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合集下载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

对王羲之的认识800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的书法界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受到后世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

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

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

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 逸少有名之迹”。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特点主要包括:
1.中和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融合了方圆并用、秾纤折中的技巧,使得作品既有雄秀之气,又不过于张扬,保持了书法的和谐与平衡。

2.自然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天资自然、风神盖代的特点,其笔法如同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自然而不造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3.变化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变化中保持了主调,其笔势委婉含蓄,线条流畅飘逸,展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风格。

4.笔法精妙。

王羲之的行书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使得整幅作品既流畅又富有变化。

5.章法精湛。

王羲之的行书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紧密,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展现了其高超的书法技巧。

王羲之的行书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个人品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评价对王羲之的评价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客观评论王羲之的书法我们除了肯定王羲之书法的一切优点以外,我们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 q4 t& c/ ?$ z9 y$ \1 i' a2 y1,我们所见到的王羲之书法应该都是碑刻,如果是一个人具有优秀的书法技能又同时具有优秀的刻工技术,那么在他所刻出来的碑将远远超过其原来作品实体的完美程度。

也就是说碑刻完全有可能要比原来作品实体完美得太多。

2,王羲之那时所用的纸与墨可能要比现在的厚生宣纸和一得阁墨其难度上可能要低得多。

3,我们所见的王羲之书法帖,其字的大小程度可能要比你我经常所写的字要小得多,我觉得至少要比我平时常写的字要小得多,我们知道草书字越大越难写。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无需无限制地将王羲之抬高放大,无需将自己无限制地缩小看低。

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

怎么评价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那么,人们如何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的总体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王羲之笔法心得体会感悟(3篇)

王羲之笔法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书法被誉为“国之瑰宝”,而王羲之,这位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更是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在我深入研究王羲之的笔法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以下是我对王羲之笔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笔法的传承与创新王羲之的笔法,是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

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精华,如钟繇、张芝等人的书法风格,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 继承传统王羲之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笔讲究力度与节奏,强调笔画的起笔、转折、收笔等过程,使笔画富有力度和韵律感。

(2)注重线条的质感,使线条既有力度又有柔美,既有骨力又有韵味。

(3)善于运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等,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2. 创新发展王羲之在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了传统的“方折”用笔,形成了“圆转”的笔法,使笔画更加流畅自然。

(2)在结构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对称格局,使字的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3)在章法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笔法的哲学思想王羲之的笔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使书法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儒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

他在用笔时,注重力度与节奏,体现了“仁”的胸怀;在结构上,追求对称与平衡,体现了“义”的规范;在章法上,讲究节奏与韵律,体现了“礼”的秩序。

2. 道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融入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他在用笔时,追求自然流畅,体现了“道”的境界;在结构上,追求简约大方,体现了“道”的简朴;在章法上,追求无为而治,体现了“道”的宁静。

3. 佛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还体现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思想。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为何这样评价王羲之书法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为何这样评价王羲之书法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为何这样评价王羲之书法行穰帖我们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经常使用的成语就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关于这两个词汇到底所指为何,倒是引发过不少的讨论。

在《赵孟頫文集》中,题跋文字中有这样一则:梁武评书至右军,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此帖是已。

诸家刻中皆未之有。

世间神物,岂默有靳惜者,不欲使滥传耶?将好事尤未至也?有能砻片石刻以传远,仆愿供摩拓之役属。

奔走南北,此事殆废,不知何时果此缘也?至元丁亥九月七日题。

很可惜的是,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确认赵子昂到底题的哪一件作品,让他确切地讲出“此帖是已”。

不过,还有一则题跋如下:大德二年廿三日,与周公谨集于鲜于伯几池上。

郭右出右军《思想帖》真迹,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势,观者无不嗟叹赏神物之难遇也。

王羲之思想帖《思想帖》的真迹没有保留下来,但是刻本却幸运地保存着。

从图像的角度,我们也较为直观地观察到了“龙跳、虎卧”这对词的对应所指。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用语言来描述这种书法的特点呢,或者说“龙跳、虎卧”这个对应词到底该怎样解释呢?雨后帖纸本25.7×1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讲法,最初不一定只是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而是形容此一类风格的书法。

如梁朝的袁昂,也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萧思话的行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不过,这个词汇如何转化为专指王羲之书法则是另一问题,此处不作展开。

龙虽然是想象中的动物,但是却不是没有形象与特性的。

《说文》中说:“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天门,指的是天宫之门,也指帝王宫殿的门,此处当指前者。

龙跳,并非只是指向上跳跃,而是讲龙的运动方式是高而复下,逶迤而行,所以才会有跳掷的感受。

寒切帖纸本章草25.6×21.5cm天津博物馆藏龙跳天门,包含的应该是健动、跳掷、多变而轨迹宛转之象。

虎卧凤阁,虎字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些解释,此处不是指我们一般意义的一种猛兽。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字体,人们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 这是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一段关于书法的描绘.我们的汉字最初产生时是对于事物形象的模拟,后来发展为抽象的符号.抽象的东西总会给人规格化的感觉但偏偏衍生出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期的<三联>在“有关品质”的栏目里写到了王羲之.看过之后突然就对书法产生了一点点新的感悟, 也算是灵光乍现吧.于是想起小时侯看的一本故事书<书圣王羲之>, 一时兴起翻出来又瞄了两眼,发现了一些年幼无知的我曾经忽略的东西.自打会写字之后,好象尝试着或者被迫得有过很多次练字的经历.小学那会儿,爸爸妈妈给买了庞中华的字帖,每年暑假我的计划里都有练字这一项,但鉴于意志太不坚定,爸妈的管束又不严厉, 总是开篇宏大然后立马偃旗息鼓不了了之.虽然以后每次看到人家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心生羡慕,并且下定决心如何如何,但也就混个典型的长立志型.上高中以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很“小气”,当时宿舍里一个同学吹嘘她写的是瘦金体(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我看了觉得挺”开阔”的,感觉很随性,还模仿了一阵子.不过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字,很矫健的感觉,又很圆润.每次上课记笔记的时候,闲暇还会留意他板书的笔法.写得出神入化.那时候每次做物理练习卷子,左上角都会有手写的标明”物理”的字样,一看就是出自老师之手,看得多了以至于现在写的最流利的就是”物”字. 上大学之后更加发现很多很多写字或很漂亮或很帅气的人,可常常一问,人家都说根本没练过字,纯属天然形成,大概是资质甚好吧!其实我所谓的练字也只是停留在把字写漂亮的层面上,真正的书法大概是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吧.<三联>找寻了历史上对王羲之字的评价,例如:”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关于王羲之的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入木三分”.在那本小时侯看的书里,粗浅地探寻着王羲之成长的过程.觉得一直推动他的就是一个“意”字.他最早的老师卫夫人就曾教导他要“意在笔先”,而大书法家蔡邕的一番话曾给了他很大启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王羲之还研究过老子和庄子的学问.<庄子>里有一段”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子,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应用到书法中的理解为字是言, 字中显示出一种韵律便是意,书法达到很高的境界时,便忘了笔下的字,而在追求一种跳动着的意韵.老子谈到过风,老子说,天和地,犹如一只风箱.这只风箱的中间是空虚的.正因为它空虚,风才能从中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天地间的空虚愈大流动的风也才愈大愈猛.王羲之应用到书法结合蔡邕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认为,怀抱放开,胸中一片空虚,性情才会充溢心中,才能有意韵从笔端奔涌而出.所谓“ 意”,也就是书法不只停留在”形”上,更能从中看到一种风骨,一种精神.这自然会和书写者的个性有关 .<三联>里写到”我们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能充分展示他内蕴的优雅,是正襟危坐的书写.一笔一划的字字精致但与行书比.总觉得行书是他洒脱不屑世事的最好寄寓更能体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在我的体会中,王羲之是一位因生活优裕而脱风尘气的清韵雅士,虽有‘骨鲠’名称,雄浑豪放之气总显不足,所以草书就嫌狂浪不够.”觉得谈到书法谈到书法家怎么一下子出来很多事情和他们有千死万缕的联系,很是微妙,而每一个分枝都能让人产生很多书法以外的认知,让你即便不是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人也能从和他相关的事情中找到共鸣.好象它的”得意忘言”, 它的”空虚也是一种力量”,它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它的”大巧若拙”很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境.罗哩巴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尽量把自己的意图说的明白一点,但感觉还是挺混乱,只能用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托词了.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

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

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

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

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并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不惜重金搜求其墨迹三千六百纸。

死后竟以《兰亭序》随葬,由于他的提倡与推崇,确立起了王羲之“书圣”、“书法至尊”的崇高地位,开创了有唐一代书风,影响了从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国书坛。

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无限推崇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他身体力行,实践王书。

李世民出身于王侯之家,从小就受翰墨熏陶,虽然一身戎马住惚,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作书。

据载,其每得王帖,不仅自己锐意临仿,命诸王子临帖五百遍。

其书深得羲之神髓,所书《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上石之先河,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

清钱大听评日:“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

”《温泉铭》则是太宗的又二佳作。

书法来自二王一脉但不守形似,在雍容和雅之中,又显劲整奔放。

草书《屏风帖》也胎息二王,笔力遒劲,神气飞动,为一时之绝。

宋张来《宛丘集》说唐太宗“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

确实《淳化阁帖》卷七也误将唐太宗自慰帖》、《晚复帖》串人王羲之诸帖中。

(二)不惜重金购募收藏王羲之墨迹。

唐太宗笃好书法,尤喜王羲之,遂竭力搜求王羲之墨迹,武平一《徐氏法书记》云:“太宗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

”何延之《兰亭记》载,太宗所得《兰亭》是特派“负才艺多权谋”的“智略之士”御史萧翼从僧辩才处“计赚”而来的。

及太宗大驾将崩,仍不忘使《兰亭》殉葬,绝代墨宝遂“随仙驾人玄宫”。

(三)亲自为王羲之作传论。

历代王朝,皇上为臣子作传论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趣事。

而唐太宗屈天尊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论》敷文傅彩,对王羲之的书法评日: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所谓“区区之类”从前文看,指钟舔、王献之、萧子云等人。

王羲之的作评价

王羲之的作评价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如下:
1.独特的笔法:王羲之的书法以笔法精妙著称,他运用笔力、速度和角度的完美结合,表
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这种笔法对现代书法家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让人们更加注重笔法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2.结构独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注重字形的匀称和平衡,通
过字的布局和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稳定感又不失灵动。

这种结构意识对于现代书法家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3.情感表达丰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所展现出的韵味和气势,都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代书法家在创作时也会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书法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对现代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笔法、结构和情感
表达方式都成为了现代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连接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晋朝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他的书写风格独特而卓越,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以行书为主,尤以草书为最。

他的行书流畅自如,笔画饱满有力,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他独创的隶书则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具有一种独特的庄重之美。

王羲之的草书则以其潇洒奔放的气势和独具个性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运用。

他的笔画一般粗细相间,有时略显弯曲,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他善于运用勾、提、撇等各种笔画技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章法结构,善于布局和安排字体的位置,使每个字都在整体中起到平衡和协调的作用。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而被世人推崇。

他的字体清秀、洒脱,给人以亲近和自由的感觉。

同时,他还注重书法的气韵和意境。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哲理性和人文性。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世的
楷模和学习的对象,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他的书法风格也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方向,对后世书法家们形成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王羲之的书写风格独特而卓越,他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和推崇。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有着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内涵。

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使得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人物。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王羲之书写的特点

王羲之书写的特点

王羲之书写的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就是东晋了不起书法家,他一变小汉魏朴质书风,上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就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喻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飞溅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称呼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收集、绘画、观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予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何金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爱好《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缘生法税金跋其上时。

存有一跋云:“廿余年学《兰亭》皆三则处为,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哉。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知摹本之容易: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摹本过,何尝不敢深入细致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就可以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道就是由优秀的书法智慧所营造变成的迷宫。

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运动。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举、楷书;王廙擅于书画,王僧憙《论书》曾评者:“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图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
1.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的书法充满了生
命力和创造力。

2.王羲之的书法笔势遒劲有力,点画沉稳,纵横有序,是典型的王家
风范。

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传承了中国文化精髓,是对中华文明的珍贵贡献。

4.王羲之的书法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每一个笔画都透露出他深邃的
内涵和艺术追求。

5.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奇妙表达,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
的启示和照耀。

赞美王羲之书法的诗歌:
王羲之书法意气生。

气吞山河写出情。

笔端含情凝绿意。

风骨独立照千秋。

潇洒挥毫飞光影。

意境奇妙宛如梦。

一笔千秋韵如诗。

墨致悠远呈无垠。

对王羲之的书法评价

对王羲之的书法评价

对王羲之的书法评价在中国的书法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王羲之。

他的书法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

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

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

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

他被称为圣人的时候,就是一个绝对的覆盖面,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一身。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色,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一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高点。

就像他写的望岳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说泰山有什么特色,你说他太雄伟太高大,这就是他的特点——“大”,那也不能叫特色,他的特色是囊括了所有其他山的特点。

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人都只是学到一部分,学到一部分的人反倒成了个特色。

而对于他,很难用什么风格特色去衡量他。

这样说,有人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以右军将军衔领会稽内史,遂世称王右军。

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

忧国爱民王羲之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

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最显赫的士族。

在王氏家族中,很多人担任过显官要职。

其从曾祖王祥出仕魏晋两朝,历任司空、太尉,太保等职。

伯父王衍先后为晋惠帝的中书令、尚书令和太尉。

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局。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是首先建议晋元帝司马睿渡江的东晋开国功臣。

少年时期的王羲之不善言辞,但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很有主见。

王导和王敦都非常器重他的才华,称赞他是王氏家族中最有出息的子弟。

太尉郗鉴对他更是赏识,主动将女儿嫁给他。

偏居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从一开始就由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动乱频仍。

在这些动乱中,琅琊王氏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羲之虽然出身在琅琊王氏,但很少以一家一族的利益为念。

他多次拒绝王导要他到中央政府为官的建议。

他愿意在地方上担任具体工作,以便为振兴东晋王朝建立一番功业。

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他一直在荆州的征西将军庾亮那里供职。

庾亮反对王氏专制朝廷,与王导格格不入。

然而王羲之却能注意与庾亮融洽相处。

他终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庾亮把他的职务从参军提升到长史。

咸康六年(340),庾亮去世。

临终前,庾亮亲自上表称赞王羲之的才能,建议成帝任命他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不久,晋成帝前后两次发布诏令,委任王羲之作侍中和吏部尚书。

因有违本意,都被王羲之一一谢绝了。

晋穆帝永和二年(346),王羲之又一次拒绝要他到中央为护军将军的任命。

他的做法引起朝廷中很多人的非议。

王羲之在回复扬州刺史殷浩的信中,述说了自己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

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

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
“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

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

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

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

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

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

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

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

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

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
之类的评论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儒家思想不动摇,王羲之就基本不会动摇。

而当代则不同,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

因此开始有众多书法家开始批评和反思王羲之。

是不是我们的书法必须中庸?必须不左不右?
如果说王羲之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那么随后的唐代书法不如晋代,宋朝不如唐朝,元朝不如宋朝,明朝不如元朝,清朝不如明朝,民国不如清朝,当代不如民国。

抛开王羲之的禁忌不讲,我们的书法家不应该反思吗?
拙见!以备书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审视自己的见解。

看看将来是否能够有新的见解。

对王羲之的评价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
《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