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教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教案
-掌握课文中关键的生字词,如“誓言”、“亘古”、“山海关”等,并能正确运用。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土地的深情描述,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通过分析这样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形象表达对土地的依恋和赞美。
-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教师应通过例句、语境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运用。
-在学习修辞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如“我是你……,我是你……,我是你……”的排比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加深对修辞效果的认识。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土地的誓言”,并将其与具体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分析课文的深层结构,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隐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将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出来。
-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
举例解释:
-对于“土地的誓言”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作者所说的‘土地的誓言’代表了什么?”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们将看到土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土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作者对土地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的文学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抒情散文方面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抒情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突破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和祖国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关于家乡和祖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巩固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家乡和祖国的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土地问题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了解文章的主题。

1.4 教学步骤:1.1 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土地的誓言》。

1.2 提问:“土地的誓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誓言?1.3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土地问题的关注。

章节二:文章内容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2.4 教学步骤:2.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2 提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2.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章节三:词汇和语法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听讲来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

3.4 教学步骤:3.1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词汇。

3.2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语法知识。

章节四:练习与讨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和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

4.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4 教学步骤:4.1 让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2 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章节五: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9、土地的誓言一、导入同学们,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山川地理,是巍巍嵩山滔滔黄河,祖国是历史文化,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的满腔悲愤,是端木就良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

(1分钟)二、展示学习目标(屏显)(1分钟)1、反复诵读,说出感情。

2、品味语言,深化感情。

3、类文阅读,升华感情。

明确了目标,讣我们走进文章,走近关东原野,感受那方土地的美丽与屈辱,领略作者内心的情感。

请大家带看问题人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并用笔做好勾画。

(教师板书课题)三、教学过程(5分钟)(一)初步阅读,整体感知1、关东原野上留卜•了作者哪些记忆?2、作者在字里行间流蹋出什么样的感情?(二)品味语言,体悟感情感情的表达需要借助载体,借助语言的描绘,那么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在哪些段落和语句当中体现來呢?赞美、热爱(7分钟)(那)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那)幽远的车铃,晴犬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人道上跑着……(那)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提问:大家非帘迅速的找到了这些语句,这些语句都描写了什么?有怎样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川得好,能够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小纽合作讨论)联想和想象能够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是对文本的丰富和再创造,比如示例:1、“奔流似的马群”,这“奔流” 一词是否使我联想到“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黄河Z水?你的眼前能否展现出在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马群似潮水般奔流而过的场面,那马的数量Z多、奔跑速度Z快、气势Z盛都从这“奔流” 一词中体现了出來。

2、我从“红布似的高粱”屮看到了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高粱丰收的美景,那是一张多么人的红布啊,那布上的红色都是由熟透红透的高粱米编织而成的;我联想到农民的屋檐卜-挂满了高粱,粮仓里堆满了高粱;我仿佛看到了那热气腾腾的红高粱米饭,闻到了那香喷喷的高粱酒。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9《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9《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9《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土地的誓言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提高朗读能力,提高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的能力。

通过介绍时代背景,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读,完成检测,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多媒体展示。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国仇家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创设情境。

3、了解作者、背景:端木蕻良(1912-),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创设激情,导入新课,学生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3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学生回答标题的含义
2“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龚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4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6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朗读课文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重点字词重要语句
思考讨论对故乡的这种感情,疑难问题质疑。
代表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重点的汉字注音。

炽(chì)痛嗥(háo)鸣怪诞(dàn) 亘(gèn)古谰(lán)语蕻(hóng)镐(gǎo)头默契(qì) 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某某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品味文中关键意象和语句,欣赏写作背景视频和音乐,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祖国和家乡,做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方法:背景音乐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读写一体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在主机里下载好《生我养我的土地》和《江西是个好地方》两首音乐,计算机网络教室功能齐全;2、学生们课前学会在电脑里打字,知道怎样在互联网里查找和观看视频,会用计算机里的“录音机”功能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入课,燃亮土地誓言1、师生电脑屏幕上锁定“东北印象”白桦林的幻灯片,主机音箱播放祖海的《生我养我的土地》,让学生们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土地情。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2、显示课题及作者(板书)本文作者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往往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

他的作品也很注重方言的运用。

二、师生探究,思索土地誓言由学生质疑,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点拨。

预设的问题有:问题一:思索誓言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

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

边听边思考:概括两段内容。

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明确:(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

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

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

而在作家端木蕻良的笔下则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

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

(小组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等”。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

七年级语文下册 9 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9 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9、土地的誓言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语言。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方面较薄弱,所以讲授这篇课文时,我从修辞手法、词语的运用入手,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什么感情表达出来的?这样,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就能提高。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

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日本在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被屠杀,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土地,一步一回首!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在1941年9月18日所作。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9.25 —— 1996.10.5 )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的一些青年作家)。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三、检查预习词语的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端木蕻.良()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谰.语()镐.头()泛滥.()2.解释下列生词(1)炽痛:热烈而深切(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3)亘古:远古(4)污秽:肮脏的东西(5)谰语:没有根据的话四、请边朗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就是指土地发出的誓言呢?誓言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明确:这是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阅读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2.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土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家乡土地的深厚感情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2)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2. 相关资料:关于家乡土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土地的誓言”,提问学生对土地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教师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土地的誓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土地的誓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的誓言》的内容与中心思想2. 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3. 能运用阅读策略和成语典故对文本进行简单分析4. 能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小说《土地的誓言》的故事情节。

2. 掌握通过成语和典故充实文本的阅读策略公式。

三. 教学过程:1. 预读环节教师用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为什么要保护环境”这个话题。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并汇报,完成预读教学活动。

2. 精读环节通过分析《土地的誓言》的基本情节和逻辑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人与自然”的话题,引导学生阅读中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3. 应用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策略公式进行文本分析,并将其中的成语和典故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永不落幕的“绿色奥运”;呼吁大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惜资源,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等。

4.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参观生态公园、植树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其环保意识。

四. 设计理念:1. 视野拓展,知足常乐。

2. 积累阅读策略,培养人生能力。

3. 紧扣实际,把握课堂主线。

五. 教学反思:《土地的誓言》是一篇优秀的中学生读物,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朴实无华,文学性和实用性兼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们打开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是一篇值得推荐的课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土地的誓言》的内容和主旨,进一步了解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积累了阅读策略和人生能力。

同时,本次教学活动着重紧扣实际,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操作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言:《土地的誓言》是一篇以土地为主题的散文,作者神秘的宣誓告诉我们,土地是充满神秘力量的大自然,而我们是有使命和责任去保护它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欣赏精彩片段,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先学(一)自学指导(请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时间13分钟)1、自由朗读,要求声情并茂,力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抒情脉络,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本文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结构相同:先直抒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抒胸臆。

内容——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异: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二)自学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炽痛()嗥鸣()谰语()亘古()蚱蜢()镐头()污秽()炽痛()2、口头回答自主学习中的第2题,如果自己起来不会或者回答时有错误、不完整,其余同学可起来修改、补充、质疑等。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写在下面。

要求:只写题号,或者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

我的疑惑:三、合作探究过渡语:本文读来美不胜收,从情感、意象、语言、手法等方面都给我们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美”。

1、美在情感。

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设计说明: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多重对话,将自主、合作、探究贯穿于对话全过程。

教师根据条件,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并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对话,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并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揣摩、欣赏乃至背诵精彩语句和段落;理解分析修辞的运用;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揣摩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独立质疑、多重对话、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一、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二、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字字有情,句句含情。

教学中宜反复朗读,体味情感;由于学生年龄、经历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体验,但是他们有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

因此教学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作为文章阅读,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多重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的情感与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影片片段或歌曲《松花江上》,或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以上手段视教学条件而定)(然后教师用语言渲染)“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亡,日本帝国主义猖狂入侵,广袤肥沃的东北大地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广大的百姓走上了流亡之路,途中,割舍不下的是浓浓的乡土情结。

让我们一起感受端木蕻良先生的《土地的誓言》,体味其中的家园情、故国情吧!二、相关资料(学生课前查阅)作家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他在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出版了几十部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他的《科尔沁草原》和《曹雪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背景提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山海关)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师生探究〈一〉“倾听”文本(略)说明:“倾听”文本即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整体感知文本,发现问题并质疑。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聆听,体味感情,略谈听读感受。

2、学生朗读,在预习基础上准备质疑。

3、字词读写、释义(检查预习情况)炽痛(chì)嗥鸣(háo)亘古(gèn)丰饶(ráo)默契(qì)污秽(huì)怪诞(dàn)白桦林(huà)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标直:笔直。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炽痛:热情而深沉。

斑斓:灿烂多彩。

怪诞:荒诞离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二〉“言说”文本(详)说明:“言说”文本即在文本基础上读者对文本的解释、阐述。

教师应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对话”,并善意地、负责任地纠正学生脱离文本或无视文本的读误言说。

1、生生对话,质疑问难内容:学生们的自问自答、互问互答。

形式;全班性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

2、师生对话,确立问题A、整体把握a、概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b、理解文章主题c、分析写作技巧B、问题探究a、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b、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c、文中奔涌着炽痛的情感,这种情感,我们把它定位为思乡之情,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d、揣摩语句(结合语句朗读进行)(1)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2)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想起……(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4)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5)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3、多重对话,释疑解难A、a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绕,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

b.主题:作者以倾述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写作技巧(1)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

(2)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3)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语势。

B、a.这一标题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的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感受到。

因此,此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b.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迫切。

这在修辞上称为“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c.不好。

文中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有特定的背景。

当时,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作者流亡关内,无家可归。

国恨家仇叠加,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厚。

d.(1)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作者要表达的是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但此句却写故乡在对自己召唤,使思乡之情更浓烈、深挚。

(2)本句运用排比,使语句更加连贯,逐渐增强语势,便于情感进一步抒发。

故乡的风物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现,作者对故乡的牵系与眷恋呼之欲出。

(3)从表层看,这是写实。

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

“关东大地”因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4)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依赖、热爱和眷念之情。

(5)这两个词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①明确该词本意;②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奔流,作者那激奋狂放的心情用“泛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的快乐欢笑早以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和悲愤,这也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

四、小结本课1、针对“言说”情况小结2、针对课文小结(《松花江上》音乐再次响起)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今天的我们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和平,为了幸福,希望你们务必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关心时事!五、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誓言:为土地而发出的誓言内容:①故乡在呼唤②发誓为故乡而战斗主旨:眷恋故土、保家卫国写法:呼告写景排比六、作业设计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判断下列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修辞手法:作用:b.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修辞手法:作用:(2)仿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参考答案:(1)a排比。

语气连贯,造成一种气势,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b 拟人。

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眷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