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一.序论

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

1.苏轼生平事迹。

2.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诗,词入手。

三.结论

1.我心中的苏轼及我对苏轼的评价。

摘要: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从思想上加以组合,形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文化体,其文学成就更是人类的一宝贵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是个多才多艺,性格多面,刚直、真诚、忘我、爱民的文人。他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人格,不仅在宋代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号召力,对后世文化人格模式的形成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学成就率真诗词巅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学史上,有一位泰斗人物、风流人物是永远不会被大浪淘尽的,是不得不提的,不仅现在要提,将来永远也要提。他就是中国词坛第一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不仅文学功底非凡,其画意也很高超,擅长画竹子,学习文同,也喜画枯木怪石。他较早的倡导文人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作品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他是"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造,不是简单机械的去学习古人。他在拿笔上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方法,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黃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家事:祖父苏序,字仲先。祖母史氏。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仕途:宋仁宗景祐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時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時,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爱惜人才,得以保全性命,次年被贬至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章惇贬至至惠州、儋州(海南岛)。归家后第二年病死常州,时六十六歲。他在政治上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苏轼出生名门,先祖长辈尽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当时封建社会具有很高的地位。苏轼家庭条件优越,文化氛围浓厚,他从小接受熏陶,为其以后成为一代文豪垫定了基础。经受了高等教育的苏轼,少时立志,颇为自信,望将来在政界大展拳脚,造福百姓,在嘉佑二年成为进士,仕途开端顺利,但是在神宗哲宗两朝的党派斗争中几经起落,人生跌至低谷,,心理压力颇大,郁郁不得志,精神方面的压力有时对创作诗词是一种激发和策动,苏轼将对现实中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愿望融进诗词文章。

苏轼一生多艰难坎坷,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的境界。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境界?学问深厚?修养极好?我觉得都不是,在我看来,他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因为他的性格,苏轼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率真。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经常受到打击但乐观的性格没有改变,所以如此旷达。率真是苏轼性格的核心,苏轼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对于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苏轼曾批评过文人志士。他虽然和他们政见不同,但对学问道德高人都是十分敬仰的。但对于那些宣扬假道义的人,苏轼则毫不留情地揭出他们的真面目,以至于众多文人对其有成见,排挤他,弹劾他。苏轼并非不知道这种真率个性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他在有段时间内曾努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但他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最终还是显露无疑。苏轼的真率性格影响了他的文学作品,总之,苏轼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是任他的真率性格流露。王水照先生说:“崇尚本真自然,反对对人性的禁锢或伪饰,在苏轼的心目中,已不是一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而是一种对人类本体的根本追求。”可作为对苏轼真率性格最好的评价了。

因为苏轼的文化构成多样,使他的性格具有多面性,苏轼性格极放旷不羁,苏轼自谓“我本放浪人”,“从来性坦率”又常以“糜鹿”,“野鹤”自称,表现了他率直放旷,洒脱,追求自由,充满落拓不羁的个性气质,在这一点上他与李白极为相似,苏轼一方面放旷不羁,热情奔放,一方面又保持冷静,自制力很强。

苏轼的性格超凡脱俗,但又寻呼常人。说苏轼超凡,因为他能超脱贫富得失祸福荣辱等一切世俗功利观念对人心的束缚,如:《游金山寺》“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己,有田不归如江水。”用他的话说,“了无丝发挂心,置之不足复道世,又说:“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绝弃世故,身心俱安。意在抛开世俗的烦恼,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以此为最大的快乐与理想境界。他对生离死别这种“人之常情”也多能超然待之。说苏轼平凡,因为他对生活始终怀着挂念。人们都知道他写给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妻亡十年,岁月流逝,生活变迁,都没有冲淡他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可见其和凡人一样怀恋美好的过去,对爱情的执着。苏轼也重视手足情感,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那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无不表现出手足深情。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自海南返乡途中,苏轼病重,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患难与共的弟弟。兄弟情深,以至于此,夫复何求?

苏轼以上人格中的这种性格和呈现性格矛盾的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这种性格和矛盾构成了苏轼文化人格的多面性及立体性,显得有棱有角有血有肉。而这种矛盾,实际是改变封建时代士大夫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目标的矛盾。难得的是,苏轼在不改变自我本性,前提下,以极强的理性精神将这些矛盾的方面整合为一体,使之相反,形成了刚直、超凡、率真、爱民、追求人生理念的生活态度。

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评选公元1001年至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的活动中,共评出了12名杰出人物,称为“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一名入选的中国人!《人民日报》为此还专门发表了一篇《西方人眼中的苏东坡》的评论员文章,给予介绍。苏东坡之所以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