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化下的北京旧城改造

合集下载

顺义北河村旧村改造方案

顺义北河村旧村改造方案

顺义北河村旧村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顺义北河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河村的旧村区逐渐老化,居住条件不佳,环境脏乱差,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提升北河村的居住环境和村落形象,制定一套旧村改造方案势在必行。

二、旧村改造方案的意义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北河村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旧村改造,可以有效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

2.提升居住条件:旧村区的房屋老化严重,居住条件差。

旧村改造可以更新房屋设施,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优化村落环境:旧村区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影响了村落形象和居民的生活体验。

通过改造,可以优化村落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的村庄。

4.促进经济发展:旧村改造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三、旧村改造方案的具体内容1. 建筑物改造1.对老旧房屋进行修缮和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2.更新房屋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包括供水、供电、采暖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3.设计并建造公共活动区,为居民提供集体活动和社交的场所。

2. 环境整治1.清理村庄周边的垃圾和杂草,保持村庄的整洁和美观。

2.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化带和景观区,增加村庄的景观价值。

3.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倡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3. 文化遗产保护1.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2.建立文物陈列馆,展示北河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 交通改善1.改善道路状况,提升交通流畅度,方便居民出行。

2.建设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点,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四、旧村改造方案的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改造内容、时间计划和资金预算等。

2.进行居民调查和意见征集,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使改造方案更贴近实际情况。

3.确定改造的优先顺序,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改造最需要的区域。

旧城保护更新略论

旧城保护更新略论

旧城保护与更新略论摘要:从发达国家早期城市更新与现代城市更新运动两个阶段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出发对他们在旧城改造与更新上不同策略进行研究。

并根据国外对于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北京旧城的特性,探讨目前北京旧城大规模保护与渐进式更新中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旧城、更新、保护1、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静止过。

她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张,或衰退,或在内部的各种压力之下进行调整……,这种空间和部门的调整对土地和建筑物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早期的城市更新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兴起。

人口大量集中在城市里,建设混乱。

贫民窟大量涌现,环境不断恶化。

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更新的压力越来越大。

众多城市重组和扩张,城市中心地区竞争激烈,土地和建筑物的功能转换越来越频繁。

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不断壮大,郊区化逐渐盛行。

针对以上情况,发达国家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一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部分国家,认为既然采用土地配置和房地产市场等纯经济手段无法达成社会公平公正等目标,政府有义务介入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去。

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坚决反对对住房进行公共干预。

以政府在城市更新中介入的程度不同作为区别的两条城市更新道路,开始了各自不同的进程。

1.2现代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清除贫民窟、整治城市环境、重建新住宅等。

城市更新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

分区调整土地利用和城市整体结构。

二战结束: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中心区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为振兴内城经济,美国率先提出城市更新计划,产生“城市更新学”。

提出城市更新行为的再开发、整治和维护三种模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认识到城市再开发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与物质环境等多种因素。

更新目标以多目标性取代振兴经济的单一目标。

20世纪90年代。

对人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等人文因素在城市更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北京市居住郊区化对通州区住宅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北京市居住郊区化对通州区住宅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郊 区化 问题 的 成 功 案 例 , 析 得 出解 决 居 住 郊 区化 对 住 宅 建 设 消极 影 响 的 方 法 与 对 策 。 分
[ 关键词 ] 居住郊 区化 ; 住宅建设 ;房地产 [ 中图分类号 ]22 F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8 8H 20 ) l 05— 2 1 —99 (o6 0 一0 1 0 0 6


通 州 区房 地 产 业 概 况
宅面积。
如 果 人 口规 模 暂 时 取 通 州 发 展 战 略 确 定 的 到 2 1 通 州 0 0年 优越 的区位 条件 和交通 条件 , 为通州 房地产 业的发展 营造 O O万 人 , 么 即使 在 O 那 2年 以后 的 8 了 十 分 良好 的外 部 环 境 和基 础 设 施 条 件 , 房 地 产 逐 渐 发 展 壮 中 心 城 人 口规 模 将 达 到 5一 6 使
北 京 市 目前 仍 处 于 郊 区 化 的 初 级 阶 段 — — 居 住 郊 区 化 的 庄交 界 处 , 面 积 18 方 公 里 , 筑 用 地 5 平 方 公 里 ) 多 渠 总 0平 建 l , 阶段 , 是 郊 区 化 现 象 带 来 的 种 种 影 响 , 但 已经 有 了充 分 的 体 现 。 道 、 I径 的 对 人 I 、 房 情 况 进 行 细 致 复 核 , 到 以 下 数 据 多l l l 住 l 得 尤其 对郊区 住 宅 建 设 的 带 动 有 目共 睹 。 但 是 除 了 积 极 的 带 动 ( 1 : 表 ) 作 用 外 , 区 房 地 产 的 迅 猛 发 展 也 产 生 了 一 系 列 问 题 。诸 如 对 郊 衰 1 通 州新 城 人均 住 房 面 积 衰 土: 给造 成 巨 大 压 力 、 地 产 开 发 用 地 与 农 业 用 地 矛 盾 突 咆供 房 人 均 住 房 建筑 呵 积 人 均 住 房 使 用 面 积 人 均 住 房 居 住 面 积 出 、 地 产 布 局 分 散 、 地 产 开 发 结 构 失 衡 、 发 用 地 规 模 偏 大 房 房 开 3 9 6,3平 方 米 2 .O平 方 米 77 J .9平 方 米 93 等: 的 问题 都 摆 在 政 府 及 规 划 人 员 面 前 。 通 州 区 作 为 北 京 疗面 资料 来 源 : E 市规 划 委 员 会 通 州 分 局 ) j京 市: 的卫 星 城 , 最大 其住 宅 建设 在 北 京 市 愈 演 愈 烈 的 居 住 郊 区 化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20 到 02年 止 通 州 区 未 建 成 小 区 的 住 宅 建 筑 大背 景 下 受 到 何 种 具 体 影 响 , 得 我 们 拿 出 来 作 为 具 体 实 例 进 值 面积 已 经 达 到 了 10 70万 平 方 米 , 上 现 有 楼 房 建 筑 面 积 74 3 加 8 ,2 行 研究 , 而 制 定 出 相 应 的 对 策 和建 议 。 从 万平 方米 , 计在 20 合 05年左 右将 有总 和 28 .2万 平方米 的住 443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

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的分析-以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为经验系别: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04学号:2011142204姓名:王梦云提纲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2、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2.1再城市化2.2郊区化(美国为例)3、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实践3.1、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3.2、我国的郊区化4、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对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启示4.1、对旧城改造的启示4.2、对我国郊区化过程的启示5、小结参考文献摘要: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从西方在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并从中得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再城市化旧城改造郊区化【前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如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旧城改造与传统风貌保护的矛盾、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等。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按照经济学的解释,现代城市源于现代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益。

《2024年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范文

《2024年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范文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更新的步伐愈发紧迫。

商圈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改造与升级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北京商圈改造的背景、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北京商圈改造的背景1. 城市更新的大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旧商圈面临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2. 消费升级的推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政策支持的引导:政府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商圈改造给予了政策支持,鼓励通过改造提升商圈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分析1. 智能化与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商圈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2. 绿色环保:注重环保理念,改造过程中注重绿化建设,提高商圈的生态环境质量。

3. 文化融合: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相融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商圈。

4. 多元业态:丰富商圈的业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策略建议1.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在改造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商圈的交通、环境、商业布局等因素,确保改造后的商圈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2. 引入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商圈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注重绿色环保,打造宜居环境: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环保理念,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商圈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消费者打造宜居的购物环境。

4. 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独特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相融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商圈,提升商圈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

5. 丰富业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丰富商圈的业态结构,形成多元业态的商业格局。

6. 加强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商圈改造,推动商圈的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

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

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21世纪,北京城市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即由向心集聚为主的城市化转向离心扩散为主的效区化。

在明晰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该文对北京郊区化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论述了北京的人口、工业郊区化现象和有别于西方国家郊区化的趋势。

其次,剖析了北京郊区化的积极作用: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环境质量提高,并同时分析了其消极影响:城区蔓延及绿化带遭蚕食、工业外迁的无序性、房地产开发过热、旧城保护受到威胁、外来人口恶性集聚。

最后,为了保证北京郊区化的有序发展,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编者新概念:郊区化释义世界城市化演绎模型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等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在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外迁,这一阶段被称为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郊区化的前兆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在城市总人口中的相对比重下降,即相对分散。

郊区化的典型标志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即绝对分散。

正确理解郊区化需要明确区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

“城市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在大城市由内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它与“郊区城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和替换。

“郊区城镇化”泛指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这种郊区发展可以包括来自向心的、离心的以及本乡本土的各种力量;而郊区化的实质则是人口与经济等要素由城市中心向郊区的离心扩散,它构成郊区发展中来自城市内部的离心力量。

上述两种过程的立足点和重点也是不同的。

郊区化是立足于城市中心,考察由内向外的扩散力量;郊区城镇化是立足于郊区,考察各种力量在郊区集聚所导致的发展。

郊区化的扩散力量可以形成郊区城镇化的力量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郊区城镇化的集聚力量都来自郊区化的扩散力量。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镇化”分别代表了离心扩散和向心集聚两种城镇化力量。

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一、引言老旧小区是指建成多年的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质量下降、社区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域。

针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以启示更多城市改善与提升老旧小区的实践。

二、案例一:北京地坛地区老旧小区改造1. 背景介绍地坛地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旧小区。

过去几十年中,该小区的住宅楼、公共设施等迅速老化,居民居住环境恶化。

东城区政府决定对地坛地区进行全面改造。

2. 改造过程- 基础设施升级:对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确保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

- 公共设施建设:增设儿童游乐场、健身设施、绿化带等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 整体美化:对旧楼进行外墙装饰、立面改善,提升小区整体美观程度。

3. 改造成效经过改造后,地坛地区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小区的绿化增加,公共设施得到了完善。

改造后的地坛地区成为北京市的城市样板,为其他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案例二:上海老城厢老旧小区改造1. 背景介绍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市市中心的一个传统老旧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多年来,老城厢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居民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2. 改造过程- 保护文化遗产:在改造过程中,尊重老城厢的历史文化,保留了部分历史建筑,并进行修缮和改善,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 提升居住环境:进行楼宇外立面改造、升级电梯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 增设公共设施:增加社区图书馆、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 改造成效经过改造,老城厢焕然一新。

原本老化的楼宇外立面重新光彩照人,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老城厢也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氛围的社区,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

四、案例三:广州荔湾区老旧小区改造1. 背景介绍广州荔湾区是一个老城区,拥有许多老旧的小区。

城市更新 胡同 案例

城市更新 胡同 案例

城市更新胡同案例
城市更新中的胡同改造案例是中国近年来在推动老城保护与更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实践。

以下是一些北京胡同改造的城市更新案例:
1. 西城区烂缦胡同景观提升和试点院改造项目:
-在2023年,该项目被评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通过景观提升和院落改造,既保留了老北京胡同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居住条件和环境品质。

2. 北京姚江胡同共生街区项目:
-由广安控股集团负责的姚江胡同共生街区项目获得了2023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之十大价值创新奖。

该街区采用了“共生院”模式,即在保持传统四合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功能升级,实现了新旧共生,为社区注入活力。

3. 东城区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雨儿、福祥、蓑衣、帽儿)修缮整治项目:
-这个位于东城区的项目是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推出的“最佳实践”系列报道之一,对四条胡同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整治工作,旨在恢复胡同历史风貌,同时解决基础设施老化、人口过度密集等问题。

4.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案例:
-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因成功融合了现代生活需求与传统四合院建筑形态而受到国际认可,它开创了一种在北京旧城中心区域渐进式更新的新途径,兼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

5. 菜市口西片区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改善项目:
-西城区的培育胡同16号院作为全市首例申请式退租和改善项目,通过居民自愿申请的方式,适度疏解人口密度,改善住房条件,并合理利用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化胡同整体环境。

这些案例展示了北京以及其他中国城市在胡同更新上的不同策略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尊重历史文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质量、引入新的使用功能以及促进社区共建共享等。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郊区城镇和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郊区城镇和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郊区城镇和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1.03.06•【字号】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号令•【施行日期】1991.03.1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郊区城镇和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1991年3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号令发布)为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各项建设按照统一规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如下规定:一、全市行政区域16800平方公里范围,都是“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城市和农村各项建设工程、建设用地都必须执行统一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管理。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本市的乡镇机关、乡镇村企事业单位、新集镇、新农村和农民住宅等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必须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建设。

三、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市、区(县)两级分工负责的原则。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区、县规划管理局在市城市规划局业务领导下依法管理本区、县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

(一)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行政区域内和其他区县县城、建制镇行政区域的,以及工矿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区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选址定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法定的分工,分别由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区、县规划管理局实施统一管理。

(二)上述第(一)项地区以外地区的城市建设,按市、区(县)分工管理,乡镇村企事业单位、新农村建设,按批准的规划方案由所在区县的规划管理局实施规划管理,但重要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必须征得市规划管理局同意。

(三)各区、县旧农村农民新建住宅,由所在区(县)规划管理局负责审批。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些住宅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区居民的深厚情感,如何在保留历史记忆的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成为改造过程中的关键。

本文旨在以北京市的老旧住宅区为例,深入探讨其改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类似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老旧住宅区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建筑风格、配套设施、居民需求等;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改造的期望和建议,为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明确改造的目标和意义;二是梳理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探讨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资金筹措、居民意愿、历史文化保护等;四是提出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支持、规划设计、社区参与等;五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推动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工作,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可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老旧住宅区的改造与更新,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其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老旧住宅区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为后续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老旧住宅区改造往往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

北京东杨坨村_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及更新策略

北京东杨坨村_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及更新策略

北京东杨坨村_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及更新策略北京东杨坨村: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及更新策略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对周边乡村的影响尤为显著,其中涉及到乡村街巷空间的规划和更新是一个关键议题。

本文以北京市近郊的东杨坨村为例,探讨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的体系及更新策略。

一、背景介绍东杨坨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个典型的近郊型乡村。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东杨坨村规模逐渐扩大,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建筑密度和交通压力逐渐加大,乡村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更新问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东杨坨村开始探索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的体系及更新策略。

二、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韧性优化体系是一种以人为本、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

东杨坨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韧性优化。

1. 自然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韧性优化的首要任务。

东杨坨村制定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禁止乱砍滥伐和乱排乱倒,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农庄等,以提高乡村的生态韧性。

2. 基础设施建设:东杨坨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

同时,还建设了一些公共设施,如乡村学校、健身广场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文化传承与创新:东杨坨村注重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建设了文化广场、展览馆等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同时,还鼓励居民创新创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近郊型乡村街巷空间更新策略1. 街巷整治:东杨坨村进行了街巷整治,对道路进行了宽度、绿化、硬质路面等方面的改造,使街巷更加整洁、通畅,提高了交通效率。

2. 建筑更新:为了提高乡村的建筑质量,东杨坨村进行了老旧房屋的更新。

通过改建、翻修等措施,使建筑更加美观、实用,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

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

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的平衡引言: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旧的建筑物需要拆迁以腾出空间进行城市更新的情况。

然而,拆迁涉及到的除了经济问题外,还有许多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因素需要被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北京市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以此案例为例,深入探讨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的平衡问题。

一、北苑三号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1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北苑三号院是一座具有鲜明传统北京胡同风格的建筑群,采用了典型的四合院布局。

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2 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作为近代北京城历史的见证者,北苑三号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

这里曾是著名文化人物的住宅区域,也是反映民国岁月的重要标志。

保留下来的建筑和文物,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二、拆迁计划所涉及的问题2.1 北苑三号院的老旧状况和维护成本时过境迁,北苑三号院的建筑老化程度较高,如果不拆除进行维修和改造,将面临安全隐患和大量的维护成本。

这也是拆迁计划提出的背景之一。

2.2 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与经济利益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

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旨在将其改造成更现代化、功能更完善的建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三、平衡拆迁与保护的挑战与努力3.1 政府与社会的平衡北苑三号院拆迁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合作和共识。

政府应该充分听取民意,尊重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更加透明和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

3.2 保护与继承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北苑三号院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应该在拆迁和重建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特征和历史面貌。

3.3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拆迁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居民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与其沟通和协商,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

北京历史街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难点分析

北京历史街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难点分析

北京历史街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难点分析北京历史街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难点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历史街区市政管线的改造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历史街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面临着许多难点。

本文将对这些难点进行分析。

首先,北京历史街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其修建年代跨越了数百年。

因此,街区内的市政管线架设时间也相对较长,部分甚至超过了几十年。

这就导致了市政管线老化、损坏和设备寿命到期等问题,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

改造设计时要考虑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维护,以及管线的养护和更新,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

如何在保证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市政管线的规范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项挑战。

其次,历史街区通常拥有狭窄的道路和密集的建筑群。

这就给市政管线的布局和改造带来了限制。

在这些狭小的空间中,市政管线(如水、电、燃气)需要合理布置,确保每一根管线都能够顺利运行,同时不影响历史建筑的外观和功能。

这就需要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灵活运用技巧,合理划分管线的通行路径,确保管线改造顺利进行。

第三,北京历史街区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还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

历史建筑街区具有复杂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大量的地下设施,例如老旧的污水管道和电缆等。

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现有设施进行调查和评估,并确保改造后的市政管线能够良好地与之相连。

此外,如何将高科技设备(如智能电表、数字管网等)与历史街区相结合,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技术性挑战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历史街区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还涉及到沟通协调的难题。

改造工程涉及到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众多,例如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施工单位等。

各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是保证改造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设计师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改造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北京历史街区现状市政管线改造设计面临着许多难点。

北京太平街17号院改造计划方案

北京太平街17号院改造计划方案

北京太平街17号院改造计划方案1.背景介绍北京太平街17号院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北京市政府部门机关办公用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该院内的房屋出现了老化、老旧问题,不再满足现代居住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居住质量,改造这个老旧小区的需求和意义变得格外重要。

2.改造目标该小区的改造目标是将原有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同时保留历史文化遗产。

具体改造目标包括:(1)改善房屋结构及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条件,增加灵活性和舒适性。

(2)根据现有土地规划,重新规划小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

(3)改善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医院、学校、零售商店等,提高市民的生活便利。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保护,充分体现历史文化价值。

3.改造方案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造方案:(1)改善房屋结构及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条件,增加灵活性和舒适性。

①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加电梯,方便居民出入。

②改善供暖系统,提高供暖效率,确保冬季居民的舒适度。

③重新装修居室,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住环境。

(2)重新规划小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

①调整小区内道路规划,增加公共停车位、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②增加小区内绿化和公共花园,提高居住环境。

③增建公共休闲设施,如棋牌室、健身房、儿童游乐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改善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

①增建社区医院和学校,提高市民生活便利。

②优化零售商店布局,提高商品供应品质和品种。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①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给予适当的修缮和保养。

②在小区内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向居民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③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摆放文化雕塑、张贴文化画像等。

4.改造效益通过该小区改造,可带来以下改造效益:(1)提高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

(2)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3)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京旧城改造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

北京旧城改造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

广场实际高度近
而控制高度只有
显然
不合理∀它被批准认可后 其周围纷纷要求建 !
忠实里 东花市 法华寺 长青园 草厂头条
吉市口 朝外南营房 雅宝路
甘家口 万泉庄 马甸 大泥湾 赵山 古城 八角 右外建安里 新桥路 中仓 团结巷 兴政东里
南馆 海运仓 东四 朝内 隆福寺 黄土岗 东中街 东营 房 灵光 官书院 青年湖东一巷 青年湖东二巷 北京站 前东侧 北京站前西侧 桃园 德宝 榆树馆 教场 新光 国英 东冠英 阜外 皮 库 草岚子 花枝 官园 宏庙 南闹市口 北礼士路 红居街 建功里 三统碑 小马厂 北线阁 广安 登莱 牛 街东 牛街西 菜市口 报国寺 南线里 南横街东口 双 槐树 沙子口 东花市 景泰东里 东四块玉 肉市 安化寺 永外 崇外 大街 敬业里 芳草地 化石营 幸福村 左家庄 永安南里 雅宝路 吉 市口 东草园 驼房营 小马厂 合作大院 白堆子 善缘桥 文慧园 金顶街 苹果园 琅山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2 2
按照建设部颁布的5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6
北京市城近郊危旧房面积约
万 ∀ 其中城市
中心区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约占 Ù
成片危旧房面积高达 万 ∀所以北京旧城改造
的重点之一就是城市中心区的危旧房改造∀
城市中心区的大片危旧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
城墙根一带 即东二环路的西侧 西二环路东侧 前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答案∀ 由国务院主持将/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0进一步修改完善成一份法律文件 不能
停留在/ 规划设计方案0的水平上∀对领导违法!法人
违法!执行部门违法一律以法惩处∀ 国家要严格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学校:天水师范学院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班级:09级地理科学学号:*********姓名:付东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

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

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

③逆城市化阶段。

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

④再城市化阶段。

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

1、再城市化由于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 ,使得西方国家大城市中心区日益衰落 ,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高度关注.为了振兴城市中心区 ,从 1970 年代末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 CBD周围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住宅 ,以吸引人口回城居住和工作 ,使城市人口重新出现增长 ,称之为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1978 年 3 月 ,美国总统卡特发布了全面城市化政策 ,其目标是阻止城市中心区的继续衰退 ,使其能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这项政策共有5 个具体目标:(1)振兴与发展城市经济;(2)扩大中心区的就业机会;(3)稳定和加强城市税收政策;(4)消除城市内部种族歧视;(5)保护城市环境等.在英国 ,复兴大城市中心区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件大事.为此 ,政府在城市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调整 ,把注意力和资金分配从城市外围转向市中心区 , 对内城从控制和指导发展转为鼓励发展 , 并重视发挥社区精神 , 动员社会积极性 , 努力改变衰退造成的恶果.1987 年英国政府颂布了“内城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开发和恢复旧城的活力创造条件 ,尽量满足企业建厂要求 ,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 ,英国政府还采取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以及在市中心重点安排一些事务所大楼等措施.在政府的扶持下 ,发达国家大城市经济重现活力 ,中心区恢复昔日的繁荣 ,吸引了大量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 ,城市人口出现再度增长.1980 年代 ,美国东北部的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费城等由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不仅扭转了人口下降的趋势 ,而且使人口有了较快的增长.1980 年—1990 年 ,纽约市人口增长了 3.1%, 纽约的中心区曼哈顿由于各类公司总部和生产服务业的不断聚集 ,成为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75 年—1977 年 ,全美有 300 万人从郊区返回到市中心居住 ,1980 年代中期后回流速度更快.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 30 多年下降后 ,也于1985 年重新恢复增长 ,出现再城市化现象.2、郊区化发达国家郊区化本质是郊区城市化及至农业地带的城市化,从普遍的发展规律看,“郊区化”往往与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变化,甚至是直接与城市中心区的某种衰落有关。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是指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重新建设。

这一政策主要针对老旧的城市建筑、背街小巷以及城市棚户区等区域,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下面将对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是为了解决老旧建筑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一些老旧的建筑面临严重的老化和安全隐患。

这些老旧建筑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不美观的影响,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原拆原建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和人居条件。

其次,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促进了城市的更新和提升。

原拆原建政策鼓励将原有建筑物拆除,重新建设符合城市现代化标准的建筑物。

这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建筑质量和外观,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用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升级。

第三,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关注居民的利益和福祉。

政策实施中,要注重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对于需要拆迁的居民,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安置,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同时,在重建过程中,政府也会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公共设施。

第四,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原拆原建的过程中,政府会注重节能减排,推广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这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还会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风貌,尽量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总的来说,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城市改造政策,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政策的实施需要注重保护居民的利益和福祉,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原拆原建政策的引导,北京市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

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1. 引言本文旨在对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文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析和说明。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面临着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制定了原拆原建政策,以促进城市更新和改造。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2. 政策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北京市面临着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压力。

传统的拆迁模式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提出了原拆原建政策。

3. 政策目标北京市原拆原建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城市更新和改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资源浪费:通过保留现有建筑物结构,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降低资源消耗。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改造和更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尽量保留并进行修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和改造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4. 政策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4.1 建立政策法规体系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北京市城市更新和改造条例》、《北京市原拆原建实施细则》等。

这些法规为原拆原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4.2 制定优惠政策为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原拆原建项目,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例如,对于参与原拆原建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优先等支持。

4.3 加强宣传教育北京市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原拆原建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原拆原建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4.4 建立监管机制为确保原拆原建项目的顺利进行,北京市建立了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审批、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符合政策要求。

4.5 加强合作与交流北京市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提升原拆原建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郊区化下的北京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在大城市由内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它与“郊区城镇化(suburbanurbanization)”虽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

通过对北京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北京的郊区化于1982年以后开始,但还没有进入普遍郊区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1、旧城改造对郊区化的影响
北京的旧城改造的重点是危旧房改造。

大片危旧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的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前三门大街南侧(包括前门、大栅栏地区);外城的坛根附近,即天坛东侧和北侧的法华寺、金鱼池一带,先农坛北侧的天桥、虎坊桥、南横街一带;以及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朝阳门、广安门、永定门等城外关厢地区。

此外,在皇城内外及后三海地区也有一些危旧房片。

1990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北京危旧房改造的第一批危改片共37片,其中城市中心区22片,近郊区11片,远郊区4片,占地360余公顷,有危旧房160多万平方米,5万多户。

北京建委综合开发办公室确立的第二批立项危改项目共72片,其中城市中心区52片,近郊区17片,远郊区3片。

两次危改项目比较,城市中心区的危改项目不仅增加了近1.5倍,而且更深入城市中心了。

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许多居民搬迁到了郊区。

危改区中公建、基础设施的构成越高,外迁率越高;反之亦然。

充分说明了危旧房改造对人口郊区化的巨大作用。

而且政策对危旧房改造的外迁有优惠,而对回迁要求相对严格。

2、旧城改造对北京旧城保护的威胁
北京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无疑给北京城市建设带来诸多好处,例如环境改善,住宅状况改善,交通设施改善等等。

由于旧城拆迁量大、地价高昂、建筑成本高等原因,土地及房屋开发便千方百计追求容积率,拼命增加楼高,造成突破高度限制。

不少高层楼房毁坏了众多的王府和古园林,并已逐步形成高层建筑包围四合院的态势。

有的高层建筑已深入到旧城中心部位或重要景观线上,造成了对城市景观的严重破坏。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城市中心区要体现其城市性质,不是谁有资金想建什么就能建什么。

出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中心区的建设有严格的规划要求,对中心区开发建设在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等方面有一些限制。

而开发商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千方百计地突破规划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的限制,增大建筑密度,降低绿地率和减少停车场面积,以提高建筑面积。

旧城改造的力度需要规划建设部门认真探讨,旧城改造不是越快越好。

对北京旧城中心区的大规模拆迁重建要十分谨慎,北京旧城应以保护为主。

3、旧城改造的资金平衡问题
北京的危旧房改造成本要远远大于新区开发,为危旧房改造的资金平衡带来困难。

据对某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普通商品住宅成本价格构成进行对比,有这样的特点,旧城改造的征地拆迁费、大市政费、四源费、土地出让金的总和约占总成本的64%,而新区开发中这四项费用的总和仅占总成本的37%,由此可知,同样的普通商品住宅,危旧房改造投资为新区开发的2.6倍。

旧城改造资金平衡的困难还不止这些。

人口密度大是旧城的最大特点之一,拆迁工作量多,拆安比(拆迁面积和安置面积的比例)和拆建比(拆迁面积和建筑面积)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所以旧城改造的资金平衡非常困难。

危改项目的资金一般靠销售收入来平衡。

销售收入中,单位面积收益最高的是公建,其次是商品房,最低的为回迁房。

资金平衡的重点是争取更多的公建和商品房,尽量减少回迁用房。

因此开发公司对居民的外迁积极性非常高。

鉴于此种原因,许多位于繁华地段、人口和建筑密度较低的旧城区,开发前景诱人,往往被抢先改造。

而地处僻街背巷,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最为集中的真正需要改造的地段,则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

4、旧城保护的规划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实施
北京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是地球上仅有的几座最古老最珍贵的城市之一。

世界文明古都北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紫禁城和一批昔日的皇家园林;第二部分是北京的居民区,
它的成片胡同、四合院和由胡同组成的棋盘式的结构。

没有整体的胡同和平房四合院(起码在二环以内),北京就不能叫做“北京”了。

旧城保护的呼吁和方案已有很多,声势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①由国务院出面组织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专家教授对北京市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②对领导违法、法人违法、执行部门违法一律依法惩处;③国家要严格控制北京旧城区,特别是最敏感最精华的旧城中心区的改造。

明令规定,没有国务院批准的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拆迁重建必须停止。

5、为旧城保护寻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系统资金平衡
保护北京旧城的关键在于保持水平城市的特点。

按照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土地价值由市中心向外逐渐降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最高,应该具有各类完善的设施,集中的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便利的交通和较多的就业机会,表现在建筑上应该是高度最高、容积率最高的区位。

而北京实际规划的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容积率、老北京所具有的现实容积率与此规律相差甚远。

因此旧城保护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顽强抵抗,城市中心区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客观发展规律,受到旧城保护的压制,实际上就是压低了中心区支持高人口密度和高建筑密度的能力。

所以旧城保护的关键是如何补偿旧城改造部门在中心区按客观规律可获取的利益。

我们建议,北京旧城改造,特别是危旧房改造应根据情况可
以不就地平衡资金,应将郊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成一个系统,真正体现危旧房改造与住宅新区开发相结合的精神。

相应地,以区为单位进行旧城改造的模式也应该得到改进,要由市政府统一领导进行。

中心4区已经没有发展用地,旧城改造势必造成资金平衡困难。

虽然中心区和郊区客观上存在着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由于它们属于同级政府,北京市政府出面协调其关系更有利于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一是郊区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的顺序问题,不能享受到了新区开发补偿,而放弃、拖延了危旧房改造;二是有些旧城改造项目就地可以平衡资金,获取收益,就不应再获得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