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讲解
血小板临床输注
半抗原机制:药物小分子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 新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 而破坏血小板。
怀疑患者因应用药物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时,应准备相 应的药物。如果为液体剂型,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为固体剂 型,需要将其破碎、溶解于蒸馏水中。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数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结果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处
区分HLA、HPA抗体
理 组
二磷酸氯喹可以破坏血小板膜上HLA抗原。
包被血小板后,处理组板条中加入2滴二磷酸氯喹;对照组 板条加入2滴生理盐水,37℃水浴30分钟,洗板三次,然后继续 检测
未处理孔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处理孔 阴性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阳性
抗体类型 HLA抗体 HPA抗体 HLA抗体(+ HPA抗体) 无相关抗体 重新实验,查明原因
PN
氯喹处理组 盐水对照组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 液中心临床
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 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 文中观点:
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 PCR-SSP法对患儿及父 母进行 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 儿中,14 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 27.3%(6例)由 HLA抗体引起 ,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 抗体引起 ;9.1%(2 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 )由自身抗体引起 。其中,同种免疫性 抗体以抗 HLA-A2、19,抗-B40 及抗 HPA-3a多见。 • 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个单位,容量为:不保存者25~30ml,保存者50~70ml,所含血小板数应≥2.0×1010个。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规定为单采血小板1个单位(袋),即为一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
1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1适应证1.1.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使之提高到某一水平,防止出血。
若血小板低下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抗凝剂治疗、肝衰竭等,发生出血的危险性则更大。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显著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出血的几率和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长期慢性血小板低下者,一般不需预防性输注;而有些情况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全身抗凝治疗或化疗等必须输注,以使患者血小板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若病情较稳定,预防性输注标准应从严。
多数人认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不可滥用。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时,无论有无明显的出血都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发生颅出血。
若血小板低下的患者须手术或侵入性检查,一般认为,血小板计数≤50×109/L者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同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是否利于压迫止血)和手术的大小,脑部或眼部手术须提高血小板至>100×109/L。
1.1.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然而在血小板计数超过10×109/L时,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严重自发性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1)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出血: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
(2)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大量输血患者可发生出血,其原因:一是凝血因子稀释或缺乏;二是血小板稀释性降低或输入的血液中不含血小板而致血小板缺乏。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亮.分享】血小板输注:美国血库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亮.分享】血小板输注:美国血库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血小板输注:美国血库联会(AABB)临床实践指南Platelet Transfusio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ABBRichard M. Kaufman, MD; Benjamin Djulbegovic, MD, PhD; Terry Gernsheimer, MD; Steven Kleinman, MD; Alan T. Tinmouth, MD; Kelley E. Capocelli, MD; Mark D. Cipolle, MD, PhD; Claudia S. Cohn, MD, PhD; Mark K. Fung, MD, PhD; Brenda J. Grossman, MD, MPH; Paul D. Mintz, MD; Barbara A. O’Malley, MD; Deborah A. Sesok-Pizzini, MD; Aryeh Shander, MD; Gary E. Stack, MD, PhD; Kathryn E. Webert, MD, MSc; Robert Weinstein, MD; Babu G. Welch, MD; Glenn J. Whitman, MD; Edward C. Wong, MD; and Aaron A.R. Tobian, MD, PhDBackground: Platelet transfusions are administered to prevent or treat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platelet disorders. The AABB (formerl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developed this guideline on appropriate us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adult patients.背景:对于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的患者,常常通过输注血小板预防或治疗出血。
优质课件血小板输注指南
殖道、 中枢神经系统等出血)时用; 2.输后的血小板生存期短,应适当多次输注; 3.其他治疗(如:甲强龙、静丙)应同时用。
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
purpura)
推荐(C等,III级) :
19
合理使用血小板的方法
• 降低血小板输注阈值至10x109/L;预防性
输注可进一步降至5x109/L。
• 遵照血小板使用规程。 • 纠正伴发的凝血障碍。 • 尽可能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
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
•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后,使用细胞生长因子;
或使用氨甲环酸。
• 外科出血尽早处理。
血小板
• 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
• 生理作用:止血
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粘附、聚集、释放形成血小板血栓止血; 促凝功能。
1
2
3
血小板的制备
• 方法:
手工法 机采法
浓缩血小板悬液(4.8 x 10 10) 单采血小板 (2.5x 10 11)
输注止血效果二者相似。
• 保存和保存期:
机采血小板允许在22 oC±2 oC 持续轻柔震荡下保存5天。
thrombocytopenia,HIT)
7
血小板输注利弊
益处: 减少微小出血的发病率 降低大量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
风险: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输血感染 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AGVHD)
8
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自1911年D uke首先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伴出血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
50年代开始陆续有血小板输注的报道。
至60年代应用塑料袋收集血液后才被逐渐推广应用。
据国外统计:1968年仅用800单位,美国红十字会血液服务中心1976年每年供应196000单位,至1978年达96万单位,19 98年已超过4百万单位,近年应用量更多,目前在血液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已占成分输血的首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1990年共输浓缩血小板2843单位,1993年19406单位,至2000年达107712单位,10年增加43倍。
一、适应证(一)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白血病患者应用强烈化疗导致骨髓抑制,时有血小板显著减少,可输浓缩血小板以补充之。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伴有严重出血时,可输浓缩血小板以控制出血。
但在一般情况下,当血小板数为50—90X10 9/L时,除在皮肤有少许小出血点及紫瘢外,无其他部位出血,故不必用血小板输注来提升血小板数。
如血小板数在20—50X10 9/L时,偶有皮肤出血点及紫瘢外,可有鼻衄及龈血,也不必血小板输注,但如要手术或有严重外伤出血时可输血小板。
血小板数少于20X10 9/L才易有皮肤、鼻、龈出血增多,在5—10X10 9/L时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出血才严重,可有血尿、呕血、黑粪,甚至颅内出血。
但也有少数患者,其血小板数虽在10X10 9/L,仍无明显出血症状,而血小板数在40X10 9/L左右却有出血。
因而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应视患者的出血情况、血小板数及出血时间作出综合判断。
对上述病例血小板数在20X10 9/L以下,如无严重出血可不必输注血小板;当临床上有活动性出血,如鼻衄用常规方法不能止住、或喀血、呕血、大量阴道出血等用一般止血措施无效时则可予以血小板输注。
(二)血小板减少是由于丢失或破坏增多在大出血时输注陈旧血,心外科手术常伴有大量血小板丢失,血小板数下降;体外循环有大量血小板机械性损伤,此时若有出血可输注血小板。
《个体化血小板输注》课件
个体化输注的优点
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通过个体化输注,可以减少或避免同 种抗体的产生,提高血小板在受血者 体内的存活率和功能。
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个体化输注可以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 ,从而降低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的 发生率。
个体化输注的实现方式
01
02
03
血小板抗原检测
通过对供、受者血小板的 抗原检测,确定是否存在 配型不合的抗原。
个体化输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伦理问题
个体化输注可能导致某些患者无 法获得适宜的血小板输注,引发 伦理争议。
法律问题
个体化血小板输注涉及的法律问 题包括患者隐私保护、基因信息 的使用和保护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个体化血小板输注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 输注方案。
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中采 集的血小板,纯度高、质量好。
02
个体化血小板输注的原理
个体化输注的依据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血型抗原差异
由于ABO血型系统和HLA抗原系统的存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血小板表面抗原可 能存在差异。
免疫反应与输血反应
当受血者体内存在针对供者血小板的同种抗体时,输入的血小板可迅速被破坏 ,导致输注无效。
,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跨学科合作
03
个体化血小板输注需要多学科合作,如血液科、重症医学科、
输血科等,有助于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对患者和社会的价值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个体化血小板输注,患者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从而改 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减轻经济负担
个体化血小板输注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的经 济负担,降低社会医疗成本。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血小板制剂的分类、血小板输注适应症及用法。
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血小板制剂,严格按照血小板的适应症给予临床输注,掌握剂量与用法,注重疗效观察,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Abstract】This article clearly spelled out the category of the platelet and the indications and usag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should use platele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given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usage for platelet transfusion, pay attention to observe the effect in order to obtain a good effect to stop bleeding.【Key words】platelets; indications; dosage and usage; effec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故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 血小板制剂临床中输注的血小板制剂,主要有浓缩血小板(PC)和单采血小板两种。
浓缩血小板多采用多份全血分离制备而来,根据制备方法又分为手工分离制备和专用血液成分制备机分离制备。
单采血小板制剂采用专用血液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个体采集。
根据存储方式不同,血小板制剂,又分为常规保存和冰冻保存两种。
1.1手工制备血小板手工分离血小板是对血液成分的有效利用,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
医学ppt
35
(五)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方法
机采血小板成人要输一袋或一个 治疗量(2.5×1011 /袋)。儿童输 注机采血小板, 可分成2-4袋,分次 输注。有感染、脾大或DIC时,血小 板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 2-3d输注 一次,直到出血停止。
医学ppt
36
血小板输注方法: 血小板输注时要用孔径170µm
验指标方面的比较。目前国际上
通常采用血小板输注的校正计数
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作为患者输注血
小板后疗效的评价标准。
医学ppt
38
输注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计数有 显著变化,故至少应检测输注后 1h和24h血小板计数情况。一般 输注1h后CCI >7.5×109/L, 24h >4.5×109/L为输注有效, 否则无效。
(8.2)
(9.4)
(15.1)
(15.6)
3
140
20
410
(%) 肿瘤科
(2.0)
(9.4)
(10.4)
(15.6)
13
130
15
158
(%) 传染科
(8.9)
(8.7)
(7.8)
(6.0)
11
110
15
160
(%) 儿科
(7.5)
(7.4)
(7.8)
(6.1)
5
23
Hale Waihona Puke 878(%) 其它科
(3.4)
医学ppt
8
表1 血小板输注量(u)及科室分布的逐年情况
科别
2005年
人次
数量
2006年
人次
输血技术12:临床血小板无效输注管理程序
XXXX医院临床血小板无效输注管理程序一、目的为规范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的调查、处理,并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各科对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处理。
三、职责1、经治医师负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诊断和治疗。
2、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协助经治医师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的原因、参与制定预防措施,并根据临床需求供给适合的血小板制品。
四、工作程序1、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1)血小板质量:血小板数量不足,白细胞污染多,保存袋透气性差,保存温度不当。
(2)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
(3)免疫因素(同种免疫):HLA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 抗体)、ABH抗体。
(4)操作不当:①在血小板产品外增加了不透气的密封外包装袋;②血小板误入4℃冰箱临时保存,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或破坏;③血小板输注前静置放在工作台面时间过长,导致血小板聚集或被激活;④在血小板制品中加入药物,导致血小板被破坏;⑤血小板输注时间过长。
2、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调查(1)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应首先调查是否存在血小板损耗过多的非免疫因素。
(2)如果没有发现明显非免疫因素,也未发现有操作不当的情况,则应怀疑是免疫机制起作用,并做HLA抗体分析。
(3)淋巴细胞毒试验不能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故不是最敏感的监测方法;可以采取细胞毒性加非细胞毒性HLA抗体初筛试验,合适的组合是淋巴细胞毒试验加淋巴细胞或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试验。
(4)有研究表明血小板抗原的单克隆固相法优于淋巴细胞毒试验,但难度大。
3、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对策(1)如果全面血清学检测未发现HLA抗体,则不必输注HLA相合的血小板。
(2)已经输注HLA相合的血小板,应当密切观察输注之后的效果。
预防性输注最好做输血后1h或24h的血小板计数。
效果不好要寻找原因,包括非免疫因素、HLA不合以及ABO血型不合等。
(3)有学者认为HPA抗体虽然发生率低,但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围术期血小板输注重点解析
不同疾病的血小板输注
▪ 实验表明,对于服用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的患者,可能需要2至10 单位的血小板输注才能逆转以上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
▪ 替卡格雷似乎在给药后24小时内是不可逆的,但在给药后24至48 小时,至少给予3至4单位的单采血小板才可能会实现充分逆转。
▪ 在缺乏临床数据的情况下,必须谨慎采纳这些剂量和功效假设。
▪ 当体内血小板丢失或发生功能障碍时,输注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应该是当 今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
临床血小板输注现状
▪ 现在并没有临床指南与共识明确说明患者什么时候需要输注血小 板。
▪ 传统观点认为血小板≥20×10⁹/L的患者可以接受经皮手术; ≥50×10⁹/L,可以接受腹部手术;≥100×10⁹/L,可以接受神经外科 或眼科手术(表1)。
不同疾病的血小板输注
▪ 产科和其他疾病 ▪ 在发生产科出血、晚期肝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麻醉医生需
要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决定。 ▪ 对于产科大出血,提倡使用1:1:1的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先进行
抢救,直到获得实验室检测指标再进行液体复苏的调整。
不同疾病的血小板输注
▪ 有研究表明在晚期肝病中,患者具有的出血倾向也许并不是因为 血小板减少导致的。
▪ 对于需要手术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没有具体的建议或指南, 这时麻醉医生应该意识到,由于持续的消耗,患者可能需要比预 期更大剂量的血小板。
归纳总结
▪ 血小板输注是需要手术的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的 主要治疗方法。因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来指导围手术期实践,所以 具体的血小板输注条件和目标因临床情况和麻醉医生而异。
临床血小板输注现状
▪ 临床实践中麻醉医生通常结合部分生化实验室值、患者病史、手 术方案和失血量来综合指导血小板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ype of Bleeding
3 4
研究设计
分组
Lower Dose Medium Dose Platelets / m2* 1.1 x 1011 2.2 x 1011
Higher Dose
4.4 x 1011
主要入选对象
血小板数 10,000/l, 持续 5 天, 无2级以上出血的住院患者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阮长耿
正常止血机制
初期止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组织成分暴露(主要为胶
原),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
二期止血
是凝血、抗凝和纤溶诸系统相互协调、有序完成的过程,
血浆中一系列凝血因子经级联酶促反应依次被活化,最终形成 纤维蛋白凝块
初期止血机制
TXA2 释放 ADP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F4
凝血酶
聚集
v WF
EC
-TG
PDGF
PGI2
SE
粘附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活化
聚集
粘附
二期止血
内源性途径
XII XIIa XI IX XIa IXa VIIIa Ca2+ PL 组织因子 VIIa VII
外源性途径
Ca2+
பைடு நூலகம் 血小板减少的输注
预防 “trigger”
剂量
WHO 出血分级
Score
0 1 2 None. Petechiae, ecchymosis, occult blood in body secretions, mild vaginal spotting. Evidence of gross hemorrhage not requiring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over routine transfusion needs; e.g. epistaxis, hematuria, hematemesis. Hemorrhage requiring transfusion of 1 or more units of red blood cells. Life-threatening hemorrhage, defined as either massive bleeding causing hemodynamic compromise or bleeding into a vital organ (e.g., intracranial, pericardial, or pulmonary hemorrhage).
68%
Higher Dose 449
69%
Total 1351
68%
None or Grade 1 Grade 2 Grade 3 Grade 4
33% 56% 8% 3% 0
34% 58% 6% 2% 0
32% 59% 8% 2% 1
33% 58% 7% 2% 1
Hemorrhagic mortality (# of patients)
血小板数与出血时间
40
出血天数 %
30
20
10
0.5
1
5
10
50
100
血小板数(x 103)
Gaydos, et al.; NEJM 1962;266:905.
血小板数与出血程度
100
粪便出血 (ml /天)
80
60
40
20
5
10
15
20
25
血小板数(x 103) Slichter & Harker; Clin Haematol 1978;7:523.
若患者病情较稳定,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标准可定为10×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时,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必须紧急预防性输 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患者需作外科手术或创伤性检查时,可能需预防性血小板输 注,将血小板数提高到适当水平:侵入性手术或外伤,血小板计数至少
50×109/L;神经外科手术或颅脑损伤,血小板计数应提升至100×109/L
Xa Va Ca2+ PL
Xa
X
凝血酶 IIa
可溶性 纤维蛋白 XIIIa 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输血是1911年Duke首先应用的,他对3例血小板减少而有出
血的患者,从新鲜血中分离出血小板输注后获较好的止血效果 50年代开始陆续有血小板输注的报道
60年代应用塑料袋收集血液后才广泛应用
血小板输注 “Trigger”与出血程度
粪便出血 (mls) 血小板输注 Trigger 5,000/L 10,000/L 20,000/L 病例数 总量 平均出血量
31 26 24
111 ± 29 71 ± 15 136 ± 53
11 ± 2 6±1 10 ± 3
Slichter SJ, et al.; Blood 1999;94(Suppl 1):376a.
结
Number of patients enrolled At least one episode of Grade 2 Bleeding (% of patients) Secondary Endpoint:
果
Lower Dose 453
68%
Medium Dose 449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数 5,000 /l即能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尽管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血小板预防
性输注,但其严重出血发生率仍然较高,约68%
血小板减少的输注
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 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 移植时的无髓期
美国红十字血液服务中心 1972年供应196000单位 1978年达96余万单位 1986年已超过3百万单位
目前的应用量日渐增多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
血小板减少有显著出血的患者 血小板功能缺陷有显著出血的患者
血小板减少的输注
预防 “trigger”
剂量
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
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 无髓期
血小板减少的输注
预防
“trigger”
剂量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应综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个体差异和临床表现来决定
若有导致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因素如感染、脾脏大、DIC、化疗、放 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标准定为20×109/L