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六册第14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合集下载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6、理解动词的特点: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眼前人,不要轻易放弃。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小猴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视频。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小猴子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见过猴子吗?猴子是什么样子的?”(3)引入课文《小猴子下山》。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情境模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猴子、下山途中遇到的事物)。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小猴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4.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生字词和道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小猴子下山的情景画。

(3)和家长分享课文中的故事,讨论小猴子行为的对错。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关于猴子的故事或图片,下节课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猴子下山》详细内容:本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桃树、玉米地和西瓜地。

面对这些诱惑,小猴子不停地改变主意,最终一无所获。

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能三心二意,要有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 词语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教师讲解并示范运用。

5. 句式练习:学生模仿课文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书面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猴子下山板书内容:1. 故事情节:下山遇到桃树、玉米地、西瓜地2. 故事寓意:不能三心二意,要有自己的目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请写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续写。

2. 答案:(1)示例:小猴子看到桃树,忍不住停下来摘了几个桃子。

(2)示例:小猴子继续下山,遇到了一片西瓜地。

它想:西瓜又大又甜,我还是摘几个回去吧。

于是,小猴子又摘了几个西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较好,但在词语和句式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桃树、玉米地和西瓜地,它面对这些诱惑,不停地改变主意,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专注和耐心,不做三心二意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视频或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案内容,以便我为您编写后续的章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视频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教师辅导学生理解难点。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设计一个小猴子下山的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段故事。

八、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故事编写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十、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2. 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二、教学重点2. 补充说明:教学重点应突出,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习惯。

3.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即不要轻易放弃已有的东西,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 学会观察和思考,从故事中找到小猴子下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

2.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内容。

2. 与故事相关的手偶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手偶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的名字,简要介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小猴子为什么下山、在下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诱惑等。

3. 讨论故事:a. 小猴子为什么一会儿摘玉米,一会儿摘桃子,什么也没得到?b. 小猴子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感悟?4. 总结故事: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即不要轻易放弃已有的东西,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5. 实践环节:设计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小猴子的心情和选择。

如:在森林里,有各种美味的果实,让学生在选择时,学会观察、思考和总结,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的内容和道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利用情境体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故事中的道理,加深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

3. 实践环节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思考力和总结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能力。

3. 教育学生要有始有终,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学会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一无所获”一词的意思。

2.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故事动画或图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谜语导入:猴子捞月(打一成语)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猴子捞月,一无所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看看这次小猴子是否能够有所收获。

2. 学习故事:2.1 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听故事并跟随教师朗读。

3. 学习生字新词:3.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3.2 学生跟读,教师检查发音。

4. 理解故事寓意: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收获?4.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小猴子做事不能坚持,总是三心二意。

我们要像小猴子一样,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5. 课后作业:5.1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5.2 学生用“一无所获”一词造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增强语感。

4.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跟读。

5. 学生运用生字新词进行情景对话。

八、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角色朗读: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

3. 情景对话: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新词的掌握情况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十、拓展活动:1. 学生画一画:让students draw the story scene they like most or the mn characters.2. 学生演一演: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小猴子的心情和动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猴子下山》。

2. 角色头饰。

3. 果树、小猴子、下山等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出示小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的名称。

1.2 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的外形特征,如:猴子是什么样子?它有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1.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猴子在山下的情景。

2. 讲述故事:2.1 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小猴子的心情和动作。

2.2 讲述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分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觉得小猴子为什么会一无所获。

3.2 每组选代表发言,总结小猴子下山过程中的问题。

4. 情景扮演:4.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2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价彼此的表演。

5. 总结:5.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5.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3 教育学生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添加一个续编,内容可以是小猴子在下山后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它如何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2. 学生可以绘画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或者设计一个关于小猴子的连环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故事《小猴子下山》的主要内容。

2. 请学生谈谈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八、评价设计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情景扮演等。

2. 学生作业评价:故事复述、连环画设计等。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3. 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坚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观察,能够描述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2.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坚持,不轻易放弃。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下山》2. 小猴子手偶3. 果树、小兔子、小鸟等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故事:教师使用课件和手偶,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在故事中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

4. 情景扮演: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坚持。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中对小猴子行为的描述和理解能力。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扮演中对故事角色的扮演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对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3.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猴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九、教学修改:1. 在讨论环节中,增加问题引导,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插图,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生动。

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 教育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有目标,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复述。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故事中道理的理解与接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插图。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视频或图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图书,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述故事:利用视频或图书,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3. 学习生字词: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理解字词含义。

4. 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总结故事情节,强调在生活中要有目标,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并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7. 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目标:玉米桃子兔子西瓜橡皮结果:一无所获道理:做事要有目标,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和讨论环节,评估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能否将所学故事和道理分享给家人。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家长面前讲述故事,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开展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插图,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生字词。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内容;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其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读故事,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的其他可能结局。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组织学生就插图中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描述。

Step 2:预测故事教师提问:“你们猜小猴子下山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信息进行猜测。

Step 3:朗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小猴子下山》,同时放映故事幻灯片,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进行阅读。

Step 4:理解故事教师提问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2. 小猴子下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3. 小猴子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4. 故事的结局如何?Step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1. 你认为小猴子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下山的困难吗?为什么?2.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如何解决下山的困难?Step 6:展示创意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Step 7:拓展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Step 8: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Step 9: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猴子下山》的阅读理解练习,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Step 10:教学反思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好的地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说明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师及时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增加师生互动。
)\、板书设计(木节课的主板书〉
14、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玉米又大有多掰-扛-走
西瓜地西瓜又大有多掰-扛-走
小猴子
桃树下桃子又红又大摘-捧-走
往回走小兔子真可爱追
空着手回家了
九、实践反思
1.引课较好,考查学生的知识而;注意:不能利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分几组效果可能更佳) 教学思路淸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 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容量不大,可增加教学容量,以训练接 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3.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教学思路较淸晰:能利用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4.小亮点1:能创设小活动(不同同学用不同语速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会(验);
小亮点2:知识拓宽 与汉语言文化节活动接轨:注意板书(不能利用屏幕打字代替板书及语言 的“深情”表述)。
5.教学设计思路较淸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讣,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能利用学生扮演等活动以 及髙考题的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归纳较完整,课堂容量较大。
6.建议:语言节奏、语调要适当控制;要培养让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 结。
非常扛着捧着

3、评价:
1、自主回答
2、举手演板
3、齐读生字词。
复习检查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播放一组图 片(播放课件),你们看后说说课件中 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教育学生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经历中,懂得做事要专心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图片。

3.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二)自主学习a.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b.小猴子下山后遇到了哪些动物?c.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实?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小猴子下山的经过,重点分析小猴子的心理变化。

3.教师出示小猴子下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实?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2.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的续写故事。

2.课下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讨论做事要专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课后作业设计新颖,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

3.学生对做事要专心致志道理的领悟程度。

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小猴子看到桃子时的兴奋心情。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想?”接着,教师继续引导:“那当小猴子看到葡萄时,它又是怎么想的呢?”2.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猴子为什么什么也没得到?”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是的,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它没有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案:《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能够流利朗读和理解故事的中文文本。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能够流利朗读和理解故事的中文文本。

三、教学难点:1.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猴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

2.教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猴子平时生活在哪里?”学生做出回答。

Step 2:教授新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给学生介绍故事《小猴子下山》的情节和内容。

2.教师读一遍故事,学生跟读。

3.教师让学生用汉语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语,例如“小猴子”、“下山”、“大树”等。

Step 3:听故事(15分钟)1.教师播放读音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再次读一遍故事,学生边听边根据课文填写相关问题的答案。

3.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4: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每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并用中文表演故事。

3.教师根据演出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5:练习活动(15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2.教师给出情境,例如:“小猴子遇到了不同的挑战,请你们安排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小猴子如何解决问题。

”3.学生根据情境展示演出,并用中文进行表演。

4.教师根据演出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6: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故事的情节、角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故事书《小猴子下山》。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

3.录音机和录音带。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表现。

2.观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猴、掰,扛、扔、摘、捧、抱”等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瓜”等生字。

积累文中“又O又()”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图文对照,借助“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句式,
讲述故事内容。

4.能推断小猴子的心情及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确做事情要目标
明确,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图文对照,借助“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句式,讲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能推断小猴子的心情及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确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借助“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句式,讲述故事内容。

2.能推断小猴子的心情及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确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掰”“扛”,“掰”的字形,做动作理解“掰”“扛”的意思
3.指导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4.说话练习:借助板书,用上“小猴子走到……,看见句式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四)写字教学
指导书写“掰”
生练习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小猴子下山
教学内容:4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3、会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到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什么也得不到。

教具准备:插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个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猴子吗?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读题)
二、新授: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
非常扛着捧着追小兔
3、教学拼音。

4、指导书写。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理解词语:
非,非常:“很”的意思
扛、捧、追:可指图上相应动作,辅以动作演示。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朗读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课后分析:本课的生字词较少,教学中通过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讲解,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学习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听)话写词语
非常扛着捧着追小兔
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朗读句子,理解句意。

重点指导: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思考:这句话写的是谁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朗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填写下表。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内容。

三、巩固
1、有表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分组复述课文
四、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小猴子最后是怎么回家去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分析: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描写内容大多能在图上看到,形象、直观、易懂,而且课文各个自然段的结构也差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领悟课文内容,弄清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猴子到过哪些地方?做了写些什么事?最后怎么样?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各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做的?到了桃树下,它又怎么做?
3、自读三、四自然段,看看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
4、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后来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猴子未做完一件事就做另一件事,结果呢?
5、读第5自然段,小猴子最后怎么样?(空着手回家)
6、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7、总结:小儿子见一样爱一样,一件事没做完就扔下了去做另一件事,结果一件事也没有做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你们可不要向小猴子学习,做完了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演示课文内容。

四、作业:背诵课文
课后分析:在讲解、演示中学生懂得了句子的顺序是和事情发展的过程一致的,了解了句子间的联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课文
二、练习
1、第2题: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捧着玉米掰兔子
抱着桃子摘西瓜
扛着西瓜追玉米(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朗读连好后的词语。

2、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

(玉米地里,)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桃子结得又大又()。

()西瓜结得又大又()。

(1)读例句。

(2)分析括号里应填什么内容。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朗读填好后的句子。

3、第4题:照样子写句子。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看见(),就()。

()看见(),就()。

(1)读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

什么(或谁)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

(3)引导学生依照例句说、写句子。

(4)朗读写好的句子。

4、第6题:看课文插图说话。

(1)引导学生看插图。

(2)指名看插图说话。

三、作业:课后习题2、3、4。

课后分析:学生能完成习题情况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