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出塞》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但对于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究,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诗歌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4.讲解演示: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
5.实践演练: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歌的题目《出塞》、诗人王昌龄的名字、诗歌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出塞》教案(精选9篇)
《出塞》教案《出塞》教案(精选9篇)《出塞》教案篇1《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字典及资料,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3、搜集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教学准备:xxx教学重难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xxx导入:谈话: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
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齐读题目,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
"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
这是唐代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简介诗人王昌龄(出示幻灯片2)学习诗歌,理解诗意: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有板有眼;(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出示幻灯片3,4)小组讨论学习:再次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探讨不懂的字词,如:秦,汉,但使,不教等。
汇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
)(出示幻灯片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
)((出示幻灯片6)过渡语:要理解诗局的意思并不难,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何等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体会诗人的情感:xxx学习第1,2句诗:(出示幻灯片7)齐读诗句,思考:这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出示幻灯片8的图片)探讨:1、师: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这首诗歌被安排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单元中。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还比较陌生,因此我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塞》,学生能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培养爱国情怀,向往和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理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培养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朗读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
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境。
朗读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塞的图片和战争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边塞戍卒的生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属于古代诗歌单元。
本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但对边塞诗的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边塞诗的背景和文化底蕴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大意,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边塞诗的特点。
2.难点:诗文中关键词句和意象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地图展示边塞风光,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生平。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深入剖析诗文内容。
5.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6.背诵练习: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进行背诵练习。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边塞诗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边塞风光→ 诗文背景将士奋斗→ 诗人敬仰和平渴望→ 诗文主题八.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达能力。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一、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简介诗人王昌龄。
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解诗题: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
意思是出征到塞外。
)3、奠定感情基调: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二、读古诗明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察预习情况。
①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大家跟读。
学习“秦”字(板书)。
②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4、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5、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6、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
《出塞》教学设计《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出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升华情境(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
(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
三、练习题(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说课稿【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边疆戍卒的生活和战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把握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背景的理解,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通过查阅词典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背景音乐,以及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疆戍卒的生活图片和战争场景,引发学生对边疆戍卒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思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查阅词典和背景资料,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境。
3.课堂讲解:教师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
4.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战争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学习过程:一、赏“月”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
看以下这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
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
著名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
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
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边塞诗和唐代诗人的背景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边塞生活和唐代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边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兴趣,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边塞生活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注意读音和停顿,理解诗的基本意思。
4.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描绘手法,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5.情感理解: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中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塞》 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出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边塞诗所描绘的场景和蕴含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王昌龄出塞说课稿
人教版王昌龄出塞说课稿人教版王昌龄《出塞》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出塞》这首诗,并理解其基本内容。
-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诗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出塞》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边塞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 引导学生体会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出塞》的意境和情感。
- 分析《出塞》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边塞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收集与《出塞》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制作PPT课件。
- 准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 提前阅读《出塞》,尝试理解诗意。
- 收集有关王昌龄及其时代背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边塞风光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 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3. 诗歌解读:- 分析诗歌的结构,逐句解读诗意。
-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理解其深层含义。
4. 艺术特色分析:- 探讨《出塞》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 对比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分析《出塞》的独特之处。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边塞将士的生活和情感。
- 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6. 拓展延伸:- 讨论边塞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表达对家国的情怀。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出塞》。
2. 完成一篇关于《出塞》的读后感。
《出塞》优秀说课稿
《出塞》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边塞诗所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图片、背景资料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出塞》 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塞诗这一题材可能相对陌生。
他们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但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4、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出塞王昌龄说课稿
出塞王昌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王昌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塞诗所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体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3)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古代边塞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出塞》 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爱国情感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理解能力,但对于边塞诗所描绘的场景和蕴含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探究诗歌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塞王昌龄说课稿
出塞王昌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
这首诗被编排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古代文人志士的爱国之情。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它既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但是,对于边塞诗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深入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如沙漠、长城、烽火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荒凉和孤寂。
《出塞》优秀说课稿
《出塞》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诵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塞诗的背景和情感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说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课题“出塞”。
你为什么读sai,诗题中“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提到边塞,你想到了什么?(大漠、烽烟、黄沙、荒草……)可见边塞自然环境恶劣,怪不得王维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写过“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样的诗句。
(将士、血战、兵戈……)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二、新授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是怎样描写边塞生活的?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远,离家时间长)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条件艰苦,战争残酷,离家的征人只有什么相伴?让我们从上一句诗中找答案。
(明月,边关)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你怎样理解呢?学生回答。
为了理解这句诗,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出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出塞》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位于课本94页,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是一首七言诗。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五、说教学设计
第一步导入:
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塞》。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第二步新课讲授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塞、秦、征”并指导书写:“塞”王昌龄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教师板书:互文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第三步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
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
)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
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
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
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
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
)“不教”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齐声朗读。
第四步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
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
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
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
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六、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