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十二五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07•【字号】黔府办发[2009]146号•【施行日期】2009.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46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相应的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9月28日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09〕257号),正式部署启动了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为做好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历史性跨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2.04•【字号】黔建科通[2012]737号•【施行日期】2012.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建科通〔2012〕737号)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局):现将《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2月4日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2月)目录前言一、现状与形势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三、主要任务四、保障措施前言“十一五”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建筑节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完成我省“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任务,走出贵州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根据国家、省相关方针、政策,制定《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5.《“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6.《“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7.《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8、《贵州省“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规划》9、《贵州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规划》时限:2011-2015年,《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是未来五年指导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个迷人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贵州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1. 自然资源的优势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壮丽的山脉,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果树瀑布和贵阳市的青岩古镇。

贵州还拥有众多的溶洞,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洞堡和遵义市的仙女洞。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文化旅游的魅力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如苗族的芦笙舞和布依族的火把节。

这种多样性使得贵州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3. 政府支持的旅游发展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旅游行业。

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善了旅游设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如农业和手工艺品制作业,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4. 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贵州省的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和交通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此外,旅游还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5. 挑战与机遇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贵州省正积极改善交通网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贵州还致力于推动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论贵州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贵州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的支持和旅游业带动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贵州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WOT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WOT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SWOT 分析及对策一、贵州风景名胜 SWOT 分析1、发展机遇(1)以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辟战略,为贵州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首先,长期以来限制贵州风景旅游发展的道路交通问题,有望在实施西部大开辟战略中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的实施,全省生态环境将会得到不断改善,从而为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扩大风景名胜区面积,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创造了条件。

(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2 年我国将占到国际旅游市场份额的 8.6% ,从而成为世界上接待量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又根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 2022 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100 亿人次。

贵州风景资源丰富,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旅游大省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势必促进全省风景名胜区的快速发展。

(贵州省旅游局预测, 2022 年全省境外游人数将达到 68 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6200 万人次)。

(3)进入十二五以后,各省市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投入,风景名胜区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开展,使得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保护理念得到了沟通与提高,实际工作得到了激励与促进,样板作用与全社会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贵州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世界级价值。

相信随着贵州申报世界遗工作区域位置分析的不断深入,将给贵州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

(4)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风景名胜作为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正在为社会各界所普遍认识,保护风景资源,发挥其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2、发展优势(1)喀斯特景观的垄断性优势。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精品资料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精品资料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第一章总论一、规划编制目的六盘水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2001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六盘水市城市建设活动。

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六盘水市城市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

为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特编制《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规划编制背景六盘水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99年1月编制完成,于2001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该规划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较好地指导了六盘水市城市建设活动,促进了六盘水市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由于发展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上一轮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继续指导未来六盘水市城市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六盘水市城市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通过总体规划修编加以引导和协调。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及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给六盘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六盘水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电东送”工程。

六盘水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主要地区之一,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西电东送工程为六盘水进行大规模的煤电开发和综合利用煤炭、水能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批重点能源项目落户六盘水,极大地促进了六盘水的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加大。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制定大量的优惠政策并进行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国家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接替区,加快了六盘水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1、依托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发展,六盘水的区位优势得到凸现和提升;2、泛珠三角12省市区的经济合作,为加快六盘水资源优势的转换提供了市场需求,六盘水与东部发达区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3、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为西部邻近省区的物资流通和产品贸易提供了机遇,六盘水作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地位日益重要。

“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旅游产业态势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旅游产业态势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旅游产业态势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作者:李春岩陈语珊李玉夏付子超邓亚娟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4期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开发持续推进,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世界古银杏之乡”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妥乐村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妥乐村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的角度出发,经过实地调查和采访,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妥乐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对妥乐村生态旅游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银杏;SWOT态势分析法;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师范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州妥乐‘世界古银杏之乡’生态旅游资源态势分析及宣传推广”(S2021142230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而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要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壮大自身发展动能,走上振兴的道路[1]。

妥乐古银杏风景区位于贵州省盘州市妥乐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世界古银杏之乡”的美誉,且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贵州旅游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基于此情况下的妥乐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景点宣传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等。

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仅靠自身是难以维持的,必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妥乐村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构建保护与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旅游景观。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梳理和总结相关古村落的发展与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妥乐村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了解妥乐村旅游产业的最新状况和发展态势,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利用传播学、广告学、营销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妥乐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妥乐村如何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提出符合妥乐村发展的建议和方案,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探索新模式和积累经验,让当地政府和居民正确认识妥乐村存在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29•【字号】黔府函〔2018〕152号•【施行日期】2018.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18〕152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请示》(六盘水府呈〔2018〕2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东起格所河峡谷景区的盘州市与水城县、黔西南州普安县三地区界线交汇处,南至格所河峡谷景区的落水洞入口南侧山脊,西抵乌蒙大草原景区的罗基壳村寨西侧S212,北达乌蒙大草原景区的八担山村北侧的盘州市与水城县交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4′29″—104°57′56″,北纬25°54′02″—26°13′58″,总面积为190.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以乌蒙草原和杜鹃景观为核心,以丰富的峰林、峡谷、洞穴等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以观光揽胜、科普科考、休闲度假和户外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乌蒙大草原景区、八大山画廊景区、格所河峡谷景区3个景区。

(一)乌蒙大草原景区。

东起盘州市与水城县交界,南至坪地乡集镇北侧山脚,西抵罗基壳村西侧S212,北达八担山村北侧的盘州市与水城县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4′29″—104°38′51″,北纬26°07′08″—26°13′58″,面积为55.5平方公里。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2]12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2]12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2〕1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我省老龄事业,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现状(一)“十一五”期间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六个老有”的目标,积极主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省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老龄事业呈现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达到6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27个县(市、区),有50多万农村老年人领取到养老金;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达到502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享受城乡低保的老年人达到173万人,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70%的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并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十三五”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十三五”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表 1 六盘水市全社会就业结构 ( 2 0 0 8— 2 0 1 3 ) ( 单位 : 万 人)
1 . “ 十二五 ” 六 盘水 市 的工业 化 、 农 业 现代 化 与 城镇化并未实现协调 同步发展 《 六盘水市经济社会“ 十二五” 规 划》 提 出, “ 十二
五” 时 期 六 盘 水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战 略 就 是 工业 强 市 战
“ 十 三五 ” 六 盘 水 市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升 级


镇 化是低 质量 的土地城镇化 , 城镇化 的本质是 高质量 的人 口城镇 化。城镇通 过产业 集聚 吸纳大 规模 的农 业转移人 口, 是必 由之路 。“ 十二五 ” 以来 , 六 盘水市
的 必 要性 ( 一) “ 十二 五 ” 六盘 水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战略 的 局
限性
从人 口城镇 化 、 资源 与环境 因素 、 工业 化发 展阶 段、 经济结 构转 型 、 低碳经济前景 、 产能过剩 调节等方 面来看 , “ 十二 五” 六 盘水 市经 济社 会发 展 战略 的局 限性 已经显露 。
的常住人 口城镇 化率虽不断提 高 , 但是六 盘水市农业 人 口向第二 、 三产 业转移 的速度较 慢 , 而 且农业 转移 人 口的市 民化陷入迟滞状态。如表 1 所示 :
第3 3卷 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凯 里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l i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3 No. 4 Au g. 201 5
“ 十三 五 " 六 盘 水 区域 经 济 发展 战 略初 探
经济 的腾飞 , 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 十二五” 以来 , 六盘 水 虽然 大 力推 动新 型 工业 化与农业现代化 , 但未能带动人 口城镇化 。传统 的城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比较;六盘水市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四化”描绘了今后改革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一大主要工作任务提及,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一时间“城镇化”成为一个亮点被媒体热捧并放大化,从高层的屡屡提及,到业界的热议,再到资本市场的反映,城镇化俨然成为了拉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头号种子选手”。

城镇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六盘水自1978年建市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六盘水市由于城镇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在对六盘水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进程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其对策。

一、六盘水市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现状2012年末六盘水市常住人口数为285.9万人,较2011年末增加0.9万人,增长0.31%。

其中:六枝为49.46万人,盘县为103.73万人,水城为70.43万人,钟山区为62.28万人,分别较上年增加0.10万人、0.26万人、0.14万人和0.40万人,增速分别为0.20%、0.25%、0.20%和0.64%。

城镇新增就业8.64万人。

六盘水市农村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土不离乡”,即城市扩建或就地办企业吸引农村人口进企业工作,这在城市边缘的郊区比较明显;二是“离乡不离土”,即外出打工或办企业搞经营,这在地处偏僻、二三产业不发达的乡镇特征明显。

2002—2012年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在这十年中,许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的征用、房屋拆迁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和中心城区转移流动。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2—2025年)的批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2—2025年)的批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2—2025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4.26
•【字号】六盘水府函〔2017〕21号
•【施行日期】2017.04.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012—2025年)的批复
六盘水府函〔2017〕21号
市国土资源局:
你局关于审批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局依法组织发布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护好园区内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山原地貌、古生物化石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一步完善地学科普设施、信息数字化建设,保持公园的自然性、独特性、多样性
和完整性,提升科学和文化内涵,将公园建设成地学景观旅游、地学科普教育、生态环境资源和地方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国家地质公园。

三、对不符合《规划》的各类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项目,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勘查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反《规划》的行为,确保国家地质公园健康持续发展。

2017年4月26日。

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合计:596个项目)一、农林水利项目:39个(一)续建项目:18个1、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省水利厅)2、遵义灌区一期工程(遵义市发改委)3、正安石峰水库灌区一期工程(遵义市发改委)4、盘县白河沟水利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5、安顺油菜河水库配套工程(安顺市发改委)6、紫云鲁嘎水库灌溉工程(安顺市发改委)7、台江台雄水库防洪灌溉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8、从江独洞水库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9、黎平枫树屯水库灌溉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10、福泉高车水库供水灌溉工程(黔南州发改局)11、安龙柘仑水库扩建工程(黔西南州发改局)12、石阡花山水利工程(铜仁地区发改局)13、松桃道塘水库灌溉工程(铜仁地区发改局)14、金沙胜天水库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5、织金大新桥水库灌溉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6、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各市、州、地发改委(局))17、黔南州万亩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黔南州发改局)18、黔东南州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黔东南州发改委)(二)新开工项目:3个1、三都冷水沟水库工程(黔南州发改局)2、望谟桑郎水库工程(黔西南州发改局)3、贵阳鱼洞峡水库工程(贵阳市发改委)(三)预备项目:18个1、道真大沙河水库灌溉工程(遵义市发改委)2、盘县鱼洞坝水利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3、兴仁打鱼凼水利工程(黔西南州发改局)4、桐梓新桥水库工程(遵义市发改委)5、绥阳后水河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遵义市发改委)6、遵义中桥水库工程(遵义市发改委)7、凤冈河头水库灌溉工程(遵义市发改委)8、六盘水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9、六枝旧院水库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10、锦屏响水坝水库灌溉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11、三穗塘冲水库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12、瓮安杜仲河水库综合利用工程(黔南州发改局)13、兴义木浪河水库扩建工程(黔西南州发改局)14、德江长丰水库灌溉工程(铜仁地区发改局)15、松桃盐井水利工程(铜仁地区发改局)16、纳雍金蟾水库灌溉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7、黔西附廓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8、大方岔河水库灌溉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二、交通项目:77个(一)收尾项目:10个1、国高厦门至成都公路水口至榕江格龙段(省交通运输厅)2、国高厦门至成都公路榕江格龙至都匀段(省交通运输厅)3、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4、白云麦架至开阳公路(省交通运输厅)5、凯里至雷山大塘公路(省交通运输厅)6、罗甸至羊里公路(省交通运输厅)7、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省交通运输厅)8、迓驾至大兴公路(省交通运输厅)9、水城至盘县公路玉舍至马场桥段(六盘水市发改委)10、桐梓至容光公路(遵义市发改委)(二)续建项目:28个1、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省铁建办)2、六沾铁路复线(含六盘水枢纽)(省铁建办)3、黄织铁路建设工程(省铁建办)4、国高汕头至昆明公路板坝至江底段(省交通运输厅)5、国高上海至昆明公路贵阳至清镇段(省交通运输厅)6、国高杭州至瑞丽公路遵义至毕节段(省交通运输厅)7、国高杭州至瑞丽公路思南至遵义段(省交通运输厅)8、国高杭州至瑞丽公路大兴(湘黔界)至思南段(省交通运输厅)9、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10、麻尾至驾欧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11、黎平至洛香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12、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黔西南州发改局)13、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14、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15、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毕节地区发改局)16、普定至安顺及安顺西绕城高速公路(安顺市发改委)17、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毕节地区发改局)18、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遵义市发改委)19、铜仁至大龙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0、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1、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2、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南、北盘江、红水河航运建设工程(省交通运输厅)23、六盘水市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24、六盘水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六盘水市发改委)25、黔东南州旅游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黔东南州发改委)26、梵净山环线旅游公路(铜仁地区发改局)27、凯里市虎庄至炉山公路改扩建工程(黔东南州发改委)28、遵义县南白至楠木渡公路(遵义市发改委)(三)新开工项目:26个1、贵阳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省机场公司)2、六盘水机场(六盘水市发改委)3、毕节机场(毕节地区发改局)4、遵义机场(遵义市发改委)5、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省铁建办)6、长沙经贵阳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省铁建办)7、成都至贵阳铁路(省铁建办)8、久长至永温铁路项目(贵阳市发改委)9、林歹至织金(新店)铁路项目(贵阳市发改委,毕节地区发改局)10、贵阳改貌铁路货运中心工程(贵阳市发改委)11、贵阳至开阳铁路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2、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项目(贵阳市发改委、黔南州发改局)13、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4、国高厦门至成都公路清镇至织金段(省交通运输厅)15、国高厦门至成都公路毕节至生机(黔川界)段(省交通运输厅)16、国高厦门至成都公路织金至纳雍段(省交通运输厅)17、国高杭州至瑞丽公路毕节至都格段(省交通运输厅)18、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都拉营、东郊水厂互通立交工程(省交通运输厅)19、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贵阳市发改委)20、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1、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2、贵阳至惠水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23、马场坪至瓮安高速公路(黔南州发改局)24、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黔东南州发改委)25、遵义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遵义市发改委)26、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黔西南州发改局)(四)预备项目:13个1、凯里黄平机场(黔东南州发改委)2、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铜仁地区发改局)3、铜仁至玉屏铁路(省铁建办)4、织金经纳雍至水城铁路(省铁建办)5、贵阳市窦官至贵阳火车北站一号线交通工程(贵阳市发改委)6、发嘎坡铁路货场(六盘水市发改委)7、沿河至思南高速公路(铜仁地区发改局)8、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六枝段(六盘水市发改委)9、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毕节地区发改局)10、织金至普定高速公路(毕节地区发改局,安顺市发改委)11、威宁至水城高速公路(毕节地区发改局,六盘水市发改委)12、贵阳市公路运输枢纽工程项目(客运南站、金阳客运枢纽、改貌综合货运枢纽)(贵阳市发改委)13、乌江航运建设工程(省交通运输厅)三、电力项目:45个(一)收尾项目:5个1、北盘江光照水电站(黔源公司)2、格凸河黄花寨水电站(黔南州发改局)3、洪渡河石垭子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4、可渡河泥猪河水电站(六盘水市发改委)5、发耳电厂一期(六盘水市发改委)(二)续建项目:16个1、清镇电厂以大代小异地改建项目(贵阳市发改委)2、兴义电厂(黔西南州发改局)3、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乌江公司)4、乌江思林水电站(乌江公司)5、北盘江董箐水电站(黔源公司)6、清水河格里桥水电站(贵阳市发改委)7、清水江白市水电站(黔东南州发改委)8、桐梓河圆满贯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9、桐梓河杨家园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10、响水水电站扩机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11、西电东送及骨干网架建设工程(电网公司)12、贵州省小火电关停电网配套建设工程(电网公司)13、贵州省城市电网改造项目(电网公司)14、贵州省农村电网完善工程(电网公司)15、煤矿双电源建设工程(电网公司)16、赫章韭菜坪风力发电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三)新开工项目:13个1、乌江沙沱水电站(乌江公司)2、盘县四格坡上牧场风力发电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可渡河毛家河水电站(六盘水市发改委)4、蒙江流域灰洞水电站(黔南州发改局)5、蒙江流域上尖坡水电站(黔南州发改局)6、都匀电厂以大代小异地改建项目(黔南州发改局)7、桐梓电厂(遵义市发改委)8、北盘江善泥坡水电站(六盘水市发改委)9、盘江煤电集团煤矸石电厂(六盘水市发改委)10、水城矿业集团煤矸石电厂(六盘水市发改委)11、纳雍电厂电煤胶带运输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2、大方电厂电煤胶带运输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13、鸭溪电厂电煤胶带运输工程(遵义市发改委)(四)预备项目:11个1、织金电厂(毕节地区发改局)2、六枝电厂(六盘水市发改委)3、习水二郎电厂(遵义市发改委)4、北盘江马马崖水电站(黔源公司)5、牛栏江象鼻山水电站(毕节地区发改局)6、白水河格闹河水电站(毕节地区发改局)7、蒙江流域冗各水电站(黔南州发改局)8、洪渡河高生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9、盘县电厂上大压小机组改建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10、角木塘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11、沙阡水电站(遵义市发改委)四、煤炭项目:111个(一)收尾项目:10个1、六盘水市老鹰山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2、桐梓容光煤矿一期(遵义市发改委)3、普安糯东煤矿一期(黔西南州发改局)4、桐梓花秋二矿一期(遵义市发改委)5、大方绿塘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6、盘县松河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7、遵义庙新煤矿(遵义市发改委)8、金沙林华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9、六枝、盘江、水城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10、毕节市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二)续建项目:34个1、纳雍五轮山煤矿一期(毕节地区发改局)2、水城发耳煤矿一期(六盘水市发改委)3、黔西桂箐煤矿一期(毕节地区发改局)4、习水木担坝煤矿(遵义市发改委)5、习水兴隆煤矿一期(遵义市发改委)6、黔西新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7、遵义柿花田煤矿(遵义市发改委)8、纳雍德科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9、纳雍左家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0、水城义忠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11、金沙木孔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3、大方龙泉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4、黔西雷公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5、纳雍高源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6、金沙永晟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7、金沙玉龙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8、大方白布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9、纳雍沙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0、织金马家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1、普定肖家湾煤矿(安顺市发改委)22、平坝金源煤矿(安顺市发改委)23、盘县大河坝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24、纳雍三雍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5、习水天成煤矿(原天池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6、修文洒坪煤矿(贵阳市发改委)27、晴隆仁禾煤矿(黔西南州发改局)28、桐梓吉源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9、保田-青山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0、盘江煤层气利用工程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1、清镇站街煤矿(贵阳市发改委)32、水城玉舍煤矿东井一期(六盘水市发改委)33、水矿集团老矿区扩能技改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4、盘江煤电集团老矿区扩能技改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三)新开工项目:21个1、黔西高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金沙龙凤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大方小屯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水城米箩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5、六枝新华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6、桐梓花秋一矿(遵义市发改委)7、绥阳田湾煤矿(原联盟煤矿)(遵义市发改委)8、盘江采煤工程研究中心(贵阳市发改委)9、水城、六枝、盘江矿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10、黔西柏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1、黔西龙场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2、纳雍王家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3、纳雍后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4、桐梓官仓煤矿(遵义市发改委)15、织金文家坝一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6、织金文家坝二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7、织金肥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8、织金戴家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9、六枝化乐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21、黔西鑫黔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四)预备项目:46个1、纳雍五轮山二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盘县马依西(浅部)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3、盘县马依东(浅部)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4、水城发耳二矿(六盘水市发改委)5、习水二郎煤矿(遵义市发改委)6、习水桃林煤矿(遵义市发改委)7、水城马场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8、盘县茨嘎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9、六枝黑拉嘎煤矿(六盘水市发改委)10、普安地瓜坡一矿(黔西南州发改局)11、金沙贵州鑫林公司龙凤选煤厂(毕节地区发改局)12、百里杜鹃区贵州定忠公司百花选煤厂(毕节地区发改局)13、织金官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4、黔西磨盘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5、黔西杨柳井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6、黔西官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7、毕节王家坝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8、毕节千溪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19、毕节草堤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0、毕节大海塘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1、毕节岔河二矿(毕节地区发改局)22、清镇流长东煤矿(贵阳市发改委)23、桐梓水柴坝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4、桐梓大竹坝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5、桐梓狮子山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6、桐梓狮溪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7、桐梓松南煤矿(遵义市发改委)28、兴义梅家寨煤矿(黔西南州发改局)29、纳雍义忠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0、都匀富溪煤矿(黔南州发改局)31、织金宝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2、清镇新街煤矿(贵阳市发改委)33、清镇下坝煤矿(贵阳市发改委)34、遵义金钟煤矿(遵义市发改委)35、黔西挖陇沟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6、纳雍洞口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7、大方对江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38、桐梓槐子煤矿(遵义市发改委)39、纳雍左鸠嘎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0、纳雍大岭岗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2、纳雍昆寨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3、纳雍董地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4、纳雍狮子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5、纳雍安家大土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46、纳雍多拱煤矿(毕节地区发改局)五、产业项目:164个(一)收尾项目:15个1、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贵阳市发改委)2、贵州开磷集团开阳磷煤化工基地120万吨/年(二期60万吨/年)DAP工程(贵阳市发改委)3、新型磷石膏砖配套黄磷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贵阳市发改委)4、茅台酒业股份“十一五”新增1万吨茅台酒项目(遵义市发改委)5、遵宝钛业新建1万吨/年海绵钛项目(遵义市发改委)6、遵义恒聚水泥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7、遵义拉法基瑞安水泥日产46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8、道真宏业水泥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9、遵义赛德水泥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10、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遵义市发改委)11、和泰茶叶年产1万吨绿茶及深加工项目(铜仁地区发改局)12、镇宁县贵州华森饮用水生产基地(安顺市发改委)13、黔西南州康泽烟叶公司打叶复烤线及配套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14、昌兴(安顺)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顺市发改委)15、龙里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黔南州发改局)(二)续建项目:74个1、水钢结构调整铁及铁前系统工程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2、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磷石膏制硫酸铵装置技术改造项目(黔南州发改局)3、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等温锻/近等温锻生产线建设项目(安顺市发改委)4、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清镇800kt/a氧化铝项目(贵阳市发改委)5、清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海螺水泥)(贵阳市发改委)6、兖矿年产50万吨合成氨项目(贵阳市发改委)7、贵州开阳紫江水泥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磷渣水泥生产线(贵阳市发改委)8、贵阳市麟山水泥厂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贵阳市发改委)9、贵州开磷磷业有限责任公司2×5亿块/年新型磷石膏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0、美丰尿素改产高浓度复合肥环保技改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1、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2、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环保系列特种工程机械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3、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复式永磁电机生产线易地技术改造(贵阳市发改委)14、贵州星天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超高压特种电缆生产线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5、贵阳安大宇航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民有飞机零部件闪光焊工艺生产环形件建设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6、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民用航空高精度数控刀具生产线建设项目(贵阳市发改委)17、桐梓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一期工程(遵义市发改委)18、绥阳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遵义市发改委)19、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20、遵义钛业有限公司新增1万吨/年海绵钛改扩建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1、遵义伟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节能技改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2、凤冈星旺油脂年加工7.5万吨油菜籽扩建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3、遵义红兴碳素15万吨/年预焙阳极环节能技改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4、习水赛德水泥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25、凤冈县循环经济型有机生物产业工程(遵义市发改委)26、湄潭兰馨茶业公司年产1000吨名优茶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27、湄潭天泰茶业年产5000吨优质出口湄茶精加工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8、贵州茅贡米业年产18万吨精米加工及8000吨精制米糠油生产线扩建项目(遵义市发改委)29、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日产2×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遵义市发改委)30、“贵州盘县…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1、老鹰山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配套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2、贵州信友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核桃乳饮料技改扩能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3、安顺特色畜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安顺市发改委)34、贵州省造纸法再造烟叶及烟叶综合利用项目(安顺市发改委)35、关岭县日产3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安顺市发改委)36、瓮安县煤焦化综合利用项目(黔南州发改局)37、福泉市32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黔南州发改局)38、贵定县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余热发电)水泥二条生产线项目(黔南州发改局)39、三都县2500吨/日水泥生产线(黔南州发改局)40、贵定县2500吨/日干法旋窑水泥厂(黔南州发改局)41、独山县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黔南州发改局)42、平塘县山羊屠宰与精深加工建设项目(黔南州发改局)43、黔西南州资源开发公司2000吨/日干法旋窖水泥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44、贵州顶效瑞安公司2500吨/日熟料水泥生产线(黔西南州发改局)45、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公司90万吨/年焦化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46、普兴煤化工基地万屯片区100万吨/年煤制甲醇一期工程(3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47、青酒集团新增万吨白酒技改项目(黔东南州发改委)48、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遵义市发改委)49、水城县玖圣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淀粉加工带动养殖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50、松桃年产180万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铜仁地区发改局)51、思南县年产120万吨干法回转窑水泥厂(铜仁地区发改局)52、德江县星星油脂年加工7万吨油菜籽项目(铜仁地区发改局)53、黄盛记食品公司系列特色辣椒制品深加工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54、奥森木业公司林板一体化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55、毕节瑞安(赛德)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毕节地区发改局)56、纳雍县日产3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毕节地区发改局)57、金沙县皇嘉登峰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毕节地区发改局)58、大方硫精砂转制硫酸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59、金沙县年产1万吨金沙回沙酒技改扩建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60、威宁马铃薯加工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61、大方腾龙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62、贵州康星油脂(集团)有限公司金沙分公司整体搬迁及深加工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63、织金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64、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原生态辣椒调味品二期工程(贵阳市发改委)65、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贵阳市发改委)66、贵州黔桂天能焦化有限公司130万吨/年循环经济型煤焦化扩建工程(六盘水市发改委)67、贵州水泥厂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贵阳市发改委)68、水城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69、六枝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70、盘南煤化工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71、晴隆县晴北焦化一体化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72、贵州贵航能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真空热处理及真空熔炼设备产业化项目(贵阳市发改委)73、贵航股份红阳密封件公司复合密封条生产线技术改造(贵阳市发改委)74、贞丰县久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万吨焦炭及3×15MW发电清洁型焦电技改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三)新开工项目:25个1、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业场地原料堆场技术改造项目(黔南州发改局)2、水钢铁烧片区余压余热发电节能技术改造(焦化系统余热回收利用工程--3、4号焦炉干熄焦项目)(六盘水市发改委)3、剑化公司异地搬迁技术改造(贵阳市发改委)4、贵州高原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矿用设备生产线全面升级技改项目(贵阳市发改委)5、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铝矿开采工程(猫场矿0-24线地下开采工程、麦坝矿区坑内开采工程)(贵阳市发改委)6、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石墨化阴极技改工程(贵阳市发改委)7、贵州大力士轮胎有限公司年产70万条全钢子午胎建设项目(贵阳市发改委)8、贵州天虹志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特种电缆生产项目(黔南州发改局)9、贵州南部早生优质绿茶产业化建设项目(黔南州发改局)10、瓮安县龙马磷化有限公司50kt/a工业黄磷及黄磷产品深加工项目(黔南州发改局)11、贵州金宏化工有限公司聚氯乙烯配套烧碱生产装置二期技改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12、贵州金宏化工有限公司聚氯乙烯配套40万t/a电石生产装置项目(黔西南州发改局)13、毕节市天惠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饮片GMP规范化生产及中药颗粒提取生产线(毕节地区发改局)14、世禧制药改扩建项目(毕节地区发改局)15、遵义伟明铝业年产10万吨铝深加工项目(遵义市发改委)16、贵州茅台集团习酒公司白酒技改项目(遵义市发改委)17、赤水市竹业循环经济基地(遵义市发改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7•【字号】黔府发[2012]42号•【施行日期】2012.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黔府发〔2012〕4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协同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旅游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依据。

《规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步伐;有利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扩大就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我省旅游与文化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要以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升级、后发赶超之路,把旅游业建设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加快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加快把贵州建成国家公园省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推动全省跨越发展,后发赶超。

二、认真落实《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旅游局要抓紧牵头制定《规划》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定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方案送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大手笔推动大建设大发展——盘县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建设走笔

大手笔推动大建设大发展——盘县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建设走笔
河新 区作 为六盘 水市 新区 建设 田 和 对外 开 放 的 窗 口决 定 以

入园企业的前期建设服 务工作 。 根 据 规 划 ,红果 至 两 河 5 米 快 0
成 土石 方开 挖5 0 0 万立 方米 ,现 正 以
每天 2 万立方米 的速度推进 。 目前 , 0 园 区 已完 成 征 地 6 0 亩 ,迁 坟 8 0 00 4
万平米 左右 。在 水利工程配 套方面 ,
:8 立 个工 作组 ,全 面 展开 园区
工作 。
座 ,拆迂 房屋 14 ,土 地平场 4 0 3栋 50 亩 ,建标 准厂 房2 平方米 ,完成 s 万 0
米大 街3 里 的路基 工程 ,场 坪 、拆 公
迁等投资达55 . 亿元 。
: 两河新区 ,眼 前呈现的是一 进
业 、矿 山机械设备加 工 、轻纺 工业 、 制药 产业 、农副产品 深加工及农业 生
态园等 。 Βιβλιοθήκη 两河新区优 势凸显 作 为 六盘 水 市 两 个 省级 工 业 园
区之 一 ,两河园 区处 于盘北产业 园区
和 盘 南 产业 园 区 中 间 ,紧 靠红 果 城 区 ,有着不可比拟 的区位优势和 交通 优势 、资源优势 、技 术优势和人才 优
内规划修建的一条5米宽、1公里长 0 7
连接红果 城区的快速 通道 正在建设 ,
心 ,三个区”为功能定位 , 即中国西 南地 区的煤炭 中心 ;工业现代化 程度
这些交通优势给两河园区插上腾飞的 “ 翅膀 ” ,为发展交通运 输和现代物
涵盖 红果镇 、两河 乡 , 射到火铺镇 辐 ( 火铺矿区 、金佳矿区 )、平关镇 、
‘ 为了尽 快把 2 万平 方米 标准 化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水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及旅游事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的具体要求。

结合国家‚十二五‛时期‚转型‛、‚绿色‛、‚协调‛、‚和谐‛的科学发展主线和加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良好机遇,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更加注重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旅游业综合效益,促进水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体育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为根本宗旨。

坚持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原则。

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广播电视发展必须统筹城乡与区域,统筹无线与有线、固定与移动等接收方式,统筹传统业务与新业务,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广播电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4.坚持走特色旅游路线,打造喀斯特精品旅游品牌。

全县旅游业要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貌和民族民俗风情,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突出人无我有的资源优势,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全力塑造峻奇水城旅游品牌和总体形象。

三、总体目标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内在动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27•【字号】青政办[2011]166号•【施行日期】2011.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16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前言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和总体部署,依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上台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大美青海”、新青海,应青海省旅游局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主持编制《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被纳入省政府专项规划,意义重大。

在充分认识本次规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石培华副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并于2010年5月中下旬对青海省西宁、海东、黄南、海北、海西等五个州、地、市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

考察及规划编制期间,专家组先后在北京、西宁数次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广泛而认真地听取了青海省旅游局主要领导,各州、地、市旅游局主要领导,各主要省直机关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8月底又将《规划》文本放在网上,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

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形成如下判断:“十一五”期间,在青海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积极行动支持下,形成了强力推动旅游发展的格局和全社会推动旅游发展的浓郁氛围和合力;全省交通网络和城镇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年26期(9月)摘要: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以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式谋求经济转型。

文章介绍了六盘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优势与潜力,并找出了六盘水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一切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而经济学上的“资源”一词,更多是与“生产要素”是等价的。

从古至今,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前进的基本动力。

然而,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发展困境,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经济转型。

六盘水拥有独特的气候旅游资源,故而相比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六盘水拥有更多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过去30年,六盘水一直被定位为标准的由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自2004年以来,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在稳步提升。

2005年,六盘水获得了国家认证的“中国凉都”称号,自此旅游业才作为六盘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得到重视。

贵州六盘水旅游发展规划概述三篇

贵州六盘水旅游发展规划概述三篇

贵州六盘水旅游发展规划概述三篇贵州六盘水旅游发展规划概述1摘要: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以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式谋求经济转型。

文章介绍了六盘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优势与潜力,并找出了六盘水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一切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而经济学上的“资源”一词,更多是与“生产要素”是等价的。

从古至今,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前进的基本动力。

然而,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发展困境,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经济转型。

六盘水拥有独特的气候旅游资源,故而相比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六盘水拥有更多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过去30年,六盘水一直被定位为标准的由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自2004年以来,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在稳步提升。

2005年,六盘水获得了国家认证的“中国凉都”称号,自此旅游业才作为六盘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得到重视。

六盘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回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六盘水市的科技工作自“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强化科技资源整合,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 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科研与开发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5225.2万元,与“十五”期间相比,增长了541%,其中:市级2590万元,增长了75.2%;有41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级、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75件,比“十五”期间增长133%,获得专利授权188件,比“十五”期间增长81%,其中:发明25件;有9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争取资金4472.5万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250%和1177%。

2010年,全市有市、县两级科技管理行政机构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县属科研究机构、科技文献机构3所,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民营科技企业1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处)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826名。

——科技进步县考核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枝、盘县、水城、钟山四个县(特区、区)全面通过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盘县、钟山通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县考核。

——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市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技术研发装备及人才水平显著提高;“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六盘水市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贵州(水城)矿区无公害蔬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初具规模并通过省级验收,六枝、盘县、钟山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探索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六枝成为全省首批10家县域经济知识产权试点县之一;六盘水市被列为“贵州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市”;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贵州省第三批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十二五六盘水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宁波远景规划研究所二○一一年九月总则规划意义:根据《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旅游资源从单纯利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旅游类型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旅游转变。

紧紧围绕“中国凉都”品牌,以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为构架,以宜业宜居、消夏避暑、休闲度假、亚高原体育运动城市为特点,切实推进“中国凉都”品牌旅游产品支撑体系,重点推进北盘江牂牁江旅游区、凉都森林公园、百车河度假休闲旅游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坡上草原旅游区开发;重点打造首钢水钢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推进老鹰山石河景区“三线”遗址建设和六枝煤矿工业旅游开发;大力扶持和发展城郊农家乐,扎实有序推进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

规划目的:●在“十一五”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夯实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全市旅游业发展布局、产品建设、要素配置、市场开发、行业管理等进行全面指导;●明确“十二•五”全市旅游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规划性质:●《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六盘水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综合规划。

规划范围:六盘水市域,辖六枝、盘县及水城和钟山四个县级行政区。

规划原则: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要本着大思路、把握大资源、开拓大市场的要求,制定大战略;要立足高位,放宽眼界;要以新思路、大手笔、高起点进行规划和开发,强化战略措施;要研究如何经过旅游经济带动国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与城市品位提升。

六盘水市旅游的发展,关键要实现六个带动:一是带动脱贫致富;二是带动城镇化建设;三是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四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五是带动观念更新、生活方式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六是带动生态环境、农村生活环境的改进。

具体规划原则如下:●科学发展观原则:旅游业发展要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并重,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更要加强保护,实施有序、可持续开发。

●市场导向性原则:经过科学分析我市现实基础市场,潜在的目标市场,确定旅游业产品开发方向和发展时序。

●突出特色原则:分析我市具有文化差异的旅游资源禀赋,统筹开发利用,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与其它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在《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与环保、交通、城建、文体、国土、商贸、农业、水利、林业、民宗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 )●《六盘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月)●《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六盘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 11月)第一章“十一•五”旅游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涉旅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实贯彻国务院、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在《贵州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下,围绕“中国凉都”品牌,突出城市个性,完善服务功能,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开发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以农业、工业旅游作补充,积极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了旅游业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呈现出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和谐发展的局面。

——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十一•五”累计接待游客119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累计49.8亿元。

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增17.92%和62.29%。

其中,完成接待游客27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

——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初步改进。

建成了通往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牂牁江景区、天生桥景区、阿勒河景区、凉都森林公园、盘县四格坡上草原、丹霞山、火铺杜鹃林等景区公路和部分旅游景区(点)游览步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对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进行了第一期修缮;启动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麒麟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凉都森林公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建设;引资新建了凉都大酒店、时代假日大酒店、凤凰祥林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和经济型酒店;启动了凉都体育中心、三线建设博物馆等项目的规划建设。

——旅游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20)》的指导下,组织完成了各县(特区、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及修编,有序推进了本市部分景区专项规划的编制,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经过努力把六盘水特色旅游资源分类纳入了《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贵州省温泉旅游规划》、《贵州省乡村旅游规划》、《贵州省花季旅游规划》、《贵州省休闲度假发展规划》之中。

——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复合型延伸,旅游带动就业和扶贫成效初显。

沿公路干线(水黄线、镇胜线、两水线)、城镇工矿、核心景区周边,引导培育发展了一批乡村旅游点。

形成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六枝特区陇脚月亮河布依生态园、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为龙头,以梭戛生态博物馆社区和民族特色村落为基础的省、市、县乡村旅游示范点49个,乡村旅游业农户(休闲山庄)300余户,验收并授牌43户。

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50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6000余人。

“十一•五”期间乡村旅游已累计接待游客211.5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直接收入6734万元,旅游综合收入9619万元,创税432万元,较好地发挥了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和旅游扶贫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良性转换,带动了农村餐饮业、旅店业、种植业、运输业、建筑装修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旅游投融资多元化迈出重要的步伐,民资民力为六盘水旅游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成为投资的新亮点。

旅游产业投融资体制实现了“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民营资本介入”投融资多元化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市已累计完成旅游业投资10.979亿元。

其中,非公有制资本7.637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投资的80%。

当前,全市旅游星级饭店由的2家发展到12家(4星级2家、3星级4家,2星级6家),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非星级酒店29家;旅行社发展到21家,旅游集散中心1 处,旅游车队 1个;休闲健身娱乐服务个体单位172个。

——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在云贵川渝四省大区域旅游合作协议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小区域和周边地州市旅游合作。

与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和云南昭通市开展了旅游合作洽谈,共同推介旅游线路。

其中,与毕节地区签署了共同打造“贵阳——黄果树——六盘水——威宁草海”贵州西部特色旅游线路和共同开发韭菜坪景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的推进。

我市与重庆市、毕节地区、楚雄州、昆明市、凉山州、泸州市、内江市、攀枝花市、曲靖市、宜宾市、自贡市、昭通市、资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金沙江流域(下域)旅游发展合作宣言》、《金沙江流域(下域)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各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了《金沙江流域(下域)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书》。

——围绕“中国凉都”品牌的打造,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举办消夏文化节和其它一些重大的节庆活动,旅游部门以此为载体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参与并配合组委会开展了相关工作。

举办了韭菜坪登山节滑翔伞表演、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展销;与贵州电视台合作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共同开展全国性的“野外生存大挑战”竞赛活动,在15个省级电视台播放;配合市委宣传部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夜郎探秘7集专题片;配合贵州电视台千里江河行“乌江”、“北盘江”大型宣传专题片拍摄;完成了国际影星成龙先生在六盘水开展的“龙子心”系列活动;多次组织邀请摄影家采风、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并多次举办了“凉都”旅游风光摄影展,旅游线路设计和美文选拔大赛,旅行商踩线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今日中国》、《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报》、香港《文汇报》、西部开发报等主流媒体和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当代贵州》、《贵州画报》、《贵州旅游时尚》贵州旅游在线、贵州金黔在线等网络和媒体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配合省旅游局、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制作宣传画册等宣传资料,在全省发行旅游个性化邮票、明信片;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销会、推荐会、博览会,有力宣传了“中国凉都”品牌,提高了我市对外知名度。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可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一是我市是传统的以工业为主体格局的能源原材料城市,传统发展惯性大,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旅游业作为我市的后续支柱产业地位未能真正确立;二是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接待和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未建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更没有能列入省级、国家级旅游拳头产品;四是旅游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五是旅游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人才缺乏;六是宣传促销力度小,更缺乏专业促销手段。

第二章“十二•五”旅游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十二•五”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域”的关键时期。

六盘水旅游业必须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主战略,遵循旅游发展规律,科学分析研究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发展措施,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一、发展条件——避暑度假气候优势。

8月,经中国气象学会专家组鉴定,六盘水市具有“凉爽、舒适、滋润,紫外线辐射比同类城市小,空气清新适应旅游疗养”的三大气候特点,由此被授予“中国凉都”美誉。

随后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自以来,经过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中国凉都”知名度、对外影响力不断提高,旅游形象日益突出,六盘水发展避暑度假旅游具备明显优势。

——区位大交通优越,境内小交通改进迅速。

六盘水市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

境内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南北连接,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