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第二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二章数学知识点概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是数学知识点较多的一个章节,主要讲解了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分式的化简、分式方程、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分式的乘除分式是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乘除分式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把分母相乘或相除,然后把分子相乘或相除,最后对结果进行合理化简。
这样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简单分式。
在运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分母是否为零,以及如何简化分式使得答案更加准确。
二、分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运算,例如在购物、比价以及账户余额计算等方面都需要运用到分式的加减运算。
在分式的加减中,我们需要首先找到所有的公因数,然后对分子进行化简,最后得到运算结果。
在具体计算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分母是否为零的情况。
三、分式的化简分式的化简在求解数学问题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化简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掉,从而使得分数的形式简单化。
同时,在化简运算时,还需要注意约分的原则和方法。
四、分式方程分式方程在数学中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在分式方程中,我们需要把一个分式的值与一个已知的数或其他分数相等,然后通过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把变量求出来。
在计算分式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多种情况的处理,例如分母为零的情况、公因式处理等。
五、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两种函数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距离、体积、面积等计算。
正比例函数的特点是变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而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是变量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函数的性质,然后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数学知识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认真理解,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八上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上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1)全等形: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4)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5)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1)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 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8)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A4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在三角形中的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结这个角的顶点和与对边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由于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所以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在三角形中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各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称为内心(即以此点为圆心可以在三角形内部画一个内切圆)。
2.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1.整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
在整数的运算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
整数的加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整数的减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为正数。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2.有理数的乘除法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分数来进行计算。
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有理数除以正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负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负数。
3.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整数的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混合进行的运算。
在整数的混合运算中,根据运算法则的先乘除、后加减原则,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4.课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
在复习课文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步骤和顺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课文,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的内容。
祝同学们复习顺利!。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等。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取正,异号相加取差的符号;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整数、小数
或无理数。
4.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化简、比较大小等。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分母
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时,需要先找到一个公共分母,再进行运算。
6.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相乘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数相除时,将除法
转化为乘法,然后取倒数。
7. 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百分数是以100为分母的分数,可以表示为百分数、小数或整数。
8. 百分数的转化: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时,除以100;小数转换为百分数时,乘以100。
9. 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比例、增减比例、利率、折扣、降价率等。
10.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比例是两个或多个相等的比的关系,可以用分数、百分数或比的形式表示。
11. 比例的四则运算:已知两个比例,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12. 比例的应用: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求速度、面积、容积等。
以上是数学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实数的概念与分类。
1. 有理数与无理数。
-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例如,2,-3,(1)/(2),0.25(有限小数,可化为(1)/(4)),0.3̇(无限循环小数,可化为(1)/(3))都是有理数。
-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一是开方开不尽的数,如√(2),sqrt[3]{3}等;二是含有π的数,如π,2π等;三是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如0.1010010001·s(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2. 实数的分类。
- 按定义分类:实数可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按正负性分类:实数可分为正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零、负实数(负有理数、负无理数)。
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
1. 平方根。
-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例如,因为(±2)^2=4,所以±2是4的平方根。
-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为±√(a),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 算术平方根。
- 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如,4的算术平方根是√(4) = 2。
- 性质:算术平方根√(a)具有双重非负性,即a≥slant0且√(a)≥slant0。
3. 立方根。
-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例如,因为2^3=8,所以2是8的立方根。
- 表示方法:a的立方根记为sqrt[3]{a}。
- 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第二章是关于代数式和方程的学习。
本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点: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讲解。
一、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代数式常常用字母表示数,而它的数值大小则与字母所代表的数有关系。
代数式的加减法是很简单的,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即可。
同类项是指字母与它们的指数都相同的项。
比如,3x和5x就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字母是一样的,指数也相同。
而3x和5y就不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字母和指数都不相同。
乘法运算时,可以直接将代数式中各项的系数相乘,并且将各个字母的指数相加即可。
例如,(2x^2)(3x^3) = 6x^5。
同样地,除法运算也可以通过将代数式中各项的系数相除,并且将各个字母的指数相减来进行。
二、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种字母,且这种字母的最高指数为1的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都是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并求解。
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使得方程中一边只有x,另一边则成为已知数的形式,从而解出未知数x的值。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移项法。
这种方法是指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的项移到等式的另一侧,从而消去方程中的一部分数,并让含未知量的项单独出现在等式的一侧。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加上或减去某个数来移项。
例如,对于方程2x+3=7,我们可以先将3移项,即2x=7-3,然后再将2x除以2,即得到x=2。
2. 相消法。
相消法是通过将方程中等式两边的相同项相减来消去其中一个项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相消法只适用于同时具有正负号的项,因为只有这种情况下它们才能相互抵消。
例如,对于方程2x-3=2x+5,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的2x相减,从而消去2x,即得到-3=5,但是这个方程明显无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二章:实数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即,当)0(2≥=a a x 时,我们称x 是a 的平方根,记做:)0(≥±=a a x 。
因此:当a=0时,它的平方根只有一个,也就是0本身;当a >0时,也就是a 为正数时,它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是互为相反数,通常记做:a x ±=。
当a <0时,也即a 为负数时,它不存在平方根。
例1.(1) 的平方是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 ; (2) 的平方根是它本身。
(3)若x 的平方根是±2,则x= ;16的平方根是 (4)当x 时,x 23-有意义。
(5)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是m 和m-4,则m 的值是多少?这个正数是多少?知识点二:算术平方根(1)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仍然为0。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具有双重非负性,即:)0(0≥≥a a 。
(3)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正的一个值,它与它的相反数共同构成了平方根。
因此,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值,并且是非负数,它只表示为:a ;而平方根具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值,表示为:a ±。
例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的立方根是1±;B .24±=; C.81的平方根是3±; D.0没有平方根;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981±=B 、14.314.3-=-ππC 、3927-=-D 、235=- (3)2)3(-的算术平方根是 。
(4)若x x -+有意义,则=+1x ___________。
(5)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c b a 且b a ,满足0)4(32=-+-b a ,求c 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基本初等代数运算、数量关系及其表示、比例及一次正比例函数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基本初等代数运算基本初等代数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其中加减法是相对较简单的部分,乘法和除法则需要更高的算数基础。
在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时,需要掌握各种运算规律和方法,比如分配率、结合律、交换律等。
此外,在代数式的化简和计算中,使用同类项的加减法则和分配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数量关系及其表示数量关系及其表示是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等式和不等式两种类型。
在初中数学中,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解方程和不等式时,可以运用消元法、代入法、图像法等不同的解法,同时也需要掌握变式法的运用,能够将代数式变形为等价的形式。
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应用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和不等式的形式,因此这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比例及一次正比例函数比例和一次正比例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在初中阶段学习较多的内容之一。
比例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一次正比例函数则主要涉及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图像、函数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比例和一次正比例函数的运用相当广泛,例如金融投资、消费问题、材料计算等领域都离不开比例和一次正比例函数的计算和应用。
总之,八年级上数学第二章包含了基本初等代数运算、数量关系及其表示、比例及一次正比例函数等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认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知识点1: 根式的运算1. 同类项的根式可以直接进行加减运算,结果仍为同类项的根式。
2. 根式可以与整数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仍为根式。
知识点2: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的根,平方根用符号√表示,立方根用符号∛表示。
2. 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辅助求解。
知识点3: 分数指数幂1. 求一个数的分数指数幂,可以将指数的分母作为根式的指数,将指数的分子作为底数的指数。
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结果为一个根式,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
知识点4: 整除与余数1. 两个整数a和b,如果可以整除,即a可以被b整除,记作a÷b,余数为0。
2. 整除运算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知识点5: 除数和倍数1. 整数a是整数b的倍数,即a可以被b整除,可以写成a是b的n倍。
2. 整数b是整数a的除数,即b可以整除a,可以写成b是a的约数。
3. 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知识点6: 素数和合数1. 素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例如2、3、5、7等。
2. 合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例如4、6、8、9等。
3. 任何一个大于1的数,都能被素数唯一分解。
知识点7: 素因数分解1. 素因数分解是指将一个合数分解为一系列素数的乘积。
2. 素因数分解可以使用质因数分解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8: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 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2. 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着特定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知识点9: 分数的加减运算1. 对于分数的加减运算,需要先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将分母化为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 分数的加减运算结果为一个分数,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
知识点10: 分数的乘除运算1. 对于分数的乘除运算,可以直接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对应的运算。
最全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
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汇总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复和总结。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在该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且正数乘以正数为正数,负数乘以负数为正数,正数乘以负数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可通过乘法的逆运算来实现。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除了乘除法运算外,本单元还涉及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同号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均为原来的数;异号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由大数决定。
知识点三:绝对值与相反数
绝对值指一个数到零的距离,绝对值是非负的。
相反数指与一个数相加为零的数,具有相反符号但绝对值相等。
知识点四:数轴与有理数的比较
数轴是用于表示有理数的一个直线,可以通过数轴判断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数越往右越大,数越往左越小。
知识点五:有理数的平方与平方根
本单元还介绍了有理数的平方和平方根的概念。
一个数的平方是指该数自乘的结果,而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正平方根。
我们研究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和平方根。
知识点六:小数的运算
在该单元中,我们还涉及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之间的运算遵循正数和正数、负数和负数的规律。
小数的运算可以通过转换为分数进行简化。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加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知识点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指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包括所有实数。
2.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两类,可以用分数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3. 无理数的概念:无理数是指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实数,如根号2、根号3等。
4. 实数的比较和排序:实数可以通过大小比较进行排序,可以使用相等、大于或小于等符号进行表示。
5.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和除法也有相应的规律。
6. 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绝对值是一个非负实数,表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用符号表示为|a|。
7. 实数的相反数和倒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b,满足a + (-a) = 0;实数a的倒数是1/a,满足a × (1/a) = 1。
8. 有理数的数轴表示和无理数的近似表示:有理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数轴上有0和正负方向,无理数可以通过近似表示,取一定精度的有理数作为其近似值。
9. 实数的绝对值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有|a| ≥ 0,且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b| = |a| × |b|。
10. 实数的乘方:实数的乘方运算定义为一个实数自乘若干次,例如a^n表示a自乘n次。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数学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1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一是分类是:正数.负数.0;另一种分类是:有理数.无理数将两种分类进行组合:负有理数,负无理数,0,正有理数,正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__1__…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2一.定义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应点.3.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二.重点1.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如何做对称轴: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再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同样,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6.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由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等.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或中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高的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底角到一腰的距离.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到两腰的距离相等.]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_.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_.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_.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三.注意1.(_,y)关于原点对称(-_.-y).关于_轴对称(_,-y).关于y轴对称(-_,y)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3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_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_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2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 +b =c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__0°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4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_b)÷2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2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2章知识点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第二章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章节,其中有着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物理、化学等。
二次根式的定义是:在实数范围内,若a≥0,则√a是一个唯一的非负实数,称为a的平方根。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
一是平方根的乘法性:√(a×b)=√a×√b。
二是平方根的除法性:√(a/b)=√a/√b(其中b≠0)。
这两个性质在实际的运算中非常有用。
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合并当一个二次根式表达式中含有根号时,通常会需要化简或者合并。
化简是指把一个复杂的二次根式化简成一个简单的二次根式。
合并是指把两个含有根号的二次根式合并成一个。
例如,对于表达式√(18)+√(32),可以先对18和32做因数分解,得到:√(18)=√(2×3²),√(32)=√(2×2³×2)=√(2³×2)。
然后,①把根号内相同的因数提出来,得到:√(2×3²)=3√2,√(2³×2)=2√2;②对于含有根号的项进行合并,得到:3√2+2√2=5√2。
三、因式分解与配方法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表达式分解成几个相乘的简单的一次或二次的代数式。
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有通式法和配方法。
配方法是指通过添加适当的常数或变量项来使得一个多项式能够方便地被分解。
例如,对于多项式x²+2xy+y²,可以先观察它是一个二次式,然后使用公式(x+y)²=x²+2xy+y²,将其分解为(x+y)²的形式。
再例如,对于多项式2x²-5x+2,可以使用配方法,将它写成(2x-1)(x-2)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八年级数学第二章主要讨论线性方程组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以及相关原理。
这一章的内容是数学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线性方程组及其解法1.线性方程组的定义线性方程组是由n个线性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式,表示为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m1x1+am2x2+......+amnxn=bm其中,x1、x2、……、xn为未知数,a11、a12、……、amn、b1、b2、……、bm为已知量。
2.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1)高斯-约旦消元法:将线性方程组转化为三角形式,以求得方程组的解。
(2)矩阵法:将线性方程组表示为矩阵形式,通过行变换将其转化为简化行阶梯矩阵,从而求出方程组的解。
(3)向量法:将线性方程组与向量的概念相结合,通过向量的线性组合求出方程组的解。
二、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y=c的方程式,其中a、b、c是已知常数,x、y是未知数。
2.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代入法:将一个未知数的值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再将其代入方程中求解。
(2)消元法:通过变形,将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式代入另一个方程式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3)图形法:将方程式表示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通过求出方程式与坐标轴的交点,求出方程的解。
三、相关原理1.等价方程式等价方程式指在变量范围内,两个方程式的解集相同。
2.交集原理交集原理指对于任意两个集合,其交集都是包含在两个集合中最小的集合。
3.解集的分类解集根据其元素的种类可以分为实数解、虚数解和不存在解。
其中实数解是指方程式存在实数解;虚数解是指方程式无实数解但存在复数解;不存在解是指方程式无解。
总之,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虽然较为基础,但它们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指导性内容,同时也应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立方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立方根
有一个.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⑴根指数不同:平方根的根指数为2,且可以省略不写;立方根的根指数为3,且不能省略不写。
⑵ 被开方的取值范围不同:平方根中被开方数必需为非负数;立方根中被开方数可以为任何数。
⑶ 结果不同:平方根的结果除0之外,有两个互为相反的结果;立方根的结果只有一个。
二、连系
二者都是与乘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立方根,祝您学习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数学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
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1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一是分类是:正数、负数、0;另一种分类是:有理数、无理数将两种分类进行组合:负有理数,负无理数,0,正有理数,正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
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
能灵活运用。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2一、定义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应点。
3、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重点1、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如何做对称轴: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再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同样,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
6、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由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
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等。
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或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高的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底角到一腰的距离。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
三、注意1、(x,y)关于原点对称(-x。
-y)。
关于x轴对称(x,-y)。
关于y轴对称(-x,y)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3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
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
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2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
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 +b =c?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4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