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氏

合集下载

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什么神

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什么神

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什么神中国神话中有一个时代,名为上古,那时天地开辟不久,诸多神灵登场,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什么神呢?下面是有共工是上古神话中水神,欢迎参阅。

共工是上古神话中水神共工,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许锦晶曰:共工,帝直也)。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

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辉县。

此共工并非神话中的共工(神话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娲政权时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追后以为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

夸父则为魁隗氏嫡系九世孙,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单指一人)的曾孙辈。

水神共工基本简介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

后为颛顼年诛灭。

此外还有一说,谓共工是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

《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允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又《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水神共工人物生平此共工并非神话中的共工(神话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娲政权时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追后以为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

夸父则为魁隗氏嫡系九世孙,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单指一人)的曾孙辈。

《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对,后土是一位道教女神仙,她属于天尊级别的,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传说她是共工氏的女儿。

共工氏是谁?共工氏就是共工,他是水神,专管洪水,跟火神祝融是死对头。

“水火不相容”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二位大神。

这二位曾经动过手,后果相当严重,因为共工输了。

共工一怒之下把不周山给撞坏特了,不是开车撞的,是拿头撞的。

撞完后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天地开始倾斜,山川易了位,连日月星辰的运行也发生了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因为共工而发生了改变,要说这位也真是牛啊。

后土就是共工的女儿,民间称她为后土娘娘。

我前面写财神的那篇文里说过,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农业社会,老百姓追求的就是能吃饱饭。

土地承载万物,在母系社会人类开始崇拜女性和自然土地。

人类信赖土地,觉得大地象母亲一样温厚而稳重。

后土的后字则指女人,这和母系社会有关,甲骨文中的后字就是一个女人的形象,大着肚子半蹲着产子,所以人们把这位管理土地的女神仙称为后土娘娘,后土就是打这儿来的。

你们可别小看这位娘娘,她位列“四御”之一哦。

何为四御?道教经常提到一个词叫三清四御,三清就是元始、太上、灵宝三位天尊,四御则是仅次于这三位天尊的神仙,要是神仙排名次,后土娘娘是妥妥的前十名啊。

那她都具体管理些什么呢?按天地之分,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那么上有天帝,下就有后土。

天帝是谁?就是玉皇大帝啊。

按照人间皇帝和皇后相对应的称呼来看,天帝和后土才是一对,人家才是正经夫妻好嘛。

啥?你问我王母娘娘呢?不好意思,道教神仙里没有这么一号,是小说里编出来的,古代文人的笔真厉害。

反正姐是只知西王母不知王母娘娘的。

接着说哦。

后土掌管三十六地,那三十六地则有三十六位土皇,他们负责掌管阴阳,化育大地,消除幽暗,指引神明。

凡进行与土有关的事情都归他们管理,比如动土,镇宅,修路,铺桥都要举行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道路通畅,家宅平安,消灾降福。

再说回她爹共工。

话说后来全球范围发大水,大禹治水时要求共工氏帮帮忙,共工氏不高兴帮。

共工触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触山文言文翻译

原文如下:共工氏与祝融争而不胜,怒触不周之山。

折天柱,绝地维,故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与水逆斗于玄黄,云霭霭而四塞,日中无光,昼则冥冥。

及九野之田,山岳崩摧,川谷改易,陵迁陆移。

于是,民皆裸身露首,相抱而哭,无衣无食,死者相望。

翻译如下:共工氏与祝融氏争斗,未能取胜,愤怒之下,撞击不周山。

折断了支撑天的柱子,断绝了维系地的纽带,因此天不能完全覆盖,地不能全面承载。

在远古时期,四极崩塌,九州裂开,天不能全面覆盖,地不能全面承载。

火与水在玄黄之间逆流相斗,云雾弥漫,遮天蔽日,白天也如同黑夜。

至于九野的田地,山岳崩塌,河流改道,陆地迁移。

于是,人们都裸露着身体,露出头部,相互拥抱哭泣,无衣无食,死者相望。

共工触山之故,乃天象地脉之变。

昔者,天有十日,轮流照耀大地,共工氏触山,九日俱陨,仅存一日,故后世有“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之成语。

地裂之处,涌出洪水,泛滥成灾,生灵涂炭。

此乃共工氏之过,亦为天地之变。

共工触山,后世传为神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古人以此事告诫后人,行事不可刚愎自用,应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处。

共工触山,虽是一场灾难,但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然共工触山之事,亦有其道理。

共工氏刚烈之性,触山之举,实为抗争天命。

在古代,人们敬畏自然,认为天命不可违,共工氏敢于挑战天命,实为英勇之举。

故后世之人,虽知共工触山之灾,亦多对其抱有敬意。

总之,共工触山之事,既为一段神话传说,亦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此事虽悲,却让人深思。

它警示我们,面对困难与挑战,应勇敢面对,勇于抗争,但亦要顺应自然,和谐共处。

共工触山,虽已成为过去,但其精神,仍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共工的神话故事

共工的神话故事

共工的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那你知道哪些共工的神话故事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共工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共工的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

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

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

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

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

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

共工的基本介绍

共工的基本介绍

共工的基本介绍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共工的基本介绍是怎样的呢?本文是整理共工的基本介绍的资料,仅供参考。

共工的基本介绍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凶。

人物生平此共工并非神话中的共工(神话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娲政权时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

夸父则为魁隗氏嫡系九世孙,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单指一人)的曾孙辈。

《史记:五帝本纪》[1]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此三族世忧之。

至于尧,尧未能去。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尚书;尧典》: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帝鸿氏)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少皞氏)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缙云氏)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颛顼氏)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著名典故。

故事讲述了共工氏在与水神鳌 (ào) 搏斗时,因愤怒而触怒了山神,导致山崩地裂,洪水泛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传说,共工氏是水神,掌管着江河湖海之水。

有一天,水神鳌突然发起狂来,不停地摇晃着自己的身体,使得整个大地都发生了动摇。

共工氏听说了这件事,便前往制止鳌的行为。

然而,鳌十分强大,共工氏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他。

最终,共工氏感到非常愤怒,于是他用手中的巨斧猛击地面,导致大地裂开,洪水泛滥,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据说,共工氏在触山之后,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而,他的精神却仍然存在,他的力量也仍然在影响着世界。

在中国古代,共工氏被尊奉为水神,是人们敬畏的对象。

同时,这个故事也表达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敬畏之情。

共工触山的故事不仅是一种传说,也是一种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反思。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界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敬畏,而不是盲目地破坏和掠夺。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山海经》中的一篇文言文,描绘了神话中的共工氏怒触神山不周山的故事。

下面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文及其译文:原文:上古之时,有共工氏,是盘古氏之后人也。

共工氏身材高大威武,聪明机智,善于水利。

当时人们都敬畏他,尊称他为“大禹”。

有一年夏天,北方山川发生洪水,淹没了很多居民的家园。

人们纷纷向大禹祈求帮助。

大禹倾尽心力,领导人们修建堤防,奋力抗洪,努力守护家园。

然而,共工氏心中嫉妒大禹的威名日盛,心中愈发嫉恨,下定决心要取代大禹的地位,成为万民之主。

于是,共工氏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水利项目,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他带领着一群工匠,开挖山体,引水入海,打算在北方修建一道大堤,以掌控水的流向。

工程开展之后,共工氏毫不手软,毁掉了不少村庄和人们的家园。

人们对他的行为愈发恐惧和愤怒,请求大禹赶紧制止他。

大禹听从人民的请求,赶赴建设的现场,看到巨大的堤坝正在水势涨大的威胁下几乎要坍塌,他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共工氏的疯狂行为。

译文:远古时代,有一个姓共的人,他是盘古的后代。

这个人高大威猛,聪明机智,对水利很有才能。

当时人们都敬畏他,称他为大禹。

有一年夏天,北方山川发生洪水,许多居民的家园被淹没了。

人们纷纷向大禹祈求帮助。

大禹倾尽全力,带领人们修筑堤坝,奋力抗洪,努力保护家园。

然而,共工嫉妒大禹的声名日盛,心中更加憎恨,决心要夺取大禹的地位,成为众人的领主。

于是,共工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展示自己的能力。

他率领一群工匠开挖山体,引水入海,打算在北方修建一道大堤,掌控水的流向。

工程开始后,共工毫不手软,摧毁了不少村庄和人们的家园。

人们对他的行为越来越恐惧和愤怒,请求大禹赶紧制止他。

大禹听从人民的请求,赶到工程现场,看到巨大的堤坝在水势不断涨大的威胁下几乎要坍塌。

他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共工的疯狂行为。

以上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文和译文。

这个故事通过讲述共工氏破坏家园、危害人民和大禹英勇制止的情节,展现了大禹的智慧、勇敢和为人民利益着想的精神。

共工的基本介绍

共工的基本介绍

共工的基本介绍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共工的基本介绍是怎样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共工的基本介绍的资料,仅供参考。

共工的基本介绍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凶。

人物生平此共工并非神话中的共工(神话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娲政权时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

夸父则为魁隗氏嫡系九世孙,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单指一人)的曾孙辈。

《史记:五帝本纪》[1]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此三族世忧之。

至于尧,尧未能去。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尚书·尧典》: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帝鸿氏)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少皞氏)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缙云氏)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颛顼氏)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主要内容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主要内容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主要内容
摘要: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背景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过程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影响
正文: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背景】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则故事,出自《山海经》。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水神,主管洪水。

传说共工性格暴躁,易怒,因其失误导致洪水泛滥,危害人类。

为平息洪水,黄帝(一说天帝)命令祝融(火神)去征讨共工。

共工与祝融激战,最终失败,被逐出天界,怒触不周山。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过程】
不周山,位于西北海之外,是传说中的一座神山。

共工在逃离天界的过程中,来到不周山,愤怒地撞向山体。

由于共工力量巨大,不周山被撞断,导致天空倾塌,大地裂开,洪水泛滥,生灵涂炭。

传说中,共工的头发变成蛇,四肢变成翅膀,最终逃入大海,成为水怪。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影响】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抗争。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共工成为水神的象征,既代表了洪水猛兽,也代表了人类对洪水的抗争。

这个故事传承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渴望,同时
也表达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无助。

此外,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中,都有对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描述和引用。

历史上共工是谁

历史上共工是谁

历史上共工是谁共工又作龚工,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洪水之神。

氏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传说中共工形象凶恶,人面蛇身而红发,性情愚蠢而凶暴,野心勃勃,是黄帝系部族长期的对手。

在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了四凶之一,还有将共工列入三皇中的。

祝融是天界的火神,而共工是天界的水神,两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就是宿敌,祝融和共工两个人相生相克,因此谁都容忍不了谁。

但是祝融的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而共工的心性暴敛、脾气暴躁。

因为一点小事,都会让祝融和共工之间的关系僵持到冰点,终于后来因为黄帝部落的人民的爱戴问题,共工和祝融大战,最终祝融战胜了共工,而共工却羞愧地前往不周山泄愤,因而撞倒了不周山。

早年在黄帝部落中,人民都不会保存火种,只知道可以学习前人燧人氏的方法来取火,但是过程太多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

祝融发现了人民的问题,便开始教人民怎样学习保存火种,如此一来,祝融便受到了黄帝部落中很多人的爱戴和尊敬。

共工发现了祝融深受人们的爱戴,心中不免衍生出来嫉妒之情,共工便暗中派人前去祝融的住所浇灭了祝融的不灭之火。

祝融发现之后十分生气,便找共工理论,但是共工根本不听祝融的话语,无比的气愤,于是带领着五湖四海的水淹没了祝融的住所。

祝融再也忍不下去了,驾驶着火龙开始于共工大战。

由此祝融和共工开始了世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战。

祝融和共工之战极为的凶险残忍,天地之间都是一片混沌,最终祝融还是打败了共工。

共工失败之后,因为羞愧,逃向不周山,祝融穷追不舍,最后,共工无路可走,只能撞向不周山。

因为不周山倒塌,祝融也被天帝杀害了。

祝融和共工之战,其实只是因为小小的私利,但两个人却都付出了生命作为代价。

华夏尧帝时期,天下洪水泛滥,在鲧治水不成功的情况下,尧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共工神话传说

共工神话传说

共工神话传说共工又作龚工,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洪水之神。

那你知道共工神话传说zz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共工神话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共工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

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

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

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

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

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

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

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颛顼与共工的事件有哪些

颛顼与共工的事件有哪些

颛顼与共工的事件有哪些颛顼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是“五帝”之一,那么你知道颛顼与共工的事件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颛顼与共工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颛顼与共工的事件有哪些颛顼与共工都是我国上古时代的著名的布部落首领,根据我国的民间神话传说,颛顼和共工氏同一时代的人,颛顼是华夏部落的首领,即为我国上古的帝王,而共工氏一个部族的首领,因而共工氏颛顼统治之下的一个部落的首领。

颛顼和共工都曾为我国上古时代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关于颛顼和共工两个人之间最为流传的便是,颛顼与共工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

相传,颛顼在位期间,共工是当时的水神,因为为了农业的发展而决定将高地移到低洼处,但是却受到了颛顼帝的反对,颛顼帝认为自己是长生天的儿子,自己部族的命运都掌握在上天的手中,如果共工移动了国山的土便会触怒上天,因此阻挠共工的做法。

但是共工却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有益于华夏部族的百姓的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因此十分坚决地想要移动土地。

颛顼和共工由此僵持不下,颛顼便开始采用鬼神之术蛊惑部落的百姓们,因此共工得到了极少的人民的支持。

共工开始与颛顼对战,但是颛顼武艺高强,共工不是颛顼的对手,因此在大战之后,心中万般无奈,只能够去求上天给予自己启示,便触怒不周山,以死明志。

颛顼与共工之战,不仅仅是为了古代农业发展的争斗,同时也是对于部落中的权利的争夺,颛顼和共工都是华夏部落中极为显赫的领袖,两个人的争斗无疑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

颛顼大帝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有很多种的演绎形象。

关于颛顼武器是什么,其中一种便是说颛顼初生的时候,颛顼的头顶上面便带着一个兵器,那个兵器便是与颛顼一同降生的,后来让部落中的巫师看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兵器是上古时代的著名武器,名唤干戈,颛顼头顶的干戈上面还有着两个字“圣德”,相传只有圣德之人才会得到干戈。

由此可以看出颛顼武器便是传说中与颛顼一同问世的干戈。

颛顼的很有统治才能,但是起初在用兵作战的时候,却始终都是难以横扫千军的,颛顼百番不解,后来颛顼前去不周山向上天询问,终于得到了女娲娘娘的指点,颛顼的武器干戈得以开盾,从此以后颛顼的武器干戈便有着横扫千军的力量了,只要颛顼轻轻地挥动干戈便能够打败十分强大的敌人。

中国四大神话之共工触山

中国四大神话之共工触山

中国四大神话之共工触山希腊神话,众所周知,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神话故事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要知道中华的神话故事一样有着强大的内涵和魅力,只要翻开它,相信你们都会被它深深吸引的。

而中国四大神话——“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你知道其故事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四大神话之共工触山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人物介绍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神话内容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黄帝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

帝颛顼接掌宇宙统治权后,不仅毫不顾惜人类,同时也用强权压制其他派系的天神,以至于天上人间,怨声鼎沸。

共工见时机成熟,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夺取主宰神位。

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天国京都。

帝颛顼闻变,倒也不甚惊惶,他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两股人马从天上厮杀到凡界,再从凡界厮杀到天上,几个来回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连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

他举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他知道,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帝颛顼维持宇宙统治的主要凭藉之一。

身后,喊杀声、劝降声接连传来,天罗地网已经布成。

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他一个狮子甩头,朝不周山拼命撞去,只听得轰隆隆、泼喇喇一阵巨响,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共工氏考论

共工氏考论

共工氏考论关键词共工氏炎帝水纪水害治水平土《世经》《山海经》共工氏本上古一大家名族,其族不仅声名显赫,且活动存续时间亦相对较长。

只是不知其族何以在记载上留下与其原本不甚相符的恶行恶名;且与其族的相关记载亦显得细碎零散,此皆使后来研究的难度增加。

因感念及此,特不揣昧陋,乃鸠聚史料,论撰成此文,以质诸方家,望乞不吝赐教垂顾。

一、共工氏的活动时代及其氏族的社会文化标征记载,共工氏是上古的有名氏族,但后来随其衰落,留下较多的传说之谜。

如首先就是其的时代问题。

先秦记载中较早提及共工者,乃《左传》昭公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按孔颖达“此传从黄帝向上逆陈之”,②③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2083、2083、1590页。

可排出大皞氏、共工氏、炎帝、黄帝之序,那么,共工应乃与大皞、炎帝、黄帝相同的古帝之一。

但《国语·鲁语上》曰:“共工氏之伯九有也”,《礼记·祭法》亦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杜预、郑玄皆以伯〔霸〕说共工身分。

杜预:“共工,以诸侯霸有九州者,在神农前,大皞后,亦受水瑞以名官。

”②郑玄:“共工氏无录而王谓之霸,在大昊、炎帝之间。

”③读《左传》原文,共工与大皞诸古帝相同,同受瑞纪,以纪事名官,但杜、郑却接受《国语》之说,以共工为伯,伯同霸,即诸侯长,共工伯者身份自此被确定。

另一方面,又接受《左传》之说,认为共工在大皞、炎帝之间,或说为虙羲、神农间,其说实相同。

如高诱注:“共工,官名。

伯于虙羲、神农之间,其后子孙任智刑以强,故与颛顼,黄帝之孙争位。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上册,中华书局,1989年,第80页,又见此书第22页高诱注。

《列子·汤问》张湛注同。

自《鲁语上》及《祭法》之说出,再加上记载中共工与颛顼、高辛争为帝之说,又舜流四罪之首为共工,致使其名声地位日益下降。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内容
共工触山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情节。

故事讲述了共工氏在水战中击败了高阳氏,从而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

然而,共工氏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征服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于是,他开始攻打九州的各个城池,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土。

在共工氏攻打某个城池的时候,守城的将领感到十分担忧。

他们深知共工氏的力量的强大,因此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够与共工氏对抗的英雄。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叫做祝融氏的人。

祝融氏是一位非常勇敢和有智慧的英雄。

他得知共工氏的弱点在于其头顶的山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派遣了一些勇士去撞击共工氏头顶的山峰,使其受损。

共工氏得知后,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他更加猛烈地攻打城池。

然而,共工氏的力量开始减弱,因为他不断地攻打城池,使得自己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

最终,共工氏无法承受更多的攻击,于是他放弃了攻打城池,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祝融氏的计划取得了成功,他成功地遏制了共工氏的扩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比力量更加重要,一个小小的策略就可以使得敌人疲惫不堪。

山海经共工触山的故事

山海经共工触山的故事

山海经共工触山的故事一、背景介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著名的神话地理志书,记载了大量关于山川河流、神兽异兽、宝物灵物等奇幻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共工触山的故事。

共工,又称为共工氏,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阶段之后的首领。

他力大无穷,但性格凶暴傲慢,在神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故事情节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刚刚进入氏族阶段。

共工作为最有权势和力量的首领,在人们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然而,他却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而导致自己失去了统治地位。

有一天,共工听闻东方有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名为玄武山,据说其顶端通天直达天庭。

共工心生嫉妒和不甘,并决定挑战玄武山的高度。

于是,共工带领手下的族人和家属,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规模工程。

他们用巨石、泥土和木材等材料,不断地填筑山体,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将山脚推高。

然而,尽管共工拥有惊人的力量,但是玄武山却似乎没有丝毫反应。

共工越加愤怒和气馁,他决定动用更加极端的手段。

共工召集了一帮神奇的水族人,并命令他们操纵江河湖海中所有的水源,将它们全部引导到玄武山下。

水族人辛勤努力地挖掘沟渠、引流排水,不断向玄武山注入海量的水源。

时间一天天过去,玄武山逐渐被淹没在汹涌澎湃的洪水之中。

共工得意洋洋地站在洪水之上,以为终于战胜了这座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山。

然而,正当共工沉醉于自己胜利之时,突然从天空中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只见天空中翻滚着黑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道巨大的闪电劈落在共工身上。

共工被雷电击中,他浑身颤抖、痛苦不堪。

他的力量再也无法控制,整个身体变得异常狂暴。

共工愤怒地挥舞双臂,用尽全力向玄武山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然而,玄武山岿然不动,反而是共工自己被自己的力量所伤害。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天空怒吼,随即倒在了地上。

三、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不应该盲目妄为。

共工触山的故事中,共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嫉妒心,在不顾一切地攻击山脉,并试图改变自然规律。

共工怒触不周山定

共工怒触不周山定

小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 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 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 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 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 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 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 人格化。
所以人们就创造了神话传说, 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 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 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 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 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周山”何意?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 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 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 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 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 叫不周了。
1、听读课文2、朗读课文,找 Nhomakorabea不懂的地方
字词疏释:
昔者( 从前 )共工与颛顼争 为帝,怒而触( 碰,撞)不周之 山,天柱折,地维( 绳子)绝 ( 断)。天倾西北,故( 所以 ) 日月星辰移焉(兼词“于之”,向这 ); 里 地不满( 下陷 )东南。故水潦 (积水 )尘埃归( 汇集、 )焉。
《 淮 南 子 》
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 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 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 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 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 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 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 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
延伸训练:
后羿射日《山海经》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 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yǔ) 、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 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大风于 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 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 置尧以为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工氏共工氏,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许锦晶曰:共工,帝直也)。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

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辉县。

人物简介共工炎帝裔。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

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

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

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

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

祝融与共工战《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

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

[1] 人物生平共工氏,姜姓,是炎帝的后裔。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

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

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

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

徐旭生说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辉县。

郭沫若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

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

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2] 姓氏来历炎帝自阪泉之战失败后,虽然地盘丢了,但其后人仍是子孙绵绵、人丁兴旺,有的还轰轰烈烈地干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有一支姜姓共工氏部落,居住在黄河两岸,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共工氏的图腾就是水。

共工氏的首领世代担任治理水利的官职,人们尊之为水神。

有位首领的儿子句龙还被任命为掌管山川和农业的后土,因此其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为氏,称后氏。

有的后人为纪念共工氏和句龙,就合二为一,称为龚氏。

自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后,炎帝后人在黄帝统治之下,屡遭排挤,日积月累,共工氏对此深为不满。

到了黄帝之孙颛顼时,终于引发了共工氏的反抗。

颛顼于是率众部落征伐共工氏,还命善于火攻的孙子祝融参加征伐。

共工氏势孤力薄,吃了败仗。

传说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得天地倾斜、山川易位,连日月星辰的运行也发生了变化。

共工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威力不可谓不大,后人也有称之为三皇之一。

光阴荏苒,到了尧舜时代,洪水再度泛滥,于是尧命禹治水。

共工氏部落因有抵触情绪而采取不合作态度,禹便再次召集天下各部落征讨共工氏,共工氏又吃了败仗。

这次禹把共工氏逐出中原地区,放逐到江南荒蛮之地。

共工氏后人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当过水神,就在共字旁加了水,称洪姓。

[3] 主要事迹共工治水共工氏是个治水世家。

共工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铲平,低地填高。

在平坦地面上修筑堤防。

用土堤来挡水,这种方法没有疏通河流,水依然会漫流泛滥成灾,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后都遭到失败。

发明筑堤蓄水共工氏和他的儿子后土都对农业很精通。

他们专著于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水利方面。

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后,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

认为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4]高处搬泥石低处修堤防共工氏赢声名人物:共工氏方法:低处修堤防专业名词:共工,管水官员治患水域:黄河中游流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防洪工程是共工氏修筑的防洪堤。

共工氏是炎帝后代,生活在黄河中游。

每到汛期,共工氏居住地的大半地区就会被淹。

于是,共工氏从高处搬来泥土石块,在离河一定距离的低处修起堤防。

由于治水有功,共工氏在各部落中声名卓著,他的后代曾与大禹共同治水,在中国最早的文献中,称管水的官员为“共工”。

共工氏重霸九州东北方的百姓纷纷来报说:“康回已经领着他凶恶的百姓来了!”女娲氏听得,立刻吩咐将那预备的木石芦草等一齐搬到前方去,一面亲自带了那练习跑山、泅水的三千人,并捏造的无数土偶人向前方进发。

不数日,到了空桑之地,只见无数百姓拖男抱女,纷纷向西逃来,口中不住的喊道:“不好了,康回来决水了!”原来那空桑地方左右两面都是汪洋大泽,左面连接的是菏泽,右面连接的是荥泽,北面二百里之外又连着黄泽。

南面的地势,又是沮洳卑下,只有空桑地方却是一片平阳,广袤约数百里,居民很多,要算是个富饶之地了。

那康回既然霸有九州,单有女娲氏不服他,他哪里肯依呢!所以带了他的百姓前来攻打。

到了空桑地方,已是女娲氏的地界,他一看四面尽是水乡,恰好施展他决水灌水的手段。

可怜那无罪的空桑百姓,近的呢,都被他淹死了,有的虽则不淹死,但是连跌带滚,拖泥带水地逃,满身烂污,仿佛和泥人一般;那远的幸而逃得快,不曾遇到水,然而已惊惶不小,流离失所。

女娲氏看见这种情形,便叫百姓将那五十万担的芦草先分一半,用火烧起来,顷刻之间都成为灰。

又叫百姓把前面的烂泥掘起无数,同这个芦灰拌匀,每人一担,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用这个灰泥去填。

女娲氏又在后面运用她的神力,作起变化的方法,不到一会,只见那康回所灌过来的水,都向康回那方灌过去了。

一则以土克水,二则亦有女娲氏的神力在内,所以奏效这般的神速。

[6]共工氏毁掉冰山在史前,共工氏和祝融氏发生战争,共工氏不敌祝融氏,向西北的丛山峻岭撤退;最后,撤到了当时最高的,号称擎天柱的不周山不周山是当时的第一高山,由于当时的条件下没有人类可以攀登上此山的顶峰,人们就认为此山是连着天的,支撑着天,是擎天柱共工氏被打败撤退到了不周山下,无奈祝融氏的苦苦追逼,只好继续往不周山山上撤退;在撤退中探明了不周山的地理情况其实,不周山并不是连着天的,连着天的是覆盖在高山上的冰高高的不周山上耸立着看不到顶的冰山,在阳光下五彩缤纷、灿烂无比为了生存,为了抵御祝融氏的进攻,共工氏挖冰作武器冰山的下部被破坏,加速了溶化大自然的平衡被打破,崩塌的冰山溶化成滚滚火山爆发,大水流向大海,增加了海洋的面积和水量,使海洋底部地壳的压力增大,使海洋底部的地壳向地心沉降;巨大的压力使地心产生了巨大的能量,积聚的能量冲向地壳的薄弱处爆发出来不同地方的火山喷发出火焰,地壳的变动产生了地震这种现象加速了其他地方的冰山、冰川的溶化更增加了海洋的面积和水量在海洋水压和地心能量的作用下,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到青藏地区在不断的升高,感觉到天在变低(天倾西北)东南部的城镇和农田沉没在滔滔大水之中,感觉到大地在往大海里下陷(地陷东南)从此以后,东南的百姓就生活在被大水包围的岛屿上,交往必须用舟代步西北地区的百姓,生活在缺水的高原、高山上,为了生存不断地寻找水源,过上了游民的生活。

有关传说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氏与颛顼由于农业方面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帝位之争,也便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在农业方面的做法。

颛顼认为,他是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

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实施会惹怒上天为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

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共工氏力气上比颛顼要强,但他却不如颛顼有智谋。

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鼓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

当时的人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相信颛顼,认为共工氏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虽然共工氏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

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

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

一声巨响后,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

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皇)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8] 地望考辨共工,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作“共攻”,是古史传说时期的著名部族。

蒙文通先生认为:“共工固世为诸侯之强,自伏羲以来下至伯禹,常为中国患,而共工固姜姓炎帝之裔也。

”世为诸侯之强,说明共工氏作为一个势力颇为强大的部族,曾长期存在于三皇五帝时代,这一点是基本可信的。

但共工氏是否常为中国患呢?《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史记·楚世家》曰:“共工氏作乱,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庚寅日诛重黎。

”《国语·周语》曰:“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堕高湮庳,以害天下。

”这些文献记载似乎说明共工氏常为中国患。

所谓的“患”,是说共工氏振滔洪水造成的水害,这实际上是指共工氏和炎帝部族、黄帝部族之间的争战。

共工氏与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正统势力多次争战,且屡战屡败,因而这个失败的部族在世代相传的古史传说中就背上了恶名。

共工氏的后裔后土平九土,被祀以为社;尧之时,共工之从孙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赐姓曰姜,氏曰有吕。

这说明共工氏的历史功绩也很显著。

共工氏在羲、农之间有域,当时已是显赫的部族,《左传》记郯子述祖之言,叙炎帝于共工之后,则认为共工氏是炎帝之裔有不当之处。

概而言之,共工氏部族初盛于三皇时期,在伏羲、神农之间其势力已相当强大。

五帝时期与祝融、颛顼、帝喾、尧、舜、禹多次发生战争。

虽然共工氏最终战败了,但仍不啻为三皇五帝时期的著名部族。

历史应该给共工氏部族一个公允的评价。

作为三皇五帝时代的顽强部族,共工氏的活动区域何在?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依靠古文献的记载。

有关共工氏地望的记载,最早见诸于《山海经》,该书的部分内容是古代地理的实录,是书与共工氏地望相关的记录有共山、共水、共谷等几处:《北次三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