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ye)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 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 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 因夺而食之 B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 .面山而居 2、 “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 “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友 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 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 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 厂何,其友亡。
A. (1) wa ng 逃亡 B. (1) wti 不 C. (1) wti 不 D.(1) wa ng 死亡2、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他) 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父未尝语.我也。
(2) y 1 语言 (2) y u 告诉 (2) y u 词语 (2) y u 语句)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却).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人物传记篇(一)王充市肆博览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①,师事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③。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④,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⑤,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⑥教授⑦。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①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
太学,汉朝设在京城里的最高学府。
②师事扶风班彪:拜扶风人班彪为师。
③章旬:章节与句子。
④肆:店铺。
⑤忆:记住。
⑥屏居:隐居。
⑦教授:从事教学。
【阅读提示】从上面一则史实中,至少可以借鉴到两点。
一是要博览群书。
广泛阅读,能用前人的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眼界,奠定厚实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著作浩如烟海,王充没有条件买书,便到书摊上去读,他的志气与毅力实在一般人之上。
二是读书不能泥古。
所谓泥古,就是死守章句,不敢越前人雷池半步。
王充对前人的学说,有吸收、有批判,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因为王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不泥古,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独树一帜。
他的许多著作有真知灼见,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乡里..扶风班虎 ( ) ..称孝 ( ) (2)师事(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2.选出与“博道众流百家之言’’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C水陆草木之.花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道众流百家之言。
4.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文章原句回答)5.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杨震拒贿杨震为东莱太守①,当之郡,道经昌邑②,故所举荆州茂才③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④震。
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
”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一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杨震:东汉人,博学多才。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一)XXX待客XXX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XXX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XXX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2)旁置()菜羹而已(3)公取自食...()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XXX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给下列句子断句。
XXX在相位子妇之亲XXX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二)害群之马XXX将见XXX(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XXX,问涂焉,曰:“若知XXX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XXX曰异哉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XXX。
XXX又问。
XXX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XXX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说明毛病的一项是(。
)A、适遇XXX(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XXX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4.断句。
XXX曰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三)XXX公食骏马XXX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XXX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XXX:“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丑女效颦》《庄子》西施①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③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⑤走。
彼之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⑥美。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②里:乡里。
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
③坚:紧紧地。
④挈(qiâ):携。
⑤之:代丑女子。
⑥所以:……的原因。
译文:导读选自《庄子·天运》。
本文借助一个丑女盲目模仿西施皱眉头的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是盲目的模仿别人,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那么,如何模仿才是正确的呢?读罢此文,我们应该会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⑪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⑫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⑬挈妻子..而去.之走.。
2、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成现代汉语。
3、试写出成语“东施效颦”的近义词(不少于两个),并运用“东施效颦”这一词语造句。
4、本文在写作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5、学习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二)《不死之药》《战国策》有献不死之药①于荆王②者,谒者③操以入④。
中射之士⑤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⑥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⑦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⑧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⑨明⑩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注释①不死之药:传说可以长生不死的药。
②荆(jīng)王:即楚王。
荆,楚国的别称。
③谒(yâ)者:掌管传达通报的小官。
④操以入:拿着(“不死之药”)进入宫内。
操,持,拿;以,而。
⑤中射之士:宫中的侍卫官。
⑥使:派。
⑦说(shuì):此处是指向楚王解说。
⑧故:因此。
⑨而:于是,就。
与下句“王乃不杀”的“乃”相同。
⑩明:表明,说明。
译文:导读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精选88篇(附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五篇含答案
(一)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二)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三)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课外文言文(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②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
②卒:完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正(2)欲.作针欲:想要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参考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
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人身善.织屦善:擅长(2)而越人被.发被:通“披”,披散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3.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示例一: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
示例二: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
【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受穷的。
”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三)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①。
尝与其父奢②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④,而括易言之。
使赵⑤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⑥,悉更约束⑦,易置⑧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⑨,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注释】①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
②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③难:驳倒。
④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死地,生死存亡之地。
⑤赵:赵国。
⑥廉颇:赵国良将。
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
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
⑦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约束:规矩。
⑧易置:撤换。
⑨纵奇兵: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⑩坑:活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尝:曾经(2)佯败走,而绝.其粮道绝:断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3.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示例:①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②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③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参考译文】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评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他。
(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不能够驳倒他,但是并不赞美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此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而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被攻破的人肯定是赵括本身。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退却,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带领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的士兵投降了秦军,秦国将他们全部活埋了。
(四)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施(yì):延伸。
③还(xuán):掉转,通“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施尾于.堂于:在,到(2)弃而还走.走:逃跑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
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纹的地方都雕上了龙。
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
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五)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②舍人:门客。
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固:本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引.酒且饮之引:拿起(2)乃.左手持卮乃:于是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示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人祭祀,(祭祀完了以后)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相互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有剩余。
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他把壶中的酒喝了。
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六)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①令,一吏自库②中出,视其鬓旁巾③下有一钱,诘④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①崇阳:古县名。
②库:钱库。
③巾:头巾。
④诘:责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乖崖为崇阳令.令:县令(2)乃.库中钱也乃:是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我呢?3.请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示例:本意为坚持做一件事,终会成功。
文中的指损公肥私、日积月累,就会将国库偷空。
【参考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个官员从钱库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角头巾下藏有一枚铜钱,就责问他,(说他身上藏着的钱)是从钱库中拿出来的。
张乖崖就命令下属用棍棒责罚,那个官员很生气地说:“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我呢?你就算能打我,也不能杀了我。
”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
用绳子不断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头也会穿。
”(他)亲自拿着剑跑下台阶,将那个官员斩首了。
(七)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用:资用,即路费。
③御者:驾驭车马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欲:想要(2)君之.楚之:到,往(3)将奚.为北面奚:为什么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3.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译文】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好!”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八)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③焉,将限④狙之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⑤之曰:“与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狙(jū):猴子。
②口:口粮。
③匮:缺乏。
④限:减少。
⑤诳:欺骗,瞒哄。
⑥芧(xù):橡粟,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损.其家口损:减少(2)与若.芧若:你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