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数控车床加工技能

9数控车床加工技能
9数控车床加工技能

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学时600)

二、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三、前言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数控车床加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支撑数控机床操作员(核心岗位)、数控工艺员(核心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

数控车床加工课程以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任务)为导向,从加工职业岗位人手,以数控车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所需的车床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等实践技能为着眼点,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张家口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的操作、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等职业核心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车工加工工

作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机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工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数控车床操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车工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具有数控车工相应职业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

(三)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以数控技术中的数控加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机械制造企业的行业及地域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整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课程;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学生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建立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与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l)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产品,经适当改造成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型的工作任务。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工作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入学习方法的引导,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为依据,演变生成多种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一)总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与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实践操作技能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l)了解数控加工的定义、发展、任务,掌握数控编程的特点和内容。

(2)能进行数控编程规程的制定。

(3)能正确进行数控加工刀具的选用。

(4)能够对较复杂的零件进行程序编制。

(5)能够编制通用零件的加工工艺。

(l)具有做为企业数控编程岗位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必须的能力。(2)具有制定和实施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编程的能力。

(3)具有正确选用切削用量和常用刀具刃磨的能力。

(4)具有常用工艺装备的使用与选择能力。

(5)具有加工程序校验及调试能力。

(6)具有切削加工及运行监控能力。

(7)具有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

3、方法能力和杜会能力目标

(l)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 )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

(3)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5)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6)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

(7)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8)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9)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10)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学习内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编写的《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课程》、《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工作页》两本校本教材,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生产过程”、“典型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和任务。该课程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采用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课程学习领域;然后,根据项目及工作任务要求设计了每一项目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每一项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每一项目教学内容;最后,制定了每一项目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整个课程学习内容是以一个个与职业岗位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技术、数控车床手工编程技术,基本掌握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制基本技术,具有使用数控车床加工较复杂零件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

六、教学实施

(一)师资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l)具备机械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数控专业技师以上(含技师)的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工件切削加工与工艺装备、数控加工工艺实施、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的资质

(l)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2)在企业从事5年以上机械产品的数控加工、数控编程等工作。

3、师资配备

本课程师资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中20 %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

(二)教学硬件设施

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见下表

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表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1、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

2、校企联合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包括《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课程》《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工作页》

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用人企业欢迎的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和能力标准,引人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供大量的实际示例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5、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

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在校内外数控实训基地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教师模拟真实岗位环境,引入多媒体与数控模拟仿真技术,以“工学结合”为项目导向,以车削、铣削、线切割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现场大量典型真实产品实例讲练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方法,讲解操作方法;

学生观察和记忆,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养成和素质养成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能力养成同集体协作能力养成相结合,进行典型零件的现场实践操作、加工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共性的操作问题,教师集中指导)。通过现场教学、讲与练相结合、真实实训场所相结合教学法与项目教学、小组工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非常牢固地掌握专业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教学演示更直观,教学效果显著。

2、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

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将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

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人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按照评价标准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数控加工及编程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l)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合理,加工程序合理,加工零件符合图样要求。

(2)遵守纪律,能按操作规程操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知道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

(4)能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数控加工方案、工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改进设想。

(5)由学校主讲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数控加工编程仿真实验、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实训、数控技能竞赛、有关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6)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是检测学生数控编程及加工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数控编程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水平。测试可以采取笔试、评价机试、大作业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数控编程及加工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见下表

考核方式表

考核标准比例表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课程应该建设集文字教材、CAI 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立体化配套齐备的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软件和数控机床为辅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

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七、课程管理

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调整,保证课程的持续发展。

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

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八、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专业。

2、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本课程标准使用2-3 年后修订一次。

数控车床加工件零件图及编程程序

数控车床加工件零件图 及编程程序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加工件1: 根据下图零件,按GSK-980T数控系统要求编制加工程序。刀具装夹位置:粗、精车用1号外圆车刀,切断用4号切断刀。 编程参考 1 O 1001 ;说明: N10G50 X50 Z100 ;以换刀点定位工件坐标系 N20M3 S560 ;启动主轴 N30T0101 ;换1号刀 N40G0 X25 Z2 ;快速移动到加工出发点 N50G71 U0.8 R0.5 ;执行外圆粗加工循环 N60G71 P70 Q140 U0.5 W0.2 F100 ;留余量X0.5 Z0.2,进给量100 mm/min N70G0 X0 ;轮廓加工起始行 N80G1 Z0 F30 ;精加工进给量30 N90G3 X10 Z-5 R5 ; N100G1 Z-15 ; N110X18 W-10 ; N120W-7 ; N130X21 ; N140X23 Z-33 ; N150Z-45 ;轮廓加工结束行 N160G70 P70 Q140 ;执行精加工循环 N170G0 X50 Z100 ;回换刀点 N180T0404 ;换4号切断刀 N190G0 X27 Z-40.1 ;定位切断起点,留0.1mm余量N200G1 X12 F15 ; N210G0 X25 ; N220Z-40 ; N230G1 X0 F10 ;切断,进给量10mm/min N240G0 X50 ; N250Z100 M5 ;回换刀点,停主轴 N260T0100 ;换回基准刀 N270M30 ;结束程序 %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程入门基础

第一章、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程基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控程序的基本结构 2、了解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目的、内容与步骤 3、了解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相同点与区别 3、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方法 4、完成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要求:熟悉金属切削加工工艺: 理解数控编程概念 为使用CAM技术打好基础 第一节数控编程概述 第二节程序的构成 第三节指令代码综述 第四节坐标系统 第五节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方法 第六节数值分析方法 第七节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实例 数控机床程序编写步骤: 1、分析零件图纸 2、工艺处理 3、数学处理 4、编写程序单 5、制作程序介质 6、程序检测与首件试切 7、数控机床 数控编程方法 1、手动编程 2、自动编程 主意: 在编程规则上,不同厂家生产的数控机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编程时应按照具体机床的编程手册中的有关规定来进行。 本课程是以华中I型系统为例介绍编程规则的。 华中I型数控系统指令代码有: G代码(准备功能) M代码(辅助功能) S代码(主轴功能) T代码(刀具功能) F代码(进给功能)等。

G 代码 组名 功能 ★ G00 01 快速定位 G01 直线插补 G02 顺圆插补 G03 逆圆插补 G33 螺纹切削 固定循环的参数 P ,Q ,R 参数 子程序和固定循环的重复次数 L2~9999 L 重复次数 子程序号的指定 P1~9999 P 程序号的指定 暂停时间的指定 s P ,(X ) 暂停 刀具补偿号的指定 00~99 H ,D 补偿号 机床开/关控制的指定 M0~99 M 辅助机能 刀具编号的指定 T0~99 T 刀具机能 主轴旋转速度的指定 S0~9999 S 主轴机能 进给速度的指定 F0~F15000 F 进给速度 圆心与圆弧起点的相对位移量 I ,J ,K 圆弧半径 R 坐标轴的移动命令 ±99999.999 X ,Y ,Z 尺寸字 指令动作方式(直线、圆弧等) G00~G99 G 准备功能 程序顺序编号 N1~9999 N 程序段号 程序编号 1~9999 % 零件程序号 意义 地址符 机能

数控车床工艺流程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工艺处理流程 来源:数控产品网添加:2008-05-28 阅读:1265次 [ 内容简介] 编程员在选取切削用量时,一定要根据机床说明书的要求和刀具耐用度,选择适合机床特点及刀具最佳耐用度的切削用量。 1 确定工件的加工部位和具体内容 确定被加工工件需在本机床上完成的工序内容及其与前后工序的联系。 工件在本工序加工之前的情况。例如铸件、锻件或棒料、形状、尺寸、加工余量等。 前道工序已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或本工序需要前道工序加工出的基准面、基准孔等。 本工序要加工的部位和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编制工艺及程序,应绘制出本工序加工前毛坯图及本工序加工图。 2 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与设计夹具 根据已确定的工件加工部位、定位基准和夹紧要求,选用或设计夹具。数控车床多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轴类工件还可采用尾座顶尖支持工件。由于数控车床主轴转速极高,为便于工件夹紧,多采用液压高速动力卡盘,因它在生产厂已通过了严格的平衡,具有高转速(极限转速可达4000~6000r/min)、高夹紧力(最大推拉力为2000~8000N)、高精度、调爪方便、通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可使用软爪夹持工件,软爪弧面由操作者随机配制,可获得理想的夹持精度。通过调整油缸压力,可改变卡盘夹紧力,以满足夹持各种薄壁和易变形工件的特殊需要。为减少细长轴加工时受力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在加工带孔轴类工件内孔时,可采用液压自动定心中心架,定心精度可达0.03mm。 3 确定加工方案 确定加工方案的原则 加工方案又称工艺方案,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案包括制定工序、工步及走刀路线等内容。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万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具体零件制定加工方案时,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加工方案合理,从而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以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先粗后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零件的精加工质量,在切削加工时,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精加工前大量的加工余量(如图3-4中的虚线内所示部分)去掉,同时尽量满足精加工的余量均匀性要求。当粗加工工序安排完后,应接着安排换刀后进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在安排可以一刀或多刀进行的精加工工序时,其零件的最终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不要在连续的轮廓中安排切人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先近后远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粗加工时,通常安排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对于车削加工,先近后远有利于保持毛坯件或半成品件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摘要:随着数控加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零件产品都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因此如何改进数控加工的工艺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在数控机床上由于机床空间及机床的其他局限了数控加工的灵活性,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改进加工工艺,提高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性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数控加工加工工艺薄壁套管、护轴 前言: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否则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甚至还会加工出废品来。下面我将结合某一生产实例对数控加工的工艺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数控加工,对实际加工起到帮助作用。 一般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数控机床能够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普通机床的加工动作,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比较精准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由于数控加工整个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工零件之前就必须把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其中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1、1 零件图样分析 因为薄壁加工比较困难,尤其是内孔的加工,由于在切削过程中,薄壁受切削力的作用,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出现椭圆或中间小,两头大的“腰形”现象。另外薄壁套管由于加工时散热性差,极易产生热变形,使尺寸和形位误差。达不到图纸要求,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减小切削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薄壁零件的加工是车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原因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可利用数控车床高加工精度及高生产效率的特点,并充分地考虑工艺问题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为此对工件的装夹、刀具几何参数、程序的编制等方面进行试验,有效地克服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保证了加工精度,为今后更好的加工薄壁零件提供了好的依据及借鉴。 无论用什么形式加工零件,首先都必须从查看零件图开始。由图看见该薄壁零件加工,容易产生变形,这里不仅装夹不方便,而且所要加工的部位也那难以加工,需要设计一专用薄壁套管、护轴。

论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与机床维护

论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与机床维护 摘要: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离开了数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数控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已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定义,数控机床初学者的要求,机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数控机床的程序指令,数控机床对刀操作方法,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加工特点,机床加工几何精度要求,数控机床的优点和缺点,数控机床与计算机实现自动技术,以及生产安全要求。 关键词:数控机床、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技术、维修

一.数控加工技术概念与特点 数控控制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方法,简称数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在加工机床上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数控机床,就是采用了数控就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数控系统是一种程序控制系统,它自动阅读输入载体上事先给定的数字信息,并将其译码,从而控制机床运动。这样数控机床取代了普通机床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同时数控加工技术也成为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标志。利用数控加工技术可以完成很多以前不能完成的曲面零件的加工,而且加工的准确性和精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一)数控机床优点 1、加工效率高。 利用数字化的控制手段可以加工复杂的曲面。而加工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所以零件的互换性强,加工的速度快。数控机床主轴和进给量的变化X围较大,因此在每道工序上都可选用最有力的切削用量。由于数控机床的结构刚性好,因此允许采用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这就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加工时间。另外,数控机床的空行程速度快,工件装夹时间短,刀具自动更换,从而又节省了辅助时间;数控机床加工质量稳定,一般只作首件检查或中间抽查,节省了停车检查时间。一台机床可实现多道工序的连续加工,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2、加工精度高。 同传统的加工设备相比,数控系统优化了传动装置,提高分辨率,减少了人为误差,因此加工的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3、劳动强度低。 由于采用了自动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加工的全部过程是由数控系统完成,不像传统加工手段那样烦琐,操作者在数控机床工作时,只需要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劳动强度很低。 4、适应能力强。 数控加工系统就像计算机一样,可以通过调整部分参数达到修改或改变其运作方式,因此加工的X围可以得到很大的扩展。 5、有利于现代化管理 在数控机床上,零件的加工时间可由C精确计数,相同工件加工时间一致,因而工时和工时费用可精确估计,有利于精确编制生产进度表,均衡生产,取得更高的效益。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息及标准接口、标准代码输入、可实现计算机联网,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及管理一体化的基础。 6、工作环境好。 数控加工机床是机械控制、强电控制、弱电控制为一体高科技产物,对机床的运行温度、湿度及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 7、就业容易、待遇高。

数控车床加工件零件图及编程程序

加工件1: 根据下图零件,按GSK-980T数控系统要求编制加工程序。刀具装夹位置:粗、精车用1号外圆车刀,切断用4号切断刀。

编程参考 1 O 1001 ;说明: N10G50 X50 Z100 ;以换刀点定位工件坐标系 N20M3 S560 ;启动主轴 N30T0101 ;换1号刀 N40G0 X25 Z2 ;快速移动到加工出发点 N50G71 ;执行外圆粗加工循环 N60G71 P70 Q140 W0.2 F100 ;留余量,进给量100 mm/min N70G0 X0 ;轮廓加工起始行 N80G1 Z0 F30 ;精加工进给量30 N90G3 X10 Z-5 R5 ; N100G1 Z-15 ; N110X18 W-10 ; N120W-7 ; N130X21 ; N140X23 Z-33 ; N150Z-45 ;轮廓加工结束行 N160G70 P70 Q140 ;执行精加工循环 N170G0 X50 Z100 ;回换刀点 N180T0404 ;换4号切断刀 N190G0 X27 ;定位切断起点,留0.1mm余量N200G1 X12 F15 ; N210G0 X25 ; N220Z-40 ; N230G1 X0 F10 ;切断,进给量10mm/min N240G0 X50 ; N250Z100 M5 ;回换刀点,停主轴 N260T0100 ;换回基准刀 N270M30 ;结束程序 %

加工件2: 下图为待加工零件,材料:φ25铝合金棒料;粗、精车用1号外圆车刀,切断用4号切断刀;换刀点定在X50,Z100,请根据GSK-980T系统要求编制加工程序。

车床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综合成绩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任务一、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由圆柱、槽、螺纹等表面形成 设计基准径向以轴线为基准,轴向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 未注倒角C1 表面粗糙度为Ra3.2,Ra1.6 工件材料为45钢 任务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1、表面加工的方法 粗车---精车 粗车1.5 精车0.5 精度等级 IT7,IT8 表面粗糙度 3.2,1.6 2、毛坯尺寸 ?15mm*145mm 3、工序划分 任务三、机床的选择 零件毛坯尺寸:?35mm*145mm 零件最高精度:IT7,IT8 刀具类型:外圆车刀、螺纹刀 机床:CK6141 机床参数 主电机功率:4000(kw)

刀具数量:4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最大加工直径:58(mm) 最大回转直径:224(mm) 精度级:IT6~IT8 卡盘:三爪卡盘 任务四、装夹方案及夹具的选择 通过对刀的方式找基准 径向基准为轴线 轴向基准为工件两端面 夹具为三爪卡盘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 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 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七、切削用量的选择 1.8切削用量选择

数控机床的九个基本操作步骤

数控机床的九个基本操作步骤 1.工件程序的编辑与输入 加工前应首先分析和编制工件的加仁工艺和加工程序,如果工件的加工程序较长或复杂时.就不要在数控机床上编程,而采用编程机或计算机编程,然后通过软盘或通信接口备份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中。这样可以避免占用机时,增加加工的辅助时间。 2.开机 一般是先开主电源,这样数控机床就具备了开机条件,启动一个带钥匙按钮数控系统和机床同时都上电,数控机床系统的CRT上显示出信息,同时检查机床的液压,气动、各进蛤轴及其他辅助设备的连接状态。 3.固参考点 机床加工前先建立机床各坐标的移动基准。对于增员控制系统的机床应首先执行这一步. 4.加工程序的输入调用 根据程序的介质(磁带、磁盘),可以用磁带机、编程机或串口通信输入,若是简单程序可直接采用键盘在CNC控制面板上输入,或在MDI的方式下逐段输入遥段加工。在加工前还必须输入加丁程序中的丁件原点、刀具参数、偏置量、各种补偿值。 5.程序的编辑 辖入的程序若需要怪改时,应将工作方式选择开关置于编辑的位置。利用编辑健进行增加、删除、更改。 6.程序的检查与调试 首先将机床锁住,只运行系统。这一步霹是对程序进行检查,若有错误,则需重新进行编辑。 7.工件的安装与找正 对要加工的下件进行安装找正,建立基准。方式采用手动增量移动,连续移动或手摇轮移动机床。将起刀点对到程序的起始处,并对好刀具的基准。 8.启动坐标轴进行连续加工 连续加工一般采用存储器中的程序加丁。数控机床加工中的进给速度可采用进给倍率开关调节,加工中可以按进给保持按钮,暂停进给运动观察加工情况或进行手工测量。再按下循环启动按钮即可恢复加工,为碗保程序正确无误,加丁前应再复查一遍。在铣削加工时,对于平面曲线丁件,可采用铅笔代替刀具在纸上画工件轮廓,这样比较直观‘若系统具有刀具轨迹,模拟功能则可用于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9.关机 加了结束后、关闭电源前,注意检查数控机床的状态及机床各部件位置。先关机床电源,然后再关系统的电源,最后关闭总电源。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试题.docx

年级专业层次科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评阅 ( 统分 ) 人 题分2020 301515 得分 注意事项: 1.满分 100 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考生必须将“学生姓名”和“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 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表上签到,否则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得分评阅教师 一、选择题: (1)-(20)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下列各题 A)、B)、 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字母 编号填在括号内。 ( 1)沿刀具前进方向观察,刀具偏在工件轮廓的左边是指令。 A) G40B) G41 C) G42D) G43 ( 2)工件在两顶尖间装夹时,可限制自由度。 A)四个C)五个B D )五个 )三个 ( 3)确定数控机床坐标轴时,一般应先确定。 A) X轴B) Y 轴 C) Z 轴D) A 轴 ( 4) G90 G28;中,、、表示。 A)刀具经过之中间点坐标值B)刀具移动距离C)刀具在各轴之移动分量D)机械坐标值

( 5) G02 X20 Y20 R-10 F100;所加工的一般是。 A)整圆B)半圆 C)夹角〈 =180°的圆弧D)180°〈夹角〈360°的圆弧 ( 6)下列 G指令中是非模态指令。 A) G00B) G01 C) G03D) G04 ( 7) G17、G18、 G19指令可用来选择的平面。 A)曲线插补B)直线插补 C)刀具半径补偿D)刀具长度补偿 ( 8)数控机床自动选择刀具中任意选择的方法是采用来选刀换刀。 A)刀具编码B)刀座编码 C)顺序选择原理D)计算机跟踪记忆 ( 9)数控机床加工依赖于各种。 A)位置数据B)模拟量信息 C)准备功能D)数字化信息 ( 10)数控机床的核心是。 A)伺服系统B)数控系统 C)反馈系统D)传动系统 ( 11)数控机床的主机(机械部件)包括:床身、主轴箱、刀架、尾座和。 A)进给机构B)液压系统 C)冷却系统D)传动系统 ( 12)工件在小锥体心轴上定位,可限制自由度。 A)四个B)五个 C)六个D)三个 ( 13)下列数控系统中是数控车床应用的控制系统。 A) FANUC-0T B) FANUC-0I C) FANUC-0M D) SIEMENS 820G ( 14)数控铣床与普通铣床相比,在结构上差别最大的部件是。 A)主轴箱B)工作台 C)床身D)进给传动 ( 15)加工中心选刀方式中常用的是方式。 A)刀柄编码B)刀座编码 C)记忆D)刀尖形状编码 ( 16)套的加工方法是:孔径较小的套一般采用方法。

什么是数控机床的数控加工程序

1-1. 什么是数控机床的数控加工程序?(零件加工的工作指令) 1-2. 轮廓加工机床之所以能加工出形状各异的零件轮廓,最主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功能?(插补功能) 1-3. 为什么数控系统的联动轴数越多,则控制越复杂?(联动轴数要求的插补计算越多、指令输出也越多、位置控制要求的动作越 复杂等。) 1-4.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较,在哪些方面是基本相同的,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表面形成方法相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原理 和方法不同。普通机床是人工过程,数控机床是自动化过程) 1-5. 数控机床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编程及程序载体、输入装置、CNC 装置及强电控制装置、伺服驱动系统及位置检测装置、机床 的机械部件。) 1-6. CNC 装置对输入的加工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的核心部分有哪三步?(逼近处理、插补运算、指令输出。) 1-7. 什么样控制特点的系统称为点位控制系统? 仅能实现刀具相对于工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精确定位运动; 对轨迹不作控制要求; 运动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加工。 1-8. 直线控制数控机床是否可以加工直线轮廓?(不可以,可以控制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1-9. 1-11. 为什么数控机床加工的生产准备周期比普通机床加工生产准备周期短?(普通机床使用专用刀具、量具、而数控机床加工无须 专用工艺装备,只须编程。) 1-12. 数控机床最适用于哪些类型零件的加工? (复杂、高精、多种批量尤其是单件小批量。) 2-1. 空间曲面加工是否一定要有三坐标联动? (不是,亦可用3轴控制2轴联动进行加工) 2-2. 试画出立式和卧式镗铣床、车床、外圆磨床的ISO 标准坐标系。 立式铣床: 车床: 卧式铣床: 2-3. 数控机床坐标系各进给轴运动的正方向总是假定为怎样的方向? (假设工件不动,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为正。) 2-4. 什么是相对坐标编程?什么是绝对坐标编程? (相对坐标编程:编程的坐标值按增量值的方式给定的编程方法 绝对坐标编程:编程的坐标值按绝对坐标的方式给定的编程方法) 2-5. 从大类上分类,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有哪两种? (手工编程、自动编程) 2-6. 被加工零件如图所示,本工序为精加工,铣刀直径为16 mm ,进给速度100mm/min ,主轴转速为400r/min ,不考虑Z 轴运动,编程单位为mm ,试 编制该零件的加工程序。 要求: (1) 从A 点开始进入切削,刀具绕零件顺时针方 向加工,加工完成后刀具回到起刀点; (2) 采用绝对坐标编程,指出零件上各段所对应的程序段号; (3) 程序中有相应的M 指令、S 指令和刀补指令。 R30(1/4圆弧)130R50 工O 机 O X X Y Y 1515 A 15012060 G92 X-15 Y -15; N01 G90 G17 G00 G41 X0 Y0 M03 S400 D01 M08; N02 G01 X60 Y130 F100; N03 X120; N04 G02 X150 Y100 I0 J-30; N05 G01 Y50; N06 G03 X100 Y0 I50 J0; N07 G01 X0; N08 G00 G40 X-15 Y -15 M05 M09; N09 M02; 3-1. CNC 装置硬件由哪几个模块组成?各模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计算机主板和系统总线、显示、输入输出、存储、设备辅助控制 接口、位置控制、功能接口。) 3-2. 设备辅助控制接口模块的信号处理有哪两大目的?(隔离、转换。) 3-3. 根据CNC 装置硬件所含有的CPU 多少来分,可分为哪两大类系统? (单机系统、多机系统) 3-4. CNC 装置中数据转换流程,按顺序有哪几个过程?(译码、刀补、速度预处理、插补、位控。) X Y Z X Z X Y Z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编程

第二部分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编程 第一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方法 一、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包括零件图分析与结构工艺性分析两部分内容. 1、零件图分析 ①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又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和编程原点统一. ②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条件<如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等)是数控编程的重要依据. ③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指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等.只有在分析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刀具及切削用量等. ④零件材料分析 在满足零件功能的前提下,应选用廉价、切削性能好的材料.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二、加工方法的选择 <1)外圆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内孔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平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平面轮廓和曲面轮廓加工方法的选择 三、工序的划分 工序的划分可以采用两种不同原则,既工序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 四、定位与夹紧方式的确定 正确、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方式,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必要条件.定位与夹紧方式的确定应注意下列三点: (1)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原点统一,以减少基准不重合误差和数控编程中的计量工作量. 设法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作到一次定位装夹后能加工出工件上全部或 大部分待加工表面,以减少装夹误差,提高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率. (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方案,以免占机时间太多,影响加工效率.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 <3)先主后次原则 <4)先面后孔原则 <5)先近后远原则

数控车床加工件零件图及编程程序

数控车床加工件零件图及 编程程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加工件1: 根据下图零件,按GSK-980T数控系统要求编制加工程序。刀具装夹位置:粗、精车用1号外圆车刀,切断用4号切断刀。

编程参考 1 O 1001 ;说明: N10 G50 X50 Z100 ;以换刀点定位工件坐标系 N20 M3 S560 ;启动主轴 N30 T0101 ;换1号刀 N40 G0 X25 Z2 ;快速移动到加工出发点 N50 G71 ;执行外圆粗加工循环 N60 G71 P70 Q140 W0.2 F100 ;留余量,进给量100 mm/min N70 G0 X0 ;轮廓加工起始行 N80 G1 Z0 F30 ;精加工进给量30 N90 G3 X10 Z-5 R5 ; N100 G1 Z-15 ; N110 X18 W-10 ; N120 W-7 ; N130 X21 ; N140 X23 Z-33 ; N150 Z-45 ;轮廓加工结束行 N160 G70 P70 Q140 ;执行精加工循环 N170 G0 X50 Z100 ;回换刀点 N180 T0404 ;换4号切断刀 N190 G0 X27 ;定位切断起点,留0.1mm余量N200 G1 X12 F15 ; N210 G0 X25 ; N220 Z-40 ; N230 G1 X0 F10 ;切断,进给量10mm/min N240 G0 X50 ; N250 Z100 M5 ;回换刀点,停主轴 N260 T0100 ;换回基准刀 N270 M30 ;结束程序 %

加工件2: 下图为待加工零件,材料:φ25铝合金棒料;粗、精车用1号外圆车刀,切断用4号切断刀;换刀点定在X50,Z100,请根据GSK-980T系统要求编制加工程序。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教案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教案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 第一章绪论 一、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柔性、高精度与高自动化的特点。 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目前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域已从当初的航空工业部门逐步扩大到汽车、造船、机床、建筑等民用机械制造业,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数控加工的发展 1.数控机床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1952年)、晶体管(1959年)、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算机(1970年)和微处理机或微型计算机(1974年)等五代数控系统。由于现代数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大部分由软件技术来实现,因而使硬件进一步得到了简化,系统可靠性提高,功能更加灵活和完善。目前现代数控系统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普通数控系统。 2.自动编程系统的发展 在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了APT(Automatically Progammed Tools)系统。到了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又先后发展了APTⅢ和APTⅣ系统。在西欧和日本,也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各自的自动编程系统,如德国的EXAPT系统、法国的IFAPT 系统、英国的2CL系统等。我国的自动编程系统发展较晚,但进步很快,目前主要有用于航空零件加工的SKC系统以及ZCK、ZBC和用于线切割加工的SKG等系统。 3.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发展 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直接数控系统DNC(Direct NC),1976年出现了由多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可调加工系统,这是最初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cturing Cell)。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发展,使加工技术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我国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与研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有一些FMS和CIMS成功地用于生产。 三、数控加工的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 (2)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3)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4)生产效率高 (5)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 当然,数控加工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数控机床价格昂贵,加工成本高,技术复杂,对工艺和编程要求较高,加工中难以调整,维修困难。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确实解决好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刀具的供应、编程与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

摘要 数控技术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使用的最基本的装备。当今世界各国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集中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现在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控产业,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振兴机械工业的重中之重。 本毕业论文首先介绍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本论文研究的意义、背景并对课题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综合的阐述接着阐述了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其中不仅介绍了数控车削加工的相关内容还囊括了零件图的分析、工件的定位、工序的确定、刀具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工艺路线的制定等然后是在对本课题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编写加工程序,并对程序进行模拟仿真数控加工和对加工结果的检验最后是本毕业设计的结论部分归纳和总结了该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过程。关键词:数控技术、车削加工、加工工艺、程序编制。 Abstract The abstract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emerging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state-of-art industry use technology and the most basic equipment. Now the various countrie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harpens th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the level, the enhancement to the dynamic changeable market adaptive and the centralism competitive ability, vigorously develops take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s the core advance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has become world each developed country to add the book fast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enhancement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数控车床加工编程典型实例

数控车床加工编程典型实例 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与普及,现代化企业对于懂得数控加工技术、能进行数控加工编程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必将不断增加。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本文就数控车床零件加工中的程序编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编程方法 数控编程方法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手工编程是指从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据计算、编写程序单、输入程序到程序校验等各步骤主要有人工完成的编程过程。它适用于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的加工,以及计算较简单,程序段不多,编程易于实现的场合等。但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是空间曲面组成的零件),以及几何元素不复杂但需编制程序量很大的零件,由于编程时计算数值的工作相当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程序校验也较困难,用手工编程难以完成,因此要采用自动编程。所谓自动编程即程序编制工作的大部分或全部有计算机完成,可以有效解决复杂零件的加工问题,也是数控编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看到手工编程是自动编程的基础,自动编程中许多核心经验都来源于手工编程,二者相辅相成。 二、编程步骤 拿到一张零件图纸后,首先应对零件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过程,也即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如采用的工夹具、装夹定位方法等),加工路线(如进给路线、对刀点、换刀点等)及工艺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其次应进行数值计算。绝大部分数控系统都带有刀补功能,只需计算轮

廓相邻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和圆弧的圆心坐标值即可。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刀具运动轨迹坐标值和已确定的加工参数及辅助动作,结合数控系统规定使用的坐标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逐段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并输入CNC装置的存储器中。 三、典型实例分析 数控车床主要是加工回转体零件,典型的加工表面不外乎外圆柱、外圆锥、螺纹、圆弧面、切槽等。例如,要加工形状如图所示的零件,采用手工编程方法比较合适。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其编程指令代码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设备类型进行编程。以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为例,应进行如下操作。 (1)确定加工路线 按先主后次,先精后粗的加工原则确定加工路线,采用固定循环指令对外轮廓进行粗加工,再精加工,然后车退刀槽,最后加工螺纹。 (2)装夹方法和对刀点的选择 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自定心夹紧,对刀点选在工件的右端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 (3)选择刀具 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四把刀,1号为粗加工外圆车刀,2号为精加工外圆车刀,3号为切槽刀,4号为车螺纹刀。采用试切法对刀,对刀的同时把端面加工出来。 (4)确定切削用量 车外圆,粗车主轴转速为500r/min,进给速度为0.3mm/r,精车主轴转速为800r/min,进给速度为0.08mm/r,切槽和车螺纹时,主轴转速为300r/min,进给速度为0.1mm/r。 (5)程序编制 确定轴心线与球头中心的交点为编程原点,零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主程序 JXCP1.MPF N05 G90 G95 G00 X80 Z100 (换刀点) N10 T1D1 M03 S500 M08 (外圆粗车刀) -CNAME=“L01” R105=1 R106=0.25 R108=1.5 (设置坯料切削循环参数) R109=7 R110=2 R111=0.3 R112=0.08 N15 LCYC95 (调用坯料切削循环粗加工) N20 G00 X80 Z100 M05 M09 N25 M00 N30 T2D1 M03 S800 M08 (外圆精车刀) N35 R105=5 (设置坯料切削循环参数)

短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

目录 1.绪论 (3) 2.零件的分析 (4) 2.1零件的主要作用 (4) 2.2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及技术要求 (4) 2.3零件的材料 (4) 3.定位基准 (5) 3.1粗基准的选择 (5) 3.2精基准的选择 (5) 4.拟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 (5) 4.1加工方法 (5) 4.2加工阶段的划分 (6) 4.3加工顺序的安排 (6) 4.4工序划分 (6) 5.工序的拟定 (7) 5.1机床设备的选择 (7) 5.1.1机床的选择 (7) 5.1.2工艺装备的选择 (8) 5.2切削用量的确定 (9) 6.数控编程及程序调试 (11) 6.1数控编程的内容 (11) 6.2数控编程的方法 (11) 6.3加工程序清单 (12) 6.4程序校验及首件试切 (14) 设计总结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短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 摘要 轴类零件在整个制造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领域起着连接动力装置和运动装置的部位,在重型机械领域,起着传动动力,吊卸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短轴作为轴类零件的一种,在整个轴类零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根据其零件特性,对其加工过程作详细分析,确定了加工过程中所选刀具的种类、型号及其注意事项,并总结出该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关键词:数控车床工艺路线数控编程数控仿真

短轴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 1.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机械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械所代替,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现代的CAM/CAD,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数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国际技术和商业贸易的重要构成。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控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制造工业中,从事数控机床制造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员、程序员和维修人员都非常缺乏。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特区,数控人才非常抢手。因此。数控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数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 工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毕业论文设计 (数控车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学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姓名张丽娟 学号 18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摘 要 ........................................................................... .............................................. 3 第一章概述............................................................................ ............................... 3 第二章零件图车削加工工艺分 析 ................................................................. 4 2.1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特 点 .......................................................................... ....... 5 2.2设备选 择 ........................................................................... ................................. 6 2.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 式 ........................................................... 6 2.3.1粗基准选择原 则 ........................................................................... .................. 6................................ 6 (6) 6 2.4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 定 ............................................................... 8............................................................................ 8 2.4.2加工方案的确 定 ........................................................................... ................ 8 2.5工序与工歩的划 分 ........................................................................... .................. 8....................... 8 2.5.2工歩的划 分 ........................................................................... ........................ 8 2.6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 线 ........................................................................... ..... 8 2.6.1零件加工必须遵守的安排原 则 (8) 2.6.2进给路 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