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整理
⑴个人的命运往往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为此作为 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⑵国民的不觉醒是一个国家不强盛的原因。 ⑶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
第三课时
1.本文由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 ,暗线是___ 。 本文围绕 _________ 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 ______ 顺序组织材料。
友情提示:读语文书46-47页---记叙的线索,了解相关知识。 5分钟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
2.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3.文章最后一段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 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 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 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 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 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 念之情。
• 学习目标:
• 1.理清文章思路
•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 写法。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人教版初二语文1.《藤野先生》PPT课件
爱 国
感受—— 厌恶之极,不屑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爱
水户
国
反清志士 客死之地
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 名 信 事 件
看 电 影 事 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 事件 ↓ 个人与祖 国的尊严受 到侵犯
爱 国
看电影事件 ↓ 思想受极大 震动,民族 自尊心受到 严重挫伤.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 之情—— 怀念付诸 行动——
温故知新: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 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 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近一千万字。初中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 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等。(选自《朝花夕拾》)
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 弃医从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
俯 首 甘 为 儒 子 牛
小结 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 上都是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 野先生,突出藤野先生正直 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择 和组织材料。
形散神聚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 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 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 写真人真事,并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段落层次划分以“我”活动地 点的变换为标志。 第一部分: 东京见闻
1--3
相识
第二部分: 仙台学医 4--35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 北京忆恩师 36--38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文章是按时间先后、地点 转换顺序来组织材料.
朝花夕拾从藤野先生主要概括
朝花夕拾从藤野先生主要概括<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主要概括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讲了好多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呢。
一、鲁迅去日本留学的背景鲁迅当时去日本留学,那个时候中国比较落后,很多人都想着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然后回来改变自己的国家。
他去日本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能找到救国的道路。
二、在仙台学医的经历1. 初见藤野先生他到了仙台学医,在学校里就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他长得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也很不讲究,有时候会忘记打领结。
但是他特别认真负责,对鲁迅这个中国留学生很是关照。
2.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导藤野先生给鲁迅改讲义特别仔细,从语法到医学知识,甚至连血管画得稍微有点偏差都会指出来。
他这样认真的态度让鲁迅很感动,也让鲁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而且藤野先生还会问鲁迅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他是真的对不同的文化和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鲁迅在学校里的遭遇不过呢,鲁迅在学校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因为是中国人,成绩又比较好,就遭到了日本同学的嫉妒和怀疑。
他们觉得鲁迅的成绩好是因为老师提前透题给他,这让鲁迅很生气也很无奈。
三、弃医从文的转变1. 看电影事件有一次鲁迅看了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砍头,而旁边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还在那里看热闹。
这对鲁迅的触动特别大,他突然意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但是中国人的思想更需要被拯救。
如果思想是麻木的,身体再健康也没有用。
2. 离开仙台于是,鲁迅就决定放弃学医,要拿起笔来写文章,用文字来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他就离开了仙台,和藤野先生也分别了。
四、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鲁迅虽然离开了仙台,但是他一直很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教导,那种没有民族偏见的态度,让鲁迅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都充满了感激。
他把藤野先生写进自己的文章里,也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位好老师。
1.藤野先生
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 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 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 更显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 。所以,描写“清国留学
生”,也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
2.【难点探究】当初“我”到日本学医是为了救国,为 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答案】鲁迅用“呜呼,无法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
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的清国 留学生? 【答案】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 辫子”这个特征,来勾勒他们的形象。留辫子是服从
清朝统治的标志之一,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
年,到日本后就剪掉了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 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
发作者立志要使祖国富强起来;第二件事,写中国
老百姓的不觉悟 ( 民族衰落原因之一 ) ,说明改变民 众精神的迫切 性。这两件事是作者弃医从文,告别
藤野的直接原因。
藤 野 先 生
遇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 的见闻感受 ①添改讲义 与藤野先 ②纠正解剖图 生的交往 ③关心实习 ④问中国女人裹脚 鲁迅弃医从文
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中国
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京中国留 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第一句领 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 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2. “实在标志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标致极了”是反语,就是说反话,意 为丑陋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无情 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愿与他们为伍 的情感。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 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 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
1《藤野先生》
藤野,名严,全名 藤野严九郎。1901年 10月,藤野先生应聘 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 讲师。1904年7月6日, 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 教授。
藤野先生与两个儿子合影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 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 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 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主题探究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 台弃医从文呢?
(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 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 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 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 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 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 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 在学跳舞。”
藤野先生,填空题(一)
1. 填空题一:藤野先生是一位(年龄)的老师。
答案:三十岁解析:藤野先生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他充满活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
2. 填空题二:藤野先生教授的科目是(科目名称)。
答案:数学解析:藤野先生是一名数学老师,他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3. 填空题三:藤野先生的教学风格是(形容词)的。
答案:生动活泼解析:藤野先生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 填空题四:藤野先生擅长利用(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
答案:多媒体解析:藤野先生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填空题五:藤野先生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形容词)的。
答案:赞赏解析:藤野先生备受学生们的赞赏,他用心教学,关心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6. 填空题六:藤野先生所在学校的校训是(校训内容)。
答案:明德笃学解析:藤野先生所在学校的校训是“明德笃学”,他秉承校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识。
7. 填空题七:藤野先生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需要的是(学习方法)。
答案:理解与实践解析:藤野先生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需要的是理解与实践,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填空题八:藤野先生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目标描述)。
答案: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析:藤野先生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填空题九:藤野先生所获得的教育奖项包括(奖项名称)。
答案:优秀教师奖解析:藤野先生曾荣获优秀教师奖,这是对他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通过以上填空题的整理,可以清晰地了解藤野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以及取得的成就和荣誉。
这些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藤野先生的教育工作,对他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成就有更深入的认识。
1《藤野先生》复习
3.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的确。标致,漂亮。这里是反 语,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端
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
4.“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5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 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
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
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6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 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 的。这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回忆性散文 1.《藤野先生》是一篇______
,选自
朝花夕拾 》,作者____ 鲁迅 。以前我们学过他的 《_____ 阿长与<山海经> 》,《______ 风筝 《_______ 》。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____ _____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为明线,以____________ 为暗线。 盘 着大辫子, 顶 3.头顶上___ ___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 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除下 _____帽来,油光可 鉴 平的, 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 扭几扭 _____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标致 ,实在_____极了。
4.解释加点词。 匿名: 藏 油光可鉴:照
杳无消息: 远 深恶痛疾: 痛恨 出言不逊: 谦逊
抑扬顿挫: 降低 客死: 死在异国他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 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 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 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 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 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 道,“那是在学跳舞。”
1、藤野先生解析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
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 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 鲁迅 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 灵台无计逃神矢, 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 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 风雨如磐暗故园。 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 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 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 我以我血荐轩辕。 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暗线
感情线索
双线结构 明线: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不相识---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思想感
情的变化)
5、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 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是什 么事情呢?请概括出来。
• • • • •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心受 看 受极 电 到大 影 严震 重动 事 挫, 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
爱 国
到人 匿 侵与 名 犯祖 信 国事 的件 尊 严 受 个
——
在东京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爱国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 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 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 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一)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一)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
介绍
•《朝花夕拾》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之一,其中收录了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好友之一,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
主要内容
1.藤野先生的学识渊博
–他在不同领域具备丰富的知识,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的学识使他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2.藤野先生对人性的思考
–他深刻思考人类的善恶、自私和利己心理等问题。
–通过他的文字,人们可以看到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洞察。
3.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藤野先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他对日本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揭示和指责,引起了广泛讨论。
4.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藤野先生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
–他倡导文学的社会责任,提倡文学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
5.藤野先生的友谊
–鲁迅和藤野先生的友情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他们的交流和探讨对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在《朝花夕拾》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的学识和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度和影响力。
•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与鲁迅的友谊都是他传世的宝贵财富。
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及亲人对他们交往的回忆
1、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 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 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 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 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 另眼看待。
2、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 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 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 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 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 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 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 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 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多写文章
3.读38段最后一句话,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 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4.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 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 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 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 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 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 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 意义。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 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 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1藤野先生
学会 整顿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旳语言.
1.精读1—2段,思索: (1)“东京也无非是这么”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旳情绪?
与“到别旳地方去看看,怎样呢?” “我就往仙台旳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旳情绪和辛辣挖苦旳笔触,描 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旳生活.流露出 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旳复杂情绪. 反衬一种爱国志士忧国忧民旳悲愤.
表白地点转换旳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么”; “我就往仙台旳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北京
相处 离别
理清文章段落构造 :
第一部分:在东京
(1---3)
相识
第二部分:在仙台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旳交往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旳 语气加强肯定,阐明他们无一例外 旳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体现了 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旳极其沉痛 旳情感.“酒醉似旳喝彩”原指日 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 采烈旳体现.句中旳“他们”指麻 木旳中国人.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旳 转变,对这两件事旳论述侧要点有什么不同?
鲁 迅 1923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变化国民精神入手,
挽救民族危亡。
留 学 日 1923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简介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
等一系列论文。
本 旳 经 1923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历 1923年8月,从日本回国。
阅读课文提醒及 注释,了解文章 写作年代及时代 背景。
1.《藤野先生》导纲
1.《藤野先生》导纲【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线索,联系背景感悟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前预习】1、《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
这篇课文选自其散文集《》,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本文的文体是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huì( ) 不xùn( ) nì( ) 名信诘责( ) 畸形( ) 深恶痛疾( ) 发人深省( ) 瞥.()见烂熳.()芦荟.()解剖()杳无消息()3、解释重点词语绯红:瞥见:匿名: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4、再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
注意本文在记叙时,变换了哪几个地点?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表达对的厌恶;(2)在,回忆与的交往;(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5.文中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课堂练习】1.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1.藤野先生ppt
①为“我”添改讲 义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藤野先生:
②为“我”纠正解剖 图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 见
③关心“我”的解剖实 真诚关怀、
习
热情
④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3.在文章第二部划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 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 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 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 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4、“居然睡安稳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 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 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 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 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5、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藤
野
先
鲁 迅
生
藤野先生(1874—1945)姓藤 野,名严,排行第九,所以叫 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 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 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 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 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 ──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爱 所见所闻——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厌恶之极, 所 感—— 不屑与之为伍
国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4.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藤野先生
三、
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没
纠正解剖图——尊重科学.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正治 有 直学 民 热严 族
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 勇于革新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敌 对势力迫害,在藤野先生精神的鼓舞 下,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是反语,指敌对势 力。
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 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 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强勇气” 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 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 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的御用文人。
藤 野 先 生 鲁
迅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 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 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 写真人真事,并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
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 务。
用反语 表讽刺
“当然”弱国的人就应该是低能儿, 这是多么谎谬的推理,作者运用反语表示强烈的 愤慨之情。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八下第1课《藤野先生》
在东京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 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 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思考
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 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 学生”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 白昼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 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 他们。
鲁迅1904年4月在东京弘文书院的毕业照
雕塑《鲁迅与藤野先生》
在东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 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 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 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 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北京 C、在_____________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感激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 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 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 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 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 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年2月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 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弃医从文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 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 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 化了。
1《藤野先生》.讲解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 文人。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 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 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 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 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 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 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 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 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 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 者弃医从文。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 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推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 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 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 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
鲁
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藤野先生(共2课时)
课后练习第二题答案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 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 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 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 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 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 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 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托 ( tuō )辞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 cuò)
深恶(wù)痛疾 匿( nì)名
文绉绉( zhōu )
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 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1-3)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4-5)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6-23)
全文的 重点,
4、匿名信事件
阅读课文11-19段,回答: 1、选段写了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 性格?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2、指出选段中的过渡句。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3、指出表现“我”拿回讲义后感受的句子。 “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4、选段中哪两个四字短语能表现藤野先生为“我”修改 讲义又全面、又认真?
国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反对满清统治的革 命民主主义思想的 表现
在仙台:环境艰苦,悠然处之
爱 与“留学生”对比
国 “居然睡着了” :乐观 幽默
出乎意料
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看 名电 信影 事事 件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教学重点)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为救国救民,一生“三易其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朝花夕拾》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这些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背景资料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专,遇到了藤野先生。
他之所以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仙台的一系列经历,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鲁迅弃医从文,要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中年的鲁迅回忆起这段经历,写成《藤野先生》一文,收录于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4.字音字形瞥.见(piē)畸.形(jī) 解剖.(pōu)匿.名(nì) 绯.红(fēi)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扒.手(pá) 模.糊(mó) 诘.责(jié) 不逊.(xùn) 发髻.(jì) 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 5.词语解释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6.阅读课文,初步思考:(1)文中写了“我”在东京的哪些见闻?(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明确:(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2)日暮里、水户。
(3)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按照地点的转移(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一层(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激发“我”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我”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二)人物点评1.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2:“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2.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3.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三)写法探究1.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明确: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2.你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明确:(1)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叙事应该有详略;(3)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4)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刻画人物。
四、板书设计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治学严谨五、作业设计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是我们灵魂的引路人。
请回顾你与某个老师之间的一件事,描述出你的感恩之情。
示例:那是一个阴天,我望着满是“叉烧”的试卷,心中满是失望,唉……我把脸贴在桌上,盯着试卷上的错题,进行“革命后的反思”,却还是一无所获。
您把我喊进办公室,我站在门口,“报告”迟迟喊不出口。
您笑了:“傻丫头,又发愣了,快进来!”我木讷地走到您身边,心中默念着:“一定是暴风雨的前奏,待会儿指不定有多少批评呢!”您接过试卷,一题题地仔细分析给我听,我这才茅塞顿开。
我转身想走,您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多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作家,让我自豪!”也许您对许多学生说过了,但我还是颇为感动:老师这么看重我,我要更努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主预习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明确:1.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2.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3.“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4.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三、合作探究(一)思想感情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2.“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如何表现的?明确:1.作者到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
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稀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我”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3.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4.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二)语言品析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