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和成分血使用(优质参考)

合集下载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第一章:引言1.1 本文档的目的和范围本文档旨在提供全血及成份血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主要内容包括全血和成份血的定义、临床应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1.2 术语和定义1.2.1 全血全血指的是未经处理的血液样本,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1.2.2 成份血成份血是指经过离心分离后得到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等。

1.3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出现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3.1 临床应用指将全血和成份血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过程。

1.3.2 操作步骤指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全血和成份血处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包括采集、离心、分装等步骤。

第二章:全血的临床应用2.1 全血适应症及禁忌症2.1.1 全血适应症全血在以下情况下可用于临床应用:失血、贫血、凝血障碍等。

2.1.2 全血禁忌症全血在以下情况下禁止使用:传染性疾病、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不配型等。

2.2 全血采集和保存2.2.1 全血采集步骤全血采集步骤包括消毒、针头穿刺、采血管选择和采集过程控制等。

2.2.2 全血保存要求全血保存要求包括温度、时间、包装等。

第三章:成份血的临床应用3.1 成份血适应症及禁忌症3.1.1 成份血适应症成份血在以下情况下可用于临床应用: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

3.1.2 成份血禁忌症成分血在以下情况下禁止使用:免疫性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等。

3.2 成份血的提取和制备3.2.1 成份血的提取方法成份血的提取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过滤等。

3.2.2 成份血的制备过程成份血的制备过程包括离心、洗涤、馏析等。

第四章:操作注意事项4.1 无菌操作在全血和成份血的采集、处理和存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4.2 样本标识和追溯每个全血和成份血样本必须进行正确的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确保追溯和溯源能力。

4.3 供血者筛查和审查在进行全血和成份血的采集过程中,必须对供血者进行筛查,包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等,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首先是全血。

全血指的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完整保存了所有成分的血液制品。

一般情况下,全血在采血后会经过一系列处理,如离心、分离等,得到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三个主要成分。

然而,如果这些成分不进行分离,而保持它们原本的比例和组成,就形成了全血。

全血制品有着广泛的医疗应用,主要用于大量失血、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的补血。

全血具有较大的血容量,因此能够快速增加体内的血量,提高血液循环动力。

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调节酸碱平衡等。

此外,全血中还含有多种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然而,全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大量输注全血可能导致血容量过高,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对于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而言。

其次,全血无法满足特定情况下对一些成分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急需凝血因子的患者而言,全血可以提供的凝血因子的含量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

由于这些原因,随着成分血的发展和应用,全血在临床使用中逐渐减少。

接下来是成分血。

成分血是指通过分离全血中的成分,得到其中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后,制成的血液制品。

成分血制品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悬浮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红细胞悬浮液主要用于贫血患者的输血,其主要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个组织器官。

由于红细胞悬浮液中几乎不含有血浆,因此输注时不会增加血容量。

血小板悬浮液则主要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等情况。

而新鲜冰冻血浆则可以提供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物质,用于补充这些物质缺乏的患者。

成分血制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血的局限性。

它可以根据患者具体需求提供定向的治疗,使得输血更加安全、有效。

成分血的使用也减少了对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

然而,成分血制品的制备过程和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制品的效价和功能完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成分血在临床使用上也有一些特殊要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血型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全血及成分血高质量要求GB18469-2012(优质参考)

全血及成分血高质量要求GB18469-2012(优质参考)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whole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血液安全性检测要求 (4)5 血液质量控制要求 (4)前言本标准的第4 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 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469 一2001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与GB 18469 一2001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英文名称由“Standards for whole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 quality ”修改为“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whole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 " ;―调整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对血液的要求分为血液安全性检测要求和血液质量控制要求两部分阐述;―增加了去白细胞全血、冰冻红细胞、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混合浓缩血小板、辐照血液和速冻的定义;―将血液制剂、成分血、红细胞成分血、单采成分血、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单采粒细胞的定义进行修订;―将GB 1 8469 一2001 中少白细胞血液制剂的名称修订为去白细胞血液制剂;―增加了去白细胞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要求;―删除全血及成分血标签的相关内容,由其他相关国家标准衔接;―增加了300 ml 规格全血和相应成分血的质量要求;―将全血和成分血外观要求中“无黄疽”改为“无色泽异常”;―将全血和成分血外观要求中“储血容器无破损”改为“血袋完好”;―将全血外观要求中导管的长度由“20 cm ”调整至“35 cm " ;―将全血的容量要求的表述方式调整为“不包括保养液的容量”;―删除了全血中K +、Na +、pH 和血细胞比容的质量控制项目;―在全血中增加了“血红蛋白含量”的质量控制项目;―将全血中“血浆血红蛋白”质量控制项目调整为“储存期末溶血率”;―将悬浮红细胞外观要求中“上清呈无色透明”改为“无色泽异常”,并将导管的长度由“20 Cm " 调整至“35 cm " ;―在悬浮红细胞中增加了“血红蛋白含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的质量控制项目;―将洗涤红细胞外观要求中“保留注满洗涤红细胞的转移管”的内容改为“保留注满洗涤红细胞或全血经热合的导管”;―将洗涤红细胞中“红细胞回收率”质量控制项目调整为“血红蛋白含量”;―删除了洗涤红细胞“白细胞清除率”质量控制项目;―将洗涤红细胞“血浆蛋白清除率”质量控制项目调整为“上清蛋白质含量”;―在洗涤红细胞中增加“溶血率”要求;―在洗涤红细胞中增加“无菌试验”要求;―将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质量控制项目调整为“血红蛋白含量”; ―删除了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残留血小板”和“体外溶血试验”的质量控制项目;―在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中增加了“无菌试验”要求;―将浓缩血小板的pH 由“6 .。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解读》
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这档子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住院的朋友。

那时候他因为病情需要输血呢。

我就看着医生和护士们在那忙前忙后,特别认真地在处理关于输血的事情。

他们先仔细地核对了我朋友的各种信息,那叫一个仔细呀,一点点差错都不能有。

然后呢,就开始准备血袋啦。

我瞅着那血袋,心里还挺紧张的,毕竟这可是关乎生命的东西呀。

医生说全血的使用可不能马虎,得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用多少,而且要确保血型啥的都对得上,不然那可就出大乱子啦。

还有那些成分血,像什么红细胞啦、血小板啦,也都有各自的使用标准和要求呢。

就好比血小板吧,得在特定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不然就失效啦。

你说这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要求标准多重要啊,就像给病人搭了一座生命的桥梁。

要是没有这些严格的标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重视这些标准,让每一滴血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去拯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对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要求标准的一点小感受啦,希望大家也都能了解了解,毕竟这可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事儿哟!
咋样,我说得还算明白吧?嘿嘿!。

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623-2018

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623-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4血浆
6.4.3血浆制剂常见种类 表5血浆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
品名 新鲜冰冻血浆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 血浆 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 同新鲜冰冻血浆 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会损失部分凝血因 子,尤其是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特点
WS/T 623 -2018
适应症 适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 血或出血倾向 同上 同上,宜增加使用剂量
普通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缺少不稳定凝血因子(V和Ⅷ) 适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会损失部分凝血因 子 同上,宜增加使用剂量
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缺少Ⅷ因子,Ⅻ因子、wWF、 适用于TTP患者的输注或血浆置换 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白蛋白和其他凝 血因子与新鲜冰冻血浆含量相当
不适用于符合成分血输注指征的患者;也不宜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单纯性 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
6.1.4 输注原则 按照ABO及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原则进行输注。
6.1.5 输注剂量 输注剂量取决于失血量、失血速度、组织缺氧情况等。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
6.2
WS/T 623 -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3 血小板
WS/T 623 -2018
6.3.5输注原则 6.3.5.1 按照ABO同型原则输注,出血危及生命且无同型血小板时,可考虑输 注次侧相容性血小板。 6.3.5.2 血小板输注无效时,可开展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性血小板。 6.3.53 血小板应一次足量输注。 6.3.6输注剂量 6.3.6.1 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数及预期达 到的血小板数。通常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 6.3.6.2 患者处于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 止血效果。 6.3.6.3 输注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 成人(70kg)可升高4×109/L~8×109/L血小板, 儿童(18kg)大约可升高17×109/L; 婴幼儿输注血小板5mL/kg-10mL/kg,血小板可升高40×109/L~80×109/L

全血及成分血的使用

全血及成分血的使用

1.使用时间与输注速度1.1全血和成分血出库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

为什么要对血液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呢?血液是一个良好的细菌培养的载体,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特别是在室温或更高的环境中,细菌会大量繁殖。

因为血液输注前,一般都需要加温到室温或更高一些,所以需要对输注时间进行限制。

目前临床多执行从输血科取回的血液在30min内开始输注,4h限制是指从血液发出到输血结束的总时间。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1.2 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起始的15min慢速输注,严密检测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若无不良反应,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

前15min为什么要慢呢?一些致命的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等,往往在少量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时即可发生,故输血开始的15min内输注速度一定要慢,同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停止输注。

那15min后为什么又要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呢?就像鱼儿在有水的地方才能正常生活一样,血液也类似,一旦其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故15min后应该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非紧急情况下推荐的输血速度2.输血器材WS/T 433—2013常规输血应使用专用的有滤网的输血器,以去除血液凝块和微聚物。

输血前准备时,应检查输血器外包装的完整性和有效期,打开输血器外包装并检查输血器的完整性。

输血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输血器管道。

输血结束后,由用血科室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血袋和输血器。

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事件时,应把血袋封闭后进一步检查或按要求封存。

3.药物添加除生理盐水外,血液制剂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在输血过程中不应向血液中添加除生理盐水以外的任何物质。

不可加入其它药物以免发生药物配伍禁忌或溶血。

当患者同时需输注其它液体或药物时,应通过不同的静脉通道进行。

4.血液加温血液置换、大量输血及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时宜进行血液加温。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全血及成份血临床应用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2、全血应用2.1 全血输血2.1.1 血液成分及血型配对2.1.2 输血适应证2.1.3 输血反应及处理2.2 全血检测2.2.1 血液常规检查2.2.2 凝血功能检查2.2.3 免疫学检测3、成份血应用3.1 红细胞悬液3.1.1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3.1.2 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3.2 血小板悬液3.2.1 血小板悬液的制备3.2.2 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3.3 血浆制品3.3.1 冷冻血浆3.3.2 新鲜冰冻血浆3.3.3 血浆制品的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4、附件4.1 转化率换算表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输血管理法》5.1.1 输血管理:指对输血活动的监管、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5.1.2 输血适应证:指接受输血的患者所具备的符合指定条件的医疗状况。

5.2 《血液安全法》5.2.1 血液安全:指针对血液及相关制品的采集、检测、储存、运输、配型、输血等环节,保障患者及供血者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5.2.2 输血反应:指输血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等。

6、结束语本文详细介绍了全血及成份血的临床应用,包括全血输血、全血检测,以及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血浆制品的制备和使用注意事项。

本文还提供了相关附件,供读者参考。

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规。

感谢您的阅读。

附件:- 转化率换算表:用于计算血液成分的转化率。

法律名词及注释:1、《输血管理法》:是对输血活动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确保输血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2、输血管理:指对输血活动的监管、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3、输血适应证:指接受输血的患者所具备的符合指定条件的医疗状况。

4、《血液安全法》:涉及血液及相关制品的采集、检测、储存、运输、配型、输血等环节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5、血液安全:血液及相关制品采集、检测、储存、运输、配型、输血等环节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及供血者的安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解读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解读
《全血及成分血使用》解读
商洛市中心医院 输血科 2020年1月7日
2000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红细胞输注指标
bbvb
问题 1
●消化道大出血的输血阈值? ―内科? ―外科?
科学问题? 分类标准?
问题 2
●非活动性出血儿童患者的输血阈值? 1、开放性策略 2、限制性策略
科学问题? 分类标准?
The Eed
谢谢!
科学问题?
问题 6
问题 7
问题 7
问题 7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问题 3
●去冷沉淀血浆(冷上清)不含凝血因子?
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4
大量输血输血顺序的原则? ―先输血小板? ―先输红细胞?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减少PTP(输血后紫癜) ―减少HTLV(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科学问题?
问题 5
·去白细胞血液的作用有: ―防止GVLD的发生 ―减少PTP ―减少HLTV的传播

全血与成分血使用标准

全血与成分血使用标准

全血与成分血使用标准引言:全血与成分血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血液制品,用于治疗众多病症和救治重症患者。

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全血与成分血,制订相应的使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血与成分血的定义、特点以及使用标准。

一、全血及其使用标准1. 全血的定义:全血是指从献血者身体中采集的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组分的混合物。

2. 全血的特点:(1)全血能提供多种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浆等。

这使得全血成为一种多功能的血液制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病症治疗。

(2)由于全血保持了血液原有的组分比例,因此可以避免成分血分离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失或变化。

3. 全血的使用标准:(1)全血的使用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疾病类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危机程度等因素。

(2)常见的全血使用指征包括急性失血、创伤、手术、贫血等情况。

对于慢性失血或缺铁性贫血,全血可能不是首选治疗方法。

(3)全血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一般每隔一定时间定期检查血红蛋白,以监测全血使用效果。

二、成分血及其使用标准1. 成分血的定义:成分血是从全血分离而来的部分血液组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2. 成分血的特点:(1)通过分离全血可以得到更纯净的血液组分,满足特定治疗需求。

红细胞悬液可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或贫血患者,血小板悬液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2)成分血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血液组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成分血的使用标准:(1)成分血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出血风险等因素。

(2)成分血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来确定,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血液组分。

(3)成分血的质量标准包括:血小板悬液的纯度、血红蛋白的含量、血浆中病原体的检测等。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血液组分才能使用。

结论:全血和成分血是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血液制品。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血液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维持物质,它能够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同时也能够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

在医学领域中,血液不仅可以作为检测生物体疾病状态的重要指标,还可以通过输血的形式来救治病人。

根据血液的不同用途,我们可以将血液分为全血和成分血两种类型。

全血是指由抗凝剂稀释后未经任何处理的血液,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血浆等成分。

而成分血则是将全血通过离心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单独使用。

全血使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急诊输血,即患者因大量失血或其他原因造成生命危险,需要迅速输血恢复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二是用于增加血液成分的输注,比如红细胞输注用于治疗严重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血液凝血功能障碍等。

成分血使用则更为常见,它包括了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以及各种血浆制品。

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并发症,并能更好地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供应效率。

在成分血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液成分的筛选和应用。

比如说,对于缺血缺氧的重度贫血患者,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浓缩物用于补充血红蛋白;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结。

另外,使用血液制品还需要注意避免输血相关反应的发生。

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和输血相关肺损伤等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输血史和过敏史,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结起来,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输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医务人员应该在使用血液制品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血与成分输血

临床合理用血与成分输血
水肿在止血后18~36h达高峰。 治疗:继续用晶体液扩容。
Ⅲ:利尿期 特点:尿量逐渐↑↑,水肿多在3~4天内消退。 治疗:限制钠盐和液体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而不是输血)。
(三)失血性休克输液输血原则
第一步:迅速补充血容量
第二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第三步:纠正可能存在的止血或凝血障 碍
“晶”或并用“胶”扩容,加红细胞输 注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所用的液体量取决于病人的临床状态和 估计的失血量。
1.首批晶体液扩容:(20~30ml/kg)
早期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失 血性休克时,补充血容量和组织间液都 很重要;组织间液近似于晶体盐溶液, 如不用晶体液补充这种“额外”减少, 将导致严重后果(如:急性肾衰)
经验证明首批扩容液应“先晶后胶” ;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 20-30ml/kg体重 。
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首的首批选制2剂0是0白0蛋m白,l林扩容格首选氏应用乳晶体酸液和钠胶体液液 已作为常规复苏措施,
有些胶体液的COP>血浆,把组织间隙的水分 吸入到血管内发挥扩容,加重组织间隙脱水 ;
人造胶体分子量大小不等,大分子扩容,小 分子利尿,容易误导医生认为血容量已补足 。
4.正常血容量再建的征象:
心率下降/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减短/周 围脉搏恢复/尿量增加/动脉血pH值正 常化/正常血压恢复/意识水平改善/ CVP缓慢上升
一方面: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自身 输液),组织间液↓↓
(二)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失血量>20%血容量,早期休克 失血量>30%血容量,明显休克 失血量>40%血容量,重度休克
诊断的难点在于发现早期(代偿期)休克症状 : 1.因失血早期血液未稀释,Hb和Hct(红细胞 容积)可正常; 2.失血伴有功能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 而使血液浓缩。

医学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专题课件

医学行业标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WST专题课件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2 红细胞 6.2.1 功能
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6.2.2 适应证
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也可用于血液置 换,如 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 是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6.2.3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
WS/T 623 -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2.4 输注指征
6.2.4.1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制定输血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Hb水平、心肺功
5.5 合理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
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3 -2018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血 6.1.1 特点
全血制剂的成分与体内循环血液成分基本一致,采集后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全 血中血小板及不稳定凝血因子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6.1.2 功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WS/T 203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全血及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全血及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全血和成分血是在输血过程中常用的两种血液制品。

在临床上,全血和成分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血和成分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方面。

1. 全血的临床应用:全血是指将采集到的新鲜血液以适当比例加入抗凝剂后,直接输注给患者。

全血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因此可以同时满足多种血液成分的需求。

全血在以下情况下常被应用:(1)急性失血:当患者大量出血引起血容量不足时,全血可以迅速补充各种血细胞以恢复循环功能。

例如,在严重创伤、大手术、产后出血等情况下,输注全血可以有效地增加血容量和血液的输送能力。

(2)严重贫血:对于严重贫血患者,输注全血可以迅速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氧运输和组织供氧功能。

例如,在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等情况下,全血输注可快速纠正贫血状态。

2.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成分血是将采集到的全血通过离心和分离技术,将血液分割成红细胞悬浮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液和白细胞浓缩物等多种血液成分,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成分血在以下情况下常被应用:(1)红细胞输注: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可以补充缺少的红细胞,提高氧运输和组织供氧能力。

成分血中的红细胞悬浮液可以通过输注来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2)血小板输注: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血小板输注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出血并提高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浓缩液是成分血中提取的浓缩血小板,可以在手术、肿瘤化疗、造血细胞移植等情况下进行输注。

(3)新鲜冷冻血浆输注:新鲜冷冻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等疾病。

例如,在大量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的血友病患者、DIC等情况下,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可以有效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4)白细胞输注:白细胞浓缩物主要用于恢复血液细胞免疫功能,在严重感染或严重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应用。

白细胞浓缩物可以通过输注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感染和炎症的能力。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2、在输血前,患者有权被告知输血旳利弊,有权 选择其他旳输血方式如自体输血,还有权拒绝输 血
3、临床判断在决定输血是否起着主要作用。
4、在急性失血时,迅速扩容应首选晶体液 或胶体液.对急性失血患者,如丢失量 >50%,普遍以为需立即输注红细胞,但 同步需考虑代用具旳合理使用以降低红 细胞旳用量。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 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成份输血旳意义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输血技术 全血旳临床应用 红细胞旳生理与功能 红细胞制品旳种类与适应证 红细胞制品旳临床应用 结语
教学目旳要求
掌握 成份输血旳定义及意义,临床输血旳 原则
熟悉 临床输血旳环节 了解 输血器材,血液制品与添加药物,输血
-白细胞 -血浆蛋白
(三)利于多种血液成份旳保存
全血旳保养液和保存温度主要对红细胞旳 体外保存特点设计旳,血浆中不稳定旳凝血因子 Ⅴ和Ⅷ在4℃保存二十四小时后活性下降50%,随 保存时间延长几乎完全失去活性。血小板和粒细 胞在4℃保存二十四小时已丧失功能和活性。
(四)节省血液资源
二、临床合理用血
(二)临床输血实践旳原则:
(三)决定临床输血
决定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必须根据临床病情 并结合试验室检验成果全方面评估,做到合理用 血,即输血是为了挽救生命或治疗重病。
三、临床输血技术
(一)临床输血旳环节 1、评估患者旳用血需求及要求输血时间 2、告知将实施旳输血治疗 3、在患者病历中统计输血指征 4、选择需要旳血液制品和数量 5、精确清楚地填写用血申请单
(五)冰冻红细胞(frozen red blood cells)
又称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rozen thawed deglycerolized red blood cells),是利用高浓度甘油 作为红细胞冷冻保护剂,在-80℃条件下保存,阻断全部 酶旳活性作用和细胞代谢途径,需要使用时再进行解冻、 洗涤去甘油处理旳特殊红细胞制品。

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WST623—2018)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全血和成分血的使用(WST623—2018)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8
国际标准化率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 数(ISI)推算出来的。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 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正常值范围 0.8~1.2。 INR的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INR可 有效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效果,例如华法林( Warfarin)。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 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 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6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条 件下,以白陶土激活Ⅻ,以脑磷脂(部分凝 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参 与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 部份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 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7
PT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 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 ,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 需的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9
通则
5.1不可替代原则 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5.2 最小剂量原则 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5.3 个体化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优输血策略。 5.4 安全输注原则 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5.5 合理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血和成分血的适应证、输注剂量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9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WS/T 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8469及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量失血 massive blood loss 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正常成人体重的7%;儿童体重的8%~9%);或3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人出血速度达到150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mL/(kg·min)超过20min;失血导致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成人心率超过110次/min。

3.2 普通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
冰冻血浆的一种,含有稳定的凝血因子。

3.3 去冷沉淀血浆 plasma cryoprecipitate reduced
冰冻血浆的一种,也称为冷上清,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的血浆。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Hb:血红蛋白(hemoglobin) WS/T 623—2018 3
Hct: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SCI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TACO: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 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
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RALI: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factor)
5 通则
5.1 不可替代原则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
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5.2 最小剂量原则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5.3 个体化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优输血策略。

5.4 安全输注原则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5.5 合理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6 全血及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1 全血
6.1.1 特点全血制剂的成分与体内循环血液成分基本一致,采集后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全血中血小板及不稳定凝血因子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

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6.1.2 功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

6.1.3 适应证适用于大量失血及血液置换的患者。

WS/T 623—2018 4 不适用于符合成分血输注指征的患者;也不宜用于治疗凝血障碍、单纯性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

6.1.4 输注原则按照ABO及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原则进行输注。

6.1.5 输注剂量输注剂量取决于失血量、失血速度、组织缺氧情况等。

6.2 红细胞
6.2.1 功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6.2.2 适应证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也可用于血液置换,如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3]。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容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是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6.2.3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见表1。

表1 红细胞制剂常见种类的特点及适应证
6.2.4 输注指征 WS/T 623—2018 5
6.2.4.1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见表2。

制定输血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Hb 水平、心肺功能、组织氧供与氧耗等因素,不应将Hb 作为输注红细胞成分的唯一指征。

表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