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合集下载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作文600字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作文600字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作文600字示例文章篇一:《鲁迅先生:黑暗中的明灯》我呀,今天想跟你们唠唠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啊,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呢!鲁迅先生叫周树人,他出生在一个有点复杂的年代。

那时候的中国呀,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外国人老是欺负咱们,国内呢,也有好多不公平的事儿。

鲁迅先生就像是一个医生,他想用自己的笔来给这个生病的国家治病。

鲁迅先生小时候可聪明啦。

他读书可认真了,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不停地从书里汲取知识。

我想啊,他肯定是那种在课堂上眼睛亮晶晶,一直盯着老师和书本的好学生。

有一次,他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为啥呢?因为他上学有一次迟到了,他就暗暗地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早早地到学校。

这要是我呀,可能就只是心里想想,第二天又睡过头了,可鲁迅先生就不一样,他说到做到。

他长大以后啊,就开始写文章了。

他写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比如说,他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欺负穷人,他就写文章批判这些人。

他的文章里写了好多不同的人呢,有像孔乙己那样迂腐的读书人。

孔乙己老是穿着那件破长衫,说着什么“之乎者也”的话,他可怜又可笑。

我就想啊,他就像一只被困在旧笼子里的鸟,想飞又飞不出去。

还有像阿Q那样的人,老是自己骗自己,被人欺负了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呢。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考试没考好,还说自己是故意做错的,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鲁迅先生还写了很多关于老百姓生活的文章。

那时候的老百姓可苦了,就像被石头压着的小草,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是一阵风,想要吹开压在小草上的石头。

他写的《祝福》里的祥林嫂,多可怜啊。

她的孩子被狼吃了,她整个人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周围的人不但不安慰她,还老是嘲笑她。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难受,我想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心里也不好受吧。

鲁迅先生的文字可有力了。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那些人想让他闭嘴,他可不会听话。

《回忆鲁迅先生》讲课用

《回忆鲁迅先生》讲课用

思考每一节反映了鲁迅先生的 什么性格?做好旁批。
•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 的“欢喜”,可见其性格爽朗、平易近 人; •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 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 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 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 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 • 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 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 • • • • • • • • • • • 1.鲁迅的笑 • 2.鲁迅走路的姿态 • 3. 穿衣裳的评论(详写) • 4.不游公园 • 5.看电影的路上 • 6.纸烟 • 7.休息 8.工作时间(详写) 9.踢鬼、谈鬼(详写) 10.吃鱼丸(详写): 11.病中(详写): 12.海婴的夸耀 13.明朝会(详写) 13明朝会(详写) 14.病好起来了(详写) 14病好起来了(详写) 15.木刻画 15木刻画 16.“若没有我呢” 16“若没有我呢” 17.病“好”了 17病“好”了 18.他“休息”了 18他“休息”了
深入研读讨论:注意细节的含义
•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 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 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 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研究细节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 • • • • (一)鲁迅的笑声。 (二)鲁迅的坚毅。 (三)鲁迅的幽默。 (四)鲁迅的慈爱。 (五)鲁迅的严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复习——《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复习——《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复习——《朝花夕拾》【识记知识】一、内容概述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5篇

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5篇

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5篇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欢迎阅读参考!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中国出过很多名人有:周世昌、林则徐、毛泽东……,但我最敬佩的是鲁迅先生。

不仅仅因为他是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还因为他为人民服务所以我才会敬佩他。

有人问他:“你可能是天才。

”但他却反驳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这句话震憾了我,对,为什么我们不把冲,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呢?可能你冲,喝咖啡需要4,5分钟,4,5分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你用4,5分钟可能可以看几页书,可以查阅资料,可以思考问题,可以作很多事情,可那件事不比你冲咖啡有意义的多呢?鲁迅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先生,他用笔战斗了一生,不畏病魔的侵害,继续写作,他把他的一大半人生都投注在了写作上,他的事业,他的青春,他的成功,都淹没在了写作的汪洋大海上……这就是我敬佩鲁迅先生的原因……推荐鲁迅的演讲稿范文(二)同学们,请允许我暂且将这篇演讲的题目隐去。

在开始正文之前,向大家提一个问题:谁是你们心目中的最好作家?是的,你会告诉我;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的,你会告诉我;琼瑶:《烟雨蒙蒙》、《还珠格格》;是的,你会告诉我;林语堂:《京华烟云》;是的,你会告诉我;沈从文:《边城》;是的,你会告诉我;韩寒:《三重门》、《零下一度》;是的,你会告诉我;郭敬明:《幻城》……可谁会忆起那在冰冷时代中苦苦挣扎呐喊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我从图书馆走过,看到书架最底层附着灰尘的《鲁迅全集》,好奇地拭去它身上的泥土,翻开书页:于是我读到了那孤傲的灵魂;那锋锐的笔触;那深刻的沉思;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怀;那“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于是我慢慢步入了鲁迅为我们缔造的文学世界。

鲁迅生平与其创作关系

鲁迅生平与其创作关系

论鲁迅生平与其创作的关系摘要: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在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等方面都做出了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一眼活的泉水。

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一文中说:“文学创作从来就不是作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更是创作的一生,他的生活经历与其创作有着莫大的关系。

关键词:鲁迅创作小说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

鲁迅是他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所使用的笔名。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1】。

从文学地位上来说,鲁迅是20世纪文学界的巨人,是现代文学的灵魂;从思想解放上来说,鲁迅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用自己的呐喊唤醒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导师,他的思想具有深刻性、超越性和恒久性;从革命战争上来说,鲁迅又是一位执笔战士,以其犀利冷峻的笔触直指旧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势力。

诚如毛泽东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2】。

下面我将以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阐述他的生平与创作关系:一、开明家庭对鲁迅知识思想的启蒙:鲁迅的家庭曾是隶属于江河日下的封建王朝,但鲁迅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家庭比一般家庭要开明得多。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他有学问,性情耿直,以喜欢“骂人”而出名。

常常毫无顾忌地从“呆皇帝”、“昏太后”一直骂到亲族中的后辈子孙。

但在思想上,他却是比较开明的。

他并不强迫儿孙们去钻研科举八股,主张小孩子应该先念一点历史书,以对史实有一个简括的了解。

他曾写过一封《示樟寿诸孙》的信,主张孙辈们读书应读白居易、李白、陆游、苏轼等人的诗文,因为那些诗词“明白易晓”、“志高词壮”、“笔力雄健”,而不主张学过于“艰深”“奇崛”的杜甫和韩愈的诗,这表现出他的爱好和格调。

后来他还主张孙儿们去投考当时维新运动中开办的新式学堂——浙江求是书院。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出生情况出生日期(时间):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称鲁迅为伯父。

家庭背景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

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

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

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若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的。

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

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

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

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说课讲解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说课讲解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也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全集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

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

这部散文集是了解和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作品。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从日本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足迹。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来写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种种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一只心爱的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回忆鲁迅先生》(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回忆鲁迅先生》(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铁路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爷爷退• 休• 后•,•每• 天练•练• 书•法•,• 到公园打打太极拳,过着 悠闲的生活。 C.我• 喜• 欢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 他不• 以• 为• 然• ,总能乐观地面对困难。 D.他对那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深• 恶• 痛•绝•。
2.语言质朴,形象鲜明。 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感觉,敏锐地捕捉到了鲁
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 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 的、生活化的鲁迅先生,将敬爱之情不露痕迹地融 于对琐事的叙述中,真实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 和人格,使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感觉,敏锐地捕捉 到了鲁迅先生的许多生活细节,展现了鲁迅先生 的日常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 魅力,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 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
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
幽默风趣可爱 可亲
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坚定乐观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 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 的会心的笑。
走进课文
【解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该句中指“他”不将艰苦的生存环境放在心上,应该用“不以为意”。
4.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
••

••••• ••••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名著《朝花夕拾》基本介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名著《朝花夕拾》基本介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名著《朝花夕拾》基本介绍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之鲁迅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之鲁迅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之鲁迅一、生平经历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自序》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

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

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鲁迅先生的文章摘抄(四百字)范文

鲁迅先生的文章摘抄(四百字)范文

鲁迅先生的文章摘抄(四百字)范文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是必须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

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在首先提出很大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原因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拿两种情况做一下对比,第一种是先提出一个不合理要求,再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这个较小的要求,比较哪种情况下的要求更易被接受。

实验结果表明,在前一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直接提出要求反而不容易被接受。

通常人们不太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当你对第一个无理要求拒绝后,你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种歉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你会尽量地满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毕竟我们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人觉得我们想拒绝这个人。

使用拆屋效应也是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而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判下去,而只代表着一种谈判的策略罢了。

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始就占据着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展,不要忘记"开天窗"。

所以,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坏了,没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班主任没办法接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的主要内容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的主要内容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的主要内容鲁迅《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是:儿时在绍兴老家,作者的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久久无法康复。

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请了当时人称“神医”的两位医生来看,这两位神医收取高昂的诊金,又开了不少奇怪的药方,父亲用药后病却始终不见好,最终还是去世了。

揭示了当时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

《父亲的病》选自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原文节选: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实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们只得都依他。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

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

于是另开了一张方:“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

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

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

先买药,再寻药引。

“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篇童年妙趣⽣活的回忆性散⽂,此⽂被收⼊《朝花⼣拾》。

全⽂描述了⾊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原⽂ 我家的后⾯有⼀个很⼤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起卖给朱⽂公的⼦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井栏,⾼⼤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限趣味。

油蛉在这⾥低唱,蟋蟀们在这⾥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声,从后窍喷出⼀阵烟雾。

何⾸乌藤和⽊莲藤缠络着,⽊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乌有拥肿的根。

有⼈说,何⾸乌根是有象⼈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块根象⼈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象⼩珊瑚珠攒成的⼩球,⼜酸⼜甜,⾊味都⽐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有⼀条很⼤的⾚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个故事听:先前,有⼀个读书⼈住在古庙⾥⽤功,晚间,在院⼦⾥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在叫他。

答应着,四⾯看时,却见⼀个美⼥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笑,隐去了。

他很⾼兴;但竟给那⾛来夜谈的⽼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定遇见“美⼥蛇”了;这是⼈⾸蛇⾝的怪物,能唤⼈名,倘⼀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的⾁的。

他⾃然吓得要死,⽽那⽼和尚却道⽆妨,给他⼀个⼩盒⼦,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枕⽽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声。

他正抖作⼀团时,却听得豁的⼀声,⼀道⾦光从枕边飞出,外⾯便什么声⾳也没有了,那⾦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

周树人

周树人

周树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早年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伦理学。

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名字的由来鲁迅名字的由来鲁迅以"鲁迅"笔名而闻名,人们甚至于忘了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鲁迅名字的由来,希望大家喜欢!鲁迅名字的由来: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

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

”此乃先生自谦之辞。

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

认为“迅”字,古义为狼。

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

”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

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

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鲁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诞生于浙江绍兴,小名阿张。

为什么叫“阿张”呢?据说,鲁迅出生那天,正好张之洞来访,于是祖父周介孚便用张之洞的姓为其孙取名“阿张”。

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只能说明鲁迅的祖父追求功名,图慕吉利。

事实上,鲁迅的小名“阿张”同他的生日有关,同当时浙江一带的民风民俗有关。

原来,民间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也诞生于八月初三,“乃一家司命之主”。

为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以及祈求灶王爷能保佑鲁迅平安成长,故取小名“阿张”。

“阿”字,在江浙一带,是称呼人的流行语。

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为前缀词,表示亲昵或敬重。

由此可见,“阿张”这个小名,具有浓厚的地区色彩、民俗色彩,当然也倾尽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久,鲁迅的祖父又以同音异义的字为鲁迅取大名“樟寿”,号“豫山”。

鲁迅《五猖会》读后感

鲁迅《五猖会》读后感

鲁迅《五猖会》读后感鲁迅《五猖会》读后感《五猖会》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6月10日,后被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例文一:五猖会读后感相信不少人都拜读过鲁迅先生的《五猖会》,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当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求“我”必须将《鉴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会。

多年以后,鲁迅仍然对此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其实,许多人在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经历,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记了。

当他们看过《五猖会》时,孩提时的“沉重”经历又恍惚在脑海中萦绕着。

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玩少一点,多点学习。

作为父母,这种心情自然可以理解。

如今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父母恨不得倾尽所有的爱,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想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才,自己则成为最棒的父母。

造成这种后果的,看来不是单纯某个人的问题了,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中国教育似乎从很早以前就埋下了这颗种子。

这是一种很难再改变的思想观念,在文章中鲁迅觉得可能是《鉴略》很重要父亲才会让我背,可是为什么偏偏会让鲁迅在那个时候背呢?鲁迅先生当时的反应是这样描写的: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而后又“梦似的就背完了。

”最后导致了在上船之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鲁迅的父亲肯定没有想到那时鲁迅孩童时的想法,而强迫鲁迅去背什么《鉴略》,扼杀了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鲁迅的父亲尚且如此,又何况是我们的父母呢?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良传统,有一些思想的精华,也有一些糟粕谬论。

读书固然可以出人头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吧,家长是时候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问题的了。

让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

这是鲁迅先生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

《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这个“狂人”的嘴,描绘了一个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饰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旧制度,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狂人日记》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后来,鲁迅先生向朋友解释用这个名字的原因。

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

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鲁迅”这个笔名不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而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

以后鲁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3、《狂人日记》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4、鲁迅先生为什么取“鲁迅”这名字?
5、“以后鲁迅先生《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
6、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