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胃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胃痛

展开全文

打开想看资讯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概念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胃痛,又称胃脘痛。胃脘部一般系指上、中、下三脘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

二、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2.饮食不节

3.情志不畅

4.脾胃虚弱

三、诊断要点

1.病史: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2.诱因: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症状: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4.理化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1.与胃痞的鉴别

2.与真心痛鉴别

注意:1.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2. 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鉴别。

五、辨证要点

1.辨寒热

2.辨虚实

3.辨气血

4.辨在胃、在肝、在脾

六、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理气和胃止痛,审症求因,审因论治。

具体治法:散寒、消食、理气、泄热、化瘀、除湿、养阴、温阳。

七、分证论治

l.胃气壅滞

主症: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或可兼见纳呆少馨,嗳腐,或有伤食病史,或有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表证。

舌脉:伤食:苔白厚腻,脉滑;

伤于风热: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伤于风寒:苔薄白,脉浮数;

伤于暑湿:苔白腻,脉濡。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化裁。

苏叶——辛温解表散寒;

香附——行气和血;

陈皮——理气和胃降逆;

甘草——和中。

2.肝胃气滞

主症:胃脘胀痛,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连及两胁,攻撑走窜,可兼见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气血双调,使肝体得养,肝用自如,气血调畅;

川芎——调血中之气;

香附——理气中之血;

3.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或兼见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排便不畅。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清胃泻热;

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理气和血止痛。

4.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兼见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渴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加减。

贝母——散结中求疏郁;

白芍——养阴柔肝;

青皮、陈皮——理气;

丹皮、山栀——清肝泄热。

5.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可兼见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子月经衍期,色黯。舌暗有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痛;

丹参饮:丹参——活血化瘀;

檀香、砂仁——行气止痛。

6.胃阴不足

主症:胃脘隐痛,或有隐隐灼痛,可兼见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思饮,咽干唇燥,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玉竹——补益气阴;

麦冬、生地——滋养阴津;

冰糖——生津益胃;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7.脾胃虚寒

主症: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补中益气;

小建中汤——温中健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