800立 方/小时,水 压力2.3MPa。
26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
两个工序环节。 (3)预测预报 从灾害结果来看,几座隧道
突水突泥的规模都非常大。加强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溶腔或断层 等不良地质是可以发现的。
27
(4)工程处理
九座隧道中: ①野三关隧道是突发性灾害。 ②圆梁山、梁山、白云三座隧道是 先发生小型突水突泥,在处理过程中 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灾害。 ③马鹿箐、大支坪、象山三座隧道 是注浆加固开挖时发生灾害。
23
坍方照片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隧道岩溶涌水突泥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时,常遇到突水、涌泥等地质灾害,对人员及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本文将隧洞岩溶涌水突泥的成因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大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不同涌水情况,提出了整治对策,为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分析、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 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整治措施1 前言随着我国隧道、矿山、水利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遇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断复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挑战性,特别是高压、富水区高埋深岩溶隧道面临高压突水、涌泥的危险,详细地分析了成因,提出相应措施,对隧道岩溶涌水灾害的防治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2 成因分析隧道岩溶突水的实质是地下水原有的输水网络或存储条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平衡而导致失稳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但总体上可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大类。
2.1 地质因素(1)地形地貌。
从多个隧道建设中的突水实例调查发现,整个工程的地形地貌条件与突水的发生密切相关:地表岩溶洼地、沟槽地区为雨水等的汇集提供有利条件,而岩溶洼地、槽谷中的落水洞或漏斗使降雨转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
在隧道横断面上,地形地貌可分平坦型、凸形、山谷正下方平行型、山谷侧下平行型和单斜面型;在纵断面上,地形地貌可分平坦型、凸型、横贯河流型、盆地型和平凸型。
在横断面地形类别中,山谷正下方平行型和侧下平行型隧道的比突水量最大,凸型隧道的比突水量则最小。
从纵剖面来看,横贯河流型、盆地型和平凸型隧道的比突水量最大,平坦型和凸型隧道的比突水量则相对要小很多。
从中可以看出,突水量的大小与地形地貌有较大的关系,在隧道前期勘察过程中应多注意,尽避开可能发生突水的地段。
(2)地层岩性。
大型突水灾害多发生在灰岩、白云岩等可溶岩地层中,地层岩性越纯、单层厚度越大则岩溶越发育,越易形成大型岩溶管道。
在碳酸盐岩中,除化学沉积,还有碎屑沉积,为发育大型含水岩溶管道创造了条件。
隧道突水突泥解析
② 施工所需的机械及各种仪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校验和 试用,以便能及时的进场
③ 做好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和测试工作,所有进场材 料先送样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
施工要点
为保证浆液质量,配制的制浆材料必须计量准备。水泥、 缓凝剂、速凝剂等固体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水、水玻璃 采用体积称量法,其中水、水玻璃、水泥称量误差不应大 于5%,外加剂称量误差不应大于1%
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突水突泥
一、地质描述
1、地质特征 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有静
水压作用和劲水压作用,这两 种作用都能使岩体发生水力劈 裂,使裂隙连锁增加张开度增 大,从而增加渗透力,使局部 隔水屏障作用被突破,地下水 位高出,从而形成突水突泥。
地质描述
由于隧道通过的地质地段条件 复杂,揭露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源 补给量充足,所以有一下两个特 点:(1)突水量大,压力大(2) 突水突泥过程中,由于夹带大量 的泥沙,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地 下水排泄有了新通道,破坏了原 有的补径,加速了径流的循环, 同时加速了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 作用。
质量保证
各单位要对隧道工程,特别是岩溶隧道工程高风险
地段设计,应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加强对施工安 全的技术指导。要对岩溶隧道进行一次设计复查, 补充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对地质复杂工程段要加 强现场技术交底、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时处理各种 突发情况,加强技术服务。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 必须严格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 施工规范》、《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和《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规范、规程, 严格作业程序,严格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并 配齐监测设备,指定专人负责检测。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以期对隧道工程安全施工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是地下工程领域中常见且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其发生机理复杂,涉及地质、水文、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本文将从突水突泥灾害的成因、发生条件、演化过程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尤其关注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的灾变机理,以期为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概述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危害,分析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和水文条件,探讨突水突泥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的灾变机理,分析溶洞的充填特征、突水突泥的触发条件及灾变过程,揭示灾变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将运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监测等多种手段,对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验证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的正确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灾害演化过程,揭示灾害发生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为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提出针对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包括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期降低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长期运营。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与充填溶洞间歇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为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地下工程领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的突水突泥灾害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和演化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自然与工程因素的耦合效应。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系统主要由水源补给系统、地下水渗流路径、围岩结构稳定性及施工扰动等关键要素构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996(安全管理范本系列)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42卷第14期• 176 •2 0 1 6 年 5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 42 No . 14May . 2016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14-0176-02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祝立栋(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山西太原030032)摘要:从地质作用、施工工序、超前预报、灾害评估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预防隧道施工 事故的措施,有助于保护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隧道,突水突泥,超前预报,注浆中图分类号:U 458文献标识码:A1突水突泥事故原因分析突水突泥事故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或者开挖轮廓四周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临界面,造成突水突泥 地质灾害。
这种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巨大性,造成人员伤亡 最多、经济损失最大,事故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地质作用。
首先是水的作用,水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最大根源。
其次是压力高,隧道一般埋深都比较大,通过爆破开挖之后,打破原有平衡压力,处于高压状态。
还有就是不良地质,隧道一般存在长、大、深等特点,沿途经历围岩变化繁多,隧道在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或接触带、地下河等不良地质时,特别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
综合来看,“富水、高压、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灾害的主要地质条件。
2) 工序环节。
a .通过对多起突水突泥的研究发现,突水突泥灾害大多发生在开挖环节中。
对不良地质围岩的盲目不合理开挖,开挖进尺过大,是造成突水突泥的主要原因;b .前期发生小范围突水突泥清派过程中。
在很多大型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前,都会发生前期小型、局部、小范围的突水突泥,在处理方法及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清淤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后期大型突水突泥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3) 超前预测预报。
现在很多项目对超前预报工作很不重视,对于规范要求的超前预报工作敷衍了事,未起到提前了解开挖前方具体地质情况的作用,对于自己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盲目自信,大大的增加了不良地质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几率。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
03
救援措施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公安、医疗 等力量进行救援,同时调集抢险队伍进行抢
险。
05
04
伤亡情况
造成12人死亡,14人受伤。
06
事故教训
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防范山洪等自 然灾害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6·10贵南客专隧道透水事故
改进与预防措施
针对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应采取改进和预防 措施,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提高隧道工程质量,降低 类似事故的发生风险。
05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教 训与启示
教训总结
缺乏预防措施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 件的了解和预防措施的采取不
足,导致事故发生。
应急响应不足
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不及时 ,导致灾害扩大。
03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预 防与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
地质勘察
在隧道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了解隧道所处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 预测可能存在的透水风险。
施工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 故的发生。
防水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防水 设计,包括防水材料的选择、防水层 的铺设等,以降低隧道透水的可能性。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
目录
•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概述 •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案例分析 •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救援与善后处理 •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的教训与启示
01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隧道透水突泥事故是指在隧道施 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断层、 溶洞等因素导致的大量涌水、泥 沙或石块突然涌入隧道的现象。
浅谈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
浅谈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及预防整治措施摘要:隧道突水、涌泥为仅次于坍方的等地质灾害,对人员及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本文对突泥、涌水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不同成因,提出了预防和整治对策,为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分析、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成因预防整治措施1 前言随着我国隧道、矿山、水利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遇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断复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挑战性,特别是高压、富水区高埋深岩溶隧道面临高压突泥、涌水的危险,本人在工作过程中,多次遇到突泥涌水事故,结合工作经验,对突泥涌水成因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对隧道突泥、涌水灾害的防治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2 成因分析隧道涌水的实质是地下水原有的输水网络或存储条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平衡而导致失稳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但隧道涌水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压力水存在,即一是富水,水量大,二是水有压力,即水头在隧道开挖面上方,这是形成涌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压力水来源主要有承压水层、断层裂隙水、溶洞积水、暗河、地表水经裂隙补充、煤系地层中的老窖水及矿山老积水等;突泥造成的主要不良地质为位于岩溶发育地区的溶洞以及围岩中软弱夹层和淤泥带、煤矿采空区和其他矿洞积存的淤泥带、富水断层破碎带。
突泥涌水聚集在岩层中积聚了一定能量,由于超前探测手段不及时,未进行有效的排放消除积聚的能量,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因为坚硬的不透水层逐步减少,当不透水层承压能力少于水头压力时,不透水层被破坏,大量的水在压力作用下短时间突出,就造成涌水;当水中夹杂大量软弱填充物时,就形成突泥。
当隧道施工时存在以上情况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要探明开挖掌子面前方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方案才能施工。
3 整治措施3.1预防措施隧道突泥涌水爆发时速度特别快(本人施工的云南大五山引水隧道曾爆发三次突泥涌水事故,其速度为15m/s),一旦爆发,人员根本来不及撤离,会带来人员伤害及大量财产损失,因此对突泥涌水主要是预防为主。
第十四讲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讲述课件
地壳的升降、挤压或拉伸等运动导致岩体应力变化,当应力超
过岩体强度时,会发生破裂或崩塌。
地下水作用Leabharlann 02地下水对岩体的软化作用,降低岩体强度,同时水压的变化也
可能引发岩体崩塌。
人类工程活动
03
隧道开挖、地下水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对岩体产生扰动,
引发突石灾害。
突石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加强地质勘察
详细了解隧道区域的地质条件、 岩体结构和地下水状况,为预
治理措施
对于涌水型突水灾害,可以采用排水、封堵等措施;对于突 泥型突水灾害,可以采用疏导、拦截等措施;对于涌砂型突 水灾害,可以采用填埋、支护等措施。同时,还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采取其他有效的治理措施。
隧道工程突泥灾害
03
分析
突泥灾害的分 类
溶洞型突泥
滑坡型突泥
由于隧道穿过的地层存在溶洞,当溶 洞内的泥水压力大于隧道围岩压力时, 溶洞内的泥水会突然涌入隧道内。
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是造成突泥灾害的重要因素 之一,特别是当隧道围岩中存在承压水时。
突泥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加强地质勘察
在隧道设计施工前,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了解 隧道穿越地层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为预防和治理突泥灾害提供依据。
采取防水措施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如 设置排水沟、进行注浆等,以降低地下水对围岩 的压力和冲刷作用。
特征
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强、救援难度大。
灾害发生的原因
01
02
03
地质条件复杂
隧道穿越的地层可能存在 断层、破碎带、溶洞等不 良地质条件,容易引发突 水突泥突石灾害。
施工操作不当
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及影响因素
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及影响因素作者:张佑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4期张佑明(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摘要:隧洞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隧洞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容易出现突水突泥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工程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保持高度重视。
该文将重点探讨突水突泥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隧洞工程突水突泥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U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94-02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获得了较快提升。
隧洞施工成为今后施工的重要环节,在隧洞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地质问题,突水突泥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突水突泥一旦产生就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突水突泥,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 突水突泥的形成机理某工程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突水突泥现象,为了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形成机理,工程人员决定分析其大流量突水特征。
在研究隧洞突水突泥现象的时候,首先就需要了解隧洞发生大流量突水部位的实际情况、水压力、突水量以及它的破坏性。
实际工作中突水可以分成渗水型、纯劈裂型、综合劈裂型三种情况。
经过详细分析发现该隧洞的突水是具有两方面特点的:一是水头压力较高,二是突水量大。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就会出现新的通道,原来的补、排、径循环系统的平衡也将会被打破。
在这种背景下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作用将会被加剧。
施工过程中岩体受到的地下水力学改造作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动水压力作用以及静水压力作用。
在这两种水力作用下,岩体将会发生水力劈裂,最终会使得岩体的渗透能力增强。
动水压力作用下岩体发生的变化更为明显,裂隙面上的充填物将会出现变形及位移,裂隙也将会被扩展。
最终会使得高压富水带同隧洞空间直接连通,原来的屏障作用会被突破,地下水由此就会高压突出。
第十四讲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析讲述课件
隧道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隧道工程
古代隧道工程以山体隧道 为主,主要用于军事和交 通目的,如秦岭栈道等。
近代隧道工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代隧 道工程逐渐向大跨度、长 距离、深埋方向发展,如 英法海底隧道等。
现代隧道工程
现代隧道工程建设规模更 大,技术更加先进,如中 国高速铁路网中的隧道群等。
02
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
灾害成因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施工操作不当、缺乏有效监测和预警机制等因 素。其中,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运动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内因,而施工操作不当和缺 乏有效监测预警则是灾害发生的诱因。
03
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分 析
灾害分析方法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隧道施工 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应力场 和渗流场等,预测灾害发生的风
提高勘察设计水平
加强勘察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提高设 计水平和隧道工程的可靠性。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和水平。
05
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突石灾害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隧道工程突水灾害
总结词
地下水压力大、缺乏有效排水措施
详细描述
某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了地下水压力大的地层。由于缺乏有效的排水措施,隧道内部积水无法及时排出, 最终导致了突水灾害的发生。
地质构造影响
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容易成为地 下水的通道,引发突水灾害;同时, 这些构造也易导致岩体破碎,引发突 石灾害。
灾害预测与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数值模 拟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评估隧 道施工可能遭遇的灾害风险等级。
灾害预警系统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 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及时发出预 警信号,指导应急处置。
隧道工程施工中涌水突泥灾害的处置探讨
分析研究与泥灾害的处置探讨
陈绳权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摘 要: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灾害频发,但是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进行 施工处理技术的制定时要因地制宜,以实际勘察结果为依据,本文分析了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并且提出了治理涌水突泥的方法, 希望为解决隧道中的涌水突泥病害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2 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
隧道突泥涌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他们主要的 不同点是在裂缝中生成的岩石特性不同,以及涌水量不同的 体积以及涌水的现象不同,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隧道突泥涌 水地层中,在裂缝中生成大多数不完整的岩石,岩性中石英岩 的成分只有少量的。股状型,并且形成空洞是突泥涌水的现 象,而且有一处大约在 2800m3/d 左右的分散的涌水量出水 点。第二,在裂缝中生成了大多数不完整的岩石。股状型,有 较大水压是突泥涌水特征,并且有一处大约在 4000m3/d 左右 的涌水量集中点。第三,在裂缝中生成大多数较完整的岩石, 岩性中石英岩的成分只有少量的,股状型或是喷射型,有较大 水压,没污浊是突泥涌水的现象,涌水量平均在 7000m3/d 左 右。第四,在裂隙中生成的岩石呈薄层状态,岩性中石英岩的 成分只有少量的,涌水量有一处约 5000m3/d 的分散出水点。 股状型,有少许碎石是突泥涌水特征。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识别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等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然而,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灾害,给工程安全和人员生命带 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围绕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 与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以期为隧道灾害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突破隧道围岩防线,涌入隧道内部而引 起的。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特征,可以将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为以 下几类:
1、断裂型致灾构造
2、节理型致灾构造
3、岩溶型致灾构造
4、复合型致灾构造
二、隧道突水突泥地质判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突水突泥地质的判识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采取 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判识:
2、灾害原因分析经过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包括:山体内部存在断裂带,且与隧道走向交错;施工爆破诱发了地下水运动; 围岩防线被地下水突破;隧道设计抗水能力不足。
3、灾害处理措施针对此次突水突泥灾害,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加强现场 排水,确保施工安全;对山体断裂带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围岩稳定性;优化隧道 设计方案,增强抗水能力;加强施工管理,避免类似灾害发生。
结论
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识别方法,实现 了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突泥灾害进行智能预警和决策。通过在某高速公路隧 道施工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未来研究方向应包 括进一步优化模型算法和完善应用方案,提高该方法在更多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 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建议加强与工程实践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方法在隧道 施工安全保障方面的广泛应用。
4、模型训练:利用提取的特征参数,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隧道突水突泥 致灾构造识别模型,并使用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
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最近是雨季多发期,容易内涝洪灾频发。
也是突水突泥事故多发期什么是“突水突泥事故”?突水突泥事故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或者开挖轮廓四周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临界面,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
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富水、高压、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灾害的主要地质条件。
富水水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最大根源高压隧道一般埋深都比较大,通过爆破开挖之后,打破原有平衡压力,处于高压状态。
不良地质隧道一般存在长、大、深等特点,沿途经历围岩变化繁多,隧道在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或接触带、地下河等不良地质时,特别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
综合来看,对不良地质围岩的盲目不合理开挖,开挖进尺过大,是造成突水突泥的主要原因。
安全监理突水突泥事故的应对措施岩溶水的治理措施对岩溶水处理坚持“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原则。
排水一般情况下采用盲沟将溶洞水引入中心排水系统,具体对岩溶水的整治,设计以采用截、堵、排、防综合措施原则。
岩溶洞穴的治理措施在施工期间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必要的物探手段,然后根据岩溶洞穴的大小及洞穴与隧道不同部位的关系,采取了跨越、封闭堵塞、加固、以及绕避的办法来治理。
岩溶地段安全保证措施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超前钻探、地质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报预测手段进一步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活动态势等情况,主要探测岩溶发育段、断层破碎带地段岩石的强度、岩性、岩层的破碎程度岩溶发育程度、水压力和涌水量的情况,从而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注浆参数及相应技术参数。
安全监理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或采空区时,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填充物、地下水的情况及岩层的稳定程度等,按照“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分别以“疏导、堵填、注浆加固、垮越、绕避、宣泄”等措施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
0
1
突水突泥事故工程案例
(1)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 2002年9月10日,圆梁山隧道进口正洞下导 坑开挖到3414米(DK354+879),爆破后揭示 溶腔口,有少量黄泥挤出。会商后施工混凝土 挡墙,突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瞬间突泥 4200立方,最大涌水量710立方/小时,淤积导 坑244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工程损失惨 重,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550米。 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1
前期突水突泥照片
17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18
(8)南广铁路白云隧道 2010年1月14日,白云隧道出口开挖 到696米(DK334+733),爆破后发生小型 突水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 淤时,再次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 约2000立方,突水量约300立方/小时,淤 积长度150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 突泥点对应地表坍陷,陷坑面积300平方 米,深20米。突泥点埋深80米。该灾害属 断层突水突泥灾害。
25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 两个工序环节。 (3)预测预报 从灾害结果来看,几座隧道 突水突泥的规模都非常大。加强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溶腔或断层 等不良地质是可以发现的。
26
(4)工程处理
九座隧道中: ①野三关隧道是突发性灾害。 ②圆梁山、梁山、白云三座隧道是 先发生小型突水突泥,在处理过程中 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灾害。 ③马鹿箐、大支坪、象山三座隧道 是注浆加固开挖时发生灾害。
38
水文地质:溶腔主要受地表洼地降雨补给, 汇水面积约6平方公里。
39
经注浆试验,该溶腔采用注浆处理难 度大,确定采取释能降压方案处理。 2009年10月26日平导贯通后,通过10 个钻孔以3000立方/小时排量控制放水, 共放水65万方,水压力由0.43MPa逐渐 下降,稳定在0.01MPa后,对该溶腔爆 破。 释能降压后,溶腔水通过横通道排入 平导。基底采取加强板梁通过,确保运 营安全。
34
(3)参建各方必须严格执行确定 的技术方案,落实实施责任制和追究 责任制。方案调整必须履行相关程序。 (4)高风险隧道必须建立进洞条 件、进洞记录、视频监控、声光报警、 应急照明、安全逃生、洞内抽排水等 安全保障措施。
35
高风险隧道必须在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 险的控制与规避的各个 环节实行全过程的标准 化管理。
13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14
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15
(7)龙厦铁路象山隧道
2009年12月24日,象山隧道进口开挖到4468 米(YDK24+158),注浆完成后开挖时,初期支 护开裂、掉块,发生坍塌约600立方,涌水量约 200立方/小时。之后,突水持续变大,最大涌水 量约7000立方/小时,隧道被淹。【该注浆段30 米(设计开挖25米),上中部已经开挖完成,下 部开挖22米(距预设计位置3米)】。突水后地 表大面积沉降、坍陷,房屋开裂、倒塌,搬迁 800余人,经济损失较大。突水突泥点埋深150米。 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16
40
溶腔放水降压照片
溶腔释能降压录像
溶腔释能降压后照片
43
●F11断层 处理
F11断层 宽253米,埋 深270米,由 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和断层 泥组成,超前 探孔单孔最大 涌水量1800立 方/小时,水 压力2.3MPa。
地面卫星照片
44
F11超前探孔录像
针对F11断层,制定了“分水 降压、注浆加固、交替推进、带水 作业”总体施工原则。现场组织专 业化注浆队伍,配备高效钻孔、注 浆设备,实施信息化注浆,进行标 准化管理,安全、快速完成了断层 段的处理。
19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20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21
(9)贵昆铁路六沾段六盘水隧道 2010年2月5日,六盘水隧道出口开 挖到632米(DK248+228),后方170米 位置初期支护(工20b)破坏坍方,长 度约50米,造成8名施工人员被困。该 段为充填粘土夹块石溶腔,前期施工时 连续发生小型坍方,采取超前大管棚并 注浆加固后通过。坍方点埋深约100米。 该灾害属岩溶处理通过后坍方灾害。
11
12
(6)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 挖到2505米(DK96+505),出碴时,发 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 商清淤时,突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 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 突泥量约2万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 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 20米。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 层突水突泥灾害。
46
F11标准化注浆照片
为防范风险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 请记住以下关键词。 ●风险源:水、高压、岩溶与断层 ●技术方案:释能降压、帷幕注浆 ●安全措施:进洞条件、超前预报、 水文监测、防灾报警 ●管理制度:专项机制、决策制度、 分级督办
48
27
④六盘水隧道是溶腔采用大管棚 注浆加固通过后发生灾害。 ⑤云雾山隧道是超前探孔时,孔 口未安设闸阀造成灾害。 从发生灾害的几种类型来看,在 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在超前预报、 涌出物处理、注浆质量和开挖支护 等方面予以加强。
28
综合以上分析,发生灾害的原 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未发现风险源 ②发现风险源,但技术方案不 合理。 ③发现风险源,但施工管理措 施不到位。
9
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
10
(5)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 2008年7月21日,云雾山隧道出口 开挖到3079米(DK245+645),进行超 前探孔时,突然发生突水涌砂,涌砂量 约1000立方,涌水量约780立方/小时, 造成Ⅰ线淹井1035米、Ⅱ线淹井710米。 突泥点埋深70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 突泥灾害。
36
【齐岳山隧道岩溶及断层处理案例】 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公里,隧道 进口施工中揭示大小溶洞187个,其中 22个规模较大。穿越长253米的高压富 水断层。隧道施工中,严格实施标准化 管理,隧道安全建成,未发生任何灾害。
37
●629溶腔处理 2006年5月26日,隧道 进口开挖到2374米 (DK363+629),通过地 质超前预报,探测到629 充水溶腔。溶腔纵向长 12m,最大水压0.68MPa。 为制定方案,现场加强超 前钻探,判断溶腔型态, 进行综合水文地质分析。
22
坍方照片
23
2
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
对以上九个隧道,从“地质 特征、工序环节、预测预报、 工程处理”四个方面进行灾害 分析。
24
(1)地质特征 ●水是灾害发生的根源。 ●隧道埋深大,处于高压状态。 ●隧道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 或接触带等不良地质体。 综合来看,“高压、富水、不 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 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31
(4)设计单位作出水文监测专项 设计(包括降雨量、涌水量、水 压),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 位负责核查。 (5)施工单位对超前钻孔和水文 监测的真实性负责,监理单位全过 程旁站,设计单位负责地质和水文 综合分析。
32
(6)施工过程中,预报到 溶腔或断层等异常时,由建 设单位组织论证,进行风险 评估。方案未制定前,施工 单位不得将掌子面爆开。
29
3
突水突泥灾害防范与应对 要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发 生,必须做好以下两项重要 工作:一是风险的识别与评 估,二是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30
3.1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 行隧道风险等级划分,制定技术措施。 (2)由建设单位组织风险评估,并 制定高风险安全防范管理专项机制。 (3)对风险隧道进行超前预报专项 设计,纳入工序管理。尤其要加强超前 钻孔和超前炮孔钻探。
6
7Leabharlann 8(4)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 2008年4月30日,大支坪隧道进口 开挖到2771米(DK132+913),注浆完 成后进行开挖,专职安全员发现异常, 立即下令撤人。随后,突然发生大规模 突水涌砂,涌砂量约4000立方,最大涌 水量4万立方/小时,淤积长度200米。 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 突泥点埋深约16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 水突泥灾害。
4
大规模突水突泥录像
5
(3)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 2007年8月5日,野三关隧道出口开 挖到5444米(DK124+602),出碴时,突 然发生突水突泥突石,瞬间涌出泥砂与 块石约5万立方,最大涌水量约15万立方 /小时,将洞内机械设备冲出500米后解 体,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经济损失 巨大,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 约20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开始时突泥照片
2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3
(2)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 2006年1月21日,马鹿箐隧道出口平 导开挖到3174米(PDK255+978),注浆加 固后开挖出碴时,突然发生突水突泥,瞬 间突泥8万立方,最大涌水量72万立方/小 时,淤积平导1600米,正洞1000米,造成 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经济损失巨大,影响 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约400米。该 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33
3.2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超前预报探测到溶腔或断层时, 以及发生小型涌泥时,由建设单位组织研 究确定重大技术方案。方案制定应广泛听 取参建各方建议,必要时邀请专家论证。 方案选择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2)对极其复杂的溶腔或断层,应进 行迂回绕避、增设泄水洞、释能降压和注 浆加固等方案的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