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瓦当鉴赏
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文创设计实践
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文创设计实践六朝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将这种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文创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实践方式。
本文将探讨这种文创设计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此类设计来弘扬中华文化。
一、六朝瓦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六朝瓦当是指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因为其形状独特、色彩斑斓、花纹繁复而被誉为“活化石”。
六朝瓦当一般由土质做成,表面经过施釉、绘画之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六朝瓦当的花纹、图案也是值得研究的宝贵文化遗产。
六朝瓦当采用的图案大多源于佛教、道教、儒教等文化,主要包括花鸟、神怪、人物、装饰性纹样等。
这些图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意义,不仅能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还能体现出古人对于生命、自然、宇宙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此外,六朝瓦当的艺术价值也不可忽视,它蕴含了浓郁的唐风、宋韵和元素,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美学观念,还对后世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服装设计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潮流,很多设计师将这种传统元素变形、提炼,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这种设计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服装品。
2. 家居饰品设计除服装设计之外,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家居饰品设计也是一种热门的文创设计实践。
从壁挂、摆件、花瓶等各种家居饰品设计中,可以看到很多六朝瓦当图案的身影。
这些设计不仅能够为家居增添一份文化气息,还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知古代文明的魅力。
六朝瓦当图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美的细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为如此,以六朝瓦当图案为元素的礼品设计也备受青睐。
无论是生日、结婚、节庆等各种场合,六朝瓦当图案可以被加工、设计成各种礼品,例如酒瓶、保温杯、毛巾、卡片等,这些礼品不仅能够传送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展现出设计创意和精湛的工艺。
战国和秦代宫殿中的瓦当赏析
战国和秦代宫殿中的瓦当赏析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
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画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
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
”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
这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动用了数以十万计的劳动力,用大量的土石、砂砾、红柳、芦苇和砖等材料,将秦、赵、燕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西起临洮(即甘肃的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连成一个整体,号称“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从公元1368〜1620年,长城共被重修了18次,最后形成了从中国西部的嘉峪关到东部山海关,总长6700公里,总共用了一亿多立方米的材料,而用砖石约为1/3左右。
它的体积是埃及古胡夫金字塔的110倍[49])。
在秦皇岛的碣石行宫秦时建筑基址上发现了通长68厘米、当面直径52厘米的高浮雕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大瓦当,形式与秦始皇陵出土的十分近似。
如此大的瓦及瓦当,可以想象当时建筑的宏伟。
其他建筑材砖瓦亦与秦咸阳故城出土的相类似,推定此遗址始建于秦始皇时期,西汉时仍沿用,大约到东汉时废弃。
石碑村西边有黑山头遗址,东边有止锚湾遗址,都出有形制相同的大型空心砖和较大的云纹瓦当。
位于秦皇岛市金山嘴的另一处秦行宫遗址,也发现叠落的筒瓦、板瓦、与石碑村遗址形式相同的高浮雕夔纹大瓦当[51]。
图53:战国时期燕的大型筒瓦(1.瓦身长94厘米,当面直径26厘米;2.瓦身长88厘米,当面直径26厘朱;照片来自《燕下都瓦当研究》(刘得彪、吳磬军著,2004早6月)一书) (Large semicylindrical tiles with decorated veins are 475B.C.-221 B.C. I. The size is length 940mm and diameter 260mm; 2. Tlie size is length 880mm and diameter 260mm.) 在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烧结砖瓦材料,其中有板瓦、筒瓦、空心砖、铺地砖、条形砖和瓦当等世界砖瓦网。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瓦当上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其在六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人面纹饰不仅在建筑瓦当上得到广泛应用,也被运用在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本文将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进行浅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艺术特点1. 精细细腻: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人物面容栩栩如生,线条清晰,细节处理精细,展现出六朝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
2. 多样风格:人面纹饰在瓦当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夸张夺目,有的端庄娴雅,有的诙谐风趣,反映出了六朝时期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3. 蕴含寓意:人面纹饰所雕刻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象征,如男女相对、神秘幽远的神祇形象、英俊潇洒的英雄形象等,这些形象的寓意丰富而深刻。
二、历史背景六朝时期,政治动荡、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荣兴盛。
这一时期,中国南北朝的文化融合,各种艺术与手工艺术相互借鉴,艺术成就熠熠生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瓦当之人面纹饰得到了大力发展与传播。
作为建筑装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在六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还是一般民居,都可以看到瓦当之上的人面纹饰。
这些人面纹饰既点缀了建筑物的外观,又赋予了建筑物以神秘的艺术魅力。
三、文化内涵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它既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又反映了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瓦当之人面纹饰中很多神祇形象正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充分显示了佛教对当代艺术风格的影响。
人面纹饰还承载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六朝时期,中国神话传说繁多,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神祇形象常常被雕刻于瓦当之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当时,通过人面纹饰所雕刻的历史人物形象,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和追忆,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摘要】六朝时期的瓦当人面纹饰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人面纹饰的特点、意义、艺术魅力、影响以及保护与传承进行浅析,揭示了其在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人面纹饰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氛围,更象征着祝福和守护的意义,为建筑赋予了灵性。
其特殊的设计风格和技艺让人们产生联想和思考,成为后世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
为了传承和保护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文化遗产,未来需要加强研究工作,挖掘其更多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以保持其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继续传承发展。
【关键词】六朝瓦当、人面纹饰、特点、意义、艺术、魅力、影响、保护、传承、独特价值、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发展方向1. 引言1.1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时期的瓦当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且富有艺术魅力的装饰元素。
人面纹饰以精巧细致的雕刻工艺呈现出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人面纹饰不仅仅是建筑装饰品,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深入研究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六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社会文化,同时也能够体味到古代工匠对瓦当装饰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
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未来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期为后人留下更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和艺术遗产。
2. 正文2.1 六朝时期的瓦当人面纹饰特点在六朝时期的建筑中,人面纹饰是一种非常突出且独特的装饰元素。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六朝时期的瓦当人面纹饰呈现出非常丰富多样的形态,包括男性和女性的脸部特征、表情、发式等。
有些人面呈现出笑容,有些则表现出凝重的神情,这种变化丰富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当时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议六朝人面纹瓦当
41小议六朝人面纹瓦当谢小青华南师范大学摘要:人面纹瓦当有别于六朝其他种类的瓦当。
该瓦当当面用人面造型,个个形态各异,但喜怒哀乐的表情俱全,几乎没有重样之作。
本文用五官中的眼睛和嘴巴分析了人面纹瓦当的造型特点,并总结出了六朝工匠们用对称性、抽象夸张、以浅浮雕的形式加线面组合的装饰手法来丰富人面纹瓦当,以做到瓦面的独一无二性;从巫术、历史以及从六朝时期的制度、文化、整体社会风貌的思想浪潮分析了人面纹瓦当的创作灵感。
人面纹瓦当反映出六朝时期对开始人的关注,也反映出六朝时期的的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强大艺术精神力量。
关键词:六朝人面纹瓦当;线面组合;夸张;以人为本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体积不大,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里是缺少不了的一个建筑构件。
作为一种建筑构件,瓦当实用与审美的功能于一体,集合了绘画、书法、雕塑等造型艺术,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
六朝瓦当被发掘后,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人面纹瓦当是六朝瓦当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当面的人面表情丰富生动,神态各异,从目前已发现的人面纹瓦当来看,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样式,可见它的创新性与制作的独特性。
一、六朝人面瓦当的造型特点分析不同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
六朝瓦当自成体系,在我国古代瓦当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考古专家断代,六朝人面纹瓦当主要活跃在孙吴至东晋时期。
公认最早的一枚人面纹瓦当出现在燕国。
眼睛在五官情绪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睛的造型塑造对人面的情感表达产生巨大影响。
与现实生活中各色人面五官长相一样,瓦当的眼部刻画多样,大体分为有眼眶形状的、有眼珠的、线条形的、块面状的四种类型。
有眼眶形状的,表现为眼大突出,给人祥和神态、与世无争的感觉;有眼珠的,把眼珠刻画的细小,给人活泼精灵的动态感;线条形的眼睛造型里眼珠难区分,运用线面结合的技法,表达形式创新。
块面状眼睛无眼眶无眼珠,给人一种可爱的喜感。
(见图1)嘴部造型表现分很多种,可以为“一”型、方形、椭圆型、两瓣拼合型。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瓦当欣赏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
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
六朝瓦当概述
鼻梁上部的似树 枝状的装饰,源于人 们对生命之树——社 木(即社神)的虔诚 崇拜,具有祈生降福, 保国忧民、社稷长存 等意义。
兽面纹瓦当
出土数量远远 超过人面纹瓦 当,埋藏分布 范围也略有扩 大。当面造型 较为丰富,流 行时间亦较长。
由当面图案有无轮廓线,可将兽面纹大致分为两类:
一、何为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
筒瓦头。是中国传统 建筑屋檐顶端的陶制 盖头瓦,瓦面上带有 花纹垂挂圆形的挡片。 功能: 束水护檐、视觉提示 和美化建筑。 使用范围: 宫殿、衙署、陵寝、 寺庙等高等建筑物。
“当”,即“挡”的初文, 有阻挡、遮挡之意。
价值: 瓦当的图示,代表了国家的礼仪制度、统治阶级的思想、 时代的精神,甚至还有反映城市功能分区和不同区域文化 传播过程的特定价值。
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六朝瓦当概述
•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 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 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 遗存。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 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 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 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寺庙、宫殿
瓦当还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 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 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 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 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 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
文字纹样、图案纹样 扇形与圆形瓦当
六朝瓦当概述
• 当面所饰兽面变化较多,兽面无轮廓线。双目一 般作水滴形,斜立,眼有单线边框或无边框。口 部或作扁长方形,露齿,或用一根弧线将口分成 上下两部分,上部作“山”字形,有的作卧“目” 字型,下部作“Y”形,两边再各加一短竖线,鼻 梁上部两边及面部两侧有短弧表示毛发。与三型 相比,四型构图的线条显得柔和灵动
云纹瓦当
• 云纹瓦当出土 数量不多,目 前主要见于张 府园、铜作 坊 等地点,造 型基本相似。
• 这类瓦当一般都出土于六朝地层的最下部,属东吴—西晋时 期的遗物。在造型上,它还保留了东汉时代云纹瓦当的一 般特点,但是,当面边缘三角纹或放射线状花纹带的出现 及用三条直线作云纹分区的做法,却具是新的时代样式。
• 莲花纹瓦当 • 兽面纹瓦当 • 人面纹瓦当 • 云纹瓦当
•“六朝”主要指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 、齐、梁、陈这六个王朝。
•六朝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区域特色兴起,不 同思想流派竞美,文化较为开放,新的时代精 神和时代风范孕育并逐步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当然也会从一个方面反映这一 时代的特征。
•当面模印一人面,有凸 起的双眼、双眉、鼻、口、 双颊及胡须等。人面边缘 一般都有三角形或放射线 纹组成的花纹带。人面或 作严肃状,或作微笑状, 或作愁苦状,表情生动, 栩栩如生。直径一般在 13-15cm、少量为12-13cm 或15-15.5cm。边轮宽、高 约1-1.5cm不等。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作者:刘路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六朝时出现的瓦当中,人面纹饰并不算多,但是相对神秘,且造型各异,神态逼真,仅出土于南京和东吴境内,这些瓦当为什么会使用人面纹饰?是在展现吴都建业在建筑用材上的自身特色的文化追求,还是具有一定的神秘宗教色彩?本文试作分析。
关键词:辟邪;精神依托;图像研究;人面图案;外传来源的可能性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70-02一、瓦当简介瓦当俗称瓦头,在建筑上采用瓦片一块块的叠压,一直排列到屋檐,保护了在瓦当下面的椽头免于风雨的侵蚀,增加建筑使用寿命,保护了木质结构。
后期渐渐美化增加了一定的艺术趣味以及一定的文化及特殊意义在里。
在南京是一个六朝古都,在这里出土了很多瓦当,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东昊时期的瓦,主要出土地区为:新街口地区、大行宫地区、张富园地区等,人面瓦当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瓦当里人物的面部造型十分丰富,将写实性与夸张性融于一体,即富含文化意蕴,又是孙昊时期建筑造型艺术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
在六朝以前瓦当多是出现在宫殿、衙署、寝殿等的建筑,也是贵族显赫地位一种象征。
从目前资料来看,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人面纹瓦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燕、齐的人面纹半瓦当,而这类的瓦当出土数量也极为稀少。
人面纹作为一种特殊的纹样,在《中国古代瓦当图典》中记载了一个汉朝的人面纹瓦当:半圆形,直径24.2厘米,当面为人面状,有眉毛、眼睛、耳朵、五官清楚,嘴巴大张,面带笑容,可见牙齿,嘴边带有分散状的胡须,眼珠眯成小缝,形态可爱憨厚,较为罕见。
出土于南京大行宫地区以及南京江宁的上坊东昊大墓的人面纹瓦当(现藏于南京博物馆),通过考察,这样的图案到底是代表了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二、南京地区人面纹瓦当分类在大行宫一带出土的瓦当来看,这一时期的人面纹瓦当,其总体上可总结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的人面纹:张口无牙齿、张口有牙齿,张口有舌,及闭口这几类1.圆形,五官清晰,嘴角扬起,有胡须,面部突起,鼻子形象明显,有少量头发的形象,笑容喜庆。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有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六朝时期(220年至589年)的建筑中,因此被称为六朝瓦当。
这些瓦当在古代建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更是古代建筑文化的载体,充分展现了六朝时期的艺术风采和审美情趣。
人面纹饰是六朝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面纹饰的浅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六朝瓦当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人面纹饰的形成和发展人面纹饰是六朝瓦当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密不可分。
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而人面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印度宗教文化,受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
在佛教艺术中,人面纹饰被广泛运用于寺庙的装饰和雕塑中,代表着佛教教义中的神秘和神圣。
人面纹饰在六朝瓦当上的应用可以被理解为对佛教艺术的借鉴和继承。
二、人面纹饰的艺术特点人面纹饰在六朝瓦当上的应用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突显了瓦当的装饰效果,更加彰显了当时艺术家的创造才华和审美情怀。
人面纹饰的形象生动逼真。
在六朝的人面纹饰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非常细腻和准确,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头饰装饰都非常栩栩如生。
人面纹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柔和的线条和精致的工艺,在浅浮雕的瓦当上,这些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这种生动逼真的表现手法使人面纹饰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使得观者在欣赏的时候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人面纹饰的表现形式多样。
在六朝的瓦当上,人面纹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人面,也可以是几个人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图案。
在这些表现形式中,不仅有男性面孔,还有女性面孔,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等。
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使得人面纹饰既有了个性化的特点,又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面纹饰的神秘意蕴和宗教意义。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人面纹饰所承载的神秘意蕴和宗教意义成为了其特有的魅力。
六朝瓦当鉴赏(图)
图1兽面纹瓦当图2兽面纹瓦当图3兽面纹瓦当图4兽面纹瓦当图5兽面纹瓦当图6莲花纹瓦当图7莲花纹瓦当图8莲花纹瓦当图9莲花纹瓦当图10莲花纹瓦当图11云纹瓦当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
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
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择取其中出土最多的兽面纹、莲花纹、云纹瓦当介绍如下:兽面纹瓦当(图1)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0.9厘米。
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长水滴形双目斜立,垂胆形高鼻梁,鼻梁上部直达额部并在两侧各伸出3根线条,作树枝状。
口张大,口外有2道轮廓线,口中露出上下2根长须。
头顶上左右各有一个小耳朵,面部两侧和嘴下饰线条硬直的毛须。
在鼻、额之间钻有一孔,孔径为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2)直径13.7厘米、边轮宽1.1厘米、高1.1厘米。
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水滴形双目稍弯曲斜置,目有双线边框,眉作卧蚕状。
鼻形小而高凸,额部饰三叉树枝状纹。
口张大,口角上翘,露出上下两排门齿和獠牙,吐舌,口外有一道轮廓线,鼻下和上唇间用双线相连。
头顶两侧各有一小耳,兽面周边皆饰须发,鼻上部钻有一孔,孔径1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3)直径14.4厘米、边轮宽1.2厘米、高1厘米。
兽面上部稍宽于下部,兽面轮廓线更显自由,线条上下皆不封口。
椭圆形双目微凸起。
鼻约呈正三角形,鼻根线条直达额部,鼻两侧和眼之间用线条勾勒出椭圆形,圈内又饰一小圆圈。
长方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细齿。
面部两侧和颌下饰少量须毛。
小议六朝人面纹瓦当
小议六朝人面纹瓦当作者:谢小青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人面纹瓦当有别于六朝其他种类的瓦当。
该瓦当当面用人面造型,个个形态各异,但喜怒哀乐的表情俱全,几乎没有重样之作。
本文用五官中的眼睛和嘴巴分析了人面纹瓦当的造型特点,并总结出了六朝工匠们用对称性、抽象夸张、以浅浮雕的形式加线面组合的装饰手法来丰富人面纹瓦当,以做到瓦面的独一无二性;从巫术、历史以及从六朝时期的制度、文化、整体社会风貌的思想浪潮分析了人面纹瓦当的创作灵感。
人面纹瓦当反映出六朝时期对开始人的关注,也反映出六朝时期的的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强大艺术精神力量。
关键词:六朝人面纹瓦当;线面组合;夸张;以人为本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体积不大,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里是缺少不了的一个建筑构件。
作为一种建筑构件,瓦当实用与审美的功能于一体,集合了绘画、书法、雕塑等造型艺术,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
六朝瓦当被发掘后,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人面纹瓦当是六朝瓦当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当面的人面表情丰富生动,神态各异,从目前已发现的人面纹瓦当来看,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样式,可见它的创新性与制作的独特性。
一、六朝人面瓦当的造型特点分析不同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
六朝瓦当自成体系,在我国古代瓦当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考古专家断代,六朝人面纹瓦当主要活跃在孙吴至东晋时期。
公认最早的一枚人面纹瓦当出现在燕国。
眼睛在五官情绪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睛的造型塑造对人面的情感表达产生巨大影响。
与现实生活中各色人面五官长相一样,瓦当的眼部刻画多样,大体分为有眼眶形状的、有眼珠的、线条形的、块面状的四种类型。
有眼眶形状的,表现为眼大突出,给人祥和神态、与世无争的感觉;有眼珠的,把眼珠刻画的细小,给人活泼精灵的动态感;线条形的眼睛造型里眼珠难区分,运用线面结合的技法,表达形式创新。
块面状眼睛无眼眶无眼珠,给人一种可爱的喜感。
瓦当
瓦当设计理念:以中国风定位。
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图案瓦当为设计元素,将起进行变化或重组,通过两元素重新变化或重组将其融入设计中。
设计定位: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简介: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瓦当俗称瓦头。
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区别于滴水,滴水是指覆盖建筑檐头板瓦前端的遮挡,呈下垂状)。
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滴水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
起源:从文献记载看,中国古代建筑用瓦始于夏代;可从考古资料看,殷商时期的宫室、宗庙一类大型建筑还都是“茅茨土阶”,没见到有用瓦的痕迹,更不用说瓦当了。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
瓦和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中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在建筑史上,瓦和瓦当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了不起的独创性发明。
发展: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欣赏瓦当之美
欣赏瓦当之美瓦当作为装饰屋檐和保护椽头的一种建筑部件,古往今来曾长期获得中外学者和艺术家的青睐,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瓦当上的文字多数为吉祥之语和纪念之语。
瓦当所使用的书体,为适应建筑装演的需要,多取小篆、缪篆和鸟虫篆。
瓦当中亦偶见隶书,但装饰趣味明显弱于篆书,所以在瓦当中不占主流。
瓦当的纹饰造型千姿百态,其画像之精美,图案之瑰丽,文字之隽秀,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瓦当艺术,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备受世人珍视。
瓦当铭文,是当时工匠艺人的创造。
作为宫廷建筑的需要,其中多数作品适合了帝王贵族统治阶层的审美趣味。
因此,那些装饰味浓重的瓦当,很可能出自工匠艺人中的高级层次。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选择工匠中的高级艺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然,汉代瓦当中亦有错别字乃至不可释读者,虽不占主流,但与上述一类不同,有可能出自民间文化层次较低的工匠之手。
作为汉代的工艺书法,瓦当铭文给后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对篆刻艺术家来说是至为宝贵的资料。
它既记录了中华建筑文化绚丽的一页,也体现出汉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 汉成山瓦当▲ 汉爵至彻侯瓦当▲ 汉合水置当瓦当▲汉路氏受光瓦当▲ 汉大家常完瓦当▲汉京师庚当瓦当▲ 汉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富宜酒食瓦当▲ 汉九世长乐瓦当▲ 汉路氏受光瓦当▲ 汉雒瓦当▲ 汉舍瓦当▲ 汉四夷尽服瓦当▲ 汉天降单于瓦当▲ 汉田氏富贵瓦当▲ 汉咸况承雨瓦当▲ 汉永受嘉福瓦当▲ 汉长生吉利瓦当▲ 汉长药瓦当▲汉船库无极瓦当▲汉富贵寿乐瓦当▲汉为臣忠信瓦当▲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汉与天无极瓦当▲汉醴泉流庭瓦当▲汉众芳芬苾瓦当▲千金宜富贵当瓦当▲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拓本▲长乐未央瓦当拓本▲飞鸿延年瓦当拓本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万岁半瓦当拓本▲永受嘉福瓦当拓本▲长生未央瓦当拓本▲汉维天降灵瓦当▲汉永受嘉福瓦当▲千秋万世瓦当拓本▲关瓦当拓本清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常乐半瓦当拓本清拓破禅室藏▲汉长乐未央瓦当及拓片▲汉长毋相忘瓦当▲汉光耀块宇瓦当▲清端方题汉瓦当轴书法聚焦编辑发布。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1. 引言1.1 介绍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背景和意义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主要出现在墓室、寺庙、宫殿等建筑上。
人面纹饰通常以仿人脸形态的浮雕或浮雕图案进行装饰,其形象生动、神秘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六朝时期,这种独特的装饰形式被广泛运用,成为当时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人面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面一直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和保护作用的象征,因此人面纹饰在建筑中的运用往往与祈祷、护身等意义相关联。
人面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了解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背景和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启发我们对当代建筑装饰的设计和创新。
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2. 正文2.1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和特点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当时的瓦当多用于寺庙、宫殿、墓葬等建筑的装饰。
人面纹饰被广泛运用,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元素。
这些人面纹饰通常以浮雕或浮雕结合绘画的形式出现,描绘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脸。
人面纹饰的特点在于其形象生动逼真,表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造诣。
人面纹饰的造型多样,既有阴魂不散的神秘感,也有笑靥如花的愉悦感,展现出当时文化氛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来源和特点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六朝时期独有的建筑装饰风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2 瓦当之人面纹饰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瓦当之人面纹饰是六朝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在制作工艺和所使用的材料上展现了独特的技艺和美感。
在六朝时期,制作瓦当之人面纹饰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取合适的原材料。
瓦当之人面纹饰通常使用陶瓷或石灰石等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装饰品的细腻和立体感。
瓦当的收藏与鉴赏
瓦当的收藏与鉴赏瓦当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是建筑中的点睛之笔,也是收藏家们追求的宝贵“珍宝”。
本文将探讨瓦当的收藏与鉴赏,介绍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鉴别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瓦当的历史渊源瓦当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古代。
早在汉代,瓦当就开始作为建筑中的装饰品而被广泛使用。
而到了唐代,瓦当更是经历了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明清时期,瓦当制作技艺更是进一步提升,成为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瓦当的制作工艺瓦当的制作工艺十分繁复精细,需要经历多个环节。
首先是选材,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陶瓷、瓦土和黏土等。
其次是制作模具,通过模具可以将瓦土或黏土压制成各种造型的瓦当坯料。
然后是雕刻和造型,艺人们通过巧妙的刀法和工艺,将平凡的瓦当打造成各种具有艺术感的形象。
最后是烧制和上釉,将制作完成的瓦当进行高温烧制,使之更加坚固和耐久,并通过上釉工艺赋予其独特的色彩和光泽。
三、瓦当的收藏价值瓦当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和古代文化的产物,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首先,瓦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忽视。
每一块瓦当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它们可以窥见古代建筑和文化的印记。
其次,瓦当在造型和雕刻上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唐代的典雅之美,还是明清时期的精巧工艺,每一件瓦当都是艺术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瓦当的珍稀性也为其增添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瓦当已经逐渐消失,而剩下的精品更为稀有珍贵。
四、瓦当的鉴赏技巧鉴赏瓦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下是几点常用的鉴别方法。
首先,通过瓦当的工艺和制作技巧来判断其质量和年代。
精细的手工刻制和烧制技艺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观察瓦当的图案和题材,唐代的瓦当通常以动植物为主题,明清时期则更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表现。
再次,观察瓦当的保存状况和完整度。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时期,瓦当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其中,人面纹饰成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
人面纹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容貌端庄的君王、神仙或道士、幽默滑稽的民间艺人和奇特怪异的鬼怪。
本文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进行浅析,探讨其艺术表现手法及文化内涵。
容貌端庄的君王、神仙或道士,因其神圣、高贵的形象,通常被用于瓦当的宫殿和庙宇的装饰。
在表现手法方面,这类人面纹饰通常采用几何化的造型和线条简洁、清晰的构图方式来呈现人物形象,从而强调其庄重、肃穆的气质。
在文化内涵方面,君王、神仙或道士的形象代表了六朝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
这些人物不仅是神明、摄政者,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人民对权力、崇拜、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幽默滑稽的民间艺人,则是六朝人面纹饰中的另一重要类型。
这类人面纹饰常常表现出人物的嬉笑怒骂,形象夸张滑稽,富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方面,这类人面纹饰通常采用曲线和圆形的造型,加上逗趣的动作表现,使得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幽默感。
在文化内涵方面,民间艺人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和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追求。
最后,还有一类异常怪异的鬼怪人面纹饰,其形象带有浓烈的神秘色彩。
这类人面纹饰常常表现出邪恶、恐怖的形象,颓废、狰狞的面容,让人不寒而栗。
在表现手法方面,这类人面纹饰采用了丰富的线条和线条的交错,形成复杂的图案,给人以剧烈的视觉冲击。
在文化内涵方面,鬼怪人物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恐惧与敬畏。
总的来说,人面纹饰在六朝时期的瓦当上发挥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君王、神仙或道士、民间艺人、鬼怪等人物形象,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标准,展现出一段充满活力和情趣的历史。
小小人面纹瓦当
瓦当
大家好,我是一枚小小的人面纹瓦当。
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儿眼熟?六朝博物馆标志上的那个图案就是我们家的一员啦!把我们作为一家博物馆的标志,那自然是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六朝建筑构件。
建筑上的小小守护者
瓦当最早出现在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中期,我们身材虽小,比顶梁和墙体小很多很多,但却是建筑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檐头的小小守护者。
我们瓦当的作用呢,不仅能挡住上瓦不下滑,遮盖住两行板瓦间的缝隙,下雨的时候还能束水、防水,保护屋架上的木头,让它们不被雨水侵蚀,减缓木头腐朽的速度。
又因为我们特殊的位置,大家在看到建筑的第一时间就能发现我们的存在,所以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位成员原本都是美美的。
小小人面纹文/沈梦之
六朝时期的瓦和瓦当
青
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上的六朝时期建筑
兽面纹瓦当和莲花纹瓦当。
史上最全瓦当欣赏
史上最全瓦当欣赏
北魏莲瓣纹瓦当
北魏兽面纹瓦当
先秦双獾纹瓦当
先秦奔鹿纹瓦当
先秦奔鹿纹瓦当
先秦食燕纹瓦当
先秦卧鹿纹瓦当
先秦玄鹿纹瓦当
先秦豹纹瓦当
先秦葵纹瓦当
先秦云纹四叶纹瓦当
齐树木双鸟纹半瓦当
齐树木纹半瓦当
齐树木纹瓦当
齐天齐半瓦当
齐天齐半瓦当
燕饕餮纹瓦当
燕饕餮纹瓦当
西汉三鹤纹瓦当
西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
西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
西汉上林苑用瓦当
以上西汉上林苑用瓦当
西汉皇室建筑用万岁瓦当
西汉皇室建筑用寿字瓦当
西汉皇室建筑用延年瓦当
西汉延年飞鸿瓦当
西汉延年半瓦当
西汉长乐未央(三星高照)瓦当
西汉长乐未央(字极飘逸)瓦当
以上西汉长乐未央瓦当
西汉与华无极瓦当
西汉与华无极瓦当
西汉与华无极瓦当
西汉“冢”字瓦当
西汉黄山瓦当
西汉“奉终祀堂”瓦当
西汉梁宫瓦当
西汉“众芳芬苾”瓦当
西汉“亿年无疆”瓦当
西汉祠墓冢舍用瓦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朝瓦当鉴赏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
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
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择取其中出土最多的兽面纹、莲花纹、云纹瓦当介绍如下:
兽面纹瓦当(图1)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0.9厘米。
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长水滴形双目斜立,垂胆形高鼻梁,鼻梁上部直达额部并在两侧各伸出3根线条,作树枝状。
口张大,口外有2道轮廓线,口中露出上下2根长须。
头顶上左右各有一个小耳朵,面部两侧和嘴下饰线条硬直的毛须。
在鼻、额之间钻有一孔,孔径为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2)直径13.7厘米、边轮宽1.1厘米、高1.1厘米。
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水滴形双目稍弯曲斜置,目有双线边框,眉作卧蚕状。
鼻形小而高凸,额部饰三叉树枝状纹。
口张大,口角上翘,露出上下两排门齿和獠牙,吐舌,口外有一道轮廓线,鼻下和上唇间用双线相连。
头顶两侧各有一小耳,兽面周边皆饰须发,鼻上部钻有一孔,孔径1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3)直径14.4厘米、边轮宽1.2厘米、高1厘米。
兽面上部稍宽于下部,兽面轮廓线更显自由,线条上下皆不封口。
椭圆形双目微凸起。
鼻约呈正三角形,鼻根线条直达额部,鼻两侧和眼之间用线条勾勒出椭圆形,圈内又饰一小圆圈。
长方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细齿。
面部两侧和颌下饰少量须毛。
鼻梁上部钻一孔,孔径0.9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4)直径13.8厘米、边轮宽0.8厘米、高0.8厘米。
兽面轮廓线简化。
水滴形双目斜立,细弯眉,高鼻,鼻下部两侧各饰一个三角形凸起。
倒梯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牙齿和两边獠牙,吐舌尖。
口部两侧饰长须。
额部有5根竖立的草叶状线条,线条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纹样。
鼻上部钻一孔,孔径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5)直径14厘米、边轮宽1.3厘米、高1.5厘米。
兽面轮廓线简化。
水滴形双目斜立,高鼻,大口呈倒梯形,口中露出上下两排细齿。
鼻两侧、口下和面部两
侧满饰须毛。
鼻梁上部钻一孔,孔径0.5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6)直径11.7厘米、边轮宽1厘米、高0.8厘米。
当面饰9瓣莲花,瓣间分隔线端作三尖莲蕾式,中心莲房凸起,上饰7颗莲子。
当面周边有一道凸弦纹。
莲房中部稍偏处钻一孔,孔径0.6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7)当面略有变形,呈椭圆状,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1.1厘米。
当面饰16瓣莲花,莲瓣之间有分隔线,线顶端呈箭头状突起,箭头之间以短线相连,使当面被分隔成16个扇面状框格,每个框格里有一莲瓣。
中央莲房大而高起,上饰19颗莲子,莲子分2圈排列。
莲房中部穿一孔,孔径0.55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8)直径12厘米、边轮宽1.2厘米、高1厘米。
当面饰16瓣莲花,莲瓣之间有分隔线,线顶端呈箭头状突起,箭头之间以短线相连,使当面被分隔成16个扇面状框格,每个框格里有一莲瓣。
中央莲房大而凸起,上饰7颗莲子,莲房之外一侧钻一孔,孔径0.9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9)当面饰12瓣莲花,莲瓣之间有分隔线,线顶端呈箭头状突起,箭头之间以短线相连,使当面被分隔成12个扇面状框格,每个框格里有一莲瓣。
中央莲房高起,上饰9颗莲子,莲房中部穿一孔,孔径0.8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10)残,无边轮。
直径约14.4厘米。
当面饰8瓣莲花,但仅残存3瓣。
瓣形宽肥,瓣与瓣之间饰倒
弧边三角形纹。
中央莲房大,上饰10颗莲子,莲房与当面在一个平面上,莲房周围有一道凸弦纹。
莲房中央钻一孔,孔已残,部分孔壁仍有保留。
云纹瓦当(图11)直径13.8厘米、边轮宽0.8~1厘米、高0.9厘米。
当面中央为大乳丁纹,乳丁纹之外以三条平行线分隔成四个对称的扇面形状,每个扇面内装饰一朵简化的蘑菇状云纹。
云纹与边轮之间饰一周锯齿纹带。
在中央大乳丁纹一侧钻有一孔,孔径0.9厘米,孔壁光滑,但孔外周边有局部破损。
云纹瓦当一般发现于六朝地层的最下部,应为六朝早期东吴至西晋时期的遗物,在造型纹饰上还保留着东汉时期云纹瓦当的某些遗风。
南京出土的六朝云纹瓦当造型基本相似,变化不多,一般为高边轮,当面中央为一大乳丁纹,外饰一周凸弦纹,其外以凸起的四组三条平行直线分为四区,每区内各饰一朵云纹。
当面边缘饰一周由凸起的小三角形或短直放射线条组成的纹饰带。
兽面纹瓦当一般出土于六朝中、晚期地层内,大约相当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其外形特征亦为高边轮,当面明显低于边轮,多以凸起的线条勾勒兽面纹,兽面变化比较多,有的有上宽下窄的脸形轮廓线,有的没有轮廓线;双目一般作斜立的水滴形,眼有双线或单线边框,也有的没有边框;鼻梁短而凸起,位处双眉正中,大口张开,露出獠牙,神情颇为
狞恶;脸的四周以短直放射状线条表示毛发。
在六朝中晚期,带有南方造型风格,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意味的兽面纹瓦当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当时如日中天的莲花纹瓦当共同营造了一派具有鲜明时代风范的瓦当格局,而且当形和兽面造型有了新的时代风格。
兽面纹瓦当(图1、2)为东晋早中期,瓦当兽面造型图案严谨而规整,构图线条硬直;兽面纹瓦当(图3)东晋中晚期;兽面纹瓦当(图4、5)为南朝瓦当既保留了早期兽面造型的基本风格,同时又发生一些变化,如上宽下窄的兽面轮廓线已经显得自由松散,轮廓线上下不再闭合,兽面周边象征须发的线条由硬直变得柔软。
莲花纹瓦当是六朝瓦当中数量最多、造型纹饰特征最为丰富、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其总体特征为高边轮,当面中心为莲蓬,周围装饰数量不等的莲瓣,但在细部纹饰上比较富于变化,比如中央莲蓬占据的面积有大有小,装饰的莲子数量5、7、10颗不等,其中以7颗最为常见;莲瓣形态有的瘦削,有的宽肥,有的瓣尖上翘,莲瓣的数量有8瓣、9瓣、10瓣、16瓣不等,以8瓣为多;在莲瓣之间的分隔线及莲瓣纹外缘的装饰等细节上也不尽相同。
莲花纹瓦当(图6)为南朝早期刘宋时期;莲花纹瓦当(图7、8、9)为南朝中后期(约相当于齐、梁、陈时期);莲花纹瓦当(图10)是唯一一种不带边轮的瓦当,造型特殊,其莲瓣肥大,瓣尖之间饰倒弧边三角形纹,具有时代相对较晚的特征,为南
朝梁代前后。
莲花纹虽早在秦代就曾作为瓦当的装饰纹样,但数量不多,未形成主流,它在六朝时期迅速流行和久远的历史影响无疑是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有着重大关系。
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莲花即在印度倍受珍视,传入之后,更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广为风行。
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述,天地开辟之始,毗湿奴的脐中生出莲花,花中坐有梵天,创造万物,因而莲花是佛教修持圆满成就的标志。
因此,从六朝早期开始,莲花就随着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到了南朝的梁代,佛教空前盛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佛教信徒。
在梁武帝的大力倡导下,佛教成为“国教”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莲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于是莲花瓦当开始在全国盛行,并且莲花图案出现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日用器皿,大到佛堂供器,处处可见莲花纹的装饰。
(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