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从小学语文泰斗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学到的

合集下载

听《吴忠豪讲座——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所思

听《吴忠豪讲座——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所思

听《吴忠豪讲座——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所思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邬冠磊大家好,吴教授这个讲座内容太丰富了,“教课文”和“教语文”真的很值得我们思考。

下面我来和大家聊一聊自己刚才听课的感受。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教育故事吧。

2012年秋季那会儿,有次邻班语文老师有事请假,学校安排我去带班。

既然是带班,我当时的心理就是,得精心准备,因为首因效应很厉害,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可不想被第一印象拍死在沙滩上。

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征服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

所以上课的前一天,我非常用心的备课,预设了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晚上临睡觉时还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过了一个遍。

我跟自己说努力做到最好,才不至于让学生们失望。

第二天上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我的兴奋点始终不断。

因为课文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节选,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从我个人来说,我特别喜欢这些文章,因为我们的教育离不开爱。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十年的心血,文本的(日记体)形式及感人的故事所散发的魅力,加上我对教材的认真解读及对“爱”的激情万丈,我觉得孩子们肯定会被感染。

在安排学生对照预习提示后,我就开始走下讲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随后,我就开始按照设计流程,又是讲解汉字悠久历史,又是串讲文章内容,由点及面抓重点词到重点句,又是忙着感情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我忙得不亦乐乎,可效果却不是很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眼神很淡然,感觉不是在学习,游离于课堂之外,有个别学生甚至在“朗读”环节里,在我眼皮底下做数学作业。

在下课铃声打响的那刻,一名女生说的话让我刻骨铭心,“讲的什么呀?还没有我们语文老师好呢,连近义词反义词都没抄。

老是读,老是读,读什么呀,考试又不考!“说完,还轻蔑地看了我一眼,我当时就懵了,估计满脸丰富的表情也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细心解读,就会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1性质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这和原来0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描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比较而言,突出了工具性的地位。

这也是01版课标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重新定位。

十年的课程改革,编写者看到了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落实课标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带来的诸问题。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的转变。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

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

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2不够合理等等。

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是我们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交流工具。

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和语言的规则,更是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很多人认为语文只是一门学科,但其实语文还具有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在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中,他提到了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同时,语文也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化传统,塑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生的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另外,语文还是我们与人沟通,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地探索语文教材 的新途径 , 不 断地 提 升 自身 语 文 素
的认知 差异 , 学 生的个性 不 同, 如 果学生 自己不 努
力, 家长 不 配合 , 一个 老 师面 对一 群 孩子 , 谁 有 能
力教 好每一 个孩子? 更何 况谁不 想 自己培 养 的孩
子 都 是 能 人 志 士 『现 在 的 家 庭 , 四 到 六 个 家 长 都
是 学 习 文本 的语 言 文 字 , 二 是 学 习 重在 实践 中 的
运 用。 而“ 语言 文字 ” 是一个大课题 , 对于小学来说 , 这 又具体 包含 哪些内容 呢?一 线教 师对此还 是摸 不着头脑 。 吴教授提 出的指 向本体性教学是一盏 明 灯。 他告诉一线教师 : 根 据课标和学段特点 , 结合孩
学 习语言 文字运 用的综合性 、 实践 性课程。 这样 的
定义让我们

运用, 错 了改 , 再训 练 , 光理解和 懂 了没 有 用, 没有
学 会运 用到时他还是 不会做 。 英语课 有操练课 , 新 单 词 的操 练 和 运 用 、 新 句 型 的 操 练 和 运 用。 几乎所
线 语 文 教 师至 少 明确 了 两个 关键 点 :

很敬 业 , 很 努力 , 只是 努力 的付 出没有 取得令 人满 意 的效 果而已。 而这并 不是我们语 文教师 的错 。 看 看数学教材 、 英语教材 、 科学教材 , 乃至美术 、 音乐、 体育教材 , 每 节课 的教学 内容无 不清清 楚楚 , 唯有 语文教材 没有 明确 的教学 内容 , 课 标、 年 段要 求只 是一个指导方 向, 而教什 么却是我们教 师 自己去解 读 文本 , 自己去选择 和取舍 , 在这 中间消耗 了太 多 的精 力, 有时往往 是吃 力不讨好 。 而考试 的题 目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唐绍龙有幸聆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后,我和所有人一样感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号角一同加进“改革”的队伍中,为小学语文寻回最本真的自我,去掉浓妆艳抹,指向本体性教学,让语文成为语文,因为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

一、我们很劤力,还将继续劤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批评由来已丽,特别是初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甚是不满,什举东西都怪小学教师没教好。

而家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却是“万能型”的。

而应试教育的压力就像一个重重的壳,总让我们丼步维艰,有许多教师自嘲说:“我们不是乁龟,就像王八。

”常听到一些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夸夸其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果学生自己不劤力,家长不配合,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谁有能力教好每个孩子?更何况谁不想自己培养的孩子都是能人志士!现在的家庨,四到六个家长都教不好个孩子,凭什举让我们一个老师教好群孩子?我们每年听数十次讲座、观摩数十场公开课,每个专家都有他的自圆其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一线教师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吸收谁的观念。

我们忙碌着,也盲目着。

教育问题不能单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还有学校、家长、社会……如果单纯回到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说,一线的语文教师很敬业,很劤力,只是劤力的付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已。

而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错。

看看数学教材、英语教材、科学教材,乃至美术、音乐、体育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清清楚楚,唯有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课标、年段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方向,而教什举却是我们教师自己去解读文本,自己去选择和取舍,在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有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而考试的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同年段今年考这个,明年考那个,一线教师总是被教得团团转。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问题提出: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困惑2.本文目的:探讨吴忠豪教授关于语文教育的观点及启示二、吴忠豪教授的语文教育理念1.语文教育的核心: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2.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三、吴忠豪教授的教学实践1.案例分享:阅读教学中的策略运用2.案例分享: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尝试四、吴忠豪教授关于语文教育的反思1.现行语文教育的不足:过于注重应试、忽视能力培养2.改革建议:回归语文教育本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五、读后感悟与应用1.个人反思:语文教育的认识与实践2.行动计划:将吴忠豪教授的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正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许多语文教师和家长们不禁困惑:语文到底教什么?如何教?近日,我有幸阅读了吴忠豪教授的《语文到底教什么》,这本书为我解答了诸多疑惑,并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

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认同。

回想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那些让我受益匪浅的课程往往是在实践中度过的。

例如,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进行课题研究、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案例。

他以阅读教学为例,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同时,他还提倡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写作教学中,吴忠豪教授鼓励创新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然而,吴忠豪教授也指出,现行语文教育仍存在过于注重应试、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

这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他呼吁教育工作者回归语文教育本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吴忠豪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吴忠豪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报告心得7月18日,在五中听了吴忠豪教授作的报告《遵循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探寻语文课堂改革正确方向》,本次报告中,吴教授主要阐述的观点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教学。

听报告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思考,总结如下:一、遵循什么规律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服务的是家庭,立足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应该遵循一系列的规律。

1.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怎样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指向于这样的需求,并把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我们教学的总体目标。

2.语文教学发展规律。

语文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语文的教学应当顺应发展的趋势,教育者的理念应随之不断地更新,而不是固守旧理,习惯主义。

3.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随着年龄的推进,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知识的习惯,转化信息的能力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语文的教学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只有如此才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遵循规律语文教学应当遵循一系列的规律,但是教学的措施应当如何具体的操作,如何具体地顺应规律呢?1.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的习惯和信念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素材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决定了实施过程中的步骤等等,但是一切的一切应该顺应客观规律,不可因为教师个人的喜好或者能力的限制固步自封,要敢于自我更新,敢于进行革新。

2.教学策略的选择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耐心的原因,或者因为对教学目标的忽视,又或者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选择了不恰当的策略。

因此,选择教学策略需要教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3.教学策略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预设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时机,需要创设情境,甚至需要进行调整顺序等等,一切都应以实时的现状为依据,一些教学策略的实施都应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以目标的达成为导向。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从小学语文泰斗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学到的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从小学语文泰斗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学到的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从小学语文泰斗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学到的4月5日的下午,做客苍梧教育大讲坛的是小学语文教育界泰斗级人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先生。

吴教授作的报告是《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语文课程基本原理的探讨》。

吴教授首先给小学语文进行了恰当的定位。

他指出: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而是用课文去学阅读,学作文;学语文的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运用;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它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

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运用语言。

理解一种语言的运作规则,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

因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学习,主要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用习得的方式进行默会知识的内隐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吴教授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边结合具体的课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他语重心常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对于儿童母语的学习规律,他说: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性规律,否则就要碰壁。

语文课本中某些学科知识之所以并不管用,就因为这些知识并不反映母语学习的实际需要。

对于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他指出语文教学要抓好一个基础两项实践,一个基础就是语言积累,两个实践就是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

因为积累语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读书习惯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过去,我国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朝向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忽视文本语言的积累,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国民语文水准下降在小学阶段,积累的重要性在于丰富语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如果养成了读书习惯,那么不管社会风气如何,此人终生都会喜欢读书;反之,就一辈子不喜欢读书。

小学语文 吴忠豪教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有感

小学语文 吴忠豪教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有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听吴忠豪教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有感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不禁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

近些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总是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里通过教师概括的写作方法来提升学生们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减少作文问题中白话和口头语多、词汇贫乏的问题。

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单靠写作方法,更多的是还是靠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但我们如何开展教学?因此,针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多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语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也尤为重要。

此时多元教学的引入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就大有裨益了,当教师讲解一篇课文,其后附加若干篇可供学生泛读或者作为课外阅读的文章,这样可以改变过去指向性很强的精读精讲式教学。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提到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对于这样一部经典小说,很多孩子其实是读不懂的,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文章,如:金圣叹对于《三国演义》的点评、《三国志》、还有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从不同角度为学生展示三国人物,让学生能从相关文章中获得阅读兴趣,实现阅读圈的扩大。

因此教师增加的课外阅读文章也可以有一定的深度,学生读不懂没有关系,可以鼓励他们“囫囵吞枣”或“连滚带爬”式的读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一定量的阅读作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逐步有自己的阅读方向,真正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面对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孩子都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对于老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只是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固定学生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在班级小区域内可自主建立“快乐读书吧”,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书籍,互相推荐好书,更可以在读完书后互相交流读后感,放宽学生读书的时间和读书的内容,这样,在学生内部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风气,让学生能崇尚读书、热爱读书。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总结(优秀6篇)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总结(优秀6篇)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总结(优秀6篇)篇一: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篇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

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

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透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潜力的。

”其实,上课也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能够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的确如此,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

作为一名教师,务必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1、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激情。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必须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

而同样的资料,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而抑扬顿挫,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

教师只有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才能让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文采。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是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教师总能印象个性深刻,也个性怀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必须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诸多的效仿。

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妙语连珠,学生又怎能不如沐春风、如饮甘醇?作为教师,我们就应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从“读”到“用”的华丽转身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从“读”到“用”的华丽转身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从“读”到“用”的华丽转身今天重读吴忠豪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第一章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

课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

收获有三:一、教学目标不宜多而杂,要基于学情特点,基于教材特点,有所舍弃。

如在基于个人经验的设计中,教学目标有四个,分别涉及到欣赏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结构、概括段意、写段训练,这么多的要求放在一节课里,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在基于团队协作的设计里,教学目标简化为三个,理解句子,认读理解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提升情感。

在基于实践反思的设计里,教学目标也有三个:朗读课文,理解12个词语;运用四到六个四字词语说一段话;知道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

同第一次的目标设计相比,后两次设计的目标舍弃了总分段落结构的仿写。

因为这个目标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高了些。

而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所以把目标定位在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上,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这也是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从这三个设计里,可以看到,教学目标和重点越来越简洁明晰,紧扣“理解”和“运用”,紧紧指向“理解”和“运用”,人文教育目标清楚,表达训练目标明确,可检测性很强。

二、文本的阅读训练离不开词语教学,学生的表达训练更离不开词语教学,所以,中年级要把词语教学放在重中之重,认识——理解——积累——运用——提升情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训练提高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生字,所以低年级教学要突出生字教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不理解的词语,所以中年级要特别重视词义教学。

在这篇课文中,四字词语比较多,正好适合拿来对学生进行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训练。

而词语教学最高明的做法是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总结方法的指导,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如本课例中词义教学用到的方法有:先通过选择正确义项理解这个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两个近义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同伴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词语放到文本语境中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摘要:一、引言:对吴忠豪教授的思考表示认同和敬意二、语文教育的实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三、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四、现行语文教育的不足: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五、改革语文教育的建议: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总结:语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正文:一、语文教育的实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因此,语文教育应当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自我。

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现行语文教育的不足: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然而,现行的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

许多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优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

四、改革语文教育的建议: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忠豪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语文教育的建议。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实践环节的重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情。

最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五、总结:语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语文教育承载着培养新一代民族素质的重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吴忠豪教授的思考和指导下,我国语文教育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改革语文教育贡献力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感悟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感悟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愉快。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言语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言语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细心解读,就会发觉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在言语文字的运用上,这和原来0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描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比拟而言,突出了工具性的地位。

这也是01版课标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重新定位。

十年的课程改革,编写者看到了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落实课标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带来的诸问题。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的转变。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

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

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毛病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感情教育。

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

吴中豪与语文名师磨课有感

吴中豪与语文名师磨课有感

有的放矢,实实在在教语文----读《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读后感李小维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

基于这一理念,吴忠豪先生带领团队出版了这本专题行动研究成果集。

正如吴先生在前言中所说,这个集子,就是希望将这种有效的、可操作的骨干教师研修方式推荐给大家。

初读这本书,就觉得操作性极强,并从中感悟到磨课的重要性,故视为珍宝。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课文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书中讲到徐家良教授对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讲一节课老师讲多少时间,学生该活动多少时间,应无定论。

若是教师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多一点这样的聆听,也许要比学生去做那些表面热热闹闹却缺乏实质性深入的讨论,更能让学生有收获。

”言之在理,讲之合情。

二说学生当练即练。

本课中老师设计的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练习,授课老师可以指名概括后,教给学生概括文章的要点:简介、准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内练讲,让这种训练更扎实有效。

三说领悟和提升。

反思之后,专家团队一致认为,要想做到推进层次,首先要解决原有的情感,把原有的情感层面弄清楚了,搞扎实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如果能在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去运用,这是一个转变,一大突破。

团队成员反思《教学目标三题》中明确指出三点:1、教师想教什么;2、教师实际在教什么;三、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

从课程目标的设定到目标的实施过程,再到目标的达成,其实这就是语文课,这就是从教学内容去观察一节课,反思一节课应该注意的。

一节好课是什么标准?一节好课应有这样两个特征:其一,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提升,或方面的扩展;其二,在横向上学生建立相互的关联网,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精品文档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吴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吴教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要改变现状必须转变两个观念: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二、从“非本体”到“本体”。

听完讲座后我如梦初醒,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围绕课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和突破文章重难点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语文学习方法上有所收益,语文能力没有提高。

如吴教授所例举的,同样是教《太阳》一课,大陆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带着学生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而一位台湾老师,却在设计上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课文的表达方式。

随后吴教授提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四条路径:1、从“理解”到“运用”。

2、从“教课文”到“学方法”。

3、从“教过”到“学会”。

4、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课文内容中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关注儿童语文发展。

其关键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一篇课1 / 8精品文档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抓住课文的知识点和切入点,把文本作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沟通。

比如,语文学习应以表达为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必须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而我们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所以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用表达去促进理解。

使学生在认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得到迁移。

这次讲座,对于我这个初教者来说,爱益匪浅。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在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中,他强调了语文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说,语文只是语文,但它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
和传承文明的必要工具。

语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思考,可以让我
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想
法和情感,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心情。

同时,
语文也是一种艺术,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当今世界中,语文的价值越来越被低估了。

大多数人认为语
文只是学会读写而已,而忽视了它的实际意义。

然而,吴忠豪教授
在讲座中提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的价值
和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无论我们是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语文都
是我们必要的技能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与世界交流和合作。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珍视语文的价值。

不仅要学会语文,还要用心学习、用心使用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
作用,让思想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吴忠豪读后感
一、语文教育的实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的学科。

然而,语言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心:语言实践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将教学内容聚焦在语言实践上。

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应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

四、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注重分数,忽略能力培养
然而,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许多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分数,忽略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导致了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为此,我们必须对现行语文教育进行深刻反思。

五、结论:呼吁改革语文教育,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非单纯地追求分数。

为此,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努力。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读了关于吴忠豪老师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后,就像是在语文教学的迷雾里突然被人塞了个指南针,一下子有了方向,还满是新奇的感悟。

以前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字、读文章、写作文,简单得很。

可是吴忠豪老师就像个超级侦探,把语文教学里那些藏在角落的秘密一个个揪了出来。

他告诉我们,语文可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些。

他强调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这就好比盖房子,字词就是那一块块砖头,语法啥的就是把砖头粘起来的水泥。

要是没有扎实的字词基础,语法也是一知半解,那这语文的房子肯定盖得歪歪扭扭,风一吹就得倒。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学语文,老是把字词写错,写作文的时候也是颠三倒四,语法错误百出。

那时候要是有吴老师这样清楚地告诉我,得先把这些基础打牢,可能就不会闹那么多笑话啦。

还有阅读,这可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

吴老师不是只说让我们多读就行,而是深入地指出阅读教学不是光看故事内容那么简单。

得去理解作者怎么用词、怎么布局文章的结构,这就像是去拆解一个精巧的机器,看看每个零件是怎么相互作用的。

以前我读书就是囫囵吞枣,看完了只记得个大概情节,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啥滋味儿都没品出来。

按照吴老师的方法,再去读书的时候,就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副特制的眼镜,能看到文字背后那些巧妙的安排了。

作文教学也是吴老师探讨的一个重点。

以前我觉得作文这东西,全靠灵感。

有灵感的时候就能洋洋洒洒写一大篇,没灵感的时候对着白纸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吴老师却告诉我们,作文是有方法可以训练的。

从简单的语句通顺到有文采,从模仿优秀作品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就像学走路,先得扶着墙慢慢挪,然后才能大步跑起来。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写作文不是靠撞大运碰灵感,而是可以像练武一样,一招一式慢慢练扎实的。

吴忠豪老师的这些观点,就像是给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开了一张宝藏地图。

老师们知道该带着学生们在语文的大宝藏里挖掘什么,而我们学生也明白了在语文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到底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耕耘。

2022年4月12日兰陵县小学语文教学线上培训心得体会吴忠豪心得体会

2022年4月12日兰陵县小学语文教学线上培训心得体会吴忠豪心得体会

2022年4月12日兰陵县小学语文教学线上培训心得体会吴忠豪心得体会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xx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能够静下心参加学习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习要树立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必要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

我非常珍惜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新的莫基点、人生的又一起跑线,更是我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农村教育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条件。

对于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既要有为学生、学校服务的意识,更要有服务的本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和我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进行了引领,老师们的讲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且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认识明显存在局限与不足,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他们精彩纷呈的理论演绎和彰显个性的理念宣扬让人折服。

本次培训,好比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一盘盘“山珍海味”让我们目不暇接。

一、品————课程之丰盛(培训的基本情况)这次培训课程涵盖面广,内容非常广泛,新课改、教学预设、课题、儿童教育等无不涵盖,既突出了时效性、针对性,又是完美的整体,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又说明了教育部对这次“国培计划”的高度重视,独具匠心。

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

令人耳目一新,在学习期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

二、感————理论之精华(名师授课的特点)不同专家,不同理念,不同视角,不同收获。

由于专家教授们从事不同的实践活动,研究领域不同,理论背景不同,正是这样精彩各异的身份才使我们吸纳不同的信息,启发我们多样的思考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从小学语文泰斗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学到的
4月5日的下午,做客苍梧教育大讲坛的是小学语文教育界泰斗级人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先生。

吴教授作的报告是《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语文课程基本原理的探讨》。

吴教授首先给小学语文进行了恰当的定位。

他指出: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而是用课文去学阅读,学作文;学语文的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运用;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它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

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运用语言。

理解一种语言的运作规则,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

因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学习,主要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用习得的方式进行默会知识的内隐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吴教授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边结合具体的课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他语重心常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对于儿童母语的学习规律,他说: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性规律,否则就要碰壁。

语文课本中某些学科知识之所以并不管用,就因为这些知识并不反映母语学习的实际需要。

对于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他指出语文教学要抓好一个基础两项实践,一个基础就是语言积累,两个实践就是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

因为积累语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读书习惯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过去,我国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朝向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忽视文本语言的积累,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国民语文水准下降
在小学阶段,积累的重要性在于丰富语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如
果养成了读书习惯,那么不管社会风气如何,此人终生都会喜欢读书;反之,就一辈子不喜欢读书。

阅读学专家研究,读书习惯养成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和初中年龄阶段基本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是否喜欢读书。

当下,我国国民不喜欢读书,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小时候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这和我们基础教育阶段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所以说学生读书比教师讲课更重要。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懂得了自己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原来是如此的重要,也让我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