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思考摘要: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城镇化带动”是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两大战略之一,本文旨在结合铜仁地区实际,探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也为其他地方推进城镇化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现代化产业规划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化两大核心内容之一,常被比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主要推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并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在“十二五”期末城镇化水平要由现在的31%提高到40%的发展目标,年均要增长1.8个百分点。
铜仁地区围绕“增比、进位、突破”的总要求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在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科学分析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30.1%提高到40%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年均要增长2个百分点。这对于工业严重短腿,城镇化水平滞后的铜仁地区来说,要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本文拟从铜仁地
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推进铜仁地区城镇化的意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也为其他地方推进城镇化提供一点思路。
一、城镇化是铜仁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格利茨曾指出,影响21世纪人类历史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信息化、二是中国的城镇化。从世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看,城镇化、工业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巨轮,如果说工业化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发动机,那么城镇化就是助推器。铜仁地区也不例外,必须顺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首先,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铜仁地区经济发展突出矛盾的重要举措。历史经验表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对阻断生产要素和城乡人力的顺畅流动有很大影响,难以形成生产要素集聚效应,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等等,最终会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巨大障碍。铜仁地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区,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为31.6:27.4:41,农业的比重超过工业近4个百分点,还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和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的新阶段;城镇化水平为3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可以说,工业化落后、城镇化落后是铜仁地区是经济社
会发展主要矛盾。
其次,推进城镇化是实现铜仁地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现代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就像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两者互推互助,实现工业化离不开加快城镇化,实现城镇化也需要加快工业化,两者之间必须协调发展。工业是铜仁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短板,为此,铜仁地委行署提出了工业强区的战略,要求通过抓园区建设来发展工业,以工业发展来促进城镇化发展。而铜仁地区的现状是城镇化率低,质量差,未能发挥出显著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聚集效应,对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有制约的,推进城镇化也是加快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要之选。
第三,推进城镇化是协调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统筹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带动的力度,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抓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农村
居民变市民。
二、铜仁地区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太小。截至2010年底,铜仁地区城市化率仅为30.1%,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尤其是铜仁市,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小,城市人口只有21.46万,仅占全区人口的5.13%,经济总量所占全区的份额也很小,辐射带动能力弱,中心城市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各县城规模也不大,一般在5—6万人,没有真正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全区169个乡镇,建制镇仅69个,这些乡镇经济发展落后,辐射带动力小,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够。没有真正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集镇协调发展、全方位开放的网络化体系。
(二)城镇规划滞后,城镇特色不明显。受经济条件制约,全区在城乡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经费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没有真正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边规划、边建设、边修改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城市整体品位的提升。在规划布局上,没有真正的因地制宜,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空间格局,在城镇风貌上,黔东土家、苗、仡佬、侗等民族特色体现不明显,城镇个性特征展示不充分。
(三)城镇产业支撑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铜仁地区城
镇经济发展较快,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整体经济与全省和全国相比,仍然处于挂末位置。工业基本属于资源发展型,产业体系极不完善,现代商贸业、服务业、物流业发展较慢,文化旅游产业也才刚刚起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城镇经济引领全区经济发展、带动小城镇和农村发展的能力不强,发展新型城市化的条件尚还欠缺。
(四)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近年来,铜仁地区城乡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建设资金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无法满足城市建设提速提质的资金需要。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在居住、求学、就业、医疗、交通、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城市的绿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三、城镇化推进的建议与对策
“十一五”期间,铜仁地区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4.5%提高到2010年的30.1%,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铜仁地区要紧紧围绕地委行署制定的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的发展目标努力,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要完成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规划为抓手,有序推进城镇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和龙头,推进城镇化应坚决地贯彻规划为先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