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辅材料使用记录
原辅材料仓年总结
原辅材料仓年总结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负责的原辅材料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在这份年度总结中,将对仓库的运营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 运营情况分析2.1 仓库存储量统计根据仓库记录的数据分析,原辅材料仓在过去一年里存储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年初仓库存储量为X单位,年底增加到了Y单位。
这表明仓库在处理和储存原辅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并能跟上生产线的需求。
2.2 入库和出库情况分析在过去一年的运营中,仓库入库和出库情况较为频繁。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原辅材料的入库数量大致与出库数量相当,说明仓库在材料供应和生产需求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
然而,有部分原辅材料的存储时间超出了预期,需要进一步优化存储管理和及时整理库存。
2.3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在过去一年中,仓库对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视。
仓库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把控流程,确保入库材料符合规范,并进行了相应的质量检测和记录。
此外,仓库也制定了质量异常处理方案,及时处理和报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与供应商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3.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3.1 库存管理问题尽管仓库存储量整体上保持了适当的增长,但有部分材料的存储时间超过了预期。
这可能导致材料的质量下降或过期失效,进而对生产线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库存的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及时使用陈旧的材料并对过期材料进行处理。
3.2 即时出库问题有些原辅材料在仓库存储时间过长,尽管库存合适,但实际需求减少。
这样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仓库容量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优化与生产计划的协同,及时了解生产线的需求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出库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出库。
3.3 数据统计和分析虽然仓库有记录入库和出库的数据,但对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还不够充分。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仓库的运营情况,进一步优化仓库管理,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原辅料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表格表
表一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1)
第页
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2)
第页
1 / 25
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3)
第页
2 / 25
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表二原辅料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1)
第页
3 / 25
备注:1.原辅料库房应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原辅料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原辅料;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添加剂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2)
第页
4 / 25
备注:1.食品添加剂应专门贮存、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相关产品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3)
第页
5 / 25。
原辅料验收管理制度
原辅料验收管理制度一、目的1.为了规范原辅料验收的流程和规定,确保公司采购的原辅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2.加强原辅料采购和验收工作的管理,提高原辅料的采购效率和验收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辅料的采购和验收工作。
三、相关定义1.原辅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辅料等。
2.采购: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原辅料的活动。
3.验收:指对采购的原辅料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要求的活动。
四、责任分工1. 采购部门负责对原辅料的采购工作,包括供应商选择、报价比较、合同签订等。
2.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辅料的使用工作,包括使用计划、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等。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原辅料的质量把控,包括验收标准的制定、验收过程的监督等。
五、验收标准1.原辅料的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不得有明显的色泽、异物、污渍等缺陷。
2.原辅料的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不得有超标的成分、含量、杂质等。
3.原辅料的包装应完好无损,不得有破损、漏气、受潮等情况。
六、验收程序1.采购部门在完成原辅料采购后,将原辅料送交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收。
2.质量管理部门按照验收标准对原辅料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立即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3.采购部门对不合格的原辅料向供应商提出退货、换货等要求,并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追责。
4.合格的原辅料进入库存,由生产部门进行领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控制。
5.对于原辅料的使用记录、质量问题、供应商评价等情况,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记录和归档管理。
七、相关记录1.原辅料的采购记录,包括供应商资料、报价比较、合同签订等。
2.原辅料的验收记录,包括验收标准、验收结果、验收人员签字等。
3.原辅料的使用记录,包括领用记录、使用数量、使用日期等。
4.原辅料的质量问题记录,包括质量抽查、质量投诉、质量追溯等。
八、培训和管理1.公司应对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原辅料采购和验收的相关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公司的验收标准、流程和说明。
原辅材料库管理制度
原辅材料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原辅材料库的管理,提高原辅材料的利用率和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原辅材料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相关环节的管理。
三、原辅材料库管理组织机构1. 原辅材料库管理部门:负责原辅材料库的管理工作;2. 原辅材料库管理员:负责仓库日常管理工作;3. 生产部门:负责提供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清单,并按规定领取原辅材料。
四、原辅材料采购管理1. 确定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确定需要采购的原辅材料种类、数量和时间。
2. 选择供应商:原辅材料采购由采购部门按照公司规定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3. 签订采购合同: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原辅材料的品种、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等购销关系。
4. 收货验收:采购部门负责接收原辅材料,并进行质量及数量的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原辅材料库的储存管理1. 储存场所:原辅材料库应设立在具备防潮、通风、防火、防爆等条件的场所。
2. 物品分类:原辅材料库应按照不同的种类、规格、质量、用途分类存放。
3. 库存盘点:对原辅材料库的库存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
4. 出入库登记:对所有原辅材料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登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 物品保管: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等物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六、原辅材料使用管理1. 领用申请:生产部门需提前填写原辅材料领用申请表,经过仓库管理员审核后方可领用。
2. 领用数量控制:仓库管理员需按照生产任务的需要,合理控制原辅材料的领用数量。
3. 严禁超量使用: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超量使用原辅材料,严禁私自调拨和借用。
如需临时使用需提出理由和报请相关部门批准。
4. 使用记录:生产部门需对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时上报库存变化情况。
七、原辅材料库安全管理1. 安全检查:原辅材料库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防火措施:原辅材料库应配备相关的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应建立的记录台账(模版)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应建立的记录台账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健全记录台账,不仅是企业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生产管理应有之责,还是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安全,生产过程中控制风险,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及时追溯的有效措施,非常重要。
按照《中华人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以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企业应该建立如下 40 个生产过程记录台账(参考模板)。
1、食品生产企业清洁剂或消毒剂使用记录2、食品生产企业员工洗手消毒记录3、食品生产企业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情况记录4、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5、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进厂检验记录6、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材料贮存、保管记录7、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出库记录8、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定期检查记录9、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状况自查记录10、食品生产企业包装材料使用记录11、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使用记录12、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投料记录13、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记录— 74 —14、食品生产企业温湿度记录15、食品生产企业紫外灯使用记录16、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台账17、食品生产企业检验设备台账18、食品生产企业计量器具检定、使用台账19、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记录20、检验原始记录(6 个模板)21、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报告22、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检验留样记录23、食品生产企业成品入库记录24、食品生产企业成品出库记录25、食品生产企业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记录26、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记录27、食品生产企业不合格品处置记录28、食品召回计划报告表29、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公告(样板)30、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食品分析处置记录31、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32、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处置完成记录33、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台账34、食品生产企业人员培训考核记录35、食品生产企业工作职责履行记录36、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台账— 75 —37、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38、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隐患排查记录39、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40、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附件:1、食品生产应具备的各种记录台账模板2、《要点表》检查内容对应的记录台账— 76 —附件 1:食品生产应具备的各种记录台账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1.清洁剂或消毒剂使用记录审核人及日期:— 7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2.员工洗手消毒记录年月日备注:进入车间前必须要洗手消毒。
原辅料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表格表
表一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1)第页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2)第页1 / 25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3)第页2 / 25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表二原辅料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1)第页3 / 25备注:1.原辅料库房应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原辅料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原辅料;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添加剂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2)第页4 / 25备注:1.食品添加剂应专门贮存、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相关产品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3)第页5 / 25备注:1.食品相关产品应专人管理,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表三产品投料及生产记录6 / 25备注:1.记录应当真实、准确;2.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参数和产品配方进行投料;3.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2760相关要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生产相关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 项记录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2、原料验收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3、食品贮存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4、投料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25、关键控制点记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1.11 )6、清洁消毒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1.6 )8、半成品检验(《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过程检验)9、包装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0、成品检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11、产品留样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9.3 )12、产品销售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3、运输交付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1.7)15、温、湿度监测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3.12)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3.13)17、卫生检查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3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 )19、废弃物处置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6.5)20、食品召回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22、职工培训计划(《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4.2)23、食品安全管理、检验和负责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2)24、职工培训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2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26、食品安全自查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27、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1)28、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采购到销售全程记录) 629、客户投诉记录(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30、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2)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本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原辅材料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进货原辅材料。
二、定义1. 原辅材料:指用于生产或加工产品的物料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 进货查验:指对原辅材料进货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进行检查和确认。
三、查验程序1. 供应商选择:在进货前,公司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署供货协议。
2. 进货前检查:进货前,采购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规格和要求,仔细查看原辅材料的相关证书、报告、样品等,并与供应商确认。
3. 进货前抽检:根据公司的抽检标准和比例,对原辅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抽检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并与供应商共同确认。
4. 进货验收:在收到原辅材料后,仓库人员应当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验收,并与供应商共同确认。
5. 检验记录:进货人员应当对每一批原辅材料的进货查验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进货时间、供应商信息、进货数量、抽检结果等。
记录应当完整、准确。
6.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原辅材料有质量问题或规格不符合要求,应当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并协商解决方案。
所有的处理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归档。
四、查验要求1. 数量查验:进货人员应当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进行验收,并与供应商确认。
2. 质量查验: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货人员应当对原辅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3. 规格查验:进货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规格和要求,对原辅材料的尺寸、外观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抽检标准和比例:公司应当制定相应的抽检标准和比例,对原辅材料进行抽检。
五、责任和权利1. 采购人员:负责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确认原辅材料的相关证书和样品。
2. 仓库人员:负责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验收,并对进货查验进行记录。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进货查验的标准和要求,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参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处理。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制度背景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二、制度目的1. 确保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环节。
2.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
3. 规范食品生产企业采购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制度内容1.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建立(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应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进货验收、记录保存、追溯管理等方面。
2. 供应商管理(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确保供应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供应商应提供相关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食品生产企业应进行审核并留存复印件。
(3)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食品生产企业应停止采购,并及时进行整改。
3. 进货验收(1)食品生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进货验收部门,负责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验收。
(2)进货验收应包括外观检查、标签核对、合格证明文件审核、样品检验等方面。
(3)对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验收部门应拒绝接收,并做好记录。
4. 进货记录(1)食品生产企业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2)进货记录应采用电子或纸质形式保存,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可追溯。
(3)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5. 追溯管理(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来源可追溯。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模版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原辅材料进货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标准,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部门和人员。
二、定义1. 原辅材料:指公司采购用于生产加工的各类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2. 进货查验:指对原辅材料进货时进行的检查、测试和记录等活动。
3. 供应商:指向公司供应原辅材料的单位或个人。
三、进货查验程序1. 采购计划确认: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原辅材料的采购计划,并确认所需原辅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供应商等信息。
2. 供应商评估选择:采购部门根据公司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并签订采购合同。
3. 原辅材料进货:仓储部门按照采购计划与供应商协调并组织原辅材料的进货运输工作,确保原辅材料的送货时间和送货质量符合要求。
4. 查验登记:仓储部门按照进货查验记录表的要求,对原辅材料进行查验,并登记查验结果。
5. 查验结果处理:对于合格的原辅材料,按照规定进行储存;对于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及时通知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处理并记录。
6. 送样检测: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的要求,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样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作为原辅材料质量的依据。
7. 查验记录保存:仓储部门按照规定,将进货查验记录保存并归档,以备查阅和核对。
四、进货查验要求1. 原辅材料外观: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没有明显的污染、破损等现象。
2. 原辅材料包装:包装应完整、干净,标签、标志齐全,无泄漏、渗漏等现象。
3. 原辅材料数量:进货数量应与采购合同和交货单中的数量一致,无误差。
4. 原辅材料质量:原辅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
5. 原辅材料检测: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部分原辅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五、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制定进货查验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制度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所采购的原辅材料符合本公司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1、凡是本公司购进原辅材料都必须遵守本制度,一律应当实地查验。
2、质检部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及包装材料的检验和质量监督以及执行质量问题的处罚工作。
原料仓主管负责记录原辅料进货台账。
3、质检部应及时收集原辅材料及食品添加剂的有效的执行标准。
4、质检部应按规定及时抽样检验,认真填写原辅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的原辅料,应通知原料仓库入库并及时填写进货台账;如有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应通知原料仓库退货;发现有假冒伪劣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检验员应经过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检验员应检查所采购的原辅材料的三证(营业执照、产品生产许可证和检验报告),要求供货方提供货物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复印件。
7、检查原辅料包装标识是否有品名、生产日期、执行标准、保质期、生产厂家、合格证等,具体请参考《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8、检查所采购的原辅材料是否新鲜,无污染,无病虫害,无腐烂,无异味,无虫蛀等变质现象。
9、检查盛装原辅材料的包装材料,是否完整无破损,是否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无毒无害。
10、检查原辅材料与添加剂是否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不得与有碍食品卫生的物品放在一起。
11、检查已入库的原辅材料与添加剂有无挂牌明示,标识牌上的项目有无填写完整。
12、检查原辅材料的使用是否做到先进货先使用。
13、未经检验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准投入生产使用。
14、检验员检查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准弄虚作假。
X X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月-日。
食品生产企业必填地30项记录簿及其法规依据
食品生产企业必填的30项记录及其法规依据注意啦!下面这30项记录是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否则会受罚!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2、原料验收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3、食品贮存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出入库记录)4、投料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5、关键控制点记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1.11)6、清洁消毒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1)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6)8、半成品检验(《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过程检验)9、包装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0、成品检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11、产品留样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9.3)12、产品销售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13、运输交付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7)15、温、湿度监测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2)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3)17、卫生检查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3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 )19、废弃物处置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5)20、食品召回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22、职工培训计划(《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4.2)2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2)24、职工培训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2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26、食品安全自查记录(《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27、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1)28、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采购到销售全程记录) 629、客户投诉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3)30、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2)具体要求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制度编号:XXXXX制度名称: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原辅材料进货的部门和人员。
制度制定依据:根据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制度制定目的:确保原辅材料的进货查验工作规范、准确、有效,防止不合格原辅材料流入生产环节,维护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
一、进货查验责任和权限1. 进货查验责任(1)公司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原辅材料的进货查验工作。
(2)进货查验员负责具体的查验工作,确保查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进货查验权限(1)进货查验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由公司授权。
(2)进货查验员有权对原辅材料进行查验、检测和评估,并作出查验结果。
二、进货查验流程1. 进货凭证(1)采购部门在进货时,应当出具正式的进货凭证,并将进货凭证交给进货查验员。
(2)进货凭证应当包括原辅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信息等相关内容。
2. 进货查验(1)进货查验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原辅材料进行查验、检测和评估。
查验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原辅材料的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无损;b) 原辅材料的标识和标志是否清晰、准确;c) 原辅材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进货凭证的要求;d) 原辅材料的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e) 原辅材料的相关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2)进货查验员应当及时记录和填写原辅材料的查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原辅材料进行标识和处理。
三、进货查验记录1. 进货查验记录内容(1)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包括查验日期、供应商信息、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进货数量、查验结果、查验员签字等内容。
(2)对不合格的原辅材料,还应当记录相关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2. 进货查验记录保存(1)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及时整理、归档。
(2)进货查验记录的保存期限为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期限。
不得随意销毁或篡改。
四、责任追究对于未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部门和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原辅料、包材使用管理制度范本(2篇)
原辅料、包材使用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原辅料和包材的采购、使用和消耗,以确保物资的正常供应、合理使用和节约成本。
所有涉及原辅料和包材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二、主要内容1. 原辅料和包材的定义1.1 原辅料: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或提供功能的物质,包括原材料、辅料和助剂等。
1.2 包材:指用于包装产品或保护产品的物料,包括纸箱、塑料袋、气泡膜等。
2. 采购管理2.1 原辅料和包材的采购需求应由各部门提前评估,并填写采购申请,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和采购。
2.2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2.3 采购环节应严格遵守公司的采购流程,包括询价、比价、合同签订等,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4 采购部门应及时跟踪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与供应商保持有效的沟通,确保按时供应和物资质量的合格性。
3. 入库管理3.1 入库操作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必须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验收、入账和上架等。
3.2 对于原辅料和包材的验收,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质量不合格的物资立即退回供应商,并记录相关信息。
3.3 入库人员应及时进行库存账务的录入和更新,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使用管理4.1 各部门在使用原辅料和包材时,应按照生产计划和需求合理安排使用数量,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
4.2 使用人员应确保对原辅料和包材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避免损坏和浪费。
4.3 对于大宗原辅料和包材,应进行定期盘点和库存调整,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库存积压和过期。
5. 报废处理5.1 对于质量不合格、过期或无法继续使用的原辅料和包材,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按照公司的报废流程进行处理。
5.2 报废处理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报废环节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6. 监督检查6.1 公司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原辅料和包材的采购、使用和消耗进行监督和检查。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工作,确保企业所采购的原辅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障企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工作。
三、工作程序1.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向供应商提出采购申请,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2. 采购部门将采购合同及时传达给质检部门,质检部门根据合同要求进行预先查验准备;3. 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协调安排物流,确保原辅材料按时送达;4. 收到原辅材料后,质检部门对进货物料进行查验;5. 质检部门根据查验结果,签订查验记录;6. 质检部门将查验记录及时传达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查验结果决定是否接收原辅材料;7. 若原辅材料符合要求,采购部门进行入库操作,并及时通知仓库管理部门;8. 若原辅材料不符合要求,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协商解决方案,如退货、换货等;9. 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对查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成立改进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提出改进措施。
四、查验要求1.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外观查验,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方面;2.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等;3.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符合产品标准和要求;4.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耐久性测试,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5.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质量认证查验,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6. 质检人员对原辅材料进行包装和标识查验,确保包装完好无损且标识清晰。
五、查验记录1. 查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原辅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查验日期、查验结果等;2. 查验记录应由质检人员填写,并经过质检部门主管审批;3. 查验记录应由质检部门归档并保存,便于后续追溯和查阅。
六、责任与处罚1. 质检人员负责进行原辅材料查验工作,确保查验结果准确可靠;2. 采购部门负责及时传达采购合同和查验结果,及时处理不合格原辅材料;3. 质检部门主管负责审批和监督查验工作,确保查验记录真实可信;4. 若发现查验记录存在造假等违规行为,将按企业内部规定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理。
中药饮片批生产记录
中药饮片批生产记录日期:2024年1月1日产品名称:青蒿素片生产线:A生产时间:8:00-16:00一、原辅材料准备:1. 青蒿素:20kg2. 辅料:30kg3. 粘结剂:5kg4.压片机:1台二、生产工艺:1.青蒿素片的配方按照生产指令进行配料。
2.原料全部为符合要求的合格品。
3.严格按照生产指令和企业相关标准操作。
三、生产过程:1.将青蒿素、辅料和粘结剂按配方比例称量粉碎。
2.将粉碎后的物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20分钟。
3.将搅拌均匀的物料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
4.压片过程中,严格控制压力和速度,确保片剂质量。
5.压片完成后,对片剂进行检查,合格品进行包装。
四、操作记录:1.生产线A的工作人员进行仓库取料,取出所需的原辅材料,并将取料情况填写在仓库取料记录上。
2.操作人员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青蒿素、辅料和粘结剂,记录原辅材料的称量结果。
3.操作人员将称好的原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
4.搅拌过程中,记录搅拌机的运行时间和搅拌效果。
5.搅拌完成后,将物料倒入压片机中,对压片机进行开机预热。
6.操作人员按照指令调整压片机的参数,按时进行压片操作,记录每次压片的压力和速度。
7.压片完成后,对片剂进行外观检查,记录片剂的质量情况。
8.合格品进行包装,记录包装数量和包装质量。
9.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进行记录,同时记录废品原因。
10.生产结束后,清洁生产线和设备,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五、监测结果:1.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包括原辅材料的合格性、搅拌时间和效果、压片参数、片剂质量等。
2.监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监测记录表中。
六、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企业相关标准和生产指令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记录并采取纠正措施。
3.完成生产后,将产品送往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