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译文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未知:佚名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历史真相实际上剥开神话的外衣,我们发现共工和祝融都说是两个部落,共工氏部落负责水文地理和治理水利,而祝融氏负责火事管理。
由于炎皇神农时期地球处于冰河时期,那时水灾不明显。
到了颛顼大禹期间,冰河期已经过去,气候变热,冰川消融,大地开始不断发大水,而有经常暴雨不断。
作为负责水事管理的共工氏,首领颛顼认为是共工氏的责任,因此把滔天不断的洪水怪于共工氏,便下令诛杀共工氏,这边有战争的可能。
然而杀了共工,水患依然不断,到了尧帝继位,水患依然不断,大雨依旧经常下个不停,于是乎尧帝也下令继续追杀共工氏族之人,而祝融氏正是追杀共工氏的执行者。
杀戮再继续,暴雨和洪水依旧不停止。
大禹的父亲鲧被尧帝派去治理水患,修堤堵水九年未果,被杀。
公元前4128年舜帝即位,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并彻底诛杀共工氏族之人。
禹改变了治水方法,运用准绳和规矩,带领族人凿开了龙门和伊阙,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每日一课)文言文鉴赏:《共工怒触不周山》带解释和译文
(每日一课)文言文鉴赏:《共工怒触不周山》带解释和译文小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每日一课”是文言文鉴赏:《共工怒触不周山》。
【背景】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斗争,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以示决心。
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而:表顺承。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为:做。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倾:倾斜。
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移:移动。
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故:所以。
归:汇集。
绝:断。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小墨留给大家的话: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但是不要期待回报,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做了就不要后悔,不做才后悔。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作品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作品注释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而:表顺承。
6、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7、为:做。
8、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9、倾:倾斜。
10、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11、移:移动。
12、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13、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14、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15、故:所以。
16、归:汇集。
17、绝:断。
作品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作品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阅读理解(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共工怒触不周山翻译、解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未知:佚名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注释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历史真相实际上剥开神话的外衣,我们发现共工和祝融都说是两个部落,共工氏部落负责水文地理和治理水利,而祝融氏负责火事管理。
由于炎皇神农时期地球处于冰河时期,那时水灾不明显。
到了颛顼大禹期间,冰河期已经过去,气候变热,冰川消融,大地开始不断发大水,而有经常暴雨不断。
作为负责水事管理的共工氏,首领颛顼认为是共工氏的责任,因此把滔天不断的洪水怪于共工氏,便下令诛杀共工氏,这边有战争的可能。
然而杀了共工,水患依然不断,到了尧帝继位,水患依然不断,大雨依旧经常下个不停,于是乎尧帝也下令继续追杀共工氏族之人,而祝融氏正是追杀共工氏的执行者。
杀戮再继续,暴雨和洪水依旧不停止。
大禹的父亲鲧被尧帝派去治理水患,修堤堵水九年未果,被杀。
公元前4128年舜帝即位,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并彻底诛杀共工氏族之人。
禹改变了治水方法,运用准绳和规矩,带领族人凿开了龙门和伊阙,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推荐】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word版本 (1页)
【推荐】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
摘要: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
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
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
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
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
流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赏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题解: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神话典故。
共工,又称共工氏,相传妻室为桔大爷;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古书《淮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这又是北部人民对于地形及现世界的并未十分美满所起的一种解答。
在开辟神话中,这该是尾声了。
共工触山之小古文
共工触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
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着作。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注】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注释:
(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4)昔者:从前。
(5)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6)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7)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8)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9)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10)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一、作家作品知识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的一部着作。
二、原文翻译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原文: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译文:愤怒的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系挂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原文: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译文:(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动到了这里。
原文: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大地向西北塌陷,所以江湖流水和泥沙都流向了那里。
三、重点词昔者:从前为:做触:碰、撞维:绳子绝:断不满:塌陷。
潦:积水。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流向。
焉:兼词,于是,于之。
译为,到这里,到那里。
四、词语归类1.同义词天柱折断地维绝2.词类活用西北向西北名词活用为状语东南向东南3.焉:兼词必有我师焉:于之,在其中日月星辰移焉:于是,于之。
到这里,到那里。
五、课文分析原因:二雄相斗争帝1.共工怒出不周山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结果:日月星辰移位2.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1)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性格)(2)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为后人造福。
(品德)华夏民族的英雄。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启示
《共工怒触不周山》曲折的反映了在原始部落中的激烈斗争和大自然的巨变,用神话来解释天地运行的自然现象,表示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大自然的思想,神奇的传说中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共工的行为是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作品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作品注释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而:表顺承。
6、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7、为:做。
8、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9、倾:倾斜。
10、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11、移:移动。
12、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13、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14、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15、故:所以。
16、归:汇集。
17、绝:断。
作品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作品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小古文共工触山
小古文共工触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解: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不触:碰到、撞到。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而:表顺承。
6、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7、为:做。
8、天柱八折,地维绝:提振天的柱子八折了,挂地的绳子割断了。
古人指出天圆地方,存有八根柱子提振、地的四角再有绳系摆。
佩,绳子。
绝,割断。
9、倾:倾斜。
10、西北:名词用做状语,向西北。
11、移:移动。
12、矣:并任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作为“这,这里”。
13、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14、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15、故:所以。
16、归属于:汇聚。
17、绝:断。
十几页: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神话典故。
共工,又称共工氏,相传妻室为桔大爷;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古书《淮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它充分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牵涉至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似乎还无法表述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出色表述就是借助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生硬的手法,去表述“天倾西北”“地反感东南”的现象。
这又是北部人民对于地形及现世界的并未十分美满所起的一种解答。
在开辟神话中,这该是尾声了。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所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相左,他带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反攻。
初一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翻译
初一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翻译
初一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翻译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
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释义: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出处:出自西汉刘安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白话释义: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扩展资料:神话传说: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
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
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
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
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黄帝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
帝颛顼接掌宇宙统治权后,不仅毫不顾惜人类,同时也用强权压制其他派系的天神,以至于天上人间,怨声鼎沸。
共工见时机成熟,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夺取主宰神位。
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天国京都。
帝颛顼闻变,倒也不甚惊惶,他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两股人马从天上厮杀到凡界,再从凡界厮杀到天上,几个来回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
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剩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原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共工触山》小古文
《共工触山》小古文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
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
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
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 尘埃:尘土,沙子,这: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注释:
•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译文: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
注释:
• 焉:代词,文中译为“这,这里”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译文与注释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 周山。
注释:
• 昔者:从前
•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 触: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