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韦伯理论分析
马克思 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
最佳答案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或官僚制)理论有着丰厚的思想内蕴,它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作一讨论。
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
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
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
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
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
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
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
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
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社会分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理论途径对社会进行分层研究和分析,其中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是最为知名和影响深远的。
本文将对这三位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对其对社会分层研究的贡献进行评估。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贡献巨大。
在他的理论框架中,社会分层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结构和分层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将社会分为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计。
这种阶级对立是社会分层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分层是通过剥削和压迫来实现的。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注重经济条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他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意识形态等。
因此,经济基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分层结构。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位重要的学者,他对社会分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将社会分层看作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在韦伯的理论中,社会资源包括财富、权力和荣誉。
这些资源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不同则形成了社会的分层结构。
韦伯主张通过对社会地位的分析来研究社会分层,他将地位分为三种类型:阶级地位、阶层地位和社会群体地位。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社会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决定,还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他强调了地位的多维度性,同时也提出了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三、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是中国社会学家,他在社会分层理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社会阶层的多元性和现实性。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属性,是社会组织的结果。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理解社会中个体的层级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的影响。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是三位对社会分层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经典社会学家。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分层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以揭示他们在分析社会分层时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分层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
他的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将社会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只能依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
这种阶级矛盾导致了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并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持续。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将社会分层视为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经济、权力和社会地位。
韦伯提出了“三个纯型的特殊接近”:经济类别、社会政治类别和身份类别。
经济类别主要基于个人的经济地位和财富,社会政治类别主要根据个人的权力和政治地位,而身份类别主要关注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
这种综合理论使得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三、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流动和分层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个人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机会。
在涂尔干看来,教育程度越高,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权利就越高。
与马克思和韦伯相比,涂尔干更关注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和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
比较与总结: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都对社会分层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和韦伯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对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他们的行政管理理论则在管理学科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对马克思和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是19世纪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这些思想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着重强调了生产关系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他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进而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管理不是中立的、超阶级的活动,而是一种服从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活动。
行政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因此,行政管理的本质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了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影响。
其次,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思考上进行的。
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有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分。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则是劳动力的提供者。
在这种经济体系下,社会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等级制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体制下,行政管理是为了维护这个等级制的社会形态而产生的,行政管理者要么是上层资产阶级,要么是下层无产阶级的代表。
行政管理所进行的政治决策,都会对社会的阶级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这些政治决策,都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维持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和层次。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理论。
本文将会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集中在阶级分析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层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通过私有制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将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谋生的阶级。
因此,他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相较于马克思更加细致和多样化。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还包括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他提出了三种理想型的统治形式和三种社会分层类型。
韦伯将统治形式分为合法统治、传统统治和魅力统治。
在社会分层方面,他将社会划分为经济阶层、社会阶层和政治阶层。
经济阶层主要由财富和权力来决定,社会阶层主要由社会声誉和地位来决定,而政治阶层主要由权力来决定。
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着重于社会整合和个体的集团化。
他将社会分为四个层次:行动群体、互助群体、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
行动群体和互助群体更加关注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共同利益,而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利益。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层主要取决于个体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认为,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对比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各自的差异和共同点。
马克思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分层的影响,韦伯则更加注重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涂尔干则关注个体在群体中角色的不同。
除此之外,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更加多元和宽泛,将社会分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马克思韦伯 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韦伯(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行政管理理论家。
他对行政管理的理论贡献广泛,影响深远。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其对官僚制度的研究和对组织结构的思考上。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马克思韦伯对官僚制度的研究是其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必要组织形式。
在其《官僚机构的社会性和经济性》一书中,马克思韦伯详细分析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他指出,官僚制度具有严密的等级结构、明确的分工职责、权威的原则和行政的合理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官僚制度能够高效地运行,成为现代社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了官僚制度的弊端,比如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官僚主义态度等。
其次,马克思韦伯对组织结构的思考也是其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他在《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中提出了理性化的组织结构模式,强调了理性化的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韦伯认为,理性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组织的目标明确、流程规范、职责分工明确,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
同时,他也指出了理性化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问题,比如削弱了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过分强调形式和程序等。
总的来说,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
他所强调的官僚制度的特征和组织结构的理性化为组织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思想支持。
同时,他也指出了官僚制度和理性化的组织结构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了警示和反思。
相信在今后的组织管理中,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这三位社会学巨匠的社会分层理论。
这三位思想家各自提出了独特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分层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分层的多维度、复杂性和动态性。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阶级是基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形成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韦伯则提出了多元分层理论,强调社会分层不仅基于经济因素,还包括权力和声望等因素,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框架,即财富、权力和声望是构成社会分层的三个维度。
涂尔干则更加注重社会团结和集体意识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团结的体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位思想家的社会分层理论,并对比他们的观点、方法和影响。
通过比较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分层的本质、机制和后果,为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本文也将探讨这些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分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之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的核心在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被划分为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拥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等)的阶级,他们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则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的阶级。
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两大阶级的简单划分,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教育、技能、财富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无论如何,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是社会分层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和韦伯对于矛盾的认识
马克思和韦伯对于矛盾的认识
马克思和韦伯都对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尽管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要关注社会矛盾,而韦伯则更关注于个体内部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社会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他认为,社会是由相互冲突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的。
这种矛盾包括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对抗,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这些矛盾会不断发展和加剧,最终导致社会的革命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韦伯则更加注重个体内部的矛盾。
他提出了“理解性社会学”的概念,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行为是由内在的价值观和意义系统塑造的。
韦伯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主观意义和行动的意义,这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
总结起来,马克思和韦伯都认识到了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马克思注重社会层面的矛盾,而韦伯更注重个体层面的矛盾。
这两种观点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观点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观点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观点对现代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
1. 价值中立原则:韦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者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研究中,以免影响研究的客观性。
他认为,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评价或改变它们。
2. 理想类型: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用于构建社会现象的理论模型。
理想类型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和比较不同的社会现象。
3. 因果解释:韦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因果关系,即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他认为,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因果分析的方法。
4. 理解社会学:韦伯主张采用“理解”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有意义的,因此需要通过理解行动者的主观意图和动机来解释他们的行为。
5. 比较研究:韦伯提倡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总之,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观点强调了价值中立、理想类型、因果解释、理解社会学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这些观点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韦伯理论分析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用一句话赞扬韦伯:“历来登上 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英国传记作家D·G麦克雷说:“我相信,韦伯对我们 来说的确就是一座迷宫。”
美国社会学家根瑟·罗思认为:“韦伯是惟一能 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思想家”。
谢谢亲们!
一 样 的 特 征 。 韦 伯 的 理 想 形 式 成
但 它 却 不 会 与 任 何 特 定 的 现 象 有
多 现 象 提 供 的 某 些 特 征 和 成 分 所
以 这 样 子 归 纳 : 一 个 理 想 的 形 式
义 ( 又 称 为 人 文 主 义 社 会 学 ) 。
自 德 语 , 意 为 理 解 ) 的 理 论 和 反
关于马克斯韦伯 的理论分析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 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 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 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最初在柏林大 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 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国 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 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 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 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 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 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 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 远的,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 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 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 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他和迪尔凯姆 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也是宏 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 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他的 思想体现了一个博大的智慧之神。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官僚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组织的典型形式,它具有稳定性、准则性和效率性。
官僚制度的特点包括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明确定义的职责和权利、鲜明的职权分工、严格的规章制度、官员的专业化和正式化。
马克思韦伯对官僚制度的评价并不是全然消极的,他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但也指出它可能导致僵化、保守、无效率甚至无人性。
韦伯还对权威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他认为权威可以分为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传统权威是建立在传统和习俗之上的,合法权威是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而魅力权威则是建立在个人魅力和吸引力上的。
马克思韦伯强调了合法权威的重要性,他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
合法权威的产生需要依赖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这与官僚制度的特点是一致的。
此外,韦伯还对组织管理和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组织的管理需要遵循规范和程序,决策应该是有条理的、科学的和理性的。
他强调了组织的目标导向性和效率导向性,指出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此外,韦伯还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综上所述,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涉及了官僚制度、权威体系和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
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韦伯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社会分层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和等级体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理解社会发展、不平等和阶级冲突等重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现代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代表,这三位学者都对社会分层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理论构建。
本文将对这三位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探讨其理论观点、方法和贡献。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层理论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层是基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形成的,主要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核心观点。
1.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将社会划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他认为,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而资产阶级则掌握着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主导权。
2. 剩余价值和重新分配马克思强调剩余价值的概念,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被雇佣者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者通过剩余价值的实现来获取利润,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层。
3. 吃苦与阶级意识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组织和斗争才能夺取阶级解放,实现社会主义。
他倡导无产阶级发展阶级意识,并通过阶级斗争最终实现解放。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注重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提出了“三层面分析法”,即财产、权力和社会地位三个维度。
1. 财产韦伯认为,财富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财产的掌握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
他将财产分为实物财产和可供支出的资金财产,认为财产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2. 权力权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通过影响他人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韦伯将权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他认为,权力的不同形式和分布也决定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分层现象。
3. 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尊重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较2015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较李海涛*【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为社会层级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分析范式。
它们在理论性质、分层标准和意义背景上都存在诸多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判断⼒。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在从动态⽅⾯解释⼤型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上具有优势,⽽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解释静态的社会分层格局和个体地位⽅⾯显得更胜⼀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观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较政治学⼈是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主体。
在⼀个共同体中,不同的⼈由于掌握资源的不同⽽居于不同的层级,对资源标准的确定以及对社会层级的划分向来是政治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
就理论形态来说,在对社会分层这⼀领域进⾏研究的各种理论中,马克思和韦伯的研究具有标识性意义,他们的基本范式和核⼼观点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成分,同时也存在许多重要的分歧,这些分歧造成了后来各种“阶级分析”和“社会分层研究”的分野。
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说法,两位⼤师有关分层的理论构成这⼀领域研究中的两个极点,“可以设想各种阶级理论是沿着⼀*李海涛,国防⼤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导师。
条连续线排列的。
这⼀连线的两极完全可以视为由马克思和韦伯的经典理论分别占据”①。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同商品这⼀概念包含⼈类经济活动的核⼼内容⼀样,阶级这⼀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中也包含⼈类政治活动的核⼼内容。
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对抗⾸先是⼀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特定的⽣产⽅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物质关系的体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类政治⽣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经济⽣活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的深层本质来透视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研究的重要贡献。
可以说,在经济与政治之间建⽴联系的基本概念就是阶级。
1.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阶级是⼀个历史的范畴,相对于⼈类的⽣存⽽⾔,阶级的存在不过是⼀个短暂的现象。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
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
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
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
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
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
对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的理解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也是社会学最重要的理论传统之一。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
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颇为广泛的范畴,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近来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
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
整个社会分层理论就是两大派,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对阶级与阶层做出了经典性的阐述和分析。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
2、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他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与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数量等。
(二)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韦伯对社会结构的构成分析上采取多元分层观。
韦伯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三种分层秩序:经济秩序、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应地,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经济标准—财富,社会标准—声望,政治标准—权力。
韦伯并非一般地讨论社会分层,而是在讨论“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时,区分了三种权力分配的形式,即阶级(经济)的、等级(身份)的和党派的。
应该强调的是,韦伯所讲的权力分配也是一种关系,即统治关系。
在韦伯的所谓阶级理论或经济权力分配中,财产占有和毫无财产仍然是一切阶级状况的基本范畴。
但是,韦伯认为,纯粹的财产占有本身仅仅是真正“阶级”形成的初级阶段。
真正导致共同行为和阶级利益的,归根结底是市场状况,人们对市场机会的占有是表现个人命运的共同条件的机制。
因此,与市场机会结合并存的利益,才造就了“阶级”,阶级结构因而是多层次的,而不仅仅是一个两分的结构。
由此,经济权力的不平等表现为对市场机会的不同占有,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即是经济资源在不同人们之中的不平等分布。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在将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点比较、应用和影响。
在将总结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现实意义,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韦伯、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异同点比较、应用、影响、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简介韦伯与马克思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们对社会分层理论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韦伯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认为社会分层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如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
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社会阶层:贵族阶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而马克思则着重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认为社会的分层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即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预言了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尽管韦伯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都对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社会分层问题依然严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借鉴这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三大类:财产阶级、身份阶级和政治权力阶级。
财产阶级是指那些依靠财富和资产积累而形成的社会上层阶级,他们通常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阶级是指那些通过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而形成的阶级,包括行业、职业、教育等因素。
政治权力阶级是指那些通过政治力量和权力手段控制社会资源和生产关系的阶级。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权力和地位决定的。
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It{I}lj5缸金2011?10(上)◆政法论坛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张方旭摘要马克思和韦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这之后的绝大多数社会分层理论家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或者重构或者拒绝他们的社会分层思想.通过梳理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学相关思想,比较他们的在社会分层理论在观察视角,方法论,分析的原则等方面不同关键词社会分层批判主义人文主义作者简介:张方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139—02最早关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百年的希伯来先知,如阿莫斯(Amos),弥迦(Micah)和以赛亚(Isaiah)等人.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KarlMax)和韦伯(MaxWeber)关于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研究,使得原先零散的有关不平等问题的社会思想逐渐明晰和系统,并以此奠定了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雏形.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一)-5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根植于其庞杂的理论体系,纵观其整个理论体系,会发现关键词就在于:”批判”和”唯物史观”.因此,可以认为,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在批判视角下以唯物史观为切入点进行的阐述.马克思一生致力于”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有力思想武器的构建.对于马克思来说,理论就是用于批判和革命的,而理论家则不能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上来观察社会,而必须找到社会矛盾的根源,对社会进行大规模的”革命性”改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其理论体系总占据着近乎”方法论”的重要位置.在马克思看来,任何社会现象只有置于历史进程中才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与意义,才能够把握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则在于,把人类历史视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与现象都基于这个基础.(二)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特征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批判视角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批判”的本质在于分析现存社会的矛盾,否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马克思以批判的态度展开对社会分层的分析,发现了”阶级”的存在.而在马克思看来,除非阶级不复存在了,否则阶级调和是不可能的,不同层级之间会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第二,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马克思对个人行动,个人意识深层的探究最后都落足于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上来. 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物质财富的拥有量,即生产资料占有量的多少就直接决定着社会分层的位置.”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产生正是由于对生产资料是否”占有”的使然,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两个概念则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第三,动态的社会分层.马克思对社会的分析是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变化开始的,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分层的变化,因此,马克思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一种带有历史性的动态的观察角度来论述”阶级”的产生与发展,所以,马克思眼中的”阶级”是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在一个时期内证实了马克思分层理论在指导社会实践上的前瞻性与正确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所使用的分层理论也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认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划分阶级的决定性因素,他这一经济决定论思想使得阶级问题和社会分层现象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二是他只采取了一种宏观的观察方向,无法解释微观的社会运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只剩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的论断太过武断了,也没有考虑中间阶级的问题.三是他过于强调对社会的批判,而没有考虑建设的问题,这使那些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成功获得革命果实的共产党人经常会陷入一种极左的思维中,将矛盾不断的激化,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一)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理论或解释的目的,认为好的理论或解释的标准是对人的行为和语言的意图和意义的深刻理解. 鉴于人文主义这一特点,韦伯建立了他的理解社会学,在这个基础上来对社会行动作出多元化,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 所以,尽管韦伯同样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十分关注,但他没有将自己思考的重点放在寻找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最深层的原因上,并像马克思一样试图去消灭这种不平等现象.相对而言,韦伯更倾向于从不平等现象本身来着手,进一步来理解不平等,对不平等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类.(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特征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很大区别的,韦伯更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总的来说,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有如下特点:第一,多元化的分层标准.同马克思一样,韦伯也承认物质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除了阶级的划分之外,还有地位与党派的划分.而即使是阶级内部,也存在进一步分化的可139◆政法论坛{I}lJ占缸金/20ll?l0(上)和消费过程,但自始至终都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人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是在社会生产上所处的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韦伯主要是从市场竞争关系上切入分析社会分层的,韦伯陈述了三种社会共同体:即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之所以考虑这三个方面是源于它们可以拥有者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占据优势. 在三种共同体中,韦伯不是很看重阶级共同体的社会互动意义, 认为阶级形成共同行动的可能性不大.而政党作为共同体是韦伯的视角,他认为党派是通过建立一种理性的制度,并且执行这种制度,而形成的共同体.但是它的影响范围必定窄小,只是对那些进入政党派别的人有作用.(二)两种理论的分层标准不同经济面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基础,他的分层理论是一维的分层理论,即以物质基础为标准来对社会进行分层.韦伯采取的是一种多元分层理论,即以权利,声望和财富对社会进行划分,他认为这三个标准是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三)两种理论对社会分层的态度不同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导致他对社会分化是持负面态度的,他只强调了层与层之间的冲突,忽略了由于分工不同而带来的合作关系,而直接以矛盾冲突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认为社会分化主要就是纵向的分层而忽略了横向的分工,因此,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才能够终结这种不断两极分化的趋势.韦伯对社会分化的态度都基本上保持中立,他认为社会各层次之间的矛盾实际是一种市场竞争关系,但由于市场竞争群体背景的多元化,所以彼此之间的矛盾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掉,所以他认为,社会结构框架大体上一直是稳定的.韦伯认为社会分化是社会整体日趋理性化的结果,因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四)两种理论对社会分层的结果的预测不同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将会不断扩大,中间阶层将会不断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最后中间阶层将会消失,最后变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革命性的阶级冲突必将爆发,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韦伯对社会分层采取的一种静态的视角,他认为社会的分层是必然的,社会总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围住的社会立体结构.四,总结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和采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分层问题,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差异便在所难免.但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关注到了相同的问题,比如:社会中的个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层级有明显的高下之别等等.由于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环境,提出分层理论的社会学家本身无法做到在价值评判上的绝对客观,所以社会分层理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统一.能.韦伯认为,”根据一方面是占有财产可以用于获利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必须在市场上提供劳动效益的方式,阶级状况可以进一步分化~.第二,以市场作为观察社会分层的切入点.虽然在韦伯眼中,阶级是”共同享有某种具有特殊影响的生活机会状况的人, 但是,这种机会状况何以成为可能?韦伯则认为,这种机会状况是”通过拥有商品和收入状况方面的经济利益来表现的~,又是“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来表现的.”.可以看出,韦伯强调, 只有在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阶级.第三,共同的阶级状况不一定会导致共同的阶级意识或阶级行为.韦伯认为哪些集团确立了一种与其他集团敌对的共同利益意识,这是一个具体的经验问题,不具有历史必然性.类意识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当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状况,具有阶级意识的集团的出现,仅仅从社会客观经济结构中是无法推导出来的.受不同生活命运限制的各阶层的存在,并不一定导致阶级行动.第四,客观中立态度和近乎静态的立场.韦伯很少谈到阶层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虽然他也谈到了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中, 由于取消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使阶级不再存在,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是必然出现的.韦伯在其他的着作中谈到社会向理性化发展的趋势,但这一发展与他的分层理论无关.他并不关注阶层的发展倾向,也不对社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他只是给出了一种阶层划分的方法,因此,他对层级的观察采取了一种近乎静态的立场. (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虽然不像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那样系统,连续和完整,但他对于不平等问题和社会冲突等问题的分析论述,对现代社会分层研究者更具有启发性,他比马克思更准确地预见和把握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层体系的特征.但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同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分层指标各自成体系,很难相互间进行比较;二是他倾向于从微观的方面来观察社会分层的现象,很少考虑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宏观社会结构,当然这也是与他的人文主义取向有关的.三,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层思想的比较虽然社会分层理论在马克思与韦伯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的地位不同,但是他们的理论却是古典时期社会分层理论的两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别带着批判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在关注主体,分层标准,分层态度,结果预测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1所示).表l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层思想的比较马克思韦伯出发点批判主义人文主义关注主体阶级共同体(生产关系)阶级,身份群体,政党(市场竞争关系)分层标准生产资料权利,声望和财富分层态度负面中立[结果预测两极对立,冲突爆发静态的视角(一)两种分层理论关注的主体不同.马克思主要是从生产关系上切入社会分析社会分层的,他强调的是阶级共同体.虽然马克思也谈到了资本之间的分配,交换140注释:①【德】马克斯?韦伯着.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I钾7248.②⑤④(美】戴维?格伦斯基着.马戎,李培林译.社会分层(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在 经 济 发 展 上 产 生 的 影 响 。 韦
本 主 义 精 神 》 , 这 本 书 经 典 的 对
的 贡 献 是 他 的 知 名 著 作 《 新 教 伦
最 年 轻 的 一 代 ” 。 他 对 于 经 济 学
·
韦 伯 代 表 的 是 德 国 的 经 济 历 史
历史背景
19世纪,官僚制盛行于欧洲,韦伯行政组
或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的研究者,还是仅仅希望对管理学与社会
科学“投去好奇一瞥”的兴之所至者,都会发现韦伯的著作是一个
发 掘不尽的宝藏。
社会阶级是以在经济上与市场的互动所决定的 (物主、承租人、员工等等)。
社会地位是以非经w济ww的.1成pp分t.c,om如荣誉、声望和 宗教构成。
政党则指一个人与政治界的联系。
一 样 的 特 征 。 韦 伯 的 理 想 形 式 成
但 它 却 不 会 与 任 何 特 定 的 现 象 有
多 现 象 提 供 的 某 些 特 征 和 成 分 所
以 这 样 子 归 纳 : 一 个 理 想 的 形 式
义 ( 又 称 为 人 文 主 义 社 会 学 ) 。
自 德 语 , 意 为 理 解 ) 的 理 论 和 反
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
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他从事实出发,把人类行为 规律性地服从于一
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 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 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 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韦伯提出的官僚组 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 管理体制。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的影响及贡献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所阐述的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
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在韦伯之前,组织管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凭借一个人的独立
的力量来协调组织的状况是普遍的现象,而韦伯界定了权力和个人
的关系之后,管理进入现代管理 阶段。组织管理在分权体系设计下,
非个人性
法律《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利作为基础,才能
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 乱为次序。权力有三种:理性的权
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传统的权力是依靠世袭得来,而不 是按能力挑选的,其管理是为了保存过去的传统;传统权力的效 率
较差。超凡的权力则过于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 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或神圣的启示。只有理性的权力才适宜作 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才是 最符合理性、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用一句话赞扬韦伯:“历来登上 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英国传记作家D·G麦克雷说:“我相信,韦伯对我们 来说的确就是一座迷宫。”
美国社会学家根瑟·罗思认为:“韦伯是惟一能 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思想家”。
谢谢亲们!
3)组织中人员的人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 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行。
4)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 一种“职业的”管理人员
5)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使 之不受任何人的感情因素的影响,保证在一切情况下都能贯彻 执行。
6)组织中的各级官员必须完全以同情,然而却有理性, 尽管这种理性带有机械性。
关于马克斯韦伯 的理论分析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 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 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 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最初在柏林大 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 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国 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 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 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 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 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 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 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3.官僚型支配(现
暗示了社会会逐渐朝向一个理性
代的法律和国家、 官僚)
合法的权威架构发展,并且利用 官僚的架构制度。
Arkey Works
为着组是理实此研科的归巴伯照理最学马
他完成由想证词究学其功特的了与重派克
对全,许可主来:的它于相研宗资要“斯
社 会 科 学 最 重 要 的 贡 献 之 一 。
韦伯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
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为此,韦
伯首推官僚组织,他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
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 他提出了理性设计的原则:
职位 权力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社会组织与经济
· Verstehen
他 对 于 解 释 社 会 学 ( ;
贡 献 ) 还 包 括 了 他 在 方 法 学 上 的
主 要 贡 献 ( 整 体 上 也 是 对 于 社 会
犹 太 教 的 影 响 。 韦 伯 对 于 经 济 学
同 , 宋 巴 特 则 将 资 本 主 义 的 崛 起
究 领 域 也 与 他 的 同 僚 维 尔 纳 松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 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 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 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 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 进行探索。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 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 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 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
Arkey Works
Arkey Works
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 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 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 种职业》(Politik als Beruf)的论文。在这篇 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 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 “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 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 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 要基础。在这篇论文里韦 伯主张,政治应该被视为 是任何会影响到控制暴力 的权力分配的活动。政治 也因此是纯粹来自于权力。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得一个人能够借助于组织管理的力量,发挥
最大的功效。正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时 间的
验证,成为现代国家应有的管理体制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其在古
典组织理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了解韦伯的思想及其著作更具有
追本溯源、举一反三的现实意义。无 论作为管理学者、组织领导者
韦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 远的,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 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 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 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他和迪尔凯姆 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也是宏 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 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他的 思想体现了一个博大的智慧之神。
组织理论》一书中。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所谓官 僚制,亦叫“科层制”。
这种行政组织体系包括6个内容: 1)为了实现一个组织的目标,要把组织中的全部活动
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公务分配组织中的各个成员。 2)各种公务和职位是按照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的,
每一职位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个指挥系统或层次 体系。
韦伯认为魅力型权威的不稳定性
韦伯提出了三种正式的
政治支配和权威的形式: 必然导致其被迫转变为“常规的”
1.魅力型支配(家 族和宗教) 2.传统权威(宗主、 父权、封建制度)
权威形式,也就是传统或者官僚 型支配。同样的,他也注意到在 纯粹的传统型支配里,对于支配 者的 抵抗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产 生“传统的革命”。因此韦伯也
Arkey Works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 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并列为 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 学有关,但他最知名的贡 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 和政治社会学上的研究。 其学说成就主要体现于三 个方面。
1. 宗教社会学 2. 政治社会学 3.经济史学
Arkey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