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陈涉世家(学生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课件
我们建议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 节,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学生理解陈涉起义原因、经过和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提 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和政治环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著作和文献,以便更好地掌握历 史知识和分析方法。
陈涉生活的时代是秦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暴政 ,赋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不聊生。陈涉和吴广等人发动的起义,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 的产物。
文章选入课本原因及意义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文章通过记叙陈涉起义的 过程和细节,展现了陈涉的英勇、智慧和领袖气质,同时也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必然性和农民起义的历 史作用。
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不 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 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 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 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 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 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 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 表现力。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实践
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 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刻画人物 形象、叙述故事情节、运用修辞
手法等,进行仿写或创作。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 排情节和细节,使文章具有可读
性和感染力。
分享优秀作品,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内容和作者;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能够感受到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1. 理解《陈涉世家》的主旨;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的难度;2. 如何理解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回顾《田家乐》和《田园乐》等课文,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讲解文化背景(10分钟)向学生讲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作者和主旨。

三、文言文语言特点(10分钟)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何理解古代文字的表达方式。

四、把握文本细节(15分钟)通过详细解读原文,帮助学生找到并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体会到陈胜等起义领袖的英雄气概。

五、阅读策略训练(20分钟)针对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困难,教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策略性训练和指导,比如如何挖掘意象、如何顺利解读句子等。

六、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声音要求朗读本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技巧。

七、总结(5分钟)通过课本教学,让学生明确了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重要作用和英雄气概,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填空、选词、简答等形式回答陈涉世家的相关问题,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查。

2. 听学生朗读和分析文本的表述精准度,判断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形式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思维训练和技能检验。

教学资源:1.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注释;2. 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前准备:1. 准备好教学资源;2. 检查教学设备;3. 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1. 可以增加文化背景讲解的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内容和主旨。

2. 可以增加文言文阅读时的细节分析和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充分地锻炼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22课 《陈涉 世家》 课件( 共33张 PPT)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22课 《陈涉 世家》 课件( 共33张 PPT)
2.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①由于秦王朝的苛政,人民群众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积 蓄已久。陈胜、吴广充分利用了这种情绪,在这种形 势下发动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 ②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深得人 心的策略,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 ③陈胜还为起义做了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 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 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 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 吴广的策略的高明之处。
22 陈涉世家
学习导航
1.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
经过。
学习
2. 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
目标 内涵。
3. 明白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认识人民
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 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 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 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 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有人
(9)卜者知其指意 同“旨”
(10)足下事皆成 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1)念鬼 考虑,思索
(12)此教我先威众耳 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陈涉世家》(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陈涉世家》(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陈涉世家》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文意梳理【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①,尝②与人佣耕,辍③耕之④垄上,怅恨⑤久之,曰:“苟⑥富贵,无相忘。

”【注释】①少时:年轻时。

②尝:曾经。

③辍(chuò):停止。

④之:去,往。

⑤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⑥苟:如果。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用耕地,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惆怅不满了好久,说:“倘使有人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

”【原文】佣者笑而应曰:“若①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②曰:“嗟乎,燕雀③安④知鸿鹄⑤之志哉!”【注释】①若:你。

②太息:长叹。

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④安:怎么。

⑤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译文】一道被雇用耕地的同伴们嘲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用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原文】二世①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②,九百人屯③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④,为屯长⑤。

【注释】①二世:秦始皇驾崩,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②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居民居住的地方。

贫者居住在间左,富者居住在闾右。

③屯:停驻。

④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⑤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还)担任了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22 《陈涉世家》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 《陈涉世家》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22 《陈涉世家》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分析局势—制造舆论(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佐广杀尉—慷慨演说—袒右结盟—攻城夺地—陈地称王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滋味”。

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1.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参考答案:1.陈胜的性格特点是有远大抱负,有洞察力和领导力,善于鼓动人心,能够得到众人的敬畏;吴广的性格特点是温厚,有勇有谋,能够得到众人的爱戴。

起义的成功发动与二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首先以“鱼腹藏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通过“篝火狐鸣”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民心,进一步巩固陈胜在士卒心目中的威望。

其次是发动起义,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支持,所以先使吴广“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他们策略的高明之处;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厉害,然后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斗争的信念,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唯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

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对敌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皆已失期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参考答案:1.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同样表示人的多数或列举未尽3.屡次数量词,几4.写字条,这里指写了字的绸子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

《陈涉世家》学生版

《陈涉世家》学生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陈涉世家》命题人:陈红班级姓名等级一、词语解释1.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3)卜者知其指意:() (4)固以怪之矣:()(5)将军身被坚执锐:()2.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古义:()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3)号令召三老、豪杰..事①豪杰()②会计古义:()..与皆来会计3.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置人所罾.鱼腹中:() (4)夜篝火..:()(5)忿恚..尉:() (6)将军身被坚.执锐.:()4.一词多义之:(1)辍耕之垄上:(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应:(1)佣者笑而应曰:(2)宜多应者:会:(1)会天大雨:(2)号令召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数:(1)广故数言欲亡:(2)卒数万人:故:(1)扶苏以数谏故:(2)广故数言欲亡:次:(1)皆次当行:(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以:(1)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祭以尉首:(3)吴广以为然:(4)以激怒其众:5.其他重点实词(1)尝.与人佣耕:() (2)怅恨..久之:()(3)苟.富贵:() (4)若.为佣耕:()(5)陈涉太息..曰:()(6)燕雀安..之志哉燕雀:()安:()鸿鹄:()...知鸿鹄(7)九百人屯.大泽乡:() (8)度.已失期..度:()失期:()(9)等.死,死国可乎:() (10)天下苦秦..久矣:()(11)楚人怜.之:() (12)今或.闻无罪:()(13)宜.多应者:() (14)会.天大雨:()(15)念.鬼:() (16)此教我先威众..耳:()(1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8)夜篝火..:()(19)卒中往往语..陈胜:()...往往:()语:() (20)皆指目(21)吴广素.爱人:() (22)令辱之.:()(23)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24)尉剑挺..:()(25)并.杀两尉:() (26)藉第令...毋斩:()(2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9)敬受命..:() (30)从.民欲也:()(31)为坛而盟.:() (32)蕲下.:()(33)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4)比.至陈:()(35)将军身被.坚执锐:() (36)皆刑.其长吏:()二、重点句子翻译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

合作探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什么含义 和作用?
画龙点睛,提挚下文,表现出陈胜 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合作探究
第一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 了什么修辞?
第一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 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 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 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 的精当。
适逢,恰巧遇到
天大雨,道不通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同样 为国事而死
等死, 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苦于秦(的统治)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疏通文意
译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 守渔阳,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 戍的队伍,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 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 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 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 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 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 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 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疏通文意
“……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
曾经 受雇佣 停止
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惆怅,极端不满
如果
去、往
怅恨久
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助词,调整音节 哪里,怎么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
长叹
你 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字音字形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教案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hú)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 )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2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它通民反的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

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阉割)。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

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三、背景介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

到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一触即发。

陈胜、吴广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_ng写作《修改润色》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视频课文朗读视频讲解:课文知识点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遇到困难或不满,想要改变现状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陈涉世家起义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写300字,用时10分钟)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本节课使用PPT、视频和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视频:播放有关陈涉世家起义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起义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信息交流。
5. 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深入理解提供了背景支持。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感受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农民起义的尊重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15.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共5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共50张PPT)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 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 斩。
课文朗读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 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 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 /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 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 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 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 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 以应陈涉。

称王

中。
写有“陈胜王”的丝绸 同“已”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 以 怪
代词,这件事
之矣。
私下
又间令吴广之
本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怪,感到奇怪 军队驻扎
次所旁 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
动词,去,往
建在丛林 中的神庙
用竹笼罩着火,这 里的意思是用篝火
装作“鬼火”
模仿狐狸嗥叫 的声音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
背景介绍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 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 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 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秦朝的暴政以致命 的打击,促使秦速亡,使秦始皇构想的万世统治中国的秦 王朝只存在了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代替。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素质教育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好处。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在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陈胜,字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世家》是写陈胜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全部过程。

本文所说内容,展现了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伟大力量,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音。

投影:鸿鹄闾左扶苏数谏敌陈胜王罾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忿恚尉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度已失期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通假字:发闾左適(谪)戍渔阳为天下唱(倡)将军身被(披)坚执锐故以(已)怪之矣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4、师纠正误音。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逐层推进,师生讨论解决疑难字词。

2、逐层推进,扫清疑难语句,把握文意。

投影:(第一节)幼时陈胜表现如何?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节)因何揭杆?做了哪些准备?“二世元年七月”至“皆指目陈胜”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度已失期今亡亦死等死天下苦秦久矣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故以(已)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旦日,卒中往往语(第三节)怎样揭竿而起?“吴广素爱人”至“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忿恚尉以激怒其众戍死者固十六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祭以尉首(第三节)如何称王?“行收兵”至“杀之以应陈涉”比至陈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一节课教师:XXX上课内容:《陈涉世家》(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一、引入(1)教师将陈涉的背景画像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先猜想他的身份和经历: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你们看到这幅画像,你们可以猜测一下他的身份和经历是怎样的?学生1:他的衣服很破旧,可能是个穷人。

学生2:他的眼神很坚定,有可能是个英雄。

学生3:他的脸上看起来很疲惫,或许是有过种种困难的人。

(2)教师询问学生对“陈涉世家”的印象和了解:教师:同学们,大家听过“陈涉世家”这个词吗?他是我们的历史名人之一。

你们能说说你们了解的他的事迹吗?学生4:我知道他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要推翻暴政。

学生5:他用“规矩”分田地给农民分配土地,让百姓受益。

(3)教师简单介绍陈涉及本课主题:教师:陈涉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在秦朝末期,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奋起反抗,为百姓谋利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涉世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

二、阅读及解析(1)教师介绍作品的作者、时间、主题等要素,让学生有更明确的阅读目标。

教师:《陈涉世家》这篇文章是由汉朝的史家司马迁所著,他在《史记》里面收录了这篇文章,来描述陈涉的传奇经历。

文章中主要描写了陈涉之前的生活经历和他在起义中的重要角色。

(2)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区分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并讲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开始阅读本课的课文。

大家需要注意哪些人物和事件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在记笔记的时候专门标出来。

同时,也需要关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比如“暴虐”、“规矩”等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涉的思想和行动:教师:同学们,我们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可以发现陈涉非常善于运用“规矩”,使得人民不受暴虐之苦,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6:因为陈涉能够公平地分配土地,让百姓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工作,生活得更好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译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译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译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陈涉世家》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 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陈胜吴广被征发去修长城,结 果他们在大泽乡的时候因为下起了大雨,道路被阻断,贻误了服 役报到的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要被判处诛灭九族(那时秦 朝的法律特别残酷),于是他们就拼死反抗,起义斗争了。
作家作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本,来固以怪之矣。(陈胜)又间令

字条 同“已”意以动…用…法为,怪
私下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

第二天
到处
用眼睛注视
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士兵们买鱼回来煮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 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私下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 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竹笼罩着火,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大 喊:“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文言字词
【古今异义】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懂得,能够,会议等
古义:私下 又间令吴广
今义:隔开
古义:逃亡 今亡亦死
今义:死亡,灭亡
古义:有人 或以为死
今义:或者,或许
等死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
古义:等到 比至陈 今义:用于比较
文言字词
【词类活用】
皆次当行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忿恚尉 尉果笞广 被坚执锐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
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表判断
应该
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第22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第22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第22课《陈涉世家》课堂实录《陈涉世家》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水浒》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距今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今天,让我们随着古人的讲述一起走进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

(板书:陈涉世家)(精心设计的导语,点燃学生的激情)二、走进作者、作品:师:默读课下注释1,圈划重点文学常识。

(用好文本注释)师:作者司马迁字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家、什么家?生:字子长,西汉时候的史学家、文学家。

师:司马迁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游历四方,接任父职编纂《史记》,遭受牵连被判宫刑,忍辱负重终成大器。

咱们常说: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生:我国每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一百三十篇。

师:《史记》有十二本纪:记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还有十表:记大事年月;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我们来看,陈涉出身雇农,为何把他列入世家呢?(了解史记,理解作者对陈胜的肯定)生: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师:《史记》因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朗读课文:(前两段)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声音宏亮。

(读是理解的基础,从每节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生:一人一句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读错的同学必须在大家帮助下再正确读出来。

师:强调:辍、燕、度、将的读音。

两个断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师:下面我们大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生:放声自由朗读。

师:我们齐读一遍前两段。

生:齐读前两段。

四、疏通文意: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第一段文字。

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第一段。

师:这一段比较简单,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陈涉世家》(一)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二、文学常识积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2.起义的根本原因: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四、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文章为何一开始就列出吴广?,可不可删去?3.陈胜在起义前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样分析和估计的,请简要述之。

4.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对这种做法你是任何评价的?5.陈胜为何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反映了他们什么精神?)?其目的是什么?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7.“世家”是司马迁记王侯的,为什么他却把出身低微的陈胜列入“世家”呢?8.理清全文思路,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滋味”。

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也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⑴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⑵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⑴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⑵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皆已失期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⑷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陈涉世家》全文,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此教/我先威众/耳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B.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C.为.坛而盟士卒多为.用者D.辍耕之.垄上二世杀之.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将.相(jiàng)数.言(shuò)上尉.(yù)忿恚.(huì)B.占卜.(bǔ)丛祠.(cí)惊恐.(kǒng)篝.火(gōu)C.阳夏.(jiǎ)燕雀.(què)佣.者(yiōng)陈涉.(shè)D.辍.耕(chòu)怅.恨(chàng)嗟.乎(jiē)当行.(háng)4.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苟富贵,无相忘。

”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shuò)惩.办(chéng)将.相(jiāng)B.丛祠.(cí)占卜.(bǔ)篝.火(gōu)C.阳夏.(jiǎ)烹.食(zhēng)当行.(háng)D.辍.耕(chòu)嗟.乎(jiē)怅.恨(chàng)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个给别人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洞里交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民众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7.下列陈述错误的一项是()A.表明陈胜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表明陈胜起义直接原因的一句是:天下苦秦久矣。

C.表明陈胜起义策略的一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两件事是: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二、填空题三、情景默写四、综合性学习11.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

(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题组B 能力提升练比较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①欲缚之。

自辩数②,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huǒ)颐(yí)③!涉之为王沉沉④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⑤,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⑥,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zhuān)⑦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史记》司马迁)注释: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①辩数:反复解说。

①夥颐:意思是“真多呀”。

夥,多。

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①沉沉: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

①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

①发舒:放肆,随便。

①颛:通“专”。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苟.富贵,无相忘(3)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13.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段有很强的文学性,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

B.《史记》“不虚美”“不隐恶”,阅读时需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

C.【甲】【乙】两段文字遥相呼应,都是正面描写陈涉,体现司马迁对陈涉的充分肯定。

D.“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司马迁将陈涉收入“世家”之列,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借对陈涉揭竿而起的褒扬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

15.结合【甲】【乙】两段原文,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

张耳、陈馀上谒陈涉。

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①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

敌多则力分,与②众则兵强。

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乙】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作《陈涉世家》。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丙】陈涉唐·周昙秦法烦苛霸业隳,一夫攘臂万夫随。

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

【注释】①罢:通“疲”。

①与:赞同,帮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上谒.陈涉()①被.坚执锐()①为秦益.敌()①卒.亡秦族()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①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8.【乙】文说“秦失其政”,请从【甲】文或【丙】诗中找出依据,并简要回答。

19.【丙】诗中称陈涉为“英雄”,请从【甲】文中提取三个四字短语来印证。

20.张耳、陈馀谋划的“帝业”之策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1.【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更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